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6128A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6128A
CN111356128A CN202010165605.1A CN202010165605A CN111356128A CN 111356128 A CN111356128 A CN 111356128A CN 202010165605 A CN202010165605 A CN 202010165605A CN 111356128 A CN111356128 A CN 111356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hitecture
base station
terminal
station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56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关武雄
山本俊明
小西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DD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DD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DDI Corp filed Critical KDD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56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1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经由基站装置与通信装置建立通信链路的终端装置,其具备无线通信部,在建立所述通信链路时,多个架构使一部分通信链路保留在第一基站装置中,并使其他通信链路经由第二基站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建立,所述无线通信部将表示所述多个架构中的所述终端装置支持的架构的支持架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3月12日、申请号为201580014166.1、发明名称为“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4年3月20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059098号并要求优先权,其内容援用于本文。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由标准化组织“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进行了标准化的称作LTE(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的蜂窝网络系统(以下,称作LTE系统)。
图10是表示LTE系统的一个构成例的概念图。图10中,基站装置(E-UTRAN NodeB)eNB_m提供各个小区Cell_m。相邻的各个小区Cell_m部分重叠而配置。各个基站装置eNB_m,与称作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的通信装置S-GW连接。终端装置(user equipment)UE与一个基站装置eNB_m连接。通信装置S-GW经由基站装置eNB_m与终端装置UE建立通信链路。这里,将通信装置S-GW经由基站装置eNB_m与终端装置UE建立的通信链路称作承载(bearer)。通信装置S-GW用作终端装置UE变更作为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_m时的锚点(执行通信路径的切换的点)。终端装置UE变更作为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_m的过程被称作handover切换(hand over)或handoff切换(hand off)。
图11是表示LTE系统的另一构成例的概念图。图11中,针对图10的LTE系统还设置了基站装置eNB_s。各基站装置eNB_s与通信装置S-GW连接。各个基站装置eNB_s分别提供小区Cell_s。小区Cell_s比小区Cell_m的覆盖范围(coverage)小。相对于小区Cell_m重叠配置Cell_s。由于今后的高频带的利用、容纳多个终端装置UE的必要性等,人们正在研究引入图11的LTE系统。下文中,无需特意区分基站装置eNB_m和eNB_s时,将它们统称为“基站装置eNB”。
另外,在3GPP中,正在研究这样的架构:通信装置S-GW经由基站装置eNB与终端装置UE建立承载时,一部分承载保留在某个基站装置eNB中,其他承载经由其他基站装置eNB与终端装置UE建立(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图12、图13是表示该架构的例子的概念图。
[架构1A(参照图12)]
图12中,示出称作“1A”的架构。架构1A是经由不同的基站装置eNB在通信装置S-GW与终端装置UE之间分别建立承载而构成。图12中,通信装置S-GW与终端装置UE之间,经由基站装置eNB(a)建立承载Br1。另外,通信装置S-GW与终端装置UE之间,经由基站装置eNB(b)建立承载Br2。该架构1A中,以承载为单位来观察时,通信装置S-GW与基站装置eNB之间以及基站装置eNB与终端装置UE之间,可认为是通常的通信路径,针对每个承载可以仅通过不同的通信路径进行通信装置S-GW和终端装置UE间的通信。
[架构3C(参照图13)]
图13中,示出了称作“3C”的架构。架构3C是这样的构成:通信装置S-GW与基站装置eNB之间的通信路径为一个,该基站装置eNB与终端装置UE之间,经由该基站装置eNB的承载中的一部分被该基站装置eNB分割成多个,被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经由其他的基站装置eNB到达终端装置UE。图13中,在通信装置S-GW与终端装置UE之间建立了经由基站装置eNB(a)的承载Br3。该承载Br3没有被分割。另外,在通信装置S-GW与终端装置UE之间建立了经由基站装置eNB(a)的承载Br4。该Br4被基站装置eNB(a)分割成承载Br4(a)和承载Br4(b)。承载Br4(a)从基站装置eNB(a)直接到达终端装置UE。另一方面,承载Br4(b)从基站装置eNB(a)经由基站装置eNB(b)到达终端装置UE。使用被称作X2链路的逻辑线路来进行基站装置eNB(a)、eNB(b)之间的通信转发。
如上述的架构1A、3C,终端装置UE经由多个基站装置eNB与通信装置S-GW之间建立承载的过程被称作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另外,在进行双连接的状态下,将保留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承载的基站装置eNB称作主基站装置(MeNB(Master E-UTRAN NodeB)),将作为用于传输一部分承载的目标的基站装置eNB称作第二基站装置(SeNB(Secondary E-UTRANNodeB))。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 36.842、“关于E-UTRA和E-UTRAN的小区增强的研究;高层方面(Study on Small Cell enhancements for E-UTRA andE-UTRAN;Higher layeraspects)”、V12.0.0、2013-1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上述架构1A以及3C,能够使例如传输控制信息的承载等一部分承载保留在某个基站装置eNB中,并且能够使经由其他基站装置eNB与终端装置UE建立其他的承载。例如,如图11所示,当配置有多个覆盖范围小的基站装置eNB_s时,由于终端装置UE移动而产生的切换次数增多,其结果是,流经LTE系统内的控制信息的量增大,有抑制终端装置UE的数据通信的交换之虞。作为一个对策,可考虑架构1A以及3C。
但是,在以往的LTE系统中没有考虑在同一系统内并用架构1A以及3C两者。例如,在各终端装置UE支持的(可使用的)架构不相同的情况下,想要实施双连接时,基站装置eNB需要识别与自己连接的终端装置UE所支持的架构。然而,在以往的LTE系统中,基站装置eNB无法识别与自己连接的终端装置UE支持的架构。
另外,在架构3C中,被基站装置eNB分割的承载能够使用终端装置UE和多个基站装置eNB之间的无线资源,因此能够提高每单位承载的峰值吞吐量。另一方面,送达某基站装置eNB的承载的通信的一部分经由其他的基站装置eNB传送达终端装置UE,因此一般情况下,可认为通信装置S-GW与终端装置UE之间的延迟时间变长。由此,根据这样的各架构的特性区分使用不同架构作为课题被列举出。
本发明鉴于此类事实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存在支持各种不同的架构的多个终端装置时,能够有助于进行双连接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使用架构确定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1)本发明所涉及的终端装置是经由基站装置与通信装置建立通信链路的终端装置,其具备无线通信部,在建立上述通信链路时,多个架构使一部分通信链路保留在第一基站装置中,并使其他通信链路经由第二基站装置与上述终端装置之间建立,上述无线通信部将表示上述多个架构中的上述终端装置支持的架构的支持架构信息发送给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
(2)在上述终端装置中,可以在上述终端装置响应于来自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的查询而发送的终端能力的信息中,或者在表示上述终端装置对无线通信系统功能的对应状况的信息中添加上述支持架构信息并进行发送。
(3)在上述终端装置中,上述无线通信部可以将多个架构的可否同时使用信息发送给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上述多个架构的可否同时使用信息表示上述终端装置可否同时使用多个上述架构。
(4)在上述终端装置中,可以在上述终端装置响应于来自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的查询而发送的终端能力信息中,或者在表示终端装置对无线通信系统功能的对应状况的信息中添加上述支持架构信息或上述多个架构的可否同时使用信息并进行发送。
(5)本发明所涉及的终端装置是经由基站装置与通信装置建立通信链路的终端装置,其具备:控制部,在建立上述通信链路时,多个架构使一部分通信链路保留在第一基站装置中,并使其他通信链路经由第二基站装置与上述终端装置之间建立,上述控制部基于表示上述终端装置支持的架构的信息和表示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支持的架构的信息,来在上述多个架构中确定可使用架构;无线通信部,上述无线通信部从与上述终端装置连接的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接收表示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支持的架构的支持架构信息,并且将表示上述可使用架构的信息发送给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上述可使用架构是上述控制部使用从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接收的支持架构信息而确定的。
(6)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装置是对通信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建立的通信链路进行中继的基站装置,其具备无线通信部,在建立上述通信链路时,多个架构使一部分通信链路保留在第一基站装置中,并使其他通信链路经由第二基站装置与上述终端装置之间建立,上述无线通信部从上述终端装置接收表示上述多个架构中的上述终端装置支持的架构的支持架构信息。
(7)在上述基站装置中,还具可以备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基于从上述终端装置接收的支持架构信息和表示上述基站装置支持的架构的支持架构信息来确定可使用架构。
(8)在上述基站装置中,上述无线通信部可以从上述终端装置接收表示上述终端装置可否同时使用多个上述架构的多个架构的可否同时使用信息;上述控制部可以基于从上述终端装置接收的支持架构信息和上述多个架构可否同时使用信息以及表示上述基站装置支持的架构的支持架构信息来确定可使用架构。
(9)本发明所涉及的使用架构确定方法是确定经由基站装置与通信装置建立通信链路的终端装置所使用的架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建立上述通信链路时,多个架构使一部分通信链路保留在第一基站装置中,并使其他通信链路经由第二基站装置与上述终端装置之间建立,上述终端装置基于表示上述终端装置支持的架构的信息和表示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支持的架构的信息来在上述多个架构中确定可使用架构的确定步骤;上述终端装置从与上述终端装置连接的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接收表示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支持的架构的支持架构信息,并且将表示上述可使用架构的信息发送给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的步骤,上述可使用架构是根据上述确定步骤使用从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接收的支持架构信息确定的。
(10)本发明所涉及的使用架构确定方法是确定对通信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建立的通信链路进行中继的基站装置所使用的架构的方法,包括:在建立上述通信链路时,多个架构使一部分通信链路保留在第一基站装置中,并使其他通信链路经由第二基站装置与上述终端装置之间建立,上述基站装置从上述终端装置接收表示上述多个架构中的上述终端装置支持的架构的支持架构信息的步骤;上述基站装置基于从上述终端装置接收的支持架构信息和表示上述基站装置支持的架构的支持架构信息来确定可使用架构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当存在支持各种不同的架构的多个终端装置时能够有助于进行双连接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地装置eNB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UE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架构信息获取方法的步骤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架构信息获取方法的步骤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架构确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架构确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架构确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架构确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架构确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LTE系统的一构成例的概念图。
图11是表示LTE系统的另一构成例的概念图。
图12是表示架构1A的概念图。
图13是表示架构3C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列举并说明LTE系统。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地装置eNB的构成的框图。
在图1中,基站装置eNB包括无线通信部11、通信部12、控制部13以及存储部14。无线通信部11、通信部12、控制部13以及存储部14以相互间能够发送接收数据的方式连接。无线通信部11与终端装置UE进行无线通信。
通信部12经由骨干网(Backbone network)与其他装置通信。通信部12例如与通信装置S-GW通信。控制部13控制基站装置eNB所涉及的动作。存储部14存储数据。
存储部14具有支持架构信息141、基站架构信息142和终端架构信息143。支持架构信息141表示本基站装置eNB支持的架构。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LTE系统中,并用两个架构1A(参照图12)、3C(参照图13)。因此,支持架构信息141表示本基站装置eNB所支持的是架构1A、3C中的哪一个(1A或3C,或者1A和3C两者)。
基站架构信息142表示其他的基站装置eNB支持的架构。具体地,表示其他的基站装置eNB支持架构1A、3C中的哪一个架构(1A或3C,或者1A和3C两者)。
终端架构信息143表示终端装置UE支持的架构。具体地,表示终端装置UE所支持的是架构1A、3C中的哪一个(1A或3C,或者1A和3C两者)。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UE的构成的框图。在图2中,终端装置UE包括无线通信部21、控制部22、存储部23、输入部24以及输出部25。无线通信部21、控制部22、存储部23、输入部24以及输出部25以相互间能够发送接收数据的方式连接。无线通信部21经由与其无线连接的基站装置eNB与其他装置通信。
控制部22控制终端装置UE所的动作。存储部23存储数据。
输入部24输入数据。输出部25输出数据。作为输入部24,例如可列举:键盘、十键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输入声音的麦克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接收设备等。作为输出部25,例如可列举: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设备、输出声音的扬声器、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发送设备等。另外,也可以包括具有输入设备和显示设备两者的功能的触摸面板。作为终端装置UE,例如可列举智能手机、平板型的计算机(平板PC)等便携通信终端装置。
存储部23具有支持架构信息231。支持架构信息231表示本终端装置UE支持的架构。具体地,表示本终端装置UE所支持的是架构1A、3C中的哪一个(1A或3C,或者1A和3C两者)。
接着,参照图3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架构信息获取方法的步骤的时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查询终端装置的能力的步骤。在终端装置UE开始与基站装置eNB连接时等情况下,基站装置eNB需要识别该终端装置UE对应哪些功能,并将与之相应的设定、通信指示发送至该终端装置UE。因此,基站装置eNB向该终端装置UE查询与终端装置UE对应的功能等相关的信息(终端能力的信息(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终端装置UE在接收到来自基站装置eNB的终端能力查询时,将自己的终端能力通知给基站装置eNB。
(步骤S1)基站装置eNB的控制部13通过无线通信部11将终端能力的查询消息发送给终端装置UE。
(步骤S2)终端装置UE的控制部13响应于来自基站装置eNB的终端能力查询,通过无线通信部21将本终端装置UE的终端能力的信息、以及存储在存储部23中的支持架构信息231(表示本终端装置UE支持的架构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eNB。
基站装置eNB的控制部13接收来自终端装置UE的响应于终端能力查询的支持架构信息(表示终端装置UE支持的架构的信息),并将该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4中作为该终端装置UE的终端架构信息143。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方式。基站装置eNB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1相同。终端装置UE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2相同。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架构信息获取方法的步骤的时序图。参照图4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架构信息获取方法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用查询终端的能力的步骤。
(步骤S11)基站装置eNB的控制部13通过无线通信部11将终端能力的查询消息发送给终端装置UE。
(步骤S12)终端装置UE的控制部22响应于来自基站装置eNB的终端能力查询,通过无线通信部21将本终端装置UE的终端能力的信息和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eNB。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包括在存储部23中存储的支持架构信息231内。而且,此时,可以将支持架构信息231(表示本终端装置UE所支持的架构的信息和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eNB。
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表示终端装置UE是否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架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架构1A和3C两者)。根据终端装置UE的硬件等的规格,预先在支持架构信息231中设定是否可以同时使用架构1A和3C两者。
基站装置eNB的控制部13接收来自终端装置UE的响应于终端能力查询的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并将该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4中作为该终端装置UE的终端架构信息143。而且,此时,在从终端装置UE接收到支持架构信息(表示本终端装置UE支持的架构的信息和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的情况下,将该支持架构信息(表示本终端装置UE支持的架构的信息和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4中作为该终端装置UE的终端架构信息143。
接下来,参照图5、图6以及图7,说明基站装置eNB的控制部13确定使用架构的动作。图5、图6以及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架构确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在图5、图6以及图7及其说明中,将本基站装置eNB记作基站装置X。另外,目标基站装置eNB是指与基站装置X一同进行双连接的配对基站装置eNB。另外,承载Y是指在终端装置UE和通信装置S-GW之间新建立的、经由基站装置X的承载。
(步骤S101)控制部13从存储部14读取基站装置X的支持架构信息141。
(步骤S102)控制部13判断读取的支持架构信息141所表示的架构是否有多个。根据该判断结果,有多个架构时前进至步骤S103,仅有一个架构时前进至图7的步骤S113。
(步骤S103)控制部13判断存储部14中的目标基站装置eNB的基站架构信息142所表示的架构是否有多个。根据该判断结果,有多个架构时前进至图6的步骤S104,仅有一个架构时前进至图7的步骤S114。
(步骤S104)控制部13判断基站装置X和目标基站装置eNB之间的X2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是否在规定的阈值以上。根据该判断结果,在阈值以上时前进至步骤S105,小于阈值时前进至步骤S111。
而且,表示基站装置X和目标基站装置eNB之间的X2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的信息被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4中。例如,控制部13在建立X2链路后获取X2链路最大传输速率信息,该X2链路最大传输速率由信息通信部12测量,表示X2链路最大能够以多大的传输速率来传输数据。接着,控制部13将获取的X2链路最大传输速率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4中。
(步骤S105)控制部13判断存储部14中的终端装置UE的终端架构信息143所表示的架构是否仅有一个。根据该判断结果,仅有一个架构时前进至步骤S106,有多个架构时前进至步骤S107。
(步骤S106)控制部13将终端装置UE的承载Y中使用的架构设为该终端装置UE唯一支持的架构。这是因为,基站装置X以及目标基站装置eNB两者均支持架构1A、3C两者,并且这些基站装置之间的X2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并且终端装置UE支持的架构是唯一的。
(步骤S107)控制部13判断存储部14中的终端装置UE的终端架构信息143所包含的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是否为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架构。根据该判断结果,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架构时前进至步骤S108,不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架构时前进至步骤S109。
(步骤S108)控制部13将在终端装置UE的承载Y中使用的架构设为基于该承载Y要求的QoS(Quality of Service)的架构。这是因为,基站装置X、目标基站装置eNB以及终端装置UE均支持架构1A、3C两者,并且这些基站装置之间的X2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并且终端装置UE可以同时使用架构1A和3C两者或者终端装置UE还未进行双连接(参照后述的步骤S109)。也就是说,根据承载Y要求的QoS,可以使用架构1A、3C中的任意一个。
例如可列举,若承载Y要求的延迟时间小于某阈值时则使用架构1A,否则使用架构3C。另外,作为其他的示例可列举,若承载Y要求的传输速率小于某阈值时则使用架构1A,否则使用架构3C。
(步骤S109)控制部13判断在终端装置UE中是否在承载Y之前已经建立了其他的承载以进行双连接。根据该判断结果,已经建立了其他的承载以进行双连接时前进至步骤S110,否则前进至步骤S108。
(步骤S110)控制部13将在终端装置UE的承载Y中使用的架构设为该终端装置UE已经在其他的承载中使用的架构。
这是因为,基站装置X、目标基站装置eNB以及终端装置UE均支持架构1A、3C两者,并且这些基站装置之间的X2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上,并且终端装置UE不能同时使用架构1A、3C两者,并且终端装置UE已经使用了任意一个架构进行双连接。
(步骤S111)控制部13判断存储部14中的终端装置UE的终端架构信息134是否表示支持架构1A。根据该判断结果,终端装置UE支持架构1A时前进至步骤S112,终端装置UE不支持架构1A时前进至图7的步骤S117。
(步骤S112)控制部13将终端装置UE的承载Y中使用的架构设为架构1A。这是因为,基站装置X以及目标基站装置eNB两者均支持架构1A、3C两者,并且这些基站装置之间的X2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小于规定的阈值,并且终端装置UE支持架构1A。
(步骤S113)控制部13判断存储部14中的目标基站装置eNB的基站架构信息142所表示的任意一个架构是否与在步骤S101中从存储部14读取的支持架构信息141所表示的唯一的架构相同。根据该判断结果,相同时前进至步骤S114,不相同时前进至步骤S117。
(步骤S114)控制部13判断基站装置X和目标基站装置eNB之间共同支持的架构是否为架构1A。根据该判断结果,是架构1A时前进至步骤S115,不是架构1A时前进至步骤S118。
(步骤S115)控制部13判断存储部14中的终端装置UE的终端架构信息143是否表示支持架构1A。根据该判断结果,终端装置UE支持架构1A时前进至步骤S116,终端装置UE不支持架构1A时前进至步骤S117。
(步骤S116)控制部13将终端装置UE的承载Y中使用的架构设为基站装置X和目标基站装置eNB之间共同支持的架构。这是因为,基站装置X以及目标基站装置eNB共同支持的架构存在唯一一个,并且这些基站装置之间的X2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参照后述的步骤S118),并且终端装置UE支持基站装置X以及目标基站装置eNB共同支持的架构(参照后述的步骤S119)。
(步骤S117)控制部13确定不对终端装置UE的承载Y进行双连接。这是因为,不存在基站装置X以及目标基站装置eNB共同支持的架构,或者虽然存在基站装置X以及目标基站装置eNB共同唯一支持的架构3C但是这些基站之间的X2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小于规定的阈值(参照后述的步骤S118),或者终端装置UE不支持基站装置X以及目标基站装置eNB共同唯一支持的架构(参照后述的步骤S119)。
(步骤S118)控制部13判断基站装置X和目标基站装置eNB之间的X2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是否在规定的阈值以上。根据该判断结果,在阈值以上时前进到步骤S119,小于阈值时前进至步骤S117。
(步骤S119)控制部13判断存储部14中的终端装置UE的终端架构信息143是否表示支持架构3C。根据该判断结果,终端装置UE支持架构3C时前进至步骤S116,终端装置UE不支持架构3C时前进至步骤S117。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三实施方式。基站装置eNB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1相同。终端装置UE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2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eNB将自己支持的架构(支持架构信息141)通知给终端装置UE。终端装置UE将基站装置eNB所通知的支持架构信息存储在存储部23中。然后,终端装置UE基于基站装置eNB支持的架构和自己支持的架构(支持架构信息231)确定可使用的架构,将这样确定的可使用的架构通知给基站装置eNB。
参照图8以及图9,说明终端装置UE的控制部22确定使用架构的动作。图8以及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架构确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图8以及图9中本终端装置UE记作终端装置X,在以下的图8以及图9的说明中,将本终端装置UE称作终端装置X。
(步骤S201)控制部22从存储部23读取终端装置X的支持架构信息231。
(步骤S202)控制部22判断读取的支持架构信息231中表示的架构是否有多个。根据该判断结果,有多个架构时前进至步骤S203,只有一个架构时前进至图9的步骤S206。
(步骤S203)控制部22判断作为终端装置X的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所通知的支持架构信息(基站装置eNB所支持的架构的信息)表示的架构是否有多个。根据该判断结果,有多个架构时前进至步骤S204,只有一个架构时前进至步骤S205。
(步骤S204)控制部22将可使用的架构确定为架构1A、3C两者架构。这是因为,终端装置X以及作为终端装置X的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两者均支持架构1A、3C两者。控制部22通过无线通信部21将表示作为终端装置X的可使用架构的架构1A以及3C两者的信息,发送给作为终端装置X的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
(步骤S205)控制部22将可使用架构确定为架构1A、3C中的作为终端装置X的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唯一支持架构。这是因为,终端装置X支持架构1A、3C两者,并且作为终端装置X的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仅支持架构1A、3C中的任意一个。控制部22通过无线通信部21将表示作为终端装置X的可使用架构的终端装置X的连接对象的基站局装置eNB唯一支持架构的信息,发送给作为终端装置X的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
(步骤S206)控制部22判断由作为终端装置X的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所通知的支持架构信息(基站装置eNB支持的架构的信息)表示的任意一个架构是否与在步骤S201中从存储部23读取的支持架构信息231表示的唯一架构相同。根据该判断结果,架构相同时前进至步骤S207,架构不相同时前进至步骤S208。
(步骤S207)控制部22将可使用架构确定为架构1A以及3C中的终端装置X唯一支持架构。这是因为,终端装置X仅支持架构1A以及3C中的任意一个,并且作为终端装置X的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也支持终端装置X唯一支持架构。控制部22通过无线通信部21将作为终端装置X的可使用架构的表示终端装置X唯一支持架构的信息,发送给作为终端装置X的连接对象基站装置eNB。
(步骤S208)控制部22确定终端装置X不与作为终端装置X的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进行双连接。这是因为,终端装置X仅支持架构1A、3C中的任意一个,并且作为终端装置X的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不支持终端装置X唯一支持架构。控制部22通过无线通信部21将表示没有终端装置X可使用的架构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X的连接对象基站装置eNB。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基站装置eNB能够识别与自己连接的终端装置UE所支持的架构。由此,可以得到当存在支持各种不同架构的多个终端装置UE时有助于进行双连接的效果。
另外,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能够根据各架构的特性区分使用不同架构。
以上,虽然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构成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
例如,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传输速率作为表示X2链路的通信质量的信息,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信息作为表示X2链路的通信质量的信息。作为表示X2链路的通信质量的信息,例如可以列举X2链路的延迟时间。另外,作为表示X2链路的通信质量的信息,例如可以列举表示X2链路的通信能力的信息。
另外,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了X2链路的最大通信质量,但是也可以使用X2链路的平均通信质量等其他通信质量。
另外,作为基站装置eNB存储与自己相邻的其他基站装置eNB的基站架构信息142的位置,例如也可以使用邻区关系表(Neighbour Relation Table)。在LTE系统中,邻区关系表是基站装置eNB保存与自己相邻的基站装置eNB的相关信息的表。另外,基站装置eNB也可以将表示在基站装置eNB和与自己相邻的其他基站装置eNB之间建立的X2链路的通信质量的信息存储在邻区关系表中。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终端能力的信息(user equipmentcapability)的查询步骤作为终端装置UE将表示自己支持的架构的信息和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通知给基站装置eNB的方法,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例如,终端装置UE也可以将表示自己支持的架构的信息或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包含在终端装置UE响应于来自基站装置eNB的查询而发送的“表示终端装置UE针对无线通信系统功能的对应状况的信息(特征组标识:Feature group indicator)”中,发送至基站装置eNB。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LTE系统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但是本发明也同样能够适用于LTE系统之外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架构3C使用X2链路,但是也可以是使用了其他的链路的架构作为其他的架构。
另外,也可以将用于实现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eNB或终端装置UE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且由计算机系统读取并执行该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是包括操作系统(OS)、外围设备等硬件的计算机系统。
另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指软盘、磁光盘、ROM、闪存等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DVD(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k)等便携介质,计算机系统中内置的硬盘等存储装置。
而且,“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经由因特网等网络、电话链路等通信链路来发送程序时的作为服务器、客户端等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之类的在一定时间内保存程序的存储介质。
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或者通过传输介质中的传输波,从存储装置等中存储有该程序的电脑系统传输至其他的电脑系统。此处,用于传输程序的“传输介质”是指因特网等网络(通信网)、电话链路等通信链路(通信链)之类具有传输信息的功能的介质。
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一部分上述功能的程序。
进而,也可以是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进行组合从而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即所谓的差分文件(差分程序)。
附图标记说明
11、21…无线通信部
12…通信部
13、22…控制部
14、23…存储部
141…支持架构信息
142…基站架构信息
143…终端架构信息
24…输入部
25…输出部
231…支持架构信息
eNB…基站装置
S-GW…通信装置
UE…终端装置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一支持架构信息,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表示支持用于经由第一基站装置以及第二基站装置与通信装置建立通信链路的第一架构或第二架构、或支持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
还具备无线通信部,所述无线通信部在建立所述通信链路时,将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装置或所述第二基站装置,
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各自具有表示支持所述第一架构或所述第二架构、或支持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的第二支持架构信息,通过由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和所述第二支持架构信息支持的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中的一者或两者建立通信,
所述第一架构为如下构成:在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第一基站装置和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分别建立单独的承载,
所述无线通信部向所述第一基站装置和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发送表示所述终端装置能够同时使用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的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架构为如下构成: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路径为一个,在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第一基站装置的承载中的一部分承载被分割成多个,被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经由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到达所述终端装置,
所述无线通信部向所述第一基站装置和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发送所述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
3.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一支持架构信息,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表示支持用于经由第一基站装置以及第二基站装置与通信装置建立通信链路的第一架构或第二架构、或支持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
还具备:
无线通信部,在建立所述通信链路时,向所述第一基站装置或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各自具有表示支持所述第一架构或所述第二架构、或支持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的第二支持架构信息,通过由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和所述第二支持架构信息支持的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中的一者或两者建立通信,
所述第一架构为如下构成:在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第一基站装置和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分别建立单独的承载,
所述第二架构为如下构成: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路径为一个,在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第一基站装置的承载中的一部分承载被分割成多个,被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经由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到达所述终端装置,
所述无线通信部向所述第一基站装置和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发送所述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或所述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在所述终端装置响应于来自所述第一基站装置或所述第二基站装置的查询而发送的终端能力的信息、或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对于无线通信系统功能的对应状况的信息中添加来发送。
5.一种基站装置,在通信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其特征在于,
具备:
无线通信部,所述无线通信部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表示支持第一架构或第二架构、或支持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的第一支持架构信息,
第二支持架构信息,表示支持所述第一架构或所述第二架构、或支持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
所述第一架构为如下构成:在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第一基站装置和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分别建立单独的承载,
在接收到表示所述终端装置能够同时使用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的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时,基于所述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及所述第二支持架构信息来确定所述通信链路可使用的架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架构为如下构成: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路径为一个,在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第一基站装置的承载中的一部分承载被分割成多个,被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经由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到达所述终端装置。
7.一种基站装置,在通信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其特征在于,
具备:
无线通信部,所述无线通信部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表示支持第一架构或第二架构、或支持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的第一支持架构信息,
第二支持架构信息,表示支持所述第一架构或所述第二架构、或支持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
所述第一架构为如下构成:在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第一基站装置和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分别建立单独的承载,
所述第二架构为如下构成: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路径为一个,在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第一基站装置的承载中的一部分承载被分割成多个,被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经由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到达所述终端装置,
在接收到表示所述终端装置能够同时使用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的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时,基于所述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及所述第二支持架构信息来确定所述通信链路可使用的架构。
8.一种使用架构确定方法,是在通信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基站装置所使用的架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存储表示支持第一架构或第二架构、或支持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的第一支持架构信息;
所述基站装置存储表示支持所述第一架构或所述第二架构、或支持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的第二支持架构信息,
所述第一架构为如下构成:在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第一基站装置和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分别建立单独的承载,
所述基站装置查询所述终端装置的终端能力,
所述终端装置将表示能够同时使用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的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装置,
所述基站装置基于所述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支持架构信息确定所述通信链路可使用的架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架构为如下构成: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路径为一个,在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第一基站装置的承载中的一部分承载被分割成多个,被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经由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到达所述终端装置。
10.一种使用架构确定方法,是在通信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基站装置所使用的架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存储表示支持第一架构或第二架构、或支持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的第一支持架构信息;
所述基站装置存储表示支持所述第一架构或所述第二架构、或支持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的第二支持架构信息,
所述第一架构为如下构成:在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第一基站装置和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分别建立单独的承载,
所述第二架构为如下构成: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路径为一个,在所述第一基站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第一基站装置的承载中的一部分承载被分割成多个,被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经由所述第二基站装置到达所述终端装置,
所述基站装置查询所述终端装置的终端能力,
所述终端装置将表示能够同时使用所述第一架构和所述第二架构这两者的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装置,
所述基站装置基于所述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支持架构信息确定所述通信链路可使用的架构。
CN202010165605.1A 2014-03-20 2015-03-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Pending CN1113561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9098 2014-03-20
JP2014059098A JP6254467B2 (ja) 2014-03-20 2014-03-20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使用アーキテクチャ決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201580014166.1A CN106465098B (zh) 2014-03-20 2015-03-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4166.1A Division CN106465098B (zh) 2014-03-20 2015-03-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6128A true CN111356128A (zh) 2020-06-30

Family

ID=54144526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5613.6A Active CN111356129B (zh) 2014-03-20 2015-03-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CN202010165605.1A Pending CN111356128A (zh) 2014-03-20 2015-03-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CN201580014166.1A Active CN106465098B (zh) 2014-03-20 2015-03-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CN202010165417.9A Active CN111356127B (zh) 2014-03-20 2015-03-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5613.6A Active CN111356129B (zh) 2014-03-20 2015-03-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4166.1A Active CN106465098B (zh) 2014-03-20 2015-03-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CN202010165417.9A Active CN111356127B (zh) 2014-03-20 2015-03-12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405359B2 (zh)
EP (1) EP3122081A4 (zh)
JP (1) JP6254467B2 (zh)
CN (4) CN111356129B (zh)
WO (1) WO20151415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5763B2 (en) 2013-03-14 2015-05-1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rocessing alarm signals
JP6254467B2 (ja) 2014-03-20 2017-12-27 Kddi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使用アーキテクチャ決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144369B1 (ja) * 2016-01-07 2017-06-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コンテクスト情報保持方法
JP2017204741A (ja) * 2016-05-11 2017-1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368253B2 (en) * 2017-07-25 2019-07-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ual connectivity with dynamic anchor cell selection
CA3021658A1 (en) 2017-10-20 2019-04-20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Non-access stratum capability information
JP6516195B2 (ja) * 2017-11-30 2019-05-22 Kddi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使用アーキテクチャ決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2019A (zh) * 2006-07-14 2009-08-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多个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83535A (zh) * 2008-04-02 2011-03-02 阿尔卡特朗讯美国公司 经由接入终端路由的方法
US20130242866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WO2014013919A1 (ja) * 2012-07-20 2014-01-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5774A (zh) * 2007-12-19 2009-06-24 覃征 一种支持移动环境下的协同群组构建的系统及方法
CN102474851B (zh) * 2009-07-17 2016-04-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US9609528B2 (en) * 2009-10-01 2017-03-28 Ne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EP2637440A4 (en) * 2010-11-05 2017-02-15 Hitachi,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720503A4 (en) * 2011-06-06 2014-10-29 Fujitsu Lt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774413A1 (en) * 2011-11-04 2014-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the ue capability in an e-utran
TWI626855B (zh) * 2012-04-27 2018-06-1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最佳化鄰近資料路徑設置方法及裝置
KR101925764B1 (ko) * 2012-08-23 2018-12-0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스케줄러들을 이용한 동작
JP6043549B2 (ja) * 2012-08-31 2016-12-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JP2015035712A (ja) 2013-08-08 2015-02-19 Kddi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間直接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497673B2 (en) * 2013-11-01 2016-11-15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multiple wireless connections
WO2015065265A2 (en) * 2013-11-01 2015-05-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base station, wireless terminal,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0206147B2 (en) * 2013-12-19 2019-0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ng gateway relocation and secondary node eligibility for dual connectivity
JP6151801B2 (ja) * 2013-12-24 2017-06-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マスタ基地局
US20150223095A1 (en) * 2014-01-31 2015-08-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Dual Connectivity User Equipment
JP6254467B2 (ja) 2014-03-20 2017-12-27 Kddi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使用アーキテクチャ決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2019A (zh) * 2006-07-14 2009-08-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多个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83535A (zh) * 2008-04-02 2011-03-02 阿尔卡特朗讯美国公司 经由接入终端路由的方法
US20130242866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WO2014013919A1 (ja) * 2012-07-20 2014-01-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EC: "R1-135264 "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dual layer connectivity"", 《3GPP TSG_RAN\WG1_RL1》 *
SAMSUNG: "R2-140235 "UE capability on 1A and 3C"", 《3GPP TSG_RAN\WG2_RL2》 *
ZTE: "R1-140259 "Physical layer functionalities for Dual Connectivity"", 《3GPP TSG_RAN\WG1_RL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5098B (zh) 2020-04-10
US20170019936A1 (en) 2017-01-19
CN111356129B (zh) 2023-03-10
JP6254467B2 (ja) 2017-12-27
CN111356127B (zh) 2023-05-16
US10405359B2 (en) 2019-09-03
JP2015185948A (ja) 2015-10-22
US20190342927A1 (en) 2019-11-07
EP3122081A1 (en) 2017-01-25
US10945297B2 (en) 2021-03-09
CN111356129A (zh) 2020-06-30
CN106465098A (zh) 2017-02-22
WO2015141556A1 (ja) 2015-09-24
EP3122081A4 (en) 2017-11-08
CN111356127A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5098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US9357573B2 (en) Method of providing service continuity betwee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and device 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807591B2 (en) Establishment of connection to the internet in cellular network
CN107925844A (zh) 中继选择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349258B2 (en)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ly neighboring network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083738B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设备
US20190110335A1 (en) Downlink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10631236B2 (en) Method of handling measurement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63054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11867057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50065874A (ko) 디바이스 투 디바이스 통신, 기지국 및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CN112822748A (zh) 路由的方法及设备
WO2014181822A1 (ja)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US20140080500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core network device, and radio base station
JP6207440B2 (ja) 維持管理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使用アーキテクチャ決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8174422B (zh) 高低频切换方法、配置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JP6468667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使用アーキテクチャ決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468668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使用アーキテクチャ決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516195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使用アーキテクチャ決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207441B2 (ja) 基地局装置、アーキテクチャ情報取得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3273738A1 (en) Network apparatus,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6207442B2 (ja) 基地局装置、使用アーキテクチャ決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338133B1 (en) Locating optimum security gateway
JP2015177509A (ja) 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