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3515B - 客户前置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客户前置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3515B
CN111343515B CN202010124014.XA CN202010124014A CN111343515B CN 111343515 B CN111343515 B CN 111343515B CN 202010124014 A CN202010124014 A CN 202010124014A CN 111343515 B CN111343515 B CN 1113435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using
heat dissipation
customer premises
premises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40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3515A (zh
Inventor
赵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40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35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3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351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3086 priority patent/WO202116968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3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3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035Cooling of active equipments, e.g. air du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11Protection agains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11Protection against environment
    • H04Q1/114Protection against environment flooding protection, e.g. using water proof provision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连接于第一壳体且与第一壳体形成安装空腔。第二壳体能够相对第一壳体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闭合,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形成连通安装空腔与外界的散热通道。上述客户前置设备,在第一位置时客户前置设备具有较好的防水、防泼溅性能,在第二位置时安装空腔的空气能够通过散热通道与外界空气产生相对流动以利于客户前置设备散热,客户前置设备具备较好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客户前置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客户前置设备。
背景技术
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是用于接收移动信号并以无线WIFI信号转发出来的移动信号接入设备,能够将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比如将4G或者5G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客户前置设备在进行工作时,设备整体的温度会比较高,为解决散热问题,客户前置设备的外壳一般设有散热孔来进行散热,但客户前置设备的外壳上设置散热孔降低了客户前置设备的防水防尘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客户前置设备,以提升客户前置设备的防水防尘性能。
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包括:
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安装空腔;
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闭合,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连通所述安装空腔与外界的散热通道。
上述客户前置设备,由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第一壳体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闭合,灰尘、水等不易进入客户前置设备内,客户前置设备具有较好的防水、防泼溅性能;在第二位置时安装空腔的空气能够通过散热通道与外界空气产生相对流动以利于客户前置设备散热,客户前置设备具备较好的散热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套设所述第二壳体,且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第二壳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散热孔,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散热孔连通所述安装空腔和外界以形成所述散热通道,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散热孔被遮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设有与所述安装空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外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座和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侧板,所述侧板套设所述第二壳体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底座、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所述安装空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与所述侧板形成与所述通气孔连通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暴露;在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通气孔被所述侧板遮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挡板和连接于所述挡板的底板,所述通气孔、所述通气槽均位于所述底板,所述挡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所述安装空腔;所述挡板与所述底板形成与所述安装空腔间隔的滞气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滞气腔,所述滞气腔连通所述安装空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于背离所述安装空腔的一侧设有凸缘,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凸缘抵接所述侧板,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凸缘与所述侧板的末端形成间隔以使所述散热孔暴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包括设于所述安装空腔的电路板和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承板和连接于所述承板的多个散热片,所述承板贴合所述电路板,多个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于所述承板的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安装空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以驱使所述第二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丝杆和支撑块,所述电机、所述丝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支撑块连接所述丝杆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电机能够驱使所述丝杆转动以驱使所述支撑块移动。
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包括:
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安装空腔;
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空腔且被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工作温度;及
处理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驱动机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判断所述工作温度是否大于温度阈值;
以及当所述工作温度大于所述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以形成连通所述安装空腔和外界的散热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工作温度超出所述温度阈值的幅度,以及根据超出幅度确定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移动距离,所述移动距离用来调整所述散热通道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套设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散热孔,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以改变所述散热孔暴露的尺寸,且暴露的所述散热孔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安装空腔,所述风扇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当所述工作温度大于所述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风扇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架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处于第一位置;
图3为图2所示客户前置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处于第二位置;
图4为图2所示客户前置设备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客户前置设备的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客户前置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客户前置设备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基站称为第二基站,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基站称为第一基站。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两者都是基站,但其不是同一基站。
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架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与第一网络系统中的第一基站20连接,并通过第一基站20接入核心(core)网。客户前置设备10用于实现网络接入功能,将运营商公网WAN转换到用户家庭局域网LAN,可支持多个移动客户前置10接入网络。此外,客户前置设备10的临近区域可能还部署有第二网络系统的小区和第二基站,也可能未部署有第二射频系统的小区和第二基站。其中,第一网络系统与第二网络系统不同,例如第一网络系统可以是4G系统,第二网络系统可以是5G系统;或者,第一网络系统可以是5G系统,第二网络系统可以是5G之后演进的未来PLMN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网络系统和第二网络系统具体为哪种射频系统不作具体限定。
当客户前置设备10连接到5G通信系统时,该客户前置设备10可通过5G毫米波天线模块所形成的波束与对应第一基站20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而且该波束需要对准第一基站20的天线波束,以方便客户前置设备10向第一基站20发射上行数据或者接收第一基站20所发射的下行数据。
客户前置设备10用于实现网络接入功能,将运营商公网WAN转换到用户家庭局域网LAN。按目前的互联网宽带接入方式,可分为FTTH(光纤接入),DSL(数字电话线路接入),Cable(有线电视线接入),Mobile(移动接入,即无线CPE)。客户前置设备是一种接收移动信号并以无线WIFI信号转发出来的移动信号接入设备,它也是一种可以将高速4G或者5G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的设备,可支持多个移动终端30接入网络。
参考图2、图3和图4,客户前置设备包括外壳11、电路板12和射频系统,外壳11形成安装空腔101,电路板12可以集成处理器及相应的控制电路等,电路板12和射频系统安装于安装空腔101,并由外壳11起到支撑、定位和保护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射频系统至少包括4G天线射频模组、5G天线射频模组和WiFi天线射频模组。其中,5G天线射频模组可进一步包括sub-6G天线射频模块和毫米波天线射频模块,sub-6G天线射频模块用于收发sub-6GHz频段的天线信号,毫米波天线射频模块用于收发毫米波频段的天线信号。毫米波天线射频模块可以提供连续100M以上的频宽和极大的数据吞吐量,以使客户前置设备10具有相对较高的通信性能。进一步,sub-6G天线射频模块包括射频收发器、多个射频前端模块和N支天线,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支天线可包括定向天线和/或全向天线。N支天线可以收发预设频段的射频信号,例如,N支天线可以为NR定向天线或NR全向天线,用于收发5G信号。其中,定向天线(Directional antenna)是指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特别强,而在其他的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则为零或极小的一种天线。全向天线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360°均匀辐射,具有无方向性,在垂直方向图上表现为有一定宽度的波束,且一般情况下波瓣宽度越小,增益越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11大致呈圆筒状,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外观主要由外壳11来呈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壳11可以呈其他形状例如棱柱形等。参考图4,电路板1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外壳11的高度延伸方向一致,射频系统电性连接至电路板12。参考图2和图3,电路板12可以设置有多个暴露于外壳11的接口14,这些接口14与电路板12电性连接。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接口14包括电源接口141、网线接口143、USB接口145等。电源接口141用于接通外部电源以利用外部电源为客户前置设备10供电,USB接口145可用于客户前置设备10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当然,USB接口145和电源接口141可以集成为一体,以简化客户前置设备10的接口14的布置。网线接口143可以进一步包括有线网络接入端以及有线网络输出端。客户前置设备10可通过有线网络接入端连入网络,再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有线网络输出端连接至其他设备。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有线网络输出端可以缺省,即客户前置设备10采用有线网络输入端接入网络后,利用射频系统将有线网络转化为无线网络(例如WIFI)以供外部设备接入网络。当然,有线网络接入端和有线网络输出端均可以省略,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客户前置设备10可通过射频系统接入蜂窝网络(又称移动网络),再转化为WiFi信号以供外部设备接入网络。
参考图2和图3,外壳11还可以设置按键15等结构,按键15用于控制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状态。例如,用户按压按键15即可启动客户前置设备10或者关闭客户前置设备10。当然,外壳11还可以设置指示灯等器件以用于提示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状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键15和多个接口14设置于电路板12的同一侧并暴露于外壳11的同一侧,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按键15以及接口14与电路板12的组装,并提升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外观特性,且能够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当然,这种设置可以替换为其他设置,例如,接口14与按键15可以分别暴露于外壳11的不同侧。
进一步,参考图4,客户前置设备10包括设置于安装空腔101的散热件16和风扇17,风扇17连接于外壳11并与电路板12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扇17为轴流风扇,且风扇17的转轴延伸方向平行于客户前置设备10的高度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风扇17可以为离心风扇。散热件16采用散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制成并连接于电路板12,散热件16具有相对较大的散热表面积,有利于将电路板12及其上的电子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较为迅速地散发至空气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件16的材质为铝合金。散热件16包括承板161和设置于承板161一侧的多个散热片163,多个散热片163间隔设置于承板161的背离电路板12的一侧,承板161贴合电路板12设置。进一步,相邻两个散热片163形成的间隙沿外壳11的高度方向延伸,以使风扇17能够引导空气从相邻两个散热片163之间的间隙流过,以增加散热件16的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率。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件16包括两个,两个散热件16分别设置于电路板12的相背的两侧,客户前置设备10的散热性能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图4和图5,外壳11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3,第二壳体113连接于第一壳体111且与第一壳体111形成上述的安装空腔101,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3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散热孔103。第二壳体113能够相对第一壳体111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参考图4,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3闭合;参考图5,在第二位置时散热孔103形成连通安装空腔101与外界的散热通道,风扇17能够引导外界空气通过散热孔103与安装空腔101内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以进行热交换。具体地,当客户前置设备10处于未使用状态或者发热功率较低时,第二壳体113可以处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的客户前置设备10正常放置于支撑物例如水平的桌面上时,水、灰尘等不易进入客户前置设备10内。当客户前置设备10处于使用状态且发热功率较高时,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处于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风扇17能够引导外界空气通过散热孔103与安装空腔101内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以进行热交换,进而提升客户前置设备10的散热性能。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风扇17不是必须的,散热通道形成后,安装空腔101的空气即可通过散热通道与外界空气产生相对流动以利于客户前置设备10散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1套设第二壳体113,且散热孔103位于第二壳体113,在第一位置时,散热孔103被第一壳体111遮蔽。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13呈圆筒状,散热孔103设置有多个,多个散热孔103间隔分布于第二壳体113的外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散热孔103可以位于第一壳体111,或者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3均设置散热孔103。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散热孔103不是必须的。例如,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3可以不设置散热孔103,在第二位置时第二壳体113与第一壳体111形成连通安装空腔101与外界的间隔;在第一位置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3闭合时,该间隔消失。该间隔即可作为散热通道,以供安装空腔101的空气与外界空气产生相对流动,以利于客户前置设备10的散热。在第一壳体111或者第二壳体113设置散热孔103的实施方式中,散热通道即由暴露的那部分散热孔103形成。
参考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前置设备10包括驱动机构18,驱动机构18连接于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3以驱使第二壳体1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且驱动机构18电性连接于电路板。具体地,参考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18包括电机181、丝杆183和支撑块185,电机181、丝杆183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11,支撑块185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113,且支撑块185与丝杆183啮合。电机181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2且能够驱使丝杆183转动以驱使支撑块185沿客户前置设备10的高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壳体113相对第一壳体111移动,以使第二壳体1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进一步,电机181可以为步进电机181,以使驱动机构18能够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
进一步,客户前置设备10内可以在安装空腔101设置温度传感器,处理器与温度传感器及驱动机构18通信连接,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能够检测客户前置设备10工作温度。具体地,在客户前置设备10工作时,工作温度可以是某些器件(例如电路板12或者处理器或者电路板12上的其他电子器件)的温度,也可以是安装空腔101内空气的温度,还可以是通过某几个温度值计算得出的综合参数。处理器被配置为能够判断该工作温度是否大于某一预设的温度阈值,当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温度大于该温度阈值时,处理器控制驱动机构18工作,即处理器接通驱动机构18的控制电路,驱动机构18启动并驱使第二壳体113相对第一壳体111移动,以形成连通安装空腔101和外界的散热通道。当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温度小于等于该预设的温度阈值时,驱动机构18的控制电路处于断开状态,驱动机构18不工作以降低客户前置设备10的能耗。
在客户前置设备10包括风扇17的实施方式中,风扇17可以与处理器通信连接,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能够控制风扇17的工作状态,以在工作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接通风扇17的控制电路,利用风扇17增强安装空腔101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相对流动,以提升客户前置设备10的散热性能。当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时,风扇17的控制电路可以处于断开状态,风扇17不工作以降低客户前置设备10的能耗。当然,风扇17可以不受处理器控制,当驱动机构18驱使第二壳体113相对第一壳体111移动并形成散热通道后,风扇17即启动。
结合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能够根据工作温度超出温度阈值的幅度调整第二壳体113相对第一壳体111的移动距离,进而调整散热通道的尺寸。例如,在第二壳体113设置散热孔103时,通过调整第二壳体113相对第一壳体111的移动距离,即可调整散热孔103暴露的尺寸,暴露的那部分散热孔103即形成散热通道,也即散热通道的尺寸可以根据工作温度超出温度阈值的幅度进行调整。工作温度超出温度阈值的幅度可以有多种衡量方式,例如,该超出幅度可以用工作温度与温度阈值的差值来确定,亦可用工作温度与温度阈值的比值来确定,或者由工作温度超出温度阈值的百分比来确定,还可以由其他计算方式确定。
在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过程中,当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工作温度继续上升时,处理器可以控制驱动机构18继续工作以驱使第二壳体113相对第一壳体111移动并使散热通道的尺寸增大,例如使散热孔103暴露的尺寸增大,进而增大气流量,以实现客户前置设备10的自动化散热,并提升客户前置设备10的散热性能。进一步,当工作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散热通道的尺寸达到最大值时,驱动机构18不再继续工作,以防止零部件的损坏。
进一步,当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工作温度下降时,处理器也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能够控制驱动机构18工作以减小散热通道的尺寸。当然,这种配置不是必须的。例如,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当检测到工作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散热通道的尺寸达到最大值时,不控制驱动机构工作。示例性地,在某一时刻T0,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散热通道的尺寸达到最大值,尽管在T0之后的时刻,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温度下降,驱动机构18可以不工作,而使散热通道的尺寸保持在T0时的状态。这种配置可以避免驱动机构18的频繁启动,以避免散热通道的尺寸不稳定,且可以减小机械零部件的磨损、增加驱动机构18及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参考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2的背离风扇17的一端设有缺口121,驱动机构18设置于缺口121。这种结构设置使得电路板12能够充分利用客户前置设备10的内部空间,提升了内部元器件布置的紧凑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2可以不设置缺口121,驱动机构18设于电路板12的背离风扇17的一端即可。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机构18可以连接于电路板12并由电路板12支撑好定位。例如,电路板12可以连接支架,支架固定连接于驱动机构18的电机181。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温度传感器的设置,风扇17也可以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温度调整转速,进而调整气流量以提升客户前置设备10的散热性能。例如,当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工作温度继续上升时,处理器调整风扇17的转速,使得风扇17的转速增大,进而提升客户前置设备10的散热性能。示例性地,当工作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时,可以将工作温度划分成两个以上的温度区间,并根据温度区间确定风扇17的转速。对应某一温度区间的工作温度,风扇17的转速保持不变,这种配置可以避免风扇17的转速不稳定而影响风扇17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电机181的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与客户前置设备10的高度方向平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18可以具有其他形式。例如,电机181的输出轴的延伸方向可以垂直于客户前置设备10的高度方向。又如,驱动机构18可以采用齿轮齿条传动结构实现第二壳体113相对第一壳体111的移动。再如,驱动机构18可以采用电磁铁结构实现第二壳体113相对第一壳体111的移动。具体地,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3中的一者可以设有电磁铁,另一者设有永磁铁或者电磁铁,在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斥力,进而推动第二壳体113相对第一壳体111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机构18及处理器对驱动机构18的控制不是必须的。例如,第二壳体113相对第一壳体111的移动可以通过手动方式实现,即在客户前置设备10处于未使用状态时,第二壳体113处于第一位置以使客户前置设备10具备较好的防尘、防泼溅性能;当用户需要使用客户前置设备10时,可以手动将第二壳体113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使客户前置设备10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又如,驱动机构18可以不受处理器控制,在客户前置设备10从非工作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例如客户前置设备10被启动时,驱动机构18即驱使第二壳体113相对第一壳体111移动至某一预设位置以形成散热通道。在此后的工作过程中,驱动机构18可以不再驱使第二壳体113相对第一壳体111移动,直至客户前置设备10从工作状态切换至非工作状态时,第二壳体113才相对第一壳体111移动至第一位置。
上述客户前置设备10,由于第二壳体113能够相对第一壳体111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散热孔103被关闭,灰尘、水等不易从散热孔103进入客户前置设备10内,客户前置设备10具有较好的防水、防泼溅性能;在第二位置时散热孔103被打开且风扇17能够引导外界空气通过散热孔103与安装空腔101内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以进行热交换,客户前置设备10具备较好的散热性能。
参考图7,第一壳体111还设有与安装空腔101连通的通气孔105。在第二位置时风扇17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散热孔103和通气孔105中的一者流入安装空腔101,并引导空气从散热孔103和通气孔105中的另一者流出,进而实现外界空气与安装空腔101内部空气的热交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气孔105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通气孔105间隔分布于第一壳体111的周向。进一步,第二壳体113设置于第一壳体111的一端,通气孔105位于第一壳体111的另一端,通气孔105相比散热孔103更靠近风扇17。
进一步,第一壳体111包括底座111a和连接于底座111a的侧板111b,侧板111b呈圆筒状且套设第二壳体113,且侧板111b能够相对第二壳体113移动以使第二壳体1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结合图6,底座111a、侧板111b和第二壳体113形成安装空腔101,风扇17连接于底座111a。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风扇17可以安装于侧板111b。在第一位置时侧板111b覆盖第二壳体113的散热孔103以使散热孔103关闭,在第二位置时第二壳体113的散热孔103部分或者全部暴露,以使外界空气能够通过散热孔103与安装空腔101内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并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底座111a与侧板111b形成与通气孔105连通的通气槽107,通气槽107暴露于外壳11的外周。在侧板111b呈圆筒状的实施方式中,通气槽107沿侧板111b的圆柱面的周向延伸。在客户前置设备10的高度方向上,通气孔105被侧板111b遮挡。即当客户前置设备10正常放置于水平支撑面时,沿垂直于客户前置设备10的高度方向正视于客户前置设备10时,通气孔105不可见。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沿客户前置设备10的高度方向俯视客户前置设备10时,通气孔105不可见。这种结构设置,灰尘、水等不易从通气孔105进入客户前置设备10内,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获得较好的防尘、放泼溅性能。
进一步,底座111a包括挡板111a1和连接于挡板111a1的底板111a2,挡板111a1覆盖于侧板111b的远离第二壳体113的一端,通气孔105、通气槽107均位于底板111a2,风扇17连接于挡板111a1。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风扇17可以连接于底板111a2,通气孔105、通气槽107可以位于底板111a2。挡板111a1、侧板111b与第二壳体113形成安装空腔101。进一步,挡板111a1与底板111a2形成与安装空腔101间隔的滞气腔109,通气孔105连通滞气腔109,滞气腔109连通安装空腔101。在第二壳体113处于第二位置时,风扇17可以引导外界空气依次经通气槽107、通气孔105和滞气腔109进入安装空腔101,并引导空气从散热孔103流出客户前置设备10。当然,风扇17也可以配置为能够引导空气从散热孔103进入安装空腔101,再依次经由滞气腔109、通气孔105和通气槽107流出客户前置设备10。滞气腔109的设置,可以对气流起到缓冲作用,以促使外界空气与安装空腔101内的空气充分接触并进行热交换。
参考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13于背离安装空腔101的一侧设有凸缘113a,在第一位置时凸缘113a抵接侧板111b,在第二位置时凸缘113a与侧板111b的末端形成间隔以使散热孔103暴露。凸缘113a的设置,可以对第二壳体113的相对第一壳体111的移动进行限位,且在第一位置时,可以利用侧板111b有效地遮蔽散热孔103。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13在第一位置时,凸缘113a的背离安装空腔101的表面与侧板111b的背离安装空腔101的表面平齐。以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3均呈圆筒状为例,在第一位置时凸缘113a的圆柱面与侧板111b的圆柱面接合并形成连续的轮廓表面,在第一位置时客户前置设备10具有较高的外观整体性,即这种设置可以提升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外观特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安装空腔;
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闭合,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连通所述安装空腔与外界的散热通道;所述第一壳体套设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散热孔,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散热孔连通所述安装空腔和外界以形成所述散热通道,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散热孔被遮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与所述安装空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外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座和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侧板,所述侧板套设所述第二壳体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底座、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所述安装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侧板形成与所述通气孔连通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暴露;在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通气孔被所述侧板遮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挡板和连接于所述挡板的底板,所述通气孔、所述通气槽均位于所述底板, 所述挡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所述安装空腔;所述挡板与所述底板形成与所述安装空腔间隔的滞气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滞气腔,所述滞气腔连通所述安装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于背离所述安装空腔的一侧设有凸缘,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凸缘抵接所述侧板,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凸缘与所述侧板的末端形成间隔以使所述散热孔暴露。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包括设于所述安装空腔的电路板和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承板和连接于所述承板的多个散热片,所述承板贴合所述电路板,多个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于所述承板的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安装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以驱使所述第二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10.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安装空腔;
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空腔且被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工作温度;及
处理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驱动机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判断所述工作温度是否大于温度阈值;
以及当所述工作温度大于所述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以形成连通所述安装空腔和外界的散热通道;
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闭合,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连通所述安装空腔与外界的散热通道;所述第一壳体套设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散热孔,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散热孔连通所述安装空腔和外界以形成所述散热通道,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散热孔被遮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工作温度超出所述温度阈值的幅度,以及根据超出幅度确定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移动距离,所述移动距离用来调整所述散热通道的尺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以改变所述散热孔暴露的尺寸,且暴露的所述散热孔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安装空腔,所述风扇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当所述工作温度大于所述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风扇工作。
CN202010124014.XA 2020-02-27 2020-02-27 客户前置设备 Active CN1113435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4014.XA CN111343515B (zh) 2020-02-27 2020-02-27 客户前置设备
PCT/CN2021/073086 WO2021169688A1 (zh) 2020-02-27 2021-01-21 客户前置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4014.XA CN111343515B (zh) 2020-02-27 2020-02-27 客户前置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3515A CN111343515A (zh) 2020-06-26
CN111343515B true CN111343515B (zh) 2022-04-12

Family

ID=71187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4014.XA Active CN111343515B (zh) 2020-02-27 2020-02-27 客户前置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3515B (zh)
WO (1) WO20211696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3515B (zh) * 2020-02-27 2022-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
CN112261507B (zh) * 2020-12-22 2021-03-12 常州仁千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cpe
CN115280792B (zh) * 2020-12-24 2023-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6193770A (zh) * 2021-11-29 2023-05-30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散热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2841A1 (en) * 2011-01-27 2012-08-02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Datacommunications/telecommunications patching systems with bundled patch cord assembly
CN104238687A (zh) * 2013-06-07 2014-12-24 苹果公司 计算机系统
CN105721323A (zh) * 2016-03-28 2016-06-29 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调节功能的路由器
CN106783026A (zh) * 2016-12-23 2017-05-31 广西芮芽科技有限公司 箱式变压器保护散热装置
CN107280391A (zh) * 2017-08-23 2017-10-24 徐睿宸 一种散热水杯
CN108540390A (zh) * 2018-03-23 2018-09-14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智能型路由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84963B1 (en) * 2008-11-06 2011-10-05 Axis AB Hous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207117656U (zh) * 2017-06-23 2018-03-16 福建鸿耀同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好的防水型无线路由器
JP7231324B2 (ja) * 2017-10-25 2023-03-01 株式会社藤商事 遊技機
CN108199972B (zh) * 2018-02-02 2020-07-10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一种无线路由器
CN208461838U (zh) * 2018-08-07 2019-02-01 深圳市华宸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路由器
CN109634393A (zh) * 2018-12-29 2019-04-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散热结构及散热控制方法
CN110719723A (zh) * 2019-11-15 2020-01-21 上海云从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机器可读介质
CN111343515B (zh) * 2020-02-27 2022-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2841A1 (en) * 2011-01-27 2012-08-02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Datacommunications/telecommunications patching systems with bundled patch cord assembly
CN104238687A (zh) * 2013-06-07 2014-12-24 苹果公司 计算机系统
CN105721323A (zh) * 2016-03-28 2016-06-29 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调节功能的路由器
CN106783026A (zh) * 2016-12-23 2017-05-31 广西芮芽科技有限公司 箱式变压器保护散热装置
CN107280391A (zh) * 2017-08-23 2017-10-24 徐睿宸 一种散热水杯
CN108540390A (zh) * 2018-03-23 2018-09-14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智能型路由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69688A1 (zh) 2021-09-02
CN111343515A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3515B (zh) 客户前置设备
CN210745145U (zh) 客户前置设备
US11588505B2 (en) User terminal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antenna selection
JP6173512B1 (ja) 電子機器
CN111082217B (zh)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CN111278173B (zh) 客户前置设备
US20230170621A1 (en) Base station antenna
CN110829027B (zh)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CN111106448B (zh) 客户终端设备
JP6679120B1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構成方法
CN113423021B (zh) 客户前置设备及其主机端与底座
CN113726027A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111132507B (zh) 客户终端设备
CN110931976B (zh)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JP2004096572A (ja) 屋内移動通信装置
JPH10502784A (ja) 移動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固定無線送信/受信装置間で信号を伝送する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12543779U (zh) 网络中继设备
JP2019195164A (ja) 通信装置
KR200345360Y1 (ko) 통신전자장비의 무선주파수보드 방열장치
CN212969644U (zh) 网络中继设备
CN212627901U (zh) 网络中继设备
CN213818706U (zh) 无人机干扰设备
CN212367271U (zh) 网络中继设备
CN217770059U (zh) 一种无线接收装置
KR200384546Y1 (ko) 중계기용 방열장치 및 외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