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3471A - 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3471A
CN111313471A CN202010236071.7A CN202010236071A CN111313471A CN 111313471 A CN111313471 A CN 111313471A CN 202010236071 A CN202010236071 A CN 202010236071A CN 111313471 A CN111313471 A CN 111313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osting
module
input voltage
voltage
mod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60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3471B (zh
Inventor
林加富
张惠珍
黄凯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60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34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3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3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3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3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逆变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包括:获取逆变器中升压模块的个数;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一个,则获取该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并根据该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一波动阈值向该升压模块发送切换指令;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则获取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确定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中的最大输入电压及次大输入电压,并根据最大输入电压、次大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二波动阈值向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切换指令。本发明在升压模块为一个或至少两个时均设置波动阈值,使得当输入电压波动时逆变器的升压旁路不会频繁切换,系统更稳定,同时节约了资源。

Description

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逆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和光伏并网逆变器等组成,该系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为电能,以直流电的形式输出,然后再通过光伏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参考图1,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后级逆变模块及至少一个前级升压模块,各直流电源(光伏组件)的输出端与对应的升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各路升压模块的输出经母线汇流后输入逆变模块。当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低于逆变模块所需的电压值时,升压电路工作,将电压升高达到逆变模块所需的电压值;当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高于逆变模块所需的电压值时,旁路接通,升压电路停止工作,这就需要实现升压电路和旁路之间的切换。
现有技术中对单路或多路升压模块的逆变器升压和旁路的切换方法往往由于输入电压的波动而频繁切换,导致系统不稳定且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输入电压的波动而导致逆变器升压和旁路频繁切换,系统不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包括:
获取逆变器中升压模块的个数;
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一个,则获取该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并根据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一波动阈值向一个升压模块发送切换指令;
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则获取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确定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中的最大输入电压及次大输入电压,并根据最大输入电压、次大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二波动阈值向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切换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逆变器中升压模块的个数;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一个,则获取该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并根据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一波动阈值向一个升压模块发送切换指令;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则获取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确定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中的最大输入电压及次大输入电压,并根据最大输入电压、次大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二波动阈值向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切换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逆变模块、至少一个光伏组件、至少一个升压模块及如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光伏组件的数量与升压模块的数量相同;至少一个光伏组件的输出端与至少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各个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均与逆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终端设备分别与各个升压模块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包括:获取逆变器中升压模块的个数;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一个,则获取该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并根据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一波动阈值向一个升压模块发送切换指令;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则获取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确定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中的最大输入电压及次大输入电压,并根据最大输入电压、次大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二波动阈值向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切换指令。本发明在升压模块为一个或至少两个时均设置波动阈值,使得当输入电压在一定阈值范围内波动时逆变器的升压旁路状态不会频繁切换,系统更稳定,同时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考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逆变器中升压模块的个数。
为了对逆变器进行更好的控制,对于包含单个升压模块的逆变器及包含至少两个升压模块的逆变器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由此,首先需要获取逆变器中升压模块的个数,根据逆变器中升压模块的个数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例如,参考图1,获取得到升压模块的个数3。
步骤S102: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一个,则获取该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并根据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一波动阈值向一个升压模块发送切换指令;
当逆变器仅包含一个升压模块时,为该升压模块设置输入电压阈值范围,当输入电压在该阈值范围内波动时,不对逆变器的升压旁路状态进行切换,保证逆变器升压旁路状态不会因电压的波动而频繁的进行切换,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一波动阈值向一个升压模块发送切换指令,可以包括:
步骤S1021:计算第一预设电压和第一波动阈值的和,得到第一电压阈值;
步骤S1022:若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向一个升压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升压模式;
步骤S1023:若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不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向一个升压模块发送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旁路模式;升压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升压电路传输给逆变模块;旁路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旁路传输给逆变模块。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电压可以为逆变模块的最小逆变电压。例如,可以为600V。
当输入电压小于逆变模块的最小逆变电压时,不能满足后级逆变模块的最低电压要求,逆变器需要通过升压电路使得母线电容上的电压升高至后级逆变模块的最小逆变电压。当逆变器的输入电压不小于逆变模块的最小逆变电压时无需再进行升压,升压模块需切换为旁路模式,输入电能直接通过旁路传输至后级逆变模块。由于输入电压的波动,当输入电压的值处于最小逆变电压附近时,由于输入电压的微小波动都将导致逆变器升压旁路状态的切换,因此逆变器升压旁路状态会频繁进行切换。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第一电压阈值,第一电压阈值为第一预设电压和第一波动阈值的和,例如,第一电压阈值为逆变模块的最小逆变电压与第一波动阈值的和,当输入电压达到第一电压阈值时才切换为旁路。由于第一电压阈值高于逆变器的最小逆变电压,当输入电压在第一电压阈值上下微小波动时均高于逆变模块的最小逆变电压,逆变器不会进行升压旁路状态的切换,因此升压旁路状态不会因电压的波动而进行频繁的切换。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动阈值可根据系统的采样精度、硬件拓扑和控制精度来确定。例如,第一波动阈值可以为20V。
步骤S103: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则获取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确定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中的最大输入电压及次大输入电压,并根据最大输入电压、次大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二波动阈值向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切换指令。
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最大输入电压、次大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二波动阈值向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切换指令,可以包括:
步骤S1031:若最大输入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则向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升压模式;
步骤S1032:若最大输入电压不小于第一预设电压,且最大输入电压与次大输入电压的差值小于第二波动阈值,则向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第一控制指令;
步骤S1033:若最大输入电压不小于第一预设电压,且最大输入电压与次大输入电压的差值不小于第二波动阈值,则向最大输入电压对应的升压模块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向除最大输入电压对应的升压模块以外的其他升压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旁路模式;升压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升压电路传输给逆变模块;旁路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旁路传输给逆变模块。
若最大输入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则逆变器的各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均小于第一预设电压,不能满足后级逆变模块的最小工作电压,由此逆变器的各个升压模块均需切换为升压模式,各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升压电路传输至逆变模块。
为了防止逆变器频繁的进行升压旁路状态的切换,若最大输入电压不小于第一预设电压,且最大输入电压与次大输入电压的差值小于第二波动阈值,则各个升压模块均切换为升压模式,防止最大输入电压与次大输入电压的微小波动导致逆变器升压旁路状态的切换,排除了输入电压波动造成的影响,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同时,当最大输入电压与次大输入电压的差值达到第二波动阈值需要进行切换时,仅将最大输入电压对应的升压模块切换为旁路模式,其他升压模块均为升压模式,提高了逆变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波动阈值和第一波动阈值可以相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例如,第二波动阈值可以为20V。
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31之前,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1034:若至少两个升压模块中存在输入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升压模块,则向输入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升压模块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向输入电压不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升压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其中,第二预设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电压可以为逆变模块的最大逆变电压,例如,可以为900V。
当输入电压大于逆变模块的最大逆变电压时,高压可能导致逆变模块硬件的损坏。由此,当至少两个升压模块中某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时,将输入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升压模块切换为旁路模式,防止升压模块的输出电压继续升高,逆变器被损坏。
若至少两个升压模块中没有输入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升压模块,则按照步骤S1031至步骤S1033提供的方法进行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根据逆变器中升压模块个数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为仅包含一个升压模块的逆变器设置第一波动阈值,防止输入电压的波动引起升压旁路状态的频繁切换。若逆变器包含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则获取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确定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中的最大输入电压及次大输入电压,并根据最大输入电压、次大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二波动阈值向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切换指令,同样可以防止输入电压的波动引起的升压旁路状态的频繁切换。上述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使得系统更稳定,同时避免了升压旁路状态的频繁切换造成的资源浪费。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逆变器中升压模块的个数;
第一判断模块32,用于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一个,则获取该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并根据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一波动阈值向一个升压模块发送切换指令;
第二判断模块33,用于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则获取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确定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中的最大输入电压及次大输入电压,并根据最大输入电压、次大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二波动阈值向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切换指令。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判断模块32可以包括:
阈值确定单元,用于计算第一预设电压和第一波动阈值的和,得到第一电压阈值;
第五判断单元,用于若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向一个升压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升压模式;
第六判断单元,用于若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不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向一个升压模块发送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旁路模式;升压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升压电路传输给逆变模块;旁路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旁路传输给逆变模块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电压可以为逆变模块的最小逆变电压。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判断模块33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若最大输入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则向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升压模式;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若最大输入电压不小于第一预设电压,且最大输入电压与次大输入电压的差值小于第二波动阈值,则向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第一控制指令;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若最大输入电压不小于第一预设电压,且最大输入电压与次大输入电压的差值不小于第二波动阈值,则向最大输入电压对应的升压模块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向除最大输入电压对应的升压模块以外的其他升压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旁路模式;升压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升压电路传输给逆变模块;旁路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旁路传输给逆变模块。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判断模块33还可以包括: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若至少两个升压模块中存在输入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升压模块,则向输入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升压模块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向输入电压不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升压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其中,第二预设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电压可以为逆变模块的最大逆变电压。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装置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4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存储器41以及存储在存储器41中并可在处理器4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42。处理器40执行计算机程序42时实现上述各个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3。或者,处理器40执行计算机程序42时实现上述变器升压旁路切换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3所示模块31至33的功能。
示例性地,计算机程序4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41中,并由处理器4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42在终端设备4中的执行过程。例如,计算机程序42可以被分割成参数获取模块31、第一判断模块32及第二判断模块33。
参数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逆变器中升压模块的个数;
第一判断模块32,用于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一个,则获取该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并根据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一波动阈值向一个升压模块发送切换指令;
第二判断模块33,用于若升压模块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则获取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确定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中的最大输入电压及次大输入电压,并根据最大输入电压、次大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二波动阈值向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切换指令。
其它模块或者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4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40、存储器4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仅仅是终端设备的一个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4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终端设备4还可以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4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41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41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终端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41还可以既包括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4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42以及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4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参考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逆变模块、至少一个光伏组件、至少一个升压模块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光伏组件的数量与升压模块的数量相同;至少一个光伏组件的输出端与至少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各个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均与逆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终端设备分别与各个升压模块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逆变器中升压模块的个数;
若所述升压模块的个数为一个,则获取该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并根据所述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一波动阈值向所述一个升压模块发送切换指令;
若所述升压模块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则获取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中的最大输入电压及次大输入电压,并根据所述最大输入电压、所述次大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二波动阈值向所述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切换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一波动阈值向所述一个升压模块发送切换指令,包括:
计算第一预设电压和所述第一波动阈值的和,得到第一电压阈值;
若所述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则向所述一个升压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升压模式;
若所述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不小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则向所述一个升压模块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旁路模式;
所述升压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升压电路传输给逆变模块;所述旁路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旁路传输给逆变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为所述逆变模块的最小逆变电压。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大输入电压、所述次大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二波动阈值向所述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切换指令,包括:
若所述最大输入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则向所述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升压模式;
若所述最大输入电压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且所述最大输入电压与所述次大输入电压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波动阈值,则向所述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若所述最大输入电压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且所述最大输入电压与所述次大输入电压的差值不小于所述第二波动阈值,则向所述最大输入电压对应的升压模块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向除所述最大输入电压对应的升压模块以外的其他升压模块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旁路模式;
所述升压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升压电路传输给逆变模块;所述旁路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旁路传输给逆变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最大输入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则向所述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之前,所述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至少两个升压模块中存在输入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升压模块,则向所述输入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升压模块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向输入电压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的升压模块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为所述逆变模块的最大逆变电压。
7.一种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逆变器中升压模块的个数;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升压模块的个数为一个,则获取该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并根据所述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一波动阈值向所述一个升压模块发送切换指令;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升压模块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则获取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对应的输入电压中的最大输入电压及次大输入电压,并根据所述最大输入电压、所述次大输入电压及预设的第二波动阈值向所述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切换指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最大输入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则向所述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升压模式;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最大输入电压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且所述最大输入电压与所述次大输入电压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波动阈值,则向所述至少两个升压模块分别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最大输入电压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且所述最大输入电压与所述次大输入电压的差值不小于所述第二波动阈值,则向所述最大输入电压对应的升压模块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向除所述最大输入电压对应的升压模块以外的其他升压模块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升压模块切换为旁路模式;
所述升压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升压电路传输给逆变模块;所述旁路模式为升压模块的输入电能通过旁路传输给逆变模块。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模块、至少一个光伏组件、至少一个升压模块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光伏组件的数量与所述升压模块的数量相同;
所述至少一个光伏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至少一个升压模块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各个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终端设备分别与所述各个升压模块连接。
CN202010236071.7A 2020-03-30 2020-03-30 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Active CN1113134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6071.7A CN111313471B (zh) 2020-03-30 2020-03-30 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6071.7A CN111313471B (zh) 2020-03-30 2020-03-30 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3471A true CN111313471A (zh) 2020-06-19
CN111313471B CN111313471B (zh) 2021-10-01

Family

ID=71162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6071.7A Active CN111313471B (zh) 2020-03-30 2020-03-30 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347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0536A1 (en) * 2006-12-06 2011-06-16 Meir Adest Current bypass for distributed power harvesting systems using dc power sources
CN102882233A (zh) * 2012-10-12 2013-01-16 吴加林 中压分布式mppt大功率光伏并网电站
CN104377732A (zh) * 2014-11-21 2015-02-25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流母线分布式mppt光伏发电系统
WO2018087813A1 (ja) * 2016-11-08 2018-05-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系統連系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09787346A (zh) * 2018-12-27 2019-05-21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0536A1 (en) * 2006-12-06 2011-06-16 Meir Adest Current bypass for distributed power harvesting systems using dc power sources
CN102882233A (zh) * 2012-10-12 2013-01-16 吴加林 中压分布式mppt大功率光伏并网电站
CN104377732A (zh) * 2014-11-21 2015-02-25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流母线分布式mppt光伏发电系统
WO2018087813A1 (ja) * 2016-11-08 2018-05-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系統連系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09787346A (zh) * 2018-12-27 2019-05-21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3471B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05437B2 (en) Power converting device and ground impedance value detecting method
CN110474420B (zh) 多制式不间断电源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终端
CN103809724A (zh) 机柜与其电源控制方法
CN103809723A (zh) 机柜与其电源控制方法
CN113162112A (zh) 光伏并离网系统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及光伏并离网系统
CN109633283B (zh) 母线电容容值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EP3890172B1 (en) Power conver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medium
CN111342502B (zh) 基于双向变换器的Forsmark效应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11313471B (zh) 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09638795B (zh) 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急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296532A (zh) 一种升压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80183240A1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power conversion method, and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110855164B (zh) 控制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4142502A (zh) 储能变流器并机控制方法及储能变流器
CN113098391A (zh) 组串级直流电弧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5360746A (zh)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0142890A1 (zh) 母线电压的调节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003459B (zh) 一种交错并联拓扑的电流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021559A (zh) Mppt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光伏系统
CN113224959B (zh) 逆变器控制方法及ups
KR102329211B1 (ko) 불평형 양극 직류 배전계통의 전력조류계산 방법 및 장치
CN113110683B (zh) 电源效率调节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81433B (zh) 逆变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终端
CN114070012B (zh) 母线防反灌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电源系统
CN114755599A (zh) 三电平逆变器的故障检测方法及检测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61101 No. 457, Malang Road, torch Park, torch hi tech Zone, Xiamen, Fujian

Patentee after: Kehua Data Co.,Ltd.

Patentee after: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101 No. 457, Malang Road, torch Park, torch hi tech Zone, Xiamen, Fujian

Patentee before: XIAMEN KEHUAHENGSHENG LIMITED BY SHARE Ltd.

Patentee befor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63000 Beidou Industrial Park, Jinfeng Industrial Zone,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Kehua Data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101 No. 457, Malang Road, torch Park, torch hi tech Zone, Xiamen, Fujian

Patentee before: Kehua Data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9

Address after: 361001 room 208-38, Hengye building, No. 100, Xiangxing Road, Xiamen Torch High tech Zone (Xiang'an) Industrial Zone, Xiamen, Fujian

Patentee after: Xiamen Kehua shu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3000 Beidou Industrial Park, Jinfeng Industrial Area, Fujian, Zhangzhou

Patentee befor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Kehua Data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