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1808B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1808B
CN111341808B CN202010148757.0A CN202010148757A CN111341808B CN 111341808 B CN111341808 B CN 111341808B CN 202010148757 A CN202010148757 A CN 202010148757A CN 111341808 B CN111341808 B CN 111341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ible light
layer
display
region
signal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87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1808A (zh
Inventor
朱海彬
黄清雨
王伟杰
王路
袁广才
张峰杰
白东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487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1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1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180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6871 priority patent/WO2021175120A1/zh
Priority to US17/434,409 priority patent/US2022034440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1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1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65/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at least one organic radiation-sensitive element, e.g. organic opto-coup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radiation-sensitiv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30/00
    • H10K39/30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周边区域包括围绕显示区域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显示基板还包括光敏传感单元,光敏传感单元位于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光敏传感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可见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以实现可见光通信。本申请能够将现有的显示技术与可见光通信技术相融合,实现了通信显示一体化,并增大了总的感应接收面积与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总长度,不会出现大面积遮挡情况,确保了良好的可见光信号接收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技术,是利用实际照明中使用的发光二极管发出快速的、人眼无法察觉明暗变化的闪烁信号来传输信息的。在接收端,利用相应光谱范围内的可见光敏传感单元来接收明暗变化的闪烁信号,同时将其转化成电信号,并通过后续电路对电信号进行解调以获得我们所需的通信数据。
如何将现有的显示技术与可见光通信技术相融合,实现通信显示一体化,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能够将现有的显示技术与可见光通信技术相融合,实现通信显示一体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所述周边区域包括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光敏传感单元,位于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所述光敏传感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可见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以实现可见光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包含阳极、阴极和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阴极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周边区域包括阴极搭接区,所述阴极延伸到所述阴极搭接区,所述光敏传感单元位于所述阴极搭接区和所述显示区域之间,且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还设置有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绝缘隔离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光敏传感单元面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光敏传感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绝缘隔离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光敏传感单元的一侧的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包含阳极、阴极和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阴极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周边区域包括阴极搭接区,所述阴极延伸到所述阴极搭接区,所述光敏传感单元位于所述阴极搭接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还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光敏传感单元面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光敏传感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光敏传感单元还位于所述子像素之间,并通过遮光挡墙与所述子像素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还设置有多个驱动开关,所述驱动开关用于在驱动电路控制下,控制所述光敏传感单元的开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与所述显示区域之间设置有遮光挡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基板上还设置有蓝光滤光层和偏光片层,所述蓝光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层面向或远离所述光敏传感单元的一侧的表面上,且与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的位置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包括第一颜色接收区、第二颜色接收区和第三颜色接收区,所述第一颜色接收区和第二颜色接收区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区,所述第二颜色接收区和第三颜色接收区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基板上还设置有综合滤光层和偏光片层,所述综合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层面向或远离所述光敏传感单元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综合滤光层包括第一颜色滤光层、第二颜色滤光层和第三颜色滤光层,所述第一颜色滤光层和第二颜色滤光层之间设置有第三隔离区,所述第二颜色滤光层和第三颜色滤光层之间设置有第四隔离区,所述第一颜色滤光层与所述第一颜色接收区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颜色滤光层与所述第二颜色接收区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三颜色滤光层与所述第三颜色接收区的位置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基板上还设置有透镜层,其中:所述透镜层在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聚光透镜,所述聚光透镜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以下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聚光透镜的横截面形状为弓形;所述聚光透镜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聚光透镜的横截面形状包括第一齿纹部、曲面部和第二齿纹部,所述第一齿纹部和第二齿纹部关于所述曲面部的中心对称,所述曲面部为凸形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纹部和第二齿纹部的结构为以下任意一个:所述第一齿纹部和第二齿纹部分别包括多个同心圆环齿纹,每个同心圆环齿纹向圆心方向呈预设角度的倾角;或者,所述第一齿纹部和第二齿纹部分别包括多个阶梯状齿纹,每个阶梯状齿纹向曲面中心方向呈预设角度的倾角;所述曲面部的结构为凸形圆环曲面或者凸形阶梯状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基板上还设置有滤光层和偏光片层,所述滤光层与所述透镜层同层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透镜层面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透镜层和所述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层面向或远离所述光敏传感单元的一侧的表面上,且与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的位置相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见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前任一所述的显示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通信装置还包括盖板玻璃,其中:所述盖板玻璃的边缘外表面为弧面,所述盖板玻璃的边缘内表面为平面,以使得所述盖板玻璃的边缘形成球面透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驱动电路层和位于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的光敏传感单元,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光敏传感单元,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显示区域的子像素,所述光敏传感单元用于接收可见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以实现可见光通信;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形成显示区域的子像素,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设置在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外围环状区域。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通过在围绕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设置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使得现有的显示技术与可见光通信技术相融合,实现了通信显示一体化,并增大了总的感应接收面积与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总长度,不会出现大面积遮挡情况,确保了良好的可见光信号接收效果。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图2中显示基板的BB’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图2中显示基板的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图7中显示基板的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0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开关与光敏传感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6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7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8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9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0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第二聚光透镜的聚光效果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第二聚光透镜的横截面形状示意图之一;
图22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第二聚光透镜的横截面形状示意图之二;
图23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第二聚光透镜的横截面形状示意图之三;
图24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5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可见光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6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可见光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7为现有产品的盖板玻璃边缘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可见光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29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衬底基板; 212—阴极;
21—显示区域; 22—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
211—子像素; 221—光敏传感单元;
23—遮光挡墙; 24—阴极搭接区;
222—第一导电层; 223—第二导电层;
224—绝缘隔离层; 30—蓝光滤光层;
40—偏光片层; 25—第一颜色接收区;
26—第一隔离区; 27—第二颜色接收区;
28—第二隔离区; 29—第三颜色接收区;
32—综合滤光层; 33—第一颜色滤光层;
34—第三隔离区; 35—第二颜色滤光层;
36—第四隔离区; 37—第三颜色滤光层;
225—驱动开关; 2251—有源层;
2252—栅极; 2253—绝缘层;
2254—源漏极; 2255—导电层;
50—第一透镜层; 51—第一聚光透镜;
60—第二透镜层; 61—第二聚光透镜;
70—盖板玻璃; 80—功能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一直出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误检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误检。
如图1所示,VLC系统主要包括完整的发射端、信道和接收端,而接收技术是可见光通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主要涉及光敏传感单元的选择、解码、解调及后均衡等。由于可见光通信是以人眼识别不了的高频来调制光的亮度,故此可以实现照明、通信一体化。虽然相关技术中存在具备可见光通信功能的显示产品,但是这种显示产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通信显示一体化设备,而是将一个独立的可见光接收模块机械式集成到显示设备中,进而实现可见光通信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以解决现有的显示产品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见光通信与显示一体化功能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光敏传感单元,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周边区域包括围绕显示区域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光敏传感单元位于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光敏传感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可见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以实现可见光通信。与现有的显示基板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见光通信与显示一体化功能,并具有高速数据传输特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可以通过多种方案实现。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
图2和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0,衬底基板10包括显示区域21和围绕显示区域21的周边区域,显示区域21包括多个子像素211,周边区域包括围绕显示区域21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设置有光敏传感单元221,光敏传感单元221用于接收可见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以实现可见光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可以为包围显示区域21的一个或多个环状区域。
由于目前显示基板通常都需要较高的像素密度(Pixel Per Inch,PPI),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不适宜设置在显示区域21内部,否则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显示分辨率。同时,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也不宜设置在显示区域21外侧的某个集中区域,如手机屏幕下端主页(Home)键附近或是上端摄像头附近,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手机或电视等产品都追求窄边框,无法单独留出一个集中区域放置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样设计具有一个较大风险,即一旦操作过程中出现遮挡此集中区域,就容易出现可见光信号中断情况。另外,为了有更好的可见光通讯效果,以及尽可能大的感应接收面积,以接收更多的可见光,本申请实施例将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设计为沿显示区域21外围连续的一个或多个环状区域(如图3所示),这样可保证总的感应接收面积大,同时又增加了接收区域总长度,不会出现大面积遮挡情况,如手机单手或双手操作时,只会遮挡很小的区域,大部分接收区都裸露;而在电视屏周边区域,因长度更大,更不会出现大面积遮挡情况,这样可确保良好的可见光信号接收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和显示区域21之间设置有遮光挡墙23。本实施例通过在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和显示区域21之间(具体的,在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靠近显示区域21内侧),设计了一圈黑色的遮光挡墙23,可避免显示区域21内部的子像素211发光时对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产生杂散光干扰。
具体的,遮光挡墙23的材质可以为制作黑色矩阵的光阻树脂材料。遮光挡墙23的高度可以与像素界定层(Pixel Definition Layer,PDL)等高,或略高于光敏传感单元221器件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多个子像素211中的至少一个包含阳极、阴极212和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阴极212位于衬底基板10远离发光层的一侧,周边区域包括阴极搭接区24,阴极212延伸到所述阴极搭接区2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光敏传感单元221位于阴极搭接区24和显示区域21之间,且位于阴极212和衬底基板1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还设置有第一导电层222、第二导电层223和绝缘隔离层224,第一导电层222设置在光敏传感单元221面向衬底基板10的一侧的表面上,第二导电层223设置在光敏传感单元221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的表面上,绝缘隔离层224设置在第二导电层223远离光敏传感单元221的一侧的表面上。本实施例中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设置在阴极搭接区24和显示区域21之间,使得光敏传感单元221处于显示区域阴极212之下,通过在光敏传感单元221的上下侧分别设计第二导电层223和第一导电层222,并在第二导电层223和阴极212之间设置绝缘隔离层224,提高了光敏传感单元221的导电性,降低因整个器件过长造成的压降。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光敏传感单元位于阴极搭接区24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还设置有第一导电层222和第二导电层223,第一导电层222设置在光敏传感单元221面向衬底基板10的一侧的表面上,第二导电层223设置在光敏传感单元221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的表面上。本实施例中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设置在阴极搭接区24和显示基板的边缘之间,使得光敏传感单元221位于显示区域阴极212的外侧,不被阴极212覆盖,上方为封装层,因此不需要在第二导电层223之上设置绝缘隔离层224,通过在光敏传感单元221的上下侧分别设计第二导电层223和第一导电层222,提高了光敏传感单元221的导电性,降低因整个器件过长造成的压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该显示基板还包括蓝光滤光层30和偏光片层40,蓝光滤光层30设置在偏光片层40面向或远离光敏传感单元221的一侧的表面上,且蓝光滤光层30与光敏传感单元221的位置相对。通过偏光片层40可以滤除太阳光中的杂散光,减小对可见光通信的干扰。通过蓝光滤光层30可以滤除荧光型LED发射端中黄光的干扰,提高可见光通信调制带宽。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偏光片层40本身也可以过滤太阳光中的杂散光,因此,将蓝光滤光层30设置在偏光片层40面向光敏传感单元221的一侧的表面上,效果更佳。
当可见光发射端为荧光型LED时,由于荧光型LED主要是利用蓝光LED激发磷荧光粉产生黄光,蓝光和黄光混合成白光,但是磷荧光粉慢的响应速度限制了LED的调制带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封装层上方局部区域设计蓝光滤光层30将黄光滤除,进而提高调制带宽,而其他区域为透明膜层,不影响显示区域21的显示效果。
蓝光滤光层30中的蓝光过滤区域设置在光敏传感单元221上方,而其余区域为透明膜层,蓝光过滤区域的材料可以为传统的有机蓝光过滤材料,也可以为量子点材料等。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包括第一颜色接收区25、第二颜色接收区27和第三颜色接收区29,第一颜色接收区25和第二颜色接收区27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区26,第二颜色接收区27和第三颜色接收区29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区2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颜色接收区25、第二颜色接收区27和第三颜色接收区29可以分别为红光接收区、绿光接收区和蓝光接收区中的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该显示基板还包括综合滤光层32和偏光片层40,综合滤光层32设置在偏光片层40面向或远离光敏传感单元221的一侧的表面上,综合滤光层32包括第一颜色滤光层33、第二颜色滤光层35和第三颜色滤光层37,第一颜色滤光层33和第二颜色滤光层35之间设置有第三隔离区34,第二颜色滤光层35和第三颜色滤光层37之间设置有第四隔离区36,第一颜色滤光层33与第一颜色接收区25的位置相对,第二颜色滤光层35与第二颜色接收区27的位置相对,第三颜色滤光层37与第三颜色接收区29的位置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颜色滤光层33、第二颜色滤光层35和第三颜色滤光层37可以分别为红光滤光层、绿光滤光层和蓝光滤光层中的一个。
当可见光发射端为RGB型LED时,RGB型LED主要是利用RGB LED混合成白光,该类型LED发射端调制带宽高,具有更高的通信传输速率。为了降低各个颜色LED发射信号的码间串扰,本申请实施例在显示区域21封装层上方分别设计了呈环状分布的第一颜色滤光层33、第二颜色滤光层35和第三颜色滤光层37(第一颜色滤光层33、第二颜色滤光层35和第三颜色滤光层37与显示区域的彩色滤光层同层31设置),将三种颜色光信号进行分离;同时将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设计为在显示屏外围分布的三个环状区,其与上面的三个颜色滤光层一一对应,用于分别接收三种颜色光信号,三个环状区彼此通过黑色的有机绝缘材料分隔,既能减小不同颜色的光信号串扰,又可有效避免彼此之间产生电信号的串扰。该种设计方案即可确保高速传输速率,又可有效避免信号串扰问题。
由于三个环状区用于分别接收三种颜色光信号,因此,三个环状区对应的光敏传感单元的制作工艺有所不同,三个环状区对应的光敏传感单元分别对三种颜色光信号具有最大响应波长,即分别在三种颜色光信号处的响应度最大,从而使得三个环状区可以分别用于接收三种颜色光信号的发射光谱,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可以设置为断续式分布或连续式分布,而上面的滤光层(包括蓝光滤光层30或综合滤光层32)也可以设置为断续式分布或连续式分布,同时,遮光挡墙23可以设置为断续式分布或连续式分布。具体的,当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设置为断续式分布时,上面的滤光层可以设置为断续式分布或连续式分布,遮光挡墙23可以设置为断续式分布或连续式分布;当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设置为连续式分布时,上面的滤光层应当设置为连续式分布,遮光挡墙23也应当设置为连续式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还设置有多个驱动开关225,驱动开关225用于在第一驱动电路控制下控制光敏传感单元221的开闭。
针对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总长度变长后,施加偏压时容易出现压降及均匀性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在光敏传感单元221上下侧各设置了导电层,同时在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了多个驱动开关225(例如,该驱动开关可以为晶体管开关),这样可以确保在如此长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上,不同位置的偏压近似相同,进而确保产生光电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当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设置为断续式分布的光敏传感单元时,可以为每个光敏传感单元分别设置一个驱动开关225,这样虽然驱动电路制作工艺难度增加,但是光敏传感单元的制作工艺难周边区域度降低,从而可以确保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
驱动开关225和光敏传感单元221的具体结构如图11所示。其中,驱动开关225包括有源层2251、栅极2252、绝缘层2253、源漏极2254和导电层2255,驱动开关225的漏极或源极通过导电层2255与光敏传感单元22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开关225的位置不限于图11中所示位置,可视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的不同位置的压降情况和产生电流均匀性情况而增加驱动开关225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光敏传感单元221可以为光电二极管,例如,可以为PIN型光电二极管,也可以为有机光电探测器(Organic Photo detector,OPD)。具体的,有机光电探测器的结构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结构相似,包含阳极层、空穴传输层、光吸收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等结构,该器件结构可以采用真空热蒸镀法、旋涂法、喷墨打印法等方法来制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223和第一导电层222,可以为金属单质或金属合金,如镁(Mg)、银(Ag)、铝(Al)等金属单质或镁/银(Mg/Ag)等金属合金,其功能主要是提高光电二极管上层电极的导电性,降低因整个器件长度过长造成的压降,因此,该金属成分不限于以上所列出的金属。同时,该金属层要求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其厚度视选择的材料不同而处于0.1纳米~500纳米之间。
第二导电层223和第一导电层222也可以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高的透过率,确保发射光信号的高效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当光敏传感单元221为有机光电探测器且光输入侧的电极为金属材料且具有良好的电导率时,则光敏传感单元221上方的第二导电层223可以不用制作。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隔离层224可以为无机材料,如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也可以为有机材料,如树脂材料或聚酰亚胺等,但不限于以上材料,该层材料要求无色并具有良好的透过率。
在本实施例中,子像素211中的发光元件可以为图3和图5所示的RGB型OLED,也可以为图6和图9所示的白光OLED(WOLED)+颜色过滤层(Color filter)型。其中RGB型OLED结构包含阳极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层等结构,WOLED器件结构可以是单发光层(1unit)、双发光层(2unit)或多发光层(3unit)堆叠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子像素211作为显示单元,属于传统技术方案,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对OLED器件内部具体膜层结构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的外侧,即远离显示区域21的一侧,也可以包含封装用的挡墙等各种结构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做特别说明与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的结构的设计方案(针对荧光型和RGB型LED发射端)、可见光信号接收区的位置放置方案、以及RGB OLED和WOLED+Color filter显示方案,三者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不只限于本申请附图所示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显示基板的结构进行设计,可以实现可见光通信和显示一体化功能,具有极高传输速率特性,是对现有的显示产品仅能通过移动通信(4G或5G)、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上网连接的极大补充。
第二实施例
图1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扩展,主体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基本上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光敏传感单元221还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的子像素之间。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0,衬底基板10包括显示区域21和围绕显示区域21的周边区域,显示区域21包括多个子像素211以及位于子像素211之间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光敏传感单元221位于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内,光敏传感单元221用于接收可见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以实现可见光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光敏传感单元221可以做的很小,所以可以在每个子像素附近设置光敏传感单元221,或者在多个子像素之间设置一个光敏传感单元221,并呈均匀分布。本申请实施例对显示区域21内子像素结构和排列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子像素211之间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圆形、长方形、菱形、或椭圆形等,也可以为横跨两个或更多个子像素的非常狭长的条状接收区。
在本实施例中,光敏传感单元221通过遮光挡墙23与子像素211隔离,可避免显示区域21内部的子像素211发光时对光敏传感单元221产生杂散光干扰。
具体的,遮光挡墙23的材质可以为制作黑色矩阵的光阻树脂材料。遮光挡墙23的高度可以与像素界定层等高,或略高于光敏传感单元221器件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子像素211中的至少一个包含阳极、阴极212和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阴极212位于衬底基板10远离发光层的一侧,周边区域包括阴极搭接区24,阴极212延伸到所述阴极搭接区2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子像素211之间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设置有第一导电层222、第二导电层223和绝缘隔离层224,第一导电层222设置在光敏传感单元221面向衬底基板10的一侧的表面上,第二导电层223设置在光敏传感单元221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的表面上,绝缘隔离层224设置在第二导电层223远离光敏传感单元221的一侧的表面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接收区处于阴极212之下,通过在光敏传感单元221的上下侧分别设计第二导电层223和第一导电层222,并在第二导电层223和阴极212之间设置绝缘隔离层224,提高了光敏传感单元221的导电性,降低整个器件的压降。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子像素211之间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设置有绝缘隔离层224,绝缘隔离层224设置在光敏传感单元221和阴极212之间。当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设置在即显示区域21的子像素间时,由于面积非常小,可以不用在光敏传感单元221上下设置导电层,只需在其与阴极212之间设置绝缘隔离层224,该绝缘隔离层224可以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材料或透明有机材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基板还包括蓝光滤光层30和偏光片层40,蓝光滤光层30设置在偏光片层40面向或远离光敏传感单元221的一侧的表面上,且蓝光滤光层30与光敏传感单元221的位置相对。考虑到偏光片层40本身也可以过滤太阳光中的杂散光,因此,将蓝光滤光层30设置在偏光片层40面向光敏传感单元221的一侧的表面上,效果更佳。
当可见光发射端为荧光型LED时,由于荧光型LED主要是利用蓝光LED激发磷荧光粉产生黄光,蓝光和黄光混合成白光,但是磷荧光粉慢的响应速度限制了LED的调制带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封装层上方局部区域设计蓝光滤光层30将黄光滤除,进而提高调制带宽,而其他区域为透明膜层,不影响显示区域21的显示效果。
蓝光滤光层30中的蓝光过滤区域设置在光敏传感单元221上方,而其余区域为透明膜层,蓝光过滤区域的材料可以为传统的有机蓝光过滤材料,也可以为量子点材料等。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区域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前述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同样实现了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包括实现可见光通信和显示一体化功能,具有极高传输速率特性,是对现有的显示产品仅能通过移动通信、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上网连接的极大补充。
第三实施例
图13和图1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前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扩展,主体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基本上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同时设置在显示区域和周边区域内。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0,衬底基板10包括显示区域21和围绕显示区域21的周边区域,周边区域包括围绕显示区域21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显示区域21包括多个子像素211以及位于子像素211之间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光敏传感单元221位于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内,光敏传感单元221用于接收可见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以实现可见光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周边区域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和显示区域21之间设置有遮光挡墙23,位于子像素211之间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通过遮光挡墙23与子像素211隔离,可避免显示区域21内部的子像素211发光时对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产生杂散光干扰。
为了降低显示区域21子像素发光对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的干扰,针对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要求在位于周边区域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与显示区域21的边缘之间,设置一环状黑色遮光挡墙;针对位于子像素211之间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要求在位于子像素211之间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的四周设置黑色遮光挡墙结构,或者不设置遮光挡墙而采用黑色PDL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周边区域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位于子像素211之间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以及显示区域21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前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同样实现了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包括实现可见光通信和显示一体化功能,具有极高传输速率特性,是对现有的显示产品仅能通过移动通信、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上网连接的极大补充。
第四实施例
图15、图16和图17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前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扩展,主体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基本上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设置有透镜层(本实施例中,该透镜层为第一透镜层50)。如图15至图17所示,该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一透镜层50,其中:第一透镜层50在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聚光透镜51,第一聚光透镜51的横截面形状为弓形或半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聚光透镜51可以为一半球形透镜或半椭球形透镜,所述半球形透镜可以是高度小于球半径的半球,也可以是高度等于球半径的半球,二者聚光性能有所差别,后者能聚集更大视场范围内的光,且聚焦光束尺寸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透镜层50可以将可见光通信光束会聚,光束尺寸变小,使得较小尺寸的可见光接收区域能接收更大视场范围内的光能。这样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显示区域外围环状的可见光接收区域的宽度,实现显示屏幕窄边框,还可以在显示区域内像素与像素之间,设置微小尺寸的可见光接收区域,实现屏幕内接收光通信信号,又不影响显示分辨率,解决了目前在显示区域内设置可见光接收区域会降低显示分辨率的难题。
在本实施例中,半圆形相较于弓形聚光能力更强,可将光束聚焦于圆心处附近,所需要的光接收区面积更小。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上方的第一聚光透镜,覆盖于整个环形光接收区上方,最终形成一环形的拱状透镜。在本实施例中,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的宽度视屏幕边框宽度设计要求而定,同时与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上方的第一聚光透镜51的聚光性能相匹配,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的宽度大于等于透镜聚焦光斑宽度的尺寸。第二接收区可以为正方形、圆形、长方形、菱形、或椭圆形等,也可以为横跨两个或更多个子像素的非常狭长的条状接收区。对应的,第二接收区上方透镜形状可以与第二接收区下方的光敏传感单元221形状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聚光透镜51的材料可以为树脂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有机材料,但不限于以上材料,要求材料有高的透过率以及高的折射率,这样有利于光的折射聚集。
在本实施例中,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以及显示区域21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前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同样实现了前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包括实现可见光通信和显示一体化功能,具有极高传输速率特性,是对现有的显示产品仅能通过移动通信、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上网连接的极大补充。同时,通过设置第一聚光透镜,可以使得较小尺寸的光接收区能接受更大视场范围的光能,提高可见光通信速率,同时,又未显著增加边框宽度,不影响显示效果,使通信显示一体化效果更佳。
第五实施例
图18和图19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前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扩展,主体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基本上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设置有透镜层(本实施例中,该透镜层为第二透镜层60)。如图18和图19所示,该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二透镜层60,其中:第二透镜层60在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聚光透镜61,第二聚光透镜61的横截面形状包括第一齿纹部、曲面部和第二齿纹部,第一齿纹部和第二齿纹部关于曲面部的中心对称,所述曲面部为凸形曲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透镜层60可以将可见光通信光束会聚,光束尺寸变小,使得较小尺寸的可见光接收区域能接收更大视场范围内的光能。这样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显示区域外围环状的可见光接收区域的宽度,实现显示屏幕窄边框,还可以在显示区域内像素与像素之间,设置微小尺寸的可见光接收区域,实现屏幕内接收光通信信号,又不影响显示分辨率,解决了目前在显示区域内设置可见光接收区域会降低显示分辨率的难题,同时,本实施例利用菲涅尔透镜原理设计的聚光微透镜结构,与传统凸透镜相比,厚度显著降低,既保持了高的聚光效率,又可提高显示区域的出光效率,同时又可提高柔性显示器件的弯折特性。以上设计,既可以实现良好的显示效果,又可以实现大面积接收通信光束,最终达到高速通信和显示一体化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聚光透镜61处于光敏传感单元221正上方向,第二聚光透镜61设计为多个呈一定倾角的齿纹结构,两侧齿纹结构呈对称分布,中心为微凸的曲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聚光透镜61的材料可以为树脂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有机材料,但不限于以上材料,要求材料有高的透过率以及高的折射率,这样有利于光的折射聚集。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聚光透镜61的微结构可以采用模压方法制作,如对于超精细微结构可以采用纳米压印等方法制作,但不限于此种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层60,除第二聚光透镜61的设置位置之外的其余位置,均为透明材料,该材料可以与第二聚光透镜61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如采用光学透明胶的树脂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聚光透镜61的聚光效果如图20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纹部和第二齿纹部的结构可以为以下任意一个:
如图21所示,第一齿纹部和第二齿纹部分别包括多个同心圆环齿纹,每个同心圆环齿纹向圆心方向呈预设角度的倾角;或者,
如图22和图23所示,第一齿纹部和第二齿纹部分别包括多个阶梯状齿纹,每个阶梯状齿纹向曲面中心方向呈预设角度的倾角。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1、图22和图23所示,曲面部的结构可以为凸形圆环曲面或者凸形阶梯状曲面。
如图18所示,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上侧对应的第二聚光透镜的结构主要为环条状结构(见图18中左侧部分),而第二接收区上侧对应的第二聚光透镜的结构可以为同心圆形(见图18中右侧部分),所述圆形透镜具体结构为多个同心圆形的齿纹,且齿纹整体向圆心方向倾斜,这样可发挥聚光作用。该圆形透镜结构的截面图与线性透镜一样,如图19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该显示基板还包括蓝光滤光层30和偏光片层40,蓝光滤光层30与第二透镜层60同层设置(即第二透镜层60中含有蓝光滤光材料,第二透镜层60可以同时起到透镜聚光作用和蓝光滤光作用),或者设置在第二透镜层60面向衬底基板10的一侧的表面上;第二透镜层60和蓝光滤光层30设置在偏光片层40面向或远离光敏传感单元221的一侧的表面上,且与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的位置相对。通过将蓝光滤光层30与第二透镜层60同层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器件结构总厚度,提高弯折特性。
蓝光滤光层30,用于滤除荧光型LED发射端中的黄光,提高调制带宽,而蓝光滤光层30所在层中除滤光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为透明膜层,不影响显示区域的显示效果,如图24所示。该层可以设置在第二透镜层60上方,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透镜层60下方,设置在第二透镜层60上方时,要求滤光区域面积大于或等于透镜面积,设置在滤光区域下方时可以使滤光面积小于透镜面积,但是需要大于或等于可见光接收区域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层60到光敏传感单元221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蓝光滤光层30厚度来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22以及显示区域21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前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同样实现了前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包括实现可见光通信和显示一体化功能,具有极高传输速率特性,是对现有的显示产品仅能通过移动通信、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上网连接的极大补充。同时,通过设置第一聚光透镜,可以使得较小尺寸的光接收区能接受更大视场范围的光能,提高可见光通信速率,同时,又未显著增加边框宽度,不影响显示效果,使通信显示一体化效果更佳。
第六实施例
基于前述实施例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见光通信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前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可见光通信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可见光通信及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5和图26所示,该可见光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盖板玻璃70,其中:盖板玻璃70的边缘外表面为弧面,该盖板玻璃70的边缘内表面为平面,以使得该盖板玻璃70的边缘形成球面透镜。
在本实施例中,该弧面可以为抛物线形弧面或圆弧形弧面。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玻璃70边缘的截面图形中,将外表面的弧度补全,其形状可以为弓形或半圆形,二者对光的会聚能力(收窄作用)和会聚焦距有所差别,半圆形,即弧度越大,其可在更小的焦距距离起到更好的收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该可见光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功能膜层80,该功能膜层80可以为触控面板(Touch Panel)层、偏光片层、光学透明胶层或保护膜层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显示基板设置有第一透镜层或第二透镜层时,第一聚光透镜或第二聚光透镜与盖板玻璃70形成的球面透镜的中心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玻璃的边缘外表面的类透镜的弧形设计,与目前现有的2.5D屏幕(水滴屏)、3.5D屏幕(瀑布屏)设计方案不同,现有产品的盖板玻璃边缘设计如图27所示,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小边框效应,提高视觉表现力,并可取代侧边物理按键的功能,因此其边缘并未有类似透镜结构的设计,不具备聚光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上层玻璃透镜的初步会聚,将光束收窄到下层第一透镜层或第二透镜层上,如图28所示,上下两层透镜之间的间距通过功能膜层80的厚度来调节。本申请实施例对盖板玻璃边缘上表面的弯曲弧度与下层透镜大小和弧度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根据产品设计需求来综合确定。例如,确定一个参数规格后,可逐步确定其他规格参数,并通过设计功能膜层厚度,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间距,进一步确定规格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该可见光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主板、扬声器、摄像头、外壳等各种组件,在此不做详细说明与限定。
本实施例同样实现了前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包括实现可见光通信和显示一体化功能,具有极高传输速率特性,是对现有的显示产品仅能通过移动通信、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上网连接的极大补充。同时,通过设置盖板玻璃的边缘截图图形,可以使得较小尺寸的光接收区能接收更大视场范围的光能,提高可见光通信速率,同时,又未显著增加边框宽度,不影响显示效果,使通信显示一体化效果更佳。
第七实施例
基于前述实施例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示意图。如图2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00: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驱动电路层和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的光敏传感单元,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光敏传感单元,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显示区域的子像素,光敏传感单元用于接收可见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以实现可见光通信;
步骤200:在驱动电路层上形成显示区域的子像素,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设置在包围显示区域的外围环状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0还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遮光挡墙、阴极搭接区和显示区域的阳极层。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0包括:在驱动电路层上形成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形成阴极。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0之后还包括,在阴极上形成封装层。
当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设置在阴极搭接区和显示基板的边缘之间时,可以在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形成第一导电层、光敏传感单元、第二导电层,并在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和阴极搭接区边缘之间形成遮光挡墙,在显示区域形成阳极层和阴极搭接区,然后在显示区域的像素结构内制作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形成阴极,最后再形成封装层。
在本实施例中,当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设置在阴极搭接区和显示区域的边缘之间时,可以在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形成第一导电层、光敏传感单元、第二导电层和绝缘隔离层,并在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和显示区域边缘之间形成遮光挡墙,在显示区域形成阳极层和阴极搭接区,然后在显示区域的像素结构内制作发光层,然后再在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的绝缘隔离层和显示区域的发光层之上形成阴极,最后再形成封装层。
在本实施例中,在形成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的第一导电层之前,可以先形成驱动开关,驱动开关包括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源漏极和导电层,驱动开关的漏极或源极通过导电层与光敏传感单元或第一导电层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光敏传感单元可以采用真空热蒸镀法、旋涂法、喷墨打印法等方法来制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和第一导电层,可以为金属单质或金属合金,如镁(Mg)、银(Ag)、铝(Al)等金属单质或镁/银(Mg/Ag)等金属合金,其功能主要是提高光敏传感单元上层电极的导电性,降低因整个器件长度过长造成的压降,因此,该金属成分不限于以上所列出的金属。同时,该导电层要求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其厚度视选择的材料不同而处于0.1纳米~500纳米之间。第二导电层和第一导电层也可以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搞得透过率,确保发射光信号的高效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隔离层可以为无机材料,如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也可以为有机材料,如树脂材料或聚酰亚胺等,但不限于以上材料,该层材料要求无色并具有良好的透过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还可以位于子像素之间,并通过遮光挡墙与子像素隔离。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设置在子像素之间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可以在显示区域中形成第一导电层、光敏传感单元、第二导电层和绝缘隔离层,并在其四周形成遮光挡墙,然后在显示区域的像素结构内制作OLED各发光层,然后再在绝缘隔离层和显示区域的发光层之上形成阴极,最后再形成封装层。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显示区域中的各层的方法和现有技术相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相对的位置形成蓝光滤光层或综合滤光层;
在蓝光滤光层或综合滤光层上形成偏振片层。
在本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相对的位置形成第一透镜层或第二透镜层;
在第一透镜层或第二透镜层上形成偏振片层。
在本实施例中,当同时制备滤光层和透镜层时,可以使蓝光滤光层或综合滤光层与第一透镜层或第二透镜层同层设置(即第二透镜层中含有蓝光滤光材料,第二透镜层可以同时起到透镜聚光作用和蓝光滤光作用),或者先形成蓝光滤光层或综合滤光层,再在蓝光滤光层或综合滤光层上形成第一透镜层或第二透镜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层或第二透镜层的材料可以为树脂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有机材料,但不限于以上材料,要求材料有高的透过率以及高的折射率,这样有利于光的折射聚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层或第二透镜层的微结构可以采用模压方法制作,如对于超精细微结构可以采用纳米压印等方法制作,但不限于此种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附图只涉及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即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所述周边区域包括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位于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为封闭的环状;
光敏传感单元,位于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所述光敏传感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可见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以实现可见光通信;
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还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光敏传感单元面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光敏传感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包含阳极、阴极和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阴极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所述周边区域包括阴极搭接区,所述阴极延伸到所述阴极搭接区,所述光敏传感单元位于所述阴极搭接区和所述显示区域之间,且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还设置有绝缘隔离层,所述绝缘隔离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光敏传感单元的一侧的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包含阳极、阴极和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阴极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所述周边区域包括阴极搭接区,所述阴极延伸到所述阴极搭接区,所述光敏传感单元位于所述阴极搭接区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光敏传感单元还位于所述子像素之间,并通过遮光挡墙与所述子像素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还设置有多个驱动开关,所述驱动开关用于在驱动电路控制下,控制所述光敏传感单元的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与所述显示区域之间设置有遮光挡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上还设置有蓝光滤光层和偏光片层,所述蓝光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层面向或远离所述光敏传感单元的一侧的表面上,且与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的位置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包括第一颜色接收区、第二颜色接收区和第三颜色接收区,所述第一颜色接收区和第二颜色接收区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区,所述第二颜色接收区和第三颜色接收区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上还设置有综合滤光层和偏光片层,所述综合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层面向或远离所述光敏传感单元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综合滤光层包括第一颜色滤光层、第二颜色滤光层和第三颜色滤光层,所述第一颜色滤光层和第二颜色滤光层之间设置有第三隔离区,所述第二颜色滤光层和第三颜色滤光层之间设置有第四隔离区,所述第一颜色滤光层与所述第一颜色接收区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颜色滤光层与所述第二颜色接收区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三颜色滤光层与所述第三颜色接收区的位置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上还设置有透镜层,其中:所述透镜层在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聚光透镜,所述聚光透镜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以下任意一个或多个:
所述聚光透镜的横截面形状为弓形;
所述聚光透镜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所述聚光透镜的横截面形状包括第一齿纹部、曲面部和第二齿纹部,所述第一齿纹部和第二齿纹部关于所述曲面部的中心对称,所述曲面部为凸形曲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纹部和第二齿纹部的结构为以下任意一个:
所述第一齿纹部和第二齿纹部分别包括多个同心圆环齿纹,每个同心圆环齿纹向圆心方向呈预设角度的倾角;或者,
所述第一齿纹部和第二齿纹部分别包括多个阶梯状齿纹,每个阶梯状齿纹向曲面中心方向呈预设角度的倾角;
所述曲面部的结构为凸形圆环曲面或者凸形阶梯状曲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上还设置有滤光层和偏光片层,所述滤光层与所述透镜层同层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透镜层面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
所述透镜层和所述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层面向或远离所述光敏传感单元的一侧的表面上,且与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的位置相对。
14.一种可见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显示基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见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通信装置还包括盖板玻璃,其中:所述盖板玻璃的边缘外表面为弧面,所述盖板玻璃的边缘内表面为平面,以使得所述盖板玻璃的边缘形成球面透镜。
16.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驱动电路层和位于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的光敏传感单元,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光敏传感单元,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显示区域的子像素,所述光敏传感单元用于接收可见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以实现可见光通信;
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形成显示区域的子像素,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设置在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外围环状区域;位于所述外围环状区域的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为封闭的环状;
所述可见光信号接收区域还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光敏传感单元面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光敏传感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
CN202010148757.0A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Active CN111341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8757.0A CN111341808B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PCT/CN2021/076871 WO2021175120A1 (zh) 2020-03-05 2021-02-19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US17/434,409 US20220344405A1 (en) 2020-03-05 2021-02-19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8757.0A CN111341808B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1808A CN111341808A (zh) 2020-06-26
CN111341808B true CN111341808B (zh) 2023-01-17

Family

ID=7118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8757.0A Active CN111341808B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4405A1 (zh)
CN (1) CN111341808B (zh)
WO (1) WO20211751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7376B (zh) * 2019-12-09 2022-09-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41808B (zh) * 2020-03-05 2023-0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CN111863893B (zh) * 2020-07-13 2022-04-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60365A (zh) * 2020-10-13 2022-04-15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2023016007A (ja) * 2021-07-20 2023-02-0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装置
CN114038343A (zh) * 2021-07-20 2022-02-11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及终端
CN117980978A (zh) * 2021-09-24 2024-05-03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
WO2023070331A1 (zh) * 2021-10-26 2023-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与可见光通信系统
CN113968185B (zh) * 2021-11-29 2024-05-28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后视镜、后视镜的防眩方法和车辆
CN116583960A (zh) * 2021-12-10 2023-08-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见光通信器件、显示基板、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4597324B (zh) * 2022-03-01 2023-05-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US20240130202A1 (en) * 2022-10-18 2024-04-18 Yunnan Invensight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CN115802795A (zh) * 2023-01-05 2023-03-14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3418A (zh) * 2014-09-01 2015-02-04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显示通信两用的可见光模块
CN108363993A (zh) * 2018-03-15 2018-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964762A (zh) * 2018-07-23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见光通信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门锁和可见光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33896B (en) * 2007-10-01 2010-12-01 Au Optronics Corp Bank structure for 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539835B2 (en) * 2015-01-04 2020-01-2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ubstrate and photoelectric display device
KR102310987B1 (ko) * 2015-05-18 2021-10-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6330313B (zh) * 2016-09-05 2017-1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盒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27781B (zh) * 2019-11-26 2022-04-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调节电路、显示屏、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11341808B (zh) * 2020-03-05 2023-0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3418A (zh) * 2014-09-01 2015-02-04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显示通信两用的可见光模块
CN108363993A (zh) * 2018-03-15 2018-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964762A (zh) * 2018-07-23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见光通信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门锁和可见光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44405A1 (en) 2022-10-27
WO2021175120A1 (zh) 2021-09-10
CN111341808A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1808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CN10866634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102509439B1 (ko) 지문 센서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7480639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735786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4578610B (zh) 显示面板
WO2020196789A1 (ja) 表示装置
WO2018040774A1 (zh) 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13216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及其成像方法
EP3872886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JP2020527756A (ja) 光電子デバイス
CN114625264A (zh) 显示装置
CN111563434A (zh) Oled显示屏及指纹识别模组
CN212341879U (zh) Oled显示屏及指纹识别模组
CN114141837A (zh) 一种oled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CN11319119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2054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92522A1 (zh) 彩膜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3903769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16563136U (zh) 红外-多色上转化成像焦平面器件
CN11451252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085063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379864B (zh) 光电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
US20220358782A1 (en) Texture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Opposite Substrate
CN112993184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