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3880B - 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3880B
CN111293880B CN202010144392.4A CN202010144392A CN111293880B CN 111293880 B CN111293880 B CN 111293880B CN 202010144392 A CN202010144392 A CN 202010144392A CN 111293880 B CN111293880 B CN 1112938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module
unidirectional
bus
circuit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43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93880A (zh
Inventor
杜成瑞
刘超群
何展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star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sta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star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sta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443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38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3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3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3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3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02M1/322Means for rapidly discharging a capacitor of the converter for protecting electrical components or for preventing electrical sho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包括:电源V i 、电感L、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第一母线电容C 1 和第二母线电容C 2 ,所述电源V i 通过所述电感L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和第一母线电容C 1 相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 1 和第二母线电容C 2 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母线电容C 2 分别与所述电源V i 相连接。本发明能够很好地实现限流充电,降低开关器件因为电压应力超过限额而损坏器件的概率,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换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机制的飞跨电容直流变换电路中,在直流侧初始上电时,电流经过二极管给母线电容充电,达到稳态后,飞跨电容两端电压为0,此时开关模块的电压应力等于输入电压;如果开关模块的耐压值按照半母线电压选取,在直流侧输入高电压时将会超过开关模块的电压应力许可范围,导致开关模块损坏。当多路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并联时,因上电顺序不同,存在母线电压建立先于直流侧电压建立情况,此时飞跨电容两端电压为零,如果开关模块开通将导致二极管承受整个母线电压,如果二极管的耐压值按照半母线电压选取,在多路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并联时将会存在超过二极管电压应力的情况,导致损坏。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直流功率变换电路中,开关器件电压应力超过限额将导致器件损坏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限流充电,降低开关器件因为电压应力超过限额而损坏器件的概率,提高产品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的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对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包括:电源Vi、电感L、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第一母线电容C1和第二母线电容C2,所述电源Vi通过所述电感L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和第一母线电容C1相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和第二母线电容C2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母线电容C2分别与所述电源Vi相连接;其中,在电源Vi刚开始产生电压且所述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还未启动工作时,电源Vi通过所述电感L、第一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和第二母线电容C2之间的回路对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中的飞跨电容Cf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开关模块S3、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电阻R1和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所述第三开关模块S3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中的飞跨电容Cf,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和第二母线电容C2,第三开关模块S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的正极,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的负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和第二母线电容C2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模块S1、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和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的正极通过所述电感L连接至所述电源Vi的正极,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的正极,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的正极和所述飞跨电容Cf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阻R1远离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的一端,所述飞跨电容Cf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的正极。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二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S2,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远离所述电感L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Vi的负极。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和第三开关模块S3中的开关器件包括IGBT晶体管、MOSFET晶体管以及继电器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和第三开关模块S3中分别反向并联有单向导通器件,所述单向导通器件的正极连接至各自的开关器件的负端,所述单向导通器件的负极连接各自的开关器件的正端。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和第二母线电容C2形成一个回路,使得第二开关模块S2的电压在任何工作状态下均能够被第二母线电容C2实现电压钳位。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当电路停止运行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和第三开关模块S3均处于关断状态;当电路正常运行时,所述第三开关模块S3保持开通状态,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运行在高频开关状态。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飞跨电容Cf的容值小于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或第二母线电容C2的容值。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开关模块S3、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电阻R1和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所述第三开关模块S3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中的飞跨电容Cf,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的正极,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的负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和第二母线电容C2,第三开关模块S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的正极,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的负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和第二母线电容C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电源Vi刚开始产生电压且所述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还未启动工作时,电源Vi通过所述电感L、第一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和第二母线电容C2之间的回路对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中的飞跨电容Cf进行充电,能够实现在给飞跨电容Cf充电时限制充电电流;并且在所述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开始正常工作时,当第二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承受的电压为一半的母线电压,避免了因为飞跨电容Cf没有预充电而被高压损坏的问题;加之,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开关模块S2、第三开关电路的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和第二母线电容C2形成一个回路,使得第二开关模块S2的电压在任何工作状态下均能够被第二母线电容C2实现电压钳位,避免由于飞跨电容Cf电压较低而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导通造成第二开关电路的电压应力超标而损坏,因此,本发明能够很好地实现限流充电,降低开关器件因为电压应力超过限额而损坏器件的概率,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开机上电时第一种状态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开机上电时第二种状态在初始时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开机上电时第二种状态在飞跨电容两端电压等于第一母线电容两端的电压时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开机上电时第三种状态在多路并联时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开机上电时第三种状态在飞跨电容两端电压等于输入电压与半母线之差时的延时控制时序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开机上电时第四种状态在多路并联时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开机上电时第四种状态在多路并联时的延时控制时序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的电路原理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一种状态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一种状态在t1’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一种状态在t2’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1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一种状态在t3’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1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一种状态在t4’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1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二种状态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二种状态在t1’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1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二种状态在t2’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1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二种状态在t3’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1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二种状态在t4’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2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三种状态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三种状态在t1’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2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三种状态在t2’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2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三种状态在t3’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2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三种状态在t4’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2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四种状态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四种状态在t1’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2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四种状态在t2’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2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四种状态在t3’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图2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关机时第四种状态在t4’时刻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例提供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包括:电源Vi、电感L、第一开关电路1、第二开关电路2、第三开关电路3、第一母线电容C1和第二母线电容C2,所述电源Vi通过所述电感L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2、第三开关电路3和第一母线电容C1相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路3分别与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和第二母线电容C2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2和所述第二母线电容C2分别与所述电源Vi相连接;其中,在电源Vi刚开始产生电压且所述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还未启动工作时,电源Vi通过所述电感L、第一开关电路1、第三开关电路3和第二母线电容C2之间的回路对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中的飞跨电容Cf进行充电。
如图1所示,本例所述第三开关电路3包括第三开关模块S3、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电阻R1和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所述第三开关模块S3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中的飞跨电容Cf,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和第二母线电容C2,第三开关模块S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的正极,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的负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和第二母线电容C2。本例所述的正极,也称正向导通端或正端;所述的负极,也称负向导通端或负端。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和电阻R1的位置可以调换,即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开关模块S3、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电阻R1和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所述第三开关模块S3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中的飞跨电容Cf,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的正极,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的负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和第二母线电容C2,第三开关模块S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的正极,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的负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和第二母线电容C2
如图1所示,本例第一开关电路1还包括第一开关模块S1、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和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的正极通过所述电感L连接至所述电源Vi的正极,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的正极,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的正极和所述飞跨电容Cf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阻R1远离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的一端,所述飞跨电容Cf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的正极。
如图1所示,本例第二开关电路2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S2,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远离所述电感L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Vi的负极。
本例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和第三开关模块S3中的开关器件包括IGBT晶体管、MOSFET晶体管以及继电器中的任意一种,均为能够实现开通和关断两种状态的可控元件,以及包括但不限于IGBT晶体管、MOSFET晶体管或继电器。
本例还优选包括负载电阻Rload,所述负载电阻Rload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一母线电容C1相连接,所述负载电阻Rload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Vi相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该处不限于负载电阻Rload,还可以是其他阻性、容性或者感性负载,也可以是后级电路等。
如图1所示,本例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和第三开关模块S3中分别反向并联有单向导通器件,所述单向导通器件的正极连接至各自的开关器件的负端,所述单向导通器件的负极连接各自的开关器件的正端。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反向并联有单向导通器件D1,所述单向导通器件D1的正极连接至其开关器件(第一开关模块S1)的负端,所述单向导通器件D1的负极连接其开关器件(第一开关模块S1)的正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和第三开关模块S3也是同样的设计。这样的设计理由在于,所述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在停止工作后,当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均下降到降低水平,甚至下降至零时,可以通过第二开关模块S2中反并联的单向导通器件D2、第三开关模块S3反并联的单向导通器件D3、飞跨电容Cf以及输出母线形成的回路给飞跨电容Cf放电,避免电路停止工作后飞跨电容Cf电压长时间维持所造成的安全隐患,提供产品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可控性。
本例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和第二母线电容C2形成一个回路,使得第二开关模块S2的电压在任何工作状态下均能够被第二母线电容C2实现电压钳位,避免由于飞跨电容Cf电压较低并且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导通而造成第二开关模块S2的电压应力超标而损坏的问题。
本例当电路停止运行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和第三开关模块S3均处于关断状态。当电路正常运行时,所述第三开关模块S3保持开通状态,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运行在高频开关状态。
本例在电源Vi刚开始产生电压且所述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还未启动工作时,电源Vi通过所述电感L、第一开关电路1、第三开关电路3和第二母线电容C2之间的回路对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中的飞跨电容Cf进行充电,能够实现在给飞跨电容Cf充电时限制充电电流。
本例所述飞跨电容Cf的容值小于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或第二母线电容C2的容值。在开机前的充电过程中,第二母线电容C2上充入的电荷等于飞跨电容Cf上充入的电荷与第一母线电容C1充入电荷之和。由于飞跨电容Cf的容值远小于第一母线电容C1或第二母线电容C2的容值,因此充电完成后,飞跨电容Cf电压基本等于第一母线电容C1的电压和第二母线电容C2的电压,即总母线电压的一半。因此在电路开始正常工作时,当第二开关模块S2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上承受的电压为一半的母线电压,避免了因为飞跨电容Cf没有预充电而被高压损坏的问题。
因此,本例能够很好地实现限流充电,降低开关器件因为电压应力超过限额而损坏器件的概率,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更为具体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描述,详见下面的开机上电四种状态和关机四种状态的详细描述。
依据直流电压和母线电压的不同,本例存在四种开机上电状态。
第一种状态为母线侧没有电压,输入端先上电。初始状态Vi=0,Vbus=0,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入端直流源初始上电,如图2所示,所述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飞跨电容Cf、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电阻R1、第二母线电容C2以及电源Vi负端的回路实现对飞跨电容Cf的充电。第二母线电容C2上充入的电荷等于飞跨电容Cf上充入的电荷与第一母线电容C1充入电荷之和。由于飞跨电容Cf的容值远小于第一母线电容C1或第二母线电容C2的容值,因此充电完成后,飞跨电容Cf电压基本等于第一母线电容电压C1和第二母线电容C2电压,即总母线电压的一半。待飞跨电容Cf电压和母线电压的一半相等或者接近时,闭合第三开关模块S3。飞跨电容Cf电压和母线电压的一半相等或相近,避免直流电源初始上电时因飞跨电容Cf两端电压为0,直流电源通过电感L、第一单相导通器件D4和飞跨电容Cf通路而直接加载在第二开关模块S2,导致第二开关模块S2超过半母线应力的情况。所述的电阻R1能够实现在给飞跨电容Cf充电时限制充电电流;Vbus为母线电压。
图2中,通过加粗的线条来表示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飞跨电容Cf、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电阻R1、第二母线电容C2以及电源Vi负端的回路实现对飞跨电容Cf的充电;本例下面的各种状态的电路原理图(图3至图29中所包括的电路原理图),均通过采用加粗的线条来表示其电信号的流向指示。
第二种状态出现在有多路直流变换器并联时,当其他某一个或几个直流变换器已经启动,母线电压已经建立;相对应的直流变换器还未启动,此时母线先于直流侧输入侧上电;而当直流侧输入电源上电后,输入电压高于母线电压的情况。初始状态为Vi=0,Vbus>0,直流功率变换电路上电且Vi>Vbus,如图3所示,所述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飞跨电容Cf、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电阻R1、第二母线电容C2和电源Vi负端的回路实现对飞跨电容Cf的充电。当飞跨电容Cf两端电压Vf等于第一母线电容C1两端的电压时,如图4所示,所述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飞跨电容Cf、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电阻R1、第二母线电容C2以及电源Vi负端的回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以及电源Vi负端的回路,实现对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和飞跨电容Cf充电。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达到稳态后,闭合第三开关模块S3,完成上电过程。
第三种状态是多路直流变换器并联时,母线先于直流输入侧上电,直流输入侧上电后,电压小于总母线且高于半母线电压的情况。当多路并联时,Vi=0,Vbus>0,直流功率变换电路上电且Vbus/2<Vi<Vbus,所述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飞跨电容Cf、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6、电阻R1、第二母线电容C2以及电源Vi负端的回路实现对飞跨电容Cf的充电,如图5所示。如图6所示,当飞跨电容Cf两端电压Vf等于输入电压Vi与半母线Vbus/2之差时,闭合第一开关模块S1,延时一段时间保证第一开关模块S1完全导通后,闭合第二开关模块S2,延时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二开关模块S2,延时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开关模块S1,从而给飞跨电容Cf的充电,重复以上步骤,待飞跨电容Cf电压和母线电压的一半相等后,关闭第二开关模块S2,延时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开关模块S1,延时一段时间后闭合第三开关模块S3,完成上电过程。
第四种状态是多路直流变换器并联时,母线先于直流输入侧上电,直流输入侧上电后,电压小于半母线电压的情况,如图7所示。当多路并联时,Vi=0,Vbus=Vbus,直流功率变换电路上电且Vi<Vbus/2。闭合第一开关模块S1,延时一段时间保证第一开关模块S1完全导通后,闭合第二开关模块S2,延时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二开关模块S2,延时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开关模块S1,从而给飞跨电容Cf的充电,重复以上步骤,待飞跨电容Cf电压和母线电压的一半相等后,关闭第二开关模块S2,延时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开关模块S1,延时一段时间后闭合第三开关’模块S3,完成上电过程,如图8所示。
本例在关机时,t1’时刻母线与输入同时掉电,t2’时刻飞跨电容Cf两端电压Vf大于整个母线电压Vbus,如图9所示,电流经过飞跨电容Cf正端、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第二开关模块反向并联有单向导通器件D2、第三开关模块S3以及飞跨电容Cf负端,实现飞跨电容Cf放电。t3’时刻母线电压低于辅助电源关机电压,辅助电源关闭,第三开关模块S3断开,电流经过飞跨电容Cf正端、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第二开关模块S2反向并联的单向导通器件D2、第三开关模块S3反向并联的单向导通器件D3以及飞跨电容Cf负端。t4电路达到稳态,电压全部为零,完成关机。
基于本例的直流功率变换电路,根据占空比D和飞跨电容Cf与半母线Vbus/2的不同存在以下四种状态。
1、占空比D<0.5,飞跨电容Cf的电压Vf大于半母线Vbus/2
2、占空比D>0.5,飞跨电容Cf的电压Vf大于半母线Vbus/2
3、占空比D<0.5,飞跨电容Cf的电压Vf小于半母线Vbus/2
4、占空比D>0.5,飞跨电容Cf的电压Vf小于半母线Vbus/2
下面对本例中的直流功率变换电路正常工作情况分别进行具体分析。
1、本例在关机时的第一种状态中,当占空比D<0.5,飞跨电容Cf的电压Vf大于半母线Vbus/2时,电感L的电流及第一开关模块S1和第二开关模块S2驱动波形如图10所示。T为开关周期,第一开关模块S1和第二开关模块S2为相差180度的驱动信号,分别存在t1’、t2’、t3’和t4’四个工作状态,如图11至图14所示。t1’时刻导通第一开关模块S1,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开关模块S1、第三开关模块S3、飞跨电容Cf、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11所示。t2’时刻关断第一开关模块S1,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12所示。t3’时刻导通第二开关模块S2,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飞跨电容Cf、第三开关模块S3、第二开关模块S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13所示。t4’时刻关断第二开关模块S2,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14所示。
2、本例在关机时的第二种状态中,当占空比D>0.5,飞跨电容Cf的电压Vf大于半母线Vbus/2时电感L的电流及第一开关模块S1、第二开关模块S2驱动波形如图15所示。T为开关周期,第一开关模块S1和第二开关模块S2为相差180度的驱动信号,分别存在t1’、t2’、t3’和t4’四个工作状态,如图16至图19所示。t1’时刻导通第一开关模块S1,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开关模块S1、第二开关模块S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16所示。t2’时刻关断第二开关模块S2,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开关模块S1、第三开关模块S3、飞跨电容Cf、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5、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17所示。t3’时刻导通第二开关模块S2,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开关模块S1、第二开关模块S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18所示。t4’时刻关断第一开关模块S1,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飞跨电容Cf、第三开关模块S3、第二开关模块S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19所示。
3、本例在关机时的第三种状态中,当占空比D<0.5,飞跨电容Cf的电压Vf小于半母线Vbus/2时电感L的电流及第一开关模块S1、第二开关模块S2驱动波形如图20所示。T为开关周期,第一开关模块S1和第二开关模块S2为相差180度的驱动信号,分别存在t1’、t2’、t3’和t4’四个工作状态,如图21至图24所示。t1’时刻导通第一开关模块S1,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开关模块S1、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第二母线电容C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21所示。t2’时刻关断第一开关模块S1,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飞跨电容Cf、第三开关模块S3、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第二母线电容C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22所示。t3’时刻导通第二开关模块S2,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飞跨电容Cf、第三开关模块S3、第二开关模块S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23所示。t4’时刻关断第二开关模块S2,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飞跨电容Cf、第三开关模块S3、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第二母线电容C2和电源Vi负端,如图24所示。
4、本例在关机时的第四种状态中,当占空比D>0.5,飞跨电容Cf的电压Vf小于半母线Vbus/2时电感L的电流及第一开关模块S1、第二开关模块S2驱动波形如图25所示。T为开关周期,第一开关模块S1和第二开关模块S2为相差180度的驱动信号,分别存在t1’、t2’、t3’和t4’四个工作状态,如图所25至图29所示。t1’时刻导通第一开关模块S1,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开关模块S1、第二开关模块S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26所示。t2’时刻关断第二开关模块S2,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开关模块S1、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7、第二母线电容C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27所示。t3’时刻导通第二开关模块S2,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开关模块S1、第二开关模块S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28所示。t4’时刻关断第一开关模块S1,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电流经电源Vi正端、所述电感L、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4、飞跨电容Cf、第三开关模块S3、第二开关模块S2以及电源Vi负端,如图29所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V i 、电感L、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第一母线电容C 1 和第二母线电容C 2 ,所述电源V i 通过所述电感L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和第一母线电容C 1 相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 1 和第二母线电容C 2 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母线电容C 2 分别与所述电源V i 相连接;其中,在电源V i 刚开始产生电压且所述直流功率变换电路还未启动工作时,电源V i 通过所述电感L、第一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和第二母线电容C 2 之间的回路对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中的飞跨电容C f 进行充电;
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开关模块S 3 、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 6 、电阻R 1 和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 7 ,所述第三开关模块S 3 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 6 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中的飞跨电容C f ,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 6 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 1 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 1 和第二母线电容C 2 ,第三开关模块S 3 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 7 的正极,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 7 的负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 1 和第二母线电容C 2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模块S 1 、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 4 和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 5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 1 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 4 的正极通过所述电感L连接至所述电源V i 的正极,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 1 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 7 的正极,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 4 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 5 的正极和所述飞跨电容C f 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 5 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 1 的一端,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 1 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阻R 1 远离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 6 的一端,所述飞跨电容C f 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 6 的正极;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S 2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 2 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 1 远离所述电感L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 2 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V i 的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 1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 2 和第三开关模块S 3 中的开关器件包括IGBT晶体管、MOSFET晶体管以及继电器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 1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 2 和第三开关模块S 3 中分别反向并联有单向导通器件,所述单向导通器件的正极连接至各自的开关器件的负端,所述单向导通器件的负极连接各自的开关器件的正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 2 、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 7 和第二母线电容C 2 形成一个回路,使得第二开关模块S 2 的电压在任何工作状态下均能够被第二母线电容C 2 实现电压钳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电路停止运行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 1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 2 和第三开关模块S 3 均处于关断状态;当电路正常运行时,所述第三开关模块S 3 保持开通状态,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 1 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 2 运行在高频开关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跨电容C f 的容值小于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 1 或第二母线电容C 2 的容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开关模块S 3 、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 6 、电阻R 1 和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 7 ,所述第三开关模块S 3 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 1 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中的飞跨电容C f ,所述电阻R 1 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 6 的正极,所述第三单向导通器件D 6 的负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 1 和第二母线电容C 2 ,第三开关模块S 3 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 7 的正极,所述第四单向导通器件D 7 的负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 1 和第二母线电容C 2
CN202010144392.4A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Active CN111293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4392.4A CN111293880B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4392.4A CN111293880B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3880A CN111293880A (zh) 2020-06-16
CN111293880B true CN111293880B (zh) 2023-07-04

Family

ID=71026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4392.4A Active CN111293880B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938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5775A (zh) * 2024-03-14 2024-04-16 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快充芯片及其软启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8899A (zh) * 2017-12-29 2018-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CN108847769A (zh) * 2018-06-22 2018-11-2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boost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77027A (zh) * 2019-09-26 2020-01-10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嵌位型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CN212258783U (zh) * 2020-03-04 2020-12-29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8899A (zh) * 2017-12-29 2018-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CN108847769A (zh) * 2018-06-22 2018-11-2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boost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77027A (zh) * 2019-09-26 2020-01-10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嵌位型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CN212258783U (zh) * 2020-03-04 2020-12-29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3880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899B (zh) 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US10554128B2 (en) Multi-level boost converter
CN101578756B (zh) 具有缓冲器的功率变换器
US2017027186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first battery in parallel with a second battery by discharging for equalization
KR100541724B1 (ko) 모터전원공급장치 및 모터전원공급방법
CN110445363B (zh) 一种用于抑制母线电流尖峰的大功率脉冲负载电源
TWI527356B (zh)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its operation method
WO2014002590A1 (ja) フルブリッジ電力変換装置
JP5228886B2 (ja) スナバ回路
US4849873A (en) Active snubber for an inverter
WO2013175915A1 (ja) フルブリッジ電力変換装置
JP2018174626A (ja) 電源装置
CN111293880B (zh) 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US10554119B1 (en) Inverter apparatus with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ontrol
CN108832710B (zh) 用于不间断电源的充放电平衡变换器
CN212258783U (zh) 一种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WO2015072009A1 (ja) 双方向コンバータ
CN101860180A (zh) Mos管驱动装置及电源模块
CN110572026A (zh) 一种钳位型三电平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CN116317464A (zh) 一种具备飞跨电容电压均衡电路的三电平降压升压转换器
CN106602853A (zh) 不间断电源直流母线的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
US20180198368A1 (en) Fast Charge Sharing Between Capacitors of a Dual Input Path DC/DC Converter
CN203590013U (zh) 一种应用于dc-dc转换器的软启动电路
US6836413B2 (en) Current-powered converted with energy recovery clamping circuit
US20230078379A1 (en) Bootstrap capacitor gate dr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2

Address after: Floor 9, Keshida Industrial Park R&D Building, No.7 Road, Gaoxinyuan West Distric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KSTAR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s 401 and 402, 4th floor, building 1, software park, kejizhong 2nd Road, Gaoxin North Distric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KST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KSTAR NEW ENER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