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2427B - 离子风扇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子风扇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2427B
CN111372427B CN202010239786.8A CN202010239786A CN111372427B CN 111372427 B CN111372427 B CN 111372427B CN 202010239786 A CN202010239786 A CN 202010239786A CN 111372427 B CN111372427 B CN 111372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fan
electrode
light
fa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97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2427A (zh
Inventor
蔡武璋
曾任霉
郑自强
黄玠锋
黄纪祯
徐久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72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2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2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2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72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离子风扇,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极性相反,第二电极包括分开的第一部与第二部,且第一部与第二部于相异时间点开启。

Description

离子风扇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离子风扇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器的发展中,高质量的产品不断的被推出。举例而言,显示器可以提供高对比度的显示画面,例如可直接调整背光源的亮度以达到更高的对比度。若以发光源直接作为显示画面,则仅点亮要显示画面的位置。然而,这样可能会造成局部的高温,或是长时间使用下会局部显示异常。
使显示器散热的传统方式中,多采用高传导性质的散热片(例如石墨散热片)、均热板或热管,然而,此作法无法因应局部做散热。其他的散热方式,例如外加的风扇,亦无法针对显示器的局部做散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风扇及显示装置,可调控气流的方向,有效地局部降温。
本发明的离子风扇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极性相反,第二电极包括分开的第一部与第二部,第一部与第二部于相异时间点开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为正极,第一部及第二部呈线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该第二电极为负极,第一部具有第一凹口,第二部具有第二凹口,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朝远离第一电极的方向凹陷。
本揭露的显示装置包括发光模块以及风扇模块。风扇模块设置于非显示面上,且包括至少一第一离子风扇以及至少一第二离子风扇。发光模块具有相对的显示面及非显示面。第一离子风扇产生往第一方向流动的第一气流。第二离子风扇产生往第二方向流动的第二气流,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反于第一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离子风扇在发光模块的正投影与第二离子风扇在发光模块的正投影之间具有一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方向朝向显示面,第二方向远离显示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离子风扇与第二离子风扇绝缘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具有至少一发光区,第一离子风扇在显示面的正投影重叠于发光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离子风扇与发光模块之间的距离约在8公厘至12公厘的范围中,且第二离子风扇与发光模块之间的距离约在8公厘至12公厘的范围中。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块以及风扇模块。背光模块叠设于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以及发光模块。导光板具有至少一侧入光面、第一表面及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位于显示面板与第二表面之间。发光模块邻近于导光板的侧入光面设置。风扇模块设置于发光模块的一侧,风扇模块包括至少一第一离子风扇以及至少一第二离子风扇。第一离子风扇产生往第一方向流动的第一气流。第二离子风扇产生往第二方向流动的第二气流,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反于第一方向。
基于上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子风扇及显示装置借由第二电极的第一部与第二部于相异时间点开启,可提供沿着至少二种方向(例如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流动的气流,达到可调控气流的方向的优点。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反,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发光模块的壳内压力过大的问题,以提高在发光模块壳内的空气流速,有效地使发光模块局部降温。
附图说明
阅读以下详细叙述并搭配对应的图式,可了解本发明的多个样态。需留意的是,图式中的多个特征并未依照该业界领域的标准作法绘制实际比例。事实上,所述特征的尺寸可以任意的增加或减少以利于讨论的清晰性。
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子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离子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A的俯视示意图。
图3A是图1A的侧视图。
图3B及图3C是依照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离子风扇的侧视图。
图3D、图3E及图3F是依照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图2的区域110的示意图。
图4A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离子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4B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离子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A的俯视示意图。
图6A是图4A的侧视图。
图6B及图6C是依照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离子风扇的侧视图。
图6D、图6E及图6F是依照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图5的区域212的示意图。
图7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B是沿着图7A的剖线I-I切开的立体图。
图8是发光模块的上视示意图。
图9是风扇模块的上视示意图。
图10A至图10C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1离子风扇及图2离子风扇配置于发光模块的上视示意图。
图11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离子风扇
102 第一电极
102A 第一凹口
102B 第二凹口
104 第二电极
104A 第一部
104B 第二部
106 第一气流
108 第二气流
110 区域
200 离子风扇
202 第一电极
204 第二电极
204A 第一部
204B 第二部
206 绝缘层
208 第一气流
210 第二气流
212 区域
300 显示装置
302 发光模块
302s 侧面
304 风扇模块
306 第一离子风扇
308 第二离子风扇
310 绝缘层
312 空气层
400 显示装置
402 显示面板
403 背光模块
404 导光板
404a 侧入光面
404b 第一表面
404c 第二表面
406 发光模块
408 风扇模块
410 绝缘层
412 电路板
414 第一离子风扇
416 第二离子风扇
AA 显示面
AF1 第一气流
AF2 第二气流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E1 发光区
E2 发光区
I-I 剖线
NA 非显示面
S1 间距
S1’ 间距
S2 距离
S3 距离
S4 距离
S5 距离
T 厚度
P1 尖点结构
P2 尖点结构
R1 第一凹口
R2 第二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发明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举例而言,叙述“第一特征形成于第二特征上方或上”,于实施例中将包含第一特征及第二特征具有直接接触;且也将包含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为非直接接触,具有额外的特征形成于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之间。此外,本发明在多个范例中将重复使用元件标号和/或文字。重复的目的在于简化与厘清,而其本身并不会决定多个实施例以和/或所讨论的配置之间的关系。
此外,方位相对词汇,如“在…之下”、“下面”、“下”、“上方”或“上”或类似词汇,在本文中为用来便于描述绘示于图式中的一个元件或特征至另外的元件或特征的关系。方位相对词汇除了用来描述装置在图式中的方位外,其包含装置于使用或操作下的不同的方位。当装置被另外设置(旋转90度或者其他面向的方位),本文所用的方位相对词汇同样可以相应地进行解释。
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子风扇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A的俯视示意图。图3A是图1A的侧视图。请一并参照图1A、图2及图3A。离子风扇100包括第一电极102以及第二电极104。第一电极102与第二电极104极性相反,且第一电极102与第二电极104的第一部104A之间具有间距S1,第一电极102与第二电极104的第二部104B之间亦具有间距S1。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2为负极,第二电极104为正极。第二电极104包括分开的第一部104A与第二部104B。于第一时间点时,借由施加高电压于第一电极102及第二电极104的第一部104A,使第二电极104的第一部104A的周遭产生高电场而导致其周遭的气体被离子化,离子化的气体被吸引到第一电极102的途中会与中性(不带电)分子碰撞,而产生沿着第一方向D1流动的第一气流106,此气流被称为离子风(ionic wind),且间距S1足够大使得第一气流106有流动的空间。
电极的曲率半径与电晕电流呈负相关,例如当施加相同电压下,曲率半径越小的电极其电晕电流越大。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04的第一部104A呈线状,可作为发射电极。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104A呈具有尖点结构P1的线状(见图1B),尖点结构P1朝向第一凹口102A以及第二凹口102B,可提升离子风产生效率。第一电极102包括至少一凹口。具体而言,第一电极102包括第一凹口102A以及第二凹口102B,第一凹口102A朝远离第二电极104的第一部104A的方向凹陷,第二凹口102B朝远离第二电极104的第二部104B的方向凹陷,以作为接收电极。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口102A与第二凹口102B的侧视形状呈圆弧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口102A及第二凹口102B的侧视形状亦可为其他形状,例如为矩形(见图3B)或多边形(见图3C)。第一凹口102A与第二凹口102B的俯视形状为格栅状,第一气流106可穿过第一电极102的第一凹口102A、第二凹口102B的格栅而流到外界环境。同理,于第二时间点时,借由施加高电压于第一电极102与第二电极104的第二部104B,可产生沿着第二方向D2流动的第二气流108,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平行且相反,第二气流108可穿过第一电极102的第一凹口102A、第二凹口102B的格栅而流到外界环境。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04的第一部104A与第二部104B于相异时间点开启,换言之,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不同。由此,离子风扇100可提供沿着至少二种方向(即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流动的气流,达到可调控气流的方向的优点。
图3D、图3E及图3F是依照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图2的区域110的示意图,请先一并参照图3D及图1A,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口102A与第二凹口102B的俯视形状可为网状。接着,请一并参照图3E及图1A,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口102A与第二凹口102B的俯视形状可具有多个圆柱形孔洞。接着,请一并参照图3F及图1A,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口102A与第二凹口102B的俯视形状可具有多个锥形孔洞。
电晕放电会产生离子冲击(ion bombardment)效应,加速破坏电力设备(例如电极),或是产生臭氧、氮氧化物及硝酸等腐蚀性物质,加速电极表面的氧化而使其绝缘、老化,而影响电极的导电效果,并且当电极是尖状则耐腐蚀性越差。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2与第二电极104包括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使第一电极102及第二电极104于电晕放电时免于被腐蚀,提供了良好的可靠度。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2与第二电极104为金属(例如铜)上覆石墨薄膜或氧化铝薄膜,石墨薄膜及氧化铝薄膜可保护金属免于电晕放电时被氧化或被腐蚀。
图4A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离子风扇200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A的俯视示意图。图6A是图4A的侧视图。请一并参照图4A、图5及图6A,图4A至图6A与图1A至图3A的差异在于:第一电极202为正极,第二电极204为负极。第二电极204的第一部204A及第二部204B之间以绝缘层206隔开,绝缘层206可避免第一部204A及第二部204B导通。
第一部204A具有第一凹口R1,第二部204B具有第二凹口R2,第一凹口R1及第二凹口R2朝远离第一电极202的方向凹陷,且第一凹口R1与第二凹口R2彼此相对,以作为接收电极。第一电极202与第一凹口R1之间具有间距S1’,第一电极202与第二凹口R2之间亦具有间距S1’,间距S1’足够大以提供气流流通的空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口R1与第二凹口R2的侧视形状呈圆弧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口R1及第二凹口R2的侧视形状亦可为其他形状,例如为矩形(见图6B)或多边形(见图6C)。第一电极202呈线状,以作为发射电极。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02呈具有尖点结构P2的线状(见图4B),可提升离子风产生效率。于第一时间点时,借由施加高电压于第一电极202及第二电极204的第一部204A,产生沿着第一方向D1流动的第一气流208,并于第二时间点,借由施加高电压于第一电极202与第二电极204的第二部204B,产生沿着第二方向D2流动的第二气流210。第二电极204的第一部204A与第二部204B的俯视形状为格栅状,第一气流208可穿过第二电极204的第一部204A的格栅而流到外界环境,第二气流210可穿过第二电极204的第二部204B的格栅而流到外界环境。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04的第一部104A与第二部104B于相异时间点开启,换言之,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不同。由此,离子风扇100可提供沿着至少二种方向流动的气流,达到可调控气流的方向的优点。
图6D、图6E及图6F是依照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图5的区域212的示意图。请先一并参照图6D及图4A,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04的第一部204A与第二部204B的俯视形状可为网状。接着,请一并参照图6E及图4A,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04的第一部204A与第二部204B的俯视形状可具有多个圆柱形孔洞。接着,请一并参照图6F及图4A,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04的第一部204A与第二部204B的俯视形状可具有多个锥形孔洞。
图7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的立体示意图。图7B是沿着图7A的剖线I-I切开的立体图。显示装置300包括发光模块302以及风扇模块304。图8是发光模块302的上视示意图,图9是风扇模块304的上视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7A至图9。发光模块302具有相对的显示面AA以及非显示面NA,并具有连接显示面AA及非显示面NA的侧面302s。发光模块302可根据想要的显示画面的位置,而仅使此位置发光(即其他位置不发光)来显示此位置的画面。换言之,发光模块302可局部显示画面。举例而言,显示面AA具有至少一发光区E1。图7A、图7B及图8仅绘示一个发光区E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AA可根据需要的显示画面而具有多个发光区E1。
发光区E1在显示画面时其温度会上升,风扇模块304设置于非显示面NA上,且包括至少一第一离子风扇306以及至少一第二离子风扇308。风扇模块304可使发光区E1散热,以避免发光模块302壳内温度局部地过高。第一离子风扇306及第二离子风扇308的结构配置相似于前述的离子风扇100、200的结构配置,因此于此不再赘述。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离子风扇306产生往第一方向D1流动的第一气流AF1,第二离子风扇308产生往第二方向D2流动的第二气流AF2,第一气流AF1与第二气流AF2可使空气流动于发光模块302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带走发光区E1的热能使其降温。离子风的气流流速与压力呈负相关,例如压力越小则气流流速越快。若将离子风自外界环境朝向非显示面NA吹风,并使此离子风从发光模块302的侧面302s出风,则可能发生壳内压力过大的问题,使得离子风流速降低,不利于降温。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D2不同于第一方向D1,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平行且相反,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发光模块302的壳内压力过大的问题,以提高在发光模块302壳内的空气流速,有效地使发光区E1降温。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朝向显示面AA,第二方向D2远离显示面AA。由此,可以避免发光模块302的壳内压力过大的问题,使风扇模块304具有高散热效益。第一离子风扇306在发光模块302的正投影与第二离子风扇308在发光模块302的正投影之间具有一距离S2,以使第一气流AF1与第二气流AF2可与发光模块302及外界环境之间有顺畅的流通路径。第一离子风扇306与第二离子风扇308绝缘连接,举例而言,第一离子风扇306与第二离子风扇308之间以绝缘层310隔开。由此,可以避免气流在第一离子风扇306与第二离子风扇308之间水平流动,而干扰风扇模块304的散热效果。
风扇模块304与发光模块302之间以空气层312隔开,空气层312的厚度T约在8公厘至12公厘的范围中,举例而言,风扇模块304例如可以机架(未示)与发光模块302组装,并使风扇模块304与发光模块302之间隔有空气层312。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离子风扇306与发光模块302之间的距离S3约在8公厘至12公厘的范围中,且第二离子风扇308与发光模块302之间的距离S4约在8公厘至12公厘的范围中,由此,可控制发光模块302的壳内压力在适当的范围,使其壳内气流流速足够大以利其降温。
图10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离子风扇306及第二离子风扇308配置于发光模块302的上视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7A及图10A。发光区E1比非发光区(即发光区E1外的显示面AA的区域)具有较高的温度。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离子风扇306在显示面AA的正投影重叠于发光区E1,从而第一气流AF1可沿着第一方向D1直吹发光区E1,以有效带走发光区E1的热能。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离子风扇308设置于俯视视角的第一离子风扇306的上侧。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离子风扇308可设置于俯视视角的第一离子风扇306的下侧(见图10B)。第二离子风扇308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离子风扇308可以为四个(见图10C),并可设置于俯视视角的第一离子风扇306的上、下、左、右侧。由于可仅开启对应的第一离子风扇306及第二离子风扇308来对发光区E1进行散热,因此,可减少风扇模块304的功耗。
图11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的立体示意图。显示装置400包括显示面板402、背光模块403以及风扇模块408。背光模块403包括发光模块406及导光板404。导光板404具有至少一侧入光面404a、第一表面404b及相对于第一表面404b的第二表面404c,第一表面404b位于显示面板402与第二表面404c之间。发光模块406包括至少一发光区E2及电路板412,发光区E2配置于电路板412上,发光区E2等同光源。发光模块406邻近于导光板404的侧入光面404a设置,使得发光区E2的光线由导光板404的侧入光面404a进入导光板404,形成侧入式背光模块。发光区E2例如可以发出白光、蓝光或其他颜色的光线。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发光白光的发光区E2为例,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发光模块406的发光区E2可单独地个别开启及关闭,如前所述,发光区E2在显示画面时其温度会上升,造成发光模块406的局部高温。风扇模块408设置于发光模块406的一侧,用以使发光模块406降温。风扇模块408包括至少一第一离子风扇414以及至少一第二离子风扇416。第一离子风扇414产生往第一方向D1流动的第一气流AF1。第二离子风扇416产生往第二方向D2流动的第二气流AF2。第二方向D2不同于第一方向D1,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平行且相反。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发光模块406的壳内压力过大的问题,以提高在发光模块406壳内的空气流速,有效地使发光区E2降温,达到局部降温的效果。
第一离子风扇414与第二离子风扇416之间相距一距离S5,如此一来,可使第一气流AF1与第二气流AF2与发光模块302及外界环境之间有顺畅的流通路径。并且,第一离子风扇414与第二离子风扇416之间以绝缘层410隔开,绝缘层410可避免第一离子风扇414的气流。由此,可以避免气流在第一离子风扇414与第二离子风扇416之间水平流动,而干扰风扇模块408的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离子风扇与显示装置,借由第二电极的第一部与第二部于相异时间点开启,可提供沿着至少二种方向(例如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流动的气流,达到可调控气流的方向的优点。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反,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发光模块的壳内压力过大的问题,以提高在发光模块壳内的空气流速,有效地使发光模块局部降温。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离子风扇,其特征在于,用于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一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具有相对的一显示面以及一非显示面;
该离子风扇包含:
一第一电极;以及
一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极性相反,该第二电极包含分开的一第一部与一第二部,且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于相异时间点开启,
其中,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的该第一部可共同产生沿一第一方向流动的一第一气流,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的该第二部可共同产生沿一第二方向流动的一第二气流,该第二方向相反于该第一方向;该第一方向朝向该显示面,该第二方向远离该显示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扇,其中该第二电极为正极,且该第一部及该第二部呈线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扇,其中该第二电极为负极,该第一部具有一第一凹口,该第二部具有一第二凹口,该第一凹口及该第二凹口朝远离该第一电极的方向凹陷。
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发光模块,具有相对的一显示面及一非显示面;以及
一离子风扇模块,设置于该非显示面上,该离子风扇模块包含:
至少一第一离子风扇,其中该第一离子风扇产生往一第一方向流动的一第一气流;以及
至少一第二离子风扇,其中该第二离子风扇产生往一第二方向流动的一第二气流,且该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反于该第一方向;
其中,该至少一第一离子风扇与该至少一第二离子风扇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离子风扇在该发光模块的正投影与该第二离子风扇在该发光模块的正投影之间具有一距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离子风扇与该第二离子风扇绝缘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具有至少一发光区,该第一离子风扇在该显示面的正投影重叠于该发光区。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离子风扇与该发光模块之间的距离约在8公厘至12公厘的范围中,且该第二离子风扇与该发光模块之间的距离约在8公厘至12公厘的范围中。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示面板;
一背光模块,叠设于该显示面板,该背光模块包含;
一导光板,具有至少一侧入光面、一第一表面及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位于该显示面板与该第二表面之间;以及
一发光模块,邻近于该导光板的该侧入光面设置;以及
一离子风扇模块,设置于该发光模块的一侧,其中该离子风扇模块包含:
至少一第一离子风扇,其中该第一离子风扇产生往一第一方向流动的一第一气流;以及
至少一第二离子风扇,其中该第二离子风扇产生往一第二方向流动的一第二气流,且该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反于该第一方向;
其中,该至少一第一离子风扇与该至少一第二离子风扇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扇。
CN202010239786.8A 2019-10-30 2020-03-30 离子风扇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372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9313 2019-10-30
TW108139313A TWI696328B (zh) 2019-10-30 2019-10-30 離子風扇及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2427A CN111372427A (zh) 2020-07-03
CN111372427B true CN111372427B (zh) 2022-02-22

Family

ID=71212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9786.8A Active CN111372427B (zh) 2019-10-30 2020-03-30 离子风扇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2427B (zh)
TW (1) TWI69632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8444U (zh) * 1985-09-13 1987-03-25
CN101107444A (zh) * 2005-01-24 2008-01-16 索恩微技术公司 电流体动力泵和包括电流体动力泵的冷却装置
CN202535669U (zh) * 2011-04-22 2012-11-14 德塞拉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显示屏表面和电动流体流体推动器的电子装置
CN108679000A (zh) * 2018-04-28 2018-10-19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离子风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66624B2 (en) * 2008-09-03 2013-06-18 Tessera, Inc. Electrohydrodynamic fluid accelerator device with collector electrode exhibiting curved leading edge profi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8444U (zh) * 1985-09-13 1987-03-25
CN101107444A (zh) * 2005-01-24 2008-01-16 索恩微技术公司 电流体动力泵和包括电流体动力泵的冷却装置
CN202535669U (zh) * 2011-04-22 2012-11-14 德塞拉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显示屏表面和电动流体流体推动器的电子装置
CN108679000A (zh) * 2018-04-28 2018-10-19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离子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2427A (zh) 2020-07-03
TWI696328B (zh) 2020-06-11
TW202118180A (zh) 2021-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124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58186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4290753B2 (ja) Led光源、led光源の製造方法、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映像表示装置
JPWO2006098365A1 (ja) 表示装置
KR960002448A (ko) 전자 빔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7884536B2 (en) Light emission device and display having the light emission device
US7795793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1372427B (zh) 离子风扇及显示装置
KR20040005623A (ko) 표시 장치
US805462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cooling device
US7580090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having enhanced thermal dissipation uniformity
JP2010034060A (ja) 電界放出陰極装置及び電界放出表示装置
JP2008197429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9206070A (ja) 冷陰極蛍光ランプ
JP2009157196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EP1821334A2 (en) Light emission device having an electron emission unit with driving electrodes
JP7089661B2 (ja) 発光装置用ホルダ及び光源装置
KR20060024529A (ko) 회로기판, 광학 모듈,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JP2009157237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24518300A (ja) イオンポンプを使用した熱伝達
KR10067025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섀시 베이스 및 이를 구비한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20139503A (ko) 표시 장치
KR100708674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모듈
US20080100197A1 (en) Light emiss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light emission device
KR20060116536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