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38154B - 一种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及摄像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及摄像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38154B
CN111338154B CN202010157076.0A CN202010157076A CN111338154B CN 111338154 B CN111338154 B CN 111338154B CN 202010157076 A CN202010157076 A CN 202010157076A CN 111338154 B CN111338154 B CN 1113381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hromic
row
column
units
aper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70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38154A (zh
Inventor
徐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570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381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38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8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38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81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3/81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suppressing or minimising disturbance in the image signal gene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摄像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及摄像头。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包括由多行和多列电致变色单元构成的电致变色阵列的电致变色光圈,使电致变色阵列的圆形光圈区域中的每个电致变色单元在接入电压信号后着色,使位于光圈区域的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由光圈区域的中心向边缘逐渐降低,以使光圈区域的透过率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使得这种电致变色光圈在应用于摄像头时,可以改善摄像头的镜头渐晕现象,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及摄像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摄像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及摄像头。
背景技术
摄像头的镜头由于中心聚光能力比边缘强,经过镜头成像后,图像的中心区域会比边缘区域亮,从而产生镜头渐晕(Lens shading)现象,通常使用镜头的相对照度(Relative Illumination,RI)来表征这一特性。
目前,通常是通过给图像中心和边缘区域施加不同的增益来改善镜头渐晕现象,能够解决图像中心和边缘亮度不均匀的问题,但是这种矫正是对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增益调节,会导致数字图像信号中含有的噪声也在进行增益补偿时一并进行了增益调节。在进行增益调节之前,噪声在整张图像的分布是随机的,噪声分布不均匀,在进行增益调节之后,相应区域的噪声信号会被放大,导致图像边缘区域的噪声比中心区域的噪声大,如果在进行增益调节之前图像的噪声本身就比较大,那么进行增益调节之后图像边缘区域的噪声就会非常明显,严重影响了图像质量,而且噪声的不均匀性也会给后续的图像处理算法带来负面影响。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及摄像头,旨在解决现有的用于改善镜头渐晕现象的增益调节方法会增大图像边缘区域的噪声,严重影响图像质量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了一种电致变色光圈,包括由多行和多列电致变色单元构成的电致变色阵列,所述电致变色阵列包括圆形光圈区域;
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用于在接入电压信号后着色,位于所述光圈区域的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由所述光圈区域的中心向边缘逐渐降低,以使所述光圈区域的透过率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阵列还包括围绕所述光圈区域的装配区域,所述装配区域用于装配于摄像头;
位于所述装配区域的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阈值,以使所述装配区域的透过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透过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光圈还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电致变色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之间填充有光学胶。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同一行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串联且每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用于接入一路行电压信号,位于同一列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串联且每列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用于接入一路列电压信号;
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用于在同时接入行电压信号和列电压信号时着色。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用于接入行电压信号;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用于接入列电压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了一种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光圈,还包括行选择器、列选择器和驱动控制器;
所述行选择器分别与每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电连接,所述列选择器分别与每列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行选择器和所述列选择器电连接;
所述驱动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行选择器分别控制每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接通或断开一路行电压信号,还用于通过所述列选择器分别控制每列所述电致变色单元接通或断开一路列电压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选择器包括与所述电致变色阵列的行数相等的行电子开关单元,每个所述行电子开关单元对应电连接一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并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
和/或,所述列选择器包括与所述电致变色阵列的列数相等的列电子开关单元,每个所述列电子开关单元对应电连接一列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并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电子开关单元和所述列电子开关单元为单刀单掷模拟开关;
所述行电子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受控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一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
所述列电子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受控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列电子开关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一列所述电致变色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了一种摄像头,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光圈或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摄像头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还包括镜头组件、图像传感器和处理器;
所述电致变色光圈与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图像传感器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所述驱动控制器控制所述光圈区域的所有电致变色单元褪色;
在所述光圈区域的所有电致变色单元褪色时,通过所述图像传感器获取图像信号;
根据所述图像信号获取所述镜头组件的相对照度;
根据所述镜头组件的相对照度,通过所述驱动控制器控制所述光圈区域的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由所述光圈区域的中心向边缘逐渐降低,以使所述光圈区域的透过率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对所述镜头组件的镜头渐晕现象进行补偿。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包括由多行和多列电致变色单元构成的电致变色阵列的电致变色光圈,使电致变色阵列的圆形光圈区域中的每个电致变色单元在接入电压信号后着色,使位于光圈区域的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由光圈区域的中心向边缘逐渐降低,以使光圈区域的透过率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使得这种电致变色光圈在应用于摄像头时,可以改善摄像头的镜头渐晕现象,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光圈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征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透过率之间的关系的散点曲线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光圈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光圈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光圈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光圈电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光圈电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光圈100,应用于摄像头,包括由多行和多列电致变色单元1构成的电致变色阵列,电致变色阵列包括圆形光圈区域101;
每个电致变色单元1用于在接入电压信号后着色,位于光圈区域101的电致变色单元1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由光圈区域101的中心向边缘逐渐降低,以使光圈区域101的透过率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
在应用中,电致变色阵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任意利于装配于摄像头的形状,例如,圆形或矩形,矩形具体可以是正方形。每个电致变色单元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矩形,矩形具体可以是正方形。电致变色阵列可以仅包括圆形光圈区域,也即电致变色光圈仅包括圆形光圈区域,圆形光圈区域可以通过胶水或卡合方式装配于摄像头。
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电致变色阵列仅包括圆形光圈区域101、电致变色单元1为正方形且光圈区域的透过率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时,电致变色光圈的结构示意图。
在应用中,电致变色单元着色后的透过率与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负相关。电致变色单元断电时的透过率最大,接近或者等于100%。每个电致变色单元都可以单独接入电压信号,从而实现对每个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的单独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均在预设电压值范围内。
在应用中,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并不会随着其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的变化而持续变化,当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达到临界值时,继续改变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并不会改变透过率。当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为0时,由于透过率不可能继续降低为负数,此时继续增大电压值不会改变透过率;当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已经为100%时,由于透过率不可能大于100%,此时继续降低电压值也不会改变透过率。例如,能够使得紫罗精(有机小分子)制成的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持续发生变化的电压值范围为0.7V~2.7V,当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低于0.7V或高于2.7V时,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预设电压值范围为使得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持续发生变化的电压值范围。具体的,预设电压值范围的上限值为使得电致变色单元达到最小透过率的所有电压值的最小电压值,预设电压值范围的下限值为使得电致变色单元达到最大透过率达的所有电压值中的最大电压值。例如,使得紫罗精制成的电致变色单元达到最小透过率的所有电压值包括2.7V~3.5V之间的所有的电压值,应当选择其中的最小电压值2.7V作为预设电压值范围的上限值;使得紫罗精制成的电致变色单元达到最大透过率的所有电压值包括0V~0.7V之间的所有的电压值,应当选择其中的最大电压值0.7V作为预设电压值范围的下限值。
如图2所示,示例性的示出了电致变色单元1采用紫罗精制成时,表征电致变色单元1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透过率之间的关系的散点曲线图;其中,横轴为电压值,纵轴为透过率。
如图3或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致变色阵列还包括围绕光圈区域101的装配区域102,装配区域102用于装配于摄像头;
位于装配区域102的电致变色单元1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阈值,以使装配区域102的透过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透过率。
在应用中,预设透过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由于装配区域是用于装配于摄像头,使得整个电致变色光圈可以被固定于摄像头,因此,装配区域应当被设置为不透光或接近不透光,也即预设透过率应当被设置为0或接近0。对应的,预设电压阈值根据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透过率之间的关系,设置为与预设透过率对应的电压值。
在应用中,装配区域的形状和尺寸由电致变色阵列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光圈区域的尺寸决定,电致变色阵列中除光圈区域之外的部分均为装配区域。
图3示例性的示出电致变色阵列为圆形,装配区域102为围绕光圈区域101设置的环形区域。
图4示例性的示出电致变色阵列为正方形,装配区域102为围绕光圈区域101设置的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同一行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串联且每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用于接入一路行电压信号,位于同一列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串联且每列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用于接入一路列电压信号;
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用于在同时接入行电压信号和列电压信号时着色。
在应用中,位于同一行的电致变色单元用于接入同一路行电压信号,位于同一列的电致变色单元用于接入同一路列电压信号,以使得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的电致变色单元着色时的透过率相同。通过使每个电致变色单元在同时接入行电压信号和列电压信号时才着色,可以实现对每个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的单独调节。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电致变色单元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1、电致变色层12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3;
第一透明导电层11用于接入行电压信号;
第二透明导电层13用于接入列电压信号。
在应用中,行电压信号可以为正电压信号,列电压信号可以为负电压信号;或者,行电压信号为负电压信号,列电压信号为列电压信号。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任意的透明导电材料层,例如,氧化铟锡(ITO)膜。电致变色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任意的电致变色材料层,例如,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层或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层,常见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钨、氧化钼、氧化镍、氧化钴、普鲁士蓝等;常见的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包括导电聚合物比如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紫罗精、联吡啶等。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光圈还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03和第二透明基板104,电致变色阵列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103和第二透明基板104之间。
在应用中,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本主要用于保护和支撑电致变色阵列,可以选用任意具有一定支撑能力的透明材料基板,例如,玻璃基板、树脂基板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之间填充有光学胶。
在应用中,为了隔离相邻的两个电致变色单元,避免相邻的两个电致变色单元相互导电,影响电压信号或者造成短路,可以在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致变色单元之间填充透明、不导电的材料,例如,光学胶,具体可以为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包括由多行和多列电致变色单元构成的电致变色阵列的电致变色光圈,使电致变色阵列的圆形光圈区域中的每个电致变色单元在接入电压信号后着色,使位于光圈区域的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由光圈区域的中心向边缘逐渐降低,以使光圈区域的透过率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使得这种电致变色光圈在应用于摄像头时,可以改善摄像头的镜头渐晕现象,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其包括电致变色光圈100,还包括行选择器2、列选择器3和驱动控制器4;
行选择器2分别与每行电致变色单元电连接,列选择器3分别与每列电致变色单元电连接,驱动控制器4分别与行选择器2和列选择器3电连接;
驱动控制器4用于通过行选择器2分别控制每行电致变色单元接通或断开一路行电压信号,还用于通过列选择器3分别控制每列电致变色单元接通或断开一路列电压信号。
在应用中,行选择器和列选择器主要用于在驱动控制器的控制下接通或断开每个电致变色单元与电压信号之间的连接,行选择器和列选择器可以通过电子开关器件实现,驱动控制器可以通过任意的能够输出电压信号和开关选通控制信号的控制器件实现,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行选择器、列选择器和驱动控制器也可以分别通过源极驱动芯片(Source Driver IC)、栅极驱动芯片(Gate Driver IC)和屏驱动板(TCON,Timing Controller)实现,驱动原理等同或类似于显示面板的驱动原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选择器包括与所述电致变色阵列的行数相等的行电子开关单元,每个所述行电子开关单元对应电连接一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并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
和/或,所述列选择器包括与所述电致变色阵列的列数相等的列电子开关单元,每个所述列电子开关单元对应电连接一列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并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
在应用中,行电子开关单元和列电子开关单元可以通过场效应管、三极管、单刀单掷虚拟开关等电子开关实现。行选择器或列选择器也可以各同一个单刀多掷虚拟开关实现,也即将与电致变色阵列的行数相等的行电子开关单元等效替换为一个单刀M掷虚拟开关,将与电致变色阵列的列数相等的列电子开关单元等效替换为一个单刀N掷虚拟开关;其中,M和N分别等于电致变色阵列的行数和列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电子开关单元和所述列电子开关单元为单刀单掷模拟开关;
所述行电子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受控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一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
所述列电子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受控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列电子开关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一列所述电致变色单元。
图8示例性的示出仅有行选择器2包括与电致变色阵列的行数相等的行电子开关单元21,且行电子开关单元21为单刀单掷模拟开关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使行选择器分别与每行电致变色单元电连接,列选择器分别与每列电致变色单元电连接,驱动控制器分别与行选择器和列选择器电连接;使驱动控制器用于通过行选择器分别控制每行电致变色单元接通或断开一路行电压信号,通过列选择器分别控制每列电致变色单元接通或断开一路列电压信号,可以实现对每个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通、断和电压值大小的单独控制,从而实现对每个电致变色单元的透过率的单独控制。
如图9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头,包括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还包括镜头组件5、图像传感器6和处理器(图中未示出);
电致变色光圈100与镜头组件5和图像传感器6依次层叠设置,处理器分别与图像传感器和驱动控制器电连接。
在应用中,摄像头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摄像头的所有电路结构可以集成设置于电路板,电路板可以包括印制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板。处理器和驱动控制器可以为同一器件,摄像头应用于终端设备时,处理器可以为终端设备的中央处理器。终端设备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相机以及虚拟现实设备、增强设备、混合显示设备、人工智能机器人等。
图9示例性的示出电致变色光圈100、镜头组件5和图像传感器6固定于支架200,图像传感器6设置于印制电路板7,印制电路板7通过柔性电路板8电连接至板对板连接器9。
在应用中,板对板连接器用于将图像传感器电连接至处理器,将电致变色光圈电连接至驱动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用于对镜头组件的镜头渐晕现象进行补偿的操作:
通过所述驱动控制器控制所述光圈区域的所有电致变色单元褪色;
在所述光圈区域的所有电致变色单元褪色时,通过所述图像传感器获取图像信号;
根据所述图像信号获取所述镜头组件的相对照度;
根据所述镜头组件的相对照度,通过所述驱动控制器控制所述光圈区域的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由所述光圈区域的中心向边缘逐渐降低,以使所述光圈区域的透过率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以对所述镜头组件的镜头渐晕现象进行补偿。
在应用中,对所述镜头组件的镜头渐晕现象进行补偿之前,若相对照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比值,也即镜头组件不存在渐晕现象或渐晕现象符合要求,则无需对镜头组件的镜头渐晕现象进行补偿。符合在对镜头组件的镜头渐晕现象进行补偿之后,处理器可以再次获取镜头组件的相对照度,并在根据相对照度确定镜头组件的渐晕现象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再次对镜头组件的镜头渐晕现象进行补偿,直到相对照度达到预设比值,使得镜头渐晕现象进一步被补偿时为止。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摄像头还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设置在电致变色光圈远离镜头组件的一侧、电致变色光圈与镜头组件之间或镜头组件与图像传感器之间。
图10示例性的示出红外截止滤波光片10设置在镜头组件5和图像传感器6之间。
在应用中,红外截止滤波光片可以通过在光学玻璃或树脂片上交替镀上高低折射率的光学膜制成,具有在400nm~630nm的可见光区具有高透过率,在700nm~1100nm的近红外光区截止的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摄像头还包括镀设于电致变色光圈100的一个玻璃基板的外表面的一层红外截止滤光膜,红外截止滤光膜可以镀设于电致变色光圈100远离镜头模组5的一面,也可以镀设于电致变色光圈100靠近镜头模组5的一面。
图11示例性的示出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摄像头还包括镀设于电致变色光圈100远离镜头模组5的一面的一层红外截止滤光膜14。
在应用中,电致变色光圈包括上下两层玻璃基板,可以在其中一层玻璃基板的外表面镀设一层红外截止滤光膜。例如,图6所示的电致变色光圈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03和第二透明基板104,可以在第一透明基板103远离第一透明导电层11的表面镀设一层红外截止滤光膜;或者,在第二透明基板104远离第二透明导电层12的表面镀设一层红外截止滤光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镜头组件的相对照度,通过驱动控制器控制光圈区域的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由光圈区域的中心向边缘逐渐降低,以使光圈区域的透过率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以对镜头组件的镜头渐晕现象进行补偿,可以根据镜头组件的实际光学性能对其渐晕现象进行补偿,可以提高补偿效率,提高图像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所述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包括电致变色光圈、行选择器、列选择器和驱动控制器,所述电致变色光圈包括由多行和多列电致变色单元构成的电致变色阵列,所述电致变色阵列包括圆形光圈区域;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用于在接入电压信号后着色,位于所述光圈区域的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由所述光圈区域的中心向边缘逐渐降低,以使所述光圈区域的透过率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在断电时的透过率最大;
所述电致变色阵列还包括围绕所述光圈区域的装配区域,所述装配区域用于装配于摄像头;
位于所述装配区域的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阈值,以使所述装配区域的透过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透过率;
位于同一行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串联且每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用于接入一路行电压信号,位于同一列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串联且每列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用于接入一路列电压信号;
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用于在同时接入行电压信号和列电压信号时着色;
所述行选择器分别与每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电连接,所述列选择器分别与每列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行选择器和所述列选择器电连接;
所述驱动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行选择器分别控制每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接通或断开一路行电压信号,还用于通过所述列选择器分别控制每列所述电致变色单元接通或断开一路列电压信号;
还包括镜头组件、图像传感器和处理器;
所述电致变色光圈与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图像传感器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所述驱动控制器控制所述光圈区域的所有电致变色单元褪色;
在所述光圈区域的所有电致变色单元褪色时,通过所述图像传感器获取图像信号;
根据所述图像信号获取所述镜头组件的相对照度;
根据所述镜头组件的相对照度,通过所述驱动控制器控制所述光圈区域的电致变色单元接入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由所述光圈区域的中心向边缘逐渐降低,以使所述光圈区域的透过率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对所述镜头组件的镜头渐晕现象进行补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光圈还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电致变色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之间填充有光学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用于接入行电压信号;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用于接入列电压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选择器包括与所述电致变色阵列的行数相等的行电子开关单元,每个所述行电子开关单元对应电连接一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并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
和/或,所述列选择器包括与所述电致变色阵列的列数相等的列电子开关单元,每个所述列电子开关单元对应电连接一列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并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电子开关单元和所述列电子开关单元为单刀单掷模拟开关;
所述行电子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受控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一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
所述列电子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受控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列电子开关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一列所述电致变色单元。
CN202010157076.0A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及摄像头 Active CN1113381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7076.0A CN111338154B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及摄像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7076.0A CN111338154B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及摄像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8154A CN111338154A (zh) 2020-06-26
CN111338154B true CN111338154B (zh) 2022-02-08

Family

ID=71182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7076.0A Active CN111338154B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及摄像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381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0968B (zh) * 2020-08-06 2024-02-02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单元、镜头模组、电子设备及阴影消除方法
CN114070967B (zh) * 2020-08-06 2024-02-02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及其相位对焦方法
CN116047835B (zh) * 2023-03-23 2023-09-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3788A (zh) * 2013-01-04 2015-09-09 苹果公司 电光光圈器件
CN105554359A (zh) * 2016-02-01 2016-05-04 林业城 一种基于高稳定透光率可调功能的摄像装置
US9826153B2 (en) * 2015-12-17 2017-11-2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Dual field of view annular folded optics with switchable mirrored surface
US10180615B2 (en) * 2016-10-31 2019-01-15 Google Llc Electrochromic filtering in a camera
CN110794634A (zh) * 2019-11-12 2020-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圈结构、摄像头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5318A (ja) * 1994-05-31 1995-12-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機能を有する画像記録装置
US6945663B2 (en) * 2002-06-14 2005-09-20 Tseng-Lu Chien Tubular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incorporated with device(s)
JP4906390B2 (ja) * 2006-04-21 2012-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471895B2 (en) * 2008-11-25 2013-06-25 Paul S. Bank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high resolution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CN104243783B (zh) * 2014-09-29 2019-04-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3788A (zh) * 2013-01-04 2015-09-09 苹果公司 电光光圈器件
US9826153B2 (en) * 2015-12-17 2017-11-2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Dual field of view annular folded optics with switchable mirrored surface
CN105554359A (zh) * 2016-02-01 2016-05-04 林业城 一种基于高稳定透光率可调功能的摄像装置
US10180615B2 (en) * 2016-10-31 2019-01-15 Google Llc Electrochromic filtering in a camera
CN110794634A (zh) * 2019-11-12 2020-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圈结构、摄像头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8154A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38154B (zh) 一种电致变色光圈、驱动电路及摄像头
US11868002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same
JP4789515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7869113B2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electrochromism and methods of driving the same
US7554644B2 (en) LCD panel having capacitor disposed over or below photo spacer with active device also disposed between the photo spacer and a substrate, all disposed over opaque region of display
US10712626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750009A (zh) 显示装置
CN101833932A (zh) 显示区域可控的显示器及其制造和控制方法
CN108549173A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US20210294157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for
US11719991B2 (en) Optical panel, image collection device and image collection method
CN111025733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132566A (zh) 显示面板
CN114758587B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WO2022194057A1 (zh) 光学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5932333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1679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031771A (zh) 液晶显示模组、液晶显示器及显示设备
CN110618559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屏幕补光方法
CN11029736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US20150138246A1 (en) Color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9637389B (zh)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5718386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157145B (zh) 显示面板及感光显示装置
CN113157146B (zh) 显示面板及感光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