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3751B - 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3751B
CN111353751B CN201811583866.4A CN201811583866A CN111353751B CN 111353751 B CN111353751 B CN 111353751B CN 201811583866 A CN201811583866 A CN 201811583866A CN 111353751 B CN111353751 B CN 1113537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card
punching
card punching
supplemen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838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3751A (zh
Inventor
潘舒静
申海艳
张英驰
许颖聪
陈秋丽
金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838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53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53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3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3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3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G06Q10/1091Recording time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获取含有原始补卡记录的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筛选出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上班打卡记录,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对应的距离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将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上班打卡记录,将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后一个打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合并所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和所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提高还原打卡记录的效率。

Description

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涉及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合作伙伴、供应商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际应用中,会面临合作伙伴流动性大、管理分散模糊等问题。而当前对于合作伙伴的考勤管理,目前的打卡还原模型技术,只能还原准时上传的打卡数据,而实际过程中,无法要求每个员工不漏打卡,因此会有不定期的批量补卡上传至系统,对于此类不定期批量上传的补卡,或因系统故障而批量更新至系统的补卡数据,打卡还原模型的补卡还原判断逻辑繁琐。
尤其针对流动性大的合作伙伴,班次排班比较复杂的情况,如何可以有效的还原班次,来优化企业的考勤管理,目前都是通过人工进行还原的,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针对批量补卡的还原模型,定位批量补卡,并前溯追踪未还原的打卡,准确高效地还原补卡的班次,作为打卡还原模型技术的补充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包括:
获取含有原始补卡记录的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
筛选出所述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
将所述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标识为上班打卡记录,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对应的距离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
将所述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上班打卡记录,将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后一个打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
合并所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和所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含有原始补卡记录的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
筛选模块,用于筛选出所述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
第一标识模块,用于将所述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标识为上班打卡记录,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对应的距离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
第二标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上班打卡记录,将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后一个打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
合并模块,用于合并所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和所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通过提供开发一种针对批量补卡的还原模型,定位批量补卡,并前溯追踪未还原的打卡,准确高效地还原补卡的班次,作为打卡还原模型技术的补充模型方法。
进一步的,解决了打卡还原批量处理新增卡时效率低、判断逻辑复杂等问题。
进一步的,优化打卡还原流程,覆盖打卡、补卡全回路流程。
进一步的,缩短了结算时间,实现了结算日前都覆盖。
进一步的,完成每日跑不定期的补卡,处理量大大减少。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6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所谓的打卡还原和补卡还原都是针对中转场那边流动性较大的外包员工,因为用工性质是一个人可以同时服务几个供应商,每个供应商每天服务的中转场网点都不相同,例如A员工服务了a-b-c三个供应商,这三个供应商在同一天服务中转场的班次不同,比如同一个中转场755Q,服务a供应商的B1班次08:00-12:00,服务b供应商的B2班次14:00-18:00,服务c供应商的W1班次21:00-06:00,其中W1就是跨天班次,即今日是上班卡明日就打下班卡,因此A员工在同一天就可能上这三个班次中,但是到底上的是哪一个班次,就需要打卡还原。有时候A员工可能只打可一笔卡(缺卡),过了一个星期系统自动补上去,但是如果继续用打卡还原的那套模型,工作量很大并且效率低,因此就出现了补卡还原,还原在这里是指一个员工打的卡,还原他具体的考勤情况和班次情况。本申请的批量补卡方法是在补卡还原基础上改变的。打卡还原模型最终会产生一个结果表,这个结果表中存在三种情况:①正常还原②缺卡(存在异常或者需要修改)③错误还原(存在异常需要修改),同时一张卡都未打的员工,不会出现在打卡还原模型产生的结果表。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需要连接打卡系统的服务器侧,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获取含有原始补卡记录的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从PMP数据库中获取历史打卡数据和/或补卡数据,指定补卡区间的增量补卡数据,从指定补卡区间开始日期的前一天,至结束时间后一天的所有打卡信息。从GRS数据库中获取供应商人员关系和/或班次数据,从中取出截止每日启动之前打卡还原表中已带有约定更新、修改标识的数据,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已被还原修改的打卡还原表。关联班次表与班次明细表。对于每一个班次,将所有时间段的开始时间排序,选择最早的开始时间作为该班次的开始时间;根据跨天标识,并按照班次的开始时间进行分段排序,找出最晚的结束时间作为班次的结束时间。此表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班次完整信息表。将班次完整信息表,通过网点、班次代码、需求排班日期等主键,与GRS数据库中的人力需求表相关联,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供应商排班表。来源于GRS数据库,取出自约定开始日期,至本发明每日启动之前,每个排班日期、人与供应商、网点的对应关系,作为人员供应商网点关系表。来源于GRS数据库,取出自约定开始日期,至本发明每日启动之前,每个排班日期的人员数据(员工工号清单、对应网点、排班日期),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人员排班表。
获取历史打卡数据中的全量历史打卡数据和/或所有打卡还原结果表,以及将上述班次完整信息表、人员排班表、已被还原修改的打卡还原表、供应商排班表作为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
步骤12,筛选出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
具体的,提取出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的未定的打卡,因为跨天工作的时候,系统不能很好地确定补卡的性质,即可能是上班卡补卡也可能是下班卡补卡。
首先确定补卡的前卡性质,通过网点、员工号、前卡日期对应关联含有约定修改标志的打卡的网点、员工号、排班日期来判断前卡和补卡所组成的打卡组是否符合补卡条件。
其中,补卡条件为满足打卡还原结果表显示的未被还原和/或未被修正的标志。
对于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的补卡表,找出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补卡号:a.1小时以外、24小时以内,b.打卡时间更早,c.距离该卡时间范围最近的一张卡。
进一步的,将符合距离每个预定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可能为上班打卡记录,也可能为下班打卡记录,其中对于每一个班次,选择班次中所有时间段的开始时间中最早的开始时间作为该班次的开始时间,确定各时间段中最晚的结束时间作为该班次的结束时间。
步骤13,将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标识为上班打卡记录,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对应的距离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
具体的,每张补卡,及其距离最近的前一张打卡作为主表,与“已被还原修改的打卡还原”表通过网点、员工号、前一张打卡日期和排班日期相关联,取未被关联上的信息,判断其前一张卡在已被还原修改的打卡还原中的情况。如果前一张卡已经被作为跨天排班的上班卡,或者被作为当天排班的上班卡,那么去除该条补卡数据。留下“前一张打卡未被作为上班卡还原的补卡数据”
去除已经被作为上班卡还原和/或修正的前卡,通过所述补卡和前卡组成的对应打卡组的网点、员工号、前卡日期对应关联含有约定修改标志的打卡的网点、员工号、排班日期,取没有关联上的,即去除了已经作为上班卡还原或修正的前卡和补卡打卡组,得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
步骤14,将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上班打卡记录,将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后一个打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
具体的,首先确定补卡的后卡性质,通过网点、员工号、前卡日期对应关联含有约定修改标志的打卡的网点、员工号、排班日期来判断后卡和补卡所组成的打卡组是否符合补卡条件。
其中,补卡条件为满足打卡还原结果表显示的未被还原和/或未被修正的标志。
针对每张补卡及其距离最近的后一张打卡进行处理:把补卡标识为上班卡,后一张打卡标识为下班卡,同时将补卡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将处理后表记作第二补卡还原记录。
步骤15,合并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和第二补卡还原记录。
具体的,将第一补卡还原和第二补卡还原记录按列进行合并。结果为“上下班卡组”。将“上下班卡组”作为主表,与已被还原修改的打卡还原、人员排班表相关联,去除当天在人员排班中的员工,并去除前一张卡被还原或后一张卡已经被还原的补卡。结果为“未被还原过的上下班打卡组”。
可选的,筛选出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包括:
S1:判断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是否已经作为上班打卡记录,将已经作为上班打卡记录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对应的补卡记录去除,得到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
具体的,去除已经被作为上班卡还原或修正的前卡通过补卡和前卡组成的对应打卡组的网点、员工号、前卡日期对应关联含有约定修改标志的打卡的网点、员工号、排班日期,取没有关联上的,即去除了已经作为上班卡还原或修正的前卡和补卡打卡组。
S2:判断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中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是否已经作为下班打卡记录,提取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中已经作为下班打卡记录的前一个打卡记录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得到第二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
具体的,前卡是跨天下班卡的补卡和前卡打卡组,通过补卡和前卡组成的对应打卡组的前卡的网点、员工号、前卡日期对应关联,班次开始时间大于班次结束时间的含有约定修改标志的打卡的网点、员工号、排班日期+1日,取可以被关联上的信息,就是前卡已经被作为跨天下班卡还原或修正的补卡加前卡打卡组。
S3:比较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和所述第二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筛选出既未作为上班打卡记录又未作为下班打卡记录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
可选的,合并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和第二补卡还原记录,包括:
S11:将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和第二补卡还原记录汇总为第三补卡还原记录。
S12:去除第三补卡还原记录中已经被还原过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对应的补卡记录,并去除第三补卡还原记录中已经被还原过后的后一个打卡记录对应的补卡记录,得到第四补卡还原记录。
可选的,第四补卡还原记录进行处理,以获得第五补卡还原记录,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S111:对一个打卡记录组合内的全部上班打卡记录进行两两比较,将时间最早的上班打卡记录作为最终的上班打卡记录。
具体的,例如两两比较1小时以内的上班卡,取最早的那个上班打卡记录。
S112:对一个打卡记录组合内的全部下班打卡记录进行两两比较,将时间最晚的下班打卡记录作为最终的下班打卡记录。
具体的,例如两两比较1小时以内的下班卡,取最晚的那个下班打卡记录。
S113:若当前打卡记录组合的上班打卡记录与上一个打卡记录组合的下班打卡记录相差预定时间内,则去除所述上班打卡记录所对应的打卡记录组合。
具体的,例如若上班卡与上一个打卡组的下班卡相差1小时以内,那么去除该上班卡所对应打卡组。
可选的,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还包括:计算第五补卡还原记录中每个人的每个打卡记录组合与排班表中每个班次的时间间隔,取差值最小的班次作为还原后的班次。
具体的,例如可以通过“供应商排班表”与供应商、网点相关联,对于每个人,计算打卡组与每个可能的班次时间间隔和,取差值最小的班次作为其还原班次。
另一方面,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2所示,该批量补卡还原装置20包括:
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含有原始补卡记录的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
筛选模块22,用于确定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
第一标识模块23,用于将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标识为上班打卡记录,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对应的距离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
第二标识模块24,用于将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上班打卡记录,将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后一个打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
合并模块25,用于合并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和第二补卡还原记录。
可选的,筛选模块22,用于: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是否已经作为上班打卡记录,将已经作为上班打卡记录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对应的补卡记录去除,得到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
具体的,如前一个打卡记录和补卡记录分别为:A员工,2018/12/108: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2018/12/1 18:00(补卡);B员工,2018/11/30 19: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2018/12/1 10:00(补卡);C员工,2018/12/1 9: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2018/12/120:00(补卡);D员工,2018/12/1 06: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2018/12/1 18:00(补卡)。如果已修改或还原的记录中有:A员工,2018/12/1 08:00(上班卡);B员工,2018/11/3019:00(上班卡);则去除A、B员工的补卡记录,留下C、D员工的前一个打卡和补卡记录。作为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C员工,2018/12/1 9: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2018/12/120:00(补卡);D员工,2018/12/1 06: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2018/12/1 18:00(补卡)。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中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是否已经作为下班打卡记录,提取所述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中已经作为下班打卡记录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得到第二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
具体的,如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中:C员工,2018/12/1 9: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2018/12/1 20:00(补卡);D员工,2018/12/106: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2018/12/1 18:00(补卡);已修改或还原的记录中有:D员工,2018/12/1 06:00(下班卡);那么D员工的记录为第二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
比较筛选单元,用于比较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和第二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筛选出既未作为上班打卡记录又未作为下班打卡记录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
具体的,例如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中:C员工,2018/12/19: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2018/12/1 20:00(补卡);D员工,2018/12/1 06: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2018/12/1 18:00(补卡);第二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中:D员工,2018/12/1 06:00(下班卡);取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与第二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差集,即取C员工,2018/12/1 9: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2018/12/1 20:00(补卡);对应标记:C员工,2018/12/1 9:00(上班卡),2018/12/1 20:00(下班卡);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C员工,2018/12/1 9: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2018/12/1 20:00(补卡);D员工,2018/12/106: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2018/12/1 18:00(补卡);第二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D员工,2018/12/1 06:00(下班卡);取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与第二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差集,即取C员2018/12/19:00(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2018/12/1 20:00(补卡)对应标记:C员工,2018/12/1 9:00(上班卡),2018/12/1 20:00(下班卡)。
可选的,合并模块25,包括:
合并单元,用于将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和第二补卡还原记录汇总为第三补卡还原记录。
具体的,例如前一个打卡记录和补卡记录分别为:E员工是在2018/12/1 08:00(补卡),2018/12/1 18:00(最近的后一个打卡记录);F员工,2018/11/30 19:00(补卡),2018/12/1 10:00(最近的后一个打卡记录);合并得到:C员工,2018/12/1 9:00(上班卡),2018/12/1 20:00(下班卡);E员工,2018/12/1 08:00(上班卡),2018/12/1 18:00(下班卡);F员工,2018/11/30 19:00(上班卡),2018/12/1 10:00(下班卡)。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去除第三补卡还原记录中已经被还原过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对应的补卡记录,并去除第三补卡还原记录中已经被还原过的后一个打卡记录对应的补卡记录,得到第四补卡还原记录。
具体的,例如对于第三补卡还原记录中:C员工,2018/12/1 9:00(上班卡),2018/12/1 20:00(下班卡);E员工,2018/12/1 08:00(上班卡),2018/12/1 18:00(下班卡);F员工,2018/11/30 19:00(上班卡),2018/12/1 10:00(下班卡);已修改或还原的记录中有:E员工,2018/12/108:00(上班卡),F员工,在2018/12/1那日10:00(下班卡);那么去除E、F员工的补卡记录,得到第四补卡还原记录为:C员工,2018/12/19:00(上班卡),2018/12/1 20:00(下班卡)。
批量补卡的还原装置,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该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第四补卡还原记录进行处理,以获得第五补卡还原记录,该第二处理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对一个打卡记录组合内的全部上班打卡记录进行两两比较,将时间最早的上班打卡记录作为最终的上班打卡记录。
具体的,例如如果经处理之后C员工有多个打卡组合,那么将C员工所有的打卡记录进行处理,可以为:8:00,8:30,10:00,10:30,12:00,18:00;那么对于每张卡(记为C1)把设定时间之内的卡作为备选下班卡(C2),这里选大于2小时且小于24小时,得到若干组合:第一组为8:00{10:00,10:30,12:00,18:00};第二组为8:30{10:30,12:00,18:00};第三组为10:00{12:00,18:00};第四组为12:00{18:00}。两两比较某个设定时间以内的上班卡,这里设定1小时,即比较上面组合里的:第一组为8:00{10:00,10:30,12:00,18:00};第二组8:30{10:30,12:00,18:00};两个组合,取时间最早的上班卡记录,即取:8:00{10:00,10:30,12:00,18:00}。
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对一个打卡记录组合内的全部下班打卡记录进行两两比较,将时间最晚的下班打卡记录作为最终的下班打卡记录;
具体的,例如上面处理后的组合对于上面处理后的组合:第一组为8:00{10:00,10:30,12:00,18:00};第二组为10:00{12:00,18:00};第三组为12:00{18:00};两两比较每个组合设定时间内的下班卡(C2),即比较:8:00{10:00,10:30,12:00,18:00}组合里的10:00和10:30,保留最晚的下班记录,即10:30,即留下组合:8:00{10:30,12:00,18:00}10:00{12:00,18:00};12:00{18:00}。对于每个组合,再留下时间最早的下班卡:8:00{10:30};10:00{12:00};12:00{18:00}。
第三比较单元,若当前打卡记录组合的上班打卡记录与上一个打卡记录组合的下班打卡记录相差预定时间内,则去除上班打卡记录所对应的打卡记录组合。
具体的,例如即比较设定时间内的组合:8:00{10:30},10:00{12:00},留下8:00{10:30}组合,那么最终留下:8:00{10:30}12:00{18:00}两个打卡组合。
下面参考图3,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6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计算机系统6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603中,还存储有系统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601、ROM 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6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6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609。通信部分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605。可拆卸介质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6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图1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图1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前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中所包含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点件量预测方法。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前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必须借助硬件后台方式来实现。基于此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可以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借助计算机的开发程序形式体现出来,包括若干指令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个人计算,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方法。

Claims (8)

1.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含有原始补卡记录的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
筛选出所述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
将所述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标识为上班打卡记录,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对应的距离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
将所述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上班打卡记录,将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后一个打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
合并所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和所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
其中,所述筛选出所述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是否已经作为上班打卡记录,将已经作为上班打卡记录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对应的补卡记录去除,得到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
判断所述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中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是否已经作为下班打卡记录,提取所述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中已经作为下班打卡记录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得到第二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
比较所述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和所述第二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筛选出既未作为上班打卡记录又未作为下班打卡记录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所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和所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包括:
将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和所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汇总为第三补卡还原记录;
去除所述第三补卡还原记录中已经被还原过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对应的补卡记录,并去除所述第三补卡还原记录中已经被还原过后的后一个打卡记录对应的补卡记录,得到第四补卡还原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四补卡还原记录进行处理,以获得第五补卡还原记录,所述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对一个打卡记录组合内的全部上班打卡记录进行两两比较,将时间最早的上班打卡记录作为最终的上班打卡记录;
对一个打卡记录组合内的全部下班打卡记录进行两两比较,将时间最晚的下班打卡记录作为最终的下班打卡记录;
若当前打卡记录组合的上班打卡记录与上一个打卡记录组合的下班打卡记录相差预定时间内,则去除所述上班打卡记录所对应的打卡记录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还包括:
计算第五补卡还原记录中每个人的每个打卡记录组合与排班表中每个班次的时间间隔,取差值最小的班次作为还原后的班次。
5.一种批量补卡的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含有原始补卡记录的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
筛选模块,用于筛选出所述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
第一标识模块,用于将所述未确定打卡性质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标识为上班打卡记录,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对应的距离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
第二标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每个补卡记录标识为上班打卡记录,将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后一个打卡记录标识为下班打卡记录,同时将每个补卡记录的日期标识为打卡日期,得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
合并模块,用于合并所述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和所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
其中,所述筛选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补卡记录数据集中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是否已经作为上班打卡记录,将已经作为上班打卡记录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对应的补卡记录去除,得到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中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是否已经作为下班打卡记录,提取所述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中已经作为下班打卡记录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得到第二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
比较筛选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和所述第二预处理补卡记录数据集,筛选出既未作为上班打卡记录又未作为下班打卡记录且距离每个补卡记录最近的前一个打卡记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批量补卡的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模块,包括:
合并单元,用于将第一补卡还原记录和所述第二补卡还原记录汇总为第三补卡还原记录;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去除所述第三补卡还原记录中已经被还原过的前一个打卡记录对应的补卡记录,并去除所述第三补卡还原记录中已经被还原过的后一个打卡记录对应的补卡记录,得到第四补卡还原记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批量补卡的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该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第四补卡还原记录进行处理,以获得第五补卡还原记录,该第二处理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对一个打卡记录组合内的全部上班打卡记录进行两两比较,将时间最早的上班打卡记录作为最终的上班打卡记录;
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对一个打卡记录组合内的全部下班打卡记录进行两两比较,将时间最晚的下班打卡记录作为最终的下班打卡记录;
第三比较单元,若当前打卡记录组合的上班打卡记录与上一个打卡记录组合的下班打卡记录相差预定时间内,则去除所述上班打卡记录所对应的打卡记录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批量补卡的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
计算所述第五补卡还原记录中每个人的每个打卡记录组合与排班表中每个班次的时间间隔,取差值最小的班次作为还原后的班次。
CN201811583866.4A 2018-12-24 2018-12-24 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353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3866.4A CN111353751B (zh) 2018-12-24 2018-12-24 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3866.4A CN111353751B (zh) 2018-12-24 2018-12-24 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3751A CN111353751A (zh) 2020-06-30
CN111353751B true CN111353751B (zh) 2023-10-31

Family

ID=71195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83866.4A Active CN111353751B (zh) 2018-12-24 2018-12-24 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37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0622B (zh) * 2023-08-03 2023-10-20 西安核音智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残差lstm网络的煤矿出井人员预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38633A (ja) * 2013-06-06 2014-12-18 株式会社ライブカンパニー 店舗状況ビジュアル統合管理システム
CN104794768A (zh) * 2015-04-24 2015-07-22 凯拔(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定时自动运行考勤计算的考勤系统及考勤方法
JP2015225550A (ja) * 2014-05-28 2015-12-14 株式会社ナンバーツー 勤怠シフトシステム、シフト割当サーバ
WO2016169259A1 (zh) * 2015-04-24 2016-10-27 凯拔(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考勤计算中规整考勤原始数据和班次数据的方法
CN109003044A (zh) * 2018-06-29 2018-12-14 夏烬楚 一种考勤自动审批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38633A (ja) * 2013-06-06 2014-12-18 株式会社ライブカンパニー 店舗状況ビジュアル統合管理システム
JP2015225550A (ja) * 2014-05-28 2015-12-14 株式会社ナンバーツー 勤怠シフトシステム、シフト割当サーバ
CN104794768A (zh) * 2015-04-24 2015-07-22 凯拔(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定时自动运行考勤计算的考勤系统及考勤方法
WO2016169259A1 (zh) * 2015-04-24 2016-10-27 凯拔(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考勤计算中规整考勤原始数据和班次数据的方法
CN109003044A (zh) * 2018-06-29 2018-12-14 夏烬楚 一种考勤自动审批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3751A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9975A (zh) 项目研发过程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961165B (zh) 件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N111145374A (zh) 一种考勤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CN105719112A (zh) 配送异常状态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Oliveira et al. Managing technical debt in software projects using scrum: An action research
CN114416703A (zh) 数据完整性自动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353751B (zh) 批量补卡的还原方法和装置
CN113706172A (zh) 基于客户行为的投诉解决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86280A (zh) 深度学习模型管理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679635A (zh) 基于优先级的客户跟进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193975A (zh) 任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iu et al. A multi-agent-based mould due date setting approach in stochastic production
CN111325433A (zh) 物流领域的排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22881B1 (en) Recommendation platform for skill development
CN112559641B (zh) 拉链表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4881313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行为预测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4781855A (zh) 基于dea模型的物流传输效率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037304A (zh) 一种成本资料的数据归集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3112181A (zh) 一种项目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392805B (zh) 一种交易型合同合规风险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07767124A (zh) 准确计算工时的方法
CN113378521B (zh) 基于工作日报的拜访记录自动填写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08016317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ic display and use of an object
CN116822700A (zh) 物流客户订单流失预防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83068A (zh) 一种客户流失预警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