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0362A -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0362A
CN111350362A CN202010200184.1A CN202010200184A CN111350362A CN 111350362 A CN111350362 A CN 111350362A CN 202010200184 A CN202010200184 A CN 202010200184A CN 111350362 A CN111350362 A CN 111350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cooling water
concret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01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001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503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50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03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24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 E04G21/246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ring concrete in situ, e.g. by covering it with protective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该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包括防水混凝土、架立筋、结构钢筋、冷却水管、楼栋专用水池、生产加压泵、冷却水管进水口、冷却水管出水口和截至阀门,所述防水混凝土中设置有架立筋、结构钢筋和冷却水管,所述的冷却水管进水口设置有截至阀门并与生产加压泵相连,所述生产加压泵从楼栋专用水池中取水,所述冷却水管出水口至楼栋专用水池的管路上设置有截至阀门。该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施工速度慢,资源浪费等难题,此施工方法不仅操作简便,降低资源消耗,而且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体积混凝土降温养护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水浴法: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在夏季施工中遇到的突出矛盾是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干燥混凝土表面温度可达到60℃之高,采取水浴法施工不仅能提供混凝土强度发展中所需要的用水,满足养护要求,而且从构筑物顶部流经构筑物表面,带走大量热量,防止骤热引起温度裂缝。
(2)蓄水法:为了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混凝土开裂,在构筑物表面蓄有一定高度的水,由于水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从而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中心温度的差值。
(3)保温法:工程实践证明,大体积混凝土常见的裂缝,较多发生在早期。这是因为早期混凝土内由于水泥水化热反应升温很高,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降低,在表面部位形成了很陡的温度阶梯,产生了很大的拉应力,因早期混凝土强度较低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另外,在冬季负温季节或早春晚秋气温骤降频繁季节,也易形成裂缝。鉴于以上情况,利用保温材料覆盖提高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和四周温度,减少内外温差,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温度控制方法。在气温骤降期间,推迟拆模时间也是经济可行的保温措施。
综上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降温养护的施工方法中水浴法需要将该建筑物(或构筑物)全部浸泡在水下,此方法适合体型不大易于积水排水的施工场地;而蓄水法意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内部蓄水养护,此方法适合可以内部存水的结构。水浴法和蓄水法存在着类似的缺点,就是施工受场地和工程条件限制且大量浪费水资源,保温法则存在效果不佳且浪费保温材料增加造价的问题。且以上三种做法都存在着施工繁琐的弊端。
于是,本申请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以期达到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技术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施工速度慢,资源浪费等难题,此施工方法不仅操作简便,降低资源消耗,而且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包括防水混凝土、架立筋、结构钢筋、冷却水管、楼栋专用水池、生产加压泵、冷却水管进水口、冷却水管出水口和截至阀门,所述防水混凝土中设置有架立筋、结构钢筋和冷却水管,所述的冷却水管进水口设置有截至阀门并与生产加压泵相连,所述生产加压泵从楼栋专用水池中取水,所述冷却水管出水口至楼栋专用水池的管路上设置有截至阀门,包括如下具体施工步骤:
步骤一:冷却水管的排布,采用管蛇形布置作为冷却水管的排布方式,冷却水管用钢丝绑扎固定在基础筏板的架立筋上,要求筏板厚度不超过1.5米时,沿筏板中部设置一道冷却水管;当筏板厚度超过1.5米时冷却水管分层布置,要求冷却水管距离混凝土表面不大于750mm,冷却水管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200mm;
步骤二:进、出水口的设置,从筏板边缘分别引出两条冷却水管作为进、出水口,采取在冷却水管的进、出水口各设一道阀门的方法控制进出水的方向和流量组成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系统;
步骤三:循环水冷却,从楼栋专用水池泵送冷却水至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对降温系统专用管网予以供水,满足本工程项目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用水需求,再经冷却水管出水口回流至楼栋专用水池,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管为管径为32mm的PE管。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采用PE管蛇形布置于基础筏板中部作为冷却水管,冷却水管的进出水口各设一道阀门的方法控制进出水的方向和流量组成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系统。以现代泵送工艺技术,从楼栋专用水池泵送冷却水至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对降温系统专用管网予以供水,满足本工程项目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用水需求,再经冷却水管出水口回流至楼栋专用水池。该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施工速度慢,资源浪费等问题,此施工方法不仅操作简便,降低资源消耗,而且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基础筏板冷却水管布置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基础筏板冷却水管布置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楼栋专用水池供水系统图。
图中:1、防水混凝土;2、架立筋;3、结构钢筋;4、冷却水管;5、楼栋专用水池;6、生产加压泵;7、冷却水管进水口;8、冷却水管出水口;9、截止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包括防水混凝土1、架立筋2、结构钢筋3、冷却水管4、楼栋专用水池5、生产加压泵6、冷却水管进水口7、冷却水管出水口8和截至阀门9,防水混凝土1中设置有架立筋2、结构钢筋3和冷却水管4,冷却水管进水口7设置有截至阀门9并与生产加压泵6相连,生产加压泵6从楼栋专用水池5中取水,冷却水管出水口8至楼栋专用水池5的管路上设置有截至阀门9,冷却水管4为管径为32mm的PE管,包括如下具体施工步骤:
步骤一:冷却水管的排布,采用管蛇形布置作为冷却水管4的排布方式,冷却水管4用钢丝绑扎固定在基础筏板的架立筋2上,要求筏板厚度不超过1.5米时,沿筏板中部设置一道冷却水管4;当筏板厚度超过1.5米时冷却水管4分层布置,要求冷却水管4距离混凝土表面不大于750mm,冷却水管4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200mm;
步骤二:进、出水口的设置,从筏板边缘分别引出两条冷却水管4作为进、出水口,在冷采取管的进、出水口各设一道阀门的方法控制进出水的方向和流量组成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系统;
步骤三:循环水冷却,从楼栋专用水池泵送冷却水至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对降温系统专用管网予以供水,满足本工程项目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用水需求,再经冷却水管出水口回流至楼栋专用水池。
施工前,需要进行材料准备:32mmPE管,楼栋专用水池,生产加压泵,截止阀门2个及筏板施工所需全部材料。
施工步骤如下:
1)冷却水管4的排布安装
基础筏板底板钢筋和架立筋2施工完成后,绑扎32mmPE管做冷却水管4,冷却水管4分部于筏板中部程蛇形排布,冷却水管4水平间距1200mm。
2)进、出水口安装
从筏板边缘分别引出两条冷却水管作为进、出水口至楼栋专用水池,在冷却水管的进出水口各设一道截止阀门9,将冷却水管进水口7与生产加压泵6相连后放置水下。
3)循环水冷却施工
混凝土灌注完毕表面初凝后即开始通冷却水,保证从进水口进入的水是冷水(常温水),进、出水口每8小时交换一次,这样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比较均一,降低温度裂缝出现的可能性,直至进出水口水温相同方可停止通水。
综上所述,该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采用PE管蛇形布置于基础筏板中部作作为冷却水管4,冷却水管的进出水口各设一道阀门控制进出水的方向和流量,共同组成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系统。以现代泵送工艺技术,从楼栋专用水池泵送冷却水至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系统专用管网予以供水,满足本工程项目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用水需求,再经冷却水管出水口回流至楼栋专用水池5,有效地解决传统施工速度慢,资源浪费等难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包括防水混凝土(1)、架立筋(2)、结构钢筋(3)、冷却水管(4)、楼栋专用水池(5)、生产加压泵(6)、冷却水管进水口(7)、冷却水管出水口(8)和截至阀门(9),所述防水混凝土(1)中设置有架立筋(2)、结构钢筋(3)和冷却水管(4),所述的冷却水管进水口(7)设置有截至阀门(9)并与生产加压泵(6)相连,所述生产加压泵(6)从楼栋专用水池(5)中取水,所述冷却水管出水口(8)至楼栋专用水池(5)的管路上设置有截至阀门(9),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施工步骤:
步骤一:冷却水管的排布,采用管蛇形布置作为冷却水管(4)的排布方式,冷却水管(4)用钢丝绑扎固定在基础筏板的架立筋(2)上,要求筏板厚度不超过1.5米时,沿筏板中部设置一道冷却水管(4);当筏板厚度超过1.5米时冷却水管(4)分层布置,要求冷却水管距离混凝土表面不大于750mm,冷却水管(4)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200mm;
步骤二:进、出水口的设置,从筏板边缘分别引出两条冷却水管(4)作为进、出水口,采取在冷却水管的进、出水口各设一道阀门的方法控制进出水的方向和流量组成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系统;
步骤三:循环水冷却,从楼栋专用水池泵送冷却水至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对降温系统专用管网予以供水,满足本工程项目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用水需求,再经冷却水管出水口回流至楼栋专用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4)为管径为32mm的PE管。
CN202010200184.1A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13503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0184.1A CN111350362A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0184.1A CN111350362A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0362A true CN111350362A (zh) 2020-06-30

Family

ID=71190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0184.1A Pending CN111350362A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03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0408A (zh) * 2020-08-20 2020-11-24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循环及施工方法
CN112922145A (zh) * 2021-01-22 2021-06-08 成都建工装饰装修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地震台降温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50028U (zh) * 2012-09-21 2013-04-03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
CN105672341A (zh) * 2016-01-25 2016-06-15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建筑基础施工方法
CN109098177A (zh) * 2018-09-06 2018-12-28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循环冷却系统
CN208870037U (zh) * 2018-08-08 2019-05-17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水冷却循环装置
CN208949884U (zh) * 2018-08-03 2019-06-07 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50028U (zh) * 2012-09-21 2013-04-03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
CN105672341A (zh) * 2016-01-25 2016-06-15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建筑基础施工方法
CN208949884U (zh) * 2018-08-03 2019-06-07 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的装置
CN208870037U (zh) * 2018-08-08 2019-05-17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水冷却循环装置
CN109098177A (zh) * 2018-09-06 2018-12-28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循环冷却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0408A (zh) * 2020-08-20 2020-11-24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循环及施工方法
CN111980408B (zh) * 2020-08-20 2022-01-18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循环及施工方法
CN112922145A (zh) * 2021-01-22 2021-06-08 成都建工装饰装修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地震台降温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38600U (zh) 装配整体式建筑物
CN111350362A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施工方法
CN105256998B (zh) 一种现场混凝土竖向结构循环用水的自动养护方法
CN104018673A (zh) 超大体积砼一次连续浇注多循环实时温控施工工艺
CN103938870B (zh) 一种轻质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同步浇筑施工方法
CN201687127U (zh) 预制复合外保温墙板
CN102897800A (zh) 循环利用太阳热能与负压技术晒盐同时取淡水的方法
CN201738494U (zh) 开有门窗洞口的预制复合墙板
CN105544849A (zh) 一种基于xps夹心保温处理的装配式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25405A (zh)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水重复利用装置及方法
CN102756423A (zh) 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水养桩养护装置及养护方法
CN104496321A (zh) 一种泄水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04206U (zh)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离心后的循环水养护装置
CN106802001A (zh) 一种集热集电整体模块化钢结构框架住宅的建造方法
CN105822068B (zh) 高温环境下的超长薄壁混凝土墙浇筑和养护方法
CN201762833U (zh) 采用夹芯保温的预制外墙板
CN205955245U (zh) 一种混凝土外墙智能养护装置
CN210969335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的养护装置
CN104453236B (zh) 一种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循环水自然冷却系统及作法
CN216196782U (zh) 超厚大体积混凝土单层多回路水冷却系统
CN105089202A (zh) 一种新型复合抗老化薄壁外墙板
CN106142315A (zh) 组合模具导热油养护技术
CN205557574U (zh) 预应力分加拼装中仓可调式地下管廊
CN214423602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轻钢房屋
CN115075484A (zh) 一种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