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68812A - 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68812A
CN112068812A CN202010909797.2A CN202010909797A CN112068812A CN 112068812 A CN112068812 A CN 112068812A CN 202010909797 A CN202010909797 A CN 202010909797A CN 112068812 A CN112068812 A CN 112068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objects
target
calling
busi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97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68812B (zh
Inventor
伍育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gital Guangdong Network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gital Guangdong Network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gital Guangdong Network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gital Guangdong Network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97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68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68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8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68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8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20Software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6Software reu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5Upd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每个业务子域包括与所述基础应用平台业务功能对应的业务单元;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其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将所述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对应的微服务,实现了在现有的基础应用平台中,对公用或可复用的数据对象进行提取、组合,抽取平台的核心业务对象,并且,能够以业务对象为核心生成微服务,使得相同的数据可以被不同的应用使用,避免形成业务对象的重复开发和孤立。

Description

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应用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业务系统的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业务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微服务,通过各个微服务为用户提供服务,其中,微服务是SOA架构的一种变体,能够将应用程序构造为一组松散耦合的服务。
在现有技术中,在业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部分业务系统是在不同时间、由不同的应用开发商开发并交付的。由于不同应用开发商在开发时,并没有进行信息交互,使得业务系统开发时,往往采用面向业务过程的设计思路对业务系统中的微服务进行设计,即一个微服务解决一个业务问题,并且,由于开发商之间相互独立,针对业务系统中的微服务,开发商还会部署对应的数据表,以供微服务的访问。
然而,面向业务过程的设计思路使得业务系统存在大量微服务的重复设计和重复开发,容易造成数据孤立,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复用公用的微服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每个业务子域包括与所述基础应用平台业务功能对应的业务单元;
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其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
将所述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
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对应的微服务。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包括:
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数据表;所述目标数据表为对基础应用平台的多个原始数据表整合后得到的;
生成所述目标数据表对应的数据对象清单;所述数据对象清单包含所述目标数据表对应的数据对象;
根据所述数据清单,重构所述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业务逻辑代码;
根据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对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数据清单,重构所述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业务逻辑代码,包括:
确定每个业务对象调用的原始数据对象,以及所述原始数据对象对应的原始数据表;
获取与所述原始数据表匹配的目标数据表;所述匹配的目标数据表基于所述原始数据表整合得到;
在所述匹配的目标数据表中确定所述原始数据对象对应的目标数据对象,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对象,重构所述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业务逻辑代码。
可选地,所述根据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对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包括:
根据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确定每个业务对象当前的数据对象操作和数据对象调用顺序;
确定多个业务对象之间的相似度,所述相似度包括数据对象操作对应的操作相似度和数据对象调用顺序对应的调用顺序相似度;
判断所述相似度是否超过相似度阈值;
若是,对相似度超过阈值的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生成目标业务对象;
若否,将相似度低于阈值的业务对象确定为目标业务对象。
可选地,所述获取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包括:
获取所述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单元,以及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调用关系信息,将所述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调用关系信息,将所述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包括:
从所述调用关系信息中,获取每个业务单元的调用单元数量、调用对象标识以及所述调用对象标识对应的调用次数信息;
根据所述调用单元数量,确定所述多个业务单元中的多个核心业务单元;
根据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别对应的调用对象标识和调用次数信息,将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别对应的调用对象标识和所述调用次数信息,将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别对应的调用对象标识和调用次数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之间的调用关联度;
将调用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阈值的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一种微服务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单元,以及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业务功能;
确定多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并根据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和业务功能,将所述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针对每个业务子域,根据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生成目标业务对象;所述目标业务对象基于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组合得到;
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微服务。
一种微服务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业务子域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每个业务子域包括与所述基础应用平台业务功能对应的业务单元;
业务对象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其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
第一目标业务对象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
第一微服务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对应的微服务。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微服务生成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微服务生成方法的步骤。
上述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其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将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并根据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对应的微服务,实现了在现有的基础应用平台中,对公用或可复用的数据对象进行提取、组合,抽取平台的核心业务对象,并且,能够以业务对象为核心生成微服务,使得相同的数据可以被不同的应用使用,避免形成业务对象的重复开发和孤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形成目标业务对象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对象组合方法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另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微服务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另一种微服务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为了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理解,先对现有技术中的业务系统的开发方法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现有的部分业务系统是由不同的应用开发商,在不同时间进行开发交付的,由于应用开发商之间缺少信息交流,在应用开发时是采用面向业务流程的设计思路,甚少考虑业务流程的实质,也没有对各个业务系统进行全局规划和统筹设计,即不考虑不同业务之间是否存在公用、可复用的业务功能,或者业务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的数据对象,导致最终实现的效果为一个服务解决一个业务问题,多个应用开发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设计,业务与业务之间、数据与数据之间难以建立联系。以电子政务应用平台为例,甲开发商开发应用A,应用A的功能是调查宗教人员的位置分布情况;乙开发商开发应用B,其功能是对宗教活动和宗教培训进行管理。其中,应用A和应用B都需要使用宗教人员信息,当采用面向业务过程思路进行开发时,将产生两套宗教人员信息,并且,两者存在信息差异。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该生成方法采用面向业务领域的设计思路,并基于领域模型对特定业务对象进行沉淀,即可以从现有应用平台中,针对多个存在共性的业务对象,从中提取出可以为多个业务单元服务的特定业务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服务器,还可以应用于包括终端和服务器的系统,并通过终端和服务器的交互实现。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每个业务子域包括与所述基础应用平台业务功能对应的业务单元。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
具体而言,业务子域也可以称为领域服务,例如,一个业务子域可以是基础应用平台中的一个中台微服务。业务子域中可以包括与基础应用平台的业务功能对应的业务单元,同一业务子域中的业务单元可以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调用形成业务子域。
基础应用平台可以是当前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应用平台,在基础应用平台中,可以提供具有不同业务功能的业务单元,其中,业务单元可以是用于执行工作流程的单元,业务单元通过调用业务对象,实现对工作流程的处理。根据业务单元的业务功能,可以将多个业务单元划分到对应的业务子域,在同一业务子域中,业务单元可以存在相互调用的关系。
步骤102,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其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
作为一示例,业务对象也可以称为领域对象,可以是描述具有相同属性或方法的对象的类(Class),例如微服务工程中的Service类。
具体的,业务单元对应的业务对象为业务单元进行业务处理时,所需要调用的业务对象。在获取每个业务子域后,针对每个业务子域,可以获取业务子域中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
步骤103,将所述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
在每个业务子域中,在确定各个业务单元各自对应的业务对象后,可以根据预设的业务对象组合规则,对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该业务子域的目标业务对象,目标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被组合前的多个业务对象所调用。其中,业务对象组合规则可以包括相似度组合规则,例如,可以基于多个业务对象针对数据对象的操作的相似度进行组合;或者,可以基于多个业务对象业务处理模式的相似度进行组合。又如,业务对象组合规则可以包括关联度组合规则,例如基于业务对象所调用的数据对象的关联度进行组合。当然,本申请的业务对象组合规则并不仅限于上述两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业务对象组合规则。
步骤104,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对应的微服务。
在形成每个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后,可以根据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微服务。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获取目标业务对象关联的数据表,确定目标业务对象对应的实体对象、值对象和目标业务对象的非业务属性信息,并基于实体对象、值对象和非业务属性信息生成领域设计语言文件,将领域设计语言文件输入到预设的微服务开发工具,生成目标业务对象对应的微服务。
其中,非业务属性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数据逻辑状态信息、数据表版本号、数据表创建人、创建时间、修改时间;预设的微服务开发工具可以是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的集合,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敏捷开发方法、微服务架构方法、自动化编码工具,持续集成工具、持续部署工具、容器编排工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其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将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并根据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对应的微服务,实现了在现有的基础应用平台中,对公用或可复用的数据对象进行提取、组合,抽取平台的核心业务对象,并且,能够以业务对象为核心生成微服务,使得相同的数据可以被不同的应用使用,避免形成业务对象的重复开发和孤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将所述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包括:
步骤201,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数据表;所述目标数据表为对基础应用平台的多个原始数据表整合后得到的;
作为一示例,数据表也可以称为业务表单,数据表中可以包括数据对象和值对象,例如entity类(实体类)或domain类。以实体类为例,实体类可以与数据表存在映射关系,一张表可以对应一个实体类,在该表中包含了实体对象,以及该实体对象对应的值对象。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每个业务子域,工作人员可以预先对基础应用平台中与该业务子域关联的多个原始数据表进行整合,具体而言,由于基础应用平台中的多个业务单元可以由不同的软件开发商开发,存在多个软件开发商为不同的业务单元分别建立相同或相似数据表的情况,基于此,工作人员可以预先将相同或相似的数据表整合为同一数据表,即目标数据表。则在确定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业务子域后,终端可以获取每个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数据表。
步骤202,生成所述目标数据表对应的数据对象清单;所述数据对象清单包含所述目标数据表对应的数据对象;
在具体实现中,目标数据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对象,数据对象也可以称为数据访问对象(Data Access Object,DAO),在获取目标数据表后,通过遍历目标数据表,可以生成目标数据表的数据对象清单,该数据对象清单中可以包含目标数据表中已有的数据对象。
步骤203,根据所述数据清单,重构所述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业务逻辑代码;
作为一示例,业务逻辑代码可以是描述数据处理逻辑的代码。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业务对象可以具有对应的业务逻辑代码,在获取目标数据表对应的数据清单后,可以根据数据清单重构业务对象的业务逻辑代码,具体而言,可以基于数据对象清单所包含的数据对象,对业务对象原始的数据对象进行更新,以重构业务逻辑代码。
步骤204,根据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对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
在重构业务逻辑代码后,可以根据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对多个业务对象所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生成业务子域的目标业务对象。
在本实施例中,实现了在整合相似或相同的数据表的基础上,更新业务对象的业务逻辑代码,能够更清晰明了的确定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业务逻辑代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对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整合提供基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数据清单,重构所述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业务逻辑代码,包括:
确定每个业务对象调用的原始数据对象,以及所述原始数据对象对应的原始数据表;获取与所述原始数据表匹配的目标数据表;所述匹配的目标数据表基于所述原始数据表整合得到;在所述匹配的目标数据表中确定所述原始数据对象对应的目标数据对象,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对象,重构所述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业务逻辑代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确定每个业务对象调用的原始数据对象,即按照业务对象重构前的业务逻辑代码,业务对象所需要的调用的原始数据对象,以及该原始数据对象所对应的原始数据表,在原始数据表中,关联有原始数据对象。
由于业务子域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数据表可以是对基础应用平台的原始数据表整合得到,在确定业务对象对应的原始数据对象和原始数据表后,确定与原始数据表匹配的目标数据表,其中,匹配的目标数据表是指基于原始数据表整合得到的数据表。在确定匹配的目标数据表后,可以在目标数据表中确定与原始数据对象对应的目标数据对象,并基于该目标数据对象,重构业务对象的业务逻辑代码。
例如,在基础应用平台中,不同软件开发商在设置业务对象M1和业务对象M2时,分别关联了原始数据表A和原始数据表B,由于原始数据表A和原始数据表B的相似度超过预设阈值,工作人员通过整合原始数据表A和原始数据表B得到目标数据表C。在重构业务逻辑代码前,业务对象M1需要访问原始数据表A,并调用其中的数据对象a,业务对象M2需要访问原始数据表B,调用其中的数据对象b。由于原始数据表A和原始数据表B被整合为目标数据表C,则可以在目标数据表C中确定与原始数据对象a对应的目标数据对象a’,并采用目标数据对象a’,重构业务对象的业务逻辑代码,例如,原始的业务逻辑代码描述业务对象M1对原始数据对象a的调用,则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描述业务对象M1对目标数据对象a’的调用。
在本实施中,在匹配的目标数据表中确定原始数据对象对应的目标数据对象,并根据目标数据对象,重构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业务逻辑代码,能够基于整合多个原始数据表后得到目标数据表,更新业务逻辑代码,有利于后续确定不同业务逻辑代之间的相似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对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根据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确定每个业务对象当前的数据对象操作和数据对象调用顺序。
作为一示例,数据对象调用顺序用于描述对业务对象对数据对象的调用顺序。
在具体实现中,业务逻辑代码可用于描述数据处理逻辑的代码,具体的,业务逻辑代码可以描述调用的数据对象、数据对象调用顺序,以及针对数据对象的数据对象操作,其中数据对象操作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数据增加操作、数据删除操作、数据修改操作、数据查询操作。
基于此,可以根据每个业务对象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确定每个业务对象当前需调用的数据对象和数据对象调用顺序。
步骤302,确定多个业务对象之间的相似度,所述相似度包括数据对象操作对应的操作相似度和数据对象调用顺序对应的调用顺序相似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每个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操作和数据对象调用顺序,确定多个业务对象之间的相似度,该相似度包括针对数据对象操作的操作相似度,以及针对数据对象调用顺序的调用顺序相似度。
步骤303,判断所述相似度是否超过相似度阈值;若是,执行步骤304,若否,执行步骤305。
步骤304,对相似度超过阈值的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生成目标业务对象。
步骤305,将相似度低于阈值的业务对象确定为目标业务对象。
在确定多个业务对象之间的相似度后,可以判断相似度是否超过相似度阈值,若是,可以将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并基于组合后的数据对象生成目标业务对象;若否,可以将相似度低于阈值的业务对象单独确定为一个目标业务对象。
在一个示例中,除了判断重构后多个业务对象的业务逻辑代码之间的相似度,还可以对重构的前业务逻辑代码和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之间的相似度进行判断,并将该相似度作为一参考因素,确定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组合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多个业务对象之间数据对象操作和数据对象调用顺序的相似度,对相似度超过阈值的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生成目标业务对象,能够建立多个业务对象之间联系,生成可复用的、公用的业务对象,避免形成数据孤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单元,以及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根据所述调用关系信息,将所述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作为一示例,基础应用平台可以是电子政务应用平台;调用关系信息用于描述业务单元之间的调用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获取基础应用平台的多个业务单元,以及多个业务单元之间的调用链路,并基于调用链路获取每个业务单元与其他业务单元之间的调用关系信息,通过该调用关系信息,可以确定多个业务单元之间的相互调用关系。在获取调用关系信息后,可以根据调用关系信息,将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中,使得存在相互调用关系的业务单元可以被分类到同一个业务子域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调用关系信息,并根据调用关系信息将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可以将耦合度高的多个业务单元划分至相同的业务子域,由于业务子域内的业务单元存在关联,有利于从中提取能被多个业务单元使用的目标业务对象,避免数据孤岛的产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调用关系信息,将所述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包括如下步骤:
从所述调用关系信息中,获取每个业务单元的调用单元数量、调用对象标识以及所述调用对象标识对应的调用次数信息;根据所述调用单元数量,确定所述多个业务单元中的多个核心业务单元;根据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别对应的调用对象标识和调用次数信息,将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作为一示例,调用关系信息中可以包括调用单元数量、调用对象标识以及与调用对象标识对应的调用次数信息。其中,调用单元数量可以表征调用同一业务单元的其他业务单元数量,调用对象标识可以确定调用该业务单元的其他业务单元,调用次数信息可以确定业务单元对另一业务单元的调用次数。
例如,业务单元A同时被业务单元B、业务单元C和业务单元D调用,其中,业务单元B对业务单元A调用了2次,业务单元C对业务单元A调用了3次,业务单元D对业务单元A调用了1次。则针对业务单元A,其对应的调用单元数量为3,调用对象标识包括B、C、D,调用对象标识B对应的调用次数信息为2。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从调用关系信息中,获取每个业务单元的调用单元数量、调用对象标识以及所述调用对象标识对应的调用次数信息,并根据调用单元数量,在多个业务单元中确定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具体而言,可以对调用单元数量进行降序排列,确定排序在预设范围内的预设数量的调用单元数量,并获取该调用单元数量对应的业务单元,将其确定为核心业务单元;或者,也可以确定超过预设调用数量阈值的调用单元数量,并将其对应的业务单元确定为核心业务单元,针对调用单元数量未超过预设调用数量阈值的业务单元,可以将其标识为归属于应用层的应用服务。
在确定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后,可以根据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对象标识和调用次数信息,将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中。在实际用用中,还可以结合微服务拆分原则对核心业务单元进行划分,例如通过获取核心业务单元对应的业务规则信息、技术规则信息、治理规则信息,并将业务规则信息、技术规则信息或治理规则信息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相同的业务子域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调用单元数量,确定多个业务单元中的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实现了将多个业务单元中被频繁调用的业务单元确定为核心业务单元,由于核心业务单元被多个不同的业务单元调用,有利于基于核心业务单元提取可复用的、公用的业务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别对应的调用对象标识和所述调用次数信息,将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别对应的调用对象标识和调用次数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之间的调用关联度;将调用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阈值的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在确定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后,可以采用核心业务对象对应的调用对象标识,以及调用对象标识对应的调用次数信息,确定多个核心业务单元之间的关联度。
具体的,针对两个核心业务单元,可以通过两者的调用对象标识是否匹配以及调用次数信息,确定两者的调用关联度,调用关联度与两个核心业务单元间相互调用次数呈正相关。其中,两者的调用对象标识是否匹配可以是:当业务单元A调用业务单元B时,业务单元B是否也调用业务单元A,若是,则确定业务单元A与业务单元B匹配,若否,则确定业务单元A与业务单元B不匹配。
在确定多个核心业务单元之间的调用关联度后,可以将调用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阈值的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相同的业务子域中。针对调用关联度低于预设关联度阈值的核心业务单元,可以将该核心业务单元单独划分至一业务子域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多个核心业务单元之间的调用关联度,并将调用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阈值的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可以采用调用关联度对核心业务单元之间的耦合度进行量化,进而将耦合度高的核心业务单元划分至同一业务子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其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针对每个业务子域,分别确定每个核心业务单元调用的候选业务对象,并获取所述候选业务对象对应的调用频率和调用对象数量;将调用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且调用对象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多个候选业务对象,确定为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
作为一示例,候选业务对象可以是具有相同属性或方法的对象的类(Class)。调用频率可以是在预设时间间隔中,候选业务对象被调用的次数;调用对象数量可以是调用同一候选业务对象的核心业务单元数量。
在将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至对应的业务子域后,针对每个业务子域中的每个核心业务单元,可以确定核心业务单元调用的候选业务对象,并获取候选业务对象对应的调用频率和调用对象数量。在得到多个候选业务对象后,可以将调用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且调用对象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候选业务对象,确定为该业务单元对应的业务对象。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调用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并且调用对象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的候选业务对象确定为业务单元对应的业务对象,实现了在多个业务单元中,提取公用的、重复使用的业务对象,避免后续对业务对象的重复设计和重复开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调用频率低于预设频率阈值,或者调用对象数量小于预设数量阈值的业务对象,可以确定此类业务对象为非核心业务对象,非核心业务对象并非同时被多个业务单元重复调用,调用频率低,基于此,可以将其划分至上层业务应用,无需抽取至核心领域层,其中,上层业务应用也可以称为应用层。
通过将调用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的业务对象确定为业务子域中的业务对象,以及,基于调用频率低的业务对象生成上层业务应用,可以形成具有核心领域层和上层业务应用的电子政务系统,通过分层开发模式,当需要调用非核心业务对象时,可以直接调用对应的上层业务应用,避免在核心领域层中进行查找,减少计算资源的消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当接收到针对新业务活动的业务处理请求,获取与所述新业务活动匹配的目标微服务;采用所述目标微服务处理所述新业务活动。
在实际应用中,当发生业务更新或业务需求变化时,用户可以针对新的业务活动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请求,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处理请求,终端可以从与业务子域对应的多个微服务中,获取与新业务活动匹配的目标微服务。
在获取与新业务活动匹配的目标微服务后,若目标微服务包括多个,可以对多个目标微服务进行编排和聚合,进而采用经过编排和聚合的目标微服务处理新业务活动;若获取到一个目标微服务,可以采用该目标微服务处理新业务活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到针对新业务活动的业务处理请求,获取与新业务活动匹配的目标微服务,采用目标微服务处理新业务活动,可以在产生新的业务需求或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采用以目标业务对象为核心的多个微服务,快速进行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单元,以及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业务功能;
在基础应用平台中,可以提供具有不同业务功能的业务单元,例如,与财政业务功能相关的业务单元、与帮扶业务功能相关的业务单元、与政务处理功能相关的业务单元。在具体实现中,可以获取基础应用平台的多个业务单元,并确定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业务功能。
步骤402,确定多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并根据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和业务功能,将所述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确定多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进而可以根据每个业务单元的调用关系信息和业务功能,将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这种,在同一业务子域中的业务单元,其功能与基础应用平台的业务功能对应,并且,被分类到同一业务子域的多个业务单元之间存在相互调用关系。
例如,在电子政务应用平台中,存在业务单元A、业务单元B、业务单元C和业务单元D,其中,业务单元A、业务单元B和业务单元D具有处理财政业务的业务功能,并且相互之间存在调用关系;业务单元C具有处理政务公开业务的功能,则业务单元A、业务单元B和业务单元D将被划分至同一业务子域,业务单元C被划分至另一业务子域。
步骤403,针对每个业务子域,根据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生成目标业务对象;所述目标业务对象基于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组合得到。
在获取基础应用平台的多个业务子域后,针对每个业务子域,可以根据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生成目标业务对象,该目标业务对象可以是通过对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组合得到的。
步骤404,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微服务。
在生成目标业务对象后,可以根据该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微服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单元,以及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业务功能,确定多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并根据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和业务功能,将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针对每个业务子域,根据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生成目标业务对象,并根据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微服务,实现了在现有的基础应用平台中,对公用或可复用的数据对象进行提取、组合,抽取应用平台的核心业务对象,并且,能够以业务对象为核心生成微服务,使得相同的数据可以被不同的应用使用,避免形成业务对象的重复开发和孤立。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微服务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业务子域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每个业务子域包括与所述基础应用平台业务功能对应的业务单元;
业务对象确定模块502,用于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其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
第一目标业务对象生成模块503,用于将所述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
第一微服务生成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对应的微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模块503,包括:
目标数据表获取子模块,用于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数据表;所述目标数据表为对基础应用平台的多个原始数据表整合后得到的;
数据对象清单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目标数据表对应的数据对象清单;所述数据对象清单包含所述目标数据表对应的数据对象;
重构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清单,重构所述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业务逻辑代码;
组合子模块,用于根据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对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构子模块,包括:
原始数据对象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每个业务对象调用的原始数据对象,以及所述原始数据对象对应的原始数据表;
匹配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原始数据表匹配的目标数据表;所述匹配的目标数据表基于所述原始数据表整合得到;
目标数据对象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匹配的目标数据表中确定所述原始数据对象对应的目标数据对象,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对象,重构所述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业务逻辑代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子模块,包括:
数据对象操作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确定每个业务对象当前的数据对象操作和数据对象调用顺序;
相似度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多个业务对象之间的相似度,所述相似度包括数据对象操作对应的操作相似度和数据对象调用顺序对应的调用顺序相似度;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相似度是否超过相似度阈值;若是,调用第一生成单元;若否,第二生成单元;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对相似度超过阈值的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生成目标业务对象;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将相似度低于阈值的业务对象确定为目标业务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子域获取模块501,包括:
调用关系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单元,以及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
分类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用关系信息,将所述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类子模块,包括:
调用信息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调用关系信息中,获取每个业务单元的调用单元数量、调用对象标识以及所述调用对象标识对应的调用次数信息;
筛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用单元数量,确定所述多个业务单元中的多个核心业务单元;
核心分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别对应的调用对象标识和调用次数信息,将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核心分类单元,包括:
调用关联度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别对应的调用对象标识和调用次数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之间的调用关联度;
关联度判断子单元,用于将调用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阈值的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微服务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业务单元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单元,以及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业务功能;
调用关系信息确定模块602,用于确定多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并根据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和业务功能,将所述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第二目标业务对象生成模块603,用于针对每个业务子域,根据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生成目标业务对象;所述目标业务对象基于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组合得到;
第二微服务生成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微服务。
关于一种微服务生成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一种微服务生成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每个业务子域包括与所述基础应用平台业务功能对应的业务单元;
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其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
将所述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
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对应的微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上述其他实施例中的微服务生成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每个业务子域包括与所述基础应用平台业务功能对应的业务单元;
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其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
将所述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
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对应的微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上述其他实施例中的微服务生成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单元,以及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业务功能;
确定多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并根据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和业务功能,将所述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针对每个业务子域,根据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生成目标业务对象;所述目标业务对象基于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组合得到;
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微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单元,以及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业务功能;
确定多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并根据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和业务功能,将所述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针对每个业务子域,根据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生成目标业务对象;所述目标业务对象基于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组合得到;
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微服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每个业务子域包括与所述基础应用平台业务功能对应的业务单元;
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其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
将所述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
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对应的微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包括:
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数据表;所述目标数据表为对基础应用平台的多个原始数据表整合后得到的;
生成所述目标数据表对应的数据对象清单;所述数据对象清单包含所述目标数据表对应的数据对象;
根据所述数据清单,重构所述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业务逻辑代码;
根据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对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清单,重构所述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业务逻辑代码,包括:
确定每个业务对象调用的原始数据对象,以及所述原始数据对象对应的原始数据表;
获取与所述原始数据表匹配的目标数据表;所述匹配的目标数据表基于所述原始数据表整合得到;
在所述匹配的目标数据表中确定所述原始数据对象对应的目标数据对象,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对象,重构所述多个业务对象对应的业务逻辑代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对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包括:
根据重构后的业务逻辑代码,确定每个业务对象当前的数据对象操作和数据对象调用顺序;
确定多个业务对象之间的相似度,所述相似度包括数据对象操作对应的操作相似度和数据对象调用顺序对应的调用顺序相似度;
判断所述相似度是否超过相似度阈值;
若是,对相似度超过阈值的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生成目标业务对象;
若否,将相似度低于阈值的业务对象确定为目标业务对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包括:
获取所述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单元,以及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调用关系信息,将所述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用关系信息,将所述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包括:
从所述调用关系信息中,获取每个业务单元的调用单元数量、调用对象标识以及所述调用对象标识对应的调用次数信息;
根据所述调用单元数量,确定所述多个业务单元中的多个核心业务单元;
根据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别对应的调用对象标识和调用次数信息,将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别对应的调用对象标识和所述调用次数信息,将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别对应的调用对象标识和调用次数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核心业务单元之间的调用关联度;
将调用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阈值的多个核心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8.一种微服务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单元,以及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业务功能;
确定多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并根据每个业务单元对应的调用关系信息和业务功能,将所述多个业务单元分类到对应的业务子域;
针对每个业务子域,根据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生成目标业务对象;所述目标业务对象基于多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对象组合得到;
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微服务。
9.一种微服务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业务子域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础应用平台对应的多个业务子域;每个业务子域包括与所述基础应用平台业务功能对应的业务单元;
业务对象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业务子域,获取其业务单元对应的多个业务对象;
第一目标业务对象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对象对应的数据对象进行组合,形成所述业务子域对应的目标业务对象;
第一微服务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业务对象生成对应的微服务。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服务生成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09797.2A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068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9797.2A CN112068812B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9797.2A CN112068812B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8812A true CN112068812A (zh) 2020-12-11
CN112068812B CN112068812B (zh) 2024-04-02

Family

ID=73665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9797.2A Active CN112068812B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6881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9776A (zh) * 2020-12-27 2021-05-07 百果园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 分布式业务响应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576534A (zh) * 2022-09-30 2023-01-0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原子服务的编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77386A1 (en) * 2008-09-22 2010-03-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ross-platform porting of business applications and making them contexually-aware on target platforms
CN106533929A (zh) * 2016-12-30 2017-03-22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服务开发平台、生成方法以及部署方法和装置
CN107391142A (zh) * 2017-07-26 2017-11-24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拆分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33406A (zh) * 2018-05-22 2018-11-02 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服务升级版本兼容的微服务开发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491653A (zh) * 2018-11-21 2019-03-19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服务架构下的组件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09840752A (zh) * 2018-12-29 2019-06-04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的行政许可业务系统
CN110310034A (zh) * 2019-06-28 2019-10-08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SaaS的服务编排、业务流程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200042328A1 (en) * 2018-08-03 2020-02-06 Dell Products L.P. Autonomous Creation of New Microservices and Modification of Existing Microservices
CN111061463A (zh) * 2019-12-26 2020-04-24 深圳前海环融联易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微服务组合应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88145A (zh) * 2020-04-30 2020-08-04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域数据模型库的微服务代码生成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77386A1 (en) * 2008-09-22 2010-03-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ross-platform porting of business applications and making them contexually-aware on target platforms
CN106533929A (zh) * 2016-12-30 2017-03-22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服务开发平台、生成方法以及部署方法和装置
CN107391142A (zh) * 2017-07-26 2017-11-24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拆分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33406A (zh) * 2018-05-22 2018-11-02 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服务升级版本兼容的微服务开发管理系统及方法
US20200042328A1 (en) * 2018-08-03 2020-02-06 Dell Products L.P. Autonomous Creation of New Microservices and Modification of Existing Microservices
CN109491653A (zh) * 2018-11-21 2019-03-19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服务架构下的组件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09840752A (zh) * 2018-12-29 2019-06-04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的行政许可业务系统
CN110310034A (zh) * 2019-06-28 2019-10-08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SaaS的服务编排、业务流程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061463A (zh) * 2019-12-26 2020-04-24 深圳前海环融联易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微服务组合应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88145A (zh) * 2020-04-30 2020-08-04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域数据模型库的微服务代码生成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UXIA JIN, ETC: "Functionality-Oriented Microservice Extraction Based on Execution Trace Clustering", 《201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RVICES (ICWS)》, pages 211 - 218 *
辛园园: "微服务组合方法研究进展", 《无线通信技术》, pages 42 - 46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9776A (zh) * 2020-12-27 2021-05-07 百果园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 分布式业务响应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576534A (zh) * 2022-09-30 2023-01-0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原子服务的编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76534B (zh) * 2022-09-30 2024-02-2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原子服务的编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8812B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59470B (zh) 一种业务数据上链方法及装置
CN107133309B (zh) 流程实例的存储、查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046237B (zh) 用户行为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0019754B (zh) 一种知识库的建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515968B (zh) 用于输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68812B (zh) 一种微服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66004A (zh)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116065B (zh) 获取拓扑图数据对象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557307B (zh) 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10838041B (zh) 虚拟资源活动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633080B (zh) 一种用户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798450B (zh) 业务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1988429A (zh) 算法调度方法以及系统
CN115543428A (zh) 一种基于策略模板的模拟数据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1210279B (zh) 一种目标用户预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297818B (zh) 构建数据仓库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34004A (zh) 异构系统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41868A (zh) 业务计算任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604000B (zh) 一种越权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52035B (zh) 消息推送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196757B2 (ja) 分析支援プログラム、分析支援方法、分析支援装置および分析支援システム
CN11181384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583907A (zh) 一种电子发票的查验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882648A (zh) 账户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37409A (zh) 一种节点操作权限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