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6503B - 端子零件 - Google Patents

端子零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6503B
CN111316503B CN201880065627.1A CN201880065627A CN111316503B CN 111316503 B CN111316503 B CN 111316503B CN 201880065627 A CN201880065627 A CN 201880065627A CN 111316503 B CN111316503 B CN 1113165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side wall
coil spring
terminal fitting
proj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56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6503A (zh
Inventor
逢泽胜彦
林昭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16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6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contact-making surface, e.g. groov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33Contact members made of resilient wi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一种阴端子零件(1),具备:方筒部(11),其具备相互面对地配置的一对侧壁部(第1侧壁部(14)及第2侧壁部(15))和将一对侧壁部(14、15)连结的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和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及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其配置于方筒部(11)的内部。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沿着底壁部(12)配置,与方筒部(11)电连接,并且能够与突片部(T)弹性地接触。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沿着顶壁部(13)配置,与顶壁部(13)电连接,并且能够与突片部(T)弹性地接触。第1侧壁部(14)具有插入狭缝(16),第2侧壁部(15)具有拔出狭缝(17)。

Description

端子零件
技术领域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端子零件。
背景技术
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源装置具备将多个单电池组合的电池组和收容该电池组的框体。在框体设置有连接器嵌合室,连接器嵌合室在内部配置有与电池组电连接的阳端子,通过在该连接器嵌合室的内部嵌合作为对方侧的连接器壳体,从而电源装置与外部机器连接(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45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维护、更换时,需要将电源装置从车身拆卸。例如在电源装置搭载于车身的下部的情况下,需要作业者钻入到车身下以进行将连接器壳体从电源装置拆卸的作业,因此作业的负担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端子零件是与平板状的对方端子连接的端子零件,具备:主体部,其具备相互面对地配置的一对侧壁部和将所述一对侧壁部连结的连结壁部,在内部能收纳所述对方端子;和接触部,其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沿着所述连结壁部配置,与所述主体部电连接,并且与收纳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的所述对方端子弹性地接触,所述一对侧壁部中的一方侧壁部具有用于将所述对方端子插入到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的插入口,另一方侧壁部具有用于将所述对方端子从所述主体部拔出的拔出口。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将对方端子连接到端子零件时,只要将对方端子以与连结壁部平行地滑动的方式从插入口插入到主体部的内部即可。另外,在使对方端子从端子零件脱离时,同样只要使对方端子以与连结壁部平行地滑动的方式从拔出口向主体部的外部拔出即可。这样,通过使对方端子以滑动的方式移动,能够使对方端子相对于端子零件容易插拔,所以在例如钻入到车身下进行作业的情况那样、作业者不得不以一些别扭的姿势进行作业的情况下也能够减轻作业负担。
在上述的构成中也可以为,所述接触部是形成导电性的线材相对于轴线以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方式卷绕多圈得到的线圈状的倾斜卷绕螺旋弹簧,所述倾斜卷绕螺旋弹簧以所述轴线成为与所述连结壁部平行的朝向与所述连结壁部接触地配置。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倾斜卷绕螺旋弹簧以成为所述轴线相对于所述一对侧壁部垂直的朝向、且成为所述线材倾斜成随着离开所述连结壁部而从所述一方侧壁部向所述另一方侧壁部接近的朝向的方式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将对方端子从插入口插入到主体部的内部时,倾斜卷绕螺旋弹簧倒下,以弹簧的高度尺寸(与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减小的方式变形。由此,能够将对方端子以低插入力插入。另外,在将对方端子从拔出口向主体部的外部拔出时,也从对方端子对倾斜卷绕螺旋弹簧向弹簧的高度尺寸(与线圈轴A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将要减小的方向作用力,所以能够将对方端子以低拔出力拔出。
在上述的构成中也可以为,所述接触部是从所述连结壁部连续、沿着所述连结壁部延伸的板簧状的弹性接触片。
在上述的构成中也可以为,所述主体部具备相互面对地配置的一对所述连结壁部及所述接触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当将对方端子插入到端子零件的内部时,对方端子被一对接触部夹持。由此,能够使接触部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对方端子接触,能够提高端子零件和对方端子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发明效果
根据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端子零件,能够减轻作业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突片部相对于阴端子零件插入前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突片部相对于阴端子零件已插入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突片部相对于阴端子零件已插入的情况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突片部已从阴端子零件拔出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阴端子零件的主视图。
图6是倾斜卷绕螺旋弹簧的侧视图。
图7是一般的螺旋弹簧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突片部相对于阴端子零件插入前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突片部相对于阴端子零件已插入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突片部相对于阴端子零件已插入的情况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突片部已从阴端子零件拔出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的阴端子零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7说明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的端子零件是与从搭载于车辆的机器延伸的电线连接的阴端子零件1。该阴端子零件1与搭载于车辆的蓄电装置具备的阳端子零件连接。阳端子零件具备平板状的突片部T。在图1~图4中,关于阳端子零件,仅将突片部T示意性地示出,将其他的部分省略。
如图1所示,阴端子零件1具备金属制的端子主体10和四个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相当于接触部),四个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通过四个保持轴30保持于该端子主体10。
如图1所示,端子主体10具备:方筒部11(相当于主体部),其在内部接纳阳端子零件的突片部T;和电线连接部18,其从该方筒部11连续。
如图1所示,方筒部11是两端开口的方筒状的部分,具备底壁部12、顶壁部13、以及一对侧壁部(第1侧壁部14及第2侧壁部15)。一对侧壁部14、15是相互面对地配置的长方形的板状部分。底壁部12是将一对侧壁部14、15连结的长方形的板状部分。顶壁部13与底壁部12面对地配置,是将一对侧壁部14、15连结的长方形的板状部分。
第1侧壁部14具有插入狭缝16(相当于插入口),插入狭缝16成为突片部T的入口,第2侧壁部15具有拔出狭缝17(相当于拔出口),拔出狭缝17成为突片部T的出口。插入狭缝16配置于底壁部12和顶壁部13的中央位置,从方筒部11的一方开口缘(图1的跟前的开口缘)以与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平行的方式延伸到另一方开口缘(图1的里侧的开口缘)的附近。拔出狭缝17也是同样。插入狭缝16及拔出狭缝17的狭缝宽度比突片部T的厚度稍大,能够使突片部T通过插入狭缝16及拔出狭缝17而相对于方筒部11插拔。
如图1所示,电线连接部18是从底壁部12连续的平板状部分,例如通过电阻焊连接有电线的芯线C。
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形成将导电性的线材21卷绕多圈得到的线圈状。该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与一般的螺旋弹簧100不同,线材21相对于线圈轴A(相当于轴线)以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方式卷绕。在图7所示的一般的螺旋弹簧100中,将线材101的任意的点P101和从该点P101离开半周的点P102连接的直线L101、与将点P102和从该点P102进一步离开半周的点P103连接的直线L102相对于线圈轴A100向相反方向倾斜。与此相对,在图6所示的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中,将线材21的任意的点P1和从该点P1离开半周的点P2连接的直线L1、与将点P2和从该点P2离开半周的点P3连接的直线L2相对于线圈轴A向相同方向倾斜。
这样的构成的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当被向与线圈轴A垂直的方向施加载荷时,绕组倒下,以弹簧的高度尺寸(与线圈轴A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减小的方式变形。
如图1及图5所示,四个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各自以线圈轴A相对于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成为平行、且相对于一对侧壁部14、15成为垂直的朝向配置。四个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中的两个沿着底壁部12配置,其他的两个沿着顶壁部13配置。另外,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在对沿着底壁部12配置的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和沿着顶壁部13配置的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相互区分地记载的情况下,将沿着底壁部12配置的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记载为“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将沿着顶壁部13配置的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记载为“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在不区分地总称的情况下,对倾斜卷绕螺旋弹簧的附图标记不附加尾标A、B。
四个保持轴30各自为金属制的圆棒,如图1及图5所示,在四个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各自的内部贯穿,一端固定于第1侧壁部14,另一端固定于第2侧壁部15。如图5所示,保持两个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的两个保持轴30分别以其与底壁部12的间隙与构成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的线材21的外径成为相同程度的方式配置,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以与底壁部12接触的状态被保持。由此,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与端子主体10电连接。同样,保持两个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的两个保持轴30分别以其与顶壁部13的间隙与构成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的线材21的外径成为相同程度的方式配置,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以与顶壁部13接触的状态被保持。由此,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与端子主体10电连接。
如图5所示,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的线材21以随着离开底壁部12而从第1侧壁部14向第2侧壁部15接近的方式(从图5的左下朝向右上)倾斜。另外,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的线材21以随着离开顶壁部13而从第1侧壁部14向第2侧壁部15接近的方式(从图5的左上朝向右下)倾斜。
底壁部12和顶壁部13的距离小于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及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的、没有被施加负荷的自由状态下的高度尺寸(与线圈轴A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和突片部T的厚度的合计。在突片部T没有插入到方筒部11的内部、没有对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20B施加负荷的状态下,面对的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20B间的距离小于突片部T的厚度。
在将阳端子零件和阴端子零件1连接时,使突片部T以与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平行地滑动的方式从插入狭缝16向方筒部11的内部(向图1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进入。突片部T插入到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和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的间隙,一边按压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和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一边朝向第2侧壁部15前进。
当突片部T朝向第2侧壁部15前进时,向从第1侧壁部14朝向第2侧壁部15的方向按压的力作用于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中的与突片部T的任意的接触点P20A(参照图3)。在此,如上所述,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的线材21以随着离开底壁部12而从第1侧壁部14向第2侧壁部15接近的方式倾斜。因此,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通过来自突片部T的按压力而倒下,以弹簧的高度尺寸(与线圈轴A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减小的方式变形。关于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也是同样。由此,能够将突片部T以低插入力插入。
在突片部T相对于阴端子零件1插入到正规位置(图2及图3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成为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被突片部T和底壁部12夹着、且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被突片部T和顶壁部13夹着的状态。通过突片部T插入,从而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以弹簧的高度尺寸(与线圈轴A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减小的方式变形。并且,通过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的弹性复原力,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突片部T和底壁部12接触。同样,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也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突片部T和顶壁部13接触。由此,阴端子零件1和阳端子零件电连接。
在使阳端子零件从阴端子零件1脱离时,使突片部T以与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平行地滑动的方式从拔出狭缝17向方筒部11的外部(向图4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拔出。此时,与使突片部T进入方筒部11的内部时同样,向从第1侧壁部14朝向第2侧壁部15的方向按压的力作用于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中的与突片部T的接触点P20A。即,从突片部T向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倒下、弹簧的高度尺寸(与线圈轴A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将要减小的方向作用力。关于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也是同样。由此,能够将突片部T以低拔出力拔出。
此外,当突片部T将要朝向第1侧壁部14(即,向将要从插入狭缝16向外部脱离的方向)移动时,朝向第1侧壁部14按压的力作用于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中的与突片部T的接触点P20A。在此,如上所述,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的线材21以随着离开底壁部12而从第1侧壁部14向第2侧壁部15接近的方式倾斜。因此,通过来自突片部T的按压力,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将要以相对于线圈轴A立起的方式变形而用力站稳。关于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也是同样。因此,针对突片部T的脱离阻力变大,突片部T不易从插入狭缝16向外部脱离。这样,突片部T相对于阴端子零件1的插拔方向被限制成为一个方向(从插入狭缝16进入、且从拔出狭缝17出去的方向)。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阴端子零件1是与阳端子零件的平板状的突片部T连接的端子零件,具备:方筒部11,其具备相互面对地配置的一对侧壁部(第1侧壁部14及第2侧壁部15)和将一对侧壁部14、15连结的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在内部能收容突片部T;和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及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其配置于方筒部11的内部。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沿着底壁部12配置,与方筒部11电连接,并且能够与收纳于方筒部11的内部的突片部T弹性地接触。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沿着顶壁部13配置,与顶壁部13电连接,并且能够与收容于方筒部11的内部的突片部T弹性地接触。第1侧壁部14具有插入狭缝16,插入狭缝16用于将突片部T插入到方筒部11的内部,第2侧壁部15具有拔出狭缝17,拔出狭缝17用于将突片部T从方筒部11拔出。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使阳端子零件连接到阴端子零件1时,只要使突片部T以与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平行地滑动的方式从插入狭缝16向方筒部11的内部插入即可。另外,在使阳端子零件从阴端子零件1脱离时,同样只要使突片部T以与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平行地滑动的方式从拔出狭缝17向方筒部11的外部拔出即可。这样,通过使突片部T以滑动的方式移动,能够使突片部T相对于阴端子零件1容易地插拔,所以在例如钻入到车身下进行作业的情况那样、作业者不得不以有些别扭的姿势进行作业的情况下也能够减轻作业负担。
另外,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以成为线圈轴A相对于一对侧壁部14、15垂直的朝向、且成为线材21倾斜成随着离开底壁部12而从第1侧壁部14向第2侧壁部15接近的朝向的方式配置。同样,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以成为线圈轴A相对于一对侧壁部14、15垂直的朝向、且成为线材21倾斜成随着离开顶壁部13而从第1侧壁部14向第2侧壁部15接近的朝向的方式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使突片部T从插入狭缝16向方筒部11的内部插入时,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20B倒下,以弹簧的高度尺寸(与线圈轴A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减小的方式变形。由此,能够将突片部T以低插入力插入。在使突片部T从拔出狭缝17向方筒部11的外部拔出时,也从突片部T对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20B在以弹簧的高度尺寸(与线圈轴A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减小的方式变形的方向作用力,所以能够将突片部T以低拔出力拔出。
而且,方筒部11具备相互面对地配置的底壁部12和顶壁部13、及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和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
根据这样的构成,当将突片部T向阴端子零件1的内部插入时,由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和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夹持突片部T。由此,能够使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20B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突片部T接触,能够提高阴端子零件1和阳端子零件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8~图12说明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的阴端子零件40在取代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而具备板簧状的弹性接触片51A、51B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
阴端子零件40为金属制,如图8所示,具备:方筒部41,其在内部接纳阳端子零件的突片部T;电线连接部18,其从该方筒部41连续;以及一对弹性接触片(第1弹性接触片51A及第2弹性接触片51B),其配置于方筒部41的内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图8~图11中,关于阳端子零件,仅将突片部T示意性示出,省略其他的部分。
如图8所示,方筒部41是两端开口的方筒状的部分,具备底壁部12、顶壁部13以及一对侧壁部(第1侧壁部42、第2侧壁部15)。底壁部12、顶壁部13以及第2侧壁部15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第2侧壁部15具有拔出狭缝17。拔出狭缝17与实施方式1同样配置于底壁部12和顶壁部13的中央位置,从方筒部41的一方开口缘(图8的跟前侧的开口缘)延伸到另一方开口缘(图8的里侧的开口缘)的附近。
如图8所示,第1侧壁部42与第2侧壁部15面对地配置,由直壁部43和一对弯曲部(第1弯曲部44、第2弯曲部45)构成。直壁部43是将底壁部12和顶壁部13部分地连接的带状的壁部,与方筒部41的另一方开口缘(图8的里侧的开口缘)邻接地配置。第1弯曲部44是从底壁部12延伸、并以朝向方筒部41的内侧折回的方式弯曲的壁部,配置于方筒部41的一方开口缘(图8的跟前侧的开口缘)与直壁部43之间。第2弯曲部45是从顶壁部13延伸、并以朝向方筒部41的内侧折回的方式弯曲的壁部,配置于方筒部41的一方开口缘与直壁部43之间。两个弯曲部44、45间的间隙成为插入口46,插入口46成为突片部T的入口。
如图8所示,第1弹性接触片51A是从第1弯曲部44连续、并朝向第2侧壁部15延伸的板簧状的部分。该第1弹性接触片51A的从第1弯曲部44连续的一端成为基端部52A,该第1弹性接触片51A的另一端成为自由端部53A。第1弹性接触片51A形成接近基端部52A的一侧的大部分随着离开基端部52A而平缓地离开底壁部12、且接近自由端部53A的剩余的部分随着接近自由端部53A而接近底壁部12的山状。山的顶点部分成为与突片部T接触的触点部54A。第1弹性接触片51A具有从自由端部53A朝向基端部52A延伸的两条切断狭缝55A、55A,并被这些切断狭缝55A、55A切断成三个弹簧片56A、56A、56A。
第2弹性接触片51B是从第2弯曲部45连续、并朝向第2侧壁部15延伸的板簧状的部分。第2弹性接触片51B具有与第1弹性接触片51A同样的形状,因此对相同的构成,对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加尾标B来取代第1弹性接触片51A的尾标A,省略说明。第1弹性接触片51A和第2弹性接触片51B以相互相对于对方凸出的朝向配置(一并参照图12),能够利用触点部54A、54B夹持保持突片部T。在突片部T没有插入到方筒部41的内部、对两个弹性接触片51A、51B没有施加负荷的自由状态下,一对触点部54A、54B间的距离小于突片部T的厚度。
在将阳端子零件和阴端子零件40连接时,使突片部T以与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平行地滑动的方式从插入口46进入方筒部41的内部(向图8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突片部T插入到两个弹性接触片51A、51B之间,朝向第2侧壁部15前进。
在阳端子零件相对于阴端子零件40插入到正规位置(图9及图10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突片部T与触点部54A、54B抵接。第1弹性接触片51A以接近底壁部12的方式、第2弹性接触片51B以接近顶壁部13的方式分别挠曲。并且,通过来自弹性接触片51A、51B的弹性复原力,突片部T被夹持在触点部54A、54B间,相对于弹性接触片51A、51B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接触。由此,阴端子零件40和阳端子零件电连接。
在使阳端子零件从阴端子零件40脱离时,使突片部T以与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平行地滑动的方式从拔出狭缝17向方筒部41的外部(向图11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拔出。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阴端子零件40是与阳端子零件的平板状的突片部T连接的端子零件,具备:方筒部41,其具备相互面对地配置的一对侧壁部(第1侧壁部42及第2侧壁部15)、和将一对侧壁部42、15连结的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在内部能收纳突片部T;和第1弹性接触片51A及第2弹性接触片51B,其配置于方筒部41的内部。第1弹性接触片51A沿着底壁部12配置,与底壁部12电连接,并且能够与收纳于方筒部41的内部的突片部T弹性地接触。第2弹性接触片51B沿着顶壁部13配置,与顶壁部13电连接,并且能够与收纳于方筒部41的内部的突片部T弹性地接触。第1侧壁部42具有插入狭缝16,插入狭缝16用于将突片部T插入到方筒部41的内部,第2侧壁部15具有拔出狭缝17,拔出狭缝17用于将突片部T从方筒部41拔出。
根据上述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将阳端子零件连接到阴端子零件40时,只要使突片部T以与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平行地滑动的方式从插入口46向方筒部11的内部插入即可。另外,在使阳端子零件从阴端子零件40脱离时,同样只要使突片部T以与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平行地滑动的方式从拔出狭缝17向方筒部11的外部拔出即可。通过这样使突片部T以滑动的方式移动,能够使突片部T相对于阴端子零件40容易插拔,所以在例如钻入车身下进行作业的情况那样、作业者不得不以有些别扭的姿势进行作业的情况下也能够减轻作业负担。
另外,方筒部41具备相互面对地配置的底壁部12和顶壁部13、以及第1弹性接触片51A和第2弹性接触片51B。
根据这样的构成,当将突片部T插入到阴端子零件40的内部时,突片部T被第1弹性接触片51A和第2弹性接触片51B夹持。由此,能够使弹性接触片51A、51B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突片部T接触,能够提高阴端子零件40和阳端子零件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其他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包括如下各种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阴端子零件1具备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和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及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B,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阴端子零件40具备底壁部12及顶壁部13、和第1弹性接触片51A及第2弹性接触片51B,但是也可以成为如下构成:主体部具备一个连结壁部,沿着该连结壁部配置的接触部仅与对方端子的单面接触。
(2)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阴端子零件1具备沿着底壁部12配置的两个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20A,但是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关于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也是同样。
(3)主体部也可以具备限制倾斜卷绕螺旋弹簧绕线圈轴旋转的限制旋转部。
附图标记说明
1、40:阴端子零件(端子零件)
11:方筒部(主体部)
12:底壁部(连结壁部)
13:顶壁部(连结壁部)
14、42:第1侧壁部(一方侧壁部)
15:第2侧壁部(另一方侧壁部)
16:插入狭缝(插入口)
17:拔出狭缝(拔出口)
20:倾斜卷绕螺旋弹簧(接触部)
20A:第1倾斜卷绕螺旋弹簧(接触部、倾斜卷绕螺旋弹簧)
20B:第2倾斜卷绕螺旋弹簧(接触部、倾斜卷绕螺旋弹簧)
21:线材
46:插入口
51A:第1弹性接触片(接触部、弹性接触片)
51B:第2弹性接触片(接触部、弹性接触片)
A:线圈轴(轴线)
T:突片部(对方端子)

Claims (3)

1.一种端子零件,与平板状的对方端子连接,所述端子零件具备:
主体部,其具备相互面对地配置的一对侧壁部和将所述一对侧壁部连结的连结壁部,在内部能收纳所述对方端子;和
倾斜卷绕螺旋弹簧,其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沿着所述连结壁部配置,与所述主体部电连接,并且与收纳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的所述对方端子弹性地接触,
所述一对侧壁部中的一方侧壁部具有用于将所述对方端子插入到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的插入口,另一方侧壁部具有用于将所述对方端子从所述主体部拔出的拔出口,
所述倾斜卷绕螺旋弹簧形成为导电性的线材绕线圈轴卷绕多圈而成的线圈状,将所述线材的任意点P1和从该点P1离开半周的点P2连接的直线与将所述点P2和从该点P2进一步离开半周的点P3连接的直线相对于所述线圈轴向相同的方向倾斜,
所述倾斜卷绕螺旋弹簧以成为所述线圈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一对侧壁部垂直的朝向、且成为所述线材倾斜成随着离开所述连结壁部而从所述一方侧壁部向所述另一方侧壁部接近的朝向的方式配置,
在将所述对方端子从所述插入口插入到所述主体部的内部时,所述倾斜卷绕螺旋弹簧倒下,以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减小的方式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零件,其中,所述倾斜卷绕螺旋弹簧以所述轴线成为与所述连结壁部平行的朝向与所述连结壁部接触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零件,其中,所述主体部具备相互面对地配置的一对所述连结壁部及所述倾斜卷绕螺旋弹簧。
CN201880065627.1A 2017-10-24 2018-10-19 端子零件 Active CN1113165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4963A JP6889838B2 (ja) 2017-10-24 2017-10-24 端子金具
JP2017-204963 2017-10-24
PCT/JP2018/039017 WO2019082809A1 (ja) 2017-10-24 2018-10-19 端子金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6503A CN111316503A (zh) 2020-06-19
CN111316503B true CN111316503B (zh) 2021-08-24

Family

ID=66247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5627.1A Active CN111316503B (zh) 2017-10-24 2018-10-19 端子零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26390A1 (zh)
JP (1) JP6889838B2 (zh)
CN (1) CN111316503B (zh)
WO (1) WO20190828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1961B2 (ja) * 2018-03-02 2022-01-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雌端子
JP7200660B2 (ja) 2018-12-25 2023-01-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構造、この接続端子構造を用いる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器具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37783B (de) * 1960-04-11 1962-10-11 Krone Kg Steckverbindung fuer elektrische Leitungen
JPS56174480U (zh) * 1980-05-27 1981-12-23
US4810213A (en) * 1975-01-30 1989-03-07 Square D Company Low resistance electrical connecting assembly
EP0459400A1 (en) * 1990-05-29 1991-12-0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ly interconnecting two parallel substrates
JP2008053190A (ja) * 2006-08-28 2008-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CN101884149A (zh) * 2007-12-05 2010-11-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头装置
CN102414925A (zh) * 2009-07-03 2012-04-1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阴端子
CN103038949A (zh) * 2010-07-29 2013-04-10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大电流插入连接式连接器
JP2016046156A (ja) * 2014-08-25 2016-04-04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部材
JP2017117622A (ja) * 2015-12-24 2017-06-2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28127C2 (de) * 1995-08-01 2000-05-04 Abb Patent Gmbh Kontaktierungsvorrichtung für Kabelverbindungen
WO2009128134A1 (ja) * 2008-04-14 2009-10-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接触子
JP5782298B2 (ja) * 2011-05-31 2015-09-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斜め巻きばね及び斜め巻きばね用線材
CN202772305U (zh) * 2012-08-22 2013-03-06 深圳市簧中簧电子有限公司 导电端子、安装有导电端子的电路板和板对板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37783B (de) * 1960-04-11 1962-10-11 Krone Kg Steckverbindung fuer elektrische Leitungen
US4810213A (en) * 1975-01-30 1989-03-07 Square D Company Low resistance electrical connecting assembly
JPS56174480U (zh) * 1980-05-27 1981-12-23
EP0459400A1 (en) * 1990-05-29 1991-12-0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ly interconnecting two parallel substrates
JP2008053190A (ja) * 2006-08-28 2008-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CN101884149A (zh) * 2007-12-05 2010-11-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头装置
CN102414925A (zh) * 2009-07-03 2012-04-1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阴端子
CN103038949A (zh) * 2010-07-29 2013-04-10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大电流插入连接式连接器
JP2016046156A (ja) * 2014-08-25 2016-04-04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部材
JP2017117622A (ja) * 2015-12-24 2017-06-2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26390A1 (en) 2021-04-29
CN111316503A (zh) 2020-06-19
JP2019079664A (ja) 2019-05-23
JP6889838B2 (ja) 2021-06-18
WO2019082809A1 (ja) 2019-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1766B2 (en) Terminal fitting
US9847591B2 (en) Electric terminal assembly
EP2074681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with layered springs
JP6527633B2 (ja) 端子金具
US7985106B2 (en) Female type terminal pin
EP3584889B1 (en) Connector device
EP2777095B1 (en) Electrical disconnect with push-in connectors having a busbar
EP282210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squib connection device
JP2005166300A (ja) 大電流用雌端子及びシェル付き大電流用雌端子
US7470159B2 (en) Female terminal and connector
WO200506944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pring back/self rejection feature
US11075479B2 (en) Terminal fitting
US20140038473A1 (en) Terminal fitting
CN111316503B (zh) 端子零件
US7604518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retention latch
CN110679041B (zh) 大电流用端子及连接器
US9748710B2 (en) RF connector with push-on connection
US20010053637A1 (en) Same potential block such as a grounding block and method for making an improved same potential block
JP2014143023A (ja) メス型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WO2019035332A1 (ja) コネクタ
EP3306753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unit
KR20220091119A (ko) 터미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