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6089B -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6089B
CN111356089B CN202010439376.8A CN202010439376A CN111356089B CN 111356089 B CN111356089 B CN 111356089B CN 202010439376 A CN202010439376 A CN 202010439376A CN 111356089 B CN111356089 B CN 111356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end
data
communication channel
communication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93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6089A (zh
Inventor
刘飞
陈德坤
银国超
周俊
谢龙
陈法海
李庆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259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3238B/zh
Priority to CN202010439376.8A priority patent/CN111356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56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089A/zh
Priority to US17/086,286 priority patent/US10986683B1/en
Priority to EP20205200.7A priority patent/EP3914032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6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089B/zh
Priority to KR1020210007929A priority patent/KR102333306B1/ko
Priority to US17/206,154 priority patent/US11528764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上述数据通信方法包括:与预设的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101),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102);连接信息包括: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连接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收端监听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当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所述通信数据,将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通信信道中;发送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无需建立无线连接的条件下,完成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通信。

Description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多个无线接收设备在进行数据通信时,需要相互之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从而基于相互之间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进行数据通信。
发明内容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可以在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无需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条件下,完成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通信,避免了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较耗时且较复杂的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过程,使得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通信更加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包括:在与预设的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其中,所述连接信息包括: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当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所述通信数据,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所述发送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接收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接收端,包括:在与发送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其中,所述连接信息包括: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当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所述通信数据,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所述发送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接收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接收端,包括:接收连接信息;其中,所述发送端与预设的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通知所述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包括: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其中,所述发送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接收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所述发送端与预设的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所述发送端或所述第一接收端用于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其中,所述连接信息包括: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所述第二接收端,用于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并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其中,所述发送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接收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当所述电子设备为发送端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应用于发送端的数据通信方法;当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接收端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上述的应用于第一接收端的数据通信方法;当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二接收端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上述的应用于第二接收端的数据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应用于发送端的数据通信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的应用于第一接收设备的数据通信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的应用于第二接收设备的数据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应用于发送端的数据通信方法,或者实现上述的应用于第一接收端的数据通信方法,或者实现上述的应用于第二接收端的数据通信方法。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现有技术中,基于相互之间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进行数据通信,而无线通信连接需要多个无线接收设备通过无线通信协议建立,使得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过程较耗时且较复杂,导致多个无线接收设备在进行数据通信时不够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现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发送端在与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连接后,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连接信息包括: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连接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收端监听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使得第二接收端在收到连接信息后可以监听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从而第二接收端可以通过监听该通信信道获取第一接收端发送的数据。第二接收端将需要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该通信信道中,使得第一接收端可以在该通信信道中接收到第二接收端发送的数据。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即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均可以通过该通信信道向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但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发送数据,使得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互不干扰,从而第一接收端可以准确的接收并识别出第二接收端发送的数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无需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条件下,完成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通信,使得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在进行数据通信时更加方便。
例如,在所述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通过所述通信信道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当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其中,所述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的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是否正确。也就是说,当发送端通过通信信道向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时,第二接收端可以从监听的通信信道中获取该数据,并在该通信信道中发送用于表征第二接收端获取到的该数据是否正确的数据。第二接收端可以在无需与发送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条件下,获取到发送端发出的数据,且第一接收端可以在无需与第二接收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条件下得知第二接收端获取的数据是否正确。
例如,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为待同步的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端和所述第二接收端完成数据同步;其中,所述确认信息为所述第一接收端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发送的信息;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接收端的预设数据且所述第一接收端确定接收到的所述待同步的数据正确,所述预设数据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的所述待同步的数据正确。通过接收第一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可以确定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均已接收到正确的待同步的数据,有利于在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无需建立无线连接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数据同步。
例如,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通过预设的时间片划分得到,所述预设的时间片为预先规定的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数据的时间片。第一接收端可以在同一个时间片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以及第二接收端发送的数据,使得第一接收端可以快速得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和第二接收端发送的数据。
例如,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为:基于预设的私有协议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所述预设的时间片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二接收端的数量确定,所述预设的时间片为预先规定的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数据的时间片。在私有协议的基础上,预设的时间片的时长可以预先自定义,使得预设的时间片可以有足够的时长,允许多个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有利于根据实际需要满足多个接收端之间需要进行数据同步的需求。
例如,所述第二接收端的数量为N个,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N个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并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也就是说,第二接收端为多个时,多个第二接收端按照预设的顺序在通信信道中发数据,从而与第一接收端进行数据通信,有利于根据实际需要满足多个接收端之间需要进行数据通信的需求。
例如,所述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所述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包括:通过广播的形式,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蓝牙连接功耗较低,且通过广播的形式,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使得第二接收端可以在与发送设备无需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情况下,接收到连接信息。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发送端、第二接收端、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扬声器1、扬声器2与音频源3之间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扬声器1与扬声器2均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的通信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扬声器2接收到的音频数据包为错误的音频数据包的通信过程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扬声器1只接收到音频数据包但未接收到扬声器2发送的数据的通信过程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扬声器1未接收到任何数据的通信过程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部分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发送端。本实施例可以在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无需建立无线连接的条件下,完成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通信。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可以理解为:发送端与多个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多个接收端相互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具体实现中,发送端与接收端可以为芯片或电子设备,然而,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发送端可以为音频源,比如可以发送音频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接收端可以为扬声器,扬声器可以理解为带声能转换器的电子设备,例如,耳机或者是音箱,接收端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比如:分别佩戴在左耳和右耳的两个无线耳机、放置在不同地方的多个音箱。在另一个例子中,发送端可以为机械臂控制器,接收端可以为机械臂,机械臂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机械臂可以合作完成相关的操作任务。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示例只是为方便理解提供了发送端和接收端可能的实现形式,在具体实现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并不以上述示例为限。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与预设的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其中,预设的第一接收端可以为预先在至少两个接收端中选择的一个接收端。
具体的说,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可以通过预设的通信协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预设的通信协议可以为:标准无线协议或者私有协议,也可以为:标准无线协议和私有协议的组合。其中,私有协议为根据实际需要自定义的协议,比如厂商自己开发的协议。标准无线协议为标准化组织定义的协议,被标准化组织认可。
在一个例子中,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可以为蓝牙连接、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简称:WIFI)连接等。
步骤102: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
其中,预设的第二接收端可以为预先在至少两个接收端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接收端后,剩余的接收端。其中,剩余的接收端可能为1个也可能为多个,也就是说,在具体实现中,第二接收端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如果第二接收端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1的自然数,本步骤中发送端可以将连接信息通知给N个第二接收端。然而,本实施方式对第二接收端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一个例子中,发送端可以通过广播方式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也就是说,发送端在与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将发送端在与第一接收端已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通过广播方式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通过广播的方式通知,使得发送端可以在与第二接收端不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条件下,将连接信息通知给第二接收端。其中,广播方式可以为定向广播方式或是非定向广播方式,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任何将连接信息通知给第二接收端的实现方式均在本实施例保护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只是以发送端将连接信息通知给第二接收端为例,在具体实现中,也可以由第一接收端将连接信息通知给第二接收端,然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发送端通知给第二接收端的连接信息包括: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具体的说,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可以包括: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频点。在具体实现中,一笔数据可能分成多个数据包发送,每个数据包传输的频点可能不同,因此,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可以在预定的一系列通信频点上进行通信;比如,该一系列通信频点可以为2502MHz、2504MHz、2506MHz、2508MHz等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通信频点可以表征一个通信信道,也就是说,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可以在预定的一系列通信信道上进行通信,然而,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发送端通知给第二接收端的连接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收端监听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当第二接收端监听到通信数据,将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通信信道中。或者说,连接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二接收端将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通信信道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监听的通信数据可以包括:发送端通过该通信信道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还可以包括:第一接收端通过该信道发送至发送端的数据。在具体实现中,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可以在互不干扰的条件下在相同的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也可以在不同的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然而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发送端与第二接收端可以预先约定,如果第二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连接信息,则第二接收端根据该连接信息,获取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从而确定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监听该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并将需要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该通信信道中。
在另一个例子中,发送端向第二接收端发送的连接信息可以携带预设标识,如果第二接收端从接收的连接信息中识别出预设标识,则第二接收端根据该连接信息,获取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从而确定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监听该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并将需要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该通信信道中。其中,预设标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连接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二接收端监听通信信道中的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当第二接收端监听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在第二时间段内将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通信信道中;其中,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用于表征第二接收端监听到的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是否正确,第二接收端监听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二接收端获取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比如,第二接收端可以根据预设的校验机制判断获取的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可以为ACK(Acknowledgement,简称:ACK),如果不正确,则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可以为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简称:ACK)。
在一个例子中,如果第二接收端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1的自然数,则N个第二接收端均会接收到发送端通知的连接信息,该连接信息用于指示N个第二接收端监听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并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将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通信信道中。其中,预设的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具体实现中,N个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时间段可以各不相同、互不重合。也就是说,N个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互不干扰,使得第一接收端可以准确接收N个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
在一个例子中,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包括:第一通信信道和第二通信信道:其中,第一通信信道为发送端向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的通信信道,第二通信信道为第一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通信信道。在具体实现中,第一通信信道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比如,发送端可以基于一系列频点向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第二通信信道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比如,第一接收端也可以基于一系列频点向发送端发送数据。也就是说,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在不同的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第一通信信道与第二通信信道不相同。即对于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收发数据均在不同的通信信道,有利于提高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收发数据的准确性。
在一个例子中,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和第二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在具体实现中,可以由发送端和/或第一接收端将第一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和第二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通知给第二接收端。比如,发送端将第一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和第二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通知给第二接收端;或者第一接收端将第一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和第二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通知给第二接收端;或者,发送端将第一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通知给第二接收端,第一接收端将第二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通知给第二接收端。然而,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连接信息包括: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中,第二接收端需要监听的通信信道的信息。比如,假设第二接收端需要监听第一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则连接信息可以为第一通信信道的信息,比如第一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假设第二接收端需要在第二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则连接信息可以为第二通信信道的信息,比如第二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也就是说,连接信息中包括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要。
在一个例子中,如果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发生变化,即连接信息发生变化,则会重新将变化后的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比如,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重新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连接信息发生变化,发送端将变化后的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第二接收端根据变化后的连接信息确定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当前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
在具体实现中,第二接收端在接收到连接信息后,可以进行存储。发送设备后续可以在每次需要发送数据之前,通过广播的形式通知第二接收端,以指示第二接收端可以开始监听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有利于降低第二接收端的功耗。
为方便理解,可以参考图2,发送端203通过第一通信信道向第一接收端201发送数据。第一接收端201通过第二通信信道向发送端203发送数据。第二接收端202可以监听第一通信信道和第二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并在需要发送数据时,将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201的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信道中,将需发送至发送端203的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信道中。第一接收端201可以通过第一通信信道接收到第二接收端202在第一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发送端203可以通过第二通信信道接收到第二接收端202在第二通信信道发送的数据。图2中的虚线箭头1表示:第二接收端202可以在与发送端203不建立连接的条件下,接收发送端203在第一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还可以表示第二接收端202在与第一接收端201不建立连接的条件下,接收第一接收端201在第二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图2中的虚线箭头2表示:第二接收端202可以在与第一接收端201不建立连接的条件下,通过第一通信信道向第一接收端201发送数据,还可以表示第二接收端202可以在与发送端203不建立连接的条件下,通过第二通信信道向发送端203发送数据。
另外,发送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使得发送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与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互不干扰。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可以通过预设的时间片划分得到,预设的时间片为预先规定的第一接收端接收数据的时间片。预设的时间片可以根据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时所基于的通信协议确定。在该预设的时间片内,第一接收端会一直接收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
对于基于标准无线协议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标准无线协议通常会规定预设的时间片的时长也可以称为宽度。比如,对于基于标准蓝牙无线协议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中,通常会规定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接收方与发送方在固定时间片收发数据。本实施例中,接收方即为第一接收端,发送方即为发送端,预设的时间片即为标准蓝牙无线协议规定的接收方接收数据的固定时间片。发送端可以在预设的时间片中的既定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第二接收端可以在通信信道中监听并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预先将预设的时间片预留一段空闲时间段(第二时间段),使得第二接收端可以在预留的空闲时间段内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从而,第一接收端可以在通信信道中既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又接收到第二接收端发送的数据。
对于基于私有协议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定义该预设的时间片的时长。在具体实现中,预设的时间片的时长可以根据第二接收端的数量确定,比如,第二接收端的数量多,预设的时间片的时长可以设置的较长,第二接收端的数量少,预设的时间片的时长可以设置的较短。在私有协议的基础上,预设的时间片的时长可以预先自定义,使得预设的时间片可以有足够的时长,第二接收端的数量越多,通过预设的时间片划分得到的第二时间段越长,以允许多个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为多个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提供充足的时间,有利于根据实际需要满足多个接收端之间需要进行数据同步的需求。
在具体实现中,发送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与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为便于理解,下面对发送端与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参考图2,发送端203在第一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可以为:工作状态或工作参数的反馈信息。第二接收端202在第一通信信道中监听到该反馈信息后,在第一通信信道中发送回复信息,该回复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接收端202的工作状态或工作参数。也就是说,第二接收端202在第一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可以为上述回复信息。第一接收端201可以通过第一通信信道接收到发送端203发送的上述反馈信息以及第二接收端202发送的回复信息,从而得知第二接收端202的工作状态或工作参数。另外,第一接收端201在接收到上述反馈信息后会在第二通信信道中发送第一接收端201的工作状态或工作参数,从而,第二接收端202可以在第二通信信道中监听到第一接收端201的工作状态或工作参数。也就是说,第一接收端201和第二接收端202在不需要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条件下,就可以进行数据通信。
为方便理解,接收端以扬声器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为扬声器1和扬声器2,发送端为音频源。扬声器1与音频源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通过音频源或扬声器1将连接信息通知给扬声器2,扬声器2开始监听扬声器1与音频源之间的通信信道。当扬声器2在通信信道中监听到音频源发送的工作参数的反馈信息后,将扬声器2的工作参数发送至通信信道中。扬声器1可以通过该通信信道接收到扬声器2的工作参数以及上述音频源发送的反馈信息,从而将扬声器1的工作参数发送至通信信道中,使得扬声器2可以监听到,从而扬声器2可以得知扬声器1的工作参数。可见,扬声器1与扬声器2可以在不建立通信连接的条件下,得知对方的工作参数。其中,工作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比如可以为:剩余电量、工作时长、工作模式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各示例均为为方便理解进行的举例说明,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定。
本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发送端在与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连接后,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连接信息包括: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连接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收端监听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使得第二接收端在收到连接信息后可以监听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从而第二接收端可以通过监听该通信信道获取第一接收端发送的数据。第二接收端将需要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该通信信道中,使得第一接收端可以在该通信信道中接收到第二接收端发送的数据。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即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均可以通过该通信信道向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但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发送数据,使得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互不干扰,从而第一接收端可以准确的接收并识别出第二接收设备发送的数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无需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条件下,完成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通信,使得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在进行数据通信时更加方便。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数据通信方法,本实施例可以在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无需建立无线连接的条件下,完成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同步。比如,多个扬声器之间的数据同步,多个机械臂之间的数据同步。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1:与预设的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步骤302: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
其中,步骤301至步骤302分别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2大致相同,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3:在第一时间段内,通过通信信道向第一接收端发送待同步的数据。
其中,待同步的数据即为发送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的数据。在一个例子中,发送端为音频源,第一接收端为扬声器1,待同步的数据可以为音频数据包。在另一个例子中,发送端为机械臂控制器,第一接收端为机械臂1,待同步的数据可以为对机械臂的控制信息。
发送端通知给第二接收端的连接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收端监听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当第二接收端监听到待同步的数据,在第二时间段内将需发送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通信信道中;其中,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用于表征第二接收端获取的待同步的数据是否正确。其中,第二接收端监听到待同步的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获取到待同步的数据。在具体实现中,待同步的数据可以携带同步标识,使得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可以识别出当前通信信道中的数据是否为待同步的数据。
具体的说,如果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监听到发送端发送的待同步的数据,即第二接收端从该通信信道中获取该待同步的数据。然后,可以根据预设的检验机制,判断获取的该待同步的数据是否正确。如果判定获取的该待同步的数据正确,则确定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为确认信息,从而将确认信息发送至通信信道中。在具体实现中,该确认信息可以为ACK(Acknowledgement,简称:ACK),第一接收端在接收到第二接收端发送的ACK时,可以确定第二接收端已接收到正确的待同步的数据。如果第二接收端判定获取的待同步的数据为不正确,即获取的待同步的数据异常,则确定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为接收错误信息,从而将接收错误信息发送至通信信道中。在具体实现中,该接收错误信息可以为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简称:NACK)。因此,第一接收端通过该通信信道可以先后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待同步的数据以及第二接收端发送的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现中,如果数据传输出现问题,第一接收端也可能没有收到发送端发送的待同步的数据和/或第二接收端发送的数据。
步骤304:若接收到第一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确定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完成数据同步。
其中,确认信息为第一接收端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发送的信息;预设条件为第一接收端接收到来自第二接收端的预设数据且第一接收端确定接收到的待同步的数据正确。预设数据用于表征第二接收端监听到的待同步的数据正确,比如,预设数据可以为第二接收端发送的ACK。
也就是说,第一接收端在确定自己接收到正确的待同步的数据且确定第二接收端也接收到正确的待同步的数据后,向发送端发送确认信息。发送端在接收到第一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后,确定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完成数据同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接收端可以在第一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监听到第一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从而可以确定第一接收端已经接收到了正确的待同步的数据,即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相互之间可以得知对方是否接收到正确的待同步的数据。在一个例子中,当第二接收端监听到第一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第二接收端可以执行待同步的数据指示的操作,如果没有监听到第一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则第二接收端可以不执行任何操作。
在具体实现中,若确定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完成数据同步,则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可以执行待同步的数据所指示的操作。比如,发送端为音频源,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为扬声器1和扬声器2,待同步的数据为音频源发出的音频数据包。那么,扬声器1和扬声器2可以根据接收到的音频数据包,执行播放音频的操作。再比如,发送端为机械臂控制器,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为机械臂1和机械臂2,待同步的数据为机械臂控制器发出的对机械臂的控制信息,机械臂1和机械臂2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息,执行对机械臂1和机械臂2的控制操作。
为进一步方便对本实施方式的理解,进行如下举例说明:参考图4,假设第一接收端为扬声器1、第二接收端为扬声器2、发送端为音频源3。音频源3发出的待同步的数据为音频数据包。
扬声器1与音频源3之间通过预设的通信协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其中,预设的通信协议可以为标准无线协议或私有协议,还可以为标准协议与私有协议的组合。扬声器2与扬声器1之间不需要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扬声器2与音频源3之间也不需要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扬声器1与音频源3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可以通过定向广播的方式向扬声器2通知扬声器1与音频源3之间已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连接信息可以包括扬声器1与音频源3之间的通信信道的信息,例如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扬声器2接收到连接信息后,可以监听扬声器1与音频源3之间的通信信道如图4中的通信信道1和通信信道2,从而获取扬声器1与音频源3之间的通信数据。扬声器2可以在不影响扬声器1与音频源3之间的通信的前提下,向扬声器1与音频源3之间的通信信道1 中发送数据。扬声器1在预设的时间片内(比如标准无线通信协议规定的时间内)会一直接收扬声器1与音频源2之间的通信信道中的数据,此时就能接收到扬声器2发送的数据。
在具体实现中,扬声器2可以一直监听通信信道1中的通信数据,当监听到音频源3发送的音频数据包后,获取该音频数据包。根据预设的校验机制,判断获取的该音频数据包是否为正确的音频数据包,如果是正确的音频数据包,则在通信信道1中回复确认信息。扬声器1通过通信信道1可以接收到音频源3发送的音频数据包和扬声器2发送的确认信息。然后,扬声器1也可以根据预设的校验机制,判断接收的该音频数据包是否为正确的音频数据包,如果是正确的音频数据包且扬声器1接收到扬声器2发送的确认信息,则在通信信道2中发送确认信息,扬声器2在通信信道2上可以监听到扬声器1发出的确认信息。此时,扬声器1与扬声器2完成数据同步,即音频源3的音频数据包同时下发到了扬声器1与扬声器2,且扬声器1与扬声器2互相得知对方已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
下面对扬声器1与扬声器2在通信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举例说明:
情况1:扬声器1与扬声器2均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的通信过程可以参考图5。扬声器1与扬声器2在预设的时间片n,通信信道1上接收音频源3发送的音频数据包。从图中可以看出,音频源3发送音频数据包不占满全部的时间片n,时间n上预留了一段空闲时间用于供扬声器2发送数据。当接收完音频数据包之后,扬声器2在上述预留的一段空闲时间内在通信信道1上接着发送一个确认信息ACK,扬声器1先后接收到音频数据包与扬声器2发送的ACK。扬声器1在时间片n+1,通信信道2上向音频源3回复确认信息ACK。其中,通信信道1与通信信道2表征不同的通信频点,本实施方式对通信频点的具体大小不做限定,在具体实现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此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扬声器1与扬声器2完成数据同步。由图5可以看出,扬声器2发送ACK的时间段与接收到音频数据包的时间段互不重合但属于同一个时间片n,即扬声器2能够在同一个时间片接收音频数据包,并基于接收到音频数据包进行回复,回复的速度较快。
情况2:扬声器2接收到的音频数据包为错误的音频数据包的通信过程可以参考图6。扬声器1与扬声器2在预设的时间片n,通信信道1上接收音频源3发送的音频数据包。扬声器2接收完音频数据包后发现接收的音频数据包是错误的,则在通信信道1上接着发送一个接收错误信息NACK。扬声器1先后接收到音频数据包与扬声器2发送的NACK,则在时间片n+1,通信信道2上向音频源3回复接收错误信息NACK。音频源3接收到扬声器1发送的NACK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重新发送原音频数据包,或者丢弃原音频数据包接着发送下一个音频数据包。
情况3:扬声器1只接收到音频数据包但未接收到扬声器2发送的数据的通信过程可以参考图7。扬声器1与扬声器2在预设的时间片n,通信信道1上接收音频源3发送的音频数据包。扬声器1在时间片n内只接收到音频数据包未接收到扬声器2发送的ACK,则扬声器1在时间片n+1,通信信道2上向音频源3回复接收错误消息NACK。音频源3接收到扬声器1发送的NACK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重新发送原音频数据包,或者丢弃原音频数据包接着发送下一个音频数据包。
情况4:扬声器1未接收到任何数据的通信过程可以参考图8。音频源3在预设的时间片n,通信信道1上发送音频数据包,扬声器2在接收到音频数据包在后在通信信道1发送ACK。但扬声器1未接收到任何数据,扬声器1可以不做任何回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各示例均为为方便理解进行的举例说明,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定。
本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有利于在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无需建立无线连接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接收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数据同步。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涉及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接收端。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图9所示,包括:
步骤401:接收连接信息。
其中,发送端与预设的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向第二接收端通知连接信息;连接信息包括: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连接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收端监听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
在一个例子中,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包括:第一通信信道和第二通信信道:其中,第一通信信道为发送端向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的通信信道,第二通信信道为第一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通信信道。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和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
在一个例子中,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第二接收端可以通过广播的形式,接收连接信息。
在一个例子中,第二接收端可以接收发送端和/或第一接收端通知的连接信息。在具体实现中,如果由发送端向第二接收端通知连接信息,有利于降低第一接收端的功耗。
步骤402:监听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
步骤403:将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通信信道中。
其中,发送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当第二接收端监听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可以将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通信信道中。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通过预设的时间片划分得到;预设的时间片为预先规定的第一接收端接收数据的时间片。
在一个例子中,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为基于预设的私有协议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预设的时间片的时长根据第二接收端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端的数量越多,通过所述预设的时间片划分得到的第二时间段越长。
在一个例子中,当第二接收端监听到发送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通过所述通信信道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其中,所述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的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是否正确。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为待同步的数据,若所述发送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端和所述第二接收端完成数据同步;其中,所述确认信息为所述第一接收端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发送的信息;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接收端的预设数据且所述第一接收端确定接收到的所述待同步的数据正确,所述预设数据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的所述待同步的数据正确。
在一个例子中,第二接收端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1的自然数;将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通信信道中,包括: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将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通信信道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接收端,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发送端。本实施例可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和技术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
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涉及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接收端。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图10所示,包括:
步骤501:与发送端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步骤502: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
其中,所述连接信息包括: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当第二接收端监听到通信数据,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第一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段与接收第二接收端发送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
在具体实现中,由于接收数据通常与发送数据相对应,因此第一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段,可以理解为:发送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一时间段。第一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接收第二接收端发送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段,可以理解为:第二接收端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间段。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设备发送的数据通常具有不同的设备标识,且每发送完一次数据均会有对应的结束标志。因此,第一接收端可以通过设备标识、结束标志等参考信息,区分接收到的数据是发送端发送的还是第二接收设备发送的。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第一接收端通过广播的形式,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接收端,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发送端,第三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接收端。本实施例可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互相配合实施。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和技术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涉及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如图11所示,包括:发送端601、第一接收端602和第二接收端603;发送端601,用于在与预设的第一接收端602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603;其中,连接信息包括:发送端601与第一接收端602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连接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接收端603监听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第二接收端603,用于监听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并将需发送至第一接收端602的数据发送至通信信道中;其中,发送端601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接收端603在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其中,图11中的实线表示发送端601与第一接收端602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图11中的虚线表示:在第二接收端603与发送端601之间未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且第二接收端603与第一接收端602之间也未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情况下,第二接收端603可以监听第一接收端602与发送端601之间的通信信道,并将需发送至的数据发送至通信信道中。
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为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互相配合实施。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和技术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
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2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7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702;其中,存储器7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701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701执行。当电子设备为发送端时,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当电子设备为第二接收端时,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三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当电子设备为第一接收端时,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四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
其中,存储器702和处理器701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7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701。
处理器701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702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7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涉及一种芯片,如图13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8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802;其中,存储器8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801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80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01能够执行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或者执行第三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或者执行第四实施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
其中,存储器802和处理器801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8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801。
处理器801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802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8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第八实施例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3)

1.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在与预设的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
其中,所述连接信息包括: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当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所述通信数据,所述第二接收端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所述发送端和所述第二接收端通过同一所述通信信道向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所述发送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接收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通过预设的时间片划分得到,所述预设的时间片为预先规定的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数据的时间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通过所述通信信道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
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当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其中,所述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的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是否正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为待同步的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端和所述第二接收端完成数据同步;
其中,所述确认信息为所述第一接收端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发送的信息;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接收端的预设数据且所述第一接收端确定接收到的所述待同步的数据正确,所述预设数据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的所述待同步的数据正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包括:第一通信信道和第二通信信道;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信道为所述发送端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的通信信道,所述第二通信信道为所述第一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通信信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和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为:基于预设的私有协议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预设的时间片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二接收端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端的数量越多,通过所述预设的时间片划分得到的第二时间段越长。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端的数量为N个,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
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N个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并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所述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包括:
通过广播的形式,将所述连接信息通知给所述预设的第二接收端。
9.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接收端,包括:
在与发送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
其中,所述连接信息包括: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当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所述通信数据,所述第二接收端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
所述第一接收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的第一时间段与接收所述第二接收端发送的数据的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所述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包括:
通过广播的形式,将所述连接信息通知给所述预设的第二接收端。
11.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接收端,包括:
接收连接信息;其中,发送端与预设的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通知所述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包括: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
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
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其中,所述发送端和所述第二接收端通过同一所述通信信道向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所述发送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接收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通过预设的时间片划分得到;所述预设的时间片为预先规定的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数据的时间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包括:
当监听到所述发送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通过所述通信信道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的数据,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
其中,所述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的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是否正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为待同步的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发送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端和所述第二接收端完成数据同步;
其中,所述确认信息为所述第一接收端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发送的信息;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接收端的预设数据且所述第一接收端确定接收到的所述待同步的数据正确,所述预设数据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到的所述待同步的数据正确。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包括:第一通信信道和第二通信信道;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信道为所述发送端向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的通信信道,所述第二通信信道为所述第一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通信信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和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通信频点。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为:基于预设的私有协议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预设的时间片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二接收端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端的数量越多,通过所述预设的时间片划分得到的第二时间段越长。
17.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端的数量为N个,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
所述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包括:
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
18.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所述接收连接信息,包括:
通过广播的形式,接收所述连接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连接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发送端和/或所述第一接收端通知的所述连接信息。
20.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
所述发送端与预设的第一接收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所述发送端或所述第一接收端用于将连接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第二接收端;其中,所述连接信息包括:所述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信道的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端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
所述第二接收端,用于监听所述通信信道中的通信数据,并将需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信道中;其中,所述发送端和所述第二接收端通过同一所述通信信道向第一接收端发送数据;所述发送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接收端在所述通信信道中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通过预设的时间片划分得到;所述预设的时间片为预先规定的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数据的时间片。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
当所述电子设备为发送端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
当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接收端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
当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二接收端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
22.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
CN202010439376.8A 2020-05-22 2020-05-22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56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5921.2A CN112203238B (zh) 2020-05-22 2020-05-22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CN202010439376.8A CN111356089B (zh) 2020-05-22 2020-05-22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US17/086,286 US10986683B1 (en) 2020-05-22 2020-10-30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chip and storage medium
EP20205200.7A EP3914032B1 (en) 2020-05-22 2020-11-02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s.
KR1020210007929A KR102333306B1 (ko) 2020-05-22 2021-01-20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전자 디바이스, 칩 및 저장 매체
US17/206,154 US11528764B2 (en) 2020-05-22 2021-03-19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chip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9376.8A CN111356089B (zh) 2020-05-22 2020-05-22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5921.2A Division CN112203238B (zh) 2020-05-22 2020-05-22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6089A CN111356089A (zh) 2020-06-30
CN111356089B true CN111356089B (zh) 2020-11-20

Family

ID=711966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5921.2A Active CN112203238B (zh) 2020-05-22 2020-05-22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CN202010439376.8A Active CN111356089B (zh) 2020-05-22 2020-05-22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5921.2A Active CN112203238B (zh) 2020-05-22 2020-05-22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986683B1 (zh)
EP (1) EP3914032B1 (zh)
KR (1) KR102333306B1 (zh)
CN (2) CN1122032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96522B1 (ko) * 2020-10-27 2023-02-06 준기 이 0과 1을 이용한 영어 학습 방법, 장치, 시스템 및 교재
WO2022094813A1 (zh) * 2020-11-04 2022-05-1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0734B1 (ko) * 2000-10-30 2007-0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블루투스 통신용 마스터기기 및 그 비콘채널 형성방법
KR101711657B1 (ko) * 2009-10-20 2017-03-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고용량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관리 방법
US8660542B2 (en) * 2011-12-20 2014-02-2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frequencies among multiple talkgroups
KR20140124088A (ko) * 2013-04-16 2014-10-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15013985A1 (zh) * 2013-08-02 2015-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接入点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50052798A (ko) * 2013-11-06 2015-05-1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3945564A (zh) * 2014-04-30 2014-07-23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方法、系统及无线接入点设备
US9867153B2 (en) * 2014-12-18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tributed synchronization of IoE devices
CN105161124B (zh) * 2015-09-02 2017-11-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播放设备的音频播放方法及装置
US10674269B2 (en) * 2016-07-19 2020-06-0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Group conversation feature for earmuffs
CN106535081A (zh) * 2016-12-20 2017-03-22 建荣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蓝牙模式切换方法、装置、通信系统及立体声音频传输方法
KR102458486B1 (ko) * 2017-02-09 2022-10-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바이스의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US10560909B2 (en) * 2017-02-17 2020-02-11 Texas Instrumetns Incorporated Signal analyzer and synchronizer for networks
US10834738B2 (en) * 2017-06-02 2020-11-10 Apple Inc. Optimized Bluetooth scheduling for accessory devices
KR102350498B1 (ko) 2017-07-31 2022-01-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부 장치를 통해 오디오 신호를 재생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KR102336612B1 (ko) * 2017-08-09 2021-1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부 전자 장치의 통신 설정 정보를 이용하여 오디오 신호를 수신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CN107894881A (zh) * 2017-10-18 2018-04-10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的主从连接切换、通话监听和麦克切换的方法
CN108702651B (zh) 2017-11-09 2019-07-1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衡的无线数据传输
TWI668972B (zh) * 2018-02-13 2019-08-11 絡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音訊輸出裝置
CN108429949A (zh) * 2018-03-21 2018-08-21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蓝牙耳机的蓝牙音频混合通信方法
CN108683976A (zh) * 2018-05-15 2018-10-19 深圳市创视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单向通信的无线麦克风变频技术
CN108900981A (zh) * 2018-05-30 2018-11-2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音频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335328B (zh) 2018-06-29 2023-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音频数据的方法、系统及无线音频系统
CN109495867B (zh) * 2018-11-22 2021-09-10 重庆物奇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蓝牙设备间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蓝牙通信系统
CN109495868B (zh) * 2018-11-22 2021-08-31 重庆物奇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蓝牙设备间的组网方法和蓝牙通信系统
CN109327829A (zh) 2018-11-22 2019-02-12 重庆物奇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蓝牙通信系统及设备间传输指令的方法
US11343853B2 (en) * 2019-02-13 2022-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aring a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dium
CN109905925B (zh) * 2019-05-10 2019-08-16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组件及无线设备组件的通信方法
CN110381490B (zh) 2019-07-24 2022-04-22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耳机的通信方法、无线耳机和无线设备
CN110831246B (zh) 2019-11-11 2023-04-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163450A (zh) * 2019-12-26 2020-05-15 重庆物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设备通信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14032A1 (en) 2021-11-24
CN112203238B (zh) 2022-08-02
CN112203238A (zh) 2021-01-08
KR20210145072A (ko) 2021-12-01
US11528764B2 (en) 2022-12-13
KR102333306B1 (ko) 2021-12-02
EP3914032B1 (en) 2023-06-07
US10986683B1 (en) 2021-04-20
US20210368566A1 (en) 2021-11-25
CN111356089A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5844B (zh) 双无线蓝牙通信音频数据更正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11553472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356089B (zh)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WO2021121289A1 (zh) 蓝牙耳机的数据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33616A (zh) 一种无线耳机配对方法及系统
CN112968752B (zh) 一种uart通信的波特率切换方法、装置及发起方终端
CN111436043B (zh) 双无线蓝牙通信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WO2018040012A1 (zh) 一种非授权频谱下ack/nack反馈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818496B (zh) 基于载波监听的tws耳机通信方法及系统、tws耳机
CN110234101B (zh) 一种可靠传输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335328B (zh) 传输音频数据的方法、系统及无线音频系统
CN111867101B (zh) 数据发送的方法、网络设备、终端、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039637A (zh) 一种音频数据通信方法、系统及音频通信设备
CN110545151B (zh) 音频端之间状态同步、发送音频数据包的方法及音频设备
WO2021232389A1 (zh)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CN11569474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确认信号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190116597A1 (en) Mobile device an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CN11076944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843495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16017201B (zh) 基于蓝牙车钥匙系统的无损信息监听方法及装置
CN105264942A (zh) 一种数据传输发射端设备、接收端设备和方法
US20230199635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422987A (zh) Tws设备发射无缝中继方法及tws设备
CN117377132A (zh) 蓝牙连接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JPWO2023013738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