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2781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2781B
CN111312781B CN202010124763.2A CN202010124763A CN111312781B CN 111312781 B CN111312781 B CN 111312781B CN 202010124763 A CN202010124763 A CN 202010124763A CN 111312781 B CN111312781 B CN 1113127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s
adjacent
different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47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2781A (zh
Inventor
许传志
楼均辉
谢正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47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27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2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2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2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27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N类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均包括第一电极;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第一走线,每条第一走线与一类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N为大于或者等于3的正整数;每条第一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该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全面屏显示,在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的同时,减弱外部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显示屏的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现有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通常需要在显示屏上开槽来放置前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等结构,开槽区域并不能用来显示画面,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实现真正的全面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全面屏显示,在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的同时,减弱外部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
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N类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均包括第一电极;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第一走线,每条第一走线与一类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N为大于或者等于3的正整数;
每条第一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内还设置有第二走线,每条第二走线与一类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每条第二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且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不同层设置。
可选的,每个子像素还包括与第一电极叠层设置的第二电极和发光层,发光层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
可选的,第二走线和第一电极不同层设置,每条第二走线与一类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通过过孔电连接。
可选的,第一走线和第一电极不同层设置,
每条第一走线与一条第二走线通过过孔电连接;或者,
每条第一走线与一类子像素中的任意一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通过过孔电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像素电路;
第一走线与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第二走线与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或者,
第二走线与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第一走线与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
可选的,第一走线和/或第二走线的宽度小于3μm。
可选的,当第一走线为曲线,相邻两条第一走线之间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形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振幅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周期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初始相位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峰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谷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峰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谷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的,当第二走线为曲线,相邻两条第二走线之间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形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振幅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周期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初始相位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峰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谷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峰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谷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特征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两个显示区,可将前摄像头和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显示区的下方以实现显示面板的全面屏显示。由于第一显示区内的第一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且第一走线为金属走线,因此可以在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的同时,减弱外部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内的像素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内的像素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同时,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贯穿说明书的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另外,出于理解和易于描述,附图中可能夸大了一些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或者大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其它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另外,“在……上”是指将元件定位在另一元件上或者在另一元件下方,但是本质上不是指根据重力方向定位在另一元件的上侧上。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都是将元件画在另一元件的上侧。
另外,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否则词语“包括”和诸如“包含”或“具有”的变形将被理解为暗示包含该元件,但不排除任意其它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应该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并且,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
当可以不同地实施某个实施例时,具体的工艺顺序可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例如,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可以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执行或者按与所描述顺序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显示屏上通常需要开槽来放置前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等结构,但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显示屏的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屏的发展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衍生出一种在开槽区域设置副屏的显示面板。然而,为了保证副屏下方的前摄像头、传感器等器件的正常工作,副屏需要满足一定的透过率。现有的副屏的走线层通常可使用透明导电材料,使得副屏的透光性大幅度提高,然而,使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走线层的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使用传统的金属走线,在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的同时,减弱外部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
下面,对显示面板的结构及其技术效果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10,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包括第二显示区20。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显示区10内设置有多个像素11,第二显示区20内同样设置有多个像素21。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10内的像素11的排布密度可以小于第二显示区20内的像素21的排布密度,如此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区10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20的透光率,将前摄像头和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下方,能够保证前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同时实现显示面板的全面屏显示。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内的像素的局部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如图3或图4所示,每个像素11包括N类子像素(N类子像素分别记为子像素A1、子像素A2、…、子像素An),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示例性的,图3以N=3,三类子像素分别为子像素(B)、子像素(G)和子像素(R)为例进行绘制。每个子像素均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电极30、发光层(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电极(图中未示出),发光层位于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之间。
第一显示区10内设置有第一走线40,每条第一走线40与一类子像素的第一电极30电连接,每条第一走线40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
参考图3,当每一类子像素的个数均为1时,每条第一走线40与每个像素11内的一类子像素的第一电极30均电连接。具体的,第一走线40和第一电极30不同层设置,每条第一走线30与每个像素11内的一类子像素的第一电极30通过过孔电连接。
每条第一走线40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第一走线40可以为曲线、折线、波浪线等任意可以实现随机分布的线。
继续参考图3,当第一走线40为曲线,相邻两条第一走线40之间具有如下特征a)-h)中的至少一个:
a)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形不相同;
b)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振幅不相同;
c)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周期不相同;
d)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初始相位不相同;
e)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峰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f)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谷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g)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峰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h)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谷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
由于每条第一走线40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因此不同的走线之间产生的衍射条纹的位置不同,不同位置处的衍射效应相互抵消,从而可以有效减弱衍射效应,进而确保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下方的摄像头拍照得到的图形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内的像素的局部示意图,参考图5,当每一类子像素的个数大于1时(图5是以三类子像素分别为子像素(B)、子像素(G)和子像素(R),每一类子像素的个数为3为例进行绘制的),第一显示区10内还设置有第二走线41,每条第二走线41与一类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30电连接,每条第一走线40再与一条第二走线41电连接,即可实现每条第一走线40与一类子像素的第一电极30电连接;或者,每条第二走线41与一类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30电连接,每条第一走线40再与一类子像素中的任意一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30电连接,即可实现每条第一走线40与一类子像素的第一电极30电连接。具体的,第二走线41和第一电极30不同层设置,每条第二走线41与一类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30通过过孔电连接;第一走线40和第一电极30不同层设置,每条第一走线40与一类子像素中的任意一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30通过过孔电连接;第一走线40和第二走线41不同层设置,每条第一走线40与一条第二走线41通过过孔电连接。如此可以使一个像素内的同一类子像素共用走线,减少走线的数量。
每条第二走线41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第二走线41可以为曲线、折线、波浪线等任意可以实现随机分布的线。
继续参考图5,当第二走线41为曲线,相邻两条第二走线41之间具有如下特征i)-p)中的至少一个:
i)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形不相同;
j)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振幅不相同;
k)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周期不相同;
l)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初始相位不相同;
m)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峰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n)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谷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o)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峰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p)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谷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
由于每条第二走线41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因此不同的走线之间产生的衍射条纹的位置不同,不同位置处的衍射效应相互抵消,从而可以有效减弱衍射效应,进而确保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下方的摄像头拍照得到的图形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同时,第一走线40和第二走线41均是随机分布的,因此第一走线40和第二走线41之间产生的衍射条纹的位置也不同,不同位置处的衍射效应相互抵消,也可以有效减弱衍射效应。
可选的,第一走线40和/或第二走线41的宽度小于3μm,以保证第一显示区10的透光率较大,进而使得第一显示区10的透光率满足其下方设置的前摄像头和传感器的采光需求。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3和图5所示的第一显示区10内的像素11除了可以包括三类子像素外,还可以包括四类子像素、五类子像素或者更多类子像素,每一类子像素的个数不作具体限制。子像素的颜色包括但不限于蓝色、红色、绿色、白色、黄色、粉色等。同样的,本发明对图3和图5所示的第一显示区10内的像素11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也不作具体限制。
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其中,若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则薄膜晶体管包括:位于衬底上的有源层,位于有源层上的栅极绝缘层,位于栅极绝缘层上的栅极,位于栅极上的层间绝缘层,位于层间绝缘层上的源极和漏极;或者,若薄膜晶体管为底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则薄膜晶体管包括:位于衬底上的栅极,位于栅极上的栅极绝缘层,位于栅极绝缘层上的有源层,位于有源层上的层间绝缘层,位于层间绝缘层上的源极和漏极。
继续参考图4,以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为例,其中,除了上述实施例提到的膜层外,薄膜晶体管还可以包括其他膜层。具体的,该薄膜晶体管包括:位于衬底上的缓冲层310,位于缓冲层310上的有源层311,位于有源层311上的栅极绝缘层312,位于栅极绝缘层312上的栅极313,位于栅极313上的层间绝缘层314,位于层间绝缘层314上的源极315和漏极316;位于源极315和漏极316上的钝化层317;其中,源极315和漏极316可以位于同一层,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得到,因此,源极315和漏极316还可以称为源漏金属层。
具体的,衬底可以是柔性的,因而可伸展、可折替、可弯曲或可卷曲,使得柔性显示面板可以是可伸展的、可折叠的、可弯曲的或可卷曲的。衬底可以由具有柔性的任意合适的绝缘材料形成。衬底可以用于阻挡氧和湿气,防止湿气或杂质通过柔性基底扩散,并且在柔性基底的上表面上提供平坦的表面。
例如,可以由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多芳基化合物(PAR)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聚合物材料形成,衬底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
薄膜晶体管包括缓冲层310,缓冲层310可以覆盖衬底的整个上表面。例如,缓冲层310可以由从诸如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xNy)、氧化铝(AlOx)或氮化铝(AlNx)等无机材料中选择的材料或者诸如亚克力、聚酰亚胺(PI)或聚酯等有机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形成。缓冲层310可以包括单层或多个层。缓冲层310可以阻挡衬底中的杂质向其他膜层扩散。
有源层311位于缓冲层310上,有源层311包括通过掺杂N型杂质离子或P型杂质离子而形成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在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的区域是沟道区域。
有源层311可以是非晶硅材料、多晶硅材料或金属氧化物材料等。其中有源层采用多晶硅材料时可以采用低温非晶硅技术形成,即将非晶硅材料通过该激光熔融形成多晶硅材料。此外,还可以利用诸如快速热退火(RTA)法、固相结晶(SPC)法、准分子激光退火(ELA)法、金属诱导结晶(MIC)法、金属诱导横向结晶(MILC)法或连续横向固化(SLS)法等各种方法。
栅极绝缘层312包括诸如氧化硅、氮化硅的无机层,并且可以包括单层或多个层。栅极313位于栅极绝缘层312上。栅极层可以包括金(Au)、银(Ag)、铜(Cu)、镍(Ni)、铂(Pt)、钯(Pd)、铝(Al)、钼(MO)或铬(Cr)的单层或多层,或者诸如铝(Al):钕(Nd)合金以及钼(MO):钨(W)合金的合金。
层间绝缘层314位于栅极313上。层间绝缘层314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绝缘无机层形成。可选择地,层间绝缘层314可以由绝缘有机层形成。
源漏金属层(即源极315和漏极316)位于层间绝缘层上。源极315和漏极316分别通过贯穿栅极绝缘层312和层间绝缘层314的接触孔电连接到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
钝化层317位于源漏金属层上。钝化层317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无机层形成或者由有机层形成。示例性地,还可以包括位于钝化层317上的平坦化层。平坦化层包括亚克力、聚酰亚胺(PI)或苯并环丁烯(BCB)等的有机层,平坦化层具有平坦化作用。
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制作工序,降低制作难度和成本,第一走线40与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313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第二走线41与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315和漏极316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或者,第二走线41与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313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第一走线40与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315和漏极316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
需要补充的是,第一显示区的像素电路可以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交界处,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显示区内,可降低第一显示区的结构复杂度,进而可减弱外部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从而可提高第一显示区下方设置的摄像头的成像质量。每个像素电路与一个像素内的第一走线40连接,每条第一走线又与一条第二走线通过过孔电连接或者与一类子像素中的任意一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通过过孔电连接,从而实现一个像素电路驱动多个子像素。
进一步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存储电容,存储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第一走线40与第一极板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第二走线41与第二极板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或者,第一走线40与第二极板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第二走线41与第一极板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如此,同样可以减少制作工序,降低制作难度和成本。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10可呈水滴形、圆形、矩形、半圆形、半椭圆形或椭圆形等形状。但不限于此,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一显示区设计为其他形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N类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均包括第一电极;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第一走线,每条第一走线与一类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N为大于或者等于3的正整数;每条第一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通过设置两个显示区,可将前摄像头和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显示区的下方以实现显示面板的全面屏显示。由于第一显示区内的第一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且第一走线为金属走线,因此可以在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的同时,减弱外部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显示装置50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51。
显示装置50还可以包括前摄像头和传感器。前摄像头和传感器对应设置于显示面板51的第一显示区下方。可选的,除了前摄像头和传感器外,第一显示区下方还可以设置有其他器件,例如陀螺仪或听筒等器件。
其中,显示面板51可以为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者非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模式可以是顶发光、底发光或者双面发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50,可以应用在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中,也可以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等设备中。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
所述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N类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均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第一走线,每条第一走线与一类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N为大于或者等于3的正整数;
所有第一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
所述第一显示区内还设置有第二走线,每条第二走线与一类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所有第二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且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不同层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子像素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叠层设置的第二电极和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走线和所述第一电极不同层设置,每条第二走线与一类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通过过孔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一电极不同层设置,
每条第一走线与一条第二走线通过过孔电连接;或者,
每条第一走线与一类子像素中的任意一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通过过孔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像素电路;
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或者,
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和/或所述第二走线的宽度小于3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走线为曲线,相邻两条第一走线之间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形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振幅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周期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初始相位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峰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谷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峰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谷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走线为曲线,相邻两条第二走线之间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形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振幅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周期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初始相位不相同;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峰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谷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峰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谷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124763.2A 2020-02-27 2020-02-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312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4763.2A CN111312781B (zh) 2020-02-27 2020-02-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4763.2A CN111312781B (zh) 2020-02-27 2020-02-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2781A CN111312781A (zh) 2020-06-19
CN111312781B true CN111312781B (zh) 2022-10-28

Family

ID=71161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4763.2A Active CN111312781B (zh) 2020-02-27 2020-02-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27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0276A (zh) * 2020-06-24 2020-09-2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86492B (zh) 2020-09-10 2022-09-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16872B (zh) * 2020-09-23 2022-1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542121B (zh) * 2020-12-03 2023-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结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106A (zh) * 2018-09-30 2020-02-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0767714A (zh) * 2019-03-25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明阵列基板、透明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106A (zh) * 2018-09-30 2020-02-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0767714A (zh) * 2019-03-25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明阵列基板、透明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2781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5090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organic material overflow
CN11131278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296151B2 (en) Display panel
WO2020238343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333919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2748613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02030B (zh) 显示设备
CN108198827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35789B (zh) 一种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77428B (zh) 一种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726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029861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114743A1 (en) Display module having increased transmittan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display module
CN11198712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2919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461764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71885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39435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16880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157096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55473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20058757A (ko) 표시 장치
US1157972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16875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30170195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