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2846A - 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2846A
CN111352846A CN202010152601.XA CN202010152601A CN111352846A CN 111352846 A CN111352846 A CN 111352846A CN 202010152601 A CN202010152601 A CN 202010152601A CN 111352846 A CN111352846 A CN 111352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data
preset
test system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26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2846B (zh
Inventor
丁海苗
余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Ban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Ban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Bank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Ban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526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528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52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2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2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2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4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design, e.g. generating new test c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8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execution, e.g. scheduling of test sui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获取待测试系统的目标系统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标识确定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造数模型;根据所述目标造数模型中的目标数据字段以及对应的造数规则,生成目标测试数据;将所述目标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完成所述待测试系统的造数。本发明首先确定各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模型,然后基于各造数模型中关键的造数数据字段以及造数规则,自动生成各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提高了测试数据的生成效率,提高用户体验。并将各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存储在各自的数据库,提升测试数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科技(Fintech)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大数据、分布式、区块链Blockchain、人工智能等)应用在金融领域,传统金融业正在逐步向金融科技(Fintech)转变,但由于金融行业的安全性、实时性要求,也对软件测试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银行业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区别在于需要进行个人认证或企业认证操作,然后按照相关业务流程办理相关金融业务。面对庞大用户群体的银行业务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因此,需要大量的测试数据。目前,一般需要相关人员采用人工方式按照相关业务流程准备测试数据,不仅造数效率低下,而且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测试数据的造数方法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所述测试系统可以是分布式业务系统、区块链系统、大数据系统等,具体造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待测试系统的目标系统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标识确定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造数模型;
根据所述目标造数模型中的目标数据字段以及对应的造数规则,生成目标测试数据;
将所述目标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完成所述待测试系统的造数。
可选地,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若检测所述各个测试系统中存在测试数据数量小于预设数量阈值的相关测试系统,则触发造数指令,生成预设造数数量的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相关测试数据;
将所述预设造数数量的相关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生成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轮询任务;
基于各个轮询任务以及预设数据库查询语句,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可选地,所述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预设测试流程,对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测试,并在数据状态表中,记录各个测试数据在各个测试系统中的状态信息;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数据状态表中处于预设状态信息的数据数量,并将所述预设状态信息的数据数量与相应测试系统的预设数据阈值进行比对,以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可选地,所述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各个测试系统的平均测试数量,并基于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平均测试数量的预设倍数,确定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数量阈值,作为所述预设数量阈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基于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平均测试数量的预设倍数,确定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数量,作为预设造数数量。
可选地,所述获取待测试系统的目标系统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标识确定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造数模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各个数据字段,并根据所述各个数据字段对应的数据取值范围以及取值类型确定,确定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数据字段以及造数规则;
基于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数据字段以及造数规则,生成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模型。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包括:
造数模型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待测试系统的目标系统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标识确定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造数模型;
测试数据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造数模型中的目标数据字段以及对应的造数规则,生成目标测试数据;
数据分布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完成所述待测试系统的造数。
可选地,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还包括测试数据监控模块,所述测试数据监控模块用于: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若检测所述各个测试系统中存在测试数据数量小于预设数量阈值的相关测试系统,则触发造数指令,生成预设造数数量的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相关测试数据;
将所述预设造数数量的相关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测试数据监控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生成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轮询任务;
基于各个轮询任务以及预设数据库查询语句,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可选地,所述测试数据监控模块还用于:
基于预设测试流程,对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测试,并在数据状态表中,记录各个测试数据在各个测试系统中的状态信息;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数据状态表中处于预设状态信息的数据数量,并将所述预设状态信息的数据数量与相应测试系统的预设数据阈值进行比对,以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试系统的造数设备,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测试系统的造数程序,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测试系统的造数程序,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通过获取待测试系统的目标系统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标识确定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造数模型;根据所述目标造数模型中的目标数据字段以及对应的造数规则,生成目标测试数据;将所述目标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完成所述待测试系统的造数。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首先确定各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模型,然后基于各造数模型中关键的造数数据字段以及造数规则,自动生成各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提高了测试数据的生成效率,提高用户体验。并将各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存储在各自的数据库,提升测试数据的安全性,解决了测试数据的造数方法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测试系统的造数设备可以是PC机或服务器设备,其上运行有Java虚拟机。
如图1所示,该测试系统的造数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测试系统的造数程序。
在图1所示的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测试系统的造数程序,并执行下述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中的操作。
基于上述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测试系统(如:分布式业务系统、区块链系统、大数据系统等)的造数方法实施例。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待测试系统的目标系统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标识确定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造数模型;
目前,银行业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区别在于需要进行个人认证或企业认证操作,然后按照相关业务流程办理相关金融业务。面对庞大用户群体的银行业务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因此,需要大量的测试数据。目前,一般需要相关人员采用人工方式按照相关业务流程准备测试数据,不仅造数效率低下,而且用户体验较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首先确定各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模型,然后基于各造数模型中关键的造数数据字段以及造数规则,自动生成各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提高了测试数据的生成效率,提高用户体验。并将各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存储在各自的数据库,提升测试数据的安全性。本发明应用于测试数据的造数系统,所述造数系统生成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后,将测试数据进行对应测试处理之后,存储至各测试系统的数据库中。具体地,在检测到造数指令时,根据该造数指令确定待测试系统,然后获取待测试系统的系统标识,作为所述目标系统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标识,在已存储的造数模型中确定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造数模型。其中,所述目标造数模型用于造出测试所述待测试系统的测试数据。
其中,所述获取待测试系统的目标系统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标识确定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造数模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各个数据字段,并根据所述各个数据字段对应的数据取值范围以及取值类型确定,确定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数据字段以及造数规则;
基于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数据字段以及造数规则,生成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模型。
本实施例中,根据已有测试系统的测试数据以及测试数据字段、测试数据的取值范围与类型,如身份证数据的取数类型为数字类型,取数18位,抽像出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数据字段以及造数规则。其中,所述造数规则为根据各个测试数据的取数规则,如身份证号的取数规则为根据区域对应的身份证开头,姓名的取数规则为在姓名库中选则姓等,然后根据各个待测试系统的取数规则以及造数数据字段生成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模型。其中,所述待测试系统包括个人信息认证测试系统、开户测试系统、申购测试系统、付款测试系统等。
步骤S20,根据所述目标造数模型中的目标数据字段以及对应的造数规则,生成目标测试数据;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造数模型按照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数据字段以及对应的造数规则,在各个目标数据字段对应的取数范围内,造出预设数量的数据,作为目标测试数据。
步骤S30,将所述目标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完成所述待测试系统的造数。
本实施例中,将生成的目标测试数据通过所述待测试系统进行处理后,分布到对应的测试系统,并存储在待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保存在对应数据库的记录集合,成所述待测试系统的造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通过获取待测试系统的目标系统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标识确定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造数模型;根据所述目标造数模型中的目标数据字段以及对应的造数规则,生成目标测试数据;将所述目标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完成所述待测试系统的造数。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首先确定各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模型,然后基于各造数模型中关键的造数数据字段以及造数规则,自动生成各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提高了测试数据的生成效率,提高用户体验。并将各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存储在各自的数据库,提升测试数据的安全性,解决了测试数据的造数方法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基于本发明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其中,所述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生成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轮询任务;
基于各个轮询任务以及预设数据库查询语句,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若检测所述各个测试系统中存在测试数据数量小于预设数量阈值的相关测试系统,则触发造数指令,生成预设造数数量的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相关测试数据;
将所述预设造数数量的相关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
目前的造数方法还可以通过调用造出工具来造出相关测试数据,但是调用造数工具需要等待较长时间,造数效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在java工程中新建一个轮询任务,将测试系统的测试数据添加到监控任务。在java工程中新建多个方法,来实现对应场景的业务流程造数。实现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以下方式:http,dubbo或其他封装的接口调用,数据库操作,linux服务器文件操作,命令执行等。每个方法可以自定义创建数据的数量,每个业务场景对应一个造数方法。该任务用到的主要方法是数据库查询操作,利用mybatis来执行查询语句。轮询任务获取的结果为指定业务场景数据的数量。轮询任务时间间隔为根据数据库数据量,测试数据生成量来制定,如10分钟,半小时等等。通过轮询任务实时检测到指定场景的数据可用数量。当测试数据数量低于阈值时,将会调用造数方法完成造数。生成预设造数数量的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相关测试数据,并将所述预设造数数量的相关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
进一步地,基于本发明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预设测试流程,对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测试,并在数据状态表中,记录各个测试数据在各个测试系统中的状态信息;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数据状态表中处于预设状态信息的数据数量,并将所述预设状态信息的数据数量与相应测试系统的预设数据阈值进行比对,以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本实施例中,各个系统由于其处理业务逻辑不同,所以保存对应的数据字段(即数据状态)也不同。本造数系统通过数据状态表,记录生成的各数据在各个测试系统中的状态信息,如null、1、2、3-100等。其中,null:表示该数据暂未进入当前系统,0、1、2、3-100分别表示进行各测试系统处理后的相应状态。通常表示状态的字段有status(状态)、tran_status(业务状态)、register_status(注册状态)或apply_status(申请状态)等等。具体地,使用java语言新建工程data_center,新建数据状态DataStatus类,根据具体业务定义字段如下:
system_A_status_A//系统A中某表中记录该数据状态A;
system_A_status_B//系统A中某表中记录该数据状态B;
system_A_status_C//系统A中某表中记录该数据状态C;
system_B_status_D//系统B中某表中记录该数据状态D;
system_B_status_E//系统B中某表中记录该数据状态E;
system_C_status_F//系统C中某表中记录该数据状态F;
system_?_status_?//其他系统中某表中记录该数据状态。
本造数系统中根据场景状态status ABCDEF?去各系统数据库查询处于当前状态的数据数量,也就是相应业务场景数据的数量。如获取数据状态记录表中符合预设状态(1、2或3等)的数据数量,将所述数据数量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以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Figure BDA0002402976550000091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各个测试系统的平均测试数量,并基于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平均测试数量的预设倍数,确定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数量阈值,作为所述预设数量阈值。
基于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平均测试数量的预设倍数,确定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数量,作为预设造数数量。
本实施例中,阈值和造数数量的确定方法,一般是根据该场景平均每天使用的数据量来确定。测试系统的平均测试数量即为对应业务长的平均每天使用的数据量。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可以是测试系统对应的平均测试数量的预设倍数,具体地:
阈值=平均每日数据量*2;
造数数量=平均每日数据量;
例如测试环境每天需要使用到的“开户”数据是50条,那么阈值可以设定为100,以在造数系统出现故障时有足够时间来修复。而每次触发造数数量可以与平均每日数据量相同。如下表所示,对应符合场景“个人信息认证”的数据,如果智能化监控服务检测到数量低于100时,将会触发50条“个人信息认证”的造数,补充到各个数据库中。
业务场景 造数方法 阈值 造数数量
个人信息认证 person_check 100 50
开户 open_acct 100 50
申购 buy 100 50
付款 pay 100 50
结息 generate_interest 100 50
赎回 redemption 100 5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包括:
造数模型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待测试系统的目标系统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标识确定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造数模型;
测试数据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造数模型中的目标数据字段以及对应的造数规则,生成目标测试数据;
数据分布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完成所述待测试系统的造数。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还包括测试数据监控模块,所述测试数据监控模块用于: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若检测所述各个测试系统中存在测试数据数量小于预设数量阈值的相关测试系统,则触发造数指令,生成预设造数数量的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相关测试数据;
将所述预设造数数量的相关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数据监控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生成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轮询任务;
基于各个轮询任务以及预设数据库查询语句,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数据监控模块还用于:
基于预设测试流程,对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测试,并在数据状态表中,记录各个测试数据在各个测试系统中的状态信息;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数据状态表中处于预设状态信息的数据数量,并将所述预设状态信息的数据数量与相应测试系统的预设数据阈值进行比对,以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还包括数据阈值确定模块,所述数据阈值确定模块用于:
获取各个测试系统的平均测试数量,并基于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平均测试数量的预设倍数,确定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数量阈值,作为所述预设数量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还包括数据阈值确定模块,所述数据阈值确定模块还用于:
基于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平均测试数量的预设倍数,确定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数量,作为预设造数数量。
上述各程序模块所执行的方法可参照本发明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测试系统的造数程序,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测试系统的造数程序被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发明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待测试系统的目标系统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标识确定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造数模型;
根据所述目标造数模型中的目标数据字段以及对应的造数规则,生成目标测试数据;
将所述目标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完成所述待测试系统的造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若检测所述各个测试系统中存在测试数据数量小于预设数量阈值的相关测试系统,则触发造数指令,生成预设造数数量的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相关测试数据;
将所述预设造数数量的相关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生成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轮询任务;
基于各个轮询任务以及预设数据库查询语句,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预设测试流程,对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测试,并在数据状态表中,记录各个测试数据在各个测试系统中的状态信息;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数据状态表中处于预设状态信息的数据数量,并将所述预设状态信息的数据数量与相应测试系统的预设数据阈值进行比对,以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各个测试系统的平均测试数量,并基于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平均测试数量的预设倍数,确定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数量阈值,作为所述预设数量阈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基于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平均测试数量的预设倍数,确定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数量,作为预设造数数量。
7.如权利要1-6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测试系统的目标系统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标识确定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造数模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各个数据字段,并根据所述各个数据字段对应的数据取值范围以及取值类型确定,确定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数据字段以及造数规则;
基于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数据字段以及造数规则,生成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造数模型。
8.一种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包括:
造数模型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待测试系统的目标系统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系统标识确定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目标造数模型;
测试数据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造数模型中的目标数据字段以及对应的造数规则,生成目标测试数据;
数据分布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待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完成所述待测试系统的造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还包括测试数据监控模块,所述测试数据监控模块用于: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若检测所述各个测试系统中存在测试数据数量小于预设数量阈值的相关测试系统,则触发造数指令,生成预设造数数量的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相关测试数据;
将所述预设造数数量的相关测试数据存储至所述相关测试系统对应的数据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数据监控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数量阈值,生成所述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轮询任务;
基于各个轮询任务以及预设数据库查询语句,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数据监控模块还用于:
基于预设测试流程,对各个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测试,并在数据状态表中,记录各个测试数据在各个测试系统中的状态信息;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数据状态表中处于预设状态信息的数据数量,并将所述预设状态信息的数据数量与相应测试系统的预设数据阈值进行比对,以对各个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数据数量进行监控。
12.一种测试系统的造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测试系统的造数程序,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测试系统的造数程序,所述测试系统的造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152601.XA 2020-03-06 2020-03-06 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528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2601.XA CN111352846B (zh) 2020-03-06 2020-03-06 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2601.XA CN111352846B (zh) 2020-03-06 2020-03-06 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2846A true CN111352846A (zh) 2020-06-30
CN111352846B CN111352846B (zh) 2024-03-19

Family

ID=71196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2601.XA Active CN111352846B (zh) 2020-03-06 2020-03-06 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284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1692A (zh) * 2020-12-25 2021-03-26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35565A (zh) * 2021-07-19 2021-10-22 工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用例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4138819A (zh) * 2021-12-08 2022-03-04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70641A1 (en) * 2014-09-08 2016-03-10 Ab lnitio Technology LLC Data-driven testing framework
CN107911229A (zh) * 2017-10-16 2018-04-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运行状态改变的提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04320A (zh) * 2018-05-30 2018-11-13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74611A (zh) * 2017-05-12 2018-11-23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数据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8984712A (zh) * 2018-07-06 2018-12-11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业务场景的造数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47590A (zh) * 2019-06-18 2019-10-18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业务系统的接口测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399293A (zh) * 2019-06-21 2019-11-0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系统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70641A1 (en) * 2014-09-08 2016-03-10 Ab lnitio Technology LLC Data-driven testing framework
CN108874611A (zh) * 2017-05-12 2018-11-23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数据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7911229A (zh) * 2017-10-16 2018-04-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运行状态改变的提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04320A (zh) * 2018-05-30 2018-11-13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84712A (zh) * 2018-07-06 2018-12-11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业务场景的造数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47590A (zh) * 2019-06-18 2019-10-18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业务系统的接口测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399293A (zh) * 2019-06-21 2019-11-0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系统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武海平;余宏亮;郑纬民;: "通用海量数据库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07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1692A (zh) * 2020-12-25 2021-03-26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35565A (zh) * 2021-07-19 2021-10-22 工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用例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3535565B (zh) * 2021-07-19 2022-10-04 工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用例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138819A (zh) * 2021-12-08 2022-03-04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2846B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2846A (zh) 测试系统的造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92005B (zh) 项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1908015A (zh) 一种基于构件生成测试案例的装置及方法
CN112527666B (zh) 业务流程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2035344A (zh) 多场景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20169B (zh) 一种模拟服务器返回定制化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2750030A (zh) 风险模式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435074Y (zh) 一种基于构件生成测试案例的装置
CN111625469A (zh) 压力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77372A (zh) 业务规则的解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61690B (zh) 信用卡分期业务接口的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79946A (zh) 基于yaml的模板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2068812A (zh) 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126291A (zh) 基于信息管理的快速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59372A (zh) 基于业务处理与流程驱动解耦的流程引擎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5033590A (zh) 一种多域数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868116A (zh) 测试依赖数据的生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36130A (zh) 数据质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43082B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发票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0532084B (zh) 平台任务的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50196A (zh) 灰度发布方法及系统
CN114782070A (zh) 一种营销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47867A (zh) 日志文件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296727A (zh) 基于车辆业务开发平台的程序文档生成方法及开发平台
CN117294613A (zh) 业务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