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91719A -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91719A
CN111391719A CN202010502052.4A CN202010502052A CN111391719A CN 111391719 A CN111391719 A CN 111391719A CN 202010502052 A CN202010502052 A CN 202010502052A CN 111391719 A CN111391719 A CN 111391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battery pack
control circuit
electric control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020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91719B (zh
Inventor
凌和平
闫磊
熊永
洪臣
张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020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91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91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1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91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171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4356 priority patent/WO2021244277A1/zh
Priority to EP21818738.3A priority patent/EP4151459A4/en
Priority to JP2022574705A priority patent/JP2023528901A/ja
Priority to KR1020227046364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18491A/ko
Priority to US18/074,233 priority patent/US2023009706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60Controlling or determin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otor or of the drive
    • H02P29/68Controlling or determin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otor or of the drive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of a drive component or a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00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auxiliary equipment of vehicles
    • B60L1/003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auxiliary equipment of vehicles to auxiliary motors, e.g. for pumps, compres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2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32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multiple-unit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2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rters located in the vehicle
    • B60L53/24Using the vehicle's propulsion converter for char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eversible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e.g. NTC, PTC or bimet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cells, e.g. by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6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 H01M10/667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the system be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e.g. a CPU, an inverter or a capaci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42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electric machines
    • B60L2240/423Torq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5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92Energy efficient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system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ntrol Of Multiple Motor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电控电路、第二电机电控电路以及控制器,当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一控制模式时,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中的第一电机逆变器,使电池包、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并通过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对电池包的内阻进行加热,同时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中的第二电机逆变器,使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动力,实现了能量转换装置的加热和驱动的同时进行,并且由于采用第一电机电控电路进行加热,采用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进行驱动,避免了电机驱动电路中电机绕组和电机逆变器的过度损耗,延长了电路中器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的广泛使用,电池包可作为动力源应用在各个领域中。电池包作为动力源使用的环境不同,电池包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在低温环境下的电池包的性能较常温会产生较大程度的降低。例如,在零点温度下电池包的放电容量会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30℃的条件下,电池包的放电容量基本为0,导致电池包无法使用。为了能够在低温环境下使用电池包,需要在使用电池包之前对电池包进行预热。
但是,现有技术中电池包的加热过程,不能与电机驱动过程协同进行,因此,亟待需求一种致使驱动功能与加热功能协同实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可以不需要复杂的控制过程实现电机的驱动和电池的加热协同进行,同时避免电机逆变器和电机绕组的过度损耗。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包括:
第一电机电控电路,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与电池包连接;
第二电机电控电路,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并联连接;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一控制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使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所述电池包的加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电控电路、第二电机电控电路、第一储能模块以及控制器,当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一控制模式时,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中的第一电机逆变器,使电池包、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并通过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对电池包的内阻进行加热,同时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中的第二电机逆变器,使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动力,实现了电池的加热和电机的驱动协同进行,并且由于采用第一电机电控电路进行加热,采用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进行驱动,避免了电机驱动电路中电机绕组和电机逆变器的过度损耗,延长了电路中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的电路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的电流流向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的电流流向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的电流流向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的电流流向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与电池包104连接;
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与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并联连接;
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一控制模式时,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使电池包104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电池包104的加热,且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扭矩。
本实施例的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电控电路、第二电机电控电路、第一储能模块以及控制器,当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一控制模式时,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中的第一电机逆变器,使电池包、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并通过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对电池包的内阻进行加热,同时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中的第二电机逆变器,使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动力,实现了电池的加热和电机的驱动协同进行,并且由于采用第一电机电控电路进行加热,采用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进行驱动,避免了电机驱动电路中电机绕组和电机逆变器的过度损耗,延长了电路中器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2该能量转换装置还包括第一储能模块103。
第一储能模块103与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连接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使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所述电池包的加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机电控电路通过复用车辆的压缩机来构成。
本实施例通过复用压缩机的桥臂变换器和电机绕组构成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从而减少了电子元器件的使用需求量,进而既降低了成本,也提升了整体集成度。
其中,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和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为两个并列连接的驱动电路,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和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均与电池包104连接,当电池包104分别对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和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电能时,可以使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和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驱动力。
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包括: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以及第一母线电容,通过对第一电机逆变器的控制可以实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输出动力,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包括: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以及第二母线电容,通过对第二电机逆变器的控制可以实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动力。
其中,第一储能模块103与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连接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当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包括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以及第一母线电容时,电池包104、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第一储能模块103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包括放电回路和充电回路,放电回路是指由电池包104通过第一电机逆变器和第一电机绕组对第一储能模块103进行放电,此时,电池包104中有电流流出,电流经过第一电机逆变器和第一电机绕组流入第一储能模块103以对第一储能模块103进行充电;充电回路是指由第一储能模块103通过第一电机绕组和第一电机逆变器对电池包104进行充电,此时,电流由第一储能模块103流出,电流经过第一电机绕组和第一电机逆变器,流入电池包104,由于电池包104中存在内阻,当放电回路和充电回路工作的过程中电池包104有电流流入和流出会使电池包104的内阻产生热量,进而使电池包104的温度升高。
从上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和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的具体结构可以得出,第一电机绕组和第一电机逆变器分别组成了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和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即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和第一加热电路复用了第一电机绕组和第一电机逆变器,使第一电机绕组和第一电机逆变器既可以进行电机驱动,又可以进行加热,增加了电路中器件的使用效率,避免单独增加器件导致成本过高以及电路复杂的问题。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时,用于控制第一电机逆变器中至少一相桥臂使第一储能模块103与电池包104进行充电和放电,以使电池包104的内阻发热,且控制第二电机逆变器使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驱动力,第二控制模式为控制能量转换装置加热和驱动同时进行的模式。控制器可以采集电池包104的电压、电流、温度以及电机绕组的相电流,控制器可以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和BMS电池包104管理器电路,三者通过CAN线连接,控制器中的不同模块根据所获取的信息控制第一电机逆变器中至少一相桥臂的导通和关断以实现不同电流回路的导通。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第一储能模块103以及控制器,当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时,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中的第一电机逆变器,使电池包104、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第一储能模块103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并通过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对电池包104进行加热,同时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中的第二电机逆变器,使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动力,实现了能量转换装置的加热和驱动的同时进行,并且由于采用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进行加热,采用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进行驱动,避免了电机驱动电路中电机绕组和电机逆变器的过度损耗,延长了电路中器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能量转换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关模块105,第一开关模块105连接在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与第一储能模块103之间;
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时,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05导通,并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使第一储能模块103与电池包104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电池包104的加热,且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扭矩。
其中,第一开关模块105与控制器相连,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使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和第一储能模块103之间联通或者断开,进而使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在实现加热功能和实现驱动功能之间进行切换。
对于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包括: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以及第一母线电容,第一电机逆变器的第一汇流端与电池包104的正极和第一母线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机逆变器的第二汇流端与电池包104的负极和第一母线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机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机逆变器连接,第一储能模块103和第一开关模块105连接在电机绕组的第二端和第二汇流端之间,其中,第一储能模块103和第一开关模块105串联连接。
对于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包括: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以及第二母线电容,第二电机逆变器的第一汇流端与电池包104的正极和第二母线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机逆变器的第二汇流端与电池包104的负极和第二母线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机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机逆变器连接。
其中,第一电机逆变器包括M路桥臂,M路桥臂中的每路桥臂的第一端共接形成第一电机逆变器的第一汇流端,M路桥臂中的每路桥臂的第二端共接形成第一电机逆变器的第二汇流端,每路桥臂上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功率开关单元,功率开关单元可以是晶体管、IGBT、MOS管等器件类型,每路桥臂的中点形成在两个功率开关单元之间,第一电机绕组包括M相绕组,M相绕组中每相绕组的第一端与一组M路桥臂中每路桥臂的中点一一对应连接,M相绕组中的每相绕组的第二端共接形成中性线。
当M=3时,第一电机逆变器为三相逆变器,三相逆变器包括三路桥臂,三路桥臂中的每路桥臂的第一端共接形成第一电机逆变器的第一汇流端,一组三路桥臂中的每路桥臂的第二端共接形成第一电机逆变器的第二汇流端;三相逆变器包括第一功率开关单元、第二功率开关单元、第三功率开关单元、第四功率开关单元、第五功率开关以及第六功率开关,第一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四功率开关单元形成第一路桥臂,第二功率开关单元和第五开关单元形成第二路桥臂,第三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六开关单元形成第三路桥臂,第一功率开关单元、第三功率开关单元以及第五功率开关单元的一端共接并构成三相逆变器的第一汇流端,第二功率开关单元、第四功率开关单元以及第六功率开关单元的一端共接并构成三相逆变器的第二汇流端。
其中,第一电机绕组包括三相绕组,三相绕组中每相绕组的第一端与三路桥臂中每路桥臂的中点一一对应连接,三相绕组中的每相绕组的第二端共接形成中性点。第一相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路桥臂的中点,第二相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路桥臂的中点,第三相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路桥臂的中点。
第二电机逆变器的结构与第一电机逆变器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包括放电储能阶段、放电释能阶段、充电储能阶段以及充电释能阶段;当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处于放电储能阶段时,电池包104、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第一开关模块105、第一储能模块103形成放电储能回路;
当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处于放电释能阶段时,第一电机绕组、第一开关模块105、第一储能模块103、第一电机逆变器形成放电释能回路;
当加热电路处于充电储能阶段时,第一储能模块103、第一开关模块105、第一电机绕组、第一电机逆变器形成充电储能回路;
当加热电路处于充电释能阶段时,第一储能模块103、第一开关模块105、第一电机绕组、第一电机逆变器、电池包104形成充电释能回路。
其中,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包括放电回路和充电回路,放电回路包括放电储能回路和放电释能回路,充电回路包括充电储能回路和充电释能回路,通过第一电机逆变器控制放电储能回路工作时,电池包104输出电能使第一电机绕组进行储能;通过第一电机逆变器控制放电释能回路工作时,电池包104放电和电机绕组释能以对第一储能模块103进行充电;通过第一电机逆变器控制充电储能回路工作时,第一储能模块103放电以对电池包104进行充电,电机绕组进行储能;通过第一电机逆变器控制充电释能回路工作时,电机绕组绕组释能以对电池包104进行充电。通过控制第一电机逆变器使电池包104对第一储能模块103的放电过程与第一储能模块103对电池包104的充电过程交替进行,对电池包104进行加热,使电池包104的温度升高;此外,通过控制第一储能模块103的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的大小调节流经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中的电流值,控制占空比即相当于控制上桥臂和下桥臂的导通时间,通过控制上桥臂或者下桥臂的导通时间变长或者缩短后,会使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中电流的增加或者减小,进而可以调整电池包104产生的加热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放电回路和充电回路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控制放电回路中的放电储能回路、放电释能回路、充电储能回路以及充电释能回路依次工作,通过控制第一电机逆变器的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的大小调节流经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中的电流值,也可以先控制放电回路中的放电储能回路和放电释能回路交替导通进行放电,再控制充电回路中第一充电储能回路以及第一充电释能回路交替导通进行放电,通过控制第一电机逆变器的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的大小分别调节流经放电回路和充电回路中的电流值。
本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控制第一电机逆变器使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工作,使放电回路中的电池包104对第一储能模块103进行放电以及使充电回路中的第一储能模块103对电池包104进行充电,进而使电池包104的温度升高,并且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机逆变器调整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中的电流,进而调整电池包104产生的加热功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三控制模式,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输出扭矩,和/或,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扭矩。
其中,控制器用于:
获取驱动指令;
根据驱动指令获取待工作的电机驱动电路的数量,根据电机驱动电路的数量控制相应的电机驱动电路工作,以进入第三控制模式。
其中,当控制器接收到驱动指令时,控制器根据驱动指令获取电机输出扭矩值小于预设扭矩值时,驱动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输出扭矩,或者,驱动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扭矩,预设扭矩值可以根据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和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的最大扭矩确定,当控制器根据驱动指令获取电机输出扭矩值大于预设扭矩值时,驱动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和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共同输出扭矩。
下面通过具体电路结构对本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3所示,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母线电容C1、第一电机逆变器111、第一电机绕组112、第二母线电容C3、第二电机逆变器121、第二电机绕组122、开关K1和电容C2,电池包104的正极连接第一母线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机逆变器111的第一汇流端、第二母线电容C3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电机逆变器121的第一汇流端,第一电机逆变器111连接第一电机绕组112,第二电机逆变器121连接第二电机绕组122,第一电机绕组112的中性点连接开关K1的第一端,开关K1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2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机逆变器111的第二汇流端、第一母线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电机逆变器121的第二汇流端以及第二母线电容C3的第二端。
其中,第一电机逆变器111为第一三相逆变器,第一三相逆变器包括第一功率开关单元、第二功率开关单元、第三功率开关单元、第四功率开关单元、第五功率开关单元以及第六功率开关单元,第一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四功率开关单元形成第一桥臂,第三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六功率开关单元形成第二桥臂,第五功率开关单元和第二功率开关单元形成第三桥臂,第一功率开关单元、第三功率开关单元以及第五功率开关单元的一端共接并构成第一电机逆变器的第一汇流端,第二功率开关单元、第四功率开关单元以及第六功率开关单元的一端共接并构成第一电机逆变器的第二汇流端,第一电机绕组的第一相线圈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一电机绕组的第二相线圈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一电机绕组的第三相线圈连接第三桥臂的中点。
第一三相逆变器中第一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上桥臂VT1和第一上桥二极管VD1,第二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二下桥臂VT2和第二下桥二极管VD2,第三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三上桥臂VT3和第三上桥二极管VD3,第四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四下桥臂VT4和第四下桥二极管VD4,第五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五上桥臂VT5和第五上桥二极管VD5,第六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六下桥臂VT6和第六下桥二极管VD6,第一电机绕绕组是三相四线制,可以是永磁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三相绕组连结于一点并形成中性点。
其中,第二电机逆变器121为第二三相逆变器,第二三相逆变器包括第七功率开关单元、第八功率开关单元、第九功率开关单元、第十功率开关单元、第十一功率开关单元以及第十二功率开关单元,第七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八功率开关单元形成第四桥臂,第九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十功率开关单元形成第五桥臂,第十一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十二功率开关单元形成第六桥臂,第七功率开关单元、第九功率开关单元以及第十一功率开关单元的一端共接并构成第二电机逆变器121的第一汇流端,第八功率开关单元、第十功率开关单元以及第十二功率开关单元的一端共接并构成第二电机逆变器121的第二汇流端,第二电机绕组的第一相绕组连接第四桥臂的中点,第二电机绕组的第二相绕组连接第五桥臂的中点,第二电机绕组的第三相绕组连接第六桥臂的中点。
第二三相逆变器中第七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七上桥臂VT7和第七上桥二极管VD7,第八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八下桥臂VT8和第八下桥二极管VD2,第九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九上桥臂VT9和第九上桥二极管VD9,第十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十下桥臂VT10和第十下桥二极管VD10,第十一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十一上桥臂VT11和第十一上桥二极管VD11,第十二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十二下桥臂VT12和第十二下桥二极管VD12,第二电机绕绕组是三相四线制,可以是永磁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三相绕组连结于一点并形成中性点。
在具体实施中,控制器中采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整车正常上电到高压电,即处于待驱动状态;
步骤S102,电池包104内的温度检测设备,持续检测电池包104温度,并将温度值连续发送到控制器中的电源管理器BMC;
步骤S103,BMC根据温度检测设备发过来的温度值,与电池包104自加热温度阈值的对比,并作出判断;
步骤S104,BMC判断电池包104温度值不需要进行自加热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能正常不限功率驱动;
步骤S05,BMC判断的电池包104温度值需要进行自加热,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工作产生交流电流让电池包104进行自加热,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可正常工作驱动,电池包104限功率输出,同时流程返回到S103;
其中,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工作产生交流电流让电池包104进行自加热的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为放电储能回路工作:如图4所示,第一电机逆变器111的上桥臂开通时,从电池包104的正极流出经过第一电机逆变器111的上桥臂(第一上桥臂VT1、第三上桥臂VT3、第五上桥臂VT5)、第一电机绕组112、开关K1、电容C2流回到电池包104的负极,且电流不断增大,该过程中电池包104对外放电,使得电容C2的电压不断升高。
第二阶段为放电释能电路工作:如图5所示,第一电机逆变器111的上桥臂断开,下桥臂闭合,电流由第一电机绕组112的连接点流出,经过开关K1,流至电容C2正极,然后分别经过第一电机逆变器111的下桥臂(第二下桥二极管VD2、第四下桥二极管VD4、第六下桥二极管VD6)回流至第一电机绕组112,电流不断减小,且电容C2的电压不断升高,待电流降为零时,电容C2的电压达到最大值。
第三阶段为充电储能回路工作:如图6所示,第一电机逆变器111的下桥臂导通,电流由电容C2的正极流出,经过开关K1流进第一电机绕组112,分别经过第一电机逆变器111的下桥臂(第二下桥臂VT2、第四下桥臂VT4、第六下桥臂VT6)回流至储能电容C2的负极。
第四阶段为充电释能电路工作:如图7所示,第一电机逆变器111上桥臂导通,电流由电容C2和第一电机绕组112的三相绕组流出,分别经过电机控制器101的上桥臂(第一上桥二极管VD1、第三上桥二极管VD3、第五上桥二极管VD5),流经至电池包104,最后流回至储能电容C2。
通过上述四个过程不断循环,使得电池包104进行连续快速的充电和放电,由于电池包104内阻的存在,产生大量的热使得电池包104快速升温。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
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与电池包104连接;
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与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并联连接;
第一储能模块103,第一储能模块103与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连接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
第二储能模块106,第二储能模块106与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连接形成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
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时,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使第一储能模块103与电池包104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电池包104的加热,且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扭矩;
或者,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使第二储能模块106与电池包104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电池包104的加热,且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输出扭矩。
其中,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还包括第二储能模块106,第二储能模块106与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连接形成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当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包括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以及第二母线电容时,电池包104、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第二储能模块106形成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包括放电回路和充电回路,放电回路是指由电池包104通过第二电机逆变器和第二电机绕组对第二储能模块106进行放电,此时,电池包104中有电流流出,电流经过第二电机逆变器和第二电机绕组流入第二储能模块106以对第二储能模块106进行充电;充电回路是指由第二储能模块106通过第二电机绕组和第二电机逆变器对电池包104进行充电,此时,电流由第二储能模块106流出,经过第二电机绕组和第二电机逆变器,流入电池包104,由于电池包104中存在内阻,当放电回路和充电回路工作的过程中电池包104有电流流入和流出会使电池包104的内阻产生热量,进而使电池包104的温度升高。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时,用于控制第一电机逆变器中至少一相桥臂使第一储能模块103与电池包104进行充电和放电,以使电池包104的内阻发热,同时,控制第二电机逆变器使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驱动力,或者,控制第二电机逆变器中至少一相桥臂使第二储能模块106与电池包104进行充电和放电,以使电池包104的内阻发热,同时,控制第一电机逆变器使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输出驱动力。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第一储能模块103、第二储能模块106以及控制器,当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时,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中的第一电机逆变器,使电池包104、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第一储能模块103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并通过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对电池包104进行加热,同时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中的第二电机逆变器,使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动力,或者,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中的第二电机逆变器,使电池包104、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第二储能模块106形成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并通过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对电池包104进行加热,同时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中的第一电机逆变器,使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输出动力,实现了能量转换装置的加热和驱动的同时进行,并且由于采用一个电机驱动电路进行加热,采用另一个电机驱动电路进行驱动,避免了电机驱动电路中电机绕组和电机逆变器的过度损耗,延长了电路中器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三控制模式,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输出扭矩,和/或,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扭矩。
其中,控制器用于:
获取驱动指令;
根据驱动指令获取待工作的电机驱动电路的数量,根据电机驱动电路的数量控制相应的电机驱动电路工作,以进入第三控制模式。
当控制器接收到驱动指令时,控制器根据驱动指令获取电机输出扭矩值小于预设扭矩值时,驱动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输出扭矩,或者,驱动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扭矩,预设扭矩值可以根据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和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的最大扭矩确定,当控制器根据驱动指令获取电机输出扭矩值大于预设扭矩值时,驱动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和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共同输出扭矩。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四控制模式时,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使第一储能模块103与电池包104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电池包104的加热,和/或,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使第二储能模块106与电池包104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电池包104的加热。
其中,控制器用于:当车辆处于驻车状态时,获取电池包104的温度,将电池包104的温度与预设温度值进行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获取待工作的电池包加热电路的数量,根据电池包加热电路的数量控制相应的电机电控模块工作,以进入第四控制模式。
当控制器接收到电池包104的温度时,电池包104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并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值时,获取待工作的电池包加热电路的数量为一个,此时可以选择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或者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工作,电池包104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获取待工作的电池包加热电路的数量为两个,此时可以选择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和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工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能量转换装置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107,第二开关模块107连接在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与第二储能模块106之间;
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包括: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以及第二母线电容,第二电机逆变器的第一汇流端与电池包104的正极和第二母线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机逆变器的第二汇流端与电池包104的负极和第二母线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机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机逆变器连接,第二储能模块106和第二开关模块107连接在电机绕组的第二端和第二汇流端之间,其中,第二储能模块106和第二开关模块107串联连接。
其中,第二开关模块107与控制器相连,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使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和第二储能模块106之间联通或者断开,进而使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在实现加热功能和实现驱动功能之间进行切换。
对于图9中的能量转换装置,可以运行于不同的控制模式中,具体的运行情况如下:
第一种运行方式: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驱动加热控制模式)时,第一开关模块105导通以及第二开关模块107关断,电池包104、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第一开关模块105、第一储能模块103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电池包104、第二母线电容、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形成第二电机电控电路;或者,第一开关模块105关断以及第二开关模块107导通,电池包104、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第二开关模块107、第二储能模块106形成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电池包104、第一母线电容、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形成第一电机电控电路。
在第二控制模式中,当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工作时,电池包104、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第一开关模块105、第一储能模块103形成第一放电储能回路,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第一开关模块105、第一储能模块103形成第一放电释能回路;第一储能模块103、第一开关模块105、第一电机绕组、第一电机逆变器形成第一充电储能回路,第一储能模块103、第一开关模块105、第一电机绕组、第一电机逆变器、电池包104形成第一充电释能回路;
在第二控制模式中,当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工作时,电池包104、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第二开关模块107、第二储能模块106形成第二放电储能回路,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第二开关模块107、第二储能模块106形成第二放电释能回路;第二储能模块106、第二开关模块107、第二电机绕组、第二电机逆变器形成第二充电储能回路,第二储能模块106、第第二开关模块107、第二电机绕组、第二电机逆变器、电池包104形成第二充电释能回路。
第二种运行方式: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三控制模式(驱动控制模式)时,第一开关模块105关断以及第二开关模块107关断,电池包104、第一母线电容、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形成第一电机电控电路;和/或,电池包104、第二母线电容、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形成第二电机电控电路;
第三种运行方式: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四控制模式(加热控制模式)时,第一开关模块105导通以及第二开关模块107关断,电池包104、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第一开关模块105、第一储能模块103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
或者,第一开关模块105关断以及第二开关模块107导通,电池包104、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第二开关模块107、第二储能模块106形成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
或者,第一开关模块105导通以及第二开关模块107导通,电池包104、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第一开关模块105、第一储能模块103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且电池包104、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第二开关模块107、第二储能模块106形成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能量转换装置可以运行于三种控制模式,第二控制模式是驱动加热控制模式,使车辆进行驱动的同时通过对电池包的内阻进行加热产生热量,采用一个电机驱动电路进行驱动,一个电机驱动电路进行加热;第三控制模式,根据所需求的驱动功率选择一个电机驱动电路或者两个电机驱动电路输出动力;第四控制模式,根据电池包的温度选择一个电机驱动电路或者两个电机驱动电路进行加热。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控制器根据控制模式控制不同数量的电机驱动电路和电池包加热电路工作,进而实现不同的功能。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图9中的能量转换装置还可以在不同的控制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切换方式为从第四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一控制方式,具体切换过程如下:
当车辆处于加热的过程中需要输出动力时,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之前,还包括:
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四控制模式时接收到驱动指令;
当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处于工作状态中以及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处于空闲状态时,获取电池包104的温度。
当检测电池包104的温度不满足驱动条件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处于工作状态,直至电池包104的温度满足驱动条件时,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扭矩,以进入第二控制模式。
当检测电池包104的温度满足驱动条件时,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输出扭矩,以进入第二控制模式。
当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和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均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取电池包104的温度;当检测电池包104的温度不满足驱动条件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和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对电池包104进行加热直至电池包104的温度满足驱动条件时,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或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以进入第二控制模式。
当检测电池包104的温度满足驱动条件时,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或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以进入第二控制模式。
本实施方式适应的场景是车辆进行加热的过程中需要输出动力,通过控制器实现了第二控制模式和第四控制模式的切换,使能量转换装置快速适应于不同场景的切换。
第一种切换方式为从第四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一控制方式,具体切换过程如下: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车辆处于输出动力的过程中需要加热时,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之前,还包括:
控制器运行于第三控制模式时接收到加热指令;
当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输出扭矩以及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处于工作状态,以进入第二控制模式;
当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和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均输出扭矩时,控制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处于工作状态,以进入第二控制模式。
本实施方式适应的场景是车辆进行驱动的过程中需要加热,通过控制器实现了第二控制模式和第三控制模式的切换,使能量转换装置快速适应于不同场景的切换。
在控制器被配置于不同控制模式时,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机驱动电路中的电机逆变器实现控制输出动力或者进行加热,控制器对电机逆变器的具体控制方式如下: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机逆变器包括N路桥臂,N路桥臂的各路桥臂的第一端共接形成第一汇流端,N路桥臂的各路桥臂的第二端共接形成第二汇流端,第一汇流端和第二汇流端之间连接电池包104;
电机绕组包括N相绕组,N相绕组对应连接N路桥臂的各路桥臂的中点,N相绕组的中性点连接储能模块的第一端,储能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汇流端;
控制器控制N路桥臂的每路桥臂依次循环工作以使充放电电路工作;
或者,N路桥臂包括
Figure 930902DEST_PATH_IMAGE002
对桥臂,其中,每两路桥臂组成一对桥臂,控制器控制
Figure 173796DEST_PATH_IMAGE004
对桥 臂的每对桥臂依次循环工作以使充放电电路工作。
本实施方式可以实现控制器控制电机逆变器进行工作时,控制器控制电机逆变器中至少一相桥臂,可以通过以下示例进行说明,例如,电机逆变器中第一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四功率开关单元构成A相桥臂,第三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六功率开关单元构成B相桥臂,第五功率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第二功率开关单元构成C相桥臂,电机逆变器的A相桥臂连接电机绕组的第一相绕组,电机逆变器的B相桥臂连接电机绕组的第二相绕组,电机逆变器的C相桥臂连接电机绕组的第三相绕组,对电机逆变器的控制方式可以是如下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如可以实现A、B、C三相任一桥臂或任两桥臂,以及三桥臂共7种控制方式,灵活简单。通过桥臂的切换可以有利于实现加热功率的大中小选择,如对于小功率充放电,可以选择任一相桥臂功率开关进行控制,且三相桥臂可以轮流切换,例如A相桥臂先单独工作,控制第一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四功率开关单元实施加热一段时间,然后B相桥臂单独工作,控制第三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六功率开关单元实施加热同样长的时间,再然后C相桥臂单独工作,控制第五功率开关单元和第二功率开关单元实施加热同样长的时间,再切换到A相桥臂工作,如此循环以实现电机逆变器和电机绕组轮流通电发热,让三相发热更均衡。
如对于中功率充放电,可以选择任两相桥臂功率开关进行控制,且三相桥臂可以轮流切换,例如AB相桥臂先工作,控制第一功率开关单元、第四功率开关单元、第三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六功率开关单元实施加热一段时间,然后BC相桥臂工作,控制第三功率开关单元、第六功率开关单元、第六功率开关单元和第二功率开关单元实施加热同样长的时间,再然后CA相桥臂工作,控制第五功率开关单元、第二功率开关单元、第一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四功率开关单元实施加热同样长的时间,再然后切换到AB相桥臂工作,如此循环以实现电机逆变器和电机绕组发热更均衡;如对于大功率充放电,可以选择三相桥臂功率开关进行控制,且由于三相回路理论上均衡,从而三相电流均衡,实现电机逆变器和电机绕组发热均衡三相电流基本为直流,其平均值基本一致,以及由于三相绕组对称,此时电机内部的三相合成磁动势基本为零,从而定子磁场基本为零,电机基本无转矩产生,这有利于大大减小传动系的应力。
下面通过具体电路结构对本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0所示,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母线电容C1、第一电机逆变器111、第一电机绕组112、第二母线电容C3、第二电机逆变器121、第二电机绕组122、开关K1、开关K2和电容C4,电池包104的正极连接第一母线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机逆变器111的第一汇流端、第二母线电容C3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电机逆变器121的第一汇流端,第一电机逆变器111连接第一电机绕组112,第二电机逆变器121连接第二电机绕组122,第一电机绕组112的中性点连接开关K1的第一端,开关K1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二电机绕组122的中性点连接开关K2的第一端,开关K2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机逆变器111的第二汇流端、第一母线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电机逆变器121的第二汇流端、第二母线电容C3的第二端以及电容C4的第二端。
基于本电路结构,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和第二电机电控电路可以实现驱动、一电机驱动一电机加热和双电机加热功能;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车辆处于驻车状态;
步骤S202,温度检测设备持续检测电池包104温度,并将温度值发送给BMC;
步骤S203,BMC判断电池包104温度值,是否达到启电池包104自加热的温度阈值;
步骤S204,电池包104温度值未达到启电池包104自加热的温度阈值,不启动电池包加热电路;
步骤S205,BMC判断电池包104温度值,是否达到同时启两个电机驱动电路对电池包104自加热的温度阈值;
步骤S206,当电池包104的温度值未达到同时启动两个电机电控同时对电池包104进行自加热的温度阈值,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不工作,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工作在电池自加热状态,或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工作在电池自加热状态,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不工作;当电池包104温度值低到一定的阈值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与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同时工作在电池包104自加热状态,完成后回到S205。
当电池包104温度值低到另外一个阈值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与第二电机电控电路102循环进入自加热状态,减小了电机驱动电路工作过程中损耗,延长电机驱动电路的寿命。并且,若当某一电机驱动电路的温度过热时,由切换至另一电机进行加热。
控制器还可以用于实现轮巡的控制方法,提供一种自加热过程双桥臂切换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1,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进入自加热状态;
步骤S82,使用第一相桥臂、第二相桥臂、A1相绕组、B1相绕组和电容C2进行图4至图7完成一个周期的自加热过程;
步骤S83,使用第一相桥臂、第三相桥臂、A1相绕组、C1相绕组和电容C2进行图4至图7完成一个周期的自加热过程;
步骤S84,使用第二相桥臂、第三相桥臂、B1相绕组、C1相绕组和电容C2进行图4至图7完成一个周期的自加热过程;
步骤S84完成后,继续跳转到S82,也就是S82到S84这三个加热周期,循环的进行,每次只是用其中两个桥臂和两个电感。
控制器还可以用于实现轮巡的控制方法,提供一种自加热过程双桥臂切换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1,第一电机电控电路101进入自加热状态;
步骤S92,使用第一相桥臂、A1相绕组和电容C2进行图4至图7完成一个周期的自加热过程;
步骤S93,使用第二相桥臂、B1相绕组和电容C2进行图4至图7完成一个周期的自加热过程;
步骤S94,使用第三相桥臂、C1相绕组和电容C2进行图4至图7完成一个周期的自加热过程;
步骤S94完成后,继续跳转到S92,也就是S92到S94这三个加热周期,循环的进行,每次只是用其中1个桥臂和1个绕组电感。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实施一例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机电控电路,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与电池包连接;
第二电机电控电路,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并联连接;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一控制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使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所述电池包的加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第一储能模块,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连接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使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所述电池包的加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三控制模式时,控制第一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和/或,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与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之间;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使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所述电池包的加热,且控制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包括:第一电机逆变器、第一电机绕组以及第一母线电容,所述第一电机逆变器的第一汇流端与所述电池包的正极和所述第一母线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逆变器的第二汇流端与所述电池包的负极和所述第一母线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逆变器连接,所述第一储能模块和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连接在所述电机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汇流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和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串联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第二储能模块,所述第二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连接形成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使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所述电池包的加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
或者,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使所述第二储能模块与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所述电池包的加热,且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四控制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使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所述电池包的加热,和/或,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使所述第二储能模块与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对所述电池包的加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之间;
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包括:第二电机逆变器、第二电机绕组以及第二母线电容,所述第二电机逆变器的第一汇流端与所述电池包的正极和所述第二母线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逆变器的第二汇流端与所述电池包的负极和所述第二母线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逆变器连接,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在所述电机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汇流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串联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关断,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一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一电机绕组、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储能模块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且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二母线电容、所述第二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二电机绕组形成第二电机电控电路;
或者,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关断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二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二电机绕组、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形成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且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一母线电容、所述第一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一电机绕组形成第一电机电控电路;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三控制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关断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关断,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一母线电容、所述第一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一电机绕组形成第一电机电控电路;
和/或,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二母线电容、所述第二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二电机绕组形成第二电机电控电路;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四控制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关断,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一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一电机绕组、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储能模块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
或者,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关断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二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二电机绕组、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形成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
或者,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一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一电机绕组、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储能模块形成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且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二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二电机绕组、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形成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工作时,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一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一电机绕组、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储能模块形成第一放电储能回路,所述第一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一电机绕组、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储能模块形成第一放电释能回路;所述第一储能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电机绕组、所述第一电机逆变器形成第一充电储能回路,所述第一储能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电机绕组、所述第一电机逆变器、所述电池包形成第一充电释能回路;
当所述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工作时,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二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二电机绕组、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形成第二放电储能回路,所述第二电机逆变器、所述第二电机绕组、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形成第二放电释能回路;所述第二储能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电机绕组、所述第二电机逆变器形成第二充电储能回路,所述第二储能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电机绕组、所述第二电机逆变器、所述电池包形成第二充电释能回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四控制模式时接收到驱动指令;
当所述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处于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处于空闲状态时,获取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当检测所述电池包的温度不满足驱动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进入工作状态,直至所述电池包的温度满足驱动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进入工作状态并输出扭矩,以进入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当检测所述电池包的温度满足驱动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以进入所述第二控制模式;
当所述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和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均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取电池包的温度;当检测所述电池包的温度不满足驱动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加热电路和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加热,直至所述电池包的温度满足驱动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或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以进入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当检测所述电池包的温度满足驱动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或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以进入所述第二控制模式。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于第二控制模式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运行于第三控制模式时接收到加热指令;
当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输出扭矩以及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处于空闲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处于工作状态,以进入所述第二控制模式;
当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机电控电路均输出扭矩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包加热电路处于工作状态,以进入所述第二控制模式。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
获取驱动指令;
根据所述驱动指令获取待工作的电机驱动电路的数量,根据电机驱动电路的数量控制相应的电机驱动电路工作,以进入第三控制模式。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当车辆处于驻车状态时,获取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将所述电池包的温度与预设温度值进行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获取待工作的充放电电路数量,根据充放电电路的数量控制相应的充放电电路工作,以进入第四控制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逆变器或所述第二电机逆变器均包括N路桥臂,所述N路桥臂的各路桥臂的第一端共接形成第一汇流端,所述N路桥臂的各路桥臂的第二端共接形成第二汇流端,所述第一汇流端和所述第二汇流端之间连接电池包;
所述第一电机绕组或所述第二电机绕组包括N相绕组,所述N相绕组对应连接所述N路桥臂的各路桥臂的中点,所述N相绕组的中性点连接所述第一储能模块的第一端或所述第二储能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储能模块的第二端或所述第二储能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汇流端;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N路桥臂的每路桥臂依次循环工作以使所述充放电电路工作;
或者,所述N路桥臂包括
Figure 173511DEST_PATH_IMAGE002
对桥臂,其中,每两路桥臂组成一对桥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 述
Figure 910523DEST_PATH_IMAGE004
对桥臂的每对桥臂依次循环工作以使所述充放电电路工作。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电控电路通过复用车辆的压缩机来构成。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
CN202010502052.4A 2020-06-04 2020-06-04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111391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2052.4A CN111391719B (zh) 2020-06-04 2020-06-04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PCT/CN2021/094356 WO2021244277A1 (zh) 2020-06-04 2021-05-18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EP21818738.3A EP4151459A4 (en) 2020-06-04 2021-05-18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 AND VEHICLE
JP2022574705A JP2023528901A (ja) 2020-06-04 2021-05-18 エネルギー変換装置及び車両
KR1020227046364A KR20230018491A (ko) 2020-06-04 2021-05-18 에너지 변환 디바이스 및 차량
US18/074,233 US20230097060A1 (en) 2020-06-04 2022-12-02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 and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2052.4A CN111391719B (zh) 2020-06-04 2020-06-04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1719A true CN111391719A (zh) 2020-07-10
CN111391719B CN111391719B (zh) 2020-10-20

Family

ID=71425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2052.4A Active CN111391719B (zh) 2020-06-04 2020-06-04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97060A1 (zh)
EP (1) EP4151459A4 (zh)
JP (1) JP2023528901A (zh)
KR (1) KR20230018491A (zh)
CN (1) CN111391719B (zh)
WO (1) WO2021244277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2344A (zh) * 2021-04-30 2021-06-25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电机的动力电池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3085516A (zh) * 2021-04-30 2021-07-09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WO2021244277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WO2022021450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动力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电动汽车
CN114074561A (zh) * 2020-08-20 2022-02-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转换装置及其运行方法、电动汽车
CN114337422A (zh) * 2021-06-01 2022-04-12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机加热的方法及多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5352319A (zh) * 2022-09-21 2022-11-18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加热电路、方法、装置、汽车、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201687A1 (zh) * 2022-04-22 2023-10-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加热的装置和方法
WO2024082169A1 (zh) * 2022-10-19 2024-04-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电机控制方法及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0422A (zh) * 2022-02-17 2023-05-09 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5230507B (zh) * 2022-09-21 2023-02-03 浙大城市学院 同时实现双绕组电机控制及obc充电的复用拓扑结构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24875A1 (en) * 2012-11-26 2015-09-30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Inverter device
CN205752455U (zh) * 2016-05-12 2016-11-3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充电和加热控制系统
CN107181017A (zh) * 2017-04-24 2017-09-19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和方法
CN107666028A (zh) * 2017-08-16 2018-02-06 同济大学 一种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低温交流加热装置
CN109228963A (zh) * 2018-08-28 2019-01-1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
CN109641531A (zh) * 2016-08-30 2019-04-1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尤其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和用于加热驱动系统的方法
CN109823234A (zh) * 2019-04-23 2019-05-3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驱动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209982383U (zh) * 2019-03-28 2020-01-21 清华大学 驱动电路及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CN210225008U (zh) * 2019-08-15 2020-03-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0962631A (zh) * 2018-12-29 2020-04-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97476B2 (ja) * 2005-07-12 2011-10-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制御装置
JP5118913B2 (ja) * 2007-07-24 2013-0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動車両ならびに電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8409052B2 (en) * 2011-04-29 2013-04-02 Delta Electronics, Inc. Starting method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03434415A (zh) * 2013-08-09 2013-12-1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机动车驱动系统
JP6292154B2 (ja) * 2015-03-19 2018-03-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
JP2018130975A (ja) * 2017-02-13 2018-08-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装置
CN107799849B (zh) * 2017-09-26 2019-12-13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加热系统和电动车
CN209479443U (zh) * 2018-12-29 2019-10-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加热系统
CN110116653B (zh) * 2019-04-19 2024-02-09 清华大学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驱动电路及电动汽车电池加热方法
CN111391719B (zh) * 2020-06-04 2020-10-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24875A1 (en) * 2012-11-26 2015-09-30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Inverter device
CN205752455U (zh) * 2016-05-12 2016-11-3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充电和加热控制系统
CN109641531A (zh) * 2016-08-30 2019-04-1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尤其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和用于加热驱动系统的方法
CN107181017A (zh) * 2017-04-24 2017-09-19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和方法
CN107666028A (zh) * 2017-08-16 2018-02-06 同济大学 一种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低温交流加热装置
CN109228963A (zh) * 2018-08-28 2019-01-1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
CN110962631A (zh) * 2018-12-29 2020-04-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982383U (zh) * 2019-03-28 2020-01-21 清华大学 驱动电路及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CN109823234A (zh) * 2019-04-23 2019-05-3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驱动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210225008U (zh) * 2019-08-15 2020-03-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4277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4555415A (zh) * 2020-07-31 2022-05-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动力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电动汽车
WO2022021450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动力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电动汽车
EP4043275A4 (en) * 2020-07-31 2022-12-28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ELECTRIC MOTOR, POWER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4074561A (zh) * 2020-08-20 2022-02-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转换装置及其运行方法、电动汽车
CN113085516A (zh) * 2021-04-30 2021-07-09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CN113022344A (zh) * 2021-04-30 2021-06-25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电机的动力电池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3022344B (zh) * 2021-04-30 2022-05-31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电机的动力电池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4337422A (zh) * 2021-06-01 2022-04-12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机加热的方法及多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WO2023201687A1 (zh) * 2022-04-22 2023-10-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加热的装置和方法
CN115352319A (zh) * 2022-09-21 2022-11-18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加热电路、方法、装置、汽车、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352319B (zh) * 2022-09-21 2024-03-05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加热电路、方法、装置、汽车、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4082169A1 (zh) * 2022-10-19 2024-04-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电机控制方法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1719B (zh) 2020-10-20
US20230097060A1 (en) 2023-03-30
JP2023528901A (ja) 2023-07-06
EP4151459A4 (en) 2023-12-06
KR20230018491A (ko) 2023-02-07
EP4151459A1 (en) 2023-03-22
WO2021244277A1 (zh)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1719B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0971173B (zh) 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CN111347900B (zh) 一种车辆、电机控制电路、动力电池充电与加热方法
CN111347924B (zh) 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加热方法及充放电方法
CN210225008U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2810467A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JP2022550335A (ja) エネルギー変換装置及び車両
CN113844334B (zh) 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389234B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2398183B (zh) 预充电路、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2224054B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2398184B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2389232B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2389231B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2389214B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3928183A (zh) 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U2020328756B2 (en) Energy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vehicle
CN112389230B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3067530B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2389209B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2389227B (zh)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2448515A (zh) 一种汽车、电机及能量转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