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4171B - 用于机动车的电动驱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的电动驱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4171B
CN111344171B CN201880072362.8A CN201880072362A CN111344171B CN 111344171 B CN111344171 B CN 111344171B CN 201880072362 A CN201880072362 A CN 201880072362A CN 111344171 B CN111344171 B CN 1113441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tary gear
gear
housing
rotationally fixed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23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4171A (zh
Inventor
T·施尔德尔
K·里德尔
T·哈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cedes Benz Group AG
Original Assignee
Mercedes Benz Group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cedes Benz Group AG filed Critical Mercedes Benz Group AG
Publication of CN111344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4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4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4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ne motor mounted on a propulsion axle for rotating right and left wheels of this 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1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70Gearings
    • B60Y2400/73Planetary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21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34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wo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39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hree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35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two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38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three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9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an orbital gear set member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e.g. a sun wheel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33Series gearboxes, e.g. gearboxes based on the same design being available in different sizes or gearbox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standardised un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驱动设备,其具有箱体(12)、电机(74)、差速器(42)和传动装置(10),传动装置具有:接纳在箱体(12)内的第一行星齿轮组(14),其具有第一太阳轮(16)、第一齿圈(18)和第一行星齿轮架(20);以及容纳在箱体(12)内的第二行星齿轮组(24),其包括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箱体(12)的第二太阳轮(26)、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20)的第二齿圈(28)和第二行星齿轮架(30),第一太阳轮(16)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第二太阳轮(26),该差速器(42)在径向上布置第一行星齿轮组(14)和第二行星齿轮组(24)之内并且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14)和第二行星齿轮组(24)的区域内,第二行星齿轮架(30)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差速器壳(78)。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的电动驱动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机动车的电动驱动设备。
例如作为已知技术DE 10 2015 209 647 A1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箱体和接纳在箱体内的也简称为第一行星组的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一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和第一行星齿轮架,其中,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和第一行星齿轮架也被称为第一部件,或者是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部件。
传动装置还包括接纳在箱体内的也简称为第二行星组的第二行星齿轮组,其具有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箱体的第二太阳轮、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的第二齿圈和第二行星齿轮架。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齿轮架和第二齿圈也被称为第二部件,或者是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部件。另外,设置有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连接至第二行星齿轮架的从动轴,借此可由传动装置提供转矩以驱动机动车。
另外DE 10 2014 218 610 A1、DE 10 2015 104 778 A1、DE 102013 226 479 A1、WO 2016/055322 A1、WO 2011/082707 A1、DE 10 2010 050 709 A1、WO 2012/022 640 A1公开了用于机动车的电动驱动设备。
同类型的DE 10 2013 226 479 A1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动驱动设备,其中,除上述特征外如此将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相互连接,即,第一太阳轮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
本发明的任务是如此改进前言所述类型的电动驱动设备,即,可以实现特别低耗的并且紧凑的电动驱动设备构造且同时实现电动驱动设备的很有利的功能。
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动驱动设备完成。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具有适当的发明改进方案的有利设计。
为了如此改进从现有技术中知道的电动驱动设备,即,可以实现低耗、紧凑且同时具有很有利功能的电动驱动设备,首先基于:该电动驱动设备具有箱体、电机、差速器和传动装置。其中,该传动装置包括接纳在箱体内的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具有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和第一行星齿轮架,它们作为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部件,该传动装置还包括接纳在箱体内的第二行星齿轮组,其具有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箱体的第二太阳轮、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的第二齿圈和第二行星齿轮架,它们作为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部件,该传动装置还包括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连接至第二行星齿轮架的、经此可由传动装置提供转矩以驱动机动车的从动轴,其中,该从动轴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差速器的输入轴。另外基于:第一行星齿轮组配备有联动切换元件,借此可将第一部件之一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部件中的另一个或第二部件之一。尤其是,例如该联动切换元件可以在至少一个联动状态和至少一个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其中,例如该联动状态对应于联动切换元件的至少一个联动位置,该断开状态对应于至少一个断开位置。在此,该联动切换元件例如尤其相对于箱体和/或平移地可以在联动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运动。
最后基于,第一太阳轮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第二太阳轮。如果例如第一太阳轮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二太阳轮,则尤其可以规定第一太阳轮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二太阳轮。“传动装置的部件且在这里是第一太阳轮与第二太阳轮的这种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尤其是指,所述部件或在此是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总是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连接,从而没有设置如下的切换元件:借助该切换元件可根据需要建立、消除和随后再次建立部件之间的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
本发明规定了,差速器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之内并且在轴向上基本上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轴向延伸区域内,并且第二行星齿轮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差速器的差速器壳。
另外根据本发明规定了变速级,其关于力矩流布置在电机和第一行星齿轮组之间。“力矩流”例如是指从电机延伸到第一行星齿轮组或走向相反的转矩流,转矩经此从电机可被传递或被传递至第一行星齿轮组或被反向传递。另外,变速级在轴向上、即例如在电机轴向上布置在电机和差速器之间。另外,变速级在轴向上、即例如在电机的轴向上布置在电机和第一行星齿轮组之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不损害整个电动驱动设备的径向紧凑性的情况下提升其性能。电机的轴向例如与变速级的轴向重合,或者电机轴向与变速级的轴向平行地延伸。
另外根据本发明规定了连接体,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二太阳轮。此外,该连接体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箱体的壁,其中,整个连接体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架和第二行星齿轮架之内。本发明的这种改进方案也使电动驱动设备更加紧凑。
最后根据本发明规定了,第二行星齿轮架借助支承元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一行星齿轮架被支承,并且借助另外的支承元件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二太阳轮被支承,第一行星齿轮架借助又一支承元件相对于第一太阳轮在轴向上被支承,第一太阳轮借助一附加的支承元件相对于连接体在轴向上被支承。
“两个可转动安装的元件的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应该是指,这两个元件彼此同轴布置且如此相互连接,即,它们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可转动安装的元件与箱体的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应该是指,所述元件如此连接至箱体,即,它不能相对于箱体转动。
“一个元件在径向上布置在另一个元件之内”在此应该是指,两个元件相互同轴布置,并且该一个元件的最大半径小于另一个元件的最小半径。因此,例如差速器相对于第一行星齿轮组同轴且相对于第二行星齿轮组同轴设置,在这里,差速器的最大半径尤其是最大外半径或者最大外周长或最大外直径小于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最大半径、尤其是最大外半径或者最大外周长或最大外直径。
“差速器在轴向上基本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区域内”这一特征可以是指,差速器的各局部区域在差速器的径向上向外被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覆盖。
例如所述部件原则上可以绕也称为主转动轴线的转动轴线相对于箱体转动,尤其当所述部件未被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箱体上时。在联动状态中,借助联动切换元件可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连接的且由此可相互联动的部件借助联动切换元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连接,从而借助联动切换元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连接的且由此相互联动的部件尤其在传动装置被驱动时(即在转矩被传入传动装置时)共同地(即同时地)且因此作为整体尤其绕转动轴线相对于箱体转动,因此作为整体环绕运行。此时相互联动的部件无法彼此相对转动。但在释放状态中,联动切换元件放开在联动切换元件的联动状态中相互联动的部件以便尤其绕转动轴线彼此相对转动,从而例如在联动切换元件的联动状态中,借助联动切换元件相互联动的部件尤其在传动装置被驱动时彼此相对地尤其绕主转动轴线转动或可转动。由此可以通过低耗且很紧凑的方式实现传动装置的很有利的切换可能性和进而很有利的功能。
尤其例如可行的是,传动装置设计成可切换的、尤其是可动力换挡的以及尤其多挡的且例如是两挡或三挡的尤其用于电动驱动设备的传动机构,其中,根据需要可以实现同轴设计或也可以实现轴线平行设计。换句话说,借助本发明的传动装置能以简单方式实现标准模块制造,从而例如能以简单方式展现传动装置的不同结构变型。在其中的第一结构变型中,例如传动装置具有恰好两个可切换的挡位,从而传动装置被设计成可切换的、尤其能动力换挡的具有恰好两个挡位的传动机构。在其中的第二结构变型中,传动装置例如具有恰好三个可切换的挡位,从而传动装置被设计成可切换的、尤其可动力换挡的具有恰好三个挡位的传动机构。第一或第二结构变型各自此时可以设计成同轴的或轴线平行的结构,从而可以通过简单方式展现出总共至少四个彼此不同的结构变型。在此,可以保持很低的损耗功率。尤其有利的换挡能力和尤其有利的传动比可以尤其通过使用仅两个或三个行星齿轮组来实现,从而结构空间需求、零件数量、重量和成本可被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尤其是,例如可以展现出至少或恰好两个行车挡位、尤其至少或恰好三个行车挡位,每个行车挡位不仅可被用于实现机动车前行,也可以被用于机动车倒车。其中的第一行车挡位例如应该允许半挂车运行。另外,第一行车挡位例如设置用于爬行过程/蠕行过程,以便例如对设计用于驱动传动装置或机动车的电机且尤其是其功率电子装置进行过热保护。借助联动切换元件可相互联动的部件优选是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部件中的两个。
“传动装置部件或者说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能相互连接”这一特征尤其是指,例如设有切换元件,其例如可以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切换状态例如对应于第一切换位置,其中,第二切换状态例如对应于第二切换位置。此时切换元件可以例如尤其相对于箱体和/或平移地在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切换状态中,所述部件或者说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借助切换元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连接,使得所述部件或太阳轮无法彼此相对转动。但在第二切换状态中,切换元件放开所述部件或太阳轮以使之尤其绕转动轴线彼此相对转动,从而所述部件或太阳轮在第二切换状态中尤其在传动装置被驱动时彼此相对地尤其绕转动轴线转动或者可以转动。因此,传动装置部件的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无法根据需要来建立且复又消除,而是总是存在;而借助切换元件可根据需要建立、消除和随后再次建立部件之间的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的连接。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连接或可相互连接的实施方式可以展现出很紧凑的且低耗的传动方式。
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特点是设有驱动轴,可以经此将转矩传入传动装置。因此,传动装置可以通过驱动轴被驱动。例如该传动装置可以通过驱动轴被前述电机驱动,从而例如机动车车轮和进而机动车总体上可以通过该传动装置和进而通过驱动轴被电机驱动。
此时为了实现很有利的功能而被证明尤其有利的是,变速装置被设计成接纳在箱体内的第三行星齿轮组,其具有第三太阳轮、第三齿圈和第三行星齿轮架。第三太阳轮、第三齿圈和第三行星齿轮架此时是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三部件或也被称为第三部件。第三行星齿轮组也被简称为第三行星组。在此规定,第三太阳轮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驱动轴,使得第三太阳轮配属于传动装置的驱动设备侧或者驱动侧,传动装置可通过驱动侧或驱动设备被驱动。第三齿圈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箱体,因此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箱体上,使得第三齿圈尤其即便在传动装置被驱动时也无法相对于箱体转动。第三行星齿轮架此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第一齿圈。
此时被证明特别有利的是,第三行星齿轮架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齿圈。由此可以保持很小的零件数量和进而成本和重量。
为了能实现很有利的换挡可能性和进而很有利的功能而替代地规定,传动装置具有第一连接切换元件,借此可将第三行星齿轮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齿圈。第一连接切换元件例如可以在第一接合状态与第一释放状态之间被切换,在这里,例如之前关于第一切换状态的说明可被套用到第一接合状态,并且之前关于第二切换状态的说明可以套用到第一释放状态,反之亦然。第一接合状态例如对应于第一接合位置,其中,第一释放状态可以对应于第一连接切换元件的第一释放位置。此时例如第一连接切换元件尤其可以相对于箱体和/或平移地在第一接合位置和第一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接合状态中,第三行星齿轮架借助第一连接切换元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齿圈,从而第三行星齿轮架和第一齿圈尤其在传动装置被驱动时共同地且因而作为整体尤其绕转动轴线相对于箱体转动或可转动。但在第一释放状态中,第一连接切换元件放开第一齿圈和第三行星齿轮架以使之尤其绕转动轴线彼此相对转动,从而尤其当传动装置被驱动时,第三行星齿轮架和第一齿圈彼此相对转动或可转动。由此,可以展示出传动装置的很有利的换挡能力、尤其是动力换挡能力。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传动装置包括第二连接切换元件,借此可以将第二齿圈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齿圈和/或第三行星齿轮架。在先和在后对切换元件或第一连接切换元件的说明也可以毫无问题地套用到第二连接切换元件,反之亦然。因此例如第二连接切换元件可以在第二接合状态与第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其中,例如第二接合状态可以对应于第二连接切换元件的第二接合位置,第二释放状态可以对应于第二释放位置。此时例如第二连接切换元件可以在第二接合位置与第二释放位置之间尤其相对于箱体和/或平移地运动。在第二接合状态中,第二齿圈借助第二连接切换元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齿圈和/或连接至第三行星齿轮架,从而它们共同地或作为整体尤其绕转动轴线环绕运行且同时共同地或同时地相对于箱体转动,尤其当传动装置被驱动时。但在第二释放状态中,第二连接切换元件放开第二齿圈和第一齿圈或者第二齿圈和第三行星齿轮架以使之尤其绕转动轴线彼此相对转动,从而它们尤其可以在传动装置被驱动时彼此相对转动或者可转动。通过使用第二连接切换元件,能以结构空间有利和损耗小的方式展现很有利的传动装置换挡能力。
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特点是,传动装置具有第三连接切换元件,借此可将第一行星齿轮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三行星齿轮架。在此,在先和在后关于切换元件、第一连接切换元件和第二连接切换元件所做的说明也可以毫无问题地套用至第三连接切换元件,反之亦然。因此,例如第三连接切换元件可以在第三接合状态和第三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第三接合状态例如对应于第三接合位置,其中,例如第三释放状态对应于第三连接切换元件的第三释放位置。此时,例如第三连接切换元件可以在第三接合位置和第三释放位置之间尤其相对于箱体和/或平移地运动。在第三接合状态中,第一行星齿轮架借助第三连接切换元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三行星齿轮架,从而当传动装置被驱动时,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架共同地尤其绕转动轴线相对于箱体转动。但在第三释放状态中,第三连接切换元件放开第一行星齿轮架和第三行星齿轮架以使之绕转动轴线彼此相对转动,从而尤其在传动装置被驱动时,它们彼此相对转动或者可以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变速级被设计成圆柱齿轮级,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且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与第一齿圈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的驱动轴。由此,可以特别有利地将转矩传导入传动装置,在这里,同时可以将结构空间需求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
还被证明特别有利的是,传动装置具有第四连接切换元件,借此可以将第二太阳轮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箱体。换言之,第二太阳轮可以根据需要借助第四连接切换元件被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箱体上。此时例如第四连接切换元件可以在第四接合状态和第四释放状态之间被切换。第四接合状态例如对应于第四接合位置,其中,第四释放状态例如对应于第四连接切换元件的第四释放位置。在此,例如第四连接切换元件可以尤其相对于箱体和/或平移地在第四接合位置和第四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在第四接合状态中,第二太阳轮借助第四连接切换元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箱体,即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被固定在箱体上,从而第二太阳轮在第四接合状态中无法相对于箱体转动,尤其是即便传动装置被驱动时也是如此。但在第四释放状态中,第四连接切换元件放开第二太阳轮以使之相对于箱体尤其绕转动轴线转动,从而尤其当传动装置被驱动时,第二太阳轮尤其绕转动轴线相对于箱体转动或可转动,此时传动装置被驱动。
为了保持很小的零件数量和进而结构空间、成本和重量且同时能以低耗方式实现很有利的传动比,在本发明的其它设计中规定,第二齿圈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
为了以结构空间有利且低耗方式能实现传动装置的很有利的传动比,在本发明的其它设计中规定,两个可借助联动切换元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的或可相互联动的部件是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齿圈和第一太阳轮。
或者被证明特别有利的是,两个可借助联动切换元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连接的或可相互联动的部件是第二齿圈和第一行星齿轮架。
为了实现很有利的功能,已被证明尤其有利的是,传动装置包括第五连接切换元件,借此可以将第二太阳轮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太阳轮。第五连接切换元件例如可以在第五接合状态与第五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第五接合状态例如对应于第五接合位置,其中,第五释放状态例如对应于第五切换元件的第五释放位置。此时第五切换元件例如可以在第五释放位置与第五接合位置之间尤其相对于箱体和/或平移地运动。在第五接合状态中,第二太阳轮借助第五连接切换元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太阳轮,从而它们同时或共同地且进而作为整体尤其绕转动轴线相对于箱体转动或可转动,尤其当传动装置被驱动时。但在第五释放状态中,第五连接切换元件放开第二太阳轮以使之尤其绕转动轴线相对于第一太阳轮转动,从而当传动装置被驱动时,它们尤其绕转动轴线彼此相对转动或可转动。
最终被证明特别有利的是,该传动装置具有驻车锁,借此可以将从动轴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箱体上。由此,例如从动轴和与从动轴相连的机动车车轮可以被锁定以避免不希望的转动,从而例如当机动车停放在坡上时可以避免机动车意外溜车。
各联动切换元件或者连接切换元件是切换元件或者也被称为切换元件。此时可以规定,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切换元件、多个所述切换元件或所有切换元件被设计成形锁合的切换元件和进而例如爪式离合器或爪式切换元件,由此,可以保持很小的损耗。在此,例如各部件借助各自的切换元件在各自的切换状态中以形锁合的方式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连接。本发明的传动装置的另一个优点是,在断开运行的切换元件中、即在切换元件被断开时的相对转速可被保持很低。此外,可以在多个行星齿轮组中将相对转速保持在很低的范围内。另外,可以展现出很好的切换元件可接近性,尤其当这个或这些切换元件被设计成制动器时。换言之可行的是,至少其中一个切换元件、多个所述切换元件或者全部切换元件被设计成摩擦配合的切换元件,因此例如被设计成盘片式离合器或制动器,从而例如各部件借助各自的切换元件能以摩擦锁合或力锁合的方式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连接。另一个优点是尤其通过实现传动装置的多挡性即便在高速下也可以保持很低的电机转速,由此可以保持很低的损耗。
在本发明范围内,例如“第一构件例如像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第一太阳轮、连接体或第三行星齿轮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构件例如箱体、第一行星齿轮架、第二太阳轮、也称为箱体壁的箱体壁板或第一齿圈”这一特征是指,第一构件永久地且因此一直或总是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接合至第二构件。因此,比如未设置如下的可调的或可切换的切换元件,借助于该切换元件可逆地将第一构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构件并且能可逆地消除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而是第一构件一直或总是或永久地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构件。
另外,例如在本发明范围内,“第一构件能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构件”这一特征是指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配属有也称为切换元件的联接切换元件。联接切换元件例如可以在联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被切换。联接状态例如对应于联接切换元件的至少一个连接位置,其中,分离状态例如对应于联接切换元件的分离位置。因此,例如该联接切换元件可以在联接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尤其相对于箱体和/或平移地运动。在联接状态中,尤其在联接位置,第一构件借助联接切换元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构件,从而尤其当传动装置被驱动时,即当至少一个转矩被传导入传动装置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连接的构件共同地或同时绕构件转动轴线转动。
构件转动轴线例如是前述的转动轴线,尤其是前述的主转动轴线。但在分离状态中或者在分离位置,联接切换元件放开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以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彼此相对地以及例如绕构件转动轴线转动,从而尤其当传动装置被驱动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尤其绕构件转动轴线彼此相对转动或者可相对转动。
从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以及结合附图得到本发明的其它的优点、特征和细节。之前在说明书中提到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随后在附图说明中提到的和/或在附图中单独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可以在各自所说明的组合中、也可以在其它组合中或单独地使用而没有超出本发明范围。
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电动驱动设备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设备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设备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设备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设备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设备的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设备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动驱动设备的空间布置的图示;
图9示出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设备的示意图;
图10示出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11示出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12示出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零部件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比如乘用车的电动驱动设备10的第一实施方式。机动车可以尤其单纯地借助电动驱动设备1被电动驱动,从而机动车也可以被设计成电动车、尤其是电池电动车。如可以从图1中看到地,电动驱动设备1包括传动装置10。尤其是,传动装置10被用于机动车电动驱动设备。电动驱动设备因此包括例如该传动装置10和至少一个在图中未被示出的电机,借助该电机可以驱动传动装置10并经此驱动机动车车轮和进而总体上驱动机动车。因此,前述电动驱动设备可以是电动动力传动设备1。
传动装置10包括在图1中尤其示意性表示的箱体12以及接纳在箱体12内的第一行星齿轮组14,第一行星齿轮组也被简称为第一行星组。第一行星齿轮组14包括第一太阳轮16、第一齿圈18和第一行星齿轮架20,其中,第一太阳轮16、第一齿圈18和第一行星齿轮架20是第一行星齿轮组14的第一部件,或者也被称为第一部件。另外,第一行星齿轮组14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一行星齿轮22,其中,各第一行星齿轮22一方面与第一太阳轮16啮合,另一方面与齿圈1啮合,并且可转动地支承在对应的第一行星齿轮架20上。
传动装置10还包括接纳在箱体12中的第二行星齿轮组24,其也被简称为第二行星组。第二行星齿轮组24包括第二太阳轮26、第二齿圈28和第二行星齿轮架30,其中,太阳轮26、第二齿圈28和第二行星齿轮架30被称为第二行星齿轮组24的第二部件,或也被称为第二部件。此外,第二行星齿轮组24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二行星齿轮32,其中,各第二行星齿轮32一方面与第二太阳轮26啮合且另一方面与第二齿圈28啮合,同时可转动安装在对应的第二行星齿轮架30上。各行星齿轮架20或30也被称为行星架。
各部件尤其在其未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箱体12上的情况下、在传动装置10被驱动时绕也称为主转动轴线的转动轴线34相对于箱体12可转动或者绕转动轴线34相对于箱体12转动。传动装置10例如被如此驱动,即,在图1中由箭头36表示且也称为驱动力矩或驱动转矩的转矩被传导入传动装置10。该驱动力矩例如由至少一个设计用于驱动传动装置10和机动车的驱动单元提供,其例如被设计成前述电机。驱动力矩例如借助传动装置10被转换为与之不同的、也称为输出力矩或输出转矩的且在图1中由箭头38表示的转矩,在这里,输出力矩由传动装置10提供和利用以驱动机动车。
如以下还将详述地,第二太阳轮26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箱体12。此外,第二齿圈28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可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20。传动装置10还包括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连接至第二行星齿轮架30的从动轴40,传动装置10借此可提供或提供前述输出力矩以驱动机动车,尤其当传动装置10被驱动时。
另外,传动装置10包括例如呈锥齿轮差速器形式的差速器42,其配属于车桥传动装置、进而配属于机动车的车桥。所述车桥包括至少两个车轮,它们通过车桥传动装置和传动装置10可被驱动单元、尤其电机驱动。此时,车桥传动装置允许车桥车轮之间的转速平衡,从而车桥车轮尤其可以在弯道行驶时以不同的转速转动。在此,弯道外侧车轮尤其能以比弯道内侧车轮更高的转速转动。这意味着,传动装置10通过从动轴40提供输出力矩。输出力矩自从动轴40被传输至车桥传动装置、尤其车桥传动装置的冠状齿轮,从而输出力矩通过车桥传动装置被传递至车轮。
从动轴40布置在传动装置10的从动装置上或从动侧,因为传动装置10通过从动装置提供输出力矩。与此相比,例如传动装置10的驱动轴44布置在传动装置10的驱动设备上或驱动侧,因为通过驱动设备将驱动力矩传导入传动装置10。
为了现在能实现很紧凑的且磨损小的结构以及很有利的功能,第一行星齿轮组14配属有联动切换元件46,借此可以将其中一个第一部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部件中的另一个或者其中一个第二部件。借助联动切换元件46可相互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的且由此可联动的部件在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是第一部件中的两个,此时是第一太阳轮16和第一齿圈18。
在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传动装置10包括呈接纳在箱体12内的第三行星齿轮组48形式的变速级47,该第三行星齿轮组也被简称为第三行星轮组,并且具有第三太阳轮50、第三齿圈52和第三行星齿轮架54。第三太阳轮50、第三齿圈52和第三行星齿轮架54是第三行星齿轮组48的第三部件或者也被称为第三部件。第三部件也可以尤其在未被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箱体12上且传动装置10被驱动时绕转动轴线34相对于箱体12转动。在此,第三行星齿轮组48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三行星齿轮56,其中,各第三行星齿轮56一方面与第三太阳轮50啮合,另一方面与第三齿圈52啮合,同时可转动地支承在对应的第三行星齿轮架54上。在此,第三太阳轮50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驱动轴44,从而由驱动单元提供的且由箭头36表示的驱动力矩被传递至驱动轴44并从这里被传递至第三太阳轮50,从而第三太阳轮50例如配属于传动装置10的驱动设备或者布置在驱动侧。另外,第三齿圈52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连接至箱体12,因此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固定在箱体12上。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规定,第三行星齿轮架54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连接至第一齿圈18。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齿圈28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20。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有呈第一连接切换元件58形式的第一切换元件,借此可以将第二太阳轮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箱体12。另外,设有第二连接切换元件60,借此可以将第二太阳轮26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太阳轮16。另外,传动装置10包括驻车锁P,借此可以将从动轴40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箱体12上。由此,通过差速器42与从动轴40接合的车轮可以被锁定而不会意外转动,从而机动车可以被锁定以免溜车。
图2示出了传动装置10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行星齿轮架54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连接至第一齿圈18。另外,设置呈第三连接切换元件62形式的第三切换元件,借此可将第二齿圈28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齿圈18。因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行星齿轮架54和第一齿圈18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相互连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借助第三连接切换元件62将第二齿圈28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三行星齿轮架54和第一齿圈18。另外,第一太阳轮16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连接至第二太阳轮26,从而太阳轮16和26借助第一连接切换元件58可被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箱体12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借助联动切换元件46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的且因此可相互联动的部件是第一行星齿轮架20和第二齿圈28。
图3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它尤其如此与第二实施方式区别,即,第二齿圈28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20。另外,设有呈第四连接切换元件64形式的第一切换元件,借此可将第三行星齿轮架54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齿圈18。另外,第三行星齿轮架54借助呈第五连接切换元件65形式的第五切换元件可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20。在此实施方式中,第四连接切换元件64和第五连接切换元件65共同起到联动切换元件46的作用,因为在第四连接切换元件64和第五连接切换元件65共同接合时将第一行星齿轮架20与第一齿圈18联动。
图4示出第四实施方式,其尤其如此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区别,即,变速级47没有设计成第三行星齿轮组48的形式。变速级47在此被设计成圆柱齿轮级66,其具有第一齿轮68和与第一齿轮68啮合的第二齿轮70。第二齿轮70此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驱动轴44,驱动轴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连接至第一齿圈18。在其它方面,第四实施方式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
图5示出第五实施方式,在此,圆柱齿轮级66(图5只示出其第二齿轮70)对应配属于从动装置,而不是像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那样配属于驱动设备。此时第二齿轮70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从动轴40,并且第五实施方式在其它方面对应于第四实施方式。
图6示出了第六实施方式,在这里,第二太阳轮26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连接至箱体12。通过第一太阳轮16与第二太阳轮26借助第二连接切换元件60的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一太阳轮16能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箱体12上。
最后,图7示出了第七实施方式,在此,太阳轮16、26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相互连接。此外,太阳轮16和26可以通过联动切换元件46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齿圈18且连接至第三行星齿轮架54,因为它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齿圈18。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切换元件、多个切换元件或所有切换元件、多个切换元件或所有切换元件被设计成形锁合的和/或摩擦锁合的切换元件,因此例如设计成爪式离合器或盘片离合器。
图8示出电动驱动设备1的部件的空间布置。根据本发明,如此得到很紧凑的总体布置,即,差速器42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14和第二行星齿轮组24之内并且在轴向上基本上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14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24的区域内。差速器42的外径分别小于第一太阳轮16的齿结构的直径和第二太阳轮26的齿结构的直径。差速器42在轴向上至少部分由第一行星齿轮组14覆盖且至少部分由第二行星齿轮组24覆盖。尤其可以从图8中看到,“差速器42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14和第二行星齿轮组24之内”这一特征是指,差速器42与行星齿轮组14、24同轴布置,其中,差速器42的最大外半径小于行星齿轮组14、24的各自最大外半径。另外,“差速器42在轴向上基本布置在行星齿轮组14、24区域内”这一特征可以是指差速器42的各自局部区域在差速器42的径向上向外被行星齿轮组14、24覆盖。由此可以实现电动驱动设备1的很紧凑的构型。
电动驱动设备1具有至少一个或恰好一个电机74,电机至少部分、尤其至少主要或完全布置或接纳在箱体12内。电机74包括定子75和转子76,转子可由定子75驱动且由此可绕机器转动轴线相对于定子75转动。优选地,该机器转动轴线与也称为主转动轴线的转动轴线34重合,或者机器转动轴线的走向平行于转动轴线34。因此优选规定,电机74尤其是其转子76与行星齿轮组14、24同轴布置以及与第三行星齿轮组48同轴布置,在这里,行星齿轮组14、24和48最好相互同轴布置。还优选规定,电机74与差速器42同轴布置,并且其差速器壳78可绕转动轴线34相对于箱体12转动。
电机74可以通过其转子76提供前述的驱动力矩,该驱动力矩自转子76、尤其直接地可传递或被传递至驱动轴44。由此,由转子提供的驱动力矩可以被传导至传动装置10中,尤其经由驱动轴44,在这里,与从转子76朝向行星齿轮组14、24和48的转矩流相关地,行星齿轮组14、24和48布置在驱动轴44下游。尤其是规定,驱动轴44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转子76,或者驱动轴44可以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转子76。
另外,尤其清楚地可从图8中看到,箱体12具有也称为壁或箱体壁或壁板的第一箱体壁71,其例如在电机74的轴向上布置在电机74和各行星齿轮组14、24或者48之间。这例如意味着,电机74在电机74的轴向上至少部分地、尤其至少主要地朝向各自行星齿轮组14、24或48被第一箱体壁71覆盖。电机的轴向此时与机器转动轴线或转动轴线34重合。
前述转矩流也被称为在电机74和第一行星齿轮组14之间的力矩流,因为由电机经过转子76提供的驱动力矩通过转矩流或沿转矩流从电机74被传递至第一行星齿轮组14。关于也被称为力矩流的、从电机74朝向第一行星齿轮组14的或走向相反的所述转矩流,根据图8被设计成第三行星齿轮组48的变速级47布置在电机74和第一行星齿轮组14之间,即设置在电机74下游和第一行星齿轮组14上游。此外,变速级47(尤其是第三行星齿轮组48)在轴向上、即在电机47的轴向上布置在电机74和差速器42之间。在此,例如差速器42的至少一个局部区域在差速器42的轴向上且因此例如沿着转动轴线34朝向电机74被变速级47覆盖。另外,变速级47在轴向上、即在电机47的轴向上布置在电机74和第一行星齿轮组14之间,从而第一行星齿轮组14沿其轴向至少部分、尤其至少主要或全部朝向电机74被变速级47覆盖或重叠。
差速器42具有差速器壳78以及平衡轮80,平衡轮在此设计成齿轮且同时优选是锥齿轮。平衡轮80可转动地支承在差速器壳78上并因此相对于差速器壳78可转动,其中,当差速器42尤其被电机74所提供的驱动力矩驱动时,差速器壳78与平衡轮80一起绕转动轴线34相对于箱体12可转动或被转动。
此外,差速器42具有从动轮82,其在此被设计成齿轮且同时优选是锥齿轮。从动轮82与平衡轮80啮合并且可绕转动轴线34相对于箱体12和/或相对于差速器壳78转动。另外,各从动轮82尤其永久地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各自的半轴77,从而可通过半轴77驱动机动车的各车轮。由此,车轮可以通过半轴77、差速器42和传动装置10被电机74尤其电动驱动。此时可从图8中看到,半轴77可以提供由箭头38所表示的转矩以驱动车轮。
此外,箱体12具有另一个也简称为壁、壁板或箱体壁的第二箱体壁84。此时例如电机74沿其轴向至少部分、尤其至少主要或全部布置在箱体壁71和84之间。因此,例如电机74的在电机74的轴向上背对第一箱体壁71的一侧在与机器转动轴线重合的且远离第一箱体壁71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尤其至少主要或全部被第二箱体壁84覆盖。
驱动设备1在此包括支承元件72和73,其中,支承元件72也被称为第一支承元件,支承元件73也被称为第二支承元件。各支承元件72或73例如是滚动轴承。通过支承元件72、73,驱动轴44至少可转动地支承在箱体12尤其是箱体壁71、84上。尤其是驱动轴44通过支承元件72、73至少在驱动轴44的径向上可转动动支承在箱体壁71、84或者箱体12上。为此,例如驱动轴44沿其径向通过支承元件72、73支承且因此可转动地安装在箱体12、尤其是箱体壁71、84上。在此,电机74在电机74的轴向上布置在支承元件72和73之间,从而例如支承元件72在电机74的轴向上朝向支承元件73至少部分、尤其至少主要或全部被电机74覆盖。替代地或附加地,支承元件73在电机74的轴向上朝向支承元件72至少部分地、尤其至少主要或全部被电机74覆盖。由此可以保证电动驱动设备的很紧凑的结构。
传动装置10包括连接体13,它尤其永久地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二太阳轮26。连接体13可以尤其永久地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箱体12、尤其是箱体12的壁,在这里,例如连接体13可以尤其永久地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箱体壁71。但在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体13可以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箱体12或者壁例如箱体12的第一箱体壁71。为此,在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一连接切换元件58,借此连接体13和进而第二太阳轮26可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箱体12或其壁。在此,优选整个连接体13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架20和第二行星齿轮架30之内。优选地,第一连接体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太阳轮16之内。优选地,第一连接体13穿过第一太阳轮16。优选地,在第一太阳轮16的轴向区域内,连接体13的外径小于太阳轮16的内径。
另外可以从图8中看到,从动轴40尤其永久地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差速器壳78,通过该从动轴可以从传动装置10输出转矩并且例如将其传递到差速器42、尤其是差速器壳78。另外,尤其优选地,第二行星齿轮架30尤其永久地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差速器壳78。
图9示出了第八实施方式,在此,变速级47没有比如设计成第三行星齿轮组,而是设计成已经关于图4所描述的圆柱齿轮级66。可以从图9中看到,差速器壳78通过第三支承元件86和第四支承元件88可转动地在径向或轴向上支承在箱体12上。另外,差速器壳78尤其在径向上通过第五支承元件90可转动地支承在箱体12上。在图9中位于右侧的半轴77通过第六支承元件92尤其在径向上支承在差速器壳78上并且借此支承在箱体12上。
另外,连接体13、进而还有第二太阳轮26有利地通过第七支承元件94尤其是在径向上支承在差速器壳78上并借此安装在箱体12上。第二太阳轮26借助第七支承元件94相对于差速器壳78被直接支撑或支承。“直接”在此意味着,在太阳轮26和第七支承元件94之间在支承力流中未设置其它支承元件,并且在第七支承元件94和差速器壳78之间也未在支承力流中设置其它支承元件。
另外,从图9中可以看到其它支承元件、即第八至第十七支承元件96a-k。通过第八支承元件96a,例如联动切换元件46可转动地支承在箱体12上,并且联动切换元件46通过第九支承元件96b可转动支承在箱体12上。
通过第十支承元件96c,第二太阳轮26相对于联动切换元件46的外盘片座可转动地被轴向支承,并且第一太阳轮16通过第十一支承元件96d相对于连接体13被轴向支承。
通过第十二支承元件96e,第一行星齿轮架20相对于第一太阳轮16被轴向支承。
通过第十三支承元件96f,第一太阳轮16相对于连接体13在径向上被可转动地安装。
通过第十四支承元件96g,第一行星齿轮架20在径向上相对于第二太阳轮26被可转动地安装。
特别有利地,第二行星齿轮架30借助第十五支承元件96h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一行星齿轮架20被支承,并且借助第十六支承元件96j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二太阳轮26被支承。在此,第十五支承元件96h有利地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14和第二行星齿轮组24之间,并且第十六支承元件96j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24和变速级47之间。
借助第十二支承元件96e,第一行星齿轮架20优选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一太阳轮16被支承。第十二支承元件96e优选在轴向上看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14的背对第二行星齿轮组24的一侧。
借助第十一支承元件96d,第一太阳轮16优选在轴向上相对于连接体13被支承。第十一支承元件96d此时优选设计用于调节第二行星齿轮架30和连接体13之间的轴向间隙。
第十一支承元件96d有利地布置在第十二支承元件96e的背对第一行星齿轮组14的一侧。
第二太阳轮26有利地借助第十七支承元件96k直接相对于差速器壳78被支撑或支承。“直接”在此意味着,在第二太阳轮26与第十七支承元件96k之间在支承力流中未设置其它支承元件,并且在第十七支承元件96k与差速器壳78之间也没有在支承力流中设置其它支承元件。
与第二太阳轮26一起,连接体13也通过相同的方式相对于差速器壳78被支承。
因此,第二太阳轮26很有利地通过两个最好设计成径向轴承的支承件、即第七支承元件94和第十七支承元件96k相对于差速器壳78被直接支承。
在图9中,用98标示可调的总轴向间隙,用100标示各行星齿轮组14或24的可调轴向间隙。在图9中,还用102标示第一插接齿结构,其中,第一插接齿结构102如图9中由箭头104标示地可以布置在左侧或右侧,尤其根据箱体划分和安装构想来布置。通过第一插接齿结构102,图9的实施例的第二齿轮70或者图8的实施例的第三行星齿轮架54尤其永久地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齿圈18和/或联动切换元件46。
特别有利地,变速级47的输出轴、即第三行星齿轮架54或第二齿轮70借助第一插接齿结构102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联动切换元件46的外盘片座。
第一插接齿结构102在此优选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齿圈18的内齿结构之外。第一插接齿结构此时在轴向上看有利地布置在变速级47和第二行星齿轮组24之间,或者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14的背离第二行星齿轮组24的一侧。
借助第二插接齿结构106,第二齿圈28优选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20。第二插接齿结构106优选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二齿圈28的内齿结构之外并且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齿圈的高度处。
图10示出了具有第十八支承元件97a和支承元件86、88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细节。第十八支承元件97a设计用于在径向上相对于箱体12支承圆柱齿轮级66。
图11示出了具有替代的支承构想的第九实施方式,其中,差速器壳78通过支承元件86可转动地在径向上支承在箱体上。在此实施方式中,圆柱齿轮级66的第二齿轮70借助第十九支承元件97b相对于差速器壳78被径向支承。
最后,图12示出了第十实施方式以说明另一个支承构想,在这里,差速器壳78通过支承元件86可转动地在径向上被支承在箱体上。借助第二十支承元件97c,此时差速器壳78在径向上相对于圆柱齿轮级66的第二齿轮70被支承。借助第二十一支承元件97d,差速器壳78相对于圆柱齿轮级66的第二齿轮70被轴向支承。
附图标记列表
1电动驱动设备;
10传动装置;
12箱体;
13连接体;
14第一行星齿轮组;
16第一太阳轮;
18第一齿圈;
20第一行星齿轮架;
22第一行星齿轮;
24第二行星齿轮组;
26第二太阳轮;
28第二齿圈;
30第二行星齿轮架;
32第二行星齿轮;
34转动轴线;
36箭头;
38箭头;
40从动轴;
42差速器;
44驱动轴;
46联动切换元件;
47变速级;
48第三行星齿轮组;
50第三太阳轮;
52第三齿圈;
54第三行星齿轮架;
56第三行星齿轮;
58第一连接切换元件;
60第二连接切换元件;
62第三连接切换元件;
64第四连接切换元件;
65第五连接切换元件;
66圆柱齿轮级;
68第一齿轮;
70第二齿轮;
71第一箱体壁;
72第一支承元件;
73第二支承元件;
74电机;
75定子;
76转子;
77半轴;
78差速器壳;
80平衡轮;
82从动轮;
84第二箱体壁;
86第三支承元件;
88第四支承元件;
90第五支承元件;
92第六支承元件;
94第七支承元件;
96a第八支承元件;
96b第九支承元件;
96c第十支承元件;
96d第十一支承元件;
96e第十二支承元件;
96f第十三支承元件;
96g第十四支承元件;
96h第十五支承元件;
96j第十六支承元件;
96k第十七支承元件;
97a第十八支承元件;
97b第十九支承元件;
97c第二十支承元件;
97d第二十一支承元件;
98总轴向间隙;
100轴向间隙;
102第一插接齿结构;
104箭头;
106第二插接齿结构。

Claims (7)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动驱动设备,具有箱体(12)、电机(74)、差速器(42)和传动装置(10),该传动装置具有:
-接纳在箱体(12)内的第一行星齿轮组(14),作为第一行星齿轮组(14)的第一部件该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一太阳轮(16)、第一齿圈(18)和第一行星齿轮架(20),
-接纳在箱体(12)内的第二行星齿轮组(24),作为第二行星齿轮组(24)的第二部件该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能连接至箱体(12)的第二太阳轮(26)、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能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20)的第二齿圈(28)和第二行星齿轮架(30),其中,第一太阳轮(16)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能连接至第二太阳轮(26),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14)配备有联动切换元件(46),借助于该联动切换元件能使所述第一部件之一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部件中的另一个或者所述第二部件之一,
其特征是,该差速器(42)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14)和第二行星齿轮组(24)之内并且在轴向上基本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14)和第二行星齿轮组(24)区域内,第二行星齿轮架(30)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差速器(42)的差速器壳(78),
设有变速级(47),该变速级关于力矩流布置在电机(74)和第一行星齿轮组(14)之间,并且在轴向上布置在电机(74)和差速器(42)之间并且另外在轴向上布置在电机(74)和第一行星齿轮组(14)之间,
设有连接体(13),该连接体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二太阳轮(26)并且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能连接至箱体(12)的第一箱体壁(71),其中,整个连接体(13)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架(20)和第二行星齿轮架(30)之内,
第二行星齿轮架(30)借助支承元件(96h)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一行星齿轮架(20)被支承,并且借助另外的支承元件(96j)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二太阳轮(26)被支承,
第一行星齿轮架(20)借助又一支承元件(96e)相对于第一太阳轮(16)在轴向上被支承,第一太阳轮(16)借助一附加的支承元件(96d)相对于连接体(13)在轴向上被支承,
设有第一连接切换元件(58),借助于该第一连接切换元件能将第二太阳轮(26)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箱体(12)。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动驱动设备,其特征是,设有驱动轴(44),经由该驱动轴能将转矩传导入传动装置(10),变速级(47)被设计成接纳在箱体(12)内的第三行星齿轮组(48),作为第三部件该第三行星齿轮组包括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驱动轴(44)的第三太阳轮(50)、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箱体(12)的第三齿圈(52)和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能连接至第一齿圈(18)的第三行星齿轮架(54)。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动驱动设备,其特征是,第三行星齿轮架(54)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永久连接至第一齿圈(18)。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动驱动设备,其特征是,变速级(47)设计成圆柱齿轮级(66),该圆柱齿轮级具有第一齿轮(68)和与所述第一齿轮(68)啮合的且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该第一齿圈(18)的第二齿轮(70)。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之一的电动驱动设备,其特征是,设有驻车锁(P),借助于该驻车锁能将从动轴(40)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箱体(12)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之一的电动驱动设备,其特征是,第二太阳轮(26)通过两个支承件、即通过第七支承元件(94)和第十七支承元件(96k)直接相对于差速器壳(78)被支承。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动驱动设备,其特征是,变速级(47)的输出轴借助第一插接齿结构(102)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联动切换元件(46)的外盘片座。
CN201880072362.8A 2017-12-11 2018-12-10 用于机动车的电动驱动设备 Active CN1113441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011401.3A DE102017011401A1 (de) 2017-12-11 2017-12-11 Elektrische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7011401.3 2017-12-11
PCT/EP2018/084161 WO2019115453A1 (de) 2017-12-11 2018-12-10 Elektrische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4171A CN111344171A (zh) 2020-06-26
CN111344171B true CN111344171B (zh) 2023-04-18

Family

ID=64900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2362.8A Active CN111344171B (zh) 2017-12-11 2018-12-10 用于机动车的电动驱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24015B1 (zh)
CN (1) CN111344171B (zh)
DE (1) DE102017011401A1 (zh)
WO (1) WO20191154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8774A (zh) * 2019-07-12 2019-12-17 福州锐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辛普森行星轮系和联动执行机构的三档变速器
DE102019217155A1 (de) * 2019-11-07 2021-05-12 Zf Friedrichshafen Ag Elektrischer Antrieb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9131764A1 (de) * 2019-11-25 2021-05-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9131754B3 (de) * 2019-11-25 2021-02-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20000664A1 (de) 2020-01-31 2021-08-05 Daimler Ag Elektrische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22093009A1 (en) * 2020-11-02 2022-05-05 Smesh Bv Electric drive for a vehicle
DE102021004159B3 (de) * 2021-08-12 2022-11-24 Mercedes-Benz Group AG Elektrische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Kraftwag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04228A1 (de) * 2010-01-09 2011-07-14 IAV GmbH Ingenieurgesellschaft Auto und Verkehr, 10587 Vorrichtung zum Antrieb eines Fahrzeuges
DE102010034691A1 (de) * 2010-08-18 2012-02-23 Magna E-Car Systems Gmbh & Co O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DE102010050709B4 (de) * 2010-11-04 2019-05-23 Iav Gmbh Ingenieurgesellschaft Auto Und Verkehr Vorrichtung zum Antrieb eines Fahrzeuges
DE102013226479B4 (de) * 2013-12-18 2022-08-18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
DE102014218610A1 (de) * 2014-09-17 2016-03-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Lastschaltbares Mehrstufengetriebe in Planetenbauweise
DE102014220347B4 (de) * 2014-10-08 2022-06-02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anordnung
DE102015104778A1 (de) * 2015-03-27 2016-09-29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r Achsantrieb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5209647A1 (de) 2015-05-27 2016-12-01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vorrichtung mit einer Getriebeeingangswelle, mit einer Getriebeausgangswelle und mit drei Planetenradsätz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011401A1 (de) 2019-06-13
EP3724015A1 (de) 2020-10-21
WO2019115453A1 (de) 2019-06-20
EP3724015B1 (de) 2021-07-28
CN111344171A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4171B (zh) 用于机动车的电动驱动设备
CN104364107B (zh) 用于机动车的被驱动的轴的驱动装置
US10344829B2 (en) Electric axle driv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8136889B (zh) Cvt差速器
CN110832226B (zh) 用于机动车电动动力传动设备的传动装置以及机动车用电动动力传动设备
US8182386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output shafts
KR101459813B1 (ko) 전기 차량을 위한 2단 변속 트랜스액슬 기어박스
CN113165486A (zh) 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的电驱动装置
US8308600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output shafts and at least two multi-shaft planetary gear sets
CN111699099B (zh) 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的电驱动装置
JP2008501920A (ja) 遊星差動伝動装置
CN103770622B (zh) 用于车辆的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和用于该推进系统的变速器
CN110088504B (zh) 尤其用于电驱动用途的可换挡两档变速器
CN110832225B (zh) 用于机动车电动动力传动设备的传动装置以及机动车用电动动力传动设备
CN111566384B (zh) 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的传动装置
JP6382974B2 (ja) 自動車用変速機
CN112752666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驱动桥的驱动装置
CN113597383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换挡装置、驱动系统和机动车辆
CN115052772A (zh) 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
CN115087555A (zh) 具有多挡位的变速器装置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以及机动车
CN111684177B (zh) 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的传动装置
JP7415040B2 (ja) 多段変速装置を備えるハイブリッド駆動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車
CN115704462A (zh) 用于车辆的传动装置以及具有这种传动装置的传动系
CN112313429B (zh) 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的传动设备
CN112752667A (zh) 用于混合动力传动系的机动车变速器和混合动力传动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tuttgart,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Mercedes Benz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Stuttgart,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DAIMLER A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