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3734A - 存储介质、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存储介质、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3734A
CN111353734A CN201911304701.3A CN201911304701A CN111353734A CN 111353734 A CN111353734 A CN 111353734A CN 201911304701 A CN201911304701 A CN 201911304701A CN 111353734 A CN111353734 A CN 111353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ribute information
frequency
lo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47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53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37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3Trac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79Updates performed during online database operations; commit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存储介质、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提供了一种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所述程序致使通信装置中所包括的处理器执行处理,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从第二属性信息或高频率属性信息中提取来自第三位置的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中指示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并且在接收到来自第三位置的属性信息获得请求时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存储在第二存储部分中的情况下返回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并且在接收到来自第三位置的属性信息获得请求时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中指示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没有被存储在第二存储部分中的情况下将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传送到第一通信装置。

Description

存储介质、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中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存储介质、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注意力集中在供应链管理技术上,在该技术中,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流程被视为一条链(供应链),并且执行全面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了效率的提高和整个进程的优化,由此例如使产品管理成本等的降低成为可能。
此外,可追溯性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系统功能。可追溯性是用于识别问题的影响范围并在产品中出现问题时使损坏最小化的生产历史跟踪。
另外,可追溯性的回溯(回顾性追溯)开始从被运送产品到原材料的追溯,以识别引起问题的原材料等。回溯跟踪产品可能导致识别引起问题的原材料、生产线、生产日期和时间等。
作为可追溯性的技术,例如,提出了将发送与最终产品的处理相关的最终管理数据发送到下游操作方并且接收从上游操作方发送的最终管理数据的数据通信。
另外,提出了以下技术:存储可追溯信息处理装置的最新位置,该最新位置被包括在与制品的标识信息关联的消息中作为前一级领域装置位置信息,该前一级领域装置位置信息指示属于就在自身装置所属领域之前的级中的领域的可追溯信息处理装置的位置。
另外,提出了以下技术:在上游侧终端上显示或者向上游侧终端输出可追溯调度信息,该可追溯调度信息被输入到设置于下游侧终端的调度信息输入部分。
公开了作为相关技术的例如日本特许公开专利公布No.2006-341937、日本特许公开专利公布No.2007-264933和日本特许公开专利公布No.2008-265890等。
发明内容
供应链的每个参与者在数据库中管理自己制造过程中的管理信息、产品的标识信息等,并且基于数据库中保持的信息执行回溯。
然而,进行回溯时,通过针对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从下游到上游地依次跟踪由每个参与者所管理的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搜索关于引起问题的产品的信息。因此,获得所期望的信息花费了时间,并且回溯响应延迟时间增加。
一方面,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实现回溯响应延迟时间的缩短的通信程序、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方面,一种存储程序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致使通信装置中所包括的处理器执行处理,所述产品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并且从所述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传递产品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产品被制造成包括制造处理,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当用作布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通信装置时,将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产品的第一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内的第一存储部分中,选择请求频率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属性信息或能存储在信息传输介质的容量范围内并具有高请求频率的属性信息作为来自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的高频率属性信息,并且将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写入到附加到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产品的所述信息传输介质,其中所述请求频率是来自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三位置的请求的频率;以及当用作布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通信装置时,将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产品的第二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内的第二存储部分中,读取写入到附加到所述产品的所述信息传输介质的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并且将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从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或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中提取来自所述第三位置的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中指示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并且在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时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的情况下返回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并且在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时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中指示的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没有被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的情况下将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传送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辅助说明通信装置的示图;
图2是例示了标识(ID)被附加到产品上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的示图;
图3是例示了回溯序列的示例的示图;
图4是例示了在ID和管理信息被附加到产品上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的示图;
图5是例示了通信装置的硬件配置的示例的示图;
图6是例示了通信装置的功能块的示例的示图;
图7是例示了属性信息的生成和发送的流程的示例的示图;
图8是例示了回溯序列的示例的示图;
图9是例示了在发送请求频率高的属性信息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的示图;
图10是例示了回溯序列的示例的示图;
图11是例示了在发送请求频率高的属性信息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的示图;
图12是例示了回溯序列的示例的示图;
图13是例示了在DB中的容量不足的情况下的属性信息管理操作的示例的示图;
图14是例示了在DB中的容量不足的情况下的属性信息管理操作的示例的示图;
图15是例示了属性信息生成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6是例示了回溯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7是例示了回溯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18是例示了对响应次数的计数控制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来描述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辅助说明通信装置的示图。通信装置1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并且从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传递被制造成包括制造处理的产品的属性信息。通信装置1包括控制部分1a和存储部分1b。
存储部分1b存储属性信息。控制部分1a在通信装置1布置在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执行第一通信控制,并且在通信装置1布置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执行第二通信控制。
在控制部分1a执行第一通信控制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a将在第一位置的制造过程中产品的第一属性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1b中,选择请求频率(该请求频率是来自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的对属性信息的请求的频率)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属性信息或能存储在信息传输介质的容量范围内并具有高请求频率(具有等于或高于阈值的请求频率)的属性信息作为来自第一属性信息的高频率属性信息,并且将高频率属性信息写入到附加到处于第一位置的产品的信息传输介质。
另一方面,在控制部分1a执行第二通信控制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a将在第二位置的制造过程中产品的第二属性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1b中,读取写入到附加到从第一位置递送的产品的信息存储介质写入到的高频率属性信息,并且将高频率属性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1b中。
另外,在控制部分1a执行第二通信控制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a从第三位置接收属性信息获得请求,并且从第二属性信息或高频率属性信息中提取在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中指示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并且当被请求的属性信息被存储在存储部分1b中时返回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另外,当在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中指示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未被存储在存储部分1b中时,控制部分1a将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传送到布置在第一位置的通信装置。
将通过使用图1中例示的示例来描述操作。通信装置1-1布置在位置A。通信装置1-1包括控制部分1a1和存储部分1b1。通信装置1-2布置在位置B。通信装置1-2包括控制部分1a2和存储部分1b2。通信装置1-1和1-2从位置A到位置B传递在制造过程的流程中用于管理产品的属性信息。
[步骤S1]控制部分1a1将制造过程中的属性信息d1存储在存储部分1b1中的位置A。
[步骤S2]控制部分1a1选择请求频率(该请求频率是来自下游的针对属性信息的请求的频率)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属性信息或能存储在信息传输介质的容量范围内并具有高请求频率的属性信息作为来自第一属性信息d1的高频率属性信息d0。
[步骤S3]控制部分1a1将高频率属性信息d0写入到附加到将从位置A运送到位置B的产品p0的信息传输介质标签。
[步骤S4]将产品p0从位置A运送到位置B。
[步骤S5]控制部分1a2将制造过程中的属性信息d2存储在存储部分1b2中的位置B。
[步骤S6]控制部分1a2读取写入到附加到从位置A送出的产品p0的信息传输介质标签的高频率属性信息d0,并且将高频率属性信息d0存储在存储部分1b2中。
[步骤S7]控制部分1a2从位置B下游的位置C接收属性信息获得请求r0。
[步骤S8]控制部分1a2确定在存储部分1b2中是否存储了在属性信息获得请求r0中指示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当存储了在属性信息获得请求r0中指示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9。当未存储在属性信息获得请求r0中指示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0。
[步骤S9]当在属性信息获得请求r0中指示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被存储在存储部分1b2中时,控制部分1a2从属性信息d2或高频率属性信息d0中提取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并且将被请求的属性信息返回请求源。
[步骤S10]当在属性信息获得请求r0中指示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未被存储在存储部分1b2中时,控制部分1a2将属性信息获得请求r0传送到布置在位置A的通信装置1-1。
如上所述,位于上游的通信装置1-1预先将请求频率高的高频率属性信息传送到位于下游的通信装置1-2,并且通信装置1-2存储高频率属性信息。当通信装置1-2从下游接收到用于获得高频率属性信息的请求时,通信装置1-2可以在不回溯到通信装置1-1的情况下返回高频率属性信息,这是因为通信装置1-2自身存储了高频率属性信息。
控制这种通信装置1使得能够在更接近下游端的一侧对用于获得属性信息的请求做出响应,并且使得对于请求频率高的属性信息的响应延迟时间能够缩短。
<回溯>
在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之前,将参照图2至图4描述正常回溯。当执行回溯时,附加用于跟踪管理的信息。例如,存在ID(序列号、批次号等)作为标识信息被附加到产品的情况以及ID和管理信息(制造地点、制造日期、签名等)被附加的情况。
图2是例示了ID被附加到产品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的示图。在图中,ID(P)是参与者P的制造过程中产品的ID。mng(P)是参与者P的制造过程中产品的管理信息。顺带地,在从制造产品到消费者接收到产品的供应链流程中,供应商侧是上游而消费者侧是下游。
[步骤S21]布置在供应商#1侧的通信装置21具有用于跟踪管理的数据库(DB)21a。DB 21a存储ID(#1)和mng(#1)。通信装置21将ID(#1)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ID(#1)的产品运送到制造商1st。
顺带地,当信息被附加到产品时,使用诸如例如射频(RF)标签、条形码等的信息传输介质。
[步骤S22]布置在供应商#2侧的通信装置22具有用于跟踪管理的DB 22a。DB22a存储ID(#2)和mng(#2)。通信装置22将ID(#2)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ID(#2)的产品运送到制造商1st。
[步骤S23]布置在制造商1st侧的通信装置22具有用于跟踪管理的DB 23a。DB23a存储ID(#1)和mng(1st)。另外,通信装置23读取写入到所送出的产品的信息传输介质的ID(#1)和(#2),并且将ID(#1)和(#2)存储在DB 23a中。
制造商1st通过处理从供应商#1和#2发送的产品来制造新产品。通信装置23将ID(1st)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ID(1st)的产品运送到制造商2nd。
[步骤S24]位于供应商#3侧的通信装置24具有用于跟踪管理的DB 24a。DB 24a存储ID(#3)和mng(#3)。通信装置24将ID(#3)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ID(#3)的产品运送到制造商2nd。
[步骤S25]位于制造商2nd侧的通信装置25具有用于跟踪管理的DB 25a。DB 25a存储ID(2nd)和mng(2nd)。另外,通信装置25读取写入到所送出产品的信息传输介质的ID(1st)和(#3),并且将ID(1st)和(#3)存储在DB 25a中。
制造商2nd通过处理从供应商#3和制造商1st发送的产品来制造新产品。通信装置25将ID(2nd)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ID(2nd)的产品运送到零售商RT。
[步骤S26]位于零售商RT侧的通信装置26具有用于跟踪管理的DB 26a。DB 26a存储ID(RT)和mng(RT)。另外,通信装置26读取写入到所送出产品的信息传输介质的ID(2nd),并且将ID(2nd)存储在DB 26a中。通信装置26将ID(RT)附加到从制造商2nd发送的产品。将附加有ID(RT)的产品运送到具有通信装置27的消费者CS。
图3是例示了回溯序列的示例的示图。例示了直至从图2中例示的ID(RT)获得ID(#1)和mng(#1)的信息的回溯流程。
[步骤S31]位于消费者CS侧的通信装置27基于附加到接收到的产品的ID(RT)生成包括ID(RT)的信息请求r1,即,生成关于产品的信息请求r1,并且将信息请求r1发送到通信装置26。
[步骤S32]当通信装置26接收到信息请求r1时,通信装置26从DB 26a中提取与ID(RT)关联的ID(2nd)。然后,通信装置26生成包括ID(2nd)的信息请求r1-1,并且将信息请求r1-1发送到通信装置25。
[步骤S33]当通信装置25接收到信息请求r1-1时,通信装置25从DB 25a中提取与ID(2nd)关联的ID(1st)。然后,通信装置25将包括ID(1st)的信息请求r1-2发送到通信装置23。
[步骤S34]当通信装置23接收到信息请求r1-2时,通信装置23从DB 23a中提取与ID(1st)关联的ID(#1)。然后,通信装置23将包括ID(#1)的信息请求r1-3发送到通信装置21。
[步骤S35]当通信装置21接收到信息请求r1-3时,通信装置21从DB 21a中提取与ID(#1)相关的mng(#1)。然后,通信装置21将ID(#1)和mng(#1)发送到通信装置23。
[步骤S36]ID(#1)和mng(#1)经由通信装置25和26从通信装置23发送到通信装置27。
图4是例示了ID和管理信息被附加到产品上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的示图。
[步骤S41]通信装置21生成包括存储在DB 21a中的ID(#1)和mng(#1)的信息a1,并且将信息a1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信息a1的产品运送到制造商1st。
[步骤S42]通信装置22生成包括存储在DB 22a中的ID(#2)和mng(#2)的信息a2,并且将信息a2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信息a2的产品运送到制造商1st。
[步骤S43]通信装置23生成包括存储在DB 23a中的ID(1st)、mng(1st)、ID(#1)、mng(#1)、ID(#2)和mng(#2)的信息a3,并且将信息a3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信息a3的产品运送到制造商2nd。
[步骤S44]通信装置24生成包括存储在DB 24a中的ID(#3)和mng(#3)的信息a4,并且将信息a4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信息a4的产品运送到制造商2nd。
[步骤S45]通信装置25生成包括存储在DB 25a中的ID(2nd)、mng(2nd)、ID(1st)、mng(1st)、ID(#1)、mng(#1)、ID(#2)、mng(#2)、ID(#3)和mng(#3)的信息a5,并且将信息a5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信息a5的产品运送到零售商RT。
[步骤S46]通信装置26生成包括ID(RT)、mng(RT)、ID(2nd)、mng(2nd)、ID(1st)、mng(1st)、ID(#1)、mng(#1)、ID(#2)、mng(#2)、ID(#3)和mng(#3)的信息a6。将信息a6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信息a6的产品运送到消费者CS。
这里,在上述的图2和图3中,参与者将附加到由参与者自身制造的产品的ID与在参与者自身的制造过程中的管理信息彼此关联地保持在DB中,并且还将附加到被运送产品的ID保持在DB中并且管理该ID。
然后,在回溯时,当下游参与者请求ID以及关于产品的信息时,每个参与者都参考DB并且将ID转换成从上游参与者获得的ID,由此达到所期望的信息。
在这种回溯中,针对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从下游到上游地依次跟踪由每个参与者所管理的DB中存储的信息。另外,在到达具有所期望信息的最上游参与者之前,介于作为信息请求源的参与者和最上游参与者之间的参与者执行包括ID转换处理的信息传递。
因此,回溯所花费的时间增加,并且在通信网络上流动的数据流量增加,另外每个参与者的处理量增加。
另一方面,在图4中,如上所述,每个参与者所保持的所有信息都被附加到产品上并且从上游向下游传输。当执行这种控制时,可以在到达最上游参与者之前获得所期望的信息。
然而,由下游参与者制造的产品具有附加到该产品的更多信息,并且参与者所拥有的DB的存储容量增加。另外,难以将所有上游信息包含在作为用于将信息附加到产品的信息传输介质的RF标签、条形码等中。
鉴于这些点而做出了本技术,并且本技术是为了实现回溯响应延迟时间的缩短并且实现通信网络上的流量以及参与者的处理负荷的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第二实施方式。图5是例示了通信装置的硬件配置的示例的示图。通信装置10的整体由处理器(计算机)100控制。
处理器100经由总线103与存储器101和多个外围装置联接。处理器100可以是多处理器。例如,处理器100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另外,处理器100可以是CPU、MPU、DSP、ASIC和PLD当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元件的组合。
存储器101被用作通信装置10的主存储装置。存储器101暂时存储由处理器100执行的操作系统(OS)程序和应用程序的至少一部分。另外,存储器101存储处理器100进行处理所需的各种数据。
另外,存储器101还被用作通信装置10的辅助存储装置,并且存储OS程序、应用程序和各种数据。存储器101可以包括诸如闪存、固态驱动器(SSD)等这样的半导体存储装置或者诸如硬盘驱动器(HDD)等这样的磁记录介质作为辅助存储装置。
联接到总线103的外围装置包括输入-输出接口102和网络接口104。输入-输出接口102与监视器(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器(LCD)等)联接,监视器用作根据来自处理器100的指令显示通信装置10的状态的显示装置。
另外,输入-输出接口102可以与诸如键盘、鼠标等这样的信息输入装置联接。输入-输出接口102将从信息输入装置发送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00。
另外,输入-输出接口102还用作用于联接外围装置的通信接口。例如,输入-输出接口102可以与通过使用激光等读取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的光学驱动装置联接。光盘包括Blu-ray Disc(“蓝光光盘”,注册商标)、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可记录光盘(CD-R)/可覆写光盘(RW)等。
另外,输入-输出接口102可以与存储装置和存储器读写器联接。存储装置是具有与输入-输出接口102通信的功能的记录介质。存储器读写器是将数据写入到存储卡或者从存储卡读取数据的装置。存储卡是卡型记录介质。
网络接口104执行网络通信接口控制。例如,网络接口卡(NIC)、无线局域网(LAN)卡等可以被用作网络接口104。网络接口104接收到的数据被输出到存储器101和处理器100。
如上所述的硬件配置可以实现通信装置10的处理功能。例如,通信装置10可以通过由处理器100执行相应的给定程序来执行根据本技术的通信控制。
通信装置10通过执行例如记录在能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上的程序来实现根据本技术的处理功能。描述将由通信装置10执行的处理内容的程序可以被记录在各种记录介质上。
例如,由通信装置10执行的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辅助存储装置中。处理器100将辅助存储装置内的程序的至少一部分加载到主存储装置中,并且执行该程序。
另外,程序也可以被记录在诸如光盘、存储装置、存储卡等这样的便携式记录介质上。例如,在处理器100的控制下,存储在便携式记录介质上的程序在被安装在辅助存储装置中之后变得可执行。处理器100还可以直接从便携式记录介质读取程序并执行该程序。
<功能块>
图6是例示了通信装置的功能块的示例的示图。通信装置10包括控制部分11和DB12。顺带地,控制部分11实现图1中例示的控制部分1a、1a1和1a2的功能,并且DB 12实现图1中例示的存储部分1b、1b1和1b2的功能。
控制部分11包括标签控制部分11a、回溯控制部分11b和计数控制部分11c。标签控制部分11a包括标签读取部分11a1、标签管理部分11a2和标签写入部分11a3。
标签读取部分11a1读取属性信息(部件或产品的标识信息(id)和各种管理信息,该标识信息和管理信息被用于回溯),该属性信息被写入到作为附加到在制造线上流动的产品或部件的信息传输介质的标签。
标签管理部分11a2保持并管理从标签读取的属性信息或待写入到标签的属性信息。标签写入部分11a3将属性信息写入到标签。
回溯控制部分11b对从下游参与者发送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执行接收控制。当回溯控制部分11b从下游参与者接收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时,回溯控制部分11b在转换附加到部件或产品的id的同时生成新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
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是包括关于从下游参与者发出什么查询的属性(被请求属性)的信息。回溯控制部分11b对将发送到上游参与者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执行发送控制。
另外,回溯控制部分11b执行对从上游参与者发送的响应信息(对被请求的属性信息的响应)的接收控制,或者生成将发送到下游参与者的响应信息或者对响应信息进行发送控制。
计数控制部分11c对从下游参与者请求的属性信息进行计数,或者对响应次数进行计数,并且保持和管理计数数目的历史。DB 12存储并管理属性信息。
顺带地,控制部分11由图5中的处理器100实现,并且DB 12由图5中的存储器101实现。
<通信装置的操作>
接下来,将通过以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供应链应用本技术的功能的情况为例详细描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
图7是例示了属性信息的生成和发送的流程的示例的示图。二次电池工厂30内的通信装置10a具有DB 12a。另外,PC工厂40内的通信装置10b具有DB 12b,并且PC工厂40内的通信装置10c具有DB 12c。
[步骤S50]在二次电池工厂30中,在电池单元(BC)制造线(BC线)上制造电池单元。
[步骤S51]在制造电池单元时,二次电池工厂30内的通信装置10a生成BC-id(电池单元id),并且将BC-id存储在自身装置内的DB 12a中。
BC线id(电池单元的制造线id)、制造日期和时间以及作为用于电池单元的材料(Li(锂)、X和Y)的Li-id、X-id和Y-id(材料id)的批次号也被作为与BC-id相关的信息存储在自身装置内的DB 12a中。
[步骤S52a]通信装置10a将BC-id写入到标签。
[步骤S52b]将附加有其上写有BC-id的标签的电池单元从二次电池工厂30运送到PC工厂40。
[步骤S53]将用于壳体的铝从铝制造工厂50运送到PC工厂40,并且将用于壳体的塑料从塑料制造工厂60运送到PC工厂40。
[步骤S54a]在PC工厂40中,在壳体成形线上用铝和塑料制造壳体。
[步骤S54b]在PC工厂40中,在电池组(BP)生产线(BP线)上用端子和电池单元制造电池组。
[步骤S54c]在PC工厂40中,在个人计算机组装线上用壳体、显示器、板和电池组组装个人计算机。
[步骤S55a]在制造电池组时,PC工厂40内的通信装置10b从附加到电池单元的标签读取BC-id,并且生成BP-id(电池组id)。
[步骤S55b]通信装置10b将所生成的BP-id存储在自身装置内的DB 12b中。
与BP-id相关的信息包括BP线id(电池组的制造线id)、电池组的制造日期和时间以及作为安装在电池组上的大量端子的端子id。另外,由二次电池工厂30供应的BC-id(=1),...,BC-id(=N)也作为与BP-id相关的信息被存储在自身装置内的DB 12b中。
[步骤S56a]通信装置10b将BP-id写入到标签。
[步骤S56b]将附加有其上写有BP-id的标签的电池组发送到组装线。
[步骤S57a]在组装个人计算机时,PC工厂40内的通信装置10c从附加到电池组的标签读取BP-id,并且生成PC-id(个人计算机id)。
[步骤S57b]通信装置10b将所生成的PC-id存储在DB 12c中。
组装线id、个人计算机的组装的制造日期和时间、壳体id、显示器id、板id和从BP线侧发送的BP-id也作为与PC-id相关的信息被存储在DB 12c中。
[步骤S58a]通信装置10c将PC-id写入到标签。
[步骤S58b]运输附加有其上写有PC-id的标签的个人计算机。
图8是例示了回溯序列的示例的示图。假定从消费者、商店等向PC工厂40发送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包括关于BC线以及安装在个人计算机中的电池单元的制造日期和时间的查询(PC-id=x1)。
[步骤S61]PC工厂40内的通信装置10c接收从消费者、商店等发送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1。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1包括PC-id=x1,并且还包括BC线的被请求属性(查询条目)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
[步骤S62]通信装置10c通过使用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1中所包括的PC-id作为关键字,在存储在DB 12c中的信息中检索PC-id=x1。然后,通信装置10c从检索到的PC-id获得BP-id=y1,生成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2,并且将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2发送到通信装置10b。
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2包括BP-id=y1,并且还包括BC线的被请求属性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
[步骤S63]PC工厂40内的通信装置10b通过使用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2中所包括的BP-id作为关键字,在存储在DB 12b中的信息中检索BP-id=y1。然后,通信装置10b从检索到的BP-id获得BC-id=1,生成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3,并且将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3发送到通信装置10a。
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3包括BC-id=1,并且还包括BC线的被请求属性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
[步骤S64]二次电池工厂30内的通信装置10a通过使用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3中所包括的BC-id作为关键字,在存储在DB 12a中的信息中检索BC-id=1。然后,通信装置10a从检索到的BC-id=1获得BC线id=A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第B个月的第C天的D点钟作为被请求的属性。另外,通信装置10a对针对BP线的响应次数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的响应次数进行计数。
[步骤S65]通信装置10a生成包括BC线id=A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第B个月的第C天的D点钟的响应信息rs1,并且将响应信息rs1发送到通信装置10b。
[步骤S66]通信装置10b将响应信息rs1发送到通信装置10c。
[步骤S67]通信装置10c将响应信息rs1发送到作为查询源的消费者或商店。
此后,以类似方式执行回溯。顺带地,在回溯时,如上所述对属性信息的响应次数进行计数。当执行这种计数处理时,并且当例如关于BC线id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的查询有许多时,BC线id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的计数值大于其它属性信息的计数值。因此,可以基于计数值来识别请求频率高的属性信息。
图9是例示了在发送请求频率高的属性信息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的示图。假定制造日期和时间以及电池单元的BC线的属性信息的响应次数的计数值等于或大于阈值,并且二次电池工厂30内的通信装置10a确定这些属性信息的请求频率高。另选地,假定通信装置10a确定在能存储在信息传输介质的容量范围内并具有大计数值的属性的请求频率高。
[步骤S70]在二次电池工厂30中在电池单元的BC线上制造电池单元。
[步骤S71]在制造电池单元时,二次电池工厂30内的通信装置10a生成BC-id,并且将BC-id存储在自身装置内的DB 12a中。
将BC线id、制造日期和时间以及Li-id、X-id和Y-id(材料id)也作为与BC-id相关的信息存储在自身装置内的DB 12a中。
[步骤S72a]通信装置10a将BC-id的属性信息中的请求频率高的BC线id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写入到标签。
[步骤S72b]将附加有其上写有BC-id(BC线id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的标签的电池单元从二次电池工厂30运送到PC工厂40。
[步骤S73]将用于壳体的铝从铝制造工厂50运送到PC工厂40,并且将用于壳体的塑料从塑料制造工厂60运送到PC工厂40。
[步骤S74a]在PC工厂40中,在壳体成形线上用铝和塑料制造壳体。
[步骤S74b]在PC工厂40中,在电池组的BP线上用端子和电池单元制造电池组。
[步骤S74c]在PC工厂40中,在个人计算机组装线上用壳体、显示器、板和电池组组装个人计算机。
[步骤S75a]在制造电池组时,PC工厂40内的通信装置10b从附加到电池单元的标签读取BC-id(BC线id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并且生成BP-id。
[步骤S75b]通信装置10b将所生成的BP-id存储在自身装置内的DB 12b中。
从二次电池工厂30送出的除了BS线id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电池单元的制造日期和时间)之外的BP线id、制造日期和时间以及电池组的终端id也作为与BP-id相关的信息被存储在自身装置内的DB 12b中。
[步骤S76a]通信装置10b将BP-id写入到标签。
[步骤S76b]将附加有其上写有BP-id的标签的电池组发送到组装线。
[步骤S77a]在组装个人计算机时,PC工厂40内的通信装置10c从附加到电池组的标签读取BP-id,并且生成PC-id。
[步骤S77b]通信装置10c将所生成的PC-id存储在DB 12c中。
组装线id、个人计算机的制造日期和时间、壳体id、显示器id、板id和从BP线侧发送的BP-id作为与PC-id相关的信息被存储在DB 12c中。
[步骤S78a]通信装置10c将PC-id写入到标签。
[步骤S78b]运输附加有其上写有PC-id的标签的个人计算机。
图10是例示了回溯序列的示例的示图。假定从消费者、商店等向PC工厂40发送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包括关于BC线以及个人计算机的电池单元的制造日期和时间的查询(PC-id=xx1)。
[步骤S81]PC工厂40内的通信装置10c接收从消费者、商店等发送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11。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11包括PC-id=xx1,并且还包括BC线的被请求属性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
[步骤S82]通信装置10c通过使用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11中所包括的PC-id作为关键字,在存储在DB 12c中的信息中检索PC-id=xx1。然后,通信装置10c从检索到的PC-id获得BP-id=yy1,生成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12,并且将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12发送到通信装置10b。
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12包括BP-id=yy1,并且还包括BC线的被请求属性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
[步骤S83]PC工厂40内的通信装置10b通过使用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12中所包括的BP-id作为关键字,在存储在DB 12b中的信息中检索BP-id=yy1。然后,通信装置10b从检索到的BP-id获得BC-id=1,并且从检索到的BC-id获得BC线id=A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第BB个月的第CC天的DD点钟作为被请求的属性。另外,通信装置10a对针对BP线的响应次数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的响应次数进行计数。
[步骤S84]通信装置10b生成包括BC线id=A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第BB个月的第CC天的DD点钟的响应信息rs2,并且将响应信息rs2发送到通信装置10c。
[步骤S85]通信装置10c将响应信息rs2发送到作为查询源的消费者或商店。
顺带地,当通信装置10b在步骤S83的处理中对响应次数进行计数时,通信装置10b将计数结果通知给上游的通信装置10a。然后,通信装置10a将所通知的响应次数与自身的响应次数相加,并且将相加结果保留作为计数历史,以将该计数历史用于通信装置10a中的请求频率确定处理。
如上所述,位于上游的通信装置10a预先将请求频率高的属性信息(BC线id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传送到位于下游的通信装置10b。当通信装置10b从下游接收到获得属性信息的请求时,通信装置10b自身存储BC线id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并且因此可以在没有回溯的情况下响应于通信装置10a。因此,能够缩短针对请求频率高的属性信息的响应延迟时间。
接下来,将进一步以存在更多参与者的情况为例来描述操作。图11是例示了在发送请求频率高的属性信息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的示图。
[步骤S91]通信装置10-1生成包括存储在DB 12-1中的ID(#1)和mng(#1)的信息b1,并且将信息b1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信息b1的产品运送到制造商1st。
[步骤S92]通信装置10-2生成包括存储在DB 12-2中的ID(#2)和mng(#2)的信息b2,并且将信息b2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信息b2的产品运送到制造商1st。
[步骤S93]通信装置10-3将ID(1st)、mng(1st)、ID(#1)、mng(#1)、ID(#2)和mng(#2)存储在DB 12-3中。另外,通信装置10-3选择ID(1st)、mng(1st)、ID(#1)和mng(#1)作为请求频率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属性信息或能存储在信息传输介质的容量范围内并具有高请求频率的属性信息。通信装置10-3生成包括所选择的属性信息的信息b3。将信息b3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信息b3的产品运送到制造商2nd。
[步骤S94]通信装置10-4生成包括存储在DB 12-4中的ID(#3)和mng(#3)的信息b4,并且将信息b4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信息b4的产品运送到制造商2nd。
[步骤S95]通信装置10-5将ID(2nd)、mng(2nd)、ID(1st)、mng(1st)、ID(#3)、mng(#3)、ID(#1)和mng(#1)存储在DB 12-5中。
另外,通信装置10-5选择ID(2nd)、mng(2nd)、ID(1st)、mng(1st)、ID(#3)和mng(#3)作为请求频率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属性信息或能存储在信息传输介质的容量范围内并具有高请求频率的属性信息。通信装置10-5生成包括所选择的属性信息的信息b5。将信息b5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信息b5的产品运送到零售商RT。
[步骤S96]通信装置10-6将ID(RT)、mng(RT)、ID(2nd)、mng(2nd)、ID(#3)、mng(#3)、ID(1st)和mng(1st)存储在DB 12-6中。
另外,通信装置10-6选择ID(RT)、mng(RT)、ID(2nd)、mng(2nd)、ID(#3)和mng(#3)作为请求频率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属性信息或能存储在信息传输介质的容量范围内并具有高请求频率的属性信息。通信装置10-6生成包括所选择的属性信息的信息b6。将信息b6附加到产品。将附加有信息a6的产品运送到消费者CS。
图12是例示了回溯序列的示例的示图。例示了直至根据图11中例示的ID(RT)获得ID(#1)和mng(#1)的属性信息的回溯流程。
[步骤S101]位于消费者CS侧的通信装置10-7生成包括附加到接收到的产品的ID(RT)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21,并且将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21发送到通信装置10-6。
[步骤S102]当通信装置10-6接收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21时,通信装置10-6从DB12-6中提取与ID(RT)关联的ID(2nd)。然后,通信装置10-6生成包括ID(2nd)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22,并且将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22发送到通信装置10-5。
[步骤S103]当通信装置10-5接收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re22时,通信装置10-5从DB12-5中提取与ID(2nd)关联的ID(#1)和mg(#1)。然后,通信装置10-5生成包括ID(#1)和mng(#1)的响应信息rs3,并且将响应信息rs3发送到通信装置10-6(未例示对ID(#1)和mng(#1)的计数处理)。
[步骤S104]通信装置10-6将响应信息rs3发送到通信装置10-7。
因此,通信装置预先传送请求频率高的属性信息。因此,当从下游接收到获得该属性信息的请求时,可以减少用于回溯到上游的过程,并且可以缩短对请求频率高的属性信息的响应延迟时间。
<在容量不足的情况下的属性信息管理>
参照图13和图14,接下来,将描述在DB中的容量不足的情况下的属性信息的管理和控制。图13是例示了在DB中的容量不足的情况下的属性信息管理操作示例的示图。
[步骤S111]在制造电池单元时,通信装置10a生成BC-id,并且将BC-id存储在自身装置内的DB 12a中。
BC-id包括BC线id,制造日期和时间以及Li-id、X-id和Y-id(材料id)。
[步骤S112]通信装置10a将BC线id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作为BC-id的属性信息中的请求频率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属性信息或能存储在信息传输介质的容量范围内并具有高请求频率的属性信息写入到标签。
[步骤S113]运输附加有其上写有BC-id(BC线id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的标签的电池单元。
[步骤S114]在制造电池组时,位于运送目的地处的通信装置10b从附加到电池单元的标签读取BC-id(BC线id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
[步骤S115]通信装置10b检测到DB 12b的存储容量低于阈值,并且因此存在容量不足。
[步骤S116]针对从BC-id读取的BC线id以及制造日期时间,通信装置10b将BC线id的响应次数与制造日期和时间的响应次数进行比较,并且检测到BC线id的响应次数较小。
[步骤S117]通信装置10b丢弃BC线id的信息,并且生成包括制造日期和时间的BP-id。
BP-id的属性信息包括BP线id、电池组的电池组制造日期和时间以及终端id。BP-id的属性信息还包括含制造日期和时间(电池单元的制造日期和时间)的BC-id。
因此,当通信装置10b检测到DB 12b中的容量不足时,通信装置10b丢弃响应数量较小的属性信息,并且将响应次数较大的属性信息存储在DB 12b中。因此,即使当检测到DB12b中的容量不足时,也可以在下游侧保持请求频率较高的属性信息,使得响应延迟时间可以缩短。
图14是例示了在DB中的容量不足的情况下的属性信息管理操作的示例的示图。
[步骤S121]在制造电池单元时,通信装置10a生成BC-id,并且将BC-id存储在自身装置内的DB 12a中。
将BC线id、制造日期和时间以及Li-id、X-id和Y-id(材料id)也作为BC-id的属性信息存储在自身装置内的DB 12a中。
[步骤S122]当通信装置10b检测到DB 12b的容量低于阈值并因此存在容量不足时,通信装置10b将可存储容量通知给通信装置10a。
[步骤S123]通信装置10a检测到BC-id的属性信息中的具有高请求频率的BC线id以及制造日期和时间。然而,通信装置10a基于从通信装置10b发送的可存储容量来选择请求频率比BC线id高的制造日期和时间。
[步骤S124]通信装置10a将BC-id的属性信息中的制造日期和时间写入到标签。
[步骤S125]运输附加有其上写有BC-id(制造日期和时间)的标签的电池单元。
[步骤S126]在制造电池组时,位于运送目的地处的通信装置10b从附加到电池单元的标签读取BC-id(制造日期和时间)。
[步骤S127]通信装置10b生成包括制造日期和时间的BP-id。
BP线id、电池组的制造日期和时间以及终端id被包括作为存储在DB 12b中的BP-id的属性信息。另外,包括所供应的制造日期和时间(电池单元的制造日期和时间)的BC-id被包括作为BP-id的属性信息。
因此,当通信装置10b检测到DB 12b中的容量不足时,通信装置10b将可存储容量通知给上游的通信装置10a。接收到通知后,通信装置10a基于可存储容量来选择要写入到标签的属性信息。因此,即使当检测到DB 12b中的容量不足时,也可以在下游侧保持请求频率较高的属性信息,使得响应延迟时间可以缩短。
顺带地,当DB 12b的数据存储区域在从第一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到(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不包括第二阈值)的第一范围中时,通信装置10b将通过从DB 12b的整个存储区域中减去数据存储区域而获得的可存储容量通知给上游侧,并且允许在上游侧选择属性信息。另外,当数据存储区域在等于或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二范围中时(当存储不足量大于第一范围时),也可以执行丢弃通信装置10b侧的给定属性信息的控制。
<流程图>
接下来,将参照图15至图18来描述通信装置10的操作。
图15是例示了属性信息生成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步骤S131]控制部分11从附加到从上游参与者运送的产品的标签中读取属性信息。
[步骤S132]控制部分11在自身制造过程中生成属性信息。
[步骤S133]控制部分11将从标签读取的属性信息和在自身制造过程中的属性信息存储在DB 12中。
[步骤S134]控制部分11基于响应次数的计数历史来选择供传送到下游参与者的属性信息。
[步骤S135]控制部分11将所选择的属性信息写入到产品的标签。
图16是例示了回溯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该回溯操作是在接收到请求的通信装置10保持下游参与者所请求的属性信息的情况下执行的。
[步骤S141]控制部分11接收从下游参与者发送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产品id和正被请求的属性信息)。
[步骤S142]控制部分11从存储在DB 12中的信息中获得被请求的属性信息。
[步骤S143]控制部分11生成包括被请求的属性信息的响应信息,并且将该响应信息发送到下游参与者。
[步骤S144]控制部分11对下游参与者所请求的属性信息的响应次数进行计数。
图17是例示了回溯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该回溯操作是在接收到请求的通信装置10不保持下游参与者所请求的属性信息的情况下执行的。
[步骤S151]控制部分11接收从下游参与者发送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产品id和正被请求的属性信息)。
[步骤S152]控制部分11根据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来获得附加到上游参与者侧的产品id。
[步骤S153]控制部分11生成包括产品id和正被请求的属性信息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并且将该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发送到上游参与者。
[步骤S154]控制部分11接收从上游参与者发送的属性信息。
[步骤S155]控制部分11将接收到的属性信息存储在DB 12中。
[步骤S156]控制部分11将从上游参与者发送的属性信息发送到下游参与者。
图18是例示了对响应的次数的计数控制的示例的流程图。
[步骤S161]控制部分11接收属性信息的响应次数,该次数是从下游参与者发送的。
[步骤S162]针对属性信息的响应次数(该次数是从下游参与者发送的),控制部分11确定属性信息是否是由控制部分11自身生成的。当属性信息是由控制部分11自身生成的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63。当属性信息不是由控制部分11自身生成的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64。
[步骤S163]控制部分11通过将响应次数(该次数是从下游参与者发送的)与自身响应次数相加来累积请求频率。
[步骤S164]控制部分11将属性信息的响应次数发送到上游参与者。
[步骤S165]控制部分11将相加后的响应次数作为计数历史进行存储,并且在一定计数之后,将响应次数的计数器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下游参与者可以返回回溯响应,并且对于经常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响应延迟时间缩短。另外,因为下游参与者返回回溯响应,所以与回溯相关的信息流量(该信息流量在网络上流动)减少,因此网络通信负荷能降低,进一步地每个参与者的处理负荷能降低。
可以由计算机来实现上述根据本技术的通信装置的处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了描述了通信装置将拥有的功能的处理内容的程序。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程序,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处理功能。
描述处理内容的程序可以被记录在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上。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包括磁存储装置、光盘、磁-光记录介质、半导体存储器等。磁存储装置包括硬盘装置(HDD)、软盘(FD)、磁带等。光盘包括DVD、DVD-RAM、CD-ROM/RW等。磁-光记录介质包括MO(磁光盘)等。
在分发程序的情况下,销售例如其上记录有程序的诸如DVD、CD-ROM等这样的便携式记录介质。另外,能够将程序预先存储在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中,并且可以经由网络将程序从服务器计算机传送到另一计算机。
执行程序的计算机例如将记录在便携式记录介质上的程序或从服务器计算机传送的程序存储在计算机自身的存储装置中。然后,计算机从计算机自身的存储装置读取程序,并且根据该程序执行处理。顺带地,计算机还可以直接从便携式记录介质读取程序,并且根据该程序执行处理。
另外,每当从经由网络与计算机联接的服务器计算机传送程序时,计算机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程序顺序地执行处理。另外,可以通过诸如DSP、ASIC、PLD等这样的电子电路来实现以上处理功能的至少部分。
以上已例示了实施方式。然而,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相应部件的构造可以被具有相似功能的其它构造取代。另外,可以添加其它任意结构或过程。另外,前述实施方式的两个或更多个任意构造(特征)可以被彼此组合。

Claims (12)

1.一种存储程序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致使通信装置中所包括的处理器执行处理,所述通信装置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并且从所述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传递制造成包括制造处理的产品的属性信息,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当用作布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通信装置时,将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产品的第一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内的第一存储部分中,选择请求频率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属性信息或能存储在信息传输介质的容量范围内并具有高请求频率的属性信息作为来自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的高频率属性信息,并且将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写入到附加到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产品的所述信息传输介质,其中所述请求频率是来自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三位置的请求的频率;以及
当用作布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通信装置时,将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产品的第二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内的第二存储部分中,读取写入到附加到所述产品的所述信息传输介质的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并且将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从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或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中提取在来自所述第三位置的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中指示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并且在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时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的情况下返回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并且在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时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中指示的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没有被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的情况下将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传送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对响应于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而返回的每条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的响应次数进行计数并且将所述响应次数通知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中的处理通过将被通知的所述响应次数与自身响应次数彼此相加来计算所述请求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的容量不足时,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将第一高频率属性信息的第一响应次数与第二高频率属性信息的第二响应次数彼此进行比较,并且当所述第二响应次数较小时,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处理丢弃所述第二高频率属性信息并且将所述第一高频率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的容量不足时,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将所述第二存储部分的可存储容量通知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基于所述可存储容量从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选择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
5.一种用于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并且从所述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传递被制造成包括制造处理的产品的属性信息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存储部分,该存储部分被配置为存储所述属性信息;以及
控制部分,该控制部分被配置为当布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执行第一通信控制并且当布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执行第二通信控制,
当执行所述第一通信控制时,
所述控制部分将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产品的第一属性信息存储在存储部分中,选择请求频率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属性信息或能存储在信息传输介质的容量范围内并具有高请求频率的属性信息作为来自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的高频率属性信息,并且将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写入到附加到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产品的所述信息传输介质,其中所述请求频率是来自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三位置的请求的频率,并且
当执行所述第二通信控制时,
所述控制部分将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产品的第二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部分中,读取写入到附加到所述产品的所述信息传输介质的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并且将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部分中,从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或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中提取在来自所述第三位置的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中指示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并且在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时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部分中的情况下返回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并且在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时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中指示的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没有被存储在所述存储部分中的情况下将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传送到布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通信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对响应于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而返回的每条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的响应次数进行计数并且将所述响应次数通知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中的处理通过将被通知的所述响应次数与自身响应次数彼此相加来计算所述请求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的容量不足时,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将第一高频率属性信息的第一响应次数与第二高频率属性信息的第二响应次数彼此进行比较,并且当所述第二响应次数较小时,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处理丢弃所述第二高频率属性信息并且将所述第一高频率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的容量不足时,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将所述第二存储部分的可存储容量通知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基于所述可存储容量从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选择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
9.一种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并且从所述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传递被制造成包括制造处理的产品的属性信息的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致使所述通信装置内的计算机执行处理,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当用作布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通信装置时,将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产品的第一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内的第一存储部分中,选择请求频率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属性信息或能存储在信息传输介质的容量范围内并具有高请求频率的属性信息作为来自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的高频率属性信息,并且将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写入到附加到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产品的所述信息传输介质,其中所述请求频率是来自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三位置的请求的频率;以及
当用作布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通信装置时,将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产品的第二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内的第二存储部分中,读取写入到附加到所述产品的所述信息传输介质的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并且将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从所述第二属性信息或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中提取在来自所述第三位置的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中指示的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并且在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时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的情况下返回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并且在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时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中指示的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没有被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的情况下将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传送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对响应于所述属性信息获得请求而返回的每条所述被请求的属性信息的响应次数进行计数并且将所述响应次数通知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中的处理通过将被通知的所述响应次数与自身响应次数彼此相加来计算所述请求频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的容量不足时,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将第一高频率属性信息的第一响应次数与第二高频率属性信息的第二响应次数彼此进行比较,并且当所述第二响应次数较小时,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处理丢弃所述第二高频率属性信息并且将所述第一高频率属性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的容量不足时,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将所述第二存储部分的可存储容量通知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基于所述可存储容量从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选择所述高频率属性信息。
CN201911304701.3A 2018-12-21 2019-12-17 存储介质、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13537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9012A JP2020101953A (ja) 2018-12-21 2018-12-21 通信プログラ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8-239012 2018-1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3734A true CN111353734A (zh) 2020-06-30

Family

ID=68655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4701.3A Pending CN111353734A (zh) 2018-12-21 2019-12-17 存储介质、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02287A1 (zh)
EP (1) EP3671594A1 (zh)
JP (1) JP2020101953A (zh)
CN (1) CN11135373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0412A (ja) * 2001-11-08 2003-05-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受信装置、サーバ装置、サービス料算出方法、ファイルシステム
US20080189152A1 (en) * 2007-02-05 2008-08-07 Fujitsu Limited Selection method, selection system, selection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2693436A (zh) * 2011-02-15 2012-09-26 索尼公司 存储器标签、发布终端和方法、服务器和广告方法
CN104982019A (zh) * 2012-02-28 2015-10-14 通用仪表公司 用于大量生产的产品专用身份数据的身份数据管理系统
CN105577743A (zh) * 2014-10-29 2016-05-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管理装置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1937A (ja) 2005-06-07 2006-12-21 Pentax Corp 分散型トレーサビリティ管理システム
JP2007264933A (ja) 2006-03-28 2007-10-11 Toshiba Corp トレーサビリティ情報処理装置、トレーサビリティ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265890A (ja) 2007-04-16 2008-11-0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トレーサビリティシステムとその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0412A (ja) * 2001-11-08 2003-05-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受信装置、サーバ装置、サービス料算出方法、ファイルシステム
US20080189152A1 (en) * 2007-02-05 2008-08-07 Fujitsu Limited Selection method, selection system, selection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1241538A (zh) * 2007-02-05 2008-08-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选择方法、选择系统、选择装置和记录介质
CN102693436A (zh) * 2011-02-15 2012-09-26 索尼公司 存储器标签、发布终端和方法、服务器和广告方法
CN104982019A (zh) * 2012-02-28 2015-10-14 通用仪表公司 用于大量生产的产品专用身份数据的身份数据管理系统
CN105577743A (zh) * 2014-10-29 2016-05-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管理装置的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71594A1 (en) 2020-06-24
US20200202287A1 (en) 2020-06-25
JP2020101953A (ja)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514508A (ja) 機械学習モデルの解説可能性ベースの調節
CN100517281C (zh) 用于配置计算机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WO2018079185A1 (ja) 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US10289522B2 (en) Autonomo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agnostic checks
CN103309703A (zh) 用于在网络化计算环境中标识最佳升级方案的系统和方法
US7672740B1 (en) Conditional download of data from embedded historians
CN101403914A (zh) 用于建筑物控制系统的无线设备
US20060290326A1 (en) Protocols for reporting power status over multiple buses
CN103620549A (zh) 用于统一数据存储的存储介质抽象
US20110251966A1 (en) Source Aware Data Center Power Profiles
WO2016127093A1 (en) Wire diagram tagging system
US8406910B2 (en) Management device, production management device,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WO2019125301A1 (en)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of a collection of phys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maintenance of a collection of physical devices
EP251550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devices
CN10336641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智能巡检系统
CN111353734A (zh) 存储介质、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12488730A (zh) 一种产品召回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832758A (zh) 基于数字孪生的地铁站台门维保作业方法和装置以及设备
US20100057594A1 (en) Automatic loaner part replacement to prevent system callback
KR102047277B1 (ko) TaaS 기반의 자산조달관리 장치
JP4379158B2 (ja) 部品発注システム、仕損情報処理装置、部品発注装置、仕損情報処理方法、及び部品発注方法
CN113129027B (zh) 基于区块链的对象管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US739828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integrated circuits meeting special customer requirements with multiple subcontractors in remote locations
US2024008893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ransit mode
KR102366105B1 (ko) 로봇 리스 중계 플랫폼 및 로봇 리스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