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5415B - 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5415B
CN111305415B CN202010131714.1A CN202010131714A CN111305415B CN 111305415 B CN111305415 B CN 111305415B CN 202010131714 A CN202010131714 A CN 202010131714A CN 111305415 B CN111305415 B CN 111305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limiting
curb
wa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317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05415A (zh
Inventor
马富利
张涛
陈波
黄宗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Qichu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Qichu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Qichu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Qichu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317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5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5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5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5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54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25/00Devices for storing or holding or carrying respiratory or breathing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02Nozz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re-extinguish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属于房屋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包括墙本体,墙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口,墙本体上沿竖向间隔设置有踩踏槽,墙本体上位于安装口两侧均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铰接设置有侧板,侧板与容纳槽的铰接处设置有第一回弹件,墙本体上设置有将侧板限制在容纳槽内的第一限位件,其中一个侧板上铰接设置有前遮板,前遮板与侧板的铰接处设置有第二回弹件,侧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前遮板内设置有驱动源,侧板上设置有排烟组件,在前遮板转动贴合在另一块侧板的端壁上后,驱动源与排烟组件电连接,本发明具有针对单独居住的住户在发生火灾时提高逃生人员的逃生几率。

Description

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房屋的安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生活中会存在由于发生火灾,导致室内的通道无法使用,且在浓烟的环境下,导致在室内难以辨别清楚方向,使得室内的人员难以安全的撤离,导致存在比较大安全隐患。因此,授权公告号为CN20721142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逃生墙体,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墙本体,墙本体上设置有安装窗户的安装口,墙本体对应安装口下方沿竖向间隔设置有踩踏槽,墙本体内沿其厚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上设置有与踩踏槽对应且配合的填块,移动板上设置有驱动移动板移动的驱动机构,通过这样设置,在平时正常使用时,填块与踩踏槽配合且表面与墙本体表面齐平,这样能够保持墙本体表面的平整性,而在遇到火灾等特殊情况时,通过驱动机构来驱动移动板内移,从而使得填块缩入踩踏槽内,此时在墙本体表面形成供人踩踏的踩踏槽,人们可以从安装口处借助踩踏槽不断下爬,实现逃生。
特别是现代社会,许多人都合租在一个房子内,每位工作者都租用一间房间用来休息;若单人居住时房间内发生火灾时,上述墙体的弊端便会体现,由于在攀爬的过程中,火灾产生的浓烟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房间内的逃生人员,很有可能导致逃生人员在攀爬的过程中吸入过量的浓烟而导致窒息,进而降低逃生人员的逃生几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具有针对单独居住的住户在发生火灾时提高逃生人员的逃生几率。
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包括墙本体,所述墙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墙本体上沿竖向间隔设置有踩踏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本体上位于安装口两侧均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铰接设置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容纳槽的铰接处均设置有第一回弹件,所述第一回弹件使得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始终具有向垂直于墙本体的一侧转动的趋势,所述墙本体上设置有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限制在容纳槽内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侧板上铰接设置有前遮板,所述前遮板与第二侧板的铰接处设置有第二回弹件,所述第二回弹件使得前遮板始终具有向靠近第一侧板的方向转动的趋势,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将所述前遮板保持在与第二侧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前遮板转动贴合在第一侧板的端壁上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所述前遮板形成一个周向封闭的腔体;所述前遮板内设置有驱动源,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排烟组件,在所述前遮板转动贴合在第一侧板的端壁上后,所述驱动源与排烟组件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生火灾时,将第一限位件取开,使得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第一回弹件的作用下转动到与墙本体相垂直的状态,接着把第二限位件取开,使得前遮板转动贴合在第二侧板的端壁上,此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前遮板形成一个周向封闭的腔体,并且排烟组件也与驱动源实现电连接,会把腔体内留有的浓烟大部分排出,使得腔体内相较于腔体外的浓烟更少,处于腔体内的逃生人员便能够沿着竖向间隔的踩踏槽顺利地从安装口处逃出;这样设置后能够让逃生人员出逃时在腔体内不易吸入过多的浓烟,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逃生人员不易因吸入过多浓烟而失去意识,达到针对单独居住的住户在发生火灾时提高逃生人员的逃生几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回弹件包括设置在容纳槽内的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与容纳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回弹件包括设置在前遮板上的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与前遮板的端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板的端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由于自身的弹力作用,能够让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前遮板在不受外力阻扰的作用下实现自主转动,达到让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前遮板自动旋转的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墙本体上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转动平面与墙本体的墙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处于容纳槽内时,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板面均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限位板的一段位于容纳槽的开口上时,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自身受到第一扭簧的扭力产生的转动便会受到限制,此时第一限位板便会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板面相抵触,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便稳定地处于容纳槽内,从而达到限制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转动较为直观且方便的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二侧板上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转动平面与第二侧板的板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侧板与前遮板处于同一平面上时,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前遮板的板面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理,在前遮板的板面与第二侧板的板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时,此时把第一限位板旋转,使得第一限位板的一段与第二侧板的板面相抵触,由于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前端板会始终具有转动的趋势,此时在第一限位板的限制作用下,前遮板会保持在于第二侧板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位置,从而达到限制前遮板转动较为直观且方便的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前遮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源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的蓄电池,所述前遮板的端壁上设置有导电片,所述蓄电池通过第一导线与导电片电连接;所述排烟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侧板上的排风扇,所述第一侧板的端壁上设置有导电板,所述排风扇上设置有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导电板电连接,在所述前遮板的一端贴合到第一侧板上后,所述导电片与所述导电板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遮板的一端贴合在第一侧板上后,导电片与导电板也实现贴合,此时蓄电池内的电量便会通过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传输至排风扇上,从而实现排风扇的正常工作,此时排风扇转动后便会产生风力将腔体内的部分浓烟抽出,进而达到抽出浓烟较为直观且方便的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风扇在第一侧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蓄电池的数量与排风扇的数量对应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排风扇的设置能够使得风力更强,吹出腔体内的浓烟的效果更佳。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侧板上还设置有喷水组件,所述喷水组件包括抽水泵、喷淋管以及喷头,所述抽水泵嵌设在第一侧板内,所述喷淋管连通设置在抽水泵的输出口端,所述喷头设置在喷淋管的管口处,所述抽水泵的另一端通过软管与自来水管道连接,所述抽水泵上设置有第三导线,所述第一侧板的端壁上设置有铁片,所述第三导线与铁片电连接,在所述前遮板的一端贴合到第一侧板上后,所述铁片与所述导电片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遮板的一端贴合在第一侧板上后,铁片与导电片实现贴合,此时蓄电池内的电量也能通过第一导线以及第三导线传输至抽水泵上,从而让抽水泵启动;抽水泵启动后,抽水泵把自来水抽至喷淋管内,然后再从喷头处喷出,进而使得腔体内能够充斥着被喷头喷出的水,从而把充斥有浓烟的腔体进行喷淋,让腔体内的温度被降低,达到让逃生人员不易受到高温浓烟的影响而被烧伤的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挂接杆,所述挂接杆上挂设有毛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接杆与毛巾的设置能够让逃生人员在逃离时方便取下毛巾,配合喷头喷出的水将毛巾浸湿,然后供逃生人员捂住口鼻,达到进一步阻止浓烟被逃生人员吸入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具有针对单独居住的住户在发生火灾时提高逃生人员的逃生几率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建筑行业常见的凿壁工具对墙本体进行凿壁作业,将容纳槽按照预定尺寸在墙本体上凿出两个,且分别位于安装口的两侧;
步骤二、在容纳槽内安装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并让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容纳槽的铰接连接处靠近安装口侧,然后手动试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检测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转动情况,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转动不顺畅,则往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容纳槽的铰接处添加润滑油;若转动顺畅,则直接安装第一扭簧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容纳槽的铰接处;
步骤三、把前遮板安装在第二侧板的前端,安装好后人工手动试转前遮板,并添加润滑油在前遮板与第二侧板的铰接处,最后再把第二扭簧安装到前遮板与第二侧板的铰接处;
步骤四、将第一限位板安装到墙本体上位于容纳槽的一侧,然后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完全推入容纳槽内,接着转动第一限位板,使得第一限位板的一段挡在容纳槽的开口处,阻止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第一扭簧的扭力下转出容纳槽;
步骤五、将第二限位板安装到设有前遮板的第二侧板上,然后直接转动第二限位板,使得第二限位板前遮板的板面相抵触;
步骤六、安装排烟组件以及喷水组件,并且转动第一限位板以及第二限位板,使得第一限位板不再阻挡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转动、第二限位板不再阻挡前遮板的转动,让前遮板自主转动贴合到第一侧板上,让蓄电池通电,看是否排烟组件以及喷水组件能够正常启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发生火灾时,将第一限位件取开,使得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第一回弹件的作用下转动到与墙本体相垂直的状态,接着把第二限位件取开,使得前遮板转动贴合在第二侧板的端壁上,此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前遮板形成一个周向封闭的腔体,并且排烟组件也与驱动源实现电连接,会把腔体内留有的浓烟大部分排出,使得腔体内相较于腔体外的浓烟更少,处于腔体内的逃生人员便能够沿着竖向间隔的踩踏槽顺利地从安装口处逃出;这样设置后能够让逃生人员出逃时在腔体内不易吸入过多的浓烟,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逃生人员不易因吸入过多浓烟而失去意识,达到针对单独居住的住户在发生火灾时提高逃生人员的逃生几率;
当前遮板的一端贴合在第一侧板上后,铁片与导电片实现贴合,此时蓄电池内的电量也能通过第一导线以及第三导线传输至抽水泵上,从而让抽水泵启动;抽水泵启动后,抽水泵把自来水抽至喷淋管内,然后再从喷头处喷出,进而使得腔体内能够充斥着被喷头喷出的水,从而把充斥有浓烟的腔体进行喷淋,让腔体内的温度被降低,达到让逃生人员不易受到高温浓烟的影响而被烧伤的效果;
挂接杆与毛巾的设置能够让逃生人员在逃离时方便取下毛巾,配合喷头喷出的水将毛巾浸湿,然后供逃生人员捂住口鼻,达到进一步阻止浓烟被逃生人员吸入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板以及前遮板形成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用于展示侧板与前遮板的连接关系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墙本体;11、安装口;12、踩踏槽;13、容纳槽;131、第一扭簧;14、第一限位板;2、前遮板;21、第二扭簧;22、安装槽;23、蓄电池;24、导电片;25、第一导线;3、排风扇;31、第二导线;401、第一侧板;402、第二侧板;41、第二限位板;42、导电板;43、铁片;5、喷水组件;51、抽水泵;511、第三导线;52、喷淋管;53、喷头;6、挂接杆;61、毛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包括墙本体1,墙本体1上设置有安装口11,墙本体1上沿竖向间隔设置有踩踏槽12。
如图1、2所示,墙本体1上位于安装口11两侧均开设有容纳槽13,容纳槽13内铰接设置有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与容纳槽13的铰接处设置有第一回弹件,第一回弹件使得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始终具有向垂直于墙本体1的一侧转动的趋势,第一回弹件为设置在容纳槽13内的第一扭簧131,第一扭簧131的一端与容纳槽13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连接。由于第一扭簧131自身的弹力作用,能够让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在不受外力阻扰的作用下实现自主转动,达到让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实现自动转动的效果。且墙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用于将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限制在容纳槽13内;具体地,第一限位件为转动设置在墙本体1上的第一限位板14,第一限位板14的转动平面与墙本体1的墙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当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处于容纳槽13内时,第一限位板14与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的板面相抵触;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限位板14所处的位置是位于墙本体1上靠近踩踏槽12的位置,这样能方便逃生人员在踩踏槽12处的时候操作。
当第一限位板14的一段位于容纳槽13的开口上时,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自身受到第一扭簧131的扭力产生的转动便会受到限制,此时第一限位板14便会与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的板面相抵触,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便稳定地处于容纳槽13内,从而达到限制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转动较为直观且方便的效果。
如图1、2所示,第二侧板402上铰接设置有前遮板2,前遮板2与第二侧板402的铰接处设置有第二回弹件,第二回弹件使得前遮板2始终具有向靠近第一侧板401的方向转动的趋势;第二回弹件为设置在前遮板2上的第二扭簧21,第二扭簧21的一端与前遮板2的端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板402的端壁连接;在第二侧板40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将前遮板2保持在与第二侧板402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具体地,第二限位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二侧板402上的第二限位板41,第二限位板41的转动平面与第二侧板402的板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二侧板402与前遮板2处于同一平面上时,第二限位板41与前遮板2的板面相抵触。
同理,在前遮板2的板面与第二侧板402的板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时,此时把第一限位板14旋转,使得第一限位板14的一端与第一侧板401以及第二侧板402的板面相抵触,由于在第二扭簧21的作用下,前遮板2会始终具有转动的趋势,此时在第一限位板14的限制作用下,前遮板2会保持在与第一侧板401以及第二侧板402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位置,从而达到限制前遮板2转动较为直观且方便的效果。
如图2所示,前遮板2转动贴合在第一侧板401的端壁上后,第一侧板401以及第二侧板402与前遮板2形成一个周向封闭的腔体,而此时第一限位板14便位于腔体内的墙本体1的板面上,而逃生人员也在腔体内,从而实现与外界浓烟的初步隔离。
如图2、3所示,前遮板2内设置有驱动源,第一侧板401上设置有排烟组件,在前遮板2转动贴合在第一侧板401的端壁上后,驱动源与排烟组件电连接。具体地,结合图4、图5,前遮板2上开设有安装槽22,驱动源为设置在安装槽22内的蓄电池23,前遮板2的端壁上设置有导电片24,蓄电池23通过第一导线25与导电片24电连接;而排烟组件为设置在第一侧板401上的排风扇3,第一侧板401的端壁上设置有导电板42,排风扇3上设置有第二导线31,第二导线31与导电板42电连接,在前遮板2的一端贴合到第一侧板401上后,导电片24与导电板42相贴合;并且排风扇3在第一侧板401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蓄电池23的数量与排风扇3的数量对应相同。
当前遮板2的一端贴合在第一侧板401上后,导电片24与导电板42也实现贴合,此时蓄电池23内的电量便会通过第一导线25以及第二导线31传输至排风扇3上,从而实现排风扇3的正常工作,此时排风扇3转动后便会产生风力将腔体内的部分浓烟抽出,进而达到抽出浓烟较为直观且方便的效果;而多个排风扇3的设置能够使得风力更强,吹出腔体内的浓烟的效果更佳。
如图4、5所示,第一侧板401上还设置有喷水组件5,喷水组件5包括抽水泵51、喷淋管52以及喷头53,抽水泵51嵌设在第一侧板401内,喷淋管52连通设置在抽水泵51的输出口端,喷头53设置在喷淋管52的管口处,抽水泵51的另一端通过软管(在图中未画出)与自来水管道连接;值得注意的是,软管足够长,从而使得在第一侧板401转动时软管54不会对第一侧板401的转动产生较大的阻力影响,并且软管为风琴管,可以实现自身的伸缩;抽水泵51上设置有第三导线511,第一侧板401的端壁上设置有铁片43,第三导线511与铁片43电连接,在前遮板2的一端贴合到第一侧板401上后,铁片43与导电片24相贴合。
当前遮板2的一端贴合在第一侧板401上后,铁片43与导电片24实现贴合,此时蓄电池23内的电量也能通过第一导线25以及第三导线511传输至抽水泵51上,从而让抽水泵51启动;抽水泵51启动后,抽水泵51把自来水抽至喷淋管52内,然后再从喷头53处喷出,进而使得腔体内能够充斥着被喷头53喷出的水,从而把充斥有浓烟的腔体进行喷淋,让腔体内的温度被降低,达到让逃生人员不易受到高温浓烟的影响而被烧伤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片24实质上只有一片,且导电片24的长度很长,使得导电板42与铁片43均能够贴在导电片24上。
如图1所示,侧板4上设置有挂接杆6,挂接杆6上挂设有毛巾61;挂接杆6与毛巾61的设置能够让逃生人员在逃离时方便取下毛巾61,配合喷头53喷出的水将毛巾61浸湿,然后供逃生人员捂住口鼻,达到进一步阻止浓烟被逃生人员吸入的效果。
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建筑行业常见的凿壁工具对墙本体1进行凿壁作业,将容纳槽13按照预定尺寸在墙本体1上凿出两个,且分别位于安装口11的两侧;
步骤二、在容纳槽13内安装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并让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与容纳槽13的铰接连接处靠近安装口11侧,然后手动试转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检测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的转动情况,若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转动不顺畅,则往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与容纳槽13的铰接处添加润滑油;若转动顺畅,则直接安装第一扭簧131到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与容纳槽13的铰接处;
步骤三、把前遮板2安装在第二侧板402的前端,安装好后人工手动试转前遮板2,并添加润滑油在前遮板2与第二侧板402的铰接处,最后再把第二扭簧21安装到前遮板2与第二侧板402的铰接处;
步骤四、将第一限位板14安装到墙本体1上位于容纳槽13的一侧,然后把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完全推入容纳槽13内,接着转动第一限位板14,使得第一限位板14的一段挡在容纳槽13的开口处,阻止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在第一扭簧131的扭力下转出容纳槽13;
步骤五、将第二限位板41安装到设有前遮板2的第二侧板402上,然后直接转动第二限位板41,使得第二限位板41前遮板2的板面相抵触;
步骤六、安装排烟组件以及喷水组件5,并且转动第一限位板14以及第二限位板41,使得第一限位板14不再阻挡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的转动、第二限位板41不再阻挡前遮板2的转动,让前遮板2自主转动贴合到第一侧板401上,让蓄电池23通电,看是否排烟组件以及喷水组件5能够正常启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发生火灾时,将第一限位板14旋开,使得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在第一扭簧131的作用下转动到与墙本体1相垂直的状态,接着把第二限位板41旋开,使得前遮板2转动贴合在第一侧板401的端壁上,此时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与前遮板2形成一个周向封闭的腔体,并且排烟组件也与蓄电池23实现电连接,会把腔体内留有的浓烟大部分排出,使得腔体内相较于腔体外的浓烟更少,处于腔体内的逃生人员便能够沿着竖向间隔的踩踏槽12顺利地从安装口11处逃出,而且喷水组件5也能对腔体内进行降温,让逃生人员不易受到高温浓烟的影响;这样设置后能够让逃生人员出逃时在腔体内不易吸入过多的浓烟,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逃生人员不易因吸入过多浓烟而失去意识,达到针对单独居住的住户在发生火灾时提高逃生人员的逃生几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包括墙本体(1),所述墙本体(1)上设置有安装口(11),所述墙本体(1)上沿竖向间隔设置有踩踏槽(1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本体(1)上位于安装口(11)两侧均开设有容纳槽(13),所述容纳槽(13)内铰接设置有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所述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与容纳槽(13)的铰接处均设置有第一回弹件,所述第一回弹件使得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始终具有向垂直于墙本体(1)的一侧转动的趋势,所述墙本体(1)上设置有将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限制在容纳槽(13)内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侧板(402)上铰接设置有前遮板(2),所述前遮板(2)与第二侧板(402)的铰接处设置有第二回弹件,所述第二回弹件使得前遮板(2)始终具有向靠近第一侧板(401)的方向转动的趋势,所述第二侧板(40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将所述前遮板(2)保持在与第二侧板(402)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前遮板(2)转动贴合在第一侧板(401)的端壁上后,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与所述前遮板(2)形成一个周向封闭的腔体;所述前遮板(2)内设置有驱动源,所述第一侧板(401)上设置有排烟组件,在所述前遮板(2)转动贴合在第一侧板(401)的端壁上后,所述驱动源与排烟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弹件包括设置在容纳槽(13)内的第一扭簧(131),所述第一扭簧(131)的一端与容纳槽(13)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连接,所述第二回弹件包括设置在前遮板(2)上的第二扭簧(21),所述第二扭簧(21)的一端与前遮板(2)的端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板(402)的端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墙本体(1)上的第一限位板(14),所述第一限位板(14)的转动平面与墙本体(1)的墙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处于容纳槽(13)内时,所述第一限位板(14)与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的板面均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二侧板(402)上的第二限位板(41),所述第二限位板(41)的转动平面与第二侧板(402)的板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侧板(402)与前遮板(2)处于同一平面上时,所述第二限位板(41)与所述前遮板(2)的板面相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遮板(2)上开设有安装槽(22),所述驱动源包括设置在安装槽(22)内的蓄电池(23),所述前遮板(2)的端壁上设置有导电片(24),所述蓄电池(23)通过第一导线(25)与导电片(24)电连接;所述排烟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侧板(401)上的排风扇(3),所述第一侧板(401)的端壁上设置有导电板(42),所述排风扇(3)上设置有第二导线(31),所述第二导线(31)与所述导电板(42)电连接,在所述前遮板(2)的一端贴合到第一侧板(401)上后,所述导电片(24)与所述导电板(42)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扇(3)在第一侧板(401)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蓄电池(23)的数量与排风扇(3)的数量对应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401)上还设置有喷水组件(5),所述喷水组件(5)包括抽水泵(51)、喷淋管(52)以及喷头(53),所述抽水泵(51)嵌设在第一侧板(401)内,所述喷淋管(52)连通设置在抽水泵(51)的输出口端,所述喷头(53)设置在喷淋管(52)的管口处,所述抽水泵(51)的另一端通过软管与自来水管道连接,所述抽水泵(51)上设置有第三导线(511),所述第一侧板(401)的端壁上设置有铁片(43),所述第三导线(511)与铁片(43)电连接,在所述前遮板(2)的一端贴合到第一侧板(401)上后,所述铁片(43)与所述导电片(24)相贴合。
8.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建筑行业常见的凿壁工具对墙本体(1)进行凿壁作业,将容纳槽(13)按照预定尺寸在墙本体(1)上凿出两个,且分别位于安装口(11)的两侧;
步骤二、在容纳槽(13)内安装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并让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与容纳槽(13)的铰接连接处靠近安装口(11)侧,然后手动试转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检测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的转动情况,若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转动不顺畅,则往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与容纳槽(13)的铰接处添加润滑油;若转动顺畅,则直接安装第一扭簧(131)到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与容纳槽(13)的铰接处;
步骤三、把前遮板(2)安装在第二侧板(402)的前端,安装好后人工手动试转前遮板(2),并添加润滑油在前遮板(2)与第二侧板(402)的铰接处,最后再把第二扭簧(21)安装到前遮板(2)与第二侧板(402)的铰接处;
步骤四、将第一限位板(14)安装到墙本体(1)上位于容纳槽(13)的一侧,然后把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完全推入容纳槽(13)内,接着转动第一限位板(14),使得第一限位板(14)的一段挡在容纳槽(13)的开口处,阻止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在第一扭簧(131)的扭力下转出容纳槽(13);
步骤五、将第二限位板(41)安装到设有前遮板(2)的第二侧板(402)上,然后直接转动第二限位板(41),使得第二限位板(41)前遮板(2)的板面相抵触;
步骤六、安装排烟组件以及喷水组件(5),并且转动第一限位板(14)以及第二限位板(41),使得第一限位板(14)不再阻挡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的转动、第二限位板(41)不再阻挡前遮板(2)的转动,让前遮板(2)自主转动贴合到第一侧板(401)上,让蓄电池(23)通电,看是否排烟组件以及喷水组件(5)能够正常启动。
CN202010131714.1A 2020-02-29 2020-02-29 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05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1714.1A CN111305415B (zh) 2020-02-29 2020-02-29 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1714.1A CN111305415B (zh) 2020-02-29 2020-02-29 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5415A CN111305415A (zh) 2020-06-19
CN111305415B true CN111305415B (zh) 2021-04-06

Family

ID=71160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171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05415B (zh) 2020-02-29 2020-02-29 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54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1541A (zh) * 2022-05-29 2022-09-16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无为市供电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自动监测用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运行主机
CN115061542A (zh) * 2022-05-29 2022-09-16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无为市供电公司 一种可检索对比历史数据的网络安全信息大数据分析系统
CN115370035A (zh) * 2022-08-04 2022-11-22 中建七局国际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16007A1 (en) * 2006-11-21 2008-05-22 Brian Johnson Stowable, unobtrusive access and escape devices
KR101461493B1 (ko) * 2007-11-12 2014-11-14 재단법인 포항산업과학연구원 건축구조용 이력댐퍼
KR101191879B1 (ko) * 2009-12-28 2012-10-16 주식회사 우아미가구 벽면 설치형 짐 받침대
CN107648757A (zh) * 2010-06-28 2018-02-02 朱正宸 高层建筑物火灾地震自救通道及自控式快速下滑装置
CN204427095U (zh) * 2015-02-13 2015-07-01 杭州腾州净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书写翻板
CN204727393U (zh) * 2015-06-24 2015-10-28 吴江骏达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带逃生通道的电梯
CN207211425U (zh) * 2017-08-14 2018-04-10 广州天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房屋建筑逃生墙体
CN107952183B (zh) * 2017-11-15 2021-10-08 上海神滑消防逃生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楼快速逃生和救火系统
KR102021931B1 (ko) * 2019-04-22 2019-11-05 김주미 양세대 화재 피난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5415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5415B (zh) 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102750A (zh) 形成水幕防火门框及其施工方法
CN207660492U (zh) 一种带有烟雾吸附装置的防火门
CN112983225A (zh) 一种可排烟便于逃生的防火门
CN215979097U (zh) 一种仓库用隔烟型防火门
CN205063753U (zh) 门底缝隙密封装置及应用其的防火门与避难小间
CN112302506B (zh) 一种具有高效隔音的内嵌式防火门
CN208330121U (zh) 一种防护防火密封门
CN217538473U (zh) 一种避难间套装防火门
CN208536248U (zh) 一种消防用屋面加压送风机组
CN214365763U (zh) 一种防火卷帘处吊顶防烟结构
CN220133843U (zh) 一种防烟雾蔓延的防火门
CN211370148U (zh) 一种便于排烟的防火门
KR20200003989A (ko) 소방용 축전식 배연시스템
CN210813639U (zh) 一种厨房灭火用自动消防水炮
CN218150621U (zh) 一种带有隔音效果的防火门窗
CN217925603U (zh) 一种消防用防火门
CN218912656U (zh) 一种可180°开启的石材消防门
CN211819032U (zh) 一种室内安全门
CN220487435U (zh) 一种降噪式防火门窗
CN218265668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节能的防火门装置
CN211776992U (zh) 一种降噪消防门
CN213898757U (zh) 一种防火窗
CN108798421A (zh) 一种具有灭火功能的减震门
CN216240359U (zh) 一种方便人员逃生的电动消防卷帘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