CN111397600A - 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97600A
CN111397600A CN202010229846.8A CN202010229846A CN111397600A CN 111397600 A CN111397600 A CN 111397600A CN 202010229846 A CN202010229846 A CN 202010229846A CN 111397600 A CN111397600 A CN 111397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trol
control module
wearable devic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98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运剑
毛永新
郭海龙
张旭
徐之峰
陈廷
卢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in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in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in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in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2984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976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97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76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1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 G01C21/1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 G01C21/1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04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terrestrial means
    • G01C21/08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terrestrial means involving use of the magnetic field of the eart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7/00Measuring the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id or a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mechanical or fluid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7Determining ampere-hour charge capacity or SoC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physical therapies or activities, e.g. physiotherapy, acupressure or exercis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包括:第一控制系统、第二控制系统、主控切换模块、显示模块及电源模块;第一控制系统包括健康监测模块、运动监测模块,以及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健康监测模块、运动监测模块电连接;第二控制系统包括通信模块、音视频模块,以及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通信模块、音视频模块电连接;主控切换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分别为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供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系统的处理,提高处理效率;还能够减少电量消耗,提高续航时长。

Description

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穿戴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可穿戴式设备通常采用单系统搭载各个功能模块,通过各个功能模块来执行不同的任务,来实现不同的需求。随着应用功能的扩展需求越来越多,单系统搭载的各功能模块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如此,继续采用上述单系统控制结构,势必会增加系统的运行负担,降低处理效率。另外,随着功能模块数量的增加,势必会消耗可穿戴式设备的耗电量,缩短其续航时间,由此,如何对各功能模块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可穿戴式设备的续航时间,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难题。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对目前可穿戴式设备的系统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包括:
第一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监测至少一健康参数的健康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运动参数的运动监测模块,以及控制健康监测模块及运动监测模块的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健康监测模块、运动监测模块电连接;
第二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控制系统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通信模块,用于音视频输入/输出的音视频模块,以及控制通信模块及音视频模块的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通信模块、音视频模块电连接;
主控切换模块,所述主控切换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第一控制模块或第二控制模块切换为主控模块;在切换第二控制模块为主控模块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健康监测模块及运动监测模块;
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的执行任务;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为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驱动开关模块,所述驱动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驱动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在第一控制模块工作时,所述驱动开关模块用于在接收第一控制模块的指令时,驱动显示模块显示第一控制模块的执行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为APOLL03 plus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为高通2500控制芯片。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源模块剩余电量的电量检测模块,所述电量检测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充电管理模块,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周围环境亮度的环境光检测模块,所述环境光检测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运行有RTOS实时操作系统,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运行有安卓智能系统。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2G/3G/4G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及蓝牙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音视频模块包括音频输入单元、摄像头、AI语音模块,所述音频输入单元、摄像头及AI语音模块分别与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的定位模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第一控制系统、第二控制系统、主控切换模块、显示模块及电源模块,其中,第一控制系统包括健康监测模块、运动监测模块,以及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系统包括通信模块、音视频模块,以及第二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可以通过主控切换模块切换为设备的当前主控,在第一控制模块为当前主控时,可穿戴式设备可运行耗电量少的功能模块,如此,可以提高续航时长;在第二控制模块为当前主控时,可穿戴式设备可同时运行耗电量少的功能模块及耗电量高的功能模块,如此,提高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的模块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的模块方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可穿戴式设备通常采用单系统搭载多个功能模块,多个功能模块的耗电量不同,难以对各功能模块进行有效管理,如此,导致意向续航时长,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通过双系统可以可穿戴式设备对各功能模块的控制,能够减少电量消耗,同时兼顾设备处理效率。上述的可穿戴式设备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手链等等。该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的具体方案请参照下述实施例。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的模块方框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的模块方框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包括:
第一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监测至少一健康参数的健康监测模块102,用于监测运动参数的运动监测模块103,以及控制健康监测模块102及运动监测模块103的第一控制模块101,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1分别与健康监测模块102、运动监测模块103电连接;
第二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控制系统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通信模块202,用于音视频输入/输出的音视频模块203,以及控制通信模块202及音视频模块203的第二控制模块201,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分别与通信模块202、音视频模块203电连接;
主控切换模块400,所述主控切换模块400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101及第二控制模块201电连接,用于第一控制模块101或第二控制模块201切换为主控模块;在切换第二控制模块201为主控模块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还用于控制健康监测模块102及运动监测模块103;
显示模块300,所述显示模块300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101及第二控制模块201连接,用于显示第一控制模块101/第二控制模块201的执行任务;
电源模块500,所述电源模块500分别为第一控制模块101及第二控制模块201供电。
具体的,第一控制系统中采用对电量消耗较小的第一控制模块101,在可穿戴式设备运行于普通模式时,通过主控切换模块400,可以将第一控制模块101切换为设备的当前主控,如此,可以使可穿戴式设备的低功耗功能模块处于运行状态,此时能够大大提高设备的续航时长;在在可穿戴式设备运行于通信模式时。通过主控切换模块400,可以将第二控制模块201切换为设备的当前主控,如此,使可穿戴式设备的高功耗功能模块处于运行状态。另外,当第二控制模块201为当前主控模块时,通过第二控制模块201还可以运行低功耗的功能模块,保证系统处理的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对于显示模块300而言,本方案选用AMOLED屏,该AMOLED屏能够根据第一控制模块101及第二控制模块201的控制以不同的亮度或耗电显示方式对执行应用进行显示,如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系统对电量的损耗,提高续航时长。另外,本方案的电源可以为充电电源,还可以为普通电池。
上述实施例中,健康监测模块102包括心率计、心电图等。运动监测模块103包括陀螺仪,线性马达等。第一控制模块101还可以接入地磁,气压计,蓝牙,TP等。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可穿戴式设备主要包括第一控制系统、第二控制系统、主控切换模块400、显示模块300及电源模块500,其中,第一控制系统包括健康监测模块102、运动监测模块103,以及第一控制模块101,第二控制系统包括通信模块202、音视频模块203,以及第二控制模块201,第一控制模块101及第二控制模块201可以通过主控切换模块400切换为设备的当前主控,在第一控制模块101为当前主控时,可穿戴式设备可运行耗电量少的功能模块,如此,可以提高续航时长;在第二控制模块201为当前主控时,可穿戴式设备可同时运行耗电量少的功能模块及耗电量高的功能模块,如此,提高处理效率。
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驱动开关模块104,所述驱动开关模块104的输入端与第一控制模块101电连接,驱动开关模块104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模块201电连接,在第一控制模块101工作时,所述驱动开关模块104用于在接收第一控制模块101的指令时,驱动显示模块300显示第一控制模块101的执行任务。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控制模块201为当前主控时,可以通过第二控制模块201直接控制显示模块300进行显示,此时,显示模块300的耗电量较大,亮度较高。在第一控制模块101为当前主控时,需要增加驱动开关模块104,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01控制驱动开关模块104工作,然后通过驱动开关模块104驱动显示模块300进行显示,此时,显示模块300的耗电量较小,亮度较低。
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1为APOLL03 plus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为高通2500控制芯片。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01选用功耗较小的APOLL03 plus控制芯片,第二控制模块201选用功耗较大的高通2500控制芯片,通过选用不同功耗的芯片,能够对不同耗电量的功能模块进行管理。
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源模块500剩余电量的电量检测模块,所述电量检测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101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电量检测模块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电量。在通信模式时系统处于高耗电量状态时,且电量检测模块监测设备的当前电量达到设定值时,可以自动切换至普通模式,并关闭耗电量高的模块,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01控制耗电量低的各模块工作,如此,可以提高设备的续航时长。
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充电管理模块,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101电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源模块500采用充电电源,通过充电管理模块可以对充电电源的电量进行管理。例如,充电电源充电时,充电电量达到某一数值时,产生对应的触发信号,该触发信号可以通过显示模块300来显示,以缩短充电时间。举例而言,当充电电量达到低于90%A时,对充电电源进行快充处理,当充电电量处在90%-99%A之间时采用补充充电处理,在充电电量高于99%A时,自动停止充电,并通过显示模块300显示不同的信号,以提醒用户注意。
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周围环境亮度的环境光检测模块,所述环境光检测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10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环境光检测模块可以检测设备的周围光强度,并且根据周围光强度调整显示模块300的显示亮度,如此,可以更好的对显示模块300的耗电量进行管理,提高用户的体验。
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1运行有RTOS实时操作系统,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运行有安卓智能系统。RTOS实时操作系统的耗电少,适合搭载耗电量低的功能模块,安卓智能系统的耗电量大,适合搭载耗电量高的功能模块。当然,安卓智能系统还可以运行耗电量低的功能模块。
具体的,所述通信模块202包括2G/3G/4G通信模块202、WiFi通信模块202及蓝牙通信模块202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的通信模块202可以选用一种,也可以同时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体,可以实际的需求来设计。
具体的,所述音视频模块203包括音频输入单元、摄像头、AI语音模块,所述音频输入单元、摄像头及AI语音模块分别与第二控制模块201电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音频输入单元、摄像头,可以实现音视频输入,实现远程视频通话。通过AI语音模块能够对音频数据进行解析,然后通过第二控制模块201控制各功能的开闭。
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01电连接的定位模块。通过定位模块能够对用户的位置进行实时记录。该定位模块可以结合运动监测模块103配套使用,以提供更全面的运动数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包括:
第一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监测至少一健康参数的健康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运动参数的运动监测模块,以及控制健康监测模块及运动监测模块的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健康监测模块、运动监测模块电连接;
第二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控制系统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通信模块,用于音视频输入/输出的音视频模块,以及控制通信模块及音视频模块的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通信模块、音视频模块电连接;
主控切换模块,所述主控切换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第一控制模块或第二控制模块切换为主控模块;在切换第二控制模块为主控模块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健康监测模块及运动监测模块;
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的执行任务;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为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驱动开关模块,所述驱动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驱动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在第一控制模块工作时,所述驱动开关模块用于在接收第一控制模块的指令时,驱动显示模块显示第一控制模块的执行任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为APOLL03 plus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为高通2500控制芯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源模块剩余电量的电量检测模块,所述电量检测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充电管理模块,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周围环境亮度的环境光检测模块,所述环境光检测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运行有RTOS实时操作系统,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运行有安卓智能系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2G/3G/4G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及蓝牙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视频模块包括音频输入单元、摄像头、AI语音模块,所述音频输入单元、摄像头及AI语音模块分别与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的定位模块。
CN202010229846.8A 2020-03-27 2020-03-27 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 Pending CN1113976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9846.8A CN111397600A (zh) 2020-03-27 2020-03-27 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9846.8A CN111397600A (zh) 2020-03-27 2020-03-27 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7600A true CN111397600A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36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9846.8A Pending CN111397600A (zh) 2020-03-27 2020-03-27 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976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8105A (zh) * 2021-12-08 2022-03-11 深圳市研强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双系统穿戴产品的音频媒体播放的实现方法与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75834U (zh) * 2011-04-14 2011-09-14 安徽省紫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控制充电装置
CN104679219A (zh) * 2015-03-03 2015-06-03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延长电子穿戴设备的待机时间的方法和设备
CN105204931A (zh) * 2014-06-11 2015-12-30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低功耗可穿戴设备及其多操作系统切换、通信及管理方法
CN105955446A (zh) * 2016-04-29 2016-09-21 深圳还是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延长可穿戴设备续航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33022A (zh) * 2017-10-25 2018-02-23 成都猴子软件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续航管理系统
CN108762472A (zh) * 2018-05-30 2018-11-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75192A (zh) * 2017-12-06 2019-06-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设备及其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120208A (zh) * 2019-04-30 2019-08-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屏幕显示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75834U (zh) * 2011-04-14 2011-09-14 安徽省紫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控制充电装置
CN105204931A (zh) * 2014-06-11 2015-12-30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低功耗可穿戴设备及其多操作系统切换、通信及管理方法
CN104679219A (zh) * 2015-03-03 2015-06-03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延长电子穿戴设备的待机时间的方法和设备
CN105955446A (zh) * 2016-04-29 2016-09-21 深圳还是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延长可穿戴设备续航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33022A (zh) * 2017-10-25 2018-02-23 成都猴子软件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续航管理系统
CN109875192A (zh) * 2017-12-06 2019-06-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设备及其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762472A (zh) * 2018-05-30 2018-11-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20208A (zh) * 2019-04-30 2019-08-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屏幕显示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8105A (zh) * 2021-12-08 2022-03-11 深圳市研强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双系统穿戴产品的音频媒体播放的实现方法与介质
CN114168105B (zh) * 2021-12-08 2023-12-01 深圳市研强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双系统穿戴产品的音频媒体播放的实现方法与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282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roviding mode switching and a method thereof
CN108292491B (zh) 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CN213338362U (zh) 一种家用电器
CN104423268A (zh) 电子设备
CN111397600A (zh) 基于双系统控制的可穿戴式设备
CN103021314A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13012888A (zh) 一种超导磁体用多功能监控系统
KR20030057852A (ko) 휴대용 컴퓨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090015580A1 (en) User selectable run-time for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for display device
CN108609444B (zh) 一种可修改显示楼层的电梯显示器及修改操作装置
CN110764398B (zh) 一种智能手表及其模式切换方法
CN115202462A (zh) 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JPH1069335A (ja) 携帯情報端末
JPH0455923A (ja) 情報処理機器
JP2791111B2 (ja) 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CN210163023U (zh) 一种起重机专用防摇控制器的调试装置
CN218240339U (zh) 电源指示装置
CN110764397B (zh) 一种智能手表及其模式切换方法
CN117135386A (zh) 控制装置、显示设备及显示系统
CN216286566U (zh) 一种计算机设备的双模式输入装置
CN214204996U (zh) 一种锂电池包电量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5833331B (zh)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切换电路、实现方法及装置
CN214227879U (zh) 一种基于蓝牙连接的智能底座充电系统
CN205983115U (zh) 微机励磁调节器
CN215576530U (zh) 一种节电盒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