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5404B -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5404B
CN111385404B CN201811621614.6A CN201811621614A CN111385404B CN 111385404 B CN111385404 B CN 111385404B CN 201811621614 A CN201811621614 A CN 201811621614A CN 111385404 B CN111385404 B CN 111385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handheld
communication modu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ain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16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5404A (zh
Inventor
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216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85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85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5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5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5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ppli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分体式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主机端获取主机端当前的移动状态;其中,移动状态基于主机端的移动而产生;主机端基于当前的移动状态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主机端将控制指令发送给手持端,以使手持端基于控制指令对显示屏的显示画面进行操作。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利用分体式移动终端的主机端对手持端的显示画面进行控制,增强了人机交互,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人机交互时,现有的隔空手势操作一般采用位于手机上的摄像头,包括深度摄像头、双目摄像头、单目摄像头,通过摄像头来检测用户的手势状态,基于机器学习等算法,进行图像识别,与预设的手势动作图像进行比对,来实现隔空手势操作。也有的方案使用红外激光发射器,通过检测接收到的红外反射情况来判断手势状态。
使用摄像头和红外发射装置实现的手势识别,受到摄像头和红外接收器的角度限制,只能在特性范围内产生作用,同时需要结合复杂的图像算法,非常消耗系统资源。另外,使用摄像头和红外发射器功耗较大,不利于在移动便携式设备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该分体式移动终端包括可拆卸连接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和手持端,手持端包括显示屏,控制方法包括:主机端获取主机端当前的移动状态;其中,移动状态基于主机端的移动而产生;主机端基于当前的移动状态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主机端将控制指令发送给手持端,以使手持端基于控制指令对显示屏的显示画面进行操作。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该分体式移动终端包括可拆卸连接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和手持端,手持端包括显示屏,主机端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传感器和通信模组;传感器用于获取主机端的移动状态,通信模组用于手持端进行数据交互,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主机端获取主机端当前的移动状态;主机端基于当前的移动状态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主机端将控制指令发送给手持端,以使手持端基于控制指令对显示屏的显示画面进行操作。通过上述方式,采用主机端和手持端的分体式设计,通过对主机端的移动来控制手持端显示画面的调节,一方面移动主机端不会对显示屏的位置造成改变,解决了现有的晃动移动终端影响观看效果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主机端和手持端的便捷式交互,提高了分体式移动终端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主机端的平移方向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空间三维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机端生成控制指令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十种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十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十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十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分体式移动终端10包括可拆卸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11和手持端12。
其中,该主机端11包括处理器111以及和处理器111耦接的存储器112、传感器113和第一通信模组114,该手持端12包括相互连接的显示屏121和第二通信模组122。其中,第一通信模组114和第二通信模组122可进行数据交互。可选的,第一通信模组114和第二通信模组122可以是蓝牙通信模组、WIFI通信模组等。
可以理解的,主机端11上还设置有对外部的另一通信模组,可以利用SIM与外部基站进行数据交互,另外,移动终端中的一些体积较大的元器件均可以设置在主机端11,例如摄像头组件、指纹模组、天线模组等等,而手持端12仅仅提供了显示功能,通过近距离的数据交互获取主机端11发送的显示数据进行显示。当然,主机端11和手持端12均设置有电池。
下面对本申请分体式移动终端的另外几种结构进行介绍。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该分体式移动终端10可包括可拆卸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11和手持端12。
其中,主机端11包括前端面11a、后端面11b以及侧面11c,前端面11a和后端面11b相背设置且通过侧面11c连接;前端面11a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A,用于容置手持端12以实现主机端11和手持端12的连接。
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该分体式移动终端10包括可拆卸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11和手持端12。
其中,主机端11包括前端面11a、后端面11b以及侧面11c,前端面11a和后端面11b相背设置且通过侧面11c连接;侧面11c上设置有第二容置槽B,用于容置部分手持端12的端部以实现主机端11和手持端12的连接。
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该分体式移动终端10包括可拆卸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11和手持端12。
其中,主机端11包括前端面11a、后端面11b以及侧面11c,前端面11a和后端面11b相背设置且通过侧面11c连接;前端面11a和侧面11c上共同设置有第三容置槽C,用于容置部分手持端12的端部以实现主机端11和手持端12的连接。
上述的几种不同结构仅仅是用于举例,主机端11和手持端1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连接,例如,主机端11和手持端12可以是物理连接,在连接时,具体可以通过卡扣、弹片、夹持等方式固定,主机端11和手持端12在连接状态下,其之间通过接触的方式保持电连接,通过电连接实现数据交互。再例如,主机端11和手持端12可以通过近距离无线连接,如采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连接。
下面通过几种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主机端11由于设置了较多的功能模组,其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不利于携带,而手持端12上仅仅包括了显示屏121、电池等必要的组件,相对较为轻薄化,方便携带。当用户在室内环境下,可以将主机端11放置在一固定的位置,而随身携带手持端12,这样用户可以方便的利用手持端12进行电话、看视频、游戏、上网等操作。
接听来电时,主机端11的天线组件接收到来电信号,对来电信号进行处理,并发送给手持端12,以在手持端12的显示屏上进行显示,用户通过触控操作实现来电的接听。在这种应用场景下,手持端12需要设置听筒和麦克风。
观看视频时,手持端12接收用户指令打开APP,手持端12将指令发送给主机端11以便主机端11进行数据处理,并连接外部网络获取视频数据,再转发给手持端12,以便手持端12可以观看视频。
下面通过几种不同的应用流程对主机端11和手持端12之间的交互方式进行介绍。
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51:判断主机端和手持端之间的连接状态是否为分离状态。
在步骤51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52。
可以理解的,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分体式移动终端包括可拆卸的主机端和手持端,主机端和手持端可以是连接的,也可以是空间上的分离状态。具体地,在结合状态下,主机端和手持端之间通过电连接实现数据交互,在分离状态下,主机端和手持端之间通过无线信号实现数据交互。
具体地,主机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手持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在结合状态下,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配合连接。步骤51可以具体为:判断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是否连接。
步骤52:主机端获取主机端当前的移动状态,其中,移动状态基于主机端的移动而产生。
结合图1,主机端11具体可以通过传感器113来获取当前的移动状态。
可选的,这里的传感器113可以是加速度传感器或者陀螺仪。
具体地,用户通过手握手持端以带动手持端的移动,其中具体的移动方式可以是朝着某一方面移动,具体可以是向前、向下、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也可以是上述提到的方向之间某个角度的方向。另外,移动方式还可以是一定范围内的来回移动、摇晃等,还可以是以一设定的图形进行移动,比如圆形、矩形、三角形等。
步骤53:主机端基于当前的移动状态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可以预先设置移动状态与控制指令的匹配关系,将这些匹配关系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获取到移动状态时,从存储器中的匹配关系中查找与该移动状态相对应的控制指令。
其中的控制指令具体用于对手持端的显示画面进行操作,例如滑动、点击、长按这类触控操作。具体如下表所示:
移动状态1 点击
移动状态2 滑动
移动状态3 长按
移动状态4 截屏
例如,在观看视频时,可以通过滑动来调节声音大小或者显示屏亮度,则可以通过移动状态2来进行调节,再比如,可以通过点击屏幕进行暂停和播放,那么可以通过移动状态1来实现,再比如,可以通过摇晃主机端形成抖动,此时可以实现手持端显示屏的截屏操作。
步骤54:主机端将控制指令发送给手持端,以使手持端基于控制指令对显示屏的显示画面进行操作。
可以理解的,手持端包括了显示屏,仅仅是用于显示,所以步骤54可以具体为:主机端基于控制指令生成相应的显示数据,将显示数据发送给手持端,其中的显示数据用于对显示画面进行操作。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主机端获取主机端当前的移动状态;主机端基于当前的移动状态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主机端将控制指令发送给手持端,以使手持端基于控制指令对显示屏的显示画面进行操作。通过上述方式,采用主机端和手持端的分体式设计,通过对主机端的移动来控制手持端显示画面的调节,一方面移动主机端不会对显示屏的位置造成改变,解决了现有的晃动移动终端影响观看效果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主机端和手持端的便捷式交互,提高了分体式移动终端的实用性。
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61:确定主机端的平移方向。
可选的,主机端的平移方向可以是向前、向下、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也可以是上述提到的方向之间某个角度的方向。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主机端的平移方向的流程示意图,步骤61包括:
步骤611:获取主机端在空间三维坐标系中的平移轨迹。
结合图8,图8是图7中空间三维坐标系的示意图。其中,空间三维坐标系的原点O为主机端的初始位置,X轴和Y轴是水平面中相互垂直且以主机端的形态确定的两个方向,Z轴与XOY平面垂直。
可以理解的,由于主机端的移动是用来控制手持端的,所以这里的X轴和Y轴的确定可以根据主机端和手持端之间的相对位置来设置,例如,X轴为主机端和手持端之间的连线来水平面之间的投影。另外,也可以主机端的形态来确定,例如主机端的前端面垂直的方向为X轴、Y轴或Z轴。
步骤612:确定主机端的平移轨迹分别在X轴、Y轴和Z轴的分量。
步骤613:将X轴、Y轴和Z轴中对应最大分量的轴作为主机端的平移方向。
例如,图8中的OG方向为主机端的移动方向,确定G点在XOY平面的投影为G1,确定G点在XOZ平面的投影为G2,那么,通过平移,可以得到OG方向在X轴、Y轴和Z轴的分量分别为OX1、OY1和OZ1,通过对比,可以确定OY1分量最大,则可以认定主机端的移动方向与OY方向一致。
步骤62:基于主机端的平移方向生成与不同平移方向对应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控制指令包括翻页、页面滚动、确定、返回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下表:
向左平移 返回上一级菜单
向右平移 进入下一级菜单
向上平移 页面向下滚动
上下平移 页面向上滚动
前后移动 选择确定
步骤63:主机端将控制指令发送给手持端,以使手持端基于控制指令对显示屏的显示画面进行操作。
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91:确定主机端的旋转方向或旋转角度。
如图10所示,图10是图9中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的示意图。
其中,以主机端的中心或者传感器的位置为原点0,以主机端的平面建立坐标系,基于主机端的旋转,可以获得其转动的角度。
步骤92:基于主机端的旋转方向或旋转角度生成与不同旋转方向或不同旋转角度对应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机端生成控制指令的流程示意图,步骤92包括:
步骤921:基于主机端的旋转方法确定页面滚动方向和翻页方向。
结合图10,主机端的旋转方向包括向左和向右两个方向,其中向左旋转对应向上滚动或向前翻页,向右旋转对应向下滚动或向后翻页。
步骤922:判断主机端的旋转角度与设定角度阈值的大小。
可选的,这里的设定角度可以设置为0-90度之间的任意值,在一具体的例子中,可以设置为30度、45度等。
步骤923:在主机端的旋转角度大于设定角度阈值时,生成对应方向的页面滚动指令。
步骤924:在主机端的旋转角度小于设定角度阈值时,生成对应方向的翻页指令。
以设定角度阈值为45度为例,如下表所示:
向左旋转0-45度 页面向上滚动
向左旋转45-90度 向前翻页
向右旋转0-45度 页面向下滚动
向右旋转45-90度 向后翻页
步骤93:主机端将控制指令发送给手持端,以使手持端基于控制指令对显示屏的显示画面进行操作。
可以理解的,上述图1的结构中的存储器112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11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具体用以实现如上述图5-图11的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步骤,其原理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存储介质1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121,计算机程序121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图5-图11的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步骤,其原理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再介绍主机端和手持端的几种不同结构:
参阅图13和图14,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该分体式移动终端包括可拆卸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131和手持端132。
其中,该主机端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组131a、主机端主控制器131b、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131c。该手持端132包括手持端主控制器132a、手持端话筒132b、手持端听筒132c、与主机端131无线通信模组131c能够通信的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132d。
如图13所示,在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一种工作状态下,来自手持端话筒132b的音频信号,经手持端主控制器132a处理后,被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312d发送出去,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131c接收后,经主机端主控制器131b传送到无线调制解调模组131a,经无线调制解调模组131a调制后发送到空中。
如图14所示,来自空中的信号,经无线调制解调模组131a解调后,经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131c调制后,发射到手持端132中,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132d解调出的音频信号,在手持端主控制器132a控制下,由手持端听筒132c输出。
参阅图15和图16,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该分体式移动终端包括可拆卸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151和手持端152。
其中,该主机端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组151a、主机端主控制器151b、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151c。该手持端152包括手持端主控制器152a、手持端键盘152b、手持端显示器152c、与主机端151无线通信模组151c能够通信的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152d。
如图15所示,在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二种工作状态下,手持端键盘152b输出的控制命令,经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152d调制后,发给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151c,在主机端主控制器151b控制下,经无线调制解调模组151a调制后,发送到空中。
如图16所示,来自空中的控制信号,经过主机端主控制器151b,由无线通信模组151c调制后发给手持端,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152d接收后,经手持端主控制器152a,在手持端显示屏152c中显示。
参阅图17和图18,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十种结构示意图,该分体式移动终端包括可拆卸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171和手持端172。
主机端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组171a、主机端主控制器171b、无线通信模组171c;手持端包括手持端主控制器172a、手持端话筒172b、手持端听筒172c、手持端音频编解码器172d、能够与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通信171c的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172e。
如图17所示,在工作状态下,来自手持端话筒172b的音频信号,经手持端音频编解码器172d编码后传输到手持端主控制器172a中,经手持端主控制器172a控制下,被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172e发送出去,由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171c接收后,在主机端主控制器171b的控制下,传送到无线调制解调模组171a,经无线调制解调模组171a调制后发送到空中。
如图18所示,来自空中的信号,经无线调制解调模组171a解调后传送到主机端主控制器171b中,在主机端主控制器171b的控制下,传送到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171c中,经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171c调制后,发送到手持端172中,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172e解调出的音频信号,在手持端主控制器172a控制下,经手持端音频编解码器172d解码后,由手持端听筒172c输出。
参阅图19,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十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分体式移动终端包括可拆卸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191和手持端192。
主机端191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组191a、主机端主控制器191b、无线通信模组191c;手持端192包括手持端主控制器192a、与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191c能够通信的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192b;手持端192能够通过主机端191接入通信网络。
参阅图20,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十二种结构示意图,该分体式移动终端包括可拆卸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201和手持端202。
主机端201包括主机端主控制器201a、主机端第一无线通信模组201b、主机端第二无线通信模组201c。手持端202包括手持端主控制器202a、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202b,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202b能够与主机端第一无线通信模组201b通信进行通信;主机端第二无线通信模组201c能够与基站(Base Station)通信。
参阅图21,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十三种结构示意图,该分体式移动终端包括可拆卸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211和手持端212。
其中,该主机端211包括主机端主控制器211a以及与其连接的无线调制解调模组211b、主机端存储模组211c、主机端充电电路及接口211d、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211e、扬声器211f、主机端键盘211g。
其中,该手持端212包括手持端主控制器212a以及与其连接的手持端充电电路及接口212b、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212c、手持端存储模组212d、手持端话筒212e、手持端听筒212f、手持端显示器212g以及手持端键盘212h。
其中,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211e与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212c可以进行数据通信。
其中,主机端充电电路及接口211d与手持端充电电路及接口212b可以进行连接并充电。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主机端211对手持端212进行充电。
另外,主机端211还包括第一电池211i,用于对主机端211的各个模组进行供电,手持端212还包括第二电池212i,用于对手持端212的各个模组进行供电。
本申请的实施例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移动终端包括可拆卸连接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显示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主机端获取所述主机端当前的移动状态;其中,所述移动状态基于所述主机端的移动而产生,所述移动状态包括平移状态,所述主机端预先设置所述移动状态与所述控制指令的匹配关系,将所述匹配关系存储在所述主机端的存储器中,当获取到移动状态时,从所述存储器中的匹配关系中查找与所述移动状态相对应的控制指令;
所述主机端基于当前的移动状态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所述主机端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手持端,以使所述手持端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显示屏的显示画面进行操作;
其中,所述主机端获取所述主机端当前的移动状态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主机端的平移方向;所述主机端基于当前的移动状态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包括:基于所述主机端的平移方向生成与不同平移方向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翻页、页面滚动、确定、返回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端和所述手持端的连接状态包括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
所述主机端获取所述主机端当前的移动状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主机端和所述手持端之间的连接状态是否为分离状态;
若是,执行所述主机端获取所述主机端当前的移动状态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手持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在所述结合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配合连接;
所述判断所述主机端和所述手持端之间的连接状态是否为分离状态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是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所述主机端的平移方向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主机端在空间三维坐标系中的平移轨迹;其中,所述空间三维坐标系的原点O为所述主机端的初始位置,X轴和Y轴是水平面中相互垂直且以所述主机端的形态确定的两个方向,Z轴与XOY平面垂直;
确定主机端的平移轨迹分别在X轴、Y轴和Z轴的分量;
将X轴、Y轴和Z轴中对应最大分量的轴作为所述主机端的平移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状态包括旋转状态;
所述主机端获取所述主机端当前的移动状态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主机端的旋转方向或旋转角度;
所述主机端基于当前的移动状态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主机端的旋转方向或旋转角度生成与不同旋转方向或不同旋转角度对应的控制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指令包括页面滚动和翻页;
所述基于所述主机端的旋转方向或旋转角度生成与不同旋转方向或不同旋转角度对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主机端的旋转方法确定页面滚动方向和翻页方向;
判断所述主机端的旋转角度与设定角度阈值的大小;
在所述主机端的旋转角度大于所述设定角度阈值时,生成对应方向的页面滚动指令;
在所述主机端的旋转角度小于所述设定角度阈值时,生成对应方向的翻页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状态包括抖动;
所述主机端基于当前的移动状态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主机端的抖动生成确定指令或截屏指令。
8.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移动终端包括可拆卸连接且可相互通信的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显示屏,所述主机端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传感器和通信模组;
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主机端的移动状态,所述通信模组用于所述手持端进行数据交互,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端包括前端面、后端面以及侧面,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相背设置且通过所述侧面连接;
所述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手持端以实现所述主机端和所述手持端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端包括前端面、后端面以及侧面,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相背设置且通过所述侧面连接;
所述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置部分所述手持端的端部以实现所述主机端和所述手持端的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端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组、主机端主控制器、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
所述手持端包括手持端主控制器、手持端话筒、手持端听筒、与所述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能够通信的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
在所述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一种工作状态下,来自手持端话筒的音频信号,经手持端主控制器处理后,被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发送出去,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接收后,经主机端主控制器传送到无线调制解调模组,经无线调制解调模组调制后发送到空中;
来自空中的信号,经无线调制解调模组解调后,经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调制后,发射到手持端中,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解调出的音频信号,在手持端主控制器控制下,由手持端听筒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端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组、主机端主控制器、无线通信模组;所述手持端包括手持端键盘、手持端显示器;
在所述分体式移动终端的第二种工作状态下,手持端键盘输出的控制命令,经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调制后,发给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在主机端主控制器控制下,经无线调制解调模组调制后,发送到空中;
来自空中的控制信号,经过主机端主控制器,由无线通信模组调制后发给手持端,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接收后,经手持端主控制器,在手持端显示屏中显示。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端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组、主机端主控制器、无线通信模组;
所述手持端包括手持端主控制器、手持端话筒、手持端听筒、手持端音频编解码器、能够与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通信的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
在工作状态下,来自手持端话筒的音频信号,经手持端音频编解码器编码后传输到手持端主控制器中,经手持端主控制器控制下,被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发送出去,由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接收后,在主机端主控制器的控制下,传送到无线调制解调模组,经无线调制解调模组调制后发送到空中;
来自空中的信号,经无线调制解调模组解调后传送到主机端主控制器中,在主机端主控制器的控制下,传送到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中,经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调制后,发送到手持端中,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解调出的音频信号,在手持端主控制器控制下,经手持端音频编解码器解码后,由手持端听筒输出。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端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组、主机端主控制器、无线通信模组;
所述手持端包括手持端主控制器、与主机端无线通信模组能够通信的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
所述手持端能够通过所述主机端接入通信网络。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端包括主机端第一无线通信模组、主机端主控制器、主机端第二无线通信模组;
所述手持端包括手持端主控制器、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所述手持端无线通信模组能够与主机端第一无线通信模组通信进行通信;所述主机端第二无线通信模组能够与基站通信。
16.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1811621614.6A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85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1614.6A CN111385404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1614.6A CN111385404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5404A CN111385404A (zh) 2020-07-07
CN111385404B true CN111385404B (zh) 2021-04-27

Family

ID=71217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1614.6A Active CN111385404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8540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2159Y (zh) * 2005-12-27 2007-03-21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分体式移动终端
CN102915184A (zh) * 2012-09-18 2013-02-0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070478A (zh) * 2017-03-31 2017-08-18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分离式通信设备和移动主机
CN107147769A (zh) * 2016-03-01 2017-09-0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562342A (zh) * 2017-08-29 2018-0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2159Y (zh) * 2005-12-27 2007-03-21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分体式移动终端
CN102915184A (zh) * 2012-09-18 2013-02-0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147769A (zh) * 2016-03-01 2017-09-0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070478A (zh) * 2017-03-31 2017-08-18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分离式通信设备和移动主机
CN107562342A (zh) * 2017-08-29 2018-0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5404A (zh)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20959A1 (en) Camera module and terminal device
KR102455382B1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60031886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KR20170024846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60019145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70130952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20038148A1 (zh) 移动终端
WO2021185254A1 (zh) 内容共享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150087681A (ko) 이동 단말기 거치대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동 단말기의 방향 변환 방법
KR20150084133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1385404B (zh)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10137378U (zh) 电子设备
CN111385385B (zh)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KR20170073985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50106535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15576417A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290667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50082842A (ko) 이동 단말기의 통신 장치
KR101570424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CN110995303B (zh) 可穿戴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10219B (zh) 终端保护套、终端和应用辅助系统
KR20130059124A (ko) 단말기 간 접속하여 멀티프로세싱을 하는 방법 및 그 단말기
KR20160092820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20038153A1 (zh) 移动终端
KR20160141426A (ko) 휴대용 액세서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