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67438B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67438B CN111367438B CN202010122710.7A CN202010122710A CN111367438B CN 111367438 B CN111367438 B CN 111367438B CN 202010122710 A CN202010122710 A CN 202010122710A CN 111367438 B CN111367438 B CN 1113674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ing
- display area
- driving
- electrode
- signal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分别位于显示区两侧的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相邻的第一感应电极列和第二感应电极列均包括多个感应电极;一个感应电极与至少一条感应信号线电连接。与第一感应电极列中的感应电极电连接第一感应信号线和与第二感应电极列中的感应电极电连接的第二感应信号线均位于第一感应电极列和第二感应电极列之间,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排布形成第一布线区,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排布形成第二布线区,在同一个方向上,第一布线区宽度逐渐变大,而第二布线区的宽度逐渐变小。本发明能够减小多条感应信号线布线占据的总空间大小,进而减小触控盲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功能由于其操作简单、省去了面板中实体按键等优点,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功能之一。因此触控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中。
目前,实现触控功能的方案包括自容触控和互容触控两种。其中,互容触控方案中需要设置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在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形成电容,当有手指触摸显示屏时,通过检测电容量的变化来判断手指在显示屏上的触摸位置。对于互容触控方案了来说,现有技术中包括双层互容触控和单层互容式触控方案,其中,单层互容式触控方案中将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以及电极信号线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制作,不需要设置电极信号线与触控电极之间跨桥连接,与双层互容触控方案相比能够节省工艺制程。但是该种方案中,由于多条电极信号线都在显示区内走线,而电极信号线所在区域无法实现触控功能,成为触控盲区,影响触控检测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对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以及与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的多条感应信号线的排布方式进行设计,以节省感应信号线在显示区内占据的空间,减小触控盲区,提升触控检测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包围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分别位于显示区两侧;还包括位于显示区的多个感应电极列和多个驱动电极;
各个感应电极列均包括在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感应电极,多个感应电极列包括在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一感应电极列和第二感应电极列,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
各个驱动电极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一个驱动电极对应一个感应电极列;
还包括多条感应信号线,一个感应电极与至少一条感应信号线电连接,多条感应信号线包括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和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分别与第一感应电极列中的多个感应电极对应电连接,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分别与第二感应电极列中的多个感应电极对应电连接;其中,
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排布形成第一布线区,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排布形成第二布线区,第一布线区和第二布线区均位于第一感应电极列和第二感应电极列之间,且,由第二非显示区指向第一非显示区的方向上,第一布线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大,第二布线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与相邻两个感应电极列中的感应电极电连接的感应信号线均设置在该相邻两个感应电极列之间,且与其中一个感应电极列的感应电极电连接的多条感应信号线占据与另一个感应电极列的感应电极电连接的多条感应信号线的布线盲区,从而能够减小在感应电极列排列方向上多条感应信号线布线占据的总空间大小,进而减小触控盲区,提升触控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采用图10中显示面板组装的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3为采用图12中显示面板组装的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1所示,驱动电极40和感应电极列30交替排列,还包括与驱动电极40连接的驱动信号线401、与感应电极301连接的感应信号线302。与感应电极列30中的感应电极301电连接的感应信号线302由感应电极列30的同一侧引出,然后延伸出显示区,如图中示意的驱动电极40和感应电极列30之间的多条感应信号线302占据的空间形成盲区50,盲区50占据面积较大影响触控检测精度。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通过对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以及与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的多条感应信号线的排布方式进行设计,以节省感应信号线在显示区内占据的空间,减小触控盲区,提升触控检测精度。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2仅示意出了面板的局部区域。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和包围显示区10的非显示区20,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201和第二非显示区202,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非显示区201和第二非显示区202分别位于显示区10两侧;还包括位于显示区10的多个感应电极列30和多个驱动电极40;
各个感应电极列30均包括在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感应电极301,多个感应电极列30包括在第二方向y相邻的第一感应电极列31和第二感应电极列32,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交叉;
各个驱动电极40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一个驱动电极40对应一个感应电极列30,也就是说,在触控检测阶段,向一个驱动电极上通入触控驱动电压信号,则一个驱动电极与一个感应电极列中的多个感应电极分别形成电容,在,当有手指触摸显示面板时,在触摸位置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形成的电容量会发生变化,从而通过检测感应电极回传的电压信号来判断检测电容的变化量,进而判断出手指的触摸位置。
还包括多条感应信号线,一个感应电极301与至少一条感应信号线电连接,图中仅示意一个感应电极301与一条感应信号线电连接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同样适用于一个感应电极301与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感应信号线电连接的情况,当一个感应电极与多条感应信号线电连接时,该多条感应信号线相当于并联连接,能够降低感应信号线整体的电阻,有利于降低压降损失。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电极、感应电极以及感应信号线在同一个工艺制程中制作。可选的,驱动电极、感应电极以及感应信号线的制作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可以为透明材料,比如铟锡氧化物。金属材料包括:钛、铝、钼、纳米银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驱动电极、感应电极以及感应信号线可以采用单一金属层制作,或者也可以为两层或三层金属层制作。比如:钛/铝两层金属、铝/钼两层金属、钛/铝/钛三层金属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均为网格状触控电极,其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一个网格状触控电极与多个子像素交叠,网格状触控电极包括多个开口,开口暴露子像素的出光区域,能够减少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对光线的遮挡,显示时减少光线穿过触控电极层(驱动电极、感应电极以及感应信号线所在的膜层)造成的光损失,保证显示面板的亮度。尤其对于金属材料制作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来说,网格状触控电极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光线穿透金属层造成的光损失,在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也保证显示面板的亮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也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中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均为上述网格状触控电极。其中,网格状触控电极的制作材料可以为导电性能和延展性能好的金属材料,不仅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亮度,而且能够保证在面板弯曲过程中驱动电极、感应电极以及感应信号线等不易断裂,保证触控性能可靠性。
多条感应信号线包括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312和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322,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312分别与第一感应电极列31中的多个感应电极301对应电连接。为了收集感应电极产生的感应电压信号,需要设置感应信号线与感应电极电连接。在一个感应电极列中包括多个感应电极,则需要设置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其中“对应电连接”理解为:当一个感应电极与一条感应信号线电连接时,第一感应信号线的条数与一个感应电极列中感应电极的个数相等,则一个感应电极电连接一条第一感应信号线;当一个感应电极与n条感应信号线电连接时,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第一感应信号线的条数为一个感应电极列中感应电极的个数的n倍,则一个感应电极电连接n条第一感应信号线。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322分别与第二感应电极列32中的多个感应电极301对应电连接;其中,“对应电连接”可参照上述说明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312排布形成第一布线区61,也即第一布线区61为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312密集排布共同占据的区域;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322排布形成第二布线区62,即第二布线区62为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322密集排布共同占据的区域;第一布线区61和第二布线区62均位于第一感应电极列31和第二感应电极列32之间,且,由第二非显示区202指向第一非显示区201的方向上,第一布线区61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逐渐变大,第二布线区62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逐渐变小。也就是说,沿同一方向上,当第一布线区61的宽度逐渐变大时,第二布线区62的宽度逐渐变小;沿同一方向上,当第一布线区61的宽度逐渐变小时,第二布线区62的宽度逐渐变大,也即沿同一方向上,第一布线区的宽度和第二布线区的宽度的变化规律相反。也可以说,在同一方向上(由第二非显示区202指向第一非显示区201的方向上),第一布线区61内排布的第一感应信号线312的条数逐渐变多,而第二布线区62内排布的第二感应信号线322的条数逐渐变少。第二布线区62的形状与第一布线区61的形状进行互补,第二布线区62和第一布线区61共同占据第一感应电极列31和第二感应电极列32之间的空间,也即第二布线区62占据了第一感应电极列和第二感应电极列之间的第一布线区61的布线盲区。其中,第一布线区的布线盲区也就是不设置第一感应信号线的区域,相应的第二布线区也有布线盲区,第二布线区的布线盲区也即不设置第二感应信号线的区域。在第二布线区的布线盲区内设置第一感应信号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与相邻两个感应电极列中的感应电极电连接的感应信号线均设置在该相邻两个感应电极列之间,且与其中一个感应电极列的感应电极电连接的多条感应信号线占据与另一个感应电极列的感应电极电连接的多条感应信号线的布线盲区,从而能够减小在感应电极列排列方向上多条感应信号线布线占据的总空间大小,进而减小触控盲区,提升触控检测精度。
继续参考上述图2中示意的,第一布线区61内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312密集排布,且第一感应信号线312的一端与感应电极301电连接,第一感应信号线312的另一端均延伸到第一非显示区201。同样的,第二布线区62内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322密集排布,且第二感应信号线322的一端与感应电极301电连接,第二感应信号线322的另一端也均延伸到第二非显示区202。该实施方式中,与同一个感应电极列中的感应电极电连接的感应信号线由感应电极电引出后,均沿同一个方向进行走线,延伸到显示区的同一个边界上。以第一感应信号线312为例,在第一方向x上,感应电极301距第一非显示区201的距离越近,则与该感应电极301电连接的第一感应信号线312越短,也即在第一方向x上距第一非显示区201越近的区域,则该区域内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第一感应信号线312的数量越多,从而对于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312构成的第一布线区61来说,由第二非显示区202指向第一非显示区201的方向上,第一布线区61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逐渐变大。相应的由第二非显示区202指向第一非显示区201的方向上,第二布线区62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逐渐变小。从而通过对第一感应信号线和第二感应信号线的布线方式进行设计,实现第二布线区62的形状与第一布线区61的形状进行互补,第二布线区62占据了第一感应电极列和第二感应电极列之间的第一布线区61的布线盲区,从而能够减小多条感应信号线布线占据的总空间大小,进而减小触控盲区,提升触控检测精度。
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驱动信号线,一个驱动电极与至少一条驱动信号线电连接,也即,一个驱动电极可以与一条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在触控检测阶段由一条驱动信号线向该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一个驱动电极也可以与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在触控检测阶段由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驱动信号线向该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可选的,驱动信号线与感应信号线同层同材料制作。继续参考上述图2所示,示意出一个驱动电极40与一条驱动信号线401电连接的情况。多条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驱动信号线411和第二驱动信号线412;与第一驱动信号线411电连接的驱动电极40与第一感应电极列31相邻,与第二驱动信号线421电连接的驱动电极40与第二感应电极列32相邻。在触控检测阶段,与第一感应电极列31相邻的驱动电极40和该第一感应电极列31中的多个感应电极301分别形成电容;与第二感应电极列32相邻的驱动电极40和该第二感应电极列32中的多个感应电极301分别形成电容。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电极列组,在一个电极列组内包括两个驱动电极和两个感应电极列,其中,如图2中示意的,在一个电极列组内,在第二方向y上,一个驱动电极40、相邻的第一感应电极列31和第二感应电极列32、另一个驱动电极40依次排列。显示面板的显示区10内多个电极列组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
其中,第一驱动信号线411的一端与驱动电极40电连接,另一端延伸到第一非显示区201;第二驱动信号线412的一端与驱动电极40电连接,另一端延伸到第二非显示区202。在触控检测阶段,与第一驱动信号线411电连接的驱动电极40和与第一感应信号线312电连接的感应电极301之间形成电容,与第二驱动信号线412电连接的驱动电极40和与第二感应信号线322电连接的感应电极301之间形成电容。也即在触控检测阶段,需要第一驱动信号线411和第一感应信号线312相互配合,第二驱动信号线412和第一感应信号线32相互配合。设置第一驱动信号线411和第一感应信号线312延伸到显示区10的同一侧,第二驱动信号线412和第一感应信号线32也延伸到显示区10的同一侧。有利于在非显示区内对触控检测阶段需要相互配合的驱动信号线和感应信号线进行统一的排线设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3和图4示意的,第一感应信号线312的形状为台阶形折线。其中,图3示意的第一感应信号线312中台阶(图中虚线圈出的71位置)的角度大致为90度,图4示意的第一感应信号线312中台阶(图中虚线圈出的72位置)的角度为钝角。以图3为例,第一感应信号线312-1的台阶个数为7,与其相邻的第一感应信号线312-2的台阶个数为6,相邻的两条第一感应信号线的台阶个数之差为1。与第一感应信号线312-1电连接的感应电极301在第一方向x上距第一非显示区201的距离大于与第一感应信号线312-2电连接的感应电极301在第一方向x上距第一非显示区201的距离,则第一感应信号线312-1的长度大于第一感应信号线312-2的长度,通过这种台阶形折线的设计,相邻的两条第一感应信号线中长度较长的第一感应信号线能够首先在第一方向沿感应电极的边缘进行走线,然后适应长度较短的第一感应信号线的形状进行走线,能够减小第一布线区内任意位置处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从而能够在第一感应信号线的布线盲区内设置第二感应信号线。实现第一布线区的形状和第二布线区的形状互补,共同占据第一感应电极列和第二感应电极列之间的区域,减小多条感应信号线布线占据的总空间大小,进而减小触控盲区,提升触控检测精度。
另外,通过这种台阶形折线的设计,长度较长的第一感应信号线能够适应长度较短的第一感应信号线的形状进行走线,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保证相邻的两条第一感应信号线之间的间隔距离最小,相应的长度最长的第一感应信号线在第二方向上距第一感应电极列的距离(图3中示意的d)也最小,从而能够保证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排布形成的第一布线区的面积最小,进而第二布线区和第一布线区共同占据的空间也最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感应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斜向线段,具体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如图5示意,斜向线段8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形成非直角夹角,且斜向线段8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y形成非直角夹角。斜向线段能够改变第一感应信号线的走线方向,从而第一感应信号线能够适应相邻的感应电极边缘或者相邻的第一感应信号线的形状进行走线,保证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密集排布构成第一布线区,能够减小第一布线区内任意位置处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从而能够实现在第一感应信号线的布线盲区内设置第二感应信号线。实现第一布线区的形状和第二布线区的形状互补,共同占据第一感应电极列和第二感应电极列之间的区域,减小多条感应信号线布线占据的总空间大小,进而减小触控盲区,提升触控检测精度。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图6示意出第一感应信号线312的另一种形状,第一感应信号线312包括至少一条斜向线段81,与图5实施例不同的是,在第一感应信号线312与感应电极301连接的位置处(图6中虚线圈出的位置91)部分线段的形状,图6示意的斜向线段81的一端与感应电极301电连接。而图5中虚线圈出的位置92,示意的是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线段的一端与感应电极301电连接。以第一感应信号线312与感应电极301电连接的一端为起点,第一感应信号线312延伸出显示区10的一端为终点为例。图5实施例中斜向线段81为第一感应信号线312中间部分的线段,图6实施例中,斜向线段81为起点位置处的线段。在实际中采用的第一感应信号线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图5和图6仅示意第一感应信号线包括一条斜向线段的情况,实际第一感应信号线也可以包括两条或多条斜向线段。可参考上述图4的示意,在图4实施例中部分第一感应信号线312相当于包括多条斜向线段和多条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线段,斜向线段和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线段首尾连接形成折线。
进一步的,继续参考上述图3至图6中示意的,第二感应信号线322的形状和第一感应信号线312的形状相同。从而有利于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排布形成的第二布线区的形状能够与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排布形成的第一布线区的形状互补配合,第二布线区占据了第一感应电极列和第二感应电极列之间的第一布线区的布线盲区,减小多条感应信号线布线占据的总空间大小。同时,也有利于简化感应信号线图案化工艺中掩模板形状的设计。
进一步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屏蔽线83,图中示意一条第一屏蔽线83位于相邻的第一感应信号线312和第二感应信号线322之间。可选的,也可以在第一感应信号线312和第二感应信号线322之间设置两条或者多条的第一屏蔽线83。其中,在触控检测阶段,向第一屏蔽线83上通入接地信号。该实施方式,首先通过对感应电极以及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和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的排布设计,实现减小多条感应信号线布线占据的总空间大小,进而减小触控盲区,提升触控检测精度。同时第一屏蔽线能够将第一感应信号线和第二感应信号线上的信号隔绝开,避免第一感应信号线和第二感应信号线上信号串扰,进一步提升触控检测精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8所示,多个驱动电极包括第一驱动电极41和第二驱动电极42,第一驱动电极41和与其对应的感应电极列30相邻,且与第二驱动电极42相邻;其中,与第一驱动电极41对应的感应电极列30也即在触控检测阶段与第一驱动电极41之间形成电容的感应电极301所在的感应电极列。该实施例中包括电极列组,在一个电极列组内包括两个驱动电极和两个感应电极列,其中,如图8中示意的,在一个电极列组内,在第二方向y上,一个驱动电极40、相邻的两个感应电极列、另一个驱动电极40依次排列。显示面板的显示区10内多个电极列组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第一驱动电极41和第二驱动电极42为相邻的且分别位于两个电极列组的驱动电极。
显示区还包括:第二屏蔽线84,图中示意一条第二屏蔽线84位于第一驱动电极41和第二驱动电极42之间。可选的,也可以在第一驱动电极41和第二驱动电极42之间设置两条或者多条的第二屏蔽线84。其中,在触控检测阶段,向第二屏蔽线84上通入接地信号。该实施方式,首先通过对感应电极以及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和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的排布设计,实现减小多条感应信号线布线占据的总空间大小,进而减小触控盲区,提升触控检测精度。同时第二屏蔽线能够将相邻的两个驱动电极上的电压信号隔绝开,避免相邻的两个驱动电极上电压信号相互影响,进而对触控检测时的电容变化量产生影响,能够进一步提升触控检测精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显示区1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边缘11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边缘12,第一边缘11的长度大于第二边缘12的长度。显示区的形状类似于长方向,显示面板可以为常规的矩形显示面板,或者也可以是长宽比较大的长条形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的长边与第一边缘11平行,显示面板的短边与第二边缘12平行。该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列均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显示区在第一方向的长度较长,如果多条感应信号线在第二方向上占据的宽度较大,则显示面板的触控盲区占比较大,通过本发明的方案将与相邻两个感应电极列中的感应电极电连接的感应信号线均设置在该相邻两个感应电极列之间,且与其中一个感应电极列的感应电极电连接的多条感应信号线占据与另一个感应电极列的感应电极电连接的多条感应信号线的布线盲区,从而能够减小多条感应信号线布线占据的总空间大小,进而减小触控盲区,提升触控检测精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非显示区20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感应引脚51,第一感应信号线312与第一感应引脚51电连接,一条第一感应信号线312连接一个第一感应引脚51;第二非显示区202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感应引脚52,第二感应信号线322与第二感应引脚52电连接。也即第一感应信号线312的一端与感应电极301电连接,另一端均延伸到第一非显示区201内与第一感应引脚51电连接;第二感应信号线322的一端与感应电极301电连接,另一端均延伸到第二非显示区202内与第二感应引脚52电连接。在第一非显示区201内还设置有第一驱动引脚61,部分驱动信号线401延伸到第一非显示区201与第一驱动引脚61电连接;在第二非显示区202内还设置有第二驱动引脚62,部分驱动信号线401延伸到第二非显示区202与第二驱动引脚62电连接。
图11为采用图10中显示面板组装的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显示模组包括图10中示意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95和第二柔性电路板96。第一柔性电路板95包括多个绑定引脚951,其中,每个第一感应引脚51均通过异方性导电胶(图中未示意)与一个绑定引脚951连接,每个第一驱动引脚61也均通过异方性导电胶(图中未示意)与一个绑定引脚951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柔性电路板95与显示面板的绑定连接,第一触控驱动芯片25固定在第一柔性电路板95上,绑定引脚951引脚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95中的电路走线与第一触控驱动芯片25电连接。同样的,第二柔性电路板96包括多个绑定引脚961,其中,每个第二感应引脚52均通过异方性导电胶(图中未示意)与一个绑定引脚961连接,每个第二驱动引脚62也均通过异方性导电胶(图中未示意)与一个绑定引脚961连接,从而实现第二柔性电路板96与显示面板的绑定连接。第二触控驱动芯片26固定在第二柔性电路板96上,绑定引脚961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96中的电路走线与第二触控驱动芯片26电连接。该实施方式由两个触控驱动芯片来实现触控功能,两个触控驱动芯片分别给与其各自电连接的驱动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并且分别接受与其各自电连接的感应电极回传的触控感测信号。该实施方式,在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上分别固定一个触控驱动芯片,不需要额外设置金属拉线来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能够简化柔性电路板的制作工艺。同时第一感应信号线和第二感应信号线均通过相应的柔性电路板与触控驱动芯片电连接,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显示区两侧的非显示区内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绕线,能够节省非显示区的空间,有利于边框的窄化。
在另一种采用上述图10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组装的显示模组中,也包括分别与显示面板绑定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多个绑定引脚,其中,每个第一感应引脚均通过异方性导电胶与一个绑定引脚连接,每个第一驱动引脚也均通过异方性导电胶与一个绑定引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的绑定连接。绑定引脚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中的电路走线与触控驱动芯片电连接;同样的,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多个绑定引脚,其中,每个第二感应引脚均通过异方性导电胶与一个绑定引脚连接,每个第二驱动引脚也均通过异方性导电胶与一个绑定引脚连接,从而实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的绑定连接。与图11实施例不同的是,触控驱动芯片仅固定在一个柔性电路板上,以触控驱动芯片固定在第一柔性电路板上为例,第二柔性电路板需要通过金属拉线实现与触控驱动芯片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二柔性电路板上的绑定引脚与触控驱动芯片电连接。该实施方式由一个触控驱动芯片给驱动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同时接收感应电极回传的触控感测信号。第一感应信号线和第二感应信号线均通过相应的柔性电路板与触控驱动芯片电连接,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显示区两侧的非显示区内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绕线,能够节省非显示区的空间,有利于边框的窄化。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2所示的,非显示区还包括两个第三非显示区203,在第二方向y上,两个第三非显示区203分别位于显示区10的两侧,第三非显示区203分别连接第一非显示区201和第二非显示区202,第一非显示区201内设置有多个感应引脚53;第一感应信号线312与感应引脚53电连接;至少在一个第三非显示区203内设置有连接线66,第二感应信号线322通过连接线66与感应引脚53电连接,图中仅做简化示意,仅示意出了在一个第三非显示区203内的部分连接线66。可选的,可以将多条连接线分散设置在两个第三非显示区内,以平衡两个第三非显示区内设置的连接线的数量。
在第一非显示区201内还设置有驱动引脚63,驱动信号线401与驱动引脚63电连接,可选的,可以设置所有的驱动信号线401与相应的驱动电极连接后由显示区10延伸到第一非显示区201,也即不设置延伸到第二非显示区202的驱动信号线,从而不需要在第三非显示区203内设置连接驱动信号线和驱动引脚的绕线,能够节省第三非显示区的空间。
图13为采用图12中显示面板组装的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显示模组包括图12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以及第三柔性电路板97,第三柔性电路板97包括多个绑定引脚971,每个感应引脚53通过异方性导电胶(未示出)与一个绑定引脚971连接,每个驱动引脚63也均通过异方性导电胶(未示出)与一个绑定引脚971连接,从而实现显示面板与第三柔性电路板97之间的连接,其中,触控驱动芯片27固定在第三柔性电路板97上,从而实现在触控阶段,触控驱动芯片27给驱动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同时接收感应电极回传的触控感测信号。
该实施方式尤其适用于上述图9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对于长条形产品来说,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列在第二方向(也即面板的短边方向)上排列,所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通过对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以及与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的多条感应信号线的排布方式进行设计,节省感应信号线在显示区内占据的空间,减小触控盲区。同时对多条感应信号线的排布方式进行设计后,由于面板显示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缘较短,则面板中排布的感应电极列的数量相对较少,相应的延伸到第二非显示区的感应信号线数量也相对较少,与感应信号线连接的连接线数量也相对较少,将连接线设置在第三非显示区内对第三非显示区的宽度影响较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14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4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包围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区两侧;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个感应电极列和多个驱动电极;
各个所述感应电极列均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感应电极,多个所述感应电极列包括在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一感应电极列和第二感应电极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各个所述驱动电极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个所述驱动电极对应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列;
还包括多条感应信号线,一个所述感应电极与至少一条所述感应信号线电连接,多条感应信号线包括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和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多条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列中的多个所述感应电极对应电连接,多条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线分别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列中的多个所述感应电极对应电连接;其中,
多条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线排布形成第一布线区,多条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线排布形成第二布线区,所述第一布线区和所述第二布线区均位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列和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列之间,且,由所述第二非显示区指向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布线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大,所述第二布线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线的一端连接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非显示区;
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线的一端连接一个所述感应电极,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线为台阶形折线,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线的台阶个数之差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斜向线段,所述斜向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非直角夹角,且所述斜向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非直角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线的形状和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线的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屏蔽线,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屏蔽线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感应电极列相邻,且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相邻;
所述显示区还包括:第二屏蔽线,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条驱动信号线,一个所述驱动电极与至少一条所述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多条所述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
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电连接的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列相邻,与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电连接的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列相邻,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缘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感应引脚,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感应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感应引脚,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感应引脚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两个第三非显示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感应引脚;
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线与所述感应引脚电连接;
至少在一个所述第三非显示内设置有连接线,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线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感应引脚电连接。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22710.7A CN111367438B (zh) | 2020-02-27 | 2020-02-27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22710.7A CN111367438B (zh) | 2020-02-27 | 2020-02-27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67438A CN111367438A (zh) | 2020-07-03 |
CN111367438B true CN111367438B (zh) | 2022-09-30 |
Family
ID=71208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22710.7A Active CN111367438B (zh) | 2020-02-27 | 2020-02-27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674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65998B (zh) * | 2020-07-09 | 2022-01-0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51211A1 (ko) * | 2012-09-26 | 2014-04-03 | 주식회사 지니틱스 | 전도체 패턴, 터치패널 모듈, 및 전자장치 |
CN203799362U (zh) * | 2014-04-24 | 2014-08-27 |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单层互电容触摸屏、触摸屏设备以及电子装置 |
CN104020912A (zh) * | 2014-05-30 | 2014-09-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摸结构、内嵌式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
CN104536635A (zh) * | 2015-01-26 | 2015-04-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CN104991677A (zh) * | 2015-07-28 | 2015-10-21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
CN105022534A (zh) * | 2014-04-24 | 2015-11-04 |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单层互电容触摸屏、触摸屏设备以及电子装置 |
CN105468202A (zh) * | 2016-01-29 | 2016-04-06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06951125A (zh) * | 2017-03-30 | 2017-07-14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081318B1 (ko) * | 2013-09-23 | 2020-04-1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센서 내장형 액정 표시장치 |
KR102297204B1 (ko) * | 2015-01-15 | 2021-09-0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
KR102461365B1 (ko) * | 2018-04-04 | 2022-10-3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2020
- 2020-02-27 CN CN202010122710.7A patent/CN1113674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51211A1 (ko) * | 2012-09-26 | 2014-04-03 | 주식회사 지니틱스 | 전도체 패턴, 터치패널 모듈, 및 전자장치 |
CN203799362U (zh) * | 2014-04-24 | 2014-08-27 |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单层互电容触摸屏、触摸屏设备以及电子装置 |
CN105022534A (zh) * | 2014-04-24 | 2015-11-04 |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单层互电容触摸屏、触摸屏设备以及电子装置 |
CN104020912A (zh) * | 2014-05-30 | 2014-09-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摸结构、内嵌式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
CN104536635A (zh) * | 2015-01-26 | 2015-04-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CN104991677A (zh) * | 2015-07-28 | 2015-10-21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
CN105468202A (zh) * | 2016-01-29 | 2016-04-06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06951125A (zh) * | 2017-03-30 | 2017-07-14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67438A (zh) | 2020-07-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023904B2 (ja) | タッチセンサを含む表示装置 | |
US10133380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US10152181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JP5059844B2 (ja) | キャパシティタッチパネル | |
KR102509610B1 (ko) | 지문 센서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 |
US20100253646A1 (en) | Position input device | |
JP5439565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11119616B2 (en) | Trace transfer techniques for touch sensor panels with flex circuits | |
US10496232B2 (en) | Capacitive touch panel | |
US20120146942A1 (en) | Touch panel | |
US20110291994A1 (en) | Touch screen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GB2559569A (en) | Touch sensor | |
US9830028B2 (en) | In-cell touch panel with self-capacitive electrodes and display device | |
US9104276B2 (en) |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JP2011100438A (ja) | 静電容量式入力装置 | |
CN113391728B (zh) | 触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2654954B (zh)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 |
CN107422903A (zh) |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GB2559575A (en) | Touch sensor | |
JP5472858B2 (ja) | タッチスイッチ | |
KR101668964B1 (ko) | 입력 장치 | |
CN111857412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1367438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KR102305463B1 (ko) |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
KR102068169B1 (ko) | 터치 스크린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