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94391A - 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构建方法及其制备的细胞株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构建方法及其制备的细胞株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94391A
CN111394391A CN202010236441.7A CN202010236441A CN111394391A CN 111394391 A CN111394391 A CN 111394391A CN 202010236441 A CN202010236441 A CN 202010236441A CN 111394391 A CN111394391 A CN 111394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cell
hepatic progenitor
progenitor cell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64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94391B (zh
Inventor
鄢和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elliver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elliver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elliver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elliver Bio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94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4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94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43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7Hepatocytes
    • C12N5/0672Stem cells; Progenitor cells; Precursor cells; Oval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37Digestive system
    • A61K35/407Liver; Hepatocy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5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animal cells
    • C12N15/86Viral ve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7Hepatocy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7Hepatocytes
    • C12N5/0671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tissue culture or organ culture; Encapsulated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01N33/501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for testing toxic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01N33/504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involving specific cell types
    • G01N33/5067Liver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3/00Use of cells in diagnostics
    • C12N2503/02Drug screen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10/00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C12N2510/04Immortalised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13/003D cul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33/00Supports or coatings for cell culture,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 C12N2533/90Substrate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extracellular matrix, decellularised tissu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40/00Reverse transcribing RNA viruses
    • C12N2740/00011Details
    • C12N2740/10011Retroviridae
    • C12N2740/15011Lentivirus, not HIV, e.g. FIV, SIV
    • C12N2740/15041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 C12N2740/15043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viral genome or elements thereof as genetic vect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40/00Reverse transcribing RNA viruses
    • C12N2740/00011Details
    • C12N2740/10011Retroviridae
    • C12N2740/1601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 C12N2740/16041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 C12N2740/16043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viral genome or elements thereof as genetic vect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800/00Nucleic acids vectors
    • C12N2800/10Plasmid DNA
    • C12N2800/106Plasmid DNA for vertebrates
    • C12N2800/107Plasmid DNA for vertebrates for mammalia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00Screening for compounds of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 G01N2500/10Screening for compounds of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involving cel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构建方法,包括:对不同供体来源的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依次进行转化培养、冻存处理、增殖培养、第一传代处理、病毒感染、第二传代处理、连续筛选培养以及连续传代培养。本发明的所述异质性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库构建方法中,对每个供体来源的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在进行所述增殖培养前先进行转化培养,有利于赋予所述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良好的增殖性能,结合后续的培养参数控制,使得到的不同供体来源的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具有良好的体外增殖能力。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应用以及通过所述构建方法得到的细胞株。

Description

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构建方法及其制备的细胞株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构建方法及其制备的细胞株与应用。
背景技术
肝衰竭是严重肝病的终末期表现,患者病死率为可高达50%~90%。其中,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问题较突出,占急性肝衰竭病例的 50%以上,从而导致药物开发失败或上市后撤回。
药物开发失败或上市后撤回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存在对患者造成特异性毒性。现有技术中,肝细胞永生化是解决肝细胞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对原代肝细胞或诱导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肝细胞样细胞进行永生化处理,将得到的细胞株应用于肝脏代谢异质性研究,以寻求对药物特异性毒性问题的解决之道。
公开号为CN10833009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个性化肝细胞的培养和扩增方法,该方法将经过基因修饰的肝实质细胞置入肝细胞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扩增,再对获得的肝细胞进行分化培养,得到了成熟肝实质细胞。然而,该方法先对肝实质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再进行后续的增殖培养和分化培养,容易影响得到的成熟肝实质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且供体来源单一,无法开展药物特异性毒性研究。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肝祖细胞样细胞库构建方法及应用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构建方法及其制备的细胞株与应用,以获得具有良好体外增殖能力的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并有利于开展对药物特异性毒性的研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所述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构建方法包括:
S1:提供不同供体来源的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对每个供体来源的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在0.5×104-5×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7-14天的转化培养,然后对经所述转化培养后得到的每个供体来源的肝祖细胞样细胞系进行冻存处理,以得到异质性肝祖细胞样细胞库;
S2:对每个供体来源的肝祖细胞样细胞系解冻后进行增殖培养,以分别得到不同供体来源的贴壁细胞,每个供体来源的贴壁细胞的汇合率为70%-90%;
S3:对每个供体来源的贴壁细胞依次进行第一传代处理和病毒感染,并在所述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进行培养基置换;
S4:对经所述病毒感染后得到的每个供体来源的培养物进行传代次数为2或 3的第二传代处理,通过筛选培养基对经所述第二传代处理后得到的培养物进行连续筛选培养,以得到不同供体来源的感染培养物;
S5:对每个供体来源的感染培养物进行传代比例为1:2-1:4,传代次数为5-10 的连续传代培养,以得到所述肝祖细胞样细胞库。
本发明的所述肝祖细胞样细胞库构建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所述步骤S11 中,对每个供体来源的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在0.5×104-5×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7-14天的转化培养,有利于赋予所述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良好的增殖性能,结合后续对所述第二传代处理、所述筛选处理以及所述连续传代培养的控制,继而使得到的不同供体来源的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均具有良好的体外增殖能力,从而有利于开展对药物特异性毒性的研究。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转化培养结束后,对经所述转化培养后得到的培养物依次进行2或3次的扩增培养后,再执行所述冻存处理。其有益效果在于:进一步赋予所述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良好的增殖性能。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肝祖细胞样细胞系在0.5×104-5×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所述增殖培养,所述增殖培养开始后的三天内,每天进行培养基置换。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保证细胞活性的同时尽快得到贴壁细胞。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每个供体来源的贴壁细胞在2×104-4×104个 /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24小时的所述第一传代处理。其有益效果在于:合适的接种密度有利于后续的病毒感染有效进行。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经所述第一传代处理后得到的培养物在2×104-4 ×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所述病毒感染。其有益效果在于:合适的接种密度有利于病毒感染有效进行。
进一步优选的,向经所述第一传代处理后得到的培养物中加入DMEM/12培养基、慢病毒和聚凝胺悬液后的6-12小时后进行培养基置换,然后继续培养 24-72小时,以完成所述病毒感染,所述慢病毒与所述贴壁细胞的数量比为 0.5-60。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经所述病毒感染后得到的每个供体来源的培养物在2×104-4×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5-7天的所述第二传代处理,所述第二传代处理的过程中,每2-3天进行一次培养基置换。
优选的,所述筛选培养基为TEM培养基。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所述每个供体来源的感染培养物以2×104-4×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进行所述连续传代培养。
由于通过所述构建方法制备的所述异质性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库中的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具有良好体外增殖能力,通过所述异质性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库构建体外三维肝细胞模型,然后利用所述体外三维肝细胞模型检测药物的特异质肝毒性,有利于开展对药物特异性毒性的研究。另外,通过所述构建方法制备的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能够应用于生物人工肝和肝细胞移植。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所述构建方法制备的分类命名为81.5的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保藏于位于中国武汉的武汉大学内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125。
具体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于2019年6月11日收到培养物并命名为永生化人肝祖细胞样细胞系ALI-CELL-81.5,且于2019年6月24日检测认定该培养物为存活状态。所述永生化人肝祖细胞样细胞系ALI-CELL-81.5即本发明所述的分类命名为81.5的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应请求由2019年6月11日起对培养物保存30年,并在期满前收到提供培养物样品的请求后再延续保存5年。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在生物人工肝和肝细胞移植方面的应用,所述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增殖形成的肝细胞应用于生物人工肝治疗的过程中分泌外源性人类生长因子。
优选的,所述至少一种外源性人类生长因子包括人源的肝细胞生长因子、人源的转化生长因子-α和人源的白介素-6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人原代肝细胞的形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肝祖细胞样细胞系的形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第二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第三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以及第四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增殖性能对比图;
图4a为本发明的经体外增殖培养后的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形态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的经体外增殖培养后的第二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形态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的经体外增殖培养后的第三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形态示意图;
图4d为本发明的经体外增殖培养后的第四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形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肝细胞模型株的形态示意图;
图6a本发明的第一肝细胞模型株的Erlotinib特异质肝毒性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的第二肝细胞模型株的Erlotinib特异质肝毒性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的第三肝细胞模型株的Erlotinib特异质肝毒性示意图;
图6d为本发明的第四肝细胞模型株的Erlotinib特异质肝毒性示意图;
图6e为本发明的第五肝细胞模型株的Erlotinib特异质肝毒性示意图;
图6f为本发明的第六肝细胞模型株的Erlotinib特异质肝毒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液气交互式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经细胞增殖后得到的增殖细胞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以100倍的放大倍数进行观察得到的形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体外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细胞球微囊的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主要试剂来源如下:
TEM培养基来源于上海赛立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质胶产自美国康宁(Corning)公司,货号为356234;聚凝胺悬液产自上海翊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为40804ES76;胰酶消化液、DMEM/12培养基和HepX培养基产自上海源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货号分别为S310KJ、L110KJ以及X071A1。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主要仪器来源如下:
不同孔数的细胞培养板以及不同直径的培养皿均产自耐思科学有限公司 (NESTScience Co.Ltd);细胞培养孵箱购自新加坡艺思高科技有限公司 (ESCO),产品型号为CLL-170B-8;细胞倒置显微镜购自株式会社尼康(Nikon),产品型号为Ta2-FL。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构建方法,包括:
S1:提供不同供体来源的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对每个供体来源的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在0.5×104-5×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7-14天的转化培养,然后对经所述转化培养后得到的每个供体来源的肝祖细胞样细胞系进行冻存处理,以得到异质性肝祖细胞样细胞库;
S2:对每个供体来源的肝祖细胞样细胞系解冻后进行增殖培养,以分别得到不同供体来源的贴壁细胞,每个供体来源的贴壁细胞的汇合率为70%-90%;
S3:对每个供体来源的贴壁细胞依次进行第一传代处理和病毒感染,并在所述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进行培养基置换;
S4:对经所述病毒感染后得到的每个供体来源的培养物进行传代次数为2或 3的第二传代处理,通过筛选培养基对经所述第二传代处理后得到的培养物进行连续筛选培养,以得到不同供体来源的感染培养物;
S4:对每个供体来源的感染培养物进行传代比例为1:2-1:4,传代次数为5-10 的连续传代培养,以得到所述肝祖细胞样细胞库。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肝祖细胞样细胞库为异质性的永生化肝祖细胞样细胞库。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利用细胞冻存液和液氮进行所述冻存处理。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进行所述病毒感染使用的病毒记载在公开号为CN10833009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具体的,为表达SV40病毒大T抗原基因、HPV病毒E6E7基因或泛素连接酶基因。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筛选培养基为TEM培养基。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转化培养结束后,对经所述转化培养后得到的培养物依次进行2-3次的扩增培养和所述冻存处理。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肝祖细胞样细胞系在0.5×104-5 ×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所述增殖培养,所述增殖培养开始后的三天内,每天进行培养基置换。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构建方法制备的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能够应用于生物人工肝、肝细胞移植以及药物的特异质肝毒性检测。
以下通过实施例1-7进行详细阐述,其中所述的不同供体均来源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废弃手术标本,术前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一肝祖细胞样细胞系、分类命名为81.5,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125的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以及所述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包被液为HepX培养基与基质胶的混合液,所述HepX培养基与所述基质胶的体积比为80:1。
当培养器为6孔细胞培养板,向每个培养孔中加入250-350微升的包被液以预先进行所述包被处理。
当培养器为12孔细胞培养板,向每个培养孔中加入150-200微升的包被液以预先进行所述包被处理。
当培养器为直径6厘米的细胞培养皿,加入500-700微升包被液以进行包被处理。
当培养器为直径10厘米的细胞培养皿,加入1000-1500微升包被液以进行包被处理.
培养器为直径15厘米的细胞培养皿,加入2000-3000微升包被液以进行包被处理。
所述包被处理的时间为30-120分钟。
本实施例涉及的细胞培养孵箱,内部为37℃恒温,饱和湿度,二氧化碳的浓度为5%。所述细胞培养孵箱内进行的过程除外,其他操作均在常温无菌操作台中进行。
本实施例中,利用细胞消化液对培养物进行消化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细胞消化液为胰酶消化液。
所述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具体为:
所述步骤S1中,提供第一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对所述第一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在1×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7天的转化培养,然后对经所述转化培养后得到的第一肝祖细胞样细胞系依次进行3次扩增处理。
具体的,采用两步灌注法或切碎消化法中的任意一种对来源于第一供体的人肝血管瘤旁组织进行分离处理,以得到所述第一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所述两步灌注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记载在2018年发表在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第29 卷第1期的“Expansion and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hepatocyte-derived liver progenitor-like cells forthe study ofhepatotropic pathogens”中,所述切碎消化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记载在公开号为CN10830068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在此均不做赘述。
用TEM培养基对所述第一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进行重悬后,将得到的重悬混合物在1×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接种于第一细胞培养板中,以在细胞培养孵箱内进行所述转化培养,得到第一肝祖细胞样细胞系。所述第一细胞培养板为6孔细胞培养板且每个培养孔预先用包被液进行包被处理。
所述转化培养结束后,利用胰酶消化液消化所述第一细胞培养板中的培养物后转移到直径为6厘米的培养皿中,并在细胞培养孵箱内进行7天的第一次扩增培养;利用胰酶消化液消化长满直径为6厘米的培养皿底部的培养物,然后转移至直径为10厘米的培养皿中,并在细胞培养孵箱内进行4天的第二次扩增培养;利用胰酶消化液消化长满直径为10厘米的培养皿底部的培养物,最后转移至直径为15厘米的培养皿中,并在细胞培养孵箱内进行4天的第三次扩增培养。对经所述第三次扩增培养后得到的长满培养皿底部的培养物用胰酶消化液进行消化后进行冻存处理,得到冻存待增殖培养物。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化培养的时间为7-14天。
所述步骤S2中,解冻所述冻存待增殖培养物后,以0.8×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接种于第二细胞培养板,并在细胞培养孵箱内进行4天的增殖培养,以使获得的贴壁细胞的汇合率为80%。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壁细胞的汇合率为70%-90%。
具体的,所述第二细胞培养板为6孔细胞培养板,且预先用包被液进行了包被处理。所述增殖培养开始的前三天,每天用新的TEM培养基置换所述第二细胞培养板中的液体,以实现稳定增殖。
所述步骤S3中,利用胰酶消化液消化经所述增殖培养得到的培养物后,将得到的消化培养物以3×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接种于第三细胞培养板,以在细胞培养孵箱内进行24小时的第一传代处理;所述第一传代处理结束后,去除所述第三细胞培养板中的上清液,然后向所述第三细胞培养板中加入 DMEM/12培养基、慢病毒悬液和病毒感染增强悬液,以在细胞培养孵箱内进行 8小时的感染过程;所述感染过程结束后,用新的DMEM/12培养基置换所述第三细胞培养板内的液体,然后继续在细胞培养孵箱内进行48小时的培养,以完成所述病毒感染。
具体的,所述第三细胞培养板为6孔细胞培养板,所述慢病毒悬液中的慢病毒为表达HPV E6E7基因的慢病毒,所述病毒感染增强悬液为聚凝胺悬液。所述慢病毒悬液中的慢病毒与所述第三细胞培养板中的贴壁细胞的数量比为20,所述第三细胞培养板的每个培养孔中加入1毫升DMEM/12培养基、50微升慢病毒和10微升所述聚凝胺悬液,所述聚凝胺悬液的浓度为8毫克/毫升。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慢病毒与所述第三细胞培养板中的贴壁细胞的数量比为10-60。具体的,所述慢病毒与所述第三细胞培养板中的贴壁细胞的数量比为30、40或50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染过程的时间为6-12小时,具体为7、9、10 或11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感染过程结束后,继续在细胞培养孵箱内培养的时间为24-72小时,具体为36或60小时。
所述步骤S4中,利用胰酶消化液消化经所述病毒感染后得到的培养物后,将得到的消化培养物以3×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接种于第四细胞培养板,以在细胞培养孵箱内通过DMEM/12培养基进行7天,传代次数为2的第二传代培养。
具体的,所述第四细胞培养板为12孔细胞培养板,且预先用包被液进行了包被处理。
所述第二传代培养的过程中,每2天用新的DMEM/12培养基置换所述第四细胞培养板中的液体。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代培养的传代次数为3,所述第二传代培养的过程中,每3天用新的DMEM/12培养基置换所述第四细胞培养板中的液体。
所述步骤S4中,所述第二传代培养结束后,向所述第四细胞培养板中加入 TEM培养基进行所述连续筛选培养,细胞达到80-90%汇合率后将得到的培养物以3×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接种于第五细胞培养板,以在细胞孵箱内进行传代比例为1:3,传代次数为10的连续传代培养,以得到分类命名为81.5,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125的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
具体的,所述第五细胞培养板为6孔细胞培养板,且预先用包被液进行过包被处理。
进行一次所述连续传代培养的过程具体为:观察到待传代细胞培养物生长到 80-90%培养孔的底部,将所述待传代细胞培养物平均分成3份后,分别传代入与所述第四细胞培养板结构相同的其他3个细胞培养板中,且向每个培养孔中加入2毫升TEM培养基。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续传代培养的传代比例为1:2-1:4,传代次数为 5-1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得到的第二肝祖细胞样细胞系。
所述第二永生化肝祖细胞株的构建方法与实施例1的所述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的区别在于:
所述步骤S1中,对来源于第二供体的人肝血管瘤旁组织进行分离处理后,对得到的第二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进行14天的转化培养,得到所述第二肝祖细胞样细胞系。所述第二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的接种密度为5×104个/平方厘米。所述扩增培养的培养次数为2,具体为所述第一次扩增培养和所述第二次扩增培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三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以及通过所述第三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得到的第三肝祖细胞样细胞系。
所述第三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与实施例1的所述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的区别在于:
所述步骤S1中,对来源于第三供体的人肝血管瘤旁组织进行分离处理后,对得到的第三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进行所述转化培养,得到所述第三肝祖细胞样细胞系。
所述步骤S2中,解冻所述冻存待增殖培养物后,以0.5×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接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第四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以及通过所述第四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得到的第四肝祖细胞样细胞系。
所述第四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与实施例1的所述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的区别在于:
所述步骤S1中,对来源于第四供体的人肝血管瘤旁组织进行分离处理后,对得到的第四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进行10天的转化培养,得到所述第四肝祖细胞样细胞系。
所述步骤S3中,接种于所述第三细胞培养板的消化培养物的接种密度为2 ×104个/平方厘米。所述感染过程为12小时,所述感染过程结束后,继续培养 72小时,以完成所述病毒感染。
所述步骤S4中,接种于所述第四细胞培养板的消化培养物的接种密度为2 ×104个/平方厘米。
所述步骤S5中,接种于所述第五细胞培养板的培养物的接种密度为2×104个/平方厘米,所述连续传代的传代比例为1:2,传代次数为5。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五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以及通过所述第五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得到的第五肝祖细胞样细胞系。
所述第五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与实施例1的所述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的区别在于:
所述步骤S1中,对来源于第五供体的人肝血管瘤旁组织进行分离处理后,对得到的第五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进行所述转化培养。
所述步骤S4中,接种于所述第四细胞培养板的消化培养物的接种密度为4 ×104个/平方厘米。
所述步骤S5中,接种于所述第五细胞培养板的培养物的接种密度为4×104个/平方厘米,所述连续传代的传代比例为1:4,传代次数为8。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第六永生化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以及通过所述第六永生化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得到的第六肝祖细胞样细胞系。
所述第六永生化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与实施例1的所述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构建方法的区别在于:
所述步骤S1中,对来源于第六供体的人肝血管瘤旁组织进行分离处理后,对得到的第六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进行所述转化培养。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异质性肝祖细胞样细胞库、肝祖细胞样细胞库以及体外三维肝细胞模型。所述肝祖细胞样细胞库为异质性的永生化肝祖细胞样细胞库。
具体的,所述步骤S1中,对得到的所述第一肝祖细胞样细胞系、所述第二肝祖细胞样细胞系、所述第三肝祖细胞样细胞系、所述第四肝祖细胞样细胞系、所述第五肝祖细胞样细胞系以及所述第六肝祖细胞样细胞系分别进行所述冻存处理,得到了所述异质性肝祖细胞样细胞库。
所述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由所述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二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三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四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五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和所述第六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组成。
利用所述肝祖细胞样细胞库建立所述体外三维肝细胞模型。所述体外三维肝细胞模型的构建方法记载在2018年发表在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第29卷第 1期的“Expan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hepatocyte-derived liver progenitor-like cells for the study ofhepatotropic pathogens”中,在此不做赘述。在所述体外三维肝细胞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二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三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四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五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和所述第六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分别得到了第一肝细胞模型株、第二肝细胞模型株、第三肝细胞模型株、第四肝细胞模型株、第五肝细胞模型株以及第六肝细胞模型株。
本发明实施例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以40倍的放大倍数分别对所述第一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和经所述转化培养后得到的第一肝祖细胞样细胞系进行了形态观察,得到如图1所示的人原代肝细胞的形态示意图以及图2所示的所述第一肝祖细胞样细胞系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和图2,经所述转化培养后,所述第一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中的人原代肝细胞逐渐转化为具有较规则形态的所述第一肝祖细胞样细胞系,有利于获得稳定的增殖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二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三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以及所述第四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分别进行了40代、30代、20代以及10代的体外增殖培养,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增殖性能对比图并统计了相应的倍增时间。
所述体外增殖培养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增殖性能和倍增时间的标准方法记载在2018年发表在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第29卷第1期的“Expansion and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hepatocyte-derived liver progenitor-like cells forthe study ofhepatotropic pathogens”中,在此不做赘述。
参照图3,在20天的体外增殖培养过程中,所述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二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三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以及所述第四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细胞个数以及增殖速率均相差不大,而所述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二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三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以及所述第四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的相应倍增时间分别为29.65± 0.4小时、28.32±0.1小时、30.90±0.3小时以及28.92±0.1小时,可见,由实施例1-4的不同供体提供的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经过所述转化培养后再进行所述冻存处理后,均能够成功进行永生化建系,且均具有良好的体外增生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以100倍的放大倍数分别对经所述体外增殖培养后的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二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三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以及所述第四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得到如图4a至图4d所示的对应的形态示意图。
参照图4a至图4d,经所述体外增殖培养后的第一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二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所述第三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以及所述第四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具有相似的形态,其生长特征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以100倍的放大倍数对所述体外三维肝细胞模型中的第一肝细胞模型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得到如图5所示的形态示意图。
参照图5,所述第一肝细胞模型株具有较规则的球形结构,表明了良好肝细胞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特异质毒性药物厄洛替尼(Erlotinib)对所述体外三维肝细胞模型进行了特异质肝毒性表征。
所述肝毒性表征的具体方法为:
利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配置浓度分别为250μMol/L、 62.5μMol/L、15.625μMol/L、3.9μMol/L、0.97μMol/L、0.24μMol/L的Erlotinib 溶液,并以DMSO作为空白参比。
使用不同浓度的Erlotinib水溶液对所述体外三维肝细胞模型中的每个肝细胞模型株进行48小时的共培养。
所述共培养结束后,使用生命科技公司(Life Technologies)生产的PrestoBlueTM细胞活性检测试剂分别对经所述共培养后得到的每个培养物的 Erlotinib特异质肝毒性进行表征。所述共培养和所述Erlotinib特异质肝毒性表征的具体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手段,在此不做赘述。
图6a至图6f分别为所述第一肝细胞模型株、所述第二肝细胞模型株、所述第三肝细胞模型株、所述第四肝细胞模型株、所述第五肝细胞模型株以及所述第六肝细胞模型株的Erlotinib特异质肝毒性示意图。
参照图6a至图6f,虽然所述第一肝细胞模型株、所述第二肝细胞模型株、所述第五肝细胞模型株和所述第六肝细胞模型株随Erlotinib溶液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基本没有显著变化,对Erlotinib没有体现出特异质肝毒性,所述第三肝细胞模型株和所述第四肝细胞模型株随Erlotinib溶液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基本有显著的下降趋势,表现除了对Erlotinib的特异质肝毒性,继而有利于开展对Erlotinib特异性毒性的研究。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8还提供了所述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在生物人工肝方面的应用。
具体的,采用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125的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进行所述应用。所述应用包括:细胞增殖、动物模型的构建、体外循环系统的建立以及取样检测。
所述细胞增殖包括:将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125的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负载于载体,然后通过液气交互式生物反应器进行细胞培养,以实现肝细胞增殖。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液气交互式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7,液气交互式生物反应器7具有内部相通的容器本体71和波纹管 73,以及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71的出液管72和进液管74。将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125的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负载于空白载片形成负载载片,然后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71,将2019年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第29卷第1期第 8页至第22页公开的内容中使用的细胞培养液通过所述进液管74引入所述波纹管73,依靠驱动所述波纹管73进行升降运动带动所述细胞培养液周期性地浸没所述负载载片以进行液相物质交换,且所述负载载片能够与所述容器本体71内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气相物质交换,以进行所述细胞增殖。所述空白载片的质量为11克。
具体的,控制所述波纹管73的进行升降运动的速率为0.5-5毫米/秒,在所述波纹管73的每个升降周期中,控制所述负载载片进行液相物质交换的时间为 100-300秒,进行气相物质交换的时间为5-120秒。所述液相物质交换的时间指所述负载载片浸没于所述细胞培养液的时间,所述气相物质交换的时间指所述负载载片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所述细胞增殖的时间为14天。
在进行所述细胞增殖的过程中,每24小时更换一次细胞培养液,以有利于细胞有效进行三维扩增。
经14天的所述细胞增殖后,负载于所述载片的肝细胞数目从培养前的0.5× 109个扩增为2.5×109个,对经所述细胞增殖后得到的增殖细胞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以100倍的放大倍数进行观察,得到图8所示的形态示意图。参照图8,可见得到的增殖细胞具有较规则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发挥良好的细胞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8进一步考察了经不同增殖时间得到的增殖细胞的不同功能基因的基因表达水平,以考察细胞功能。
具体的,采用上海飞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货号为220010的RNAfast200 试剂盒抽提所述增殖细胞的RNA,然后采用赛默飞世尔科技(Invitrogen)公司生产的货号为18064014的反转录酶将得到的RNA分别反转录为cDNA,最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分别表达相关功能基因,所述荧光定量PCR的具体表达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手段,在此不做赘述。
相关的功能基因分别为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1, CPS1)、α1-抗胰蛋白酶(Alpha-1-antitrypsin,AAT)、白蛋白(Albumin,Alb)、药物代谢酶CYP3A4、蛋白质编码基因GSTA2以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4。经2天的细胞增殖后得到的增殖细胞与经14天的细胞增殖后得到的增殖细胞在 CPS1、AAT、Alb、CYP3A4、GSTA2以及MRP4方面的平均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请参见表1。
表1
功能基因 CPS1 AAT Alb CYP3A4 GSTA2 MRP4
第2天 1 1 1 1 1 1
第14天 5 2 6 4 10 1.5
从表1中可以看到,经14天的细胞增殖后,CPS1、AAT、Alb和GSTA2的平均基因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提升,增殖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蛋白合成功能; GSTA2以及MRP4方面的平均基因表达水平的显著上升则说明增殖细胞具有良好的药物代谢能力。
所述动物模型的构建包括:将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hydrochloride,D-gal)溶于质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水溶液,定容至0.5g/mL后用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至6.8,形成D-gal溶液;使用设置有平均孔径为0.22微米滤膜的针筒式过滤器所述D-gal溶液进行过滤除菌。
六月龄,体重为20-30公斤的健康实验小猪在全身麻醉前的8小时禁食,在全身麻醉前的4小时禁止饮水;全身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塞尔丁格(Sedinger) 穿刺技术对小猪的股静脉和颈外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待小猪恢复自主呼吸后,按照每公斤小猪注射0.5gD-gal的剂量向恢复自主呼吸的小猪体内推注所述 D-gal溶液,并于30分钟内完成所述推注,以建立急性肝衰竭的生物模型。
取全血进行检测,当检测结果显示实验小猪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分别高于200U/L和1000U/L,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达到2-3,血氨值高于45μmol/L,则判断急性肝衰竭的生物模型建立成功。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体外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9,所述体外循环系统的建立包括:
所述急性肝衰竭的生物模型建立成功后,将实验小猪的血液通过股静脉穿刺导管接入第一导管91,以通过泵送的方式输送至血浆分离器92,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导管91向所述血浆分离器92中加注肝素,全身肝素剂量控制为每公斤小猪100单位。
所述血浆分离器92将分离出的血浆通过第二导管93泵送入所述液气交互式生物反应器7内,所述液气交互式生物反应器7内放置有经所述细胞增殖后得到的载片,然后通过所述液气交互式生物反应器7控制血浆和载片之间的液相物质交换和气相物质交换,具体的,参照图7,控制所述波纹管73的进行升降运动的速率为2毫米/秒,在所述波纹管73的每个升降周期中,控制所述负载载片进行液相物质交换的时间为120秒,进行气相物质交换的时间为10秒。具体的控制方法请参见所述细胞增殖的叙述,在此不做赘述。
将得到的解毒后的血浆经第三导管94泵送入所述血浆分离器92以与血细胞重新混合形成净化血液,通过第四导管95回流至实验小猪体内,以完成循环治疗过程。所述循环治疗的总时间为3h。
继续饲养经所述循环治疗后的实验小猪,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65小时实验小猪即可稳定站立并逐渐恢复饮食,96小时后仍能够存活。
所述取样检测包括:在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72小时内的不同时间对实验小猪进行抽血检测,考察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凝血能力指标。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对比例1,将实验小猪的血液经型号为BS330的胆红素吸附柱以及中空纤维管过滤后,通过图7所示的体外循环系统流经空白的所述液气交互式生物反应器7,以进行3小时的循环治疗。空白的所述液气交互式生物反应器7中的载片为空白载片,其余具体的控制过程请参见前述。
其中,实施例8和对比例1的血清生化指标为ALT含量、AST含量、血清氨 (Ammonia)含量、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含量、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和Alb含量含量,具体数值请参见表2。
表2
Figure RE-GDA0002499874220000201
Figure RE-GDA0002499874220000211
表2中ALT和AST的单位为U/L,Ammonia、TBiL和LDH的单位为μmol/L, Alb的单位为g/L。
参见表2,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72小时,对比例1和实施例8的ALT升高的同时AST也同时升高,但实施例8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低于对比例1 的对应血清生化指标的升高程度。对比例1和实施例8的血清氨含量均升高,但实施例8的血清氨含量升高的程度也低于对比例的对应血清生化指标的升高程度。
进一步的,从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72小时内的不同时间测得的数据来看,对比例1的ALT在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24小时后由200U/L急剧上升至 2500U/L,然后又急剧下降至700U/L,而实施例8的ALT始终维持在200U/L 以内,且在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48至72小时内有缓慢下降的趋势。
而对比例1和实施例8的Ammonia在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24小时内分别增加至80μmol/L和50μmol/L,然后,实施例8的Ammonia持续降低直至不高于10μmol/L,而对比例1的Ammonia在经过24小时的缓慢降低后又显著增加至450μmol/L。
综合ALT、AST和Ammonia的数据情况可知,经实施例8的由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增殖形成的增殖细胞具有一定的解毒能力,相比于对比例1而言能够有效降低肝损伤的程度。
参照表2,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72小时,对于实施例8而言,TBiL有所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大,而对比例1的TBiL却出现了显著的升高。
进一步的,从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72小时内的不同时间测得的数据来看,对比例1的TBiL在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48小时内显著上升至60μmol/L,然后又下降至56.7μmol/L。实施例8的TBiL始终不超过3.5μmol/L。
从TBiL的数据情况可知,经实施例8的由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增殖形成的增殖细胞解毒后,实施例8的实验小猪表现出的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要优于对比例1的实验小猪。
参照表2,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72小时,对于实施例8而言,Alb下降的幅度很低,从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72小时内的不同时间测得的数据来看,实施例8的Alb在36-40g/L之间变动。
参照表2,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72小时,对比例1的Alb下降的幅度要高于实施例8,从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72小时内的不同时间测得的数据来看,对比例1的Alb在29-35g/L之间变动。
从Alb的数据情况可以看到,经实施例8的由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增殖形成的增殖细胞解毒后,实施例8的实验小猪的肝脏合成和储备蛋白质的能力要优于对比例的实验小猪。
参照表2,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72小时,对比例1的LDH远高于实施例8,显示出了异常的活性,从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72小时内的不同时间测得的数据来看,对比例1的LDH从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就保持着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实施例8的LDH虽然也有上升的趋势,但增长幅度远低于对比例。
从LDH的数据情况可以看到,对比例1的实验小猪的肝脏相比实施例8的实验小猪的肝脏具有更严重的肝损伤。
所述肝脏凝血能力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Time,APTT)和INR。具体的测试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的,对比例1的PT自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第24小时至第72小时,从20秒显著上升至150秒,而实施例8的PT始终不超过30秒,且自循环治疗结束后的第24小时至第72小时,PT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并最终下降至12秒。
对比例1的INR自所述循环治疗结束后的第24小时至第72小时,从1.78显著上升至8,而实施例8的INR始终不超过2.6,且自循环治疗结束后的第24 小时至第72小时,APTT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并最终下降至1.05。
对比例1的实验小猪和实施例8的实验小猪在循环治疗结束后的48小时内测得的TT相差不大,且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具体为从20秒左右上升至40秒左右,在循环治疗结束后的72小时,实施例8的TT下降至21秒,而对比例1的 TT继续上升至50秒左右。
对比例1的实验小猪和实施例8的实验小猪测得的APTT在循环治疗结束后的24小时内均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具体的,对比例1的APTT增加至20秒,实施例8的APTT增加至28秒;在循环治疗结束后的24小时至72小时内,对比例1的APTT显著增加至60秒,而实施例8的APTT具有下降趋势,且最终下降至18秒。
综合上述肝脏凝血能力指标可见,对比例1的实验小猪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显著降低,肝损伤的程度高。
综上所述,使用实施例8的由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增殖形成的增殖细胞对血浆进行解毒,对前述的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凝血能力指标趋向正常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另外,更重要的是,向所述液气交互式生物反应器7灌注实验小猪的血浆后,实验小猪的血浆与经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增殖形成的增殖细胞经过前述的气相物质交换和液相物质交换后,从得到的净化血浆中检测到了至少一种外源性人类生长因子,由此证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增殖形成的细胞应用于生物人工肝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分泌至少一种外源性人类生长因子。
具体的,所述至少一种外源性人类生长因子包括人源的肝细胞生长因子 (Human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uman HGF)、人源的转化生长因子-α(Human 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α,Human TGF-α)和人源的白介素-6(Human Interleukin-6,Human IL-6)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具体的,所述循环治疗进行的3h内,实施例8和对比例1在不同的时间从所述液气交互式生物反应器7的血浆中采样分析得到的Human HGF、Human TGF-α、Human IL-6、尿素以及乳酸含量的数值请参见表3。
表3
Figure RE-GDA0002499874220000241
参照表3,本发明实施例8中,所述至少一种外源性人类生长因子为Human HGF、Human TGF-α和Human IL-6,有助于对早期肝脏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检测到所述净化血浆中的尿素水平升高,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增殖形成的细胞有助于解毒实验小猪血浆中的氨类毒性物质,而所述净化血浆中的乳酸浓度降低,进一步证实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增殖形成的细胞具有肝代谢功能。
实施例9
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了所述永生化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在肝细胞移植方面的应用,包括小鼠进行肝衰竭模型的构建、体内生物反应器的制备和移植。
所述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的构建包括:提供包含四氯化碳的橄榄油作为诱导剂,以200微升10%四氯化碳对NSG重度免疫缺陷实验小鼠进行皮下注射。次日,眼眶静脉取血样作为对照体重减轻1-3g为宜,状态较前日略有变差,以完成所述小鼠模型的构建。
所述体内生物反应器的制备包括:将海藻酸钠水溶液和实施例8中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125的永生化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制备的增殖细胞所形成的悬浮细胞团制备细胞球微囊,并作为所述体内生物反应器使用。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以无菌生理盐水配置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5%的海藻酸钠水溶液;将所述海藻酸钠水溶液与所述悬浮细胞团均匀混合,使形成的每毫升混合液中含有3×106个细胞;使用配置有D250微米无菌喷嘴的型号为IE-50R的封装机将所述混合液喷入质量浓度为1.2%的氯化钙水溶液中交联10分钟,得到湿态细胞球微囊;使用生理盐水对所述湿态细胞球微囊进行洗涤以去除游离态钙离子后再使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以得到所述细胞球微囊。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经去离子水洗涤后的细胞球微囊的平均直径不超过500 微米。
图10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细胞球微囊的电镜照片。参照图10,由于海藻酸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pH敏感性,可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形成水凝胶,并通过盐键、氢键或疏水作用结合生物活性分子,细胞球微囊101的内部包覆有增殖细胞团102,形成了所述体内生物反应器。所述体内生物反应器的直径约为 85微米。
所述体内生物反应器的移植包括:将所述体内生物反应器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重新分散,然后对所述鼠模型进行腹腔移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对比例2,使用分散后的不含增殖细胞的微囊对所述鼠模型进行腹腔移植。所述不含增殖细胞的微囊制备方法与所述细胞球微囊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所述海藻酸钠水溶液中不添加所述悬浮细胞团。
所述腹腔移植结束后的7天,将实施例9的存活的实验小鼠安乐死后进行解剖观察,发现所述体内生物反应器分散在整个腹腔,并松散连接到肠系膜和网膜。
经所述内腹移植后,使用卡普兰-迈尔(Kaplan-meier)法对实施例9和对比例 2的实验小鼠进行生存分析,具体的分析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生存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所述内腹移植结束后第2天,实施例9的生存率下降至70%;随着观察时间延长至所述内腹移植结束后的第7天,实施例9 的生存率维持70%不变,健康状况评定为半依赖级;对比例2的生存率每天下降15-20%,在所述内腹移植结束后第7天,对比例2的生存率下降至15%,健康状况评定为病重。
所述腹腔移植结束后以及结束后的第1、3和7天分别对实施例9和对比例2 的实验小鼠检测血清ALT和AST,结果表明,所述腹腔移植结束后的第1天,实施例9的血清ALT和AST均下降70-80%,而对比例2的血清ALT和AST 均下降30-40%,所述腹腔移植结束后的第3-7天,实施例9和对比例2的存活小鼠血清ALT和AST均下降至正常水平。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所述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制备的增殖细胞有助于缓解所述鼠模型的肝脏损伤程度。
虽然在上文中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但是,应理解,这种修改和变化都属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之内。而且,在此说明的本发明可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并且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或实现。

Claims (13)

1.一种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提供不同供体来源的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对每个供体来源的人原代肝细胞培养物在0.5×104-5×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7-14天的转化培养,然后对经所述转化培养后得到的每个供体来源的肝祖细胞样细胞系进行冻存处理,以得到异质性肝祖细胞样细胞库;
S2:对每个供体来源的肝祖细胞样细胞系解冻后进行增殖培养,以分别得到不同供体来源的贴壁细胞,每个供体来源的贴壁细胞的汇合率为70%-90%;
S3:对每个供体来源的贴壁细胞依次进行第一传代处理和病毒感染,并在所述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进行培养基置换;
S4:对经所述病毒感染后得到的每个供体来源的培养物进行传代次数为2或3的第二传代处理,通过筛选培养基对经所述第二传代处理后得到的培养物进行连续筛选培养,以得到不同供体来源的感染培养物;
S5:对每个供体来源的感染培养物进行传代比例为1:2-1:4,传代次数为5-10的连续传代培养,以得到所述肝祖细胞样细胞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转化培养结束后,对经所述转化培养后得到的培养物依次进行2或3次的扩增培养后,再执行所述冻存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肝祖细胞样细胞系在0.5×104-5×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所述增殖培养,所述增殖培养开始后的三天内,每天进行培养基置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每个供体来源的贴壁细胞在2×104-4×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24小时的所述第一传代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经所述第一传代处理后得到的培养物在2×104-4×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所述病毒感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经所述第一传代处理后得到的培养物中加入DMEM/12培养基、慢病毒和聚凝胺悬液后的6-12小时后进行培养基置换,然后继续培养24-72小时,以完成所述病毒感染,所述慢病毒与所述贴壁细胞的数量比为0.5-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经所述病毒感染得到的每个供体来源的培养物在2×104-4×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下进行5-7天的所述第二传代处理,所述第二传代处理的过程中,每2-3天进行一次培养基置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培养基为TEM培养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所述每个供体来源的感染培养物以2×104-4×104个/平方厘米的接种密度进行所述连续传代培养。
10.一种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构建方法得到的异质性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库构建体外三维肝细胞模型,然后利用所述体外三维肝细胞模型检测药物的特异质肝毒性。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构建方法制备的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生肝祖细胞株的分类命名为81.5,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C2019125。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构建方法制备的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在生物人工肝和肝细胞移植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生肝祖细胞样细胞株增殖形成的细胞应用于生物人工肝治疗的过程中分泌至少一种外源性人类生长因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外源性人类生长因子包括人源的肝细胞生长因子、人源的转化生长因子-α和人源的白介素-6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CN202010236441.7A 2019-07-11 2020-03-30 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构建方法及其制备的细胞株与应用 Active CN111394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34369 2019-07-11
CN201910623436 2019-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4391A true CN111394391A (zh) 2020-07-10
CN111394391B CN111394391B (zh) 2022-12-06

Family

ID=71433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6441.7A Active CN111394391B (zh) 2019-07-11 2020-03-30 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构建方法及其制备的细胞株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11758A1 (zh)
EP (1) EP3978600A4 (zh)
CN (1) CN111394391B (zh)
WO (1) WO2021004129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2188A1 (en) * 1999-01-19 2002-12-05 Reid Lola M. Human liver progenitors
US20030096411A1 (en) * 1999-12-07 2003-05-22 George Michalopoulos Novel long-term three-dimensional tissue culture system
US20040110289A1 (en) * 2002-07-19 2004-06-10 Ludlow John W. Method for obtaining viable human cells, including hepa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CN101275121A (zh) * 2007-03-26 2008-10-01 芦银雪 体外培养扩增的人肝脏祖先细胞及其制备方法
US20090053758A1 (en) * 1999-10-01 2009-02-26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Processes for clonal growth of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
US20090222933A1 (en) * 2006-03-16 2009-09-03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Human Liver Cancer Cell Line
US20100003752A1 (en) * 2005-05-26 2010-01-07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Liver progenitor cells
US20110129439A1 (en) * 2008-06-11 2011-06-02 Maria Beatriz Herrera Sanchez Conditioned medium of liver progenitor cells
US20120190059A1 (en) * 2009-07-23 2012-07-26 Beijing Huayuanbo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s for obtaining hepatocytes, hepatic endoderm cells and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 by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US20160206664A1 (en) * 2013-08-28 2016-07-21 Promethera Biosciences S. A./N.V. Method for producing adult liver progenitor cells
CN109337858A (zh) * 2018-09-20 2019-02-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用于乙肝病毒感染的原代肝细胞来源的肝前体样细胞模型、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438157A (zh) * 2019-08-05 2019-11-12 上海赛立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肝前体样细胞系、构建方法以及在生物人工肝领域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26463A1 (en) * 2006-06-28 2008-01-31 Vesta Therapeutics, Inc. Matrix and method for isolation of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
US8415149B2 (en) * 2010-05-06 2013-04-09 Gwo Xi Stem Cell Applied Technology Co., Ltd.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 and uses thereof
CN108330099A (zh) 2017-03-22 2018-07-27 上海赛立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个性化肝细胞的培养和扩增方法及其应用
CN108300688B (zh) 2018-02-07 2021-02-02 上海赛立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原代肝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2188A1 (en) * 1999-01-19 2002-12-05 Reid Lola M. Human liver progenitors
US20090053758A1 (en) * 1999-10-01 2009-02-26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Processes for clonal growth of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
US20030096411A1 (en) * 1999-12-07 2003-05-22 George Michalopoulos Novel long-term three-dimensional tissue culture system
US20040110289A1 (en) * 2002-07-19 2004-06-10 Ludlow John W. Method for obtaining viable human cells, including hepa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CN103396989A (zh) * 2005-05-26 2013-11-20 弗雷森纽斯医疗护理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肝祖细胞
US20100003752A1 (en) * 2005-05-26 2010-01-07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Liver progenitor cells
US20090222933A1 (en) * 2006-03-16 2009-09-03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Human Liver Cancer Cell Line
CN101275121A (zh) * 2007-03-26 2008-10-01 芦银雪 体外培养扩增的人肝脏祖先细胞及其制备方法
US20110129439A1 (en) * 2008-06-11 2011-06-02 Maria Beatriz Herrera Sanchez Conditioned medium of liver progenitor cells
US20170182100A1 (en) * 2008-06-11 2017-06-29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Conditioned medium of liver progenitor cells
US20120190059A1 (en) * 2009-07-23 2012-07-26 Beijing Huayuanbo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s for obtaining hepatocytes, hepatic endoderm cells and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 by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US20160206664A1 (en) * 2013-08-28 2016-07-21 Promethera Biosciences S. A./N.V. Method for producing adult liver progenitor cells
CN109337858A (zh) * 2018-09-20 2019-02-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用于乙肝病毒感染的原代肝细胞来源的肝前体样细胞模型、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438157A (zh) * 2019-08-05 2019-11-12 上海赛立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肝前体样细胞系、构建方法以及在生物人工肝领域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ONG-BO FU等: "Expan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hepatocyte-derived liver progenitor-like cells and their use for the study of hepatotropic pathogens", 《CELL RESEARCH》 *
JEAN-PAUL DELGADO等: "Long-term controlled immortalization of a primate hepatic progenitor cell line after Simian virus 40 T-Antigen gene transfer", 《ONCOGENE》 *
PRADEEP B. PATIL等: "Phenotypic and in vivo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immortalized human fetal liver cell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李伟健 等: "永生化肝脏前体样细胞可用于生物人工肝治疗的研究", 《肝脏》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78600A4 (en) 2022-08-03
US20220411758A1 (en) 2022-12-29
CN111394391B (zh) 2022-12-06
WO2021004129A1 (zh) 2021-01-14
EP3978600A1 (en) 2022-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92147B2 (ja) フィルターデバイス
US6875605B1 (en) Modular cell culture bioreacto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9944894B2 (en) Pluripotent stem cell expansion and passage using a rocking platform bioreactor
US9650609B2 (en) Bioartificial liver system
US5605835A (en) Bioreactor device with application as a bioartificial liver
JP4112616B2 (ja) 細胞培養、特に肝細胞の培養に使用するための固相支持体、前記固相支持体を含む生物的リアクター、およびバイオ人工肝臓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CN100441682C (zh) 获得活的人肝细胞,包括肝干/祖细胞的方法
KR20100016187A (ko) 개선된 생물반응기 표면
JP2002514128A (ja) 体液の生物学的修飾を実施する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07164326B (zh) 一种3D培养自体脂肪MSCs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的方法
WO1992007615A1 (en) A bioartificial liver
CN110438157A (zh) 肝前体样细胞系、构建方法以及在生物人工肝领域的应用
Rozga et al. Artificial liver evolution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Shito et al. Efficacy of an extracorporeal flat-plate bioartificial liver in treating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US20040152149A1 (en) Textiles for use in bioreactors for expansion and maintenance of cells
CN101233227A (zh) 由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诱导方法和由该方法诱导的肝细胞
JP4599315B2 (ja) バイオ人工臓器
CN111394391B (zh) 肝祖细胞样细胞库的构建方法及其制备的细胞株与应用
CN104845930B (zh) 用于分离原代肝细胞的联合用试剂
US20170313987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ancreas islet of langerhans mimics using induced pluripotent human stem cells
CN109576308A (zh) 一种提高人类干细胞来源肝样细胞解毒功能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8559726A (zh) 一种对脑损伤类疾病有治疗作用的细胞亚群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7279B (zh) 一种原代肿瘤细胞的3d培养体系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Grad-Itach et al. Liver micro-organs transcribe albumin and clotting factors and increase survival of 92% hepatectomized rats
CN117106724A (zh) 一种h3k27m突变型脊髓胶质瘤细胞及其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