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93486A - 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93486A
CN111393486A CN202010228493.XA CN202010228493A CN111393486A CN 111393486 A CN111393486 A CN 111393486A CN 202010228493 A CN202010228493 A CN 202010228493A CN 111393486 A CN111393486 A CN 111393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rch bark
polyphenol
solution
larch
degra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84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世学
朱红霏
李淑君
马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2284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934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93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34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GCOMPOUNDS OF UNKNOWN CONSTITUTION
    • C07G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包括在氢气存在下,以钌/炭催化剂,使落叶松树皮多酚发生氢解反应,从而得到降解后的落叶松树皮多酚。所述氢解反应的温度为100‑280℃,优选为220‑250℃,时间为0.5‑2h,优选为1‑1.5h;催化剂与落叶松树皮多酚所述的重量比为(0.01‑0.35):1,优选为(0.02‑0.1):1。本发明研究发现,使用钌/炭催化剂氢解落叶松树皮多酚,在一定的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条件下,可极大提高落叶松树皮多酚的降解率,且降解产物在抗氧化性能上有较好的表现,为落叶松树皮多酚的降解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Description

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钌/炭催化剂氢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属于生物质原料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多酚(植物单宁)是高等植物代谢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多酚类物质。植物多酚存在于上百种常见植物的皮、根、叶和果实中,储量仅次于植物三大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因此植物多酚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绿色资源。植物多酚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但由于多酚分子量较大,降低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所以多酚的降解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多酚类物质就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低聚体和多聚体两大类。其中落叶松多酚属于缩合类多聚体植物多酚。
目前植物多酚的降解可大致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三种。而化学法中又可以根据原理分为氧化法、氢解法、光催化法等方法。由于氢解法拥有降解快速便捷的特性,存在较大的研究价值与开发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本发明研究发现,使用钌/炭催化剂氢解落叶松树皮多酚,在一定的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条件下,可极大提高落叶松树皮多酚的降解率,且降解产物在抗氧化性能上有较好的表现,为落叶松树皮多酚的降解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包括利用钌/炭催化剂进行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氢解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在氢气存在下,以钌/炭催化剂,使落叶松树皮多酚发生氢解反应,从而得到低聚体多酚。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氢解反应的温度为100-280℃,优选为220-25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氢解反应的时间为0.5-2h,优选为1-1.5h。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与落叶松树皮多酚的重量比为0.01-0.35:1,优选为0.02-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落叶松树皮多酚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1)对落叶松树皮进行粉碎处理,得到落叶松树皮原料;
(2)将所述落叶松树皮原料加入乙醇溶液中,对所述落叶松树皮原料进行提取处理,得到提取液;
(3)对所述提取液进行除杂处理,得到净化液;
(4)对所述净化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浓缩液;
(4)用乙酸乙酯对所述浓缩液进行萃取处理,分别得到水层和乙酸乙酯层;
(5)对所述水层进行浓缩干燥处理,即得到落叶松树皮多酚。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1)中将落叶松树皮粉碎成20-100目的落叶松树皮原料。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2)中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50-85%,优选为7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落叶松树皮原料的质量(g)与乙醇溶液的体积(mL)之比为50-300,优选为150-250,更优选为1:20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提取处理可采用本领域熟知的任何提取方法,例如可在温度为70-100℃、优选80℃的条件下回流提取1-5h、优选2h,得到提取液和料渣。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可对料渣进行再次提取,例如按照上述方法将料渣加入乙醇溶液中,在70-100℃、优选80℃的条件下回流提取1-5h、优选2h,得到二次提取液,合并两次提取液。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除杂处理包括:用石油醚对所述提取液进行萃取处理,萃取其中的树脂和树胶等杂质,得到萃取液即为净化液。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浓缩处理包括:除去所述净化液中的醇,并对其进行过滤处理,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得到浓缩液。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采用例如旋转蒸发等方式除去净化液中的醇。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3)中在40-50℃的温度下对所述净化液进行旋转蒸发处理,得到浓缩液。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步骤(4)中对所述浓缩液可进行多次萃取处理,分别得到水层和乙酸乙酯层,其中水层中含高聚多酚,乙酸乙酯层中含低聚多酚。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5)中在50-60℃的温度下对所述水层进行减压浓缩处理,然后在40-50℃的温度下干燥,得到落叶松树皮高聚多酚。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采用例如旋转蒸发等方式对水层进行减压浓缩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降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向乙醇溶液中加入落叶松树皮多酚和钌/炭催化剂,搅拌直至溶解;
(S2)向步骤(S1)的液体中通入氢气,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
(S3)对步骤(S2)的反应液进行过滤处理,得到滤液;
(S4)对所述滤液进行干燥处理,即得到降解后的落叶松树皮多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1)中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50%-85%,优选为7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1)中落叶松树皮多酚的质量(g)与乙醇溶液的体积(mL)之比为50-300,优选为1:20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1)中催化剂与落叶松树皮多酚所述的重量比为(0.01-0.35):1,优选为(0.02-0.1):1。催化剂与落叶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重量比过低,目标产物降解率低;催化剂与落叶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重量比进一步增加,目标产物降解率不会进一步增加,浪费催化剂。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2)中的温度为100-280℃,优选为220-250℃,时间为0.5-2h,优选为1-1.5h。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4)中在40-50℃的温度下干燥所述滤液,得到降解后的落叶松树皮多酚产物。
附图说明
图1为制备例1的未降解的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和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图2为制备例1的未降解的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和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3为制备例1的未降解的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的核磁氢谱图;
图4为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的核磁氢谱图;
图5为制备例1的未降解的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和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的凝胶色谱图;
图6为制备例1的未降解的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和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曲线图;
图7为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与BHT的还原能力对比图;
图8为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与BHT的清除DPPH·能力对比图;
图9为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与BHT的清除ABTS·+能力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性能测试标准:
(一)多酚的聚合度测定
(1)香草醛-盐酸法测定儿茶素的质量浓度
称取20.4mg儿茶素于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再从中分别移取1mL、2mL、4mL、6mL、8mL母液于5个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得到质量浓度分别为40.8μg/mL、81.6μg/mL、163.2μg/mL、244.8μg/mL、326.4μg/mL的儿茶素标准溶液。
分别取1mL不同质量浓度的儿茶素标准溶液于5根避光试管中,加入5mL含4%(V/V)盐酸和0.5%(g/mL)香草醛的甲醇溶液,在30℃下反应30min,分别测定其在紫外光谱500nm下的吸光度,以甲醇为空白对照,拟合后得到质量浓度标准曲线,在线性范围0~350μg/mL内,原花青素质量浓度y(μg/mL)与吸光度x的关系为:y=2.68x+0.0038,线性关系R2=0.9998。
(2)香草醛-盐酸法测定儿茶素的摩尔浓度
称取3.2mg儿茶素于50mL容量瓶中,用1mL甲醇溶解,然后用乙酸定容;再从中分别移取1mL、2mL、4mL、6mL、8mL母液于5个10mL容量瓶中,用乙酸定容,得到摩尔浓度分别为0.022μmol/mL、0.056μmol/mL、0.111μmol/mL、0.167μmol/mL、0.223μmol/mL的儿茶素标准溶液。
分别取1mL不同摩尔浓度的儿茶素标准溶液于5根避光试管中,加入5mL含4%(V/V)盐酸和0.5%(g/mL)香草醛的甲醇溶液,在20℃下反应5min,分别测定其在紫外光谱500nm下的吸光度,以乙酸为空白对照,拟合后得到摩尔浓度标准曲线,在线性范围0~0.25μmol/mL内,原花青素摩尔浓度y(μg/mL)与吸光度x的关系为:y=4.753x+0.007,线性关系R2=0.9986。
(3)样品聚合度的测定
称取待测样品0.0109g,用甲醇于25mL容量瓶中溶解并定容,得母液。取出0.5mL母液于两个10mL容量瓶中,分别用甲醇和乙酸定容。各取1mL稀释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按照上述步骤(1)和(2)测定吸光度值,计算得到待测样品的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并按式(1)计算样品的平均聚合度(DP)。
Figure BDA0002428469790000041
其中,m为质量浓度,μg/mL;n为摩尔质量,mmol/mL;M为单体儿茶素的相对分子质量,M=290.27。
多酚的降解效果一般以降解率来表示,公式(2)是降解率的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428469790000051
其中,DP0:未降解多酚的聚合度;DPx:降解后多酚的聚合度。
(二)降解多酚的表征
(1)紫外光谱检测
待测样品用70%的乙醇溶液溶解,在200-8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其紫外光谱,根据谱图的吸收峰,结合相关化合物的光谱特性对样品中化学结构进行初步判定。
(2)红外光谱检测
称取2mg待测样品,加入200mg KBr,在玛瑙研钵中研细,放置于高温环境中除去水分,将粉末压制成片,放置于光谱仪中扫描,频率范围4000-400cm-1,分辨率为2cm-1。根据红外吸收峰,分析其化学结构。
(3)核磁共振氢谱
称取30mg待测样品溶解于0.6mL的DMSO-d6中,记录化合物的1H-NMR谱图。
(4)色谱检测
称取25mg待测样品溶解于10mL的50%的甲醇溶液当中,将待测液过滤后,进行凝胶色谱分析和GPC分析。
(三)降解多酚的抗氧化性能检测
(1)还原能力
准确称取10mg待测样品先用70%乙醇溶解于10mL容量瓶中,配置成1.0mg/mL的母液,分别从母液中移取0.25mL、0.5mL、1mL、1.5mL、2mL的母液于10mL的容量瓶中,用70%乙醇定容于10mL,作为样品溶液,样品溶液浓度分别为0.025mg/mL、0.05mg/mL、0.10mg/mL、0.15mg/mL、0.20mg/mL。
分别取1mL不同质量浓度样品溶液于离心试管中,并加入2.5mL 0.2mol/L磷酸缓冲液(pH=6.6)、2.5mL质量分数为1%的铁氰化钾,在50℃水浴环境中反应20min。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三氯醋酸溶液2.5mL,在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取上清液2.5mL于避光试管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及1mL质量分数为0.1%的三氯化铁溶液,混合均匀,静置10min后,以紫外分光光度计于700nm测定吸光度。
按照上述方法,测试BHT的还原能力,与待测样品对比。
(2)清除DPPH·的能力
准确称取10mg待测样品先用70%乙醇溶解于10mL容量瓶中,配置成1.0mg/mL的母液,分别从母液中移取0.25mL、0.5mL、1mL、1.5mL、2mL的母液于10mL的容量瓶中,用70%乙醇定容于10mL,作为样品溶液,样品溶液浓度分别为0.025mg/mL、0.05mg/mL、0.10mg/mL、0.15mg/mL、0.20mg/mL。准确称取20mg的DPPH·,用无水乙醇定容于500mL容量瓶中,避光保存。制得质量分数为0.004%的DPPH·溶液。
分别取0.25mL不同质量浓度的样品溶液与避光试管中,各自加入4.75mL现制备的DPPH·溶液,混合均匀后,室温避光反应30min,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517nm波长处各反应液的吸光度。以70%的乙醇溶液为对照组,根据公式(3)计算待测样品对于DPPH·的清除率。
Figure BDA0002428469790000061
其中,A对照:对照组在517nm波长处的吸光度;A样品:各组待测溶液在517nm波长处的吸光度。
按照上述方法,测试BHT的清除DPPH·的能力,与待测样品对比。
(3)清除ABTS·+的能力
准确称取10mg待测样品先用70%乙醇溶解于10mL容量瓶中,配置成1.0mg/mL的母液,分别从母液中移取0.25mL、0.5mL、1mL、1.5mL、2mL的母液于10mL的容量瓶中,用70%乙醇定容于10mL,作为样品溶液,样品溶液浓度分别为0.025mg/mL、0.05mg/mL、0.10mg/mL、0.15mg/mL、0.20mg/mL。准确称取38.5mg的ABTS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准确称取6.6mg过硫酸钾加入ABTS溶液中,在恒温30℃、避光的条件下静置12h,制成蓝绿色的ABTS·+溶液。
向ABTS·+溶液中加入磷酸缓冲溶液(pH=6.6),要求在734nm波长下的吸光度为0.70±0.02。测定时,取0.25mL的不同浓度的样液于避光试管中,加入4.75mL的现配的ABTS·+溶液,混合均匀后,在避光条件下反应6min,以缓冲溶液调零,在734nm波长下读取吸光度,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作为对照组。根据公式(4)计算待测样品对于ABTS·+的清除率:
Figure BDA0002428469790000062
其中,A对照:对照组在734nm波长处的吸光度;A样品:各组反应液在734nm波长处的吸光度
按照上述方法,测试BHT的清除ABTS·+的能力,与待测样品对比。
制备例1
对落叶松树皮进行粉碎处理,得到20-100目的落叶松树皮原料;称取落叶松树皮原料30g,加入70%(V/V)的乙醇水溶液300mL,在80℃水浴中回流提取2h,收集提取液。再将料渣中加入210mL乙醇水溶液(同上),在相同条件下提取1h,得到第二次提取液。合并两次提取液,按1:1体积比在滤液中用石油醚萃取其中的树脂、树胶等杂质,得到净化液。用旋转蒸发仪在45℃下减压回收萃取液至无醇味,抽滤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得到浓缩液。用等量的乙酸乙酯萃取6次,将所得到的水层于55℃旋转蒸发浓缩至50mL,于45℃下真空干燥,得到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
按照上述方法测定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的聚合度,结果见表2;并对其分别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分析和色谱分析测定,结果分别见图1、2、3、5和6;下述实施例使用的均为该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
实施例1-16
取0.1g制备例1得到的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加入一定体积的70%的乙醇水溶液,加入一定质量的钌/炭催化剂,搅拌溶解,移入高温高压反应釜中,通入3MPa氢气,在设定温度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反应物。反应物使用滤膜(孔径为10nm)过滤,滤液在45℃下真空干燥,即得。
各实施例数据见表1,按照上述方法分别测定各实施例降解产物的聚合度并计算降解率,结果见表2;并按照上述方法对实施例1的产物分别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分析和色谱分析测定,结果分别见图1、2、4、5和6;按照上述方法对实施例1的产物进行抗氧化性能检测,结果分别见图7、8、9。
图1为制备例1的未降解的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和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图,由图1可以看出,降解产物与未降解的多酚都在210nm处存在较大的吸收峰,并在280nm处存在一个较弱的吸收峰。这反映出两者都属于缩合类黄烷醇多酚的结构。黄烷醇类多酚的紫外吸收主要集中于200nm附近的苯环吸收,除此之外紫外区往往是以一个单峰的形式出现。典型的黄烷醇通常在乙醇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270-280nm之间,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分析与理论数据相符合。同时二者的紫外吸收波长范围类似,反映出这证明二者在化学结构上类似,降解反应并未改变多酚的基本结构单元。
图2为制备例1的未降解的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和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图,由图2可以看出,两种物质在3389cm-1处有一个强吸收峰,这是酚羟基上的缔合—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2920cm-1处有一个吸收峰,这是-CH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在1600cm-1、1580cm-1、1500cm-1、1450cm-1有四处吸收峰,这是苯环中C=C的伸缩振动峰;在1050cm-1处有一个吸收峰,这是C-O-C的伸缩振动峰;经以上红外数据分析表明,降解多酚产物与未降解的多酚均具有缩合单宁的结构特征,与理论数据相符。同时两者的红外吸收曲线基本一致,这证明二者的化学结构类似,进一步证明降解并未改变多酚的基本结构。
图3为制备例1的未降解的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的核磁氢谱图,图4为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的核磁氢谱图,由图3、4可以看出,两者均存在ppm为1.0(-CH3,-CH2)、2.5~2.6(Ar-OH)、3.5(-OCH3)、6.0~7.0(Ar-H)以及8.0~9.0(儿茶素酚羟基)等吸收峰,符合多酚类结构特征,证明二者皆为多酚类物质;对比两图我们发现在降解后多酚的ppm为1.0(-CH3,-CH2)的吸收峰变化较大,根据落叶松多酚结构进行推测,对于还原氢化降解,由于A环的8位为亲核中心,而且在适当条件下C环的4位易形成亲电中心,因此在加氢和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可使C4-C8连接键断裂为C-H键,使-CH3含量增加,从而使多聚多酚降解为低聚多酚,进一步揭示了氢解法降解多酚的过程。
图5为制备例1的未降解的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和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的凝胶色谱图,该图主要反映出流出组分与其保留时间的关系。采用的色谱柱存在以下特征:其分子量越大,保留时间越短。由此我们可依据图看出:未降解的多酚中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得到了有效的降解,其保留时间由14.695min变为14.961min,并且产生了保留时间为16.492min的低聚体;对于分子量较小的物质,其保留时间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图6为制备例1的未降解的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和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曲线图,表1为制备例1的未降解的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和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表,可以看出落叶松多酚的分子量主要分布于200g/mol~600g/mol的范围之内。未降解多酚样品的分子量主要分布于400g/mol~600g/mol的范围之内,降解多酚的分子量主要分布于200g/mol~500g/mol的范围之内。降解前多酚的数均分子量(Mn)与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387.5g/mol与466.5g/mol,而降解多酚的数均分子量(Mn)与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342.6g/mol与399.5g/mol。这说明加氢降解落叶松多酚有很好的效果,降解产物的分子量有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表1降解多酚与未降解多酚分子量分布表
Figure BDA0002428469790000081
图7为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与BHT的还原能力对比图,从图7可以看出,在实验的浓度范围之内,降解多酚的还原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当质量浓度为0.2mg/mL时,BHT的吸光度为0.449,而降解多酚的吸光度为0.557,与BHT相比,降解植物多酚表现出更好的还原能力。
图8为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与BHT的清除DPPH·能力对比图,从图8可以看出,在实验的浓度范围之内,降解多酚清除DPPH·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质量浓度为0.2mg/mL时,BHT的DPPH·降解率为19.1%,而降解多酚DPPH·降解率为39.1%,与BHT相比,降解落叶松多酚表现出更好的清除DPPH·能力。
图9为实施例1的降解产物与BHT的清除ABTS·+能力对比图,从图9可以看出,在质量浓度为0~0.1mg/mL的范围内,降解多酚清除ABTS·+的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质量浓度为0.1~0.2mg/mL的范围内,降解多酚对ABTS·+的降解达到一定程度并保持稳定。当质量浓度处于0~0.1mg/mL的范围内时,降解未达到饱和状态,降解多酚的降解效果比BHT好,当质量浓度超过0.1mg/mL时,由于降解程度达到饱和状态,二者的降解能力基本一致。
对比例1-8
除落叶松树皮高聚植物多酚和催化剂的用量、降解温度和时间不同外,其余同实施例1,按照上述方法测定降解产物的聚合度并计算降解率,数据和测试结果见表1、2。
表2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数据
Figure BDA0002428469790000091
Figure BDA0002428469790000101
表3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性能测试结果
聚合度 降解率/%
实施例1 2.2 74.42
实施例2 5.6 34.88
实施例3 6.2 27.91
实施例4 3.8 55.81
实施例5 2.8 67.44
实施例6 2.2 74.42
实施例7 2.7 68.60
实施例8 3.2 62.79
实施例9 7.3 15.12
实施例10 4.2 51.16
实施例11 2.2 74.42
实施例12 3.7 56.98
实施例13 5.6 34.88
实施例14 2.2 74.42
实施例15 5.1 40.70
实施例16 6.2 27.91
对比例1 7.2 16.28
对比例2 6.4 25.58
对比例3 5.2 39.53
对比例4 4.1 52.33
对比例5 7.8 9.30
对比例6 4.1 52.33
对比例7 6.1 29.07
对比例8 6.9 19.77
应当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通过参照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其中所用的词语为描述性和解释性词汇,而不是限定性词汇。可以按规定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修改,以及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对本发明进行修订。尽管其中描述的本发明涉及特定的方法、材料和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于其中公开的特定例,相反,本发明可扩展至其他所有具有相同功能的方法和应用。

Claims (10)

1.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包括利用钌/炭催化剂进行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氢解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解反应的温度为100-280℃,优选为220-250℃,时间为0.5-2h,优选为1-1.5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与落叶松树皮多酚的重量比为0.01-0.35:1,优选为0.02-0.1:1。
4.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叶松树皮多酚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1)对落叶松树皮进行粉碎处理,得到落叶松树皮原料;
(2)将所述落叶松树皮原料加入乙醇溶液中,对所述落叶松树皮原料进行提取处理,得到提取液;
(3)对所述提取液进行除杂处理,得到净化液;
(4)对所述净化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浓缩液;
(4)用乙酸乙酯对所述浓缩液进行萃取处理,分别得到水层和乙酸乙酯层;
(5)对所述水层进行浓缩干燥处理,即得到落叶松树皮多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50-85%,优选为70%;和/或所述落叶松树皮原料的质量(g)与乙醇溶液的体积(mL)之比为50-300,优选为150-250,更优选为1:20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处理的温度为70-100℃,时间为1-3h。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向乙醇溶液中加入落叶松树皮多酚和钌/炭催化剂,搅拌直至溶解;
(S2)向步骤(S1)的液体中通入氢气,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
(S3)对步骤(S2)的反应液进行过滤处理,得到滤液;
(S4)对所述滤液进行干燥处理,即得到降解后的落叶松树皮多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50-85%,优选为70%;和/或所述落叶松树皮原料的质量(g)与乙醇溶液的体积(mL)之比为50-300,优选为150-250,更优选为1:200。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温度为100-280℃,优选为220-250℃,时间为0.5-2h,优选为1-1.5h。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干燥处理的温度为40-50℃。
CN202010228493.XA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 Pending CN1113934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8493.XA CN111393486A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8493.XA CN111393486A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3486A true CN111393486A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7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8493.XA Pending CN111393486A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93486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2086A (zh) * 2012-01-12 2012-07-0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提取方法
CN104974124A (zh) * 2015-07-28 2015-10-14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从兴安落叶松树皮中提取原花青素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2086A (zh) * 2012-01-12 2012-07-0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提取方法
CN104974124A (zh) * 2015-07-28 2015-10-14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从兴安落叶松树皮中提取原花青素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ONGFEI ZHU ET AL.: "Low-Cost Ru/C-Catalyzed Depolymerization of the Polymeric Proanthocyanidin-Rich Fraction from Bark To Produce 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 with Antioxidant Activity", 《ACS OMEGA》 *
于 震 等: "落叶松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 品 科 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ng 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pre-hydrolysis liquor lignin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other technical lignins
Vázquez et al. The influence of pulping conditions on the structure of acetosolv eucalyptus lignins
CN104927067A (zh) 一种从竹材制浆黑液中提取不同分子量木质素的方法
CN103923052A (zh) 一种低聚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
CN102179170B (zh) 除甲醛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93486A (zh) 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酚的方法
Wu 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DES-Lignin isolated from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Qin et al. Extraction of lignin from Chinese quince fruit by acetic acid solution at above atmospheric pressure: Yield distribution,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CN116531418B (zh) 一种从黄连木中提取黄酮类物质的方法
Zhu et al. Lignin-derived polyphenols with enhance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by chemical demethylation and thei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Duan et al.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antioxidation activities of lignins isolated from sequential two-step formosolv fractionation
Jia et al. Improving the homogeneity of sugarcane bagasse kraft lignin through sequential solvents
CN109161032B (zh) 一种木质素的提取方法
CN101585765B (zh) 一种食品级三醋酸甘油酯的制备方法
Capraru et al. Chemical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nual plant lignins modified by hydroxymethylation reaction
Ahmad et al. Studies on Tannins from Barks of Pinus roxbughii
CN116217438A (zh) 一种对碱性环境呈开-关三转换响应分子传感器及应用
CN111777584A (zh) 一种降解落叶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方法
CN112876671B (zh) 一种植物缩合单宁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及其应用
CN111732615A (zh) 一种降解麦草碱木质素的方法
EP3186296A1 (en) Methods for preparing and collecting polyaromatic compounds, and products comprising polyaromatic compounds
CN112080236B (zh) 一种耐热耐水性好的单宁基木材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6892B (zh) 一种栲胶基聚醚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Isolation and irradiation-modification of lignin specimens from black liquor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effects on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CN107602633B (zh) 1,3,6-三-O-(E)-咖啡酰基-β-D-葡萄吡喃糖及提取分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