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93348B - 一种氮位取代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及其在植物杀菌中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氮位取代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及其在植物杀菌中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93348B
CN111393348B CN202010335383.3A CN202010335383A CN111393348B CN 111393348 B CN111393348 B CN 111393348B CN 202010335383 A CN202010335383 A CN 202010335383A CN 111393348 B CN111393348 B CN 1113933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ompound
added
pyrrole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53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93348A (zh
Inventor
王子时
路运才
吴鹏冲
李丽
高金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3353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933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93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3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93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3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07/3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07/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3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01N43/3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five-membered r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新的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该苯基吡咯类化合物表现出了良好的杀菌性,能够用于制备具有高选择性杀菌的杀菌剂。并且本发明中合成路线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合成成本,不会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氮位取代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及其在植物杀菌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杀菌剂的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化的吡咯类化合物杀菌剂。
背景技术
杀菌剂是一种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或有毒病菌与植物作用而引发植物生病的一类农药。近几十年来,在利用化学合成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同时,一些选择性不佳、易残留、易积聚的农药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留下了隐患。此外,大多数农药会直接渗透进入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中,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间接地通过食物链的形式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高毒性大用量的农药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为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新型农药品种势在必行。
近年来,人们对利用天然产物开发新的杀菌剂有着广泛的需求。天然产物具有种类繁多、生物活性多样、选择性高、毒副作用小、环境友好等优良特点,在新农药乃至医药创制领域都备受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天然产物分子结构复杂,不易合成,并且其中许多对光不稳定或极易挥发,通常不能直接作为农药使用。因此,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活性更优的天然产物替代品成为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以具有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先导,不仅可以更快、更经济地发现活性更优的类似物。同时由于天然产物内在的优良性能,使产品更符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吡咯类杀菌剂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天然活性化合物上,直到上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改造了其结构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近十年里吡咯类化合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含氮类杂环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在农药和医药领域,其中吡咯类化合物作为其中的代表,近年来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农药品种及其衍生化合物。杀菌剂拌种咯、氟咯菌腈就是由吡咯类天然产物进行结构改造合成出来的。
氟咯菌腈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新型非内吸性苯基吡咯类广谱杀菌剂,它高效、安全,对灰霉病有特效。由于用量少,毒性极低且持效期长,成为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种子处理剂之一,被美国环保局评为零风险产品。然而从结构上来说氟咯菌腈所带有的二氟胡椒环合成上存在一定难度,步骤较多,合成成本高昂。
拌种咯同样是具有较好杀菌活性的广谱杀菌剂,结构简单,利于合成,从合成角度来看,成本较低污染小,更利于环保,而且可以看作是氟咯菌腈的先导结构,但其杀菌活性相对氟咯菌腈要低,从而限制了拌种咯的应用范围,多作为种子处理剂来使用。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目前急需研发一种选择性高、毒副作用小、环境友好的植物病菌杀菌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以拌种咯为先导结构,对苯环的取代基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对吡咯环上氮位取代,合成了一类新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该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表现出了良好的杀菌性,得到了具有高选择性杀菌的杀菌剂,并且降低了合成成本。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所述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结构如式Ⅰ所示:
Figure BDA0002466369000000021
其中,
R1独立地选自氢基、卤代基、烷基、烷氧基或卤代烷基,优选选自氟取代基、氯取代基、溴取代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碳原子数为1~3的卤代烷基,更优选选自氟取代基、氯取代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
R2独立地选自氢基、卤代基、烷基、烷氧基或卤代烷基,优选选自氢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氟取代基或氯取代基,更优选选自氢基、甲基、氟取代基或氯取代基;
R3独立地选自氢基、烷基或烷氧基,优选选自烷基或烷氧基,更优选选自烷基,如甲基、乙基。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将含有取代基的苯甲醛和氰基乙酰胺加入到溶剂Ⅰ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反应,得到丙烯酰胺类化合物;
步骤2、将所述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和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加入到溶剂Ⅱ中,反应得到苯基吡咯类化合物;
步骤3、将所述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加入到溶剂Ⅲ中,再加入卤代烷烃,保温反应,得到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所述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用于杀菌剂,尤其是用于水稻纹枯病菌杀菌的用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的摸索和尝试,本合成路线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合成成本,更利于环境的保护。
(2)本发明中的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用于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高选择性杀菌,可用于制备针对性杀菌剂。
(3)本发明中的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比拌种咯杀菌活性高,在保持了天然产物杀菌剂的环保性,同时提高了选择杀菌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中化合物11~16的核磁测试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中化合物17~20的核磁测试图;
图3示出本发明中化合物11~16的红外测试图;
图4示出本发明中化合物17~20的红外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将随着这些说明而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本发明中以拌种咯为先导结构,合成高效、安全的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简单,合成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高选择性的杀菌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所述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如式Ⅰ所示:
Figure BDA0002466369000000041
其中,
R1独立地选自氢基、卤代基、烷基、烷氧基或卤代烷基,优选选自氟取代基、氯取代基、溴取代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碳原子数为1~3的卤代烷基,更优选选自氟取代基、氯取代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
R2独立地选自氢基、卤代基、烷基、烷氧基或卤代烷基,优选选自氢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氟取代基或氯取代基,更优选选自氢基、甲基、氟取代基或氯取代基;
R3独立地选自氢基、烷基或烷氧基,优选选自烷基或烷氧基,更优选选自烷基,如甲基、乙基。
优选地,R1选自氟取代基、氯取代基、溴取代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碳原子数为1~3的卤代烷基,且R2选自氢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氟取代基或氯取代基,且R3选自烷基或烷氧基。
更优选地,R1选自氟取代基、氯取代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且R2选自氢基、甲基、氟取代基或氯取代基,且R3选自烷基。
在本发明中的优选方式中,所述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选自:
4-(2-氟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1)、
4-(2-氯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2)、
4-(2-溴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3)、
4-(2-(三氟甲基)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4)、
4-(2-甲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5)、
4-(2-甲氧基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6)、
4-(2-氯-3-氟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7)、
4-(2,3-二氯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8)、
4-(2,3-二甲基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9)或
4-(2,3-二甲氧基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20),
具体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2466369000000051
/>
Figure BDA0002466369000000061
更优选地,所述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选自:
4-(2-氟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1)、
4-(2-氯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2)、
4-(2-甲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5)或
4-(2,3-二甲基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9)。
所述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制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将含有取代基的苯甲醛和氰基乙酰胺加入到溶剂Ⅰ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反应,得到丙烯酰胺类化合物。
所述含有取代基的苯甲醛结构如式Ⅱ所示:
Figure BDA0002466369000000071
其中,R1和R2选择范围与式Ⅰ中R1和R2选择范围相同。
R1独立地选自氢基、卤代基、烷基、烷氧基或卤代烷基,优选选自氟取代基、氯取代基、溴取代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碳原子数为1~3的卤代烷基,更优选选自氟取代基、氯取代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
R2独立地选自氢基、卤代基、烷基、烷氧基或卤代烷基,优选选自氢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氟取代基或氯取代基,更优选选自氢基、甲基、氟取代基或氯取代基。
优选地,R1选自氟取代基、氯取代基、溴取代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碳原子数为1~3的卤代烷基,且R2选自氢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氟取代基或氯取代基。
更优选地,R1选自氟取代基、氯取代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且R2选自氢基、甲基、氟取代基或氯取代基。
在本发明中的优选方式中,所述含有取代基的苯甲醛选自2-氟苯甲醛、2-氯苯甲醛、2-溴苯甲醛、2-三氟甲基苯甲醛、2-甲基苯甲醛、2-甲氧基苯甲醛、2-氯-3-氟苯甲醛、2,3-二氯苯甲醛、2,3-二甲基苯甲醛或2,3-二甲氧基苯甲醛。
所述溶剂Ⅰ选自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选自乙醇或DMF,更优选为乙醇。乙醇沸点低可进行回流反应,DMF沸点较高,反应温度85-90℃左右,需要很好的控制温度。
所述催化剂选自醋酸铵、碳酸钾、碳酸钠、三乙胺、吡啶、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或三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选自醋酸铵、碳酸钾、碳酸钠、三乙胺或TEBA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三乙胺或TEBA中的一种或两种。反应原料不同,使用的催化剂不同,对反应的影响也有差别,其中苯甲醛原料取代基为烷基和烷氧基时用三乙胺作催化剂效果最好,其他取代基带有卤素原子的用TEBA催化效果最好。
步骤1中,所述TEBA在反应液中的浓度为1%~15%,优选为3%~10%,更优选为4%~6%。
所述反应温度为75-100℃,优选为80-95℃,更优选为85-90℃。
所述反应时间为1.0-5.0h,优选为1.2-3.5h,更优选为1.5-2.5h。在该反应时间下可以有效保证反应完全进行,提高反应转化率。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在回流和搅拌条件下进行。所述含有取代基的苯甲醛和氰基乙酰胺反应,得到含有丙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反应液Ⅰ,反应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466369000000081
反应结束后,对得到反应液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过程为结晶和过滤。所述结晶为在搅拌条件下,向得到反应液中加入结晶溶剂使丙烯酰胺类化合物析出结晶。所述结晶溶剂为水,结晶温度为10~35℃,优选为15~30℃,更优选为20~25℃。所述过滤优选为减压过滤。
所述含有取代基的苯甲醛和氰基乙酰胺的摩尔比为1:(0.8~1.8),优选为1:(1.0~1.5),更优选为1:(1.1~1.3)。在本发明中,优选使反应物之一过量,使另一反应物完全,优选氰基乙酰胺过量。选择氰基乙酰胺过量更便于反应后处理进行,后处理后保证该反应产物没有其他固体杂质的影响。
所述含有取代基的苯甲醛和溶剂Ⅰ的摩尔体积比为1mol:(1000~2200)mL,优选为1mol:(1300~1900)mL,更优选为1mol:(1500~1700)mL。反应溶剂量过多,后处理时产物溶解量过多会导致产品析出效果不好。
所述反应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对于搅拌速度不进行具体限定。
步骤2、将所述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和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加入到溶剂Ⅱ中,反应得到苯基吡咯类化合物。
所述苯基吡咯类化合物生成反应为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和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TosMIC)发生Michael加成闭环反应,得到反应液Ⅱ,反应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466369000000091
所述溶剂Ⅱ选自甲醇、乙醇或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选自甲醇或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更优选为甲醇或甲醇与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在本发明中的一种优选方式中,溶剂Ⅱ使用甲醇与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其中甲醇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6~5.4):1,优选为(3.2~4.8):1,更有优选为(3.8~4.2):1,在甲醇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可以促进反应物的溶解,进而减少反应溶剂的使用,降低成本,减少溶剂的后处理量。反应进行前,先将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和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加入到溶剂Ⅱ中,搅拌溶解。
步骤2中,所述反应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所述碱性催化剂选自可溶性氢氧化物,优选为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
优选地,将碱性催化剂溶解在少量溶剂Ⅱ中,形成催化剂溶液再加入到上述反应溶液中。若直接加入碱性催化剂反应放热会导致剧烈反应,不易控制。所述加入方式优选为滴加,所述加入时温度为0~5℃。
所述催化剂溶液中,碱性催化剂和溶剂Ⅱ的质量体积比为1g:(1~11)mL,优选为1g:(3~9)mL,更有选为1g:(5~7)mL。
所述苯基吡咯类化合物生成反应在保温条件下进行,所述保温温度为12~30℃,优选为15~25℃,更优选为18~22℃。
所述苯基吡咯类化合物生成反应时间为1.5~4.5h,优选为2~4h,更优选为2.5~3.5h。
所述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和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的摩尔比为1:(0.8~1.5),优选为1:(0.8~1.3),更优选为1:(1~1.1)。
所述丙烯酰胺类化合物与溶剂Ⅱ摩尔体积比为0.27mol:(380~500)mL,优选为0.27mol:(430~570)mL,更优选为0.27mol:(480~520)mL。
所述碱性催化剂与丙烯酰胺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4~2.6),优选为1:(1.6~2.4),更优选为1:(1.8~2.2)。
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Ⅱ进行后处理,后处理过程包括结晶、过滤和重结晶。
所述结晶过程为先蒸出溶剂,使苯基吡咯类化合物从反应液Ⅱ中析出。再向反应液Ⅱ中加入水,进行洗涤,然后进行过滤。所述过滤过程优选为抽滤,抽滤后对得到的析出物进行干燥。
所述重结晶为将所述析出物重新加热溶解在结晶溶剂中,然后冷却降温,使产物析出,得到纯化后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杂质溶解在结晶溶剂中,达到纯净产物的目的。所述结晶溶剂选自甲醇、乙醇或乙腈,优选选自甲醇或乙醇,更优选为甲醇。
对重结晶后的产物进行过滤和干燥,得到苯基吡咯类化合物。
所述反应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对于搅拌速度不进行具体限定。
步骤3、将所述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加入到溶剂Ⅲ中,再加入卤代烷烃,保温反应,得到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
所述溶剂Ⅲ选自DMSO或DMF,优选为DMF。
所述卤代烷烃选自含碳原子数为不大于5的卤代烷烃,优选为卤代甲烷、卤代乙烷或卤代丙烷,更优选为碘甲烷。
在本发明中的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卤代烷烃在冰浴中加入,所述冰浴温度为-2~15℃,优选为0~12℃,更优选为5~10℃,所述加入优选为滴加。滴加加入卤代烷烃可以更好的控制反应温度,使反应平稳进行。
优选地,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碱性物质,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所述碱性物质为可溶性碳酸盐和氢氧化物,优选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更优选为碳酸钾或碳酸钠。
所述保温反应温度为15~25℃,更优选为18~22℃。
所述反应时间为0.5~1.8h,优选为0.7~1.5h,更优选为0.9~1.2h。
所述苯基吡咯类化合物、碱性物质和卤代烷烃的摩尔比为1:(0.7~1.8):(1.0~2.0),优选为1:(0.9~1.5):(1.2~1.8),更优选为1:(1.1~1.3):(1.4~1.6)。
所述苯基吡咯类化合物与溶剂Ⅲ摩尔体积比为0.02mol:(35~75)mL,优选为0.02mol:(35~65)mL,更优选为0.02mol:(45~55)mL。
反应结束后,对得到的反应液Ⅲ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过程包括除去溶剂、洗涤、过滤或重结晶。
所述去除溶剂优选减压蒸馏,用于回收大部分溶剂,即便有剩余少量溶剂也便于加水后处理。所述洗涤为水洗涤去除后产物,以除去反应产物中的杂质,洗涤过程重复3~10次,优选为3~7次,更优选为3~5次。所述过滤为抽滤,去除洗涤液后,对产物进行在50℃下进行干燥。
所述重结晶为使干燥后产物加热至回流温度,使产物溶解在结晶溶剂中,待完全溶解混合均匀后,在冰浴内降温冷却,使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析出。过滤干燥后得到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所述结晶溶剂为乙醇、甲醇,优选为甲醇。
所述反应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对于搅拌速度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TosMIC)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2-1、以对甲基苯磺酰氯和亚硫酸盐为原料合成对甲苯亚磺酸盐。
所述亚硫酸盐为无水亚硫酸盐,优选为无水亚硫酸钠或无水亚硫酸钾。
所述对甲苯亚磺酸盐合成反应为反应a,反应a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为水。
在本发明中,向反应a中加入碳酸氢盐或氢氧化物,优选碳酸氢盐,更优选为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使对甲基苯磺酰氯和亚硫酸盐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保证反应原料对甲基苯磺酰氯能完全反应。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中,先将所述亚硫酸盐和碳酸氢盐加入到溶剂中,加热搅拌溶解,再加入对甲基苯磺酰氯。所述加入方式优选分批次加入,所述加入次数为20~150次,优选为50~100次,更优选为60~90次。因为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反应热,通过分批加入对甲基苯磺酰氯可以有效控制反应温度。
所述对甲苯亚磺酸盐与亚硫酸盐的摩尔比为1:(1.3~2.5),优选为1:(1.5~2.2),更优选为1:(1.7~1.9)。
所述对甲苯亚磺酸盐与碳酸氢盐的摩尔比为1:(1.2~2.5),优选为1:(1.5~2.2),更优选为1:(1.8~2.0)。
所述对甲苯亚磺酸盐与溶剂的摩尔体积比为2.5mol:(1.7~3.2)L,优选为2.5mol:(2.0~2.8)L,更优选为2.5mol:(2.3~2.4)L。溶剂量过小反应不易控制,溶剂量过大会影响反应收率。
所述对甲苯亚磺酸盐合成反应温度为45~95℃,优选为55~85℃,更优选为70~80℃。
所述对甲苯亚磺酸盐合成反应时间为0.6~1.5h,优选为0.7~1.3h,更优选为0.9~1.1h。
所述对甲苯亚磺酸盐合成反应结束后优选放置在冰浴中,使对甲苯亚磺酸盐析出后进行过滤。
所述反应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对于搅拌速度不进行具体限定。
步骤2-2、利用所述对甲苯亚磺酸盐合成得到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
所述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的合成以对甲苯亚磺酸盐为原料在溶剂中进行。
所述对甲苯亚磺酸盐、多聚甲醛、甲酰胺和无水甲酸的摩尔比为2:(7~11):(14~17):(9~12),优选为2:(8~10):(15~16):(10~11),更优选为2:(8.5~9.5):(14.5~15.5):(9.5~10.5)。
所述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的合成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为水。
所述反应温度为70~110℃,优选为80~100℃,更优选为85~95℃。
所述反应时间为1.2~2.5h,优选为1.5~2.3h,更优选为1.8~2.1h。
反应结束后,对含有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的反应液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包括析晶、过滤、洗涤和干燥。
所述析晶过程为冷却后,加入结晶溶剂,使反应液在低温下进行析晶。所述结晶溶剂为水,所述结晶温度为-5~15℃,优选为0~10℃,更优选为2~8℃。所述洗涤为优选用水洗涤3~5次,所述过滤优选为抽滤。所述干燥温度为50℃。干燥后得到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
所述反应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对于搅拌速度不进行具体限定。
步骤2-3、利用所述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合成得到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
所述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的合成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为二氯甲烷。
先将所述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和三乙胺加入到反应溶剂中,置于低温下,加入三氯氧磷进行反应。
所述三氯氧磷优选为三氯氧磷在反应溶剂中的溶液,加入方式优选为滴加。
所述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三乙胺和三氯氧磷的摩尔比为1:(3.4~4.6):(0.6~1.4),优选为1:(3.6~4.4):(0.8~1.3),更优选为1:(3.8~4.2):(1.0~1.2)。
所述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与溶剂摩尔体积比为1mol:(120~180)mL,优选为1mol:(130~170)mL,更优选为1mol:(140~160)mL。
所述反应时间为0.7~1.3h,优选为0.8~1.2h,更优选为0.9~1.1h。
所述反应温度不高于0℃,优选为-6~0℃,更优选为-3~0℃。
所述反应结束后,保持反应温度不变,加入碱性溶液继续搅拌,所述碱性溶液为可溶性氢氧化物溶液,优选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所述碱性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0%,优选为6~9%,更优选为6.5~8.5%。所述搅拌时间为0.3~0.8h,优选为0.3~0.7h,更优选为0.4~0.6h。碱性溶液可以使反应体系成碱性,生成碳负离子,利于反应中间过程的转化。
反应结束后,对上述反应液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包括分液、洗涤有机层、去除溶剂、重结晶、过滤和干燥。
反应结束后,所述分液为反应液静置分层为有机层和水层,分离得到有机层。所述洗涤有机层优选用水进行洗涤3~5次,洗涤后用干燥剂进行干燥,所述干燥剂为与有机层不反应、不溶解的干燥剂,如无水硫酸钠。所述去除溶剂为干燥后对有机层进行过滤得到滤液进行蒸馏,优选先进行常压精馏,再进行减压蒸馏。常压蒸馏条件下可回收大部分溶剂,以备下次可以循环使用,待反应体系溶剂大量减少后,再进行减压蒸馏,回收剩余溶剂。这样可回收套用溶剂,还可以节省能源。
所述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重结晶为用结晶溶剂溶解去除溶剂后产物,置于低温下进行结晶,以去除产物中杂质。重结晶后对析出晶体进行过滤和干燥。所述结晶溶剂优选为石油醚。
苯基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总结如下:
Figure BDA0002466369000000141
本发明提供的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具有高选择性杀菌,可用于制备针对性杀菌剂。并且天然环保,合成路线简单易行,合成成本大幅降低。
实施例
按照说明书中合成方法,分别合成以下系列化合物:
通式为:
Figure BDA0002466369000000142
列举出10种具有上述通式的双杂环化合物(化合物11~20),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下表中的化合物。
表1化合物11~20中R1、R2和R3的种类及化合物名称
Figure BDA0002466369000000143
Figure BDA0002466369000000151
实施例1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瓶中加入无水亚硫酸钠600g、碳酸氢钠420g、2.4L水,升温至70~80℃,再分批加入对甲基苯磺酰氯484g,每批次加入5~10g,保持温度80℃的反应温度继续反应1小时。通过冰水冷却,放置1小时后,过滤得到434g对甲苯亚磺酸钠,纯度99%,收率96%。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并装有导气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瓶中加入干燥的对甲基苯磺酸钠428g,多聚甲醛279.84g,甲酰胺790.6g和无水甲酸540.4g,加热到90℃反应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1750mL水,冰水冷却降温析出白色固体,继续搅拌1.5小时,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对甲基苯磺酰甲基甲酰胺387.7g,纯度98%,收率78.1%。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带有导气管的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瓶中加入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42.6g,二氯甲烷300mL,三乙胺112mL,用冰盐浴冷却到-3℃,滴加三氯氧磷20mL和20mL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控制温度在0℃以下,再搅拌反应1小时后加入300mL质量浓度7%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0.5h后分液,有机层用水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得到的滤液先常压再减压蒸二氯甲烷直到瓶壁上有固体出现为止,然后向蒸馏瓶中加入50mL石油醚,冰水冷却下静置1小时,析出的晶体经抽滤、干燥,用石油醚重结晶得到浅棕色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31.2g,纯度98%,收率80%。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口瓶中装入80mL乙醇,加入6.2g 2-氟苯甲醛、4.62g氰基乙酰胺和5.56g三乙胺,加热至85~90℃,回流反应2h,然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搅拌30min,析出过滤得到(E)-2-氰基-3-(2-氟苯基)丙烯酰胺6.69g,纯度为97.5%,收率为70.4%,产物熔点为227~229℃。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甲醇和12.5mL二氯甲烷,加入上述得到的(E)-2-氰基-3-(2-氟苯基)丙烯酰胺5g和5.24g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TosMIC),在冰浴的条件下滴加由20mL甲醇和3g氢氧化钾的混合液,在室温下反应3h后减压蒸出溶剂,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氟苯基)-1H-吡咯-3-腈4.65g,纯度为98%,收率为95%,产物熔点为104.2~104.5℃。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空气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DMF,加入4-(2-氟苯基)-1H-吡咯-3-腈3.72g,3.31g碳酸钾,冰浴10℃下滴加4.26g碘甲烷,滴加完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h后减压蒸出大部分DMF,加入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氟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1)2.42g,纯度为97.5%,收率为60.5%,产物熔点为75.2~76.2℃。
实施例2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口瓶中装入80mL乙醇,加入7.0g 2-氯苯甲醛、4.62g氰基乙酰胺和4.23g醋酸胺,0.5g TEBA,加热至85~90℃,回流反应2h,然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搅拌30min,析出过滤得到2-氰基-3-(2-氟苯基)丙烯酰胺14.2g,纯度97.2%,收率67.9%,产物熔点为167.5-168℃。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甲醇和12.5mL二氯甲烷,加入2-氰基-3-(2-氟苯基)丙烯酰胺10.3g和9.75g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TosMIC),在冰浴的条件下滴加由20mL甲醇和5.6g KOH组成的混合液,在室温下反应3h后减压蒸出溶剂,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氯苯基)-1H-吡咯-3-腈7.43g,纯度98.5%,收率75.1%,产物熔点为130.5-131.2℃。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空气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DMF,加入4-(2-氯苯基)-1H-吡咯-3-腈7.43g,7.89g碳酸钾,冰浴10℃下滴加10.79g碘甲烷,滴加完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h后减压蒸出大部分DMF,加入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氯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2)5.35g,纯度98.6%,收率66.4%,产物熔点为85.5-86.7℃。
实施例3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口瓶中装入80mL乙醇,加入18.5g2-溴苯甲醛、9.24g氰基乙酰胺和11.1g三乙胺,加热至85~90℃,回流反应2h,然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搅拌30min,析出过滤得到2-氰基-3-(2-溴苯基)丙烯酰胺15.73g,纯度97.5%,收率62.7%,产物熔点为130.0℃。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甲醇和12.5mL二氯甲烷,加入上述得到的2-氰基-3-(2-溴苯基)丙烯酰胺3.95g和3.1g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TosMIC),在冰浴的条件下滴加由20mL甲醇和1.79g KOH组成的混合液,在室温下反应3h后减压蒸出溶剂,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溴苯基)-1H-吡咯-3-腈)2.97g,纯度96.8%,收率75.2%,产物熔点为139.4~140.5℃。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空气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DMF,加入4-(2-溴苯基)-1H-吡咯-3-腈2.47g,2.1g碳酸钾,冰浴10℃下滴加2.84g碘甲烷,滴加完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h后减压蒸出大部分DMF,加入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溴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3)1.95g,纯度97%,收率74.7%,产物熔点为66.9~68.3℃。
实施例4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口瓶中装入80mL乙醇,加入17.4g2-三氟甲基苯甲醛、10.1g氰基乙酰胺和12.1g三乙胺,加热至85~90℃,回流反应2h,然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搅拌30min,析出过滤得到2-氰基-3-(2-(三氟甲基)苯基)丙烯酰胺9.43g,纯度97.2%,收率40%。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甲醇和12.5mL二氯甲烷,加入2-氰基-3-(2-(三氟甲基)苯基)丙烯酰胺4.8g和3.9g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TosMIC),在冰浴的条件下滴加由20mL甲醇和2.24g KOH组成的混合液,在室温下反应3h后减压蒸出溶剂,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三氟甲基)苯基)-1H-吡咯-3-腈2.36g,纯度96%,收率50%,产物熔点为100.7~102.5℃。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空气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DMF,加入4-(2-(三氟甲基)苯基)-1H-吡咯-3-腈2.36g,1.66g碳酸钾,冰浴10℃下滴加2.13g碘甲烷,滴加完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h后减压蒸出大部分DMF,加入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三氟甲基)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4)1.73g,纯度97%,收率69.2%,产物熔点为96.9~98.1℃。
实施例5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口瓶中装入80mL乙醇,加入6.0g 2-甲基苯甲醛、5.04g氰基乙酰胺和4.62g醋酸胺,0.5g TEBA,加热至85~90℃,回流反应2h,然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搅拌30min,析出过滤得到2-氰基-3-(2-甲苯基)丙烯酰胺7.5g,纯度98.0%,收率80.6%,产物熔点为161.0-161.7℃。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甲醇和12.5mL二氯甲烷,加入2-氰基-3-(2-甲苯基)丙烯酰胺5g和5.24g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TosMIC),在冰浴的条件下滴加由20mL甲醇和3g KOH组成的混合液,在室温下反应3h后减压蒸出溶剂,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粉末4-(2-甲苯基)-1H-吡咯-3-腈2.26g,纯度98%,收率46%,产物熔点为114.3-115.2℃。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空气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DMF,加入4-(2-甲苯基)-1H-吡咯-3-腈2.26g,20.7g碳酸钾,冰浴10℃下滴加3.4g碘甲烷,滴加完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h后减压蒸出大部分DMF,加入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甲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5)0.9g,纯度99%,收率36.5%,产物熔点为76.6-78.2℃。
实施例6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口瓶中装入80mL乙醇,加入6.8g邻甲氧基苯甲醛、4.62g氰基乙酰胺和5.56g三乙胺,加热至85-90℃,回流反应2h,然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搅拌30min,析出过滤得到(E)-2-氰基-3-(2-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4.75g,纯度97.6%,收率47%,产物熔点为161.2-161.6℃。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甲醇和12.5mL二氯甲烷,加入4.04g(E)-2-氰基-3-(2-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和3.9g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TosMIC),在冰浴的条件下滴加由20mL甲醇和1.12g KOH组成的混合液,在室温下反应3h后减压蒸出溶剂,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0.8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4-(2-甲氧基苯基)-1H-吡咯-3-腈1.66g,纯度97.7%,收率41.9%,产物熔点为134.9-135.2℃。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空气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DMF,加入4-(2-甲氧基苯基)-1H-吡咯-3-腈2g,1.1g碳酸钾,冰浴10℃下滴加4.26g碘甲烷,滴加完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h后减压蒸出大部分DMF,加入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甲氧基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6)0.83g,纯度97.7%,收率40%,产物熔点为83.3-84.0℃。
实施例7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口瓶中装入80mL乙醇,加入7.92g2-氯-3-氟苯甲醛、4.62g氰基乙酰胺和5.56g三乙胺,加热至85-90℃,回流反应2h,然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搅拌30min,析出过滤得到(Z)-3-(2-氯-3-氟苯基)2-氰基丙烯酰胺8.3g,纯度98%,收率74.1%;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甲醇和12.5mL二氯甲烷,加入(Z)-3-(2-氯-3-氟苯基)2-氰基丙烯酰胺4.49g和3.9g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TosMIC),在冰浴的条件下滴加由20mL甲醇和2.24g KOH组成的混合液,在室温下反应3h后减压蒸出溶剂,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氯-3-氟苯基)-1H-吡咯-3-腈3.86g,纯度97%,收率87.5%,产物熔点为134.0~134.5℃;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空气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DMF,加入4-(2-氯-3-氟苯基)-1H-吡咯-3-腈3.86g,3.59g碳酸钾,冰浴10℃下滴加4.83g碘甲烷,滴加完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h后减压蒸出大部分DMF,加入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氯-3-氟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7)2.53g,纯度97.9%,收率63.4%,产物熔点为163.9~164.8℃。
实施例8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口瓶中装入80mL乙醇,加入8.75g2,3-二氯苯甲醛、4.62g氰基乙酰胺和4.23g醋酸胺,0.5g TEBA,加热至85-90℃,回流反应2h,然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搅拌30min,析出过滤得到(Z)-3-(2,3-二氯苯基)2-氰基丙烯酰胺5.2g,纯度99.3%,收率43.3%。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甲醇和12.5mL二氯甲烷,加入(Z)-3-(2,3-二氯苯基)2-氰基丙烯酰胺4.82g和3.9g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TosMIC),在冰浴的条件下滴加由20mL甲醇和2.24g KOH组成的混合液,在室温下反应3h后减压蒸出溶剂,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3-二甲苯基)-1H-吡咯-3-腈1.82g,纯度99.5%,收率38.4%,产物熔点为150.0-150.3℃。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空气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DMF,加入4-(2,3-二氯苯基)-1H-吡咯-3-腈2.37g,0.83g碳酸钾,冰浴10℃下滴加2.84g碘甲烷,滴加完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h后减压蒸出大部分DMF,加入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3-二氯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8)2.38g,纯度99.5%,收率94.7%,产物熔点为189.5-190.4℃。
实施例9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口瓶中装入80mL乙醇,加入6.7g 2,3-二甲基苯甲醛、4.62g氰基乙酰胺和5.56g三乙胺,加热至85-90℃,回流反应2h,然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搅拌30min,析出过滤得到(Z)-3-(2,3-二甲基苯基)2-氰基丙烯酰胺3g,纯度97.7%,收率30%。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甲醇和12.5mL二氯甲烷,加入(Z)-3-(2,3-二甲基苯基)2-氰基丙烯酰胺3g和2.9g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TosMIC),在冰浴的条件下滴加由20mL甲醇和1.68g KOH组成的混合液,在室温下反应3h后减压蒸出溶剂,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3-二甲苯基)-1H-吡咯-3-腈(化合物9)2.28g,纯度98.2%,收率77.6%,产物熔点为150.9-151.7℃。
实施例10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口瓶中装入80mL乙醇,加入8.3g 2,3-二甲氧基苯甲醛、4.62g氰基乙酰胺和5.56g三乙胺,加热至85-90℃,回流反应2h,然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搅拌30min,析出过滤得到(Z)-3-(2,3-二甲氧基苯基)2-氰基丙烯酰胺3.58g,纯度98.7%,收率30.9%。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甲醇和12.5mL二氯甲烷,加入(Z)-3-(2,3-二甲氧基苯基)2-氰基丙烯酰胺3.58g和2.9g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TosMIC),在冰浴的条件下滴加由20mL甲醇和1.68gKOH组成的混合液,在室温下反应3h后减压蒸出溶剂,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3-二甲氧基苯基)-1H-吡咯-3-腈0.89g,纯度96%,收率26.5%,产物熔点为122.9-123.5℃。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空气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的四口瓶中装入50mLDMF,加入4-(2,3-二甲氧基苯基)-1H-吡咯-3-腈2.28g,1g碳酸钾,冰浴10℃下滴加2.84g碘甲烷,滴加完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h后减压蒸出大部分DMF,加入去离子水搅拌0.5h,过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固体粉末4-(2,3-二甲氧基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20)1.3g,纯度96.7%,收率53.5%,产物熔点为79.1-89.6℃。
实施例11
对合成的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生物活性进行测试,按下列步骤实施:
参照创制农药生物活性评价SOP(杀菌剂卷)标准,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并选取水稻恶苗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大豆根腐病菌、稻瘟病菌等五种菌种进行生物活性的测定。
1.培养基的制备
选择质量较好的马铃薯,进行削皮、去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00g,加自来水1000mL,煮沸后改小火煮30min(直至马铃薯片呈半透明状),然后用4层沾湿纱布过滤,滤液用水补足至1000mL。再加入琼脂20g,用玻棒搅拌使其溶解(可适当加热)后加入葡萄糖20g,搅匀,再补足水1000mL,最后分装于三角瓶(250mL三角瓶盛约100mL培养基)中,用无菌封口膜封好灭菌备用。采用湿热灭菌法,121℃下保持30min。
2.菌种准备
实验室准备有菌源,在生物活性测前一个星期转接。
在φ90cm的培养皿中,倒入约30mL PDA(对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从培养基上取一块病菌,放在培养皿中间,于26℃下培养备用。
3.药液准备
将待测化合物用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稀释成10mg/L、1mg/L两个浓度的药液。阴性对照采用DMSO,阳性对照采用氟咯菌腈。
4.菌饼准备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直径0.4cm打孔器(打孔器预先醮75%乙醇灼烧3次以灭菌)在培养好的供试菌种菌落外缘切下带菌培养基块-菌饼,这种来自菌落外缘的菌饼在新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差异较小。
5.带药培养基的制备
取待测化合物溶液加入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摇匀(不要摇出气泡),冷却后待用。
6.接菌饼
用接种针或消毒的镊子将菌饼反向(有菌丝的一面向下和培养基贴合)移植到带毒的培养基上。每浓度药液处理重复3次(3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在中心放置1个菌饼。
7.检查结果及统计
当对照组菌菌落直径长至8cm时,测量处理组直径。每个菌落用直尺以十字交叉法测量两个直径,每菌饼两个数据,可根据实际情况,取菌饼长短直径量取数据,取其平均值代表菌落大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
Figure BDA0002466369000000231
杀菌活性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苯基吡咯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466369000000232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测试浓度为1mg/L的杀菌剂较测试浓度为10mg/L杀菌剂的抑制率普遍降低。在10mg/L浓度条件下化合物11~20的抑制率多在50%以下,只有在针对水稻纹枯病菌时,有5个化合物的抑制率高于50%(化合物11、化合物12、化合物15、化合物17、化合物19),其中化合物11和化合物12的抑制率更是达到了75%,可判断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表现出一定的专一性。从化合物结构来看,在吡咯环的N位上用甲基取代了H,引入新的基团可导致其生物活性表现出专一性的特点。
综上所述,化合物11和化合物12具有杀菌专一性的特点,即高选择性。因此,本文所合成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可作为新农药杀菌剂的先导化合物,进一步提高其杀菌活性从而开发出高效、环保、低毒的新农药杀菌剂。
实验例
实验例1
对实施例1~10中的化合物11~20进行核磁共振分析。
化合物11中:
4-(2-氟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1)的核磁共振数据,1H NMR(400MHz,DMSO)δppm:3.73(s,3H),7.22(t,J=2.1Hz,1H),7.24–7.40(m,3H),7.61(td,J=7.8,1.7Hz,1H),7.71(d,J=2.2Hz,1H),如图1所示。
化合物12中:
4-(2-氯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2)的核磁共振数据1H NMR(400MHz,DMSO)δppm:3.72(s,3H),7.15(d,J=2.1Hz,1H),7.39(dqd,J=14.0,7.3,2.3Hz,3H),7.53–7.58(m,1H),7.68(d,J=2.1Hz,1H),如图1所示。
化合物13中:
4-(2-溴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3)的核磁共振数据,1H NMR(400MHz,DMSO)δppm:3.72(s,3H),7.11(d,J=2.2Hz,1H),7.29(td,J=7.9,1.9Hz,1H),7.42(dtd,J=9.4,7.6,1.4Hz,2H),7.66(d,J=2.2Hz,1H),7.73(dd,J=8.0,0.8Hz,1H),如图1所示。
化合物14中:
4-(2-(三氟甲基)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4)的核磁共振数据1H NMR(400MHz,DMSO)δppm:3.72(s,3H),6.99(s,1H),7.44(d,J=7.6Hz,1H),7.60(t,J=7.7Hz,1H),7.67(d,J=2.1Hz,1H),7.72(t,J=7.6Hz,1H),7.83(d,J=7.7Hz,1H),如图1所示。
化合物15中:
4-(2-甲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5)的核磁共振数据1H NMR(400MHz,DMSO)δppm:2.29(s,3H),3.71(s,3H),7.00(d,J=2.2Hz,1H),7.320–7.31(m,4H),7.65(d,J=2.2Hz,1H),如图1所示。
化合物16中:
4-(2-甲氧基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6)的核磁共振数据1H NMR(400MHz,DMSO)δppm:3.69(s,3H),3.80(s,3H),6.98(t,J=7.2Hz,1H),7.10(dd,J=13.4,5.2Hz,2H),7.25–7.32(m,1H),7.43(dd,J=7.5,1.6Hz,1H),7.60(d,J=2.2Hz,1H),如图1所示。
化合物17中:
4-(2-氯-3-氟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7)的核磁共振数据1H NMR(400MHz,DMSO)δppm:3.73(s,3H),7.22(d,J=2.2Hz,1H),7.30(dd,J=5.0,3.3Hz,1H),7.37-7.50(m,2H),7.72(d,J=2.2Hz,1H),如图2所示。
化合物18中:
4-(2,3-二氯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8)的核磁共振数据1H NMR(400MHz,DMSO)δppm:3.73(s,3H),7.19(d,J=2.0Hz,1H),7.37–7.45(m,2H),7.64(dd,J=7.6,1.8Hz,1H),7.71(d,J=2.0Hz,1H),如图2所示。
化合物19中:
4-(2,3-二甲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19)的核磁共振数据1H NMR(400MHz,DMSO)δppm:2.17(s,3H),2.28(s,3H),3.71(s,3H),6.92(d,J=2.2Hz,1H),7.04(d,J=7.3Hz,1H),7.07–7.18(m,2H),7.63(d,J=2.2Hz,1H),如图2所示。
化合物20中:
4-(2,3-二甲氧基苯基)-1-甲基-吡咯-3-腈(化合物20)的核磁共振数据1H NMR(400MHz,DMSO)δppm:3.62(s,3H),3.71(s,3H),3.83(s,3H),7.00(dd,J=7.5,2.2Hz,1H),7.03–7.12(m,2H),7.14(d,J=2.2Hz,1H),7.64(d,J=2.2Hz,1H),如图2所示。
实验例2
对化合物11~20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红外谱图如图3和图4所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或范例性实例以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

1.一种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用于水稻纹枯病菌杀菌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所述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选自4-(2-氟苯基)-1-甲基-吡咯-3-腈、4-(2-氯苯基)-1-甲基-吡咯-3-腈、4-(2-甲苯基)-1-甲基-吡咯-3-腈、4-(2-氯-3-氟苯基)-1-甲基-吡咯-3-腈或4-(2,3-二甲基苯基)-1-甲基-吡咯-3-腈。
CN202010335383.3A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氮位取代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及其在植物杀菌中的用途 Active CN1113933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5383.3A CN111393348B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氮位取代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及其在植物杀菌中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5383.3A CN111393348B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氮位取代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及其在植物杀菌中的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3348A CN111393348A (zh) 2020-07-10
CN111393348B true CN111393348B (zh) 2023-03-28

Family

ID=71425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5383.3A Active CN111393348B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氮位取代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及其在植物杀菌中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933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0641B (zh) * 2022-07-18 2023-04-11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β-取代吡咯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8047A2 (en) * 1988-09-08 1990-03-14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Method of controlling phytopathogenic fungi
WO2005040110A1 (en) * 2003-10-08 2005-05-06 Eli Lilly And Company Pyrrole and pyrazole derivatives as potentiators of glutamate receptors
CN103554089A (zh) * 2013-11-26 2014-02-05 黑龙江大学 一类双杂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8047A2 (en) * 1988-09-08 1990-03-14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Method of controlling phytopathogenic fungi
WO2005040110A1 (en) * 2003-10-08 2005-05-06 Eli Lilly And Company Pyrrole and pyrazole derivatives as potentiators of glutamate receptors
CN103554089A (zh) * 2013-11-26 2014-02-05 黑龙江大学 一类双杂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1334594-76-1等;Registry;《STN》;20111007;第1-9页 *
Structure-inhibitory 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pyrrolnitrin analogues on its biosynthesis;Young Soo Keum et al.,;《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100924;第89卷;第783页图2和第784页表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3348A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43944B (zh) 含乙硫基吡啶联1,2,4-噁二唑取代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711855B (zh) 骆驼宁碱a衍生物在制备防治或抗植物病害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9810062B (zh) 一种苯基咪唑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在农药中的应用
CN111187227B (zh) 一种用于小麦全蚀病病菌抑制的2-(1,2,4-三氮唑)苯甲酰芳胺类活性化合物
CN114621121B (zh) 樟脑磺酰肼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产品及其应用
CN111592533A (zh) 1,2,4-噁二唑联吡啶取代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393348B (zh) 一种氮位取代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及其在植物杀菌中的用途
CN102746282A (zh) N-5-取代苯基-2-呋喃甲酰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499554B (zh) 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及其杀菌活性的应用
CN108314679B (zh) 一种含1,3,4-噁二唑环二苯乙烯酰胺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49692B (zh) 一种用于小麦全蚀病和小麦茎基腐病防治的2-咪唑苯甲酰芳胺活性化合物
CN114276287A (zh) N-(取代苄氧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34387B (zh) 一种含甲基苯并吡嗪结构的1,2,4-三唑衍生物作为杀菌剂的应用
CN106336415B (zh) 一种含氯苯并吡嗪结构的1,2,4-三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16451B (zh) 一种Frutinone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96722B (zh) 含噻二唑基团的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57123B (zh) 一种3-(二氟甲基)-吡唑-4-羧酸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17249B (zh) 一种1,2,4-三唑[4,3-α]吡啶环的腙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4957124B (zh) 一种3-(三氟甲基)-吡唑-4-羧酸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698389B (zh) N-[2-(2-甲氧基-5-硝基-苯氧基)乙基]卤化吡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57113B (zh) 2-氯喹啉-3-甲醛肟-o-(n-对氟苯基)氨基甲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642777B (zh) N-[2-(3,4-二氯-苯氧基)乙基]卤化吡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63931B (zh) 2-(2-甲氧基-5-硝基-苯氧基)乙基三乙基卤化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12487B (zh) 一种含甲氧基苯并吡嗪结构的1,2,4-三唑衍生物作为杀菌剂的应用
JPS63313770A (ja) イサチン誘導体、その製造法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除草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