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1385A - 一种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1385A
CN111301385A CN202010189498.6A CN202010189498A CN111301385A CN 111301385 A CN111301385 A CN 111301385A CN 202010189498 A CN202010189498 A CN 202010189498A CN 111301385 A CN111301385 A CN 111301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pedal
master cylinder
cylinde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94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01385B (zh
Inventor
谢有浩
王猛
汪选要
马成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1894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13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1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1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1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1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7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 B60T13/745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acting on a hydraulic system, e.g. a master cyl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 B60T8/4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comprising an additional fluid circuit including fluid pressurising means for modifying the pressure of the braking fluid, e.g. including wheel driven pumps for detecting a speed condition, or pumps which are controlled by means independent of the braking system
    • B60T8/4072Systems in which a driver input signal is used as a control signal for the additional fluid circuit which is normally used for braking
    • B60T8/4081Systems with stroke simulating devices for driver input
    • B60T8/409Systems with stroke simulating devices for driver input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stroke simulat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设计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领域,包括制动系统外壳,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制动主缸、第二制动主缸和踏板感模拟主缸,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顶面设置有油箱,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前侧面设置有踏板推杆和踏板推杆支撑座孔,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后侧面设置有主缸失效启动缸,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丝杠螺母、第二丝杠螺母、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动力源机构,并设计集成了踏板组件、传动机构和踏板感模拟机构,有效的将系统冗余、人力失效备份集成于一体,保证了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未来无人驾驶对制动系统的功能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智能化和汽车电气化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在汽车上的逐渐应用,汽车行业正朝着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和交通网联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是行业前沿发展趋势,也是未来主要技术竞争领域。所述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是一种涉及汽车制动系统的装置,该系统涉及双动力源制动组件,正常制动时能按照制动需求的不同,随意切换成Ⅱ型布置和X型制动管路布置形式,每个动力源控制两个车轮,满足汽车制动时前后轴对于制动力的需求,同时该系统也能在此设计方案下实现分时制动和并行制动,保证汽车对行驶稳定性的要求。该装置通过解耦设计,将踏板推杆组件与电机到主缸的传动组件集成设计于一体,实现制动踏板与制动主缸、制动踏板与制动器之间全解耦,既能同时满足制动建压传动,又能模拟不同制动工况下的踏板感曲线,还能在双动力源电机同时失效的情况下,将驾驶员制动力通过传动机构施加于双制动主缸,形成制动压力,进行紧急停车功能。紧急制动时,由于采用电机助力制动,制动建压响应迅速,对于改善制动效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单个动力源制动时建立的压力也能有效保证整车制动需求,因此双动力源可互为制动备份,满足在单一动力源失效情况下的制动建压。复合制动时,在高制动强度和低速制动时,该系统全解耦特点能最大效率的进行制动能量回收,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当前,在汽车制动研究领域,德国博世集团提出了iBooster一代和iBooster二代线控液压制动系统,该系统采用制动踏板推杆与电机助力制动装置集成设计,电机能够在无制动踏板行程的前提下,主动建压,对车辆实施主动控制。在紧急制动下建压响应时间均能达到小于150ms,制动响应迅速;在复合制动时,该系统的解耦设计能近乎100%的回收制动能量,有效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对制动能量回收的需求。大陆集团为宝马公司提供的DSCi线控液压制动系统设计方案,集成度大幅度提高,改善了汽车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满足了当前汽车系统集成化发展趋势,建压响应迅速,能100%回收制动能量。
但面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发展趋势,目前所提出的线控液压制动系统还存在复杂程度不高、动力源单一、无可靠的冗余设计、人力失效备份时推杆力过大等不足,当某一部分电子部件失效时,无法保证整个系统正常制动,且当整个系统失效时,人力失效备份无法实现较为有效的实施等。因此,设计一种集成化程度高,冗余设计可靠,结构简单,人力失效备份能更好满足人机工程的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对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和无人驾驶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发明专利内容
面向当前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和未来汽车行业无人驾驶大方向,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通过采用双动力源(双制动主缸)结构,集成传动机构和踏板推杆组件、踏板感模拟装置,全解耦制动踏板推杆与制动主缸、制动踏板与制动器设计方案,具有集成化程度高,制动冗余功能设计可靠,响应迅速,制动能量回收效率高等优势。针对所提出的制动系统,正常制动时,可辅助驾驶员进行制动,避免了使用真空助力器和电子真空泵助力带来的无法实行主动制动、噪声大和寿命短等问题;紧急制动时,通过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双动力源可在无踏板行程信号的前提下对车辆实施制动,保证汽车行驶稳定行驶;复合制动时,该系统能有效复合电机制动,在高强度制动条件和低速制动条件下最大化能量回收效率;部分功能失效时,双动力源电机互为备份,可靠性更高;全部失效时,踏板推杆和主缸助力传动机构集成化设计能最大化减少驾驶员踏板力,建立最大制动压力,实现紧急停车。
为满足当前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以及未来无人驾驶需求,该发明专利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包括制动系统外壳,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制动主缸、第二制动主缸和踏板感模拟主缸,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顶面设置有油箱,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前侧面设置有踏板推杆和踏板推杆支撑座孔,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后侧面设置有主缸失效启动缸,所述制动系统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丝杠螺母、第二丝杠螺母、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
优选的,所述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分别与电机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的转轴分别通过第一电机传动孔和第二电机传动孔与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一丝杠螺母和第二丝杠螺母外啮合,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和第二丝杠螺母分别通过螺栓与固定螺纹孔固定连接于制动系统外壳,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和第二丝杠螺母分别与第一传动丝杠和第二传动丝杠滚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丝杠和第二传动丝杠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一丝杠孔和第二丝杠孔滚动连接第一主缸活塞和第二主缸活塞,所述第一主缸活塞和第二主缸活塞分别安装于第一制动主缸和第二制动主缸缸体内,所述第一制动主缸和第二制动主缸分别通过螺栓与固定螺纹孔固定连接于制动系统外壳,所述第一制动主缸和第二制动主缸的上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动液补偿孔和第二制动液补偿孔,所述第一制动主缸和第二制动主缸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出口和第二压力出口。
优选的,所述油箱的一侧面设置有油箱固定支架,所述油箱固定支架与固定螺纹孔通过螺栓与制动系统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油箱的顶面设置有加油口,所述加油口的顶面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油箱的一前侧面设置有油箱第一出油口和油箱第二出油口,所述油箱第一出油口和油箱第二出油口分别通过油管与第一制动液补偿孔和第二制动液补偿孔相连接,所述油箱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油箱第三油口和油箱第四油口。
优选的,所述踏板感模拟主缸通过螺栓与模拟缸固定螺纹孔固定连接于制动系统外壳,所述踏板感模拟主缸内部设置有模拟缸活塞和电磁弹簧,所述电磁弹簧固定安装于述踏板感模拟主缸内部一顶端,所述模拟缸活塞安装于电磁弹簧与踏板感模拟主缸内部另一顶端之间,所述踏板感模拟主缸的一外侧设置有踏板感模拟主缸油口。
优选的,所述踏板推杆的一顶端设置有踏板销连接口,所述踏板推杆的另一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级制动踏板感模拟缸活塞,所述第一级制动踏板感模拟缸活塞安装于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内,所述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压力油口,所述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压力油口通过油管与踏板感模拟主缸油口相连接,所述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的一顶端与踏板组件第一支撑座固定连接一体,所述踏板组件第一支撑座嵌入式安装于踏板推杆支撑座孔内,所述踏板组件第一支撑座的一顶端设置有齿条导杆,所述齿条导杆与踏板组件第二支撑座和踏板组件第三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踏板组件第二支撑座和踏板组件第一支撑座之间安装有第一传动齿条,所述踏板组件第二支撑座和踏板组件第三支撑座之间安装有第二传动齿条,所述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通过齿条平动导孔滑动安装于齿条导杆上,所述齿条导杆上套装有齿条回位弹簧,所述齿条回位弹簧安装于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内部,所述踏板组件第三支撑座的一顶端固定连接有主缸失效启动缸活塞,所述主缸失效启动缸活塞通过第三支撑孔安装于主缸失效启动缸内,所述主缸失效启动缸的一顶端设置有失效启动油口,所述失效启动油口通过油管与油箱第四油口相连,所述主缸失效启动缸通过螺栓与制动系统外壳固定连接。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专利系统采用了双电机、双传动机构、双制动主缸结构设计,可依据双动力源结构灵活布置制动管路形式,管路布置形式灵活。
2、本发明采用双动力源设计方案,能在减少电磁阀使用数量的同时,实现分时压力控制和并行压力控制,且能够实现前后轴制动力按理想制动力分布曲线分布,可有效提高整车制动稳定行,减少同等控制下的硬件成本。
3、本发明专利采用传动机构、制动踏板组件、制动踏板模拟装置集成化设计,并能够与液压调节单元做成one-box一体结构,集成化程度更高。
4、本发明采用双动力设计,两个动力源互为备份,当某一个动力源失效时,单一动力源同样能建立很高的制动压力,达到同样的制动力需求。
5、本发明在双动力源同时失效时,人力失效备份能充分利用传动机构减速增矩的作用,最大化的建立制动压力,较目前所提出的线控液压制动系统人力失效备份在建立相同制动压力时,所需人力更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外部组成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端部组成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制动系统外壳主缸部分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内部组成图。
图5为本发明的制动系统外壳动力源部分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制动主缸内部组成图。
图7为本发明的踏板感模拟主缸内部组成图。
图8为本发明的踏板组件及齿条传动部分组成图。
图9为本发明的制动系统外壳端部连接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齿条传动内部结构图。
图中:1制动系统外壳、2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3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4油箱、5加油口、6排气孔、7油箱第二出油口、8第二制动液补偿孔、9第二制动主缸、10油箱第一出油口、11油箱第三油口、12第一制动主缸、13第一制动液补偿孔、14油箱固定支架、15踏板感模拟主缸、16踏板感模拟主缸油口、17踏板推杆、18踏板销连接口、19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20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压力油口、21第一安装孔、22第二安装孔、23主缸失效启动缸、24失效启动油口、25第二压力出口、26第一压力出口、27油箱第四油口、28踏板推杆支撑座孔、29第一丝杠孔、30第二丝杠孔、31固定螺纹孔、32模拟缸固定螺纹孔、33第一传动齿轮、34第一丝杠螺母、35第二传动齿轮、36第二丝杠螺母、37第二传动丝杠、38第二传动齿条、39第一传动丝杠、40第一传动齿条、41第一电机传动孔、42第二电机传动孔、43电机安装孔、44第一主缸活塞、45第二主缸活塞、46电磁弹簧、47模拟缸活塞、48第一级制动踏板感模拟缸活塞、49踏板组件第一支撑座、50齿条平动导孔、51踏板组件第二支撑座、52齿条回位弹簧、53齿条导杆、54踏板组件第三支撑座、55主缸失效启动缸活塞、56第三支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10所示的一种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包括制动系统外壳1,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制动主缸12、第二制动主缸9和踏板感模拟主缸15,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顶面设置有油箱4,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22,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前侧面设置有踏板推杆17和踏板推杆支撑座孔28,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后侧面设置有主缸失效启动缸23,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33、第二传动齿轮35、第一丝杠螺母34、第二丝杠螺母36、第一传动齿条40和第二传动齿条38。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分别与电机安装孔4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的转轴分别通过第一电机传动孔41和第二电机传动孔42与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分别与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外啮合,所述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分别通过螺栓与固定螺纹孔31固定连接于制动系统外壳1,所述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分别与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滚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一丝杠孔29和第二丝杠孔30滚动连接第一主缸活塞44和第二主缸活塞45,所述第一主缸活塞44和第二主缸活塞45分别安装于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缸体内,所述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分别通过螺栓与固定螺纹孔31固定连接于制动系统外壳1,所述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的上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动液补偿孔13和第二制动液补偿孔8,所述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出口26和第二压力出口25。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箱4的一侧面设置有油箱固定支架14,所述油箱固定支架14与固定螺纹孔31通过螺栓与制动系统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油箱4的顶面设置有加油口5,所述加油口5的顶面设置有排气孔6,所述油箱4的一前侧面设置有油箱第一出油口10和油箱第二出油口7,所述油箱第一出油口10和油箱第二出油口7分别通过油管与第一制动液补偿孔13和第二制动液补偿孔8相连接,所述油箱4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油箱第三油口11和油箱第四油口27。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踏板感模拟主缸15通过螺栓与模拟缸固定螺纹孔32固定连接于制动系统外壳1,所述踏板感模拟主缸15内部设置有模拟缸活塞47和电磁弹簧46,所述电磁弹簧46固定安装于述踏板感模拟主缸15内部一顶端,所述模拟缸活塞47安装于电磁弹簧46与踏板感模拟主缸15内部另一顶端之间,所述踏板感模拟主缸15的一外侧设置有踏板感模拟主缸油口16。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踏板推杆17的一顶端设置有踏板销连接口18,所述踏板推杆17的另一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级制动踏板感模拟缸活塞48,所述第一级制动踏板感模拟缸活塞48安装于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19内,所述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1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压力油口20,所述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压力油口20通过油管与踏板感模拟主缸油口16相连接,所述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19的一顶端与踏板组件第一支撑座49固定连接一体,所述踏板组件第一支撑座49嵌入式安装于踏板推杆支撑座孔28内,所述踏板组件第一支撑座49的一顶端设置有齿条导杆53,所述齿条导杆53与踏板组件第二支撑座51和踏板组件第三支撑座54固定连接,所述踏板组件第二支撑座51和踏板组件第一支撑座49之间安装有第一传动齿条40,所述踏板组件第二支撑座51和踏板组件第三支撑座54之间安装有第二传动齿条38,所述第一传动齿条40和第二传动齿条38通过齿条平动导孔50滑动安装于齿条导杆53上,所述齿条导杆53上套装有齿条回位弹簧52,所述齿条回位弹簧52安装于第一传动齿条40和第二传动齿条38内部,所述踏板组件第三支撑座54的一顶端固定连接有主缸失效启动缸活塞55,所述主缸失效启动缸活塞55通过第三支撑孔56安装于主缸失效启动缸23内,所述主缸失效启动缸23的一顶端设置有失效启动油口24,所述失效启动油口24通过油管与油箱第四油口27相连,所述主缸失效启动缸23通过螺栓与制动系统外壳1固定连接。
本发明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2、4、6、8、10,使用时,当车载控制器采集到踏板推杆17的位移信号和来自其他系统的制动信号时,同时经车载电脑快速计算所需制动力,并向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发出控制信号,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分别驱动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分别驱动第一丝杠螺母34、第二丝杠螺母36和第一传动齿条40、第二传动齿条38,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分别驱动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分别将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的转动转为平动运动,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分别驱动第一主缸活塞44和第二主缸活塞45在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缸体内做直线运动。制动建压时,随着第一主缸活塞44和第二主缸活塞45在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缸体内做直线运动时,油箱第一出油口10和油箱第二出油口7分别通过第一制动液补偿孔13和第二制动液补偿孔8向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缸体内补充制动液,当第一主缸活塞44和第二主缸活塞45的运动位置分别越过第一制动液补偿孔13和第二制动液补偿孔8时自动停止补油。此时,第一主缸活塞44和第二主缸活塞45分别利用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经过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的变速增矩作用,将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的力作用在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缸体内的制动液上,形成制动压力。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缸体内所产生的制动液压力分别通过第一压力出口26和第二压力出口25施加至各车轮制动器。同时,当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分别驱动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时,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分别驱动第一传动齿条40和第二传动齿条38,第一传动齿条40和第二传动齿条38分别在齿条导杆53上形成位移。
参照说明书附图1、2、7、8,使用时,为模拟制动时真实的驾驶员踏板感觉,制动时当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转动时,车载计算机通过快速计算出制动力数值,此时通过控制线控电磁阀和板感模拟主缸15内部的电磁弹簧46的通电量,达到调节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压力油口20的出口压力和踏板感模拟主缸油口16的进口压力,从而模拟出不同制动工况下的制动踏板感曲线。制动工况下,当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同时失效而执行人力失效备份时,此时车载电脑首先控制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压力油口20的出口压力为零,同时打开主缸失效启动缸23并控制失效启动油口24和油箱第三油口11接通,控制其压力为零;紧接着踏板推杆17在人力作用下消除第一传动齿条40和第二传动齿条38分别在齿条导杆53上形成的位移,第一传动齿条40和第二传动齿条38在人力作用下分别驱动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分别驱动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分别将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的转动转为平动运动,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分别驱动第一主缸活塞44和第二主缸活塞45在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缸体内做直线运动,形成人力制动压力。
总的来说,使用时,正常无失效制动时,当车载控制器采集到踏板推杆17的位移信号和来自其他系统的制动信号时,同时经车载电脑快速计算所需制动力,并向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发出控制信号,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分别驱动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分别驱动第一丝杠螺母34、第二丝杠螺母36和第一传动齿条40、第二传动齿条38,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分别驱动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分别将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的转动转为平动运动,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分别驱动第一主缸活塞44和第二主缸活塞45在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缸体内做直线运动。制动建压时,随着第一主缸活塞44和第二主缸活塞45在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缸体内做直线运动时,油箱第一出油口10和油箱第二出油口7分别通过第一制动液补偿孔13和第二制动液补偿孔8向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缸体内补充制动液,当第一主缸活塞44和第二主缸活塞45的运动位置分别越过第一制动液补偿孔13和第二制动液补偿孔8时自动停止补油。此时,第一主缸活塞44和第二主缸活塞45分别利用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经过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的变速增矩作用,将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的力作用在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缸体内的制动液上,形成制动压力。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缸体内所产生的制动液压力分别通过第一压力出口26和第二压力出口25施加至各车轮制动器。同时,当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分别驱动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时,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分别驱动第一传动齿条40和第二传动齿条38,第一传动齿条40和第二传动齿条38分别在齿条导杆53上形成位移,并通过控制调节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压力油口20的出口压力和踏板感模拟主缸油口16的进口压力达到调节踏板感模拟曲线的目的。当出现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同时失效时,同时控制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压力油口20的出口压力为零,并打开主缸失效启动缸23,控制失效启动油口24和油箱第三油口11接通,控制其压力为零,实现人力制动。该人力制动,能充分利用传动机构增力的作用,将驾驶员制动力经传动机构放大作用至主缸,极大减小了危险工况下,人力制动力不足的情况,极大保证行车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包括制动系统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制动主缸(12)、第二制动主缸(9)和踏板感模拟主缸(15),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顶面设置有油箱(4),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22),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前侧面设置有踏板推杆(17)和踏板推杆支撑座孔(28),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后侧面设置有主缸失效启动缸(23),所述制动系统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33)、第二传动齿轮(35)、第一丝杠螺母(34)、第二丝杠螺母(36)、第一传动齿条(40)和第二传动齿条(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分别与电机安装孔(4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制动第一动力源电机(2)和制动第二动力源电机(3)的转轴分别通过第一电机传动孔(41)和第二电机传动孔(42)与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和第二传动齿轮(35)分别与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外啮合,所述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分别通过螺栓与固定螺纹孔(31)固定连接于制动系统外壳(1),所述第一丝杠螺母(34)和第二丝杠螺母(36)分别与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滚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丝杠(39)和第二传动丝杠(37)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一丝杠孔(29)和第二丝杠孔(30)滚动连接第一主缸活塞(44)和第二主缸活塞(45),所述第一主缸活塞(44)和第二主缸活塞(45)分别安装于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缸体内,所述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分别通过螺栓与固定螺纹孔(31)固定连接于制动系统外壳(1),所述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的上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动液补偿孔(13)和第二制动液补偿孔(8),所述第一制动主缸(12)和第二制动主缸(9)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出口(26)和第二压力出口(25)。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4)的一侧面设置有油箱固定支架(14),所述油箱固定支架(14)与固定螺纹孔(31)通过螺栓与制动系统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油箱(4)的顶面设置有加油口(5),所述加油口(5)的顶面设置有排气孔(6),所述油箱(4)的一前侧面设置有油箱第一出油口(10)和油箱第二出油口(7),所述油箱第一出油口(10)和油箱第二出油口(7)分别通过油管与第一制动液补偿孔(13)和第二制动液补偿孔(8)相连接,所述油箱(4)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油箱第三油口(11)和油箱第四油口(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感模拟主缸(15)通过螺栓与模拟缸固定螺纹孔(32)固定连接于制动系统外壳(1),所述踏板感模拟主缸(15)内部设置有模拟缸活塞(47)和电磁弹簧(46),所述电磁弹簧(46)固定安装于述踏板感模拟主缸(15)内部一顶端,所述模拟缸活塞(47)安装于电磁弹簧(46)与踏板感模拟主缸(15)内部另一顶端之间,所述踏板感模拟主缸(15)的一外侧设置有踏板感模拟主缸油口(16)。
5.根据权利要求1、3和4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新型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推杆(17)的一顶端设置有踏板销连接口(18),所述踏板推杆(17)的另一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级制动踏板感模拟缸活塞(48),所述第一级制动踏板感模拟缸活塞(48)安装于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19)内,所述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1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压力油口(20),所述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压力油口(20)通过油管与踏板感模拟主缸油口(16)相连接,所述第一级踏板模拟主缸(19)的一顶端与踏板组件第一支撑座(49)固定连接一体,所述踏板组件第一支撑座(49)嵌入式安装于踏板推杆支撑座孔(28)内,所述踏板组件第一支撑座(49)的一顶端设置有齿条导杆(53),所述齿条导杆(53)与踏板组件第二支撑座(51)和踏板组件第三支撑座(54)固定连接,所述踏板组件第二支撑座(51)和踏板组件第一支撑座(49)之间安装有第一传动齿条(40),所述踏板组件第二支撑座(51)和踏板组件第三支撑座(54)之间安装有第二传动齿条(38),所述第一传动齿条(40)和第二传动齿条(38)通过齿条平动导孔(50)滑动安装于齿条导杆(53)上,所述齿条导杆(53)上套装有齿条回位弹簧(52),所述齿条回位弹簧(52)安装于第一传动齿条(40)和第二传动齿条(38)内部,所述踏板组件第三支撑座(54)的一顶端固定连接有主缸失效启动缸活塞(55),所述主缸失效启动缸活塞(55)通过第三支撑孔(56)安装于主缸失效启动缸(23)内,所述主缸失效启动缸(23)的一顶端设置有失效启动油口(24),所述失效启动油口(24)通过油管与油箱第四油口(27)相连,所述主缸失效启动缸(23)通过螺栓与制动系统外壳(1)固定连接。
CN202010189498.6A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集成式线控液压制动系统 Active CN111301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9498.6A CN111301385B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集成式线控液压制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9498.6A CN111301385B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集成式线控液压制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1385A true CN111301385A (zh) 2020-06-19
CN111301385B CN111301385B (zh) 2022-05-13

Family

ID=71153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9498.6A Active CN111301385B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集成式线控液压制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138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9072A (zh) * 2020-07-27 2020-11-2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制动系统的试验装置
CN112867647A (zh) * 2021-01-21 2021-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的集成制动装置与车辆
US11912250B2 (en) 2021-06-23 2024-02-27 Hyundai Mobis Co., Ltd. Brake apparatus for vehicl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2601A (zh) * 2012-03-02 2012-07-18 同济大学 采用一体式制动主缸总成的电液复合制动系统
US20140117749A1 (en) * 2012-10-31 2014-05-01 Mando Corporation Electric brake system for vehicle
US20160214591A1 (en) * 2015-01-26 2016-07-28 Mando Corporation Electronic brake system
CN106891878A (zh) * 2017-01-17 2017-06-27 吉林大学 一种改进主缸的电机驱动电子液压制动系统
CN109177946A (zh) * 2018-11-02 2019-01-11 吉林大学 一种无反应盘的完全解耦式集成电子液压制动系统
CN209479644U (zh) * 2019-02-26 2019-10-11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新型耦合方式的集成式电动助力制动系统
CN110562230A (zh) * 2019-09-05 2019-12-13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线控液压制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2601A (zh) * 2012-03-02 2012-07-18 同济大学 采用一体式制动主缸总成的电液复合制动系统
US20140117749A1 (en) * 2012-10-31 2014-05-01 Mando Corporation Electric brake system for vehicle
US20160214591A1 (en) * 2015-01-26 2016-07-28 Mando Corporation Electronic brake system
CN106891878A (zh) * 2017-01-17 2017-06-27 吉林大学 一种改进主缸的电机驱动电子液压制动系统
CN109177946A (zh) * 2018-11-02 2019-01-11 吉林大学 一种无反应盘的完全解耦式集成电子液压制动系统
CN209479644U (zh) * 2019-02-26 2019-10-11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新型耦合方式的集成式电动助力制动系统
CN110562230A (zh) * 2019-09-05 2019-12-13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线控液压制动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9072A (zh) * 2020-07-27 2020-11-2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制动系统的试验装置
CN112867647A (zh) * 2021-01-21 2021-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的集成制动装置与车辆
CN112867647B (zh) * 2021-01-21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的集成制动装置与车辆
US11912250B2 (en) 2021-06-23 2024-02-27 Hyundai Mobis Co., Ltd. Brake apparatus for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1385B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1385B (zh) 一种集成式线控液压制动系统
CN106891878B (zh) 一种改进主缸的电机驱动电子液压制动系统
CN109941253B (zh) 一种具有失效冗余功能的双回路自主制动系统及制动方法
CN105882637B (zh) 全解耦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和相应的车辆
CN203766754U (zh) 一种具备主、被动液压助力的分离式制动主缸总成
CN112141067B (zh) 集成电液制动源轮边耦合装置的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22979A (zh) 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助力制动系统
CN109927696B (zh) 一种车辆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及制动方法
CN1931642A (zh) 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气压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
CN111619534A (zh) 分布式汽车制动系统、制动方法及汽车
CN108275139B (zh) 部分与完全解耦的复合式电动助力制动系统
CN112896125B (zh) 一种分体式电液制动系统及其制动控制方法
CN113104014A (zh) 一种车辆全解耦电液伺服制动装置及其制动方法
CN112339734A (zh) 一种模块化集成的线控制动系统
CN112606808A (zh) 带电子制动助力器的制动装置
CN210062952U (zh) 一种带失效保护的可调踏板感觉的制动模拟器
CN110228455B (zh) 一种带失效保护的可调踏板感觉的制动模拟器
CN109515419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线控制动系统
CN108128297B (zh) 适用于电动汽车具有任意解耦自由度的电动助力制动系统
CN214607468U (zh) 一种制动助力系统
CN212709356U (zh) 一种具有冗余隔离阀的车辆线控制动系统
Hu et al. Research of Brake by Wire System
CN115095618A (zh) 一种复合式线控制动器、制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971028U (zh) 一种具有失效冗余功能的双回路自主制动系统
CN209852288U (zh) 一种微型电动乘用车电机直驱线控制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