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60746A -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0746A
CN115360746A CN202210907847.2A CN202210907847A CN115360746A CN 115360746 A CN115360746 A CN 115360746A CN 202210907847 A CN202210907847 A CN 202210907847A CN 115360746 A CN115360746 A CN 115360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power
photovoltaic module
photovoltaic
output voltag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078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凯伦
苏晓琳
林加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078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607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60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07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该UPS系统的逆变单元的电流环设置有限幅器,限幅器的下限值为预设电流阈值;该控制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电流阈值确定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下限;若光伏系统的目标输出功率小于输出功率下限,则根据目标输出功率对光伏组件进行控制,使得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等于目标输出功率。本发明在逆变器设置限幅输出功率无法做到更低时,控制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前级限流,从而使得光伏系统的功率可以做到更低,满足实际需求。

Description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提出,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伏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光伏组件、DCDC单元及逆变单元,通过控制DCDC单元及逆变单元以控制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当正午太阳充足时,大量光伏系统并网,容易造成电网能量过剩,因此需对部分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做限制。
现有技术中,为防止反向整流、母线电压升高等问题,需对光伏系统的输出电流设置下限,基于此,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无法控制到更低,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光伏系统输出功率有下限值,无法控制到更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该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DCDC单元及逆变单元;光伏组件的输出端与DCDC单元的输入端连接,DCDC单元的输出端与逆变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用于与电网连接;其中,逆变单元的电流环设置有限幅器,限幅器的下限值为预设电流阈值;上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电流阈值确定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下限;
若光伏系统的目标输出功率小于输出功率下限,则根据目标输出功率对光伏组件进行控制,使得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等于目标输出功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该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DCDC单元及逆变单元;光伏组件的输出端与DCDC单元的输入端连接,DCDC单元的输出端与逆变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用于与电网连接;其中,逆变单元的电流环设置有限幅器,限幅器的下限值为预设电流阈值;上述控制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电流阈值确定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下限;若光伏系统的目标输出功率小于输出功率下限,则根据目标输出功率对光伏组件进行控制,使得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等于目标输出功率。为防止电网能量反灌,需保持对逆变器的控制,使得逆变器处于逆变状态,功率无法做到更低。本发明实施例在逆变器设置限幅输出功率无法做到更低时,控制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通过限制源头的输出功率,从而限制整个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即使逆变设置限幅也可以将光伏系统的功率控制到更低,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考图1,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11、DCDC单元12及逆变单元13;光伏组件11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通过DCDC单元12进行电压匹配后,再通过逆变单元13并网。由于逆变单元13为双向逆变,当逆变单元13功率较小时,由于采样误差或相位偏差等因素,电网能量会反灌,造成直流母线升高,危害系统安全。因此,当电网不希望光伏系统并网时,不关闭逆变单元13的驱动,而是限制逆变单元13的最小输出电流,始终工作在逆变状态,防止电网反灌。但由此也带来一个问题,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不能设置更低或为0。
基于以上,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详述如下:
参考图1,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11、DCDC单元12及逆变单元13;光伏组件11的输出端与DCDC单元12的输入端连接,DCDC单元12的输出端与逆变单元13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单元13的输出端用于与电网AC连接;其中,逆变单元13的电流环设置有限幅器,限幅器的下限值为预设电流阈值;上述控制方法包括:
S101:根据预设电流阈值确定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下限;
S102:若光伏系统的目标输出功率小于输出功率下限,则根据目标输出功率对光伏组件11进行控制,使得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等于目标输出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逆变单元13输出电流的下限值,也即预设电流阈值,确定逆变单元13的最小输出功率(输出功率下限)。若光伏系统的目标输出功率小于该最小输出功率,则通过控制逆变单元13无法实现。因此,可减小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使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为目标输出功率,从源头控制,使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可以更低或为0,可满足实际功率需求,控制方法简单有效。
其中,可将预设电流阈值乘以电网电压有效值,得到输出功率下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S102可以包括:
S1021:对光伏组件11进行扰动控制,使得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等于目标输出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扰动控制法控制光伏组件11向目标输出功率处扰动,从而使得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等于目标输出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S1021可以包括:
1、获取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
2、若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大于目标输出功率,则将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加上第一扰动步长,作为光伏组件11在下一时刻的输出电压给定值;
3、若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小于目标输出功率,则将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减去第一扰动步长,作为光伏组件11在下一时刻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其中,第一扰动步长为正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光伏P-V曲线可知,光伏趋近短路或开路时功率越低,由于光伏短路存在风险,且通常情况下光伏不会趋近短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光伏组件11向开路方向扰动。由于目标输出功率很低,对应光伏P-V曲线,当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在目标输出功率左侧时,无论在最大功率点的左侧,还是在最大功率点的右侧,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都是大于目标输出功率的,可持续向右侧扰动,增大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以趋近于目标输出功率点;当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小于目标输出功率,则向左侧扰动,从而使得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稳定在目标输出功率。
进一步的,在若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大于目标输出功率,则将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加上第一扰动步长,作为光伏组件11在下一时刻的输出电压给定值之前,S1021还可以包括
4、获取上一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
5、将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减去上一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得到功率差值;
6、若功率差值大于0,则将第一扰动步长设置为第一预设值;
7、若功率差值小于0,则将第一扰动步长设置为第二预设值;
其中,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光伏组件11持续向开路方向扰动,当光伏组件11当前的输出功率位于最大功率点左侧时,由于与目标输出功率点的距离还较大,且最大功率点左侧的功率变化率交平缓,不易出现扰动过度,因此可以将第一扰动步长设置的大一点。当跨过最大功率点后,与目标输出功率点的距离变小,且最大功率点右侧的功率变化率较大,容易扰动过度,因此,可减小第一扰动步长的值。本发明实施例在扰动过程中动态调整第一扰动步长的值,可有效提高扰动速度,同时保证了扰动控制的精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S102还可以包括:
S1022:根据目标输出功率,确定光伏组件11的参考输出电压;
S1023:根据参考输出电压对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使得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等于参考输出电压。
光伏组件11通常通过控制输出电压以控制输出功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功率转换为电压,通过控制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以控制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S1022包括:
1、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根据当前的环境参数确定光伏组件11的P-V曲线;
2、根据目标输出功率及P-V曲线,确定参考输出电压。
由光伏P-V曲线可知,光伏的输出电压与输出功率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可直接通过P-V曲线确定目标输出功率对应的参考输出电压。由于环境参数不同,P-V曲线会发生变化,因此需根据当前的环境参数获取得到对应的P-V曲线,从而得到准确的参考输出电压。
其中,环境参数可以包括:温度、光照强度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S1023可以包括:
1、获取光伏组件11的实际输出电压;
2、若实际输出电压不大于最大功率点电压,则按照第二扰动步长,沿着使输出电压增大的方向对光伏组件11进行扰动控制;
3、若实际输出电压大于最大功率点电压,则按照第三扰动步长对光伏组件11进行扰动控制,使得光伏组件11的实际输出电压等于参考输出电压;
其中,第二扰动步长大于第三扰动步长。
同上,由于参考输出电压在最大功率点右侧,因此,若实际输出电压在最大功率点左侧时,可以较大扰动步长进行扰动控制;当实际输出电压在最大功率点右侧时,可采用较小扰动步长进行扰动控制,提高了控制速度,且不会造成过度控制,控制更精细。
其中,第二扰动步长和第三扰动步长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照第三扰动步长对光伏组件11进行扰动控制,使得光伏组件11的实际输出电压等于参考输出电压,可以包括:
获取光伏组件11的实际输出电压;
若实际输出电压小于参考输出电压,则将当前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加上第三扰动步长,作为新的输出电压给定值;
若实际输出电压大于参考输出电压,则将当前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减去第三扰动步长,作为新的输出电压给定值。
光伏组件11的控制方式通常为输出电压跟踪输出电压给定值,从而输出对应功率。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光伏组件11的实际输出电压小于参考输出电压,则增大输出电压给定值,光伏组件11跟踪电压给定值,光伏组件11的实际输出电压增大,贴近参考输出电压;反之,如果光伏组件11的实际输出电压大于参考输出电压,则减小输出电压给定值,光伏组件11的实际输出电压减小。由此,不断对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进行扰动,使得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稳定在参考输出电压处,进而使得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等于目标输出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S103:若光伏系统的目标输出功率不小于输出功率下限,则控制逆变单元13的输出功率为目标输出功率。
若光伏系统的目标输出功率不小于输出功率下限,则可以直接控制逆变单元13来控制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控制简单。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下为本发明的装置实施例,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细节,可以参考上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参考图1,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11、DCDC单元12及逆变单元13;光伏组件11的输出端与DCDC单元12的输入端连接,DCDC单元12的输出端与逆变单元13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单元13的输出端用于与电网AC连接;其中,逆变单元13的电流环设置有限幅器,限幅器的下限值为预设电流阈值;上述控制装置包括:
功率下限确定模块21,用于根据预设电流阈值确定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下限;
第一功率限制模块22,用于若光伏系统的目标输出功率小于输出功率下限,则根据目标输出功率对光伏组件11进行控制,使得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等于目标输出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功率限制模块22可以包括:
第一电压控制单元,用于对光伏组件11进行扰动控制,使得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等于目标输出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1、获取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
2、若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大于目标输出功率,则将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加上第一扰动步长,作为光伏组件11在下一时刻的输出电压给定值;
3、若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小于目标输出功率,则将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减去第一扰动步长,作为光伏组件11在下一时刻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其中,第一扰动步长为正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控制单元还可以具体用于:
4、获取上一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
5、将当前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减去上一时刻光伏组件11的输出功率,得到功率差值;
6、若功率差值大于0,则将第一扰动步长设置为第一预设值;
7、若功率差值小于0,则将第一扰动步长设置为第二预设值;
其中,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功率限制模块22还可以包括:
参考电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目标输出功率,确定光伏组件11的参考输出电压;
第二电压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参考输出电压对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使得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等于参考输出电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电压确定单元可以包括:
P-V曲线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根据当前的环境参数确定光伏组件11的P-V曲线;
电压输出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输出功率及P-V曲线,确定参考输出电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压控制单元可以包括:
实际电压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光伏组件11的实际输出电压;
第一扰动控制子单元,用于若实际输出电压不大于最大功率点电压,则按照第二扰动步长,沿着使输出电压增大的方向对光伏组件11进行扰动控制;
第二扰动控制子单元,用于若实际输出电压大于最大功率点电压,则按照第三扰动步长对光伏组件11进行扰动控制,使得光伏组件11的实际输出电压等于参考输出电压;
其中,第二扰动步长大于第三扰动步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扰动控制子单元可以具体用于:
1、获取光伏组件11的实际输出电压;
2、若实际输出电压小于参考输出电压,则将当前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加上第三扰动步长,作为新的输出电压给定值;
3、若实际输出电压大于参考输出电压,则将当前光伏组件11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减去第三扰动步长,作为新的输出电压给定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功率限制模块,用于若光伏系统的目标输出功率不小于输出功率下限,则控制逆变单元13的输出功率为目标输出功率。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终端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控制终端3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31。存储器3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32,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存储器3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32,执行上述各个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2。或者,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存储器3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32,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3所示模块21至22的功能。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3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31中,并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32在控制终端3中的执行过程。例如,计算机程序32可以被分割成图3所示的模块/单元21至22。
控制终端3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控制终端3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存储器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仅仅是控制终端3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控制终端3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31可以是控制终端3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控制终端3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31也可以是控制终端3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控制终端3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31还可以既包括控制终端3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3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3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DCDC单元及逆变单元;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DCDC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DCDC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用于与电网连接;其中,所述逆变单元的电流环设置有限幅器,所述限幅器的下限值为预设电流阈值;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电流阈值确定所述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下限;
若所述光伏系统的目标输出功率小于所述输出功率下限,则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功率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等于所述目标输出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功率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等于所述目标输出功率,包括:
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扰动控制,使得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等于所述目标输出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扰动控制,使得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等于所述目标输出功率,包括:
获取当前时刻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若当前时刻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大于所述目标输出功率,则将当前时刻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加上第一扰动步长,作为所述光伏组件在下一时刻的输出电压给定值;
若当前时刻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小于所述目标输出功率,则将当前时刻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减去所述第一扰动步长,作为所述光伏组件在下一时刻的输出电压给定值;
其中,所述第一扰动步长为正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当前时刻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大于所述目标输出功率,则将当前时刻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给定值加上扰动电压,作为下一时刻的电压给定值之前,所述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扰动控制,使得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等于所述目标输出功率,还包括:
获取上一时刻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将当前时刻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减去上一时刻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得到功率差值;
若所述功率差值大于0,则将所述第一扰动步长设置为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功率差值小于0,则将所述第一扰动步长设置为第二预设值;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功率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等于所述目标输出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功率,确定所述光伏组件的参考输出电压;
根据所述参考输出电压对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等于所述参考输出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功率,确定所述光伏组件的参考输出电压,包括:
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根据当前的环境参数确定所述光伏组件的P-V曲线;
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功率及所述P-V曲线,确定所述参考输出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参考输出电压对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等于所述参考输出电压,包括:
获取所述光伏组件的实际输出电压;
若所述实际输出电压不大于最大功率点电压,则按照第二扰动步长,沿着使输出电压增大的方向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扰动控制;
若所述实际输出电压大于所述最大功率点电压,则按照第三扰动步长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扰动控制,使得所述光伏组件的实际输出电压等于所述参考输出电压;
其中,所述第二扰动步长大于所述第三扰动步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光伏系统的目标输出功率不小于所述输出功率下限,则控制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功率为所述目标输出功率。
9.一种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0907847.2A 2022-07-29 2022-07-29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3607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7847.2A CN115360746A (zh) 2022-07-29 2022-07-29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7847.2A CN115360746A (zh) 2022-07-29 2022-07-29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0746A true CN115360746A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31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07847.2A Pending CN115360746A (zh) 2022-07-29 2022-07-29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6074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71232B (zh) Llc谐振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162112A (zh) 光伏并离网系统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及光伏并离网系统
CN111697556A (zh) 电气设备的运行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751400A (zh) 电源并机系统均流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347661A (zh) Ups系统的休眠控制方法及控制终端
CN109633283B (zh) 母线电容容值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142519A (zh) 光伏供电系统的防逆流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600405B (zh) 单向pfc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797968B (zh) 不间断电源防掉电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9910635B (zh) 一种电动车的车速控制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5360746A (zh)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061663B (zh) 一种电机的电流限制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9638795B (zh) 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急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421760B (zh) 一种ups隔离变压器的励磁电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296532A (zh) 一种升压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13471B (zh) 逆变器升压旁路切换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12653330B (zh) 改善llc谐振电路负载动态响应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962634B (zh) 逆变器控制方法、逆变器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003459B (zh) 一种交错并联拓扑的电流控制方法及系统
US1051116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ynamic switchable active front end—dynamic switchable active harmonic filtering system
CN111181433B (zh) 逆变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终端
CN112311263B (zh) 一种整流器pwm波调制方法及装置
CN113904427B (zh) 供电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224959B (zh) 逆变器控制方法及ups
CN112653331B (zh) 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