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1266A - 防侧翻的运输罐车 - Google Patents

防侧翻的运输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1266A
CN111301266A CN202010260228.XA CN202010260228A CN111301266A CN 111301266 A CN111301266 A CN 111301266A CN 202010260228 A CN202010260228 A CN 202010260228A CN 111301266 A CN111301266 A CN 111301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e
hydraulic shock
suspension
damp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02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加加
房坤
瞿绘军
刘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CIMC Tonghua Special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CIMC Tonghua Special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CIMC Tonghua Special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CIMC Tonghua Special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602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12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1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1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22Tank vehicles
    • B60P3/224Tank vehicles comprising auxiliary devices, e.g. for unloading or level indicating
    • B60P3/2285Warning or prevention means against til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9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the arrangement thereof
    • B60G17/01908Acceleration or inclination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9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the arrangement thereof
    • B60G17/01933Velocity, e.g. relative velocity-displacement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2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 B60G17/04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fluid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60G17/052Pneumatic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60G17/0521Pneumatic spring characteristics the spring having a flexible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2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 B60G17/04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fluid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60G17/052Pneumatic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60G17/0523Regulating distributors or valves for pneumatic springs
    • B60G17/0528Pressure regulating or air filling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6Characteristics of dampers, e.g. mechanical dampers
    • B60G17/08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dam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8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movement or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o the end result to be achieved by the control action
    • B60G2800/01Attitude or posture control
    • B60G2800/019Inclination due to load distribution or road gradient
    • B60G2800/0194Inclination due to load distribution or road gradient transversal with regard to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8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movement or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o the end result to be achieved by the control action
    • B60G2800/90System Controller type
    • B60G2800/91Suspension Control
    • B60G2800/912Attitude Control; levelling control
    • B60G2800/9124Roll-over protection systems, e.g. for warning or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8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movement or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o the end result to be achieved by the control action
    • B60G2800/90System Controller type
    • B60G2800/91Suspension Control
    • B60G2800/914Height Control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包括车架、安装于车架下方的车桥,及连接车架与车桥的液压互联悬架。液压互联悬架包括两悬架机构和连接机构。两悬架机构分别设置于车架的两侧;各悬架机构均包括至少一阻尼阀块及至少两液压减震器;各悬架机构的液压减震器通过至少一阻尼阀块而使各悬架机构的液压减震器的油腔之间相互连通,使各悬架机构的液压减震器的压力腔之间相互连通;各液压减震器的顶端连接车架,底端连接车桥;连接机构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连接管;各连接管连接于两悬架机构对应的阻尼阀块之间,使两悬架机构之间的液压减震器的油腔内的液压油互通,使两悬架机构之间的液压减震器的压力腔内的压力互通。

Description

防侧翻的运输罐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侧翻的运输罐车。
背景技术
危化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感染、腐蚀等特性,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保护的化学物品。危化品通常利用罐车进行运输。但,目前用于运输危化品的罐车的质量体积较大,车体较高,使得整车质心高于一般车辆,比较容易发生侧倾甚至侧翻。一旦罐车侧翻,危化品泄露,将造成损失以及不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侧翻的运输罐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包括车架、安装于所述车架下方的车桥,及连接所述车架与所述车桥的液压互联悬架;所述液压互联悬架包括:两悬架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两侧;各所述悬架机构均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至少一阻尼阀块及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液压减震器;各所述悬架机构的液压减震器通过所述至少一阻尼阀块而使各所述悬架机构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油腔之间相互连通,使各所述悬架机构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压力腔之间相互连通;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顶端连接所述车架,底端连接所述车桥;连接机构,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连接管;各连接管连接于两所述悬架机构对应的所述阻尼阀块之间,而使两所述悬架机构之间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油腔内的液压油互通,使两所述悬架机构之间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压力腔内的压力互通。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互联悬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两侧的蓄能器;各所述蓄能器与位于同侧的所述悬架机构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悬架机构的其中一所述阻尼阀块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纵梁和垂直连接于两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各所述纵梁上均安装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簧支架,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所述纵梁上的所述簧支架上;各所述悬架机构的所述液压减震器与各纵梁上安装的所述簧支架对应连接,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顶部设有顶部吊耳,底部设有底部吊耳,所述顶部吊耳与对应的所述簧支架连接,所述底部吊耳与所述车桥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簧支架上设有沿所述车架长度方向延伸的销轴,所述顶部吊耳与所述销轴连接而实现所述液压减震器与所述车架的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悬架机构的阻尼阀块的数量为一个;位于所述车架两侧的所述簧支架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梁;位于所述车架长度方向中部的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渡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具有一安装所述阻尼阀块的支撑平面;所述过渡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过渡板与所述支撑板顶部平齐,底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悬架机构的阻尼阀块的数量为两个;位于所述车架两侧的所述簧支架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梁;位于所述车架长度方向中部的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渡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具有一安装所述阻尼阀块的支撑平面;所述过渡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过渡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位于所述车架长度方向端部的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承载板;各所述承载板与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各所述悬架机构的其中一所述阻尼阀块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另一所述阻尼阀块安装于所述承载板上。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油腔和压力腔与对应的所述阻尼阀块之间通过油管实现连接;各所述油管上均设有阻尼阀,各所述阻尼阀均靠近所述阻尼阀块。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互联悬架的注油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注油口总成及与所述注油口总成连接的两注油管;两所述注油管并联设置,分别对应连接所述车架两侧的所述悬架机构,各所述注油管连接对应的所述悬架机构的其中一所述阻尼阀块,以向所述悬架机构注入液压油。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由所述固定板两端分别向下延伸的端板及由两所述端板分别水平延伸的延伸板,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延伸板分别位于所述端板相对的两侧;成对的所述安装支架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两端,各所述安装支架均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底部安装板和顶部安装板,及连接所述顶部安装板和所述底部安装板的连接板,所述底部安装板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连接,所述顶部安装板上设有所述连接孔;所述注油口总成的底部设有螺栓孔,以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输罐车的车轮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车桥的两端;所述车轮采用单胎车轮。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的两纵梁之间的间距为1300mm;所述运输罐车的罐体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罐体包括前段筒体、后段筒体及连接所述前段筒体和所述后段筒体的过渡筒体;所述后段筒体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前段筒体的底部与所述后段筒体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为200mm。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包括车架、车桥及连接车架和车桥的液压互联悬架。液压互联悬架包括分别设置于车架的两侧的悬架机构和连接两悬架机构的连接机构。各悬架机构均包括设置于车架上的至少一阻尼阀块及沿车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液压减震器;各悬架机构的液压减震器通过至少一阻尼阀块而使各悬架机构的液压减震器的油腔之间相互连通,使各悬架机构的液压减震器的压力腔之间相互连通;各液压减震器的顶端连接车架,底端连接车桥;连接机构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连接管;各连接管连接于两悬架机构对应的阻尼阀块之间,使两悬架机构之间的液压减震器的油腔内的液压油互通,使两悬架机构之间的液压减震器的压力腔内的压力互通。各悬架机构之间的液压减震器相互连通,而使车架单侧的液压减震器的压力一致,避免了运输罐车受扭,能够灵活适用不同路面。车架两侧的悬架机构通过连接机构连通,因此,在运输罐车的一侧抬高时,该侧的液压油向另一侧注入,而使该侧的质心降低,使右侧的质心降低。同时,接收液压油的另一侧接收到液压油后而抬升,使左右两侧的质心高度持平,进而减缓侧翻倾向,从而提高运输罐车的抗侧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运输罐车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运输罐车其中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运输罐车其中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车架其中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支架和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液压互联悬架安装于车架上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液压互联悬架安装于车架上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车速检测器安装于罐体顶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平衡系统的部分电连接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平衡系统的部分电连接原理图;
图11为本发明三向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车架;11、纵梁;12、横梁;13、簧支架;14、支撑件;141、过渡板;142、支撑板;15、承载板;16、固定支架;161、固定板;162、端板;163、延伸板;17、安装支架;171、底部安装板;172、顶部安装板;173、连接板;18、连接支架;181、底板;182、承载台;183、限位块;2、罐体;21、前段筒体;22、过渡筒体;23、后段筒体;3、液压互联悬架;311、注油口总成;312、注油管;321、阻尼阀块;322、液压减震器;323、油管;34、蓄能器;35、连接管;5、车轮;51、车轮碟刹盘;61、气囊;62、车速检测器;63、侧倾角度检测器;64、储气筒;65、控制器;66、蓄电池;67、CAN总线分析器;681、电磁阀;682、ASR控制阀;683、三向阀;71、黄色气管握手阀;72、红色气管握手阀;73、挂车握手阀;74、自带空气储气筒;8、三向卡爪;81、卡爪座;82、端部卡爪;83、侧部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侧翻的运输罐车,特别适用于运输危化品。其中,危化品指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感染、腐蚀等特性,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保护的化学物品。本发明中的运输罐车的抗侧倾能力较高,因此,降低了因运输罐车侧翻而导致危化品泄露的危险,提高了运输罐车的安全性。
参阅图1-图3,运输罐车主要包括车架1、车桥、车轮,罐体2及液压互联悬架。
参阅图4,车架1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纵梁11、多个簧支架13,及垂直连接于两纵梁11之间的多个横梁12。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两纵梁11之间的距离L为1300mm。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920mm,大大增加了两纵梁11之间的距离。
其中,多个簧支架13对称安装于两纵梁11上,且各纵梁11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由多个簧支架13。本实施例中,各纵梁11上连接簧支架13的数量为三个,其他实施例中,簧支架13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四个或其他数量,可依据实际情况而设定。
本实施例中,簧支架13固定安装于纵梁11的外侧面。其中,内侧和外侧是以运输罐车的使用状态为参照,在车架1宽度方向上,其两纵梁11所限定的区域即为内侧,反之为外侧。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关于内侧和外侧的限定均与此处一致。
本实施例中,分列于两侧的簧支架13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梁。该连接梁呈C字形。
横梁12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簧支架13上。本实施例中,横梁12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前端横梁12,中部横梁12和后端横梁12。其中,前端是指车架1靠近牵引车的一端。反之为后端。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关于前端和后端的限定均与此处一致。
前端横梁12处设有固定支架16和成对的安装支架17。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6固定于纵梁11上,并位于前端横梁12的前端。参阅图5,固定支架16具体包括固定板161、由固定板161两端分别向下延伸的端板162及由两端板162分别水平延伸的延伸板163,且固定板161与延伸板163分别位于端板162相对的两侧。固定板161的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两延伸板163与横梁12固定连接而实现固定支架16与前端横梁12的固定连接。
成对的安装支架17分别位于固定板161顶部的两端。安装支架17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底部安装板171和顶部安装板172,及连接顶部安装板172和底部安装板171的连接板173。
底部安装板171与固定支架16的固定板161通过螺栓螺母实现可拆卸连接。顶部安装板172上设有连接孔。
参阅图6,中部横梁12处设有两支撑件14。各支撑件14包括与位于中部的连接梁连接的过渡板141,及与过渡板141连接的支撑板142。过渡板141的一端与连接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142固定连接,且过渡板141与支撑板142顶部平齐,底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后端横梁12处设有两承载板15。承载板15与位于后端的连接梁固定连接。
车桥安装于车架1的底部。本实施例中,车桥大致平行于横梁12。车桥的数量为三个,三车桥沿纵梁11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布置。三车桥对应于三横梁12布置。当然,车桥也可采用两个或三个以上。
车轮通过车桥安装于车架1下方。两车轮对称安装于一车桥的两端,而使一车桥的两车轮分列于车架1的两侧。具体地,车轮为单胎车轮。即车轮的数量为六个,分别对应车桥设置。车轮采用单胎车轮后,车架1两侧的车轮的距离大于相关技术中采用双胎结构的车轮的距离。本实施例中,车轮为大单胎车轮。
运输罐车的车轮包括多个车轮碟刹盘51,分别与多个车轮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在车轮的气口安装PSI自动充气系统,根据标准气压进行实时补气,防止运输罐车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胎等现象产生。
罐体2安装于车架1上,用于承载被运输的危化品。由于车架1的两纵梁11之间的距离增大,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车架1,本实施例中的车架1能够使罐体2整体下降,即,罐体2的质心下降,而使运输罐车的整车质心高度降低,提高了运输罐车的抗侧翻能力。
罐体2的顶部涂覆有防滑油漆,而使运输罐车在一定侧翻角度下依旧可以进行罐顶作业。
具体地,罐体2包括前段筒体21、后段筒体23和连接前段筒体21和后段筒体23的过渡筒体22。前段筒体21、过渡筒体22和后段筒体23的顶部平齐,但底部具有高度差。过渡筒体22的前端连接前段筒体21,后端连接后段筒体23,且过渡筒体22的底部由后方至前方的方向倾斜向上。
本实施例中,在罐体2的整体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过渡筒体22的长度增加,前段筒体21的长度减小,后段筒体23不改变,使该罐体2与相关技术中的同等长度的罐体2的容积相同,且,过渡筒体22长度增长时,其底部由后端向前端倾斜向上也相应增加,使前段筒体21与后段筒体23的高度差增加。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前段筒体21底部与后段筒体23底部之间的高度差为200mm,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高度差,该罐体2中的前段筒体21与后段筒体23的高度差大大增加了,具体增加了100mm。
鞍座安装于前段筒体21的下方,用于与牵引车配合。鞍座安装于本实施例中罐体2的下方,使其距离地面的高度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安装距离地面的高度下降,具体下降至1180mm。因此,提高了整个运输罐车的稳定性,提升了运输罐车的抗侧倾能力。
罐体2的顶部设有两连接支架18。两连接支架18分别设置于罐体2的前端和后端。具体地,连接支架18包括固定于罐体2顶部的底板181、固定于底板181上的承载台182及位于承载台182上的限位块183。底板181与罐体2顶部的形状相适配。限位块183的内部中空。
液压互联悬架连接车架1和车桥。参阅图6和图7,液压互联悬架包括注油机构、两悬架机构和连接机构。两悬架机构分别设置于车架1的两侧,并通过连接机构将两悬架机构连通,而使车架1两侧的悬架机构之间的液压油互通,而能够在运输罐车的一侧抬起时,抬起侧的液压油注入未抬起一侧,而使抬起侧的压力减小,减低质心,未抬起侧由于液压油的注入而抬升,进一步减缓侧翻倾向。
各悬架机构均包括至少一阻尼阀块321和至少两液压减震器322。各阻尼阀块321对应连接至少一液压减震器322,而使各悬架机构的液压减震器322之间相互连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以两个阻尼阀块321和三个液压减震器322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两阻尼阀块321沿车架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分别为中部阻尼阀块321和后端阻尼阀块321。中部阻尼阀块321和后端阻尼阀块321之间通过油管323连通。
三个液压减震器322分别为前端液压减震器322、中部液压减震器322和后端液压减震器322。前端液压减震器322和后端液压减震器322均与中部阻尼阀块321连接。中部液压减震器322与后端阻尼阀块321连接,即前端液压减震器322、后段液压减震器322和中部液压减震器322之间通过中部阻尼阀块321和后端阻尼阀块321相互串联连接,实现车架1每侧的液压减震器322之间的相互连通,而使车架1单侧的长度方向上的液压减震器322的压力一致,避免运输罐车受扭,灵活适用不同路面。
具体地,各液压减震器322包括缸体、滑动设于缸体内的塞体、固定于塞体上的伸缩杆。其中,缸体的顶端设有顶部吊耳,该顶部吊耳与簧支架13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簧支架13上固定安装有延伸销轴,顶部吊耳与该延伸销轴连接。伸缩杆穿设于缸体。伸缩杆位于缸体外的一端上设有底部吊耳,底部吊耳与车桥连接。即,各液压减震器322通过缸体上设置的顶部吊耳和伸缩杆上设置的底部吊耳分别与车架1和车桥实现可拆卸连接,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维修、加油和拆卸便捷。
其中,塞体将缸体内的空间分隔为油腔和压力腔。缸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接口,分别与油腔和压力腔连通。两接口分别为油腔接口和压力腔接口。
具体地,各液压减震器322均通过两油管323与阻尼阀块321实现连接。其中一油管323连接阻尼阀块321和液压减震器322的油腔接口,另一油管323连接阻尼阀块321和液压减震器322的压力腔接口,而实现液压减震器322与阻尼阀块321之间的连通。液压减震器322的油腔和压力腔分别与阻尼阀块321连接,而能够分别对液压油和压力控制,而灵活调节液压减震器322的作用力、防侧翻能力。
油管323上还设有阻尼阀。具体地,该阻尼阀靠近对应的阻尼阀块321设置。
注油机构安装于车架1上,用于向各悬架机构注入液压油。本实施例中,注油机构安装于车架1的前端。具体地,注油机构包括注油口总成311及两注油管312。
注油口总成311的底部的两端均设有螺栓孔,分别与两安装支架17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而实现注油口总成311的安装。
两注油管312均与注油口总成311连接,且两注油管312并联设置。两注油管312分别对应连接车架1两侧的悬架机构。具体地,注油管312与各悬架机构的中部阻尼阀块321连接,而实现与悬架机构的连接,进而向悬架机构注入液压油。
进一步地,注油管312路上还设有注油阀,该注油阀靠近注油口总成311。本实施例中,注油阀为阻尼阀。
注油口总成311的顶部设有注油口,以供液压油注入。注油口总成311上还设有油压表,能够在注油时,实时观测压力,进而保证压力为液压互联悬架所需的最佳压力。
连接机构包括多根连接管35,而将车架1两侧的悬架机构连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包括三根并联设置的连接管35,分别为第一连接管35、第二连接管35和第三连接管35。其中,第一连接管35和第二连接管35均连接于车架1两侧的中部阻尼阀块321之间,且两者并联设置。第三连接管35连接于车架1两侧的后端阻尼阀块321之间。
通过上述连接管35,而将车架1两侧的中部阻尼阀块321和后段阻尼阀块321之间连通,进而将车架1两侧的液压减震器322连通,实现车架1两侧液压减震器322的液压油的互通。
液压互联悬架还包括对应两悬架机构设置的蓄能器34。本实施例中,两蓄能器34分列于车架1后端的两侧。具体地,蓄能器34与位于同侧的后端阻尼阀块321连接。蓄能器34内设有油压传感器,用于接收对应的悬架机构的液压减震器322的实时压力,并与预设压力值进行比较。当实时压力小于或大于预设压力时,即液压减震器322的油压不足或过多时,自动触发,释放或压缩空气,对液压减震器322起到保压的作用,进而能够保证在一定坡度驻停时实现油压稳定。本实施例中,蓄能器34为空气蓄能器34。
车架1两侧的蓄能器34通过后端阻尼阀块321之间的连通而实现连通,因此,在其中一蓄能器34出现故障时,另一侧可以进行调节,确保危险情况下依旧可用。
液压互联悬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运输罐车的右侧抬高时,右侧的车桥整体往上抬,而使液压减震器322的伸缩杆向上运动,进而使压力腔的空间减小,液压升高,而将右侧的液压油通过第一连接管35、第二连接管35和第三连接管35,由右侧的中部阻尼阀块321和后端阻尼阀块321,向左侧的中部阻尼阀块321和后端阻尼阀块321注入,而使右侧的油压降低,进而使右侧下降,进而使罐体2的质心下降。并通过右侧的蓄能器34对右侧的阻尼阀块321进行加压,而对右侧进行保压。
左侧的液压减震器322通过中部阻尼阀块321和后端阻尼阀块321接收来自右侧所注入的液压油,而使左侧的液压压力增加,使伸缩杆伸出,左侧也整体进行抬高,进而减缓了运输罐车的侧翻倾向,使得运输罐车保持平稳,有效抑制运输罐车侧倾,从而防止侧翻,确保运输安全。
即,右侧在抬高时,通过两侧的弹性机构的连通,而将右侧的液压油注入左侧,使右侧的质心降低,同时,左侧接收到液压油后,压力增加,而同时抬升左侧,使左右两侧的质心高度持平,而减缓侧翻倾向。左侧的液压油流入左侧的蓄能器34,进行释放压力,而对左侧进行保压。
当运输罐车的左侧抬高时,原理参考上述,在此不一一赘述。
当罐车经过凹凸不平路面时,车架1单侧的液压减震器322内液压油根据车轮经过路面所反馈的支反力影响,从其中一个阻尼阀块321向位于同侧的另外一阻尼阀块321中输送液压油,并由蓄能器34保压。如:右侧的前端液压减震器322所在车轮过凹凸不平路面时,中部阻尼阀块321根据前端液压减震器322的作动支反力向后端液压减震器322及后端阻尼阀块321输出压力,推动液压油经多个油管323流动而调节前端液压减震器322、中部液压减震器322及后端液压减震器322的动作,并由蓄能器34进行保压。确保车架1单侧多个液压减震器322的工作压力一致,避免运输罐车受扭,灵活适用不同路面。
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只有两车桥,此时车架1单侧的悬架机构包括两液压减震器322和一阻尼阀块321,两液压减震器322分别设置在前端和后端,阻尼阀块321设置于车架1的中部。车架1两侧的阻尼阀块321通过两连接管35实现互通。车架1两侧的蓄能器34对应两阻尼阀块321对应连接。
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有四车桥,此时,各悬架机构包括两阻尼阀块321和四个液压减震器322,即在每侧的后端阻尼阀块321再连接一液压减震器322即可。
运输罐车还包括平衡系统,以调节运输罐车的侧倾角度而平衡运输罐车,防止运输罐车侧翻。
平衡系统包括两弹性组件、储气筒64、车速检测器62、侧倾角度检测器63和控制器65。
两弹性组件对称设置于车架1的两侧。各弹性组件均包括沿车架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气囊61,且多个气囊61之间相互连通。多个气囊61与车桥对应设置。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车架1单侧具有三个气囊61,三个气囊61之间相互连通。三个气囊61与三个车桥一一对应设置,且各气囊61均安装于车架1的底部。
对各弹性组件的气囊61进行充气或放气而增加或减小压力。
储气筒64用于储存气体。储气筒64与两弹性组件分别连接,以分别向两弹性组件提供气体。具体地,储气筒64与各弹性组件的其中一气囊61连接。
车速检测器62安装于运输罐车的罐体2顶部,用于检测运输罐车的速度和加速度。具体地,车速检测器6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罐体2的前端和后端,提高速度检测和加速度检测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车速检测器62为GPS。
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车速检测器62的底部具有磁力,与承载台182磁性吸合。限位块183的内部容纳并限制车速检测器62。
侧倾角度检测器63安装于车架1的内部,用于检测运输罐车的侧倾角度。侧倾角度检测器63与车速检测器6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两车速检测器62均通过线缆与侧倾角度检测器63电连接。
侧倾角度检测器63安装于固定支架16的中部。具体地,侧倾角度检测器63通过螺栓螺母安装于固定支架16上。并对固定支架16进行拓扑优化,减小固定支架16的重量,进而减小整车重量。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侧倾角度检测器63为惯性导航系统。
车速检测器62和侧倾角度检测器63通过蓄电池66进行供电。具体地,蓄电池66的电压为24V。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12V的蓄电单元串联连接实现。
其中,蓄电池66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一集成插槽,且该集成插槽与侧倾角度检测器63之间通过一24V电源线连接,而实现为车速检测器62和侧倾角度检测器63供电。
侧倾角度检测器63还通过一数据线连接另一集成插槽,该集成插槽还通过数据线与CAN总线分析器67连接,而对运输罐车的速度、加速度和侧倾角度进行分析。
参阅图9和图10,控制器65与侧倾角度监测器和储气筒64分别电连接,接收运输罐车的速度、加速度和侧倾角度,依据速度、加速度和侧倾角度,输出控制信息,并依据该控制信息控制储气筒64向车架1其中一侧的弹性组件充气,而调节运输罐车的侧倾角度。
控制器65与CAN总线分析器67而接收运输罐车的速度、加速度和侧倾角度,依据速度、加速度和侧倾角度。
具体地,控制信息包括多个速度、多个加速度和多个侧倾角度下,对应的储气筒64的多个流量信息,以向弹性组件充气而平衡车架1两侧的气囊61的压力,进而调节运输罐车的侧倾角度。
例如,速度v1,加速度a1,侧倾角度θ1下,储气筒64的流量Q1;速度v1,加速度a2,侧倾角度θ2下,储气筒64的流量Q2;速度v2,加速度a1,侧倾角度θ2下,储气筒64的流量Q3;……,速度vn,加速度an,侧倾角度θn下,储气筒64的流量Qn。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速度v1~vn,加速度a1~an,侧倾角度θ1~θn,均在运输罐车的侧翻阈值范围内,即在运输罐车侧翻前,提前调节运输罐车。
控制器65与储气筒64之间依次设置有电磁阀681和ASR控制阀682。电磁阀681与控制器65电连接,而接受控制器65的控制。本实施例中,电磁阀681为两位三通电磁阀。
ASR控制阀682设于电磁阀681与储气筒64之间。本实施例中,ASR控制阀682为两位三通电磁阀,具有一进口和两出口。ASR控制阀682的进口与储气筒64连接,其中一出口与电磁阀681连接,即ASR控制阀682接受来自电磁阀681的电信号而动作,开启ASR控制阀682与储气筒684之间的连通。
三向阀683与ASR控制阀682的另一出口连接,而能够接收来自储气筒64提供的气体。
三向阀683的另外两接口分别连接运输罐车的黄色气管握手阀71和弹性组件。其中,三向阀683与弹性组件之间连接电子制动系统EBS(以下简称EBS),EBS与弹性组件通过管路连接。
其中,储气筒64还与挂车握手阀73连接。挂车握手阀73与红色气管握手阀72和自带空气储气筒74连接。
平衡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运输罐车的右侧抬高时,侧倾角度检测器63检测到运输罐车的侧倾角度,并将该侧倾角度传送至控制器65,控制器65依据该侧倾角度及运输罐车的速度和加速度而输出控制信息,控制左侧的弹性组件的压力增大,提高左侧气囊61内压力,增加受压一侧气囊61的压力,保证罐体2介质质心不发生偏转,提高抗侧翻的能力。
其中,控制器控制电磁阀681连通,电磁阀681通过ASR控制阀682与储气筒64相连通,储气筒64通过ASR控制阀而输出气体,所输出的气体经三向阀683与EBS连通,进而向弹性组件供气,实现控制弹性组件内的压力。
向弹性组件内供气后,控制器65还依据侧倾角度检测器63和车速检测器62所输送的实时数据,进行实时的输出控制信息,而控制器再次依据输出的控制信息控制弹性组件内的压力,保证车架1两侧的平衡,提高抗侧翻的能力。
当运输罐车的左侧抬高时,原理参考上述,在此不一一赘述。
该平衡系统通过车速检测器62和侧倾角度检测器63实时监测运输罐车的行驶数据,将行驶数据传输给控制器65,通过控制器65的控制,提前对运输罐车进行侧倾角度的调整,而能够在侧翻发生之前提前控制运输罐车,提高了运输罐车的安全性。
平衡系统与液压互联悬架共同作用的原理如下:
当运输罐车的右侧抬高时,右侧的悬架机构向左侧的悬架机构注入液压油,右侧的液压油减少,左侧的液压油增加,车速检测器62和侧倾角度检测器63将速度、加速度和侧倾角度传送至控制器65,控制器65依据上述信息输出控制信息而控制储气筒64的气压流量大小,控制左侧的弹性组件的压力增大,提高左侧气囊61内压力,增加受压一侧气囊61的压力,抬高左侧,保证罐体2介质质心不发生偏转,提高抗侧翻的能力。
进一步地,储气筒64还与车轮碟刹盘51连接。
控制器65将运输罐车的速度与预设限制速度进行比较,在运输罐车的速度大于预设限制时,控制器65控制储气筒64加压而实现对车轮碟刹盘51的控制,进而降低运输罐车的的速度和加速度,并对运输司机起到警示作用。即通过车速检测器62和侧倾角度检测器63的检测数据,并通过控制器65的控制,使得该运输罐车能够在侧翻发生之前对碟刹盘主动进行控制,减缓车速,减少侧翻情况的发生,进而减少了危化品对环境及群众的危害,提高了运输罐车的安全性。在符合新国标要求下,解决了危化品运输罐车侧翻稳定性的问题。
运输罐车还包括一用于容纳控制器65的操作箱。具体地,操作箱安装于运输罐车的尾部。操作箱的箱体分为上层箱体和下层箱体,上层箱体上开设有通孔,以供线缆通过。
下层箱体内设有多个三向卡爪8,以用于安装运输罐车的元器件,例如控制器65。参阅图11,三向卡爪8具体包括卡爪座81及连接于卡爪座81上的端部卡爪座82和侧部卡爪座83。卡爪座81呈板状。两端部卡爪座82对称设置于卡爪座81的端部。端部卡爪座82包括平行于卡爪座81的底板181及连接底板181和卡爪座81的端板,且底板181与卡爪座81分列于端板的两侧。侧部卡爪座83包括延伸板163和侧板,延伸板163由卡爪座81向侧部水平延伸,侧板垂直于延伸板163,并向靠近端部卡爪座82的方向延伸。例如,控制器65安装在下层箱体内,用两个三向卡爪8固定其六个方向,三向卡爪8与操作箱通过螺栓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包括车架、车桥及连接车架和车桥的液压互联悬架。液压互联悬架包括分别设置于车架的两侧的悬架机构和连接两悬架机构的连接机构。各悬架机构均包括设置于车架上的至少一阻尼阀块及沿车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液压减震器;各悬架机构的阻尼阀块之间相互连通,且各阻尼阀块对应连接至少一液压减震器,而使各悬架机构的液压减震器之间相互连通;各液压减震器的顶端连接车架,底端连接车桥,且各液压减震器的油腔和压力腔分别与对应的阻尼阀块连接。连接机构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连接管;各连接管连接于两悬架机构对应的阻尼阀块之间,而使两悬架机构之间的液压油互通。各悬架机构之间的液压减震器相互连通,而使车架单侧的液压减震器的压力一致,避免了运输罐车受扭,能够灵活适用不同路面。车架两侧的悬架机构通过连接机构连通,因此,在运输罐车的一侧抬高时,该侧的液压油向另一侧注入,而使该侧的质心降低,使右侧的质心降低。同时,接收液压油的另一侧接收到液压油后,压力增加而同时抬升,使左右两侧的质心高度持平,进而减缓侧翻倾向,从而提高运输罐车的抗侧翻能力。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安装于所述车架下方的车桥,及连接所述车架与所述车桥的液压互联悬架;所述液压互联悬架包括:
两悬架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两侧;各所述悬架机构均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至少一阻尼阀块及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液压减震器;各所述悬架机构的液压减震器通过所述至少一阻尼阀块而使各所述悬架机构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油腔之间相互连通,使各所述悬架机构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压力腔之间相互连通;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顶端连接所述车架,底端连接所述车桥;
连接机构,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连接管;各连接管连接于两所述悬架机构对应的所述阻尼阀块之间,而使两所述悬架机构之间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油腔内的液压油互通,使两所述悬架机构之间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压力腔内的压力互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互联悬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两侧的蓄能器;各所述蓄能器与位于同侧的所述悬架机构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悬架机构的其中一所述阻尼阀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纵梁和垂直连接于两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各所述纵梁上均安装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簧支架,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所述纵梁上的所述簧支架上;
各所述悬架机构的所述液压减震器与各纵梁上安装的所述簧支架对应连接,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顶部设有顶部吊耳,底部设有底部吊耳,所述顶部吊耳与对应的所述簧支架连接,所述底部吊耳与所述车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簧支架上设有沿所述车架长度方向延伸的销轴,所述顶部吊耳与所述销轴连接而实现所述液压减震器与所述车架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悬架机构的阻尼阀块的数量为一个;
位于所述车架两侧的所述簧支架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梁;位于所述车架长度方向中部的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渡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具有一安装所述阻尼阀块的支撑平面;所述过渡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过渡板与所述支撑板顶部平齐,底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悬架机构的阻尼阀块的数量为两个;
位于所述车架两侧的所述簧支架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梁;位于所述车架长度方向中部的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渡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具有一安装所述阻尼阀块的支撑平面;所述过渡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过渡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位于所述车架长度方向端部的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承载板;各所述承载板与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
各所述悬架机构的其中一所述阻尼阀块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另一所述阻尼阀块安装于所述承载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液压减震器的油腔和压力腔与对应的所述阻尼阀块之间通过油管实现连接;
各所述油管上均设有阻尼阀,各所述阻尼阀均靠近所述阻尼阀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互联悬架的注油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注油口总成及与所述注油口总成连接的两注油管;两所述注油管并联设置,分别对应连接所述车架两侧的所述悬架机构,各所述注油管连接对应的所述悬架机构的其中一所述阻尼阀块,以向所述悬架机构注入液压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由所述固定板两端分别向下延伸的端板及由两所述端板分别水平延伸的延伸板,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延伸板分别位于所述端板相对的两侧;成对的所述安装支架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两端,各所述安装支架均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底部安装板和顶部安装板,及连接所述顶部安装板和所述底部安装板的连接板,所述底部安装板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连接,所述顶部安装板上设有所述连接孔;
所述注油口总成的底部设有螺栓孔,以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罐车的车轮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车桥的两端;
所述车轮采用单胎车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侧翻的运输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两纵梁之间的间距为1300mm;
所述运输罐车的罐体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罐体包括前段筒体、后段筒体及连接所述前段筒体和所述后段筒体的过渡筒体;所述后段筒体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前段筒体的底部与所述后段筒体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为200mm。
CN202010260228.XA 2020-03-31 2020-03-31 防侧翻的运输罐车 Pending CN1113012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0228.XA CN111301266A (zh) 2020-03-31 2020-03-31 防侧翻的运输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0228.XA CN111301266A (zh) 2020-03-31 2020-03-31 防侧翻的运输罐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1266A true CN111301266A (zh) 2020-06-19

Family

ID=71157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0228.XA Pending CN111301266A (zh) 2020-03-31 2020-03-31 防侧翻的运输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126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6580A (zh) * 2020-08-31 2020-11-24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危化品车防侧翻控制及报警系统
CN115285006A (zh) * 2022-08-17 2022-11-04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通过气囊进行载荷转移的罐车抗侧翻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6580A (zh) * 2020-08-31 2020-11-24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危化品车防侧翻控制及报警系统
CN115285006A (zh) * 2022-08-17 2022-11-04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通过气囊进行载荷转移的罐车抗侧翻装置及方法
CN115285006B (zh) * 2022-08-17 2023-09-08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通过气囊进行载荷转移的罐车抗侧翻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8482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vehicle characteristics
CN111301266A (zh) 防侧翻的运输罐车
CN111409534A (zh) 具有平衡系统的运输罐车
US10308161B2 (en) Intermodal chassis
CN212073848U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预制梁运输车系统
CA2801105C (en) Suspension for vehicle
CA2309784A1 (en) Pneumatic trailer system
CN104880325B (zh) 一种重型多轴车重载再现式制动检测试验装置
CN104608573A (zh) 气囊提升桥结构板簧悬架系统和汽车
JP2021512012A (ja) 空気管理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制御ユニット
BRPI0710974A2 (pt) um sistema de armazenamento de ar para um sistema de suspensão a ar em um veìculo pesado
CN212124976U (zh) 防侧翻的运输罐车
CN212125097U (zh) 一种爆胎后稳定车身的平衡装置
CN201354102Y (zh) 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空气弹簧悬置装置
JP5318794B2 (ja) トレーラの車軸昇降装置
CN218858530U (zh) 一种气囊悬浮房车
US20050052012A1 (en) Police car vehicle restraint
CN215321864U (zh) 一种低剩余率的液罐车
CN204758303U (zh) 一种重型多轴车重载再现式制动检测试验装置
CN209904911U (zh) 一种中型双轴越野挂车
CN115285006B (zh) 一种通过气囊进行载荷转移的罐车抗侧翻装置及方法
CN203237111U (zh) 一种钳夹式重型罐体运输车架及运输装置
CN106218606A (zh) 一种货车防侧滑副刹
CN115431863B (zh) 一种通过载荷转移的罐车抗侧翻装置及方法
CN218431485U (zh) 一种特种发电设备专用运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