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7318A -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及其制作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及其制作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7318A
CN111317318A CN202010209148.1A CN202010209148A CN111317318A CN 111317318 A CN111317318 A CN 111317318A CN 202010209148 A CN202010209148 A CN 202010209148A CN 111317318 A CN111317318 A CN 111317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ilt
fiber
parts
polylactic acid
antibac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91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亚骏
叶玉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ongdu Bed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ngdu Bed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ngdu Bed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ngdu Bed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091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73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7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73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007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comprising deodorising, fragrance releasing, therapeutic or disinfecting subst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02Bed linen; Blankets; Counterpanes
    • A47G9/0207Blankets; Duve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fluid current, e.g. air-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及其制作工艺,涉及被子的技术领域,按照重量份数计,该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的原料具体包括如下组分:鸭绒100‑120份、水洗棉30‑40份、长绒棉20‑30份、绵羊皮纤维5‑12份、生态纤维30‑40份、竹炭粘胶纤维15‑20份、改性抗菌剂15‑25份、阴离子桥联剂3‑8份。该被子的制作工艺为:(1)前处理:按比例称取鸭绒、水洗棉、长绒棉、绵羊皮纤维、生态纤维、竹炭粘胶纤维和改性抗菌剂,按照质量比M原料:M蒸馏水=1:3‑5加蒸馏水,随后再称取阴离子桥联剂并加入,充分开松,混合均匀;(2)絮片堆叠;(3)烘烤成型;(4)制作被子。本发明中的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具有防止细菌滋生,抗菌抑菌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聚乳酸纤维被子是以聚乳酸纤维为芯材的新型被服,它独具了其它纤维如桑蚕丝、优质棉、羊毛等高级被服所没有的多种物理性能,聚乳酸纤维被是继棉、桑蚕丝、毛、鸭绒、化纤为填充物的传统家纺产品之后,科技含量更高,物理性能更好,与人民身体健康关系更密切的绿色有机产品。
公布号为CN109602230A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提高柔软度的被子及其生产工艺,提高柔软度的被子包括被罩和被芯,被芯包括填充物和包裹填充物的无纺布包裹层,填充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60-80份羊绒、10-15份鸭绒、5-10份竹纤维、10-15份棉纤维、5-10份木纤维、20-30份超细涤纶短纤维、30-50份低熔点弹性纤维、1-5份水。该提高柔软度的被子的制作工艺为:S1、填充物和芯料的制备:I、填充物的制备;II、芯料的制备;S2、制成网状絮片;S3、网状絮片叠铺;S4、烘烤、成型;S5、缝合固定;S6、柔软定型。该发明提高柔软度的被子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回弹性、蓬松度和保温性的优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被子污染并经过水洗后,被子内部的鸭绒等填充物表面难以充分干燥,鸭绒等填充物表面的湿润环境容易滋生细菌,致使填充物内部产生较大表面的霉变,当消费者使用这种被子时,被子与人体皮肤接触,容易引发多种皮肤疾病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具有易于干燥、防止细菌滋生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该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鸭绒100-120份、水洗棉30-40份、长绒棉20-30份、绵羊皮纤维5-12份、生态纤维30-40份、竹炭粘胶纤维15-20份、改性抗菌剂15-25份、阴离子桥联剂3-8份;
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改性抗菌剂由如下组分组成:季铵盐15-20份、硅溶胶5-1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鸭绒较为蓬松,中间保存了大量的空气,防止空气流动导致热量散失;同时,鸭绒本身的导热性差,阻止了热传导造成的热量损失,使得被子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水洗棉具有柔软舒适、耐水洗、保温性能强的优点,用于制备被子,以此使得被子的耐水洗性能、保温性及舒适性均得以提升。长绒棉品质优良,纤维柔长;绵羊皮纤维质地疏松,皮坯较为柔软,以长绒棉和绵羊皮纤维作为原料制作被子,以此使得被子的疏松性和柔软性得以提升。生态纤维具有良好的形态稳定性和抗皱性,用于制作被子,从而使得被子的抗皱性和稳定性得以增强。竹炭粘胶纤维具有吸附异味、散发淡雅清香、防菌抑菌、遮挡电磁波辐射、发射远红外线、调节温湿度的特性,用于制作被子,使得被子的抗菌性能和吸附异味性能均得到增强。季铵盐带有疏水链,可摧毁细菌细胞膜,使得细菌失活死亡,硅溶胶具有良好的硬度、光学、介电性能、抗腐蚀性能,季铵盐与硅溶胶共混制成改性抗菌剂,对多种细菌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将改性抗菌剂作为原料制作被子,使得被子的抗菌抑菌性能得以提升,降低了被子表面及内部发生霉变的几率,从而降低了因被子发生霉变而导致使用者患皮肤病的概率。阴离子桥联剂通过桥联的调节,使得改性抗菌剂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物活性,解决了水洗棉等纤维缺乏吸引阳离子化合物位点的问题,有利于使得改性抗菌剂均匀附着于鸭绒等原料表面。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生态纤维包括聚乳酸纤维和其他纤维,所述其他纤维为Lyocell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乳酸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抑菌性及阻燃性;Lyocell纤维具有柔软、防静电、抗皱、回弹性好的优点;大豆蛋白纤维具有比重轻、拉伸强度高、吸湿导湿性强等优点;竹纤维具有防臭、抗菌和产生负离子的功能;由聚乳酸纤维及其他纤维组合而成生态纤维,并用于制作被子,以此使得被子的吸湿性、抑菌性、阻燃性及回弹性均得以提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季铵盐为氯代十六烷基吡啶或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和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的分子中均具有长烷基链,具有长烷基链的季铵盐与细胞膜的结合能力更强,季铵盐选用氯代十六烷基吡啶或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以此使得由季铵盐合成的改性抗菌剂的抗菌效果得以增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改性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
1)按照重量份数称取季铵盐,将季铵盐溶解于蒸馏水中,使得季铵盐完全溶解,得季铵盐溶液,备用;
2)按照重量份数称取硅溶胶,定速机械搅拌,在机械搅拌的同时缓慢滴加步骤1)所得季铵盐溶液,滴加时间为30-35min,得白色沉淀物;
3)将步骤2)所得白色沉淀物置于55-58℃条件下烘干,并对烘干后的白色沉淀物研磨过30-35目筛,得改性抗菌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季铵盐溶于蒸馏水中,将硅溶胶定速机械搅拌并缓慢滴加于季铵盐溶液中,得白色沉淀物,此时,季铵盐分子进入硅溶胶的网格中,附着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得到二氧化硅改性的有机抗菌剂,使得该抗菌剂的抗菌性能和耐热性能均得以提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2)中机械搅拌的速度为400-500r/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硅溶胶定速机械搅拌,同时滴加季铵盐溶液,使得硅溶胶与季铵盐溶液之间得以充分混合。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该该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的原料还包括低熔点纤维4-1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低熔点纤维的熔点低,加热后容易与鸭绒紧密结合,用于制作被子,使得被子的弹性回复率和膨松性均得以提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低熔点纤维为聚丙烯纤维或聚乙烯醇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丙烯纤维具有质轻、弹性好、及耐腐蚀的优点;聚乙烯醇纤维具有弹性好、耐磨、抗酸碱、耐候性好的特性;由聚丙烯纤维或聚乙烯醇纤维作为低熔点纤维用于制作被子,以此使得被子的弹性、抗腐蚀性能均得以增强。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的制作工艺,该制作工艺简单,解决了鸭绒及多种纤维表面缺乏吸引阳离子化合物位点的问题。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的制作工艺,该制作工艺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前处理:按比例称取鸭绒、水洗棉、长绒棉、绵羊皮纤维、生态纤维、竹炭粘胶纤维和改性抗菌剂,按照重量比M原料:M蒸馏水=1:3-5加蒸馏水,随后再称取阴离子桥联剂并加入,充分开松,混合均匀;
(2)絮片堆叠:对步骤(1)所得混合原料进行梳理,在气流作用下铺叠成网状絮片,并将网状絮片堆叠至被子所需尺寸,随后加压;
(3)烘烤成型:对步骤(2)中堆叠后的网状絮片进行上下针刺,随后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去除网状絮片中的水分;
(4)制作被子:按照被子尺寸,裁剪被套,随后将经过步骤(3)处理的网状絮片作为填充物平铺于被套内部,使得填充物边角与被套边角对齐,每隔5-8cm绗缝加以固定,缝合封口制成被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抗菌剂溶于蒸馏水后,均匀浸润于鸭绒、水洗棉、长绒棉、绵羊皮纤维、生态纤维、竹炭粘胶纤维中,当由鸭绒及多种纤维制成的网状絮片被烘干后,改性抗菌剂形成颗粒附着于鸭绒及多种纤维表面,以此使得填充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特性,从而降低了被子内大面积滋生细菌的概率;此外,改性抗菌剂由季铵盐和硅溶胶制备而成,硅溶胶具有良好的硬度、光学、介电性质、抗腐蚀等特性,硅溶胶经干燥后形成颗粒并附着于鸭绒及多种纤维表面,当被子污染并经水洗后,硅溶胶颗粒充分吸收光热,使得硅溶胶颗粒周围的温度升高,有利于加速鸭绒及多种纤维的干燥速率,使得鸭绒及多种纤维在经受光照后得以充分干燥,从而降低了因鸭绒及纤维表面受潮而滋生细菌的几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阴离子桥联剂为4-氨苯磺酸氯代三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4-氨苯磺酸氯代三嗪作为阴离子桥联剂,阴离子桥联剂溶于蒸馏水并附着于鸭绒及多种纤维表面时,解决了鸭绒及多种纤维表面缺乏吸引阳离子化合物位点的问题,有利于由季铵盐制备的改性抗菌剂浸润鸭绒及多种纤维,并且有利于改性抗菌剂中的少量硅溶胶分子附着于鸭绒及多种纤维表面。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3)中烘烤温度为70-7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的原料主要组分为蛋白质,当温度高于75℃时,蛋白质易变性,当温度低于70℃时,干燥速度较慢。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中,季铵盐带有疏水链,可摧毁细菌细胞膜,使得细菌失活死亡,硅溶胶具有良好的硬度、光学、介电性能、抗腐蚀性能,季铵盐与硅溶胶共混制成改性抗菌剂,对多种细菌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将改性抗菌剂作为原料制作被子,使得被子的抗菌抑菌性能得以提升,降低了被子表面及内部发生霉变的几率,从而降低了因被子发生霉变而导致使用者患皮肤病的概率;
2.本发明中,聚乳酸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抑菌性及阻燃性;Lyocell纤维具有柔软、防静电、抗皱、回弹性好的优点;大豆蛋白纤维具有比重轻、拉伸强度高、吸湿导湿性强等优点;竹纤维具有防臭、抗菌和产生负离子的功能;由聚乳酸纤维及其他纤维组合而成生态纤维,并用于制作被子,以此使得被子的吸湿性、抑菌性、阻燃性及回弹性均得以提升;
3.本发明中,改性抗菌剂由季铵盐和硅溶胶制备而成,硅溶胶具有良好的硬度、光学、介电性质、抗腐蚀等特性,硅溶胶经干燥后形成颗粒并附着于鸭绒及多种纤维表面,当被子污染并经水洗后,硅溶胶颗粒充分吸收光热,使得硅溶胶颗粒周围的温度升高,有利于加速鸭绒及多种纤维的干燥速率,使得鸭绒及多种纤维在经受光照后得以充分干燥,从而降低了因鸭绒及纤维表面受潮而滋生细菌的几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其长度为2m,宽度为1.8m,该被子包含鸭绒400g、水洗棉120g、长绒棉120g、绵羊皮纤维20g、生态纤维120g、竹炭粘胶纤维80g、改性抗菌剂60g、4-氨苯磺酸氯代三嗪12g、聚丙烯纤维16g。
生态纤维由聚乳酸纤维60g和Lyocell纤维60g混合而成。
改性抗菌剂由氯代十六烷基吡啶60g及硅溶胶40g制成。
改性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
1)称取氯代十六烷基吡啶60g,将氯代十六烷基吡啶溶解于蒸馏水中,搅拌使得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完全溶解,得氯代十六烷基吡啶溶液,备用;
2)称取硅溶胶40g,以400r/min的速度机械搅拌,在机械搅拌的同时缓慢滴加步骤1)所得氯代十六烷基吡啶溶液,滴加时间为30min,得白色沉淀物;
3)将步骤2)所得白色沉淀物置于58℃条件下烘干,并对烘干后的白色沉淀物研磨过30目筛,得改性抗菌剂。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的制作工艺,该制作工艺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前处理:按比例称取鸭绒、水洗棉、长绒棉、绵羊皮纤维、生态纤维、竹炭粘胶纤维和改性抗菌剂,加2796g蒸馏水,随后再称取12g 4-氨苯磺酸氯代三嗪并加入,充分开松,混合均匀,得混合原料;
(2)絮片堆叠:对步骤(1)所得混合原料进行梳理,在气流作用下铺叠成网状絮片,并将网状絮片堆叠至被子所需宽度,随后加压;
(3)烘烤成型:对步骤(2)中堆叠后的网状絮片进行上下针刺,随后置于温度为7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去除网状絮片中的水分;
(4)制作被子:按照被子尺寸2m×1.8m,裁剪被套,随后将经过步骤(3)处理的网状絮片作为填充物平铺于被套内部,使得填充物边角与被套边角对齐,每隔5cm绗缝加以固定,缝合封口制成被子。
实施例2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其长度为2m,宽度为1.8m,该被子包含鸭绒480g、水洗棉160g、长绒棉80g、绵羊皮纤维48g、生态纤维160g、竹炭粘胶纤维60g、改性抗菌剂100g、4-氨苯磺酸氯代三嗪32g、聚乙烯醇纤维40g。
生态纤维由聚乳酸纤维60g和Lyocell纤维60g混合而成。
改性抗菌剂由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80g及硅溶胶20g制成。
改性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
1)称取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80g,将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溶解于蒸馏水中,搅拌使得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完全溶解,得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溶液,备用;
2)称取硅溶胶20g,以500r/min的速度机械搅拌,在机械搅拌的同时缓慢滴加步骤1)所得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溶液,滴加时间为35min,得白色沉淀物;
3)将步骤2)所得白色沉淀物置于55℃条件下烘干,并对烘干后的白色沉淀物研磨35目筛,得改性抗菌剂。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的制作工艺,该制作工艺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前处理:按比例称取鸭绒、水洗棉、长绒棉、绵羊皮纤维、生态纤维、竹炭粘胶纤维和改性抗菌剂,加5600g蒸馏水,随后再称取32g 4-氨苯磺酸氯代三嗪并加入,充分开松,混合均匀,得混合原料;
(2)絮片堆叠:对步骤(1)所得混合原料进行梳理,在气流作用下铺叠成网状絮片,并将网状絮片堆叠至被子所需宽度,随后加压;
(3)烘烤成型:对步骤(2)中堆叠后的网状絮片进行上下针刺,随后置于温度为7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去除网状絮片中的水分;
(4)制作被子:按照被子尺寸2m×1.8m,裁剪被套,随后将经过步骤(3)处理的网状絮片作为填充物平铺于被套内部,使得填充物边角与被套边角对齐,每隔8cm绗缝加以固定,缝合封口制成被子。
实施例3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抗菌剂的质量为64g,其中,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48g,硅溶胶16g。
实施例4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抗菌剂的质量为80g,其中,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60g,硅溶胶20g。
实施例5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抗菌剂的质量为96g,其中,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76g,硅溶胶20g。
实施例6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硅溶胶的质量为24g。
实施例7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硅溶胶的质量为32g。
对比例1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改性抗菌剂。
对比例2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抗菌剂的质量为48g,其中,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32g,硅溶胶16g。
对比例3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抗菌剂的质量为112g,其中,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80g,硅溶胶32g。
对比例4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抗菌剂的组成成分为100g硅溶胶(未添加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
对比例5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抗菌剂的组成成分中为100g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未添加硅溶胶)。
对比例6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硅溶胶的质量为8g。
对比例7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硅溶胶的质量为16g。
对比例8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硅溶胶的质量为48g。
对比例9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硅溶胶的质量为56g。
对比例10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竹炭粘胶纤维。
对比例11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4-氨苯磺酸氯代三嗪。
对比例12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生态纤维由聚乳酸纤维60g和大豆蛋白纤维60g混合而成。
对比例13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生态纤维由聚乳酸纤维60g和竹纤维60g混合而成。
对比例14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生态纤维由聚乳酸纤维40g、Lyocell纤维40g、大豆蛋白纤维40g混合而成。
对比例15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生态纤维由聚乳酸纤维40g、Lyocell纤维40g、竹纤维40g混合而成。
对比例16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生态纤维由聚乳酸纤维40g、大豆蛋白纤维40g、竹纤维40g混合而成。
对比例17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生态纤维由聚乳酸纤维30g、Lyocell纤维30g、大豆蛋白纤维30g、竹纤维30g混合而成。
性能检测实验
按照实施例1-7和对比例1-17中的方法制备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并按照以下方法检测被子的压缩回弹率、抑菌性和干燥时间,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1、压缩回弹率:按FZ/T64006标准中6.10款测试样品的压缩回弹率,其包括:将被子切成10cm×10cm(即面积100平方厘米)的样品,对其加压强为0.02千帕斯卡的轻压,10s后测量初始厚度H0(mm);增加压力,对其加压强为1千帕斯卡的重压,1min后测量重压厚度H1(mm);除去压力,恢复1min后再加轻压,10s后测量回复厚度T2(mm);计算压缩回弹率(%)=(T2-T1)/(T0-T1)×100%。
2、抑菌率:按GB/T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测试该被子的抑菌率,检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a、向三只无菌平皿中倾注10ml琼脂培养基,并使其凝结;b、取45℃±2℃的琼脂培养基150ml放入烧瓶,加入1ml试验菌液。振荡烧瓶使细菌分布均匀,向步骤a中的三只平皿中倾注2ml,并使其凝结。接种过的琼脂培养皿应在1h内使用。c、将被子切成三块等体积大小的3cm×3cm(即面积9平方厘米)的样品,消毒灭菌后,用无菌镊子将9平方厘米的样品分别放入三只平皿中央,均匀地按压在琼脂培养基上,直到样品和琼脂培养基之间充分接触。d、将样品放在琼脂培养基上后,立即放入37℃±2℃的培养箱中培养18-24h,要确保在整个培养期中试样和琼脂培养基保持接触。e、分别计算三组培养皿中样品的抑菌带宽度H=(D-d)/2,其中,H代表抑菌带宽度(单位为mm),D代表抑菌带外径的平均值(单位为mm),d代表样品(被子)的直径(单位为mm),最后求取三组培养皿中样品的抑菌带宽度H的平均值。
3、干燥时间:将被子切成10cm×10cm(即面积100平方厘米)的样品,对其进行水洗,置于同等强度的光照条件下,照射使其干燥,记录样品干燥时间(以样品重量变化小于等于0.005g为准)。
表1实施例1-7、对比例1-17中的被子的压缩回弹率、抑菌性和干燥时间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422213620000091
Figure BDA000242221362000010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改性抗菌剂,结合表1可知,被子的压缩回弹率、抑菌带宽度的数值均明显下降,其原因为改性抗菌剂由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和硅溶胶制成,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带有疏水链,可摧毁细菌细胞膜,使得细菌失活死亡;硅溶胶具有良好的硬度、光学、介电性能、抗腐蚀性能。被子清洗后的干燥时间明显增加,硅溶胶具有良好的硬度、光学、介电性质、抗腐蚀等特性,硅溶胶经干燥后形成颗粒并附着于鸭绒及多种纤维表面,当被子污染并经水洗后,硅溶胶颗粒充分吸收光热,使得硅溶胶颗粒周围的温度升高,有利于加速鸭绒及多种纤维的干燥速率。
对比例2-3及实施例3-5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抗菌剂的添加量不同,结合表1可知,当改性抗菌剂的重量小于48g或大于112g时,被子的压缩回弹率、抑菌带宽度的数值均小于对比例2中的对应数值,同时被子清洗后的干燥时间有所增加;当改性抗菌剂的重量在60-100g时,被子的压缩回弹率、抑菌带宽度的数值优于对比例2-3中的对应数值,同时被子清洗后的干燥时间明显缩短,由此可见,改性抗菌剂的重量份数在15-25份(1份可代表4g)之间最优。
对比例4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抗菌剂的组成成分中不含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结合表1可知,被子的压缩回弹率及抑菌带宽度的数值均明显下降,被子清洗后的干燥时间无明显变化,因此,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的添加,可使得被子的压缩回弹率及抑菌性能得以提升。
对比例5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抗菌剂的组成成分中不含硅溶胶,结合表1可知,被子的压缩回弹率降低,抑菌带宽度明显缩短,干燥时间明显延长,因子,硅溶胶的添加有利于提升被子的压缩回弹率、抑菌性能及干燥速率。
对比例6-9及实施例6-7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硅溶胶的组分含量不同,结合表1可知,当硅溶胶的重量小于20g或大于40g时,被子的压缩回弹率、抑菌带宽度的数值均小于对比例2中的对应数值,同时被子清洗后的干燥时间有所增加;当硅溶胶的重量在20-40g时,被子的压缩回弹率、抑菌带宽度的数值优于对比例6-9中的对应数值,同时被子清洗后的干燥时间明显缩短,由此可见,硅溶胶的重量份数在5-10份(1份可代表4g)之间最优。
对比例10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竹炭粘胶纤维,结合表1可知,被子的压缩回弹率未发生明显变化,抑菌带宽度显著下降,被子清洗后的干燥时间未见明显变化,因此,添加竹炭粘胶纤维后,被子的抑菌性能有明显增强。
对比例11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4-氨苯磺酸氯代三嗪(阴离子桥联剂),结合表1可知,被子的压缩回弹率及清洗后的干燥时间均无明显变化,而被子的抑菌带宽度缩短,因此,当阴离子桥联剂溶于蒸馏水并附着于鸭绒及多种纤维表面时,解决了鸭绒及多种纤维表面缺乏吸引阳离子化合物位点的问题。
对比例1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用大豆蛋白纤维替换Lyocell纤维,结合表1可知,被子的压缩回弹率下降,抑菌带宽度缩短,被子水洗后的干燥时间无明显变化,因此,Lyocell纤维与聚乳酸纤维的生态纤维组合优于大豆蛋白纤维与聚乳酸纤维的生态纤维组合。
对比例1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用竹纤维替换Lyocell纤维,结合表1可知,被子的压缩回弹率下降,抑菌带宽度及被子水洗后的干燥时间均无明显变化,因此,竹纤维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且Lyocell纤维与聚乳酸纤维的生态纤维组合优于竹纤维与聚乳酸纤维的生态纤维组合。
对比例1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生态纤维中还含有大豆蛋白纤维,且聚乳酸纤维、Lyocell纤维、生态纤维三者之间的重量比为1:1:1,被子的压缩回弹率略有提升,被子水洗后的干燥时间略有缩短。
对比例15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生态纤维中还含有竹纤维,且聚乳酸纤维、Lyocell纤维、竹纤维三者之间的重量比为1:1:1,被子的压缩回弹率和抗菌性能均有显著提升,被子水洗后的干燥时间无明显变化,因此,在生态纤维中添加竹纤维,使得被子的弹性性能和抗菌性均得到大幅提升。
对比例16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生态纤维中未添加Lyocell纤维,添加有大豆蛋白纤维和竹纤维,且聚乳酸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的三者之间的重量比为1:1:1,被子的压缩回弹率略有下降,被子水洗后的干燥时间无明显变化。
对比例17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生态纤维中还添加有大豆蛋白纤维和竹纤维,聚乳酸纤维、Lyocell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的四者质量之比为1:1:1:1,被子的压缩回弹率显著提升,被子水洗后的干燥时间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改性抗菌剂的质量为60-100g(换算为重量份数为15-25份)时,被子抗菌效果均为最佳,改性抗菌剂中的季铵盐带有疏水链,可摧毁细菌细胞膜,使得细菌失活死亡,以此使得该被子对细菌的杀灭作用得以增强。硅溶胶的质量为20-40g(换算为重量份数为5-10份)时,被子水洗后的干燥时间最短,硅溶胶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硅溶胶经干燥后形成颗粒并附着于鸭绒及多种纤维表面,当被子污染并经水洗后,硅溶胶颗粒充分吸收光热,使得硅溶胶颗粒周围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鸭绒及多种纤维在经受光照后得到充分干燥,有利于降低因鸭绒及纤维表面受潮而滋生细菌的几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该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的原料具体包括如下组分:鸭绒100-120份、水洗棉30-40份、长绒棉20-30份、绵羊皮纤维5-12份、生态纤维30-40份、竹炭粘胶纤维15-20份、改性抗菌剂15-25份、阴离子桥联剂3-8份;
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改性抗菌剂由如下组分组成:季铵盐15-20份、硅溶胶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纤维包括聚乳酸纤维和其他纤维,所述其他纤维为Lyocell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季铵盐为氯代十六烷基吡啶或苄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氯代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
1)按照重量份数称取季铵盐,将季铵盐溶解于蒸馏水中,使得季铵盐完全溶解,得季铵盐溶液,备用;
2)按照重量份数称取硅溶胶,机械搅拌,在机械搅拌的同时缓慢滴加步骤1)所得季铵盐溶液,滴加时间为30-35min,得白色沉淀物;
3)将步骤2)所得白色沉淀物置于55-58℃条件下烘干,并对烘干后的白色沉淀物研磨过30-35目筛,得改性抗菌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机械搅拌的速度为400-500r/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其特征在于,该该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的原料还包括低熔点纤维4-10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熔点纤维为聚丙烯纤维或聚乙烯醇纤维。
8.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制作工艺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前处理:按比例称取鸭绒、水洗棉、长绒棉、绵羊皮纤维、生态纤维、竹炭粘胶纤维、改性抗菌剂和低熔点纤维,按照重量比M原料:M蒸馏水=1:3-5加蒸馏水,随后再称取阴离子桥联剂并加入,充分开松,混合均匀,得混合原料;
(2)絮片堆叠:对步骤(1)所得混合原料进行梳理,在气流作用下铺叠成网状絮片,并将网状絮片堆叠至被子所需尺寸,随后加压;
(3)烘烤成型:对步骤(2)中堆叠后的网状絮片进行上下针刺,随后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去除网状絮片中的水分;
(4)制作被子:按照被子尺寸,裁剪被套,随后将经过步骤(3)处理的网状絮片作为填充物平铺于被套内部,使得填充物边角与被套边角对齐,每隔5-8cm绗缝加以固定,缝合封口制成被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阴离子桥联剂为4-氨苯磺酸氯代三嗪。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烘烤温度为70-75℃。
CN202010209148.1A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及其制作工艺 Pending CN1113173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9148.1A CN111317318A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及其制作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9148.1A CN111317318A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及其制作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7318A true CN111317318A (zh) 2020-06-23

Family

ID=71173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9148.1A Pending CN111317318A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及其制作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73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5305A (zh) * 2021-04-30 2021-08-10 刘国成 一种芦荟保湿抗菌养颜被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64448A (zh) * 2023-09-14 2023-12-22 慈溪市中一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抗菌隔热涂料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2118A (zh) * 2000-03-31 2003-06-04 日华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纤维的抗菌剂和抗菌性纺织品
CN1657686A (zh) * 2004-02-19 2005-08-24 邹勇 一种抗菌毛巾的加工方法
CN101545203A (zh) * 2009-04-30 2009-09-30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溶胶-凝胶法的季铵盐纳米抗菌织物的整理方法
CN101608362A (zh) * 2009-07-16 2009-12-23 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竹炭纤维纱线及其在家纺产品中的应用
CN202027250U (zh) * 2010-08-25 2011-11-09 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负离子羽绒被
CN103859892A (zh) * 2014-04-01 2014-06-18 上海婉静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抗菌被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1972A (zh) * 2016-12-30 2017-06-09 孙祎 一种耐久型织物抗菌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CN109602230A (zh) * 2018-12-15 2019-04-12 南通开发区翔华纺织品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柔软度的被子及其生产工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2118A (zh) * 2000-03-31 2003-06-04 日华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纤维的抗菌剂和抗菌性纺织品
CN1657686A (zh) * 2004-02-19 2005-08-24 邹勇 一种抗菌毛巾的加工方法
CN101545203A (zh) * 2009-04-30 2009-09-30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溶胶-凝胶法的季铵盐纳米抗菌织物的整理方法
CN101608362A (zh) * 2009-07-16 2009-12-23 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竹炭纤维纱线及其在家纺产品中的应用
CN202027250U (zh) * 2010-08-25 2011-11-09 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负离子羽绒被
CN103859892A (zh) * 2014-04-01 2014-06-18 上海婉静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抗菌被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1972A (zh) * 2016-12-30 2017-06-09 孙祎 一种耐久型织物抗菌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CN109602230A (zh) * 2018-12-15 2019-04-12 南通开发区翔华纺织品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柔软度的被子及其生产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琦等: "《纳米氧化锌与金刚石复合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31 August 2016,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徐蕾等: "《负载型多酸光催化材料及应用》", 31 March 2015,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王杏等: "《纳米二氧化钛的生产与应用》", 31 July 2014, 贵州出版集团、贵州科技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5305A (zh) * 2021-04-30 2021-08-10 刘国成 一种芦荟保湿抗菌养颜被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64448A (zh) * 2023-09-14 2023-12-22 慈溪市中一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抗菌隔热涂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87650B2 (en) Structures that inhibit microbial growth
CN106222883B (zh) 一种具有杀菌除异味的汽车内衬用材料
CN111317318A (zh) 一种抗菌可水洗聚乳酸纤维被子及其制作工艺
CN105821660A (zh) 一种高吸湿保湿性的改性蚕丝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14387A (zh) 一种高弹无纺棉及其制备工艺
CN104947223A (zh) 一种低损伤绿色生态抑菌羽绒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13089316A (zh) 一种金钱草纤维抗菌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78041A (zh) 一种高透气抗菌防螨型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4250880A (zh) 一种多功能聚酯絮片的制备方法
CN107022844A (zh) 一种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7222A (zh) 一种质轻蓬松型生态抑菌羽绒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04120617B (zh) 无纺布湿法成网工艺
CN105970479A (zh) 一种银离子海藻纤维抗菌非织造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90716B (zh) 炭化竹纤维净化呼吸气防毒口罩的制备方法
CN104120542A (zh) 一种含有甲壳素纤维的针织品
CN104947233A (zh) 一种抗静电生态抑菌羽绒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55789A (zh) 竹炭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7209A (zh) 一种可释放负离子的生态抑菌羽绒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13877A (zh) 一种竹纤维的偶联剂改性方法
KR101101449B1 (ko) 종이 성형물용 조성물, 상기 조성물을 포함하는 종이성형물, 및 상기 종이 성형물의 제조방법
CN104947232A (zh) 一种耐水洗防辐射生态抑菌羽绒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04928780A (zh) 一种蓄热保暖生态抑菌羽绒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11971A (zh) 一种具有抗疲劳性的天然植物抗菌羊绒复合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21515A (zh) 一种含有中空纤维的轻质保暖羽绒复合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04947221A (zh) 一种可纺织性生态抑菌羽绒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