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9702B - 一种带锯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锯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99702B CN111299702B CN202010284924.4A CN202010284924A CN111299702B CN 111299702 B CN111299702 B CN 111299702B CN 202010284924 A CN202010284924 A CN 202010284924A CN 111299702 B CN111299702 B CN 1112997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th
- partial
- amount
- small
- saw bla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3 sol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64 304L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61/00—Tools for 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Clamping devices for these tools
- B23D61/12—Straight saw blades; Strap saw blades
- B23D61/126—Straight saw blades; Strap saw blades having cutting teeth along both e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锯条,所述带锯条的锯齿按照多个锯齿循环单元重复排列,每个锯齿循环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左分齿、至少两个右分齿、至少一个中齿,左分齿、右分齿的前角均小于中齿的前角,左分齿、右分齿的楔角均小于中齿的楔角;定义αmin为中齿与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中齿与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中的最小值,定义αmax为中齿与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中齿与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中的最大值;定义βmin为中齿与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中齿与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中的最小值,定义βmax为中齿与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中齿与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中的最大值;|αmin‑βmax|≤5°,|αmax‑βmin|≤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锯条,尤其涉及一种平衡中齿与分齿的受力和磨损,以提高带锯条寿命的带锯条。
背景技术
带锯条的锯齿通常会向左或者向右倾倒,主要目的是使锯路宽度大于带锯条厚度,从而保证带锯条在锯切过程中不会卡在锯路中。这样带锯条的锯齿就有三种:向左倾倒的锯齿,称为左分齿;向右倾倒的锯齿,称为右分齿;不倾倒的锯齿,称为中齿。有些带锯条分齿还存在大分齿量分齿和小分齿量分齿之分,通常小分齿量分齿的分齿量为大分齿量分齿的分齿量的30%-70%。因此有大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小分齿量左分齿、小分齿量右分齿、中齿这五种不同的锯齿。
带锯条是一种常见的切断工具,常用于材料下料工序。显而易见,提高带锯条寿命有利于降低使用者的成本。文献资料《基于田口方法的双金属带锯条锯切参数优化》中指出,带锯条的崩齿率与带锯条寿命有很大关系,崩齿率越低,带锯条寿命越长。因此,降低带锯条的崩齿率就对延长带锯条寿命非常重要。
在很多切断领域,尤其在大尺寸实心材料的切断领域,带锯条的崩齿率与锯齿的受力有关,而锯齿的受力与其单齿切深有关。对于带锯条,其单齿切深η可以采用下式计算,其中,f为进给速度,单位为mm/min;v为带锯条速度,单位为m/min;D为相邻两个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η为单齿切深,单位为μm。
对于同一根带锯条上的不同锯齿,在单齿切深η的表达式中的f与v一致。
对于等齿距带锯条,或对于分齿序列为“中齿——左分齿——右分齿”的三齿一组的变齿距带锯条,左分齿、右分齿和中齿的D值相同,因此η值也相同。
但对于大多数变齿距带锯条,或者对于分齿序列大于5个锯齿一组(每个锯齿循环单元中有至少5个锯齿)的等齿距带锯条,不同锯齿的D值不同,相应的η值也不同。如图2(a)所示为一种分齿序列为7个锯齿一组的变齿距带锯条,分齿序列为:中齿N1——右分齿R2——左分齿L3——右分齿R4——左分齿L5——右分齿R6——左分齿L7。N1齿的单齿切深;R2齿的单齿切深;L3齿的单齿切深;R4齿的单齿切深;L5齿的单齿切深;R6齿的单齿切深;L7齿的单齿切深;N8的单齿切深与N1一样。如图2(b)所示的一种分齿序列为7个锯齿一组的等齿距带锯条,齿距为D,分齿序列为:中齿N1——右分齿R2——左分齿L3——右分齿R4——左分齿L5——右分齿R6——左分齿L7。N1齿的单齿切深;R2、L3、R4、L5齿的单齿切深均为;L6、R7齿的单齿切深 ;N8的单齿切深与N1一样。
从上述分析可见,不同锯齿的单齿切深都有区别,其中最显著的区别是,中齿(N1、N8)的单齿切深明显大于左分齿和右分齿。对于分齿的锯齿,R2、L3、R4、L5的单齿切深差距不大,R6、L7的单齿切深略大于R2、L3、R4、L5,但也明显小于N1、N8。而这带来的结果是,中齿的受力将明显大于分齿。
此外,分齿与中齿相比存在扭转角,通常分齿量越大,扭转角越大。扭转角的存在使分齿产生一个横向的分力,这有利于降低分齿的受力。例如,专利CN201780028972.3中分齿的扭转角达到5.5-6.5°,使得分齿承受的正向应力大大降低。
综上可见,带锯条的分齿的单齿切深显著小于中齿,而且因分齿存在扭转角,使其承受的正向应力也显著小于中齿。这样在带锯条锯切时,承受更大应力的中齿发生崩刃的风险将会增加,而承受较小应力的分齿则磨损较小,其结果就是带锯条的中齿因崩刃或严重磨损而失效,但分齿却磨损较小,仍可使用,这造成了带锯条的浪费,降低了带锯条寿命。因此,在带锯条锯切,尤其在大尺寸实心材料锯切领域,有必要根据带锯条中齿和分齿不同的受力情况对他们的锯齿形状设计进行区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带锯条没有考虑不同锯齿受力和磨损情况的不同而导致中齿容易崩刃或严重磨损、分齿则承受较小阻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带锯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锯条,所述带锯条的锯齿按照多个锯齿循环单元重复排列,每个锯齿循环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左分齿、至少两个右分齿、至少一个中齿,左分齿、右分齿的前角均小于中齿的前角,左分齿、右分齿的楔角均小于中齿的楔角;
定义αmin为中齿与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中齿与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中的最小值,定义αmax为中齿与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中齿与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中的最大值;
定义βmin为中齿与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中齿与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中的最小值,定义βmax为中齿与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中齿与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中的最大值;
|αmin-βmax|≤5°,|αmax-βmin|≤5°。
本发明中,通过令中齿的前角大于左分齿、右分齿的前角,可以降低中齿的切削阻力,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中齿、左分齿、右分齿的前角设置为一致的情况,使得中齿与左分齿、右分齿承受的切削阻力更为接近。但是增大中齿前角后,其发生崩刃的风险将增加,此时可以采用更大的中齿楔角,即令中齿的楔角大于左分齿、右分齿的楔角,相比于现有技术将中齿、左分齿、右分齿的楔角设置为一致的情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降低了中齿发生崩刃的风险,但会增加进给阻力。考虑到增大前角有利于降低锯齿的切削阻力,但会增加崩刃的风险,而增大楔角则有利于降低崩齿率但会增加进给阻力,本发明中,通过设置|αmin-βmax|≤5°、|αmax-βmin|≤5°,对中齿的前角与左分齿、右分齿的前角之差、中齿的楔角与左分齿、右分齿的楔角之差进行了限定,从而可以对崩刃的风险、锯切阻力较大的风险进行了平衡,实现了较优的切削力分配,使不同的锯齿磨损的程度相近,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延长带锯条寿命。
进一步地,中齿与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中齿与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均为1~6°;
优选地,中齿的楔角范围为50~65°,左分齿、右分齿的楔角范围均为44~62°。
进一步地,中齿与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中齿与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均为1~6°;
优选地,中齿的前角范围为9~16°,左分齿、右分齿的前角范围均为5~12°。
进一步地,每个锯齿循环单元中左分齿、右分齿的数量相等。左分齿的楔角、前角分别与右分齿的楔角、前角对应相等。
进一步地,每个锯齿循环单元中,任何一个左分齿、任何一个右分齿对应的齿距均小于任何一个中齿对应的齿距。
锯齿对应的齿距为该锯齿齿顶第一端、在带锯条运行方向位于该锯齿前方且与该锯齿相邻的锯齿齿顶第一端在带锯条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若锯齿为左分齿或右分齿,则锯齿齿顶第一端为锯齿齿顶外端。
若锯齿为中齿,则锯齿齿顶第一端为锯齿齿顶任一端。
由于带锯条锯切时分齿的锯屑容易通过切缝排出,而中齿的锯屑只能容纳于齿沟中直至锯齿切出工件方能排出。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每个锯齿循环单元中任何一个左分齿、任何一个右分齿对应的齿距均小于任何一个中齿对应的齿距,使中齿有足够的容屑空间来容纳锯屑,从而降低锯屑过多对中齿的阻力过大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左分齿包括小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左分齿,所述右分齿包括小分齿量右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小分齿量右分齿的分齿量与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的分齿量相等,所述大分齿量右分齿的分齿量为大分齿量左分齿的分齿量相等。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小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均大于大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小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均大于大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
由于中齿承受的切削力、小分齿量分齿承受的切削力、大分齿量分齿承受的切削力依次减小,通过对小分齿量左分齿、小分齿量右分齿、大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和楔角大小关系进行限定,从而得到较优的切削力分配,使不同的锯齿磨损的程度相近,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延长带锯条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中齿与小分齿量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中齿与小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左分齿与大分齿量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左分齿与大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右分齿与大分齿量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右分齿与大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均为1~4°;
优选的,所述中齿的楔角范围为50~65°,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小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范围均为48~62°,所述大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范围均为44~60°。
进一步地,所述中齿与小分齿量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中齿与小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左分齿与大分齿量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左分齿与大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右分齿与大分齿量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右分齿与大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均为1~4°;
优选的,所述中齿的前角范围为10~16°,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小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范围均为8~12°,所述大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范围均为5~10°。
进一步地,每个锯齿循环单元中,所述大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的数量相等,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小分齿量右分齿的数量相等;所述大分齿量左分齿的前角、楔角分别与大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楔角对应相等,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的前角、楔角分别与小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楔角对应相等。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设置中齿的前角大于左分齿、右分齿的前角,可以有效减小中齿的切削阻力,同时设置中齿的楔角大于左分齿、右分齿的楔角,又可以避免中齿发生崩刃的风险。这种设计可以平衡中齿和分齿的崩刃和磨损,避免或缓解发生中齿崩刃或磨损严重、而分齿却磨损较小的情况,有利于延长带锯条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锯齿的前刀面、后刀面以及带锯条的基面、背边的示意图;
图2(a)是现有技术中分齿序列为7个锯齿一组的变齿距带锯条的示意图;
图2(b)是现有技术中分齿序列为7个锯齿一组的等齿距带锯条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1种实施方式中的带锯条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3种实施方式中的带锯条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4种实施方式中的带锯条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5种实施方式中的带锯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锯齿的前角为锯齿的前刀面1与基面3之间的夹角,锯齿的楔角为锯齿的前刀面1与后刀面2之间的夹角。基面3为垂直于带锯条背边4的平面。锯齿的前角、楔角的定义为本领域公知技术。关于前角、楔角的定义也可参照《GB/T 21954.1-2008 金属切割带锯条 第1部分:术语》。分齿量定义为形成切削间隙使锯齿向侧面的凸出量。
为表述方便,对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定义,如图3所示。本专利中所表述的前、后、左、右均按照图3进行确定。
如图3中标识所示,锯齿对应的齿距为该锯齿齿顶第一端、在带锯条运行方向位于该锯齿前方且与该锯齿相邻的锯齿齿顶第一端在带锯条长度方向上的距离;若锯齿为左分齿或右分齿,则锯齿齿顶第一端为锯齿齿顶外端;若锯齿为中齿,则锯齿齿顶第一端为锯齿齿顶任一端。
尤其针对实心材料的锯切,本发明专利从带锯条齿形结构的设计上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从而解决了带锯条中齿和分齿受力不均衡的问题。本发明可以通过中齿和分齿的前角和楔角不同设计来获得最优的切削力分配,使不同的锯齿磨损的程度相近,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延长带锯条寿命。而锯齿的磨损和承受的切削力及进给力又同时受到前角和楔角的影响。这样中齿的前角和楔角的角度则应与分齿的前角和楔角的角度不同。基于上述相同原理,中齿、小分齿量分齿、大分齿量分齿对应的齿距、前角和楔角也可采用类似设计。即中齿采用更大的前角和楔角设计,大分齿量分齿和大分齿量分齿的前角和楔角小于中齿的前角和楔角,且大分齿量分齿的前角和楔角小于小分齿量分齿的前角和楔角。采用上述设计考虑到了带锯条在锯切实心材料时中齿与分齿,或中齿与小分齿量分齿、大分齿量分齿之间切削力的差异,并基于这种差异对中齿与分齿,或中齿与小分齿量分齿、大分齿量分齿进行了区别设计,更符合锯切的实际情况,可有效提高带锯条寿命。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锯条,这种带锯条的若干个锯齿形成一个锯齿循环单元,一个锯齿循环单元包括左分齿L,右分齿R和中齿N,其中左分齿L的数量与右分齿R的数量相等。所述带锯条的每个锯齿循环单元中,锯齿的数量至少为5个;所述带锯条的每个锯齿循环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左分齿、至少两个右分齿、至少一个中齿。所述带锯条可为变齿距带锯条或等齿距带锯条。
中齿N的楔角大于左分齿L或右分齿R的楔角,左分齿L的楔角与右分齿R的楔角相等。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中齿N的楔角为50~65°,左分齿L和右分齿R的楔角为44~62°,且中齿N的楔角较左分齿L和右分齿R的楔角大1~6°。
中齿N的前角大于左分齿L或右分齿R的前角,左分齿L的前角与右分齿R的前角相等。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中齿N的前角为9~16°,左分齿L和右分齿R的前角为5~12°,且中齿N的前角较左分齿L和右分齿R的前角大1~6°。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左分齿L对应齿距之和与右分齿R对应齿距之和相等,中齿N对应的齿距大于任意左分齿L和右分齿R对应的齿距。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锯条,这种带锯条的若干个锯齿形成一个锯齿循环单元,一个锯齿循环单元包括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和中齿N,其中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的数量与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的数量相等,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的数量与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的数量相等。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和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的楔角小于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和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的楔角,中齿N的楔角大于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和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的楔角,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和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的楔角相等,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和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的楔角相等。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中齿N的楔角为50~65°,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和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的楔角为44~60°,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和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的楔角为48~62°,且中齿N的楔角较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和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的楔角大1~4°,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和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的楔角较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和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的楔角大1~4°。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和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的前角小于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和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的前角,中齿N的前角大于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和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的前角,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和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的前角相等,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和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的前角相等。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和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的前角为5~10°,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和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的前角为8~12°,且中齿N的前角较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和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的前角大1~4°,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和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的前角较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和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的前角大1~4°。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中齿N对应的齿距大于任意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和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对应的齿距,且中齿N对应的齿距大于任意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和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对应的齿距。
本发明中给出的锯齿循环单元中的排列顺序,可沿带锯条运行方向,也可沿带锯条运行方向的反方向。
本发明第1种实施方式中的带锯条如图3所示,该带锯条为67*1.6-1/1.5TPI。一个锯齿循环单元为7个锯齿(一个锯齿循环单元从锯齿N1到锯齿L7;锯齿N8为下一个锯齿循环单元的中齿,且与锯齿N1为重复锯齿)。左分齿L3、L5、L7对应的齿距分别为D3=20mm、D5=19mm、D7=25mm;右分齿R2、R4、R6对应的齿距分别为D2=24mm、D4=17mm、D6=21mm,中齿N1对应的齿距为D1=26mm。中齿N1、N8的前角为13°,楔角为55°,左分齿L3、L5、L7与右分齿R2、R4、R6的前角为10°,楔角为50°。
本发明第2种实施方式中的带锯条,规格为41*1.3-2/3TPI。一个锯齿循环单元为7个锯齿(一个锯齿循环单元从锯齿N1到锯齿L7;锯齿N8为下一个锯齿循环单元的中齿,且与锯齿N1为重复锯齿)。锯齿循环单元中的排列顺序为:中齿——左分齿——右分齿——左分齿——右分齿——左分齿——右分齿,齿距依次为:13mm、12mm、10mm、8mm、9mm、10.5mm、12.5mm。其中,中齿前角为12°,楔角为52°,左、右分齿前角为10°,楔角为49°。
本发明第3种实施方式中的带锯条如图4所示,该带锯条为41*1.3-1.4/2TPI。一个锯齿循环单元为8个锯齿(从锯齿N1到锯齿L8,锯齿N9为下一个锯齿循环单元的中齿,且与锯齿N1为重复锯齿),锯齿循环单元中的排列顺序为:中齿——右分齿——左分齿——右分齿——中齿——左分齿——右分齿——左分齿,左分齿对应的齿距分别为D3=12.7mm、D6=16mm、D8=14mm;右分齿对应的齿距分别为D2=16mm、D4=14mm、D7=12.7mm;中齿对应的齿距为D1=D5=18mm。中齿N1、N5、N9的前角均为9°,楔角均为58°;左分齿L3、L6、L8与右分齿R2、R4、R7的前角均为7°,楔角均为55°。
本发明第4种实施方式中的带锯条如图5所示,该带锯条为27*0.9-3/4TPI。其中一个循环为7个锯齿(一个锯齿循环单元从锯齿N1到锯齿Lmax7;锯齿N8为下一个锯齿循环单元的中齿,且与锯齿N1为重复锯齿),大分齿量左分齿Lmax3、Lmax7的齿距分别为D3=7.5mm、D7=7.5mm;大分齿量右分齿Rmax2、Rmax6的齿距分别为D2=8mm,D6=7mm;小分齿量左分齿Lmin5的齿距为D5=6.5mm,小分齿量右分齿Rmin4的齿距为D4=6.5mm;中齿的齿距为8.5mm。中齿N1、N8的前角为12°,楔角为52°;大左分齿Lmax3、Lmax7和大右分齿Rmax2、Rmax6的前角为7°,楔角为47°;小左分齿Lmin5和小右分齿Rmin4的前角为10°,楔角为50°。
对比试验
本发明第5种实施方式中的带锯条如图6所示,该带锯条为41*1.3-2/3TPI。其中一个循环为5个锯齿(一个锯齿循环单元从锯齿N1到锯齿L5;锯齿N6为下一个锯齿循环单元的中齿,且与锯齿N1为重复锯齿)。锯齿循环单元中的排列顺序为:中齿N1——右分齿R2——左分齿L3——右分齿R4——左分齿L5,对应的齿距分别为D1=12.8mm、D2=12mm、D3=10mm、D4=9mm、D5=11mm。各个分齿的齿距均小于中齿的齿距,即D2、D3、D4、D5均小于D1。中齿N1、N6的前角为13°,楔角为55°,左分齿L3、L5与右分齿R2、R4的前角均为10°,楔角为50°。
作为对比例1的带锯条,规格、锯齿循环单元中的排列顺序与第5种实施方式中的带锯条相同,即中齿N1’、右分齿R2’、左分齿L3’、右分齿R4’、左分齿L5’。中齿N1’、右分齿R2’、左分齿L3’、右分齿R4’、左分齿L5’对应的齿距分别为D1’=9mm、D2’=11mm、D3’=12.8mm、D4’=12mm、D5’=10mm。其中中齿和左分齿、右分齿的前角均为10°,楔角均为50°。
采用本发明第5种实施方式中的带锯条,在锯切φ150mm的304L不锈钢棒料时,锯切十刀后,带锯条崩齿率为8%,最终锯切163刀后失效。
采用对比例1的带锯条,在锯切同样的φ150mm的304L不锈钢棒料时,锯切十刀后,带锯条崩齿率为21%,最终锯切128刀后失效。
上述对比试验中,第5种实施方式的带锯条中中齿的前角大于左分齿、右分齿的前角,中齿的楔角大于左分齿、右分齿的楔角,而对比例1中,中齿、左分齿、右分齿的前角相等,中齿、左分齿、右分齿的楔角相等。锯切十刀后对比例1的21%的崩齿率明显大于第5种实施方式的8%的崩齿率。由此可得,采用本发明的中齿的前角、楔角分别大于分齿(左分齿和右分齿)的前角、楔角以及中齿采用最大齿距的技术方案,带锯条的崩齿率明显下降,带锯条寿命也从128刀提高至183刀。
从上述对比试验结果可知,通过本发明中齿距的设置、前角和楔角的设置,第5种实施方式带锯条失效前的锯切刀数明显大于对比例1带锯条失效前的锯切刀数,从而反映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明显达到了延长带锯条寿命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5)
1.一种带锯条,所述带锯条的锯齿按照多个锯齿循环单元重复排列,每个锯齿循环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左分齿、至少两个右分齿、至少一个中齿,其特征在于:左分齿、右分齿的前角均小于中齿的前角,左分齿、右分齿的楔角均小于中齿的楔角;
定义αmin为中齿与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中齿与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中的最小值,定义αmax为中齿与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中齿与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中的最大值;
定义βmin为中齿与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中齿与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中的最小值,定义βmax为中齿与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中齿与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中的最大值;
|αmin-βmax|≤5°,|αmax-βmin|≤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中齿与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中齿与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均为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中齿的楔角范围为50~65°,左分齿、右分齿的楔角范围均为44~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中齿与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中齿与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均为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中齿的前角范围为9~16°,左分齿、右分齿的前角范围均为5~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每个锯齿循环单元中左分齿、右分齿的数量相等;
左分齿的楔角、前角分别与右分齿的楔角、前角对应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每个锯齿循环单元中,任何一个左分齿、任何一个右分齿对应的齿距均小于任何一个中齿对应的齿距;锯齿对应的齿距为该锯齿齿顶第一端、在带锯条运行方向位于该锯齿前方且与该锯齿相邻的锯齿齿顶第一端在带锯条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若锯齿为左分齿或右分齿,则锯齿齿顶第一端为锯齿齿顶外端;
若锯齿为中齿,则锯齿齿顶第一端为锯齿齿顶任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分齿包括小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左分齿,所述右分齿包括小分齿量右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齿量右分齿的分齿量与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的分齿量相等,所述大分齿量右分齿的分齿量与所述大分齿量左分齿的分齿量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小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均大于大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小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均大于大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齿与小分齿量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中齿与小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左分齿与大分齿量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左分齿与大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右分齿与大分齿量左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右分齿与大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角度差范围均为1~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齿的楔角范围为50~65°,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小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范围均为48~62°,所述大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的楔角范围均为44~60°。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齿与小分齿量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中齿与小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左分齿与大分齿量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左分齿与大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右分齿与大分齿量左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小分齿量右分齿与大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角度差范围均为1~4°。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齿的前角范围为10~16°,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小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范围均为8~12°,所述大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范围均为5~10°。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锯条,其特征在于:每个锯齿循环单元中,所述大分齿量左分齿、大分齿量右分齿的数量相等,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小分齿量右分齿的数量相等;所述大分齿量左分齿的前角、楔角分别与大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楔角对应相等,所述小分齿量左分齿的前角、楔角分别与小分齿量右分齿的前角、楔角对应相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84924.4A CN111299702B (zh) | 2020-04-13 | 2020-04-13 | 一种带锯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84924.4A CN111299702B (zh) | 2020-04-13 | 2020-04-13 | 一种带锯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99702A CN111299702A (zh) | 2020-06-19 |
CN111299702B true CN111299702B (zh) | 2021-03-12 |
Family
ID=71151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84924.4A Active CN111299702B (zh) | 2020-04-13 | 2020-04-13 | 一种带锯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29970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59299B (zh) * | 2020-09-02 | 2021-11-16 | 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齿型带锯条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09036A1 (en) * | 1978-08-28 | 1980-03-19 | Capewell Manufacturing Company | Variable tooth saw blade |
GB2116110A (en) * | 1979-02-01 | 1983-09-21 | Ls Starrett Company The | Welded edge band saw blade tooth geometry |
EP1034871A2 (en) * | 1999-03-11 | 2000-09-13 | Kapman AB | Bandsaw blade having set teeth and exhibiting reduced lateral force |
JP2001259927A (ja) * | 2000-03-17 | 2001-09-25 | Amada Co Ltd | 鋸 刃 |
CN208261995U (zh) * | 2018-04-27 | 2018-12-21 | 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切削高强材料的带锯条 |
EP3444060A1 (en) * | 2017-08-16 | 2019-02-20 | Black & Decker Inc. | Band saw blade for cutting structural workpieces |
CN209632207U (zh) * | 2018-12-13 | 2019-11-15 | 杭州西姆森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带锯条 |
-
2020
- 2020-04-13 CN CN202010284924.4A patent/CN11129970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09036A1 (en) * | 1978-08-28 | 1980-03-19 | Capewell Manufacturing Company | Variable tooth saw blade |
GB2116110A (en) * | 1979-02-01 | 1983-09-21 | Ls Starrett Company The | Welded edge band saw blade tooth geometry |
EP1034871A2 (en) * | 1999-03-11 | 2000-09-13 | Kapman AB | Bandsaw blade having set teeth and exhibiting reduced lateral force |
JP2001259927A (ja) * | 2000-03-17 | 2001-09-25 | Amada Co Ltd | 鋸 刃 |
EP3444060A1 (en) * | 2017-08-16 | 2019-02-20 | Black & Decker Inc. | Band saw blade for cutting structural workpieces |
CN208261995U (zh) * | 2018-04-27 | 2018-12-21 | 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切削高强材料的带锯条 |
CN209632207U (zh) * | 2018-12-13 | 2019-11-15 | 杭州西姆森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带锯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99702A (zh) | 2020-06-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009036B1 (en) | Variable tooth saw blade | |
EP1009600B1 (en) | Improved bandsaw | |
EP0958088B1 (en) | Tooth structure of a bandsaw blade | |
EP1849546A2 (en) | Enhanced performance saw blade toothform pattern | |
US20070193427A1 (en) | Bandsaw blade and cutter tooth arrangement therfor | |
US4765217A (en) | Insertable saw tooth | |
JP2003527246A (ja) | 減少した騒音および一様な歯の負荷特性を有する帯鋸刃 | |
GB2113144A (en) | Saw blade | |
CA2116303C (en) | Cutting tooth for rotary saw | |
AU2017216601A1 (en) | Tooth formations and arrangement for a saw blade | |
EP0040421B1 (en) | Circular rip saw blade | |
IES20050189A2 (en) | Disk for circular saw | |
US7178441B2 (en) | Versatile bandsaw blade | |
CN111299702B (zh) | 一种带锯条 | |
TW201716164A (zh) | 具有分屑齒的鋸片 | |
CN109807395B (zh) | 一种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 | |
CN109311107B (zh) | 一种带锯条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2059299B (zh) | 一种分齿型带锯条 | |
US3810410A (en) | Saw blade | |
CN109807393B (zh) | 一种具有2/3t变分齿量扭转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 | |
CN110125482B (zh) | 一种带锯条 | |
US11376679B2 (en) | Bandsaw blade | |
CN117139732A (zh) | 一种带锯条 | |
CN220296023U (zh) | 一种锯片 | |
CN218657117U (zh) | 一体式阶梯齿及其组合锯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