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2835A - 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2835A
CN111292835A CN202010144055.5A CN202010144055A CN111292835A CN 111292835 A CN111292835 A CN 111292835A CN 202010144055 A CN202010144055 A CN 202010144055A CN 111292835 A CN111292835 A CN 111292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ject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evaluation
add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40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敏
陈李煜
杜江
江海峰
苏航
陈天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 (shanghai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raining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 (shanghai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raining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 (shanghai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raining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 (shanghai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rain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101440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28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2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28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7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mental therapies, e.g. psychological therapy or autogenous train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便捷化、适用范围广、标准化程度高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生成对成瘾度评估量表以对受试者进行物质成瘾程度及心理特征评估,从而获取客观反应患者成瘾度的客观评价结果;将成瘾度评估量表以可视化方式反馈给受试者,根据患者通过成瘾度评估量表进行自我评估以生成主观反应受试者成瘾度的主观评价结果;综合所述客观评价结果和主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获取该受试者进相应的治疗目标;根据患者的治疗目标,设定相对应的治疗模块对受试者进行针对性的成瘾性干预治疗。

Description

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物质成瘾被定义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use disorders,SUD),物质使用患者存在严重的健康及社会功能损伤,并且复吸比率高,需要长期康复管理。物质使用障碍传统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区强化治疗、物理治疗等,其中心理社会干预是保持操守及长期康复的重要手段。
随着计算机及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相关技术的心理治疗广泛应用于精神障碍的治疗及预后管理中。基于计算机及移动通讯技术的心理干预指的是通过诸如互联网、无线通信、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应用计算机及移动通讯技术的平台,结合有循证基础的心理干预原则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满足治疗需求的高度结构化干预内容的心理治疗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便捷化、适用范围广、标准化程度高的集合物质使用障碍成瘾严重程度评估、心理特征调查及智慧心理干预的方法和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包括:
生成对成瘾度评估量表以对受试者进行物质成瘾程度及心理特征评估,从而获取客观反应患者成瘾度的客观评价结果;
将成瘾度评估量表以可视化方式反馈给受试者,患者通过成瘾度评估量表进行自我评估以生成主观反应受试者成瘾度的主观评价结果;
综合所述客观评价结果和主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获取该受试者进相应的治疗目标;
根据患者的治疗目标,设定相对应的治疗模块对受试者进行针对性的成瘾性干预治疗。
进一步的,本方法还包括:
建立成瘾度评估量表,所述成瘾度评估量表包括心理渴求、药物使用情况、躯体反应、精神健康、家庭支持、社会交往、改变动机七个方面的评估指标;
设定每个评估指标的得分,根据所述得分进行评估指标的排序以完成对受试者成瘾度的评估。
进一步的,在治疗目标的获取过程中,包括:
将所述客观评价结果中评估指标的得分与主观评价结果中评估指标的得分进行相加,以获取主客观评价结果;
将主客观评价结果中评估指标的得分进行排序,将排序结果中优先级最高的前三个评估指标作为治疗目标。
进一步的,如受试者的改变动机的评估得分低于阈值,则需要将增强动机列入治疗目标。
进一步的,建立所述评估指标与治疗目标的对应关系,其中:
改变动机指标的对应治疗目标是增强戒毒动机;
心理渴求指标的对应治疗目标是降低对毒品渴求;
药物使用指标的对应治疗目标是强化避免复吸的自我控制能力;
精神健康指标的对应治疗目标是提供情绪管理技能;
家庭支持指标和社会交往指标的对应目标为增强社会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单元的心理干预内容均与治疗目标相对应,其中;
增强戒毒动机对应的是毒品的危害教育和戒毒动机强化内容;
降低对毒品渴求对应的是渴求及高危情境识别技能训练内容;
强化避免复吸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应的是防复吸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处理与毒品相关的消极认知训练内容;
增强社会功能对应的是应对压力、家庭矛盾理解和提升自尊及发觉自我积极因素训练。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模块结合动机强化干预、认知行为治疗、正念防复吸练习、心理动力学等多种治疗设置,并采用基于人机交互对话形式推进治疗单元主题。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模块的人机交互对话采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交互对话内容,以还原真实心理治疗过程。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系统,包括:
管理员端:用于管理受试者账户、进行物质使用障碍严重程度评估及心理特征调查和智慧心理干预的设定和存储受试者数据信息;
受试者端:与所述的管理员端相连接,用于处理受试者账户的登陆设定,采集受试者数据信息,进行物质成瘾程度及心理特征评估和心理干预;
服务器:与所述的管理员端和受试者端相连接,用于获取和整合管理员端中受试者的相关数据。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上述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便捷化、适用范围广、标准化程度高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生成对成瘾度评估量表以对受试者进行物质成瘾程度及心理特征评估,从而获取客观反应患者成瘾度的客观评价结果;将成瘾度评估量表以可视化方式反馈给受试者进,根据患者通过成瘾度评估量表进行自我评估以生成主观反应受试者成瘾度的主观评价结果;综合所述客观评价结果和主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获取该受试者进相应的治疗目标;根据患者的治疗目标,设定相对应的治疗模块对受试者进行针对性的成瘾性干预治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如果申请文件中出现“第一/第二”的类似描述则增加以下的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系统和存储装置,首先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生成对成瘾度评估量表以对受试者进行物质成瘾程度及心理特征评估,从而获取客观反应患者成瘾度的客观评价结果。
具体的,在成瘾程度及心理特征评估过程中
首先,根据DSM-5相关诊断标准,借鉴成瘾严重程度指数(ASI)第五版,渴求自我报告视觉模拟量表,结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的意见,编制成瘾程度及特点的成瘾度评估量表用以评估受试者成瘾程度及相关特征,内容涵盖心理渴求、药物使用情况、躯体反应、精神健康、家庭支持、社会交往、改变动机等七个评估指标,根据积分规则可计算出受试者每个评估指标的得分,根据所述得分进行评估指标的排序以完成对受试者成瘾度的评估,从而反映受试者物质使用障碍问题的特点与严重程度。
步骤S2,将成瘾度评估量表以可视化方式反馈给受试者,患者通过成瘾度评估量表进行自我评估以生成主观反应受试者成瘾度的主观评价结果。
具体的,在处理完毕受试者数据后将其评估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反馈给受试者,并让受试者按照自己意愿和迫切需要将希望解决的物质成瘾方面的问题。并对评估指标中心理渴求、药物使用情况、躯体反应、精神健康、家庭支持、社会交往、改变动机进行从低到高的排序(从1到7,数字越小代表越迫切得到帮助),以此呈现受试者本身的切实需求和主观上的关键问题。
步骤S3,综合所述客观评价结果和主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获取该受试者进相应的治疗目标。
具体的,在受试者完成排序后,系统结合受试者主观排序结果及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与受试者一同制定治疗目标。治疗目标制定的选择机制如下:
1.制定目标的基本机制:首先,比较客观评估得分、按照得分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注意改变动机与家庭支持维度反向积分),确定客观评估结果的迫切性顺序;然后结合主观选择排序结果,将各维度主客观维度排序结果相加,获得主客观评价结果,得分越低表明该维度的重要性越强,越需要得到专业治疗;最后将解决最需要治疗的前三项维度放入治疗目标之中。
2.制定目标的额外机制:若受试者的改变动机评估结果低于60分,需将增强动机纳入治疗目标。
3.评估维度与治疗目标的对应关系:改变动机维度对应目标为“增强戒毒动机”;心理渴求维度、药物使用维度对应目标为“降低对毒品的渴求”及“强化避免复吸的自我控制能力”;精神健康维度对应目标为“提高情绪管理技能”;家庭支持维度、社会交往维度对应目标为“增强社会功能”。
步骤S4,根据患者的治疗目标,设定相对应的治疗模块对受试者进行针对性的成瘾性干预治疗。
二、所述的心理干预是指:
在团队丰富临床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参考国内外有循证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与诊疗指南,结合中国物质使用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物质成瘾智慧心理干预手册的编写。在干预手册初步形成意见稿后,为保证干预手册的适用性、可行性、有效性,经过相关专家及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治疗师多次讨论并修改,形成最终版本的干预手册,并利用技术将其实现对受试者进行智慧心理干预。
本发明的物质成瘾智慧干预模块设置为十次治疗单元,根据受试者选定的治疗目标,将在十次治疗单元中选取契合受试者需求和治疗意愿的治疗单元进行智慧干预。这十次治疗单元与其对应的目标分别是:
(一)增强戒毒动机:对应“增强戒毒动机”目标
1.毒品的危害
2.戒毒动机强化
(二)降低对毒品的渴求:对应“降低毒品渴求”目标
3.渴求及高危情境识别技能
(三)拒绝与应对毒品:对应“强化避免复吸的自我控制能力”目标
4.防复吸的自我控制能力
5.处理与毒品相关的消极认知
(四)情绪管理训练:对应“提高情绪管理技能”目标
6.情绪管理技能(1)
7.情绪管理技能(2)
(五)个人功能训练:对应“增强社会功能”目标
8.应对压力
9.家庭矛盾理解
10.提升自尊及发觉自我积极因素
在治疗单元实施智慧心理干预过程中,综合运用正念防复吸技术、心理动力学技巧及认知行为治疗原理,采用基于人机交互的对话形式推进治疗单元主题,主要形式包括:
询问:询问的主要目的是引导治疗主题,发掘受试者相关信息,提供结构化治疗的框架基础。询问的内容与每次治疗单元的主题相联系。
建议:根据受试者对于引导问题的回答情况给出不同清晰且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
知识小测试:使用问答题、选择题的知识测试方式对受试者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检测,用以保证治疗疗效。
在该部分的人机交互对话,将采用机器学习的算法,通过与受试者的互动练习不断训练系统使其智慧化、尽可能还原真实心理治疗过程——实现与受试者完整的对话交流,使系统可以在专业心理咨询设置的内容框架下,围绕设定好的主题进行自由且人性化的对话,并根据受试者的反馈进行实时回答和专业性建议。
三、智慧心理干预内容:
(一)毒品的危害:
1)通过语音输出的形式为受试者介绍关于毒品的基本分类及特性,遵循《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的分类标准,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毒品。
2)用设问的方式让受试者思考使用不同的毒品带来问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受试者主动思考毒品的危害
3)肯定受试者提及的内容,若有漏缺给受试者反馈更全面的知识点:相同之处(依赖性、耐受性、危害性);不同之处(作用位点、成瘾性、治疗手段)等。
4)重点介绍毒品带来的身体依赖性、心理依赖性、家庭危害性
5)用设问的方式询问:“为什么吸毒后会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为什么停止吸毒后会产生难受的戒断症状?”、“为什么会存在强迫性用药行为?”
6)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指出毒品相关行为与大脑息息相关,并简单介绍成瘾的大脑机制。
7)询问受试者是否存在如下戒断症状:“情绪焦虑、焦躁不安”、“出现强烈的用药渴求”、“疲乏劳累,全身无力”、“嗜睡多梦、容易受惊”、“强烈的饥饿感和心慌”等。
8)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反馈给受试者关于戒断症状的解释和说明。
9)最后,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出与本次治疗内容相关的知识小测试用以检测受试者的理解程度及专注力。知识小测试的形式分为判断题及选择题(多选、单选),如“根据本次治疗内容,请判断如下表述是否正确: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根据本次治疗内容,请选择一项最佳答案:毒品会对大脑内的神经元产生作用,使其分泌(a.谷氨酸/b.皮质醇/c.多巴胺/d.血清素)。
(二)戒毒动机强化
1)引入“尼克·胡哲”的故事,让受试者感受到坚持戒毒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但仍有人在生活中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战而胜之,走上了成功之路,用于鼓励受试者勇于挑战自我。
2)开放式设问:尼克·胡哲的事迹中,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你对此有什么感悟?
3)在受试者回答完毕之后,系统结合患者分享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适时引用榜样人物的言语对患者进行激励,指出“只要战胜困难、超越自我,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主题。
4)选择设问:“吸毒是否也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通过治疗得到控制呢?”(是/否)
5)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选择是——给予肯定,并鼓励患者强化信心;选择否——强调吸毒成瘾的疾病本质,促使患者认识到吸毒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且可以像其它慢性疾病一样,通过坚持治疗和自我管理而得到控制。
6)提问:“你曾在戒毒后保持了多长时间的操守?你是如何成功做到保持操守的?”
7)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无论患者曾经戒断时间的长短(可能是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咨询师都要对其进行鼓励
8)戒毒榜样经历分享:要想保持操守、避免复吸,我们必须做到坚持治疗、强化自我管理,并为此付出长期的努力。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几位成功戒毒的人物事迹。和你们一样,他们也曾有过吸毒的经历。但是,他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保持长时间的操守,至今未再复吸。
9)开放设问:对于这些成功戒毒的榜样事迹,你有何感想?/除了文连平和王永进之外,在你们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人曾在戒毒后保持了长时间的操守?
10)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他们行,你也一定能行”引导患者关注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以使患者看到成功戒毒的希望,树立成功戒毒的信念。
(三)渴求及高危情景识别技能
1)解释渴求的产生:通过举例说明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试验原理,用类比的方式说明每次给狗喂食前敲铃,经过多次训练后,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流涎并想马上吃到食物,这就是渴求,铃声就是触发因素。当患者看到吸毒用具也渴望马上得到毒品,这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类似,毒品、吸毒用具、曾经的吸毒环境、毒友等都是触发因素。
2)询问:“当你对毒品有渴求的时候,你当时身体是什么感觉,对此你有什么心理反应呢?”
3)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每个人面对渴求时都会有不同的状态与烦恼,有的人是强烈的躯体反应、有的人则是情绪发生波动,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发生渴求当时是极为难受的。不过要相信这一切总有办法解决的。
4)询问:“你们对于毒品的渴求一般持续多久?”、“渴求发生时,你有什么困扰与不适吗?”
5)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渴求是有时效性的,当我们坚持一段时间后渴求自然会消减。渴求会带来痛苦与烦恼,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控的,渴求可以通过恰当的应对方式来消解,让我们一起来开始接下来的内容吧!
6)识别渴求的触发因素:询问“你经常使用毒品的场所是哪些?”、“你经常在什么时候使用毒品呢?”、“你经常和谁一起使用毒品呢?”
7)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以上的情景都是你使用毒品的高危因素,一定要尽可能回避高危情景。
8)渴求应对技能:分散注意力、放松训练、谈论渴求
9)进行正念防复吸训练之“识别触发渴求因素和认识渴求”练习,在音频指导之下进行身体扫描、放松冥想、渴求感体验。
(四)防复吸的自我控制能力
1)提供案例解释不相关决定的概念,并引导受试者思考: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细小的决定看起来和使用毒品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往往却增加使用毒品的风险。
2)询问:“你认为不相关决定与渴求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往往生活中一些小决定会导致步步迈向使用毒品的深渊,要重溯自己之前的毒品使用经历,看看有哪些不经意的决定致使最后使用毒品。
4)发现貌似无关的决定:询问“你是否经历过这些貌似无关的决定:去某个可能获得毒品的地方;不销毁家里存放的毒品或用具;参加容易得到毒品的聚会等等。”
5)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既要回避高危情景,也要留心与之相关的一些貌似无关的决定,因为往往这些看似无关的决定会增加遭遇触发因素的几率。
6)询问:“在遭遇触发因素前,你曾经做了什么样的貌似无关决定呢?”
7)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告知受试者貌似无关的决定的风险是间接的,要在作出事情决定之前谨慎判断。
8)进行正念防复吸训练之“高危情境中的正念”练习,在音频指导之下进行视觉意识、个别和普遍复吸高危因素、SOBER休息
(五)处理与毒品相关的消极认知
1)解释自动思维:介绍自动思维、情绪、行为之间的联系
2)举例说明事件、思维、情绪之间的影响关系:如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准备独具打算溜冰”这件事发生时,我的想法是“不溜冰我就度不过这一天”,并且对这个想法的相信程度是80%,然后关于这件事我的情绪是低落的、沮丧的。
3)询问受试者:“你一般在使用毒品之前一般会发生什么事情?”、“关于这件事,你脑海当时第一个出现的念头是什么?”、“与之相关的,你在当时有什么感受?你当时的情绪状态如何?”
4)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类似的思考方式实际上是采用记录的方式去回溯自己的思维变化。自动思维对事件的认知会影响情绪、行为及生理反应,所以学会识别消极自动思维并予以纠正对改善情绪、矫正不良行为就有重要作用。
5)询问受试者:“有没有证据说明你在使用毒品前那件事情所联想起的第一想法永远是正确的呢?”、“用一个打分的方法,0(完全不正确到10完全正确):这种想法能打几分?”、“如果别人告诉我这一点,我会相信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考虑这个问题?”
6)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往往我们会陷入习惯的思考模式中,但有时我们对于事件的解释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当面对有不合理的念头时,要敢于挑战它,继而改变它。
7)介绍常见的认知错误:忽视证据、主观推测、以偏概全、放大或缩小、个人化、全或无思维等等
8)询问受试者:“让我们回头看看,刚刚你提到的想法有没有包含以上的认知错误?”
9)进行正念防复吸训练之“高危情境中的正念”练习,在音频指导之下进行视觉意识、个别和普遍复吸高危因素、SOBER休息
10)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在我们感觉对毒品无法自拔时,往往意味着我们的思维中存在着相关的认知错误,所以常常需要我们反思自己的自动思维里是否存在以上的认知错误。
(六)情绪管理训练(1)
2.成瘾认知行为训练部分
1)介绍不良情绪与成瘾之间的关系:情绪问题与生活事件及认识有关,也会导致貌似无关决定或复吸借口。
2)询问:“让我们再来看看,哪些情绪会导致你产生吸毒想法?”(给出情绪列表:害怕、受挫、被忽视感、愤怒、内疚……)
3)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情绪是我们复吸的内部触发因素,要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无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只有当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了它,并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觉察到它有可能触发复吸行为的产生,那么我们便可以开始有意识地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努力。
4)介绍失落循环理论
5)探讨应对失落循环中的各环节的应对方法
(七)情绪管理训练(2)
1)询问:“你觉得什么是情绪管理?”
2)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情绪管理也即“情商”是由两位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梅耶和彼得·萨洛维于20世纪提出,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认识和处理以及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3)介绍情绪觉察的方法
4)介绍管理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适度宣泄、自我安慰、自我暗示等。
(八)应对压力的方法
1)询问:“你什么时候感到有压力?”、“压力像什么?感到有压力时有哪些不适?”
2)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压力的来源不同,面对压力的感受也因人而异,反映压力的方面也不相同,并介绍压力的概念。
3)压力过大的察觉:询问受试者“你是怎么察觉到自己的压力较大的呢?”
4)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压力过大后的表现特征
5)介绍压力过大的预防方法
6)进行正念防复吸训练之“自我保健与生活方式的平衡”练习,在音频指导之下进行坐式冥想(慈爱)
6)冥想压力事件并排序解决
(九)家庭矛盾的理解
1)防御机制的引入:询问“当家庭出现了矛盾与纷争的时候,你们家庭成员之间会敞开心扉地探讨彼此的感受和立场吗?”
2)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若为“有”,则鼓励受试者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家庭矛盾,以积极态度处理纷争;若为“无”,则继续询问为什么没有及时传达彼此的感受?
3)介绍防御机制,并让受试者思考是否在其家庭生活中存在如上几类的防御机制。
4)进行正念防复吸训练之“日常生活中的正念”练习,在音频指导之下进行高山冥想、听觉意识、呼吸冥想
5)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毒品使用往往是由于采用了消极的防御机制,没有及时进行沟通以化解家庭矛盾,因而导致情绪郁结,继而便通过寻求毒品解除烦恼。所以理解防御机制,主动及时沟通,有利于消解家庭矛盾、进而助力于防止复吸。
(十)提升自尊及发掘自我积极因素
1)促进自我觉察:询问“你的优点和长处是?”、可以分享给我你觉得你突出的能力吗?”
2)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对受试者提及的优点、长处、能力进行肯定,并指出要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利用好自己的能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3)进行正念防复吸训练之“社会支持”练习,在音频指导之下进行身体扫描
4)觉察曾有的良好习惯:询问“过去,你都可能成功过,回想一下,吸毒前、后自己有哪些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如何帮助到自己的?看到自己有这些好习惯,有什么感受?自己最需要改变的行为习惯是什么?打算怎样改变?”
5)待受试者回答相关问题之后系统反馈:肯定曾经有的好习惯,并鼓励受试者重新拾回好习惯,并有意识地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6)幸福冥想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系统的系统架构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
管理员端1:用于管理受试者账户、进行物质使用障碍严重程度评估及心理特征调查和智慧心理干预的设定和存储受试者数据信息。
受试者端2:与所述的管理员端相连接,用于处理受试者账户的登陆设定,采集受试者数据信息,进行物质使用障碍严重程度评估、心理特征测试和智慧心理干预。受试者端分为成瘾程度及心理特征评估模块和智慧心理干预模块。成瘾程度及心理特征评估模块,与所述的管理员端和服务器相连接,用于评估物质使用障碍严重程度、调查心理特征。智慧心理干预模块,与所述的成瘾特征评估模块、管理员端、服务器相连接,用于进行对受试者的询问、心理治疗、建议。
服务器3:与所述的管理员端和受试者端相连接,用于获取和整合管理员端中受试者的相关数据。
算法:采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提供语音处理、识别、输出的内容,使系统可在训练和重复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拟人化能力,以提供更具贴近传统面对面心理治疗的场景。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上述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终端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对成瘾度评估量表以对受试者进行物质成瘾程度及心理特征评估,从而获取客观反应患者成瘾度的客观评价结果;
将成瘾度评估量表以可视化方式反馈给受试者,患者通过成瘾度评估量表进行自我评估以生成主观反应受试者成瘾度的主观评价结果;
综合所述客观评价结果和主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获取该受试者进相应的治疗目标;
根据患者的治疗目标,设定相对应的治疗模块对受试者进行针对性的成瘾性干预治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建立成瘾度评估量表,所述成瘾度评估量表包括心理渴求、药物使用情况、躯体反应、精神健康、家庭支持、社会交往、改变动机七个方面的评估指标;
设定每个评估指标的得分,根据所述得分进行评估指标的排序以完成对受试者成瘾度的评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任一种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治疗目标的获取过程中,包括:
将所述客观评价结果中评估指标的得分与主观评价结果中评估指标的得分进行相加,以获取主客观评价结果;
将主客观评价结果中评估指标的得分进行排序,将排序结果中优先级最高的前三个评估指标作为治疗目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受试者的改变动机的评估得分低于阈值,则需要将增强动机列入治疗目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评估指标与治疗目标的对应关系,其中:
改变动机指标的对应治疗目标是增强戒毒动机;
心理渴求指标的对应治疗目标是降低对毒品渴求;
药物使用指标的对应治疗目标是强化避免复吸的自我控制能力;
精神健康指标的对应治疗目标是提供情绪管理技能;
家庭支持指标和社会交往指标的对应目标为增强社会功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单元的心理干预内容均与治疗目标相对应,其中;
增强戒毒动机对应的是毒品的危害教育和戒毒动机强化内容;
降低对毒品渴求对应的是渴求及高危情境识别技能训练内容;
强化避免复吸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应的是防复吸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处理与毒品相关的消极认知训练内容;
增强社会功能对应的是应对压力、家庭矛盾理解和提升自尊及发觉自我积极因素训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模块包括正念防复吸训练单元和成瘾认知行为治疗单元,所述正念防复吸训练单元采用语音技术指导受试者完成相应的正念防复吸练习,成瘾认知行为治疗单元采用基于人机交互对话形式推进治疗单元主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瘾认知行为治疗单元的人机交互对话采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交互对话内容,以还原真实心理治疗过程。
9.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理员端:用于管理受试者账户、进行物质使用障碍严重程度评估及心理特征调查和智慧心理干预的设定和存储受试者数据信息;
受试者端:与所述的管理员端相连接,用于处理受试者账户的登陆设定,采集受试者数据信息,进行物质成瘾程度及心理特征评估和心理干预;
服务器:与所述的管理员端和受试者端相连接,用于获取和整合管理员端中受试者的相关数据。
10.一种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144055.5A 2020-03-04 2020-03-04 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 Pending CN1112928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4055.5A CN111292835A (zh) 2020-03-04 2020-03-04 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4055.5A CN111292835A (zh) 2020-03-04 2020-03-04 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2835A true CN111292835A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25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4055.5A Pending CN111292835A (zh) 2020-03-04 2020-03-04 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92835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2946A (zh) * 2020-08-17 2020-11-03 阿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骑行运动的戒毒康复训练系统
CN111882947A (zh) * 2020-08-17 2020-11-03 阿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划船运动的戒毒康复训练系统
CN111882943A (zh) * 2020-08-17 2020-11-03 阿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登山运动的戒毒康复训练系统
CN112545459A (zh) * 2020-12-04 2021-03-26 杭州赛翁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毒瘾评估矫治系统
CN113413155A (zh) * 2021-05-20 2021-09-21 浙江警察学院 药物成瘾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物理测试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418115A (zh) * 2022-01-11 2022-04-29 华中师范大学 心理咨询师的共情会谈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67964A (zh) * 2020-12-24 2022-06-28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一种灵长类药物成瘾性评估的方法与应用
CN114903006A (zh) * 2021-02-09 2022-08-16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物质成瘾模型的构建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0529A (zh) * 2018-09-12 2019-02-01 阿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毒瘾渴求靶向干预矫治系统
CN109620264A (zh) * 2018-12-18 2019-04-16 徐建辉 一种快速心理评估及同步心理干预的系统
WO2019111053A2 (en) * 2017-12-04 2019-06-13 Brainsway Ltd. Methods for treating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US20190189257A1 (en) * 2017-12-15 2019-06-20 Kevin ROD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ioid dependency/addiction treatment
CN110111873A (zh) * 2019-03-20 2019-08-09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成瘾记忆-动机诱因模型的vr线索诱发成瘾者渴求反应测量系统
CN110415773A (zh) * 2019-08-02 2019-11-05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 物质使用障碍调查干预管理系统
CN110547793A (zh) * 2019-07-02 2019-12-10 上海大学 一种结合脑电与近红外的毒瘾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11053A2 (en) * 2017-12-04 2019-06-13 Brainsway Ltd. Methods for treating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US20190189257A1 (en) * 2017-12-15 2019-06-20 Kevin ROD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ioid dependency/addiction treatment
CN109300529A (zh) * 2018-09-12 2019-02-01 阿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毒瘾渴求靶向干预矫治系统
CN109620264A (zh) * 2018-12-18 2019-04-16 徐建辉 一种快速心理评估及同步心理干预的系统
CN110111873A (zh) * 2019-03-20 2019-08-09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成瘾记忆-动机诱因模型的vr线索诱发成瘾者渴求反应测量系统
CN110547793A (zh) * 2019-07-02 2019-12-10 上海大学 一种结合脑电与近红外的毒瘾评估方法
CN110415773A (zh) * 2019-08-02 2019-11-05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 物质使用障碍调查干预管理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2946A (zh) * 2020-08-17 2020-11-03 阿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骑行运动的戒毒康复训练系统
CN111882947A (zh) * 2020-08-17 2020-11-03 阿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划船运动的戒毒康复训练系统
CN111882943A (zh) * 2020-08-17 2020-11-03 阿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登山运动的戒毒康复训练系统
CN112545459A (zh) * 2020-12-04 2021-03-26 杭州赛翁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毒瘾评估矫治系统
CN114667964A (zh) * 2020-12-24 2022-06-28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一种灵长类药物成瘾性评估的方法与应用
CN114667964B (zh) * 2020-12-24 2023-11-14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一种非人灵长类药物成瘾性评估的方法与应用
CN114903006A (zh) * 2021-02-09 2022-08-16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物质成瘾模型的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13413155A (zh) * 2021-05-20 2021-09-21 浙江警察学院 药物成瘾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物理测试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418115A (zh) * 2022-01-11 2022-04-29 华中师范大学 心理咨询师的共情会谈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2835A (zh) 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
Fowler et al.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for psychosis: Theory and practice
Breslin et al. An information-processing analysis of mindfulness: Implications for relapse pre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ubstance abuse.
JP7038388B2 (ja) 医療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実行する方法
Eberth et al. PROMISE: A model of insight and equanimity as the key effects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US20180107800A1 (en) Secure databas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health care treatment
Teater et al. Exploring smoking prevalence, quit attempts, and readiness to quit cigarette use among women in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Fernandez In their shoes: Examining the issue of empathy and its place in the treatment of offenders
Rangé et al.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 for substance abuse
CN112185516A (zh) 基于人机交互的重精人员心理建设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uaihy et al. Relapse prevention: Clinical strategies for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Hsu et al. Relapse prevention in substance use
JP7391443B1 (ja) 医療・療法システムを統合するデータベース及びそれを実行する方法
US20220319669A1 (en) Guiding a therapeutic psychedelic experience using extended reality
Ghassemi Substance Abuse an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Tursi A grounded theory of counseling with clients with a tendency for experiential avoidance
Pearson The meanings of everyday-lived experiences for individuals in stable recovery from substance dependence
Siqueira Experiential avoidance and psychological acceptance in the psychological recovery from enduring mental illness
Claborn et al. Acceptability and Perceived Utility of Virtual Reality Among People Who Are Incarcerated Who Use Drugs
White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Strategies and Adult Opioid Abuse: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f Precontemplation to Contemplation Stage in Residential Treatment Programs
White Mindfulness as a Predictor for Depression, Self-Forgiveness, and Stages of Change for Individuals in Active Recovery
Basnett Looking Inwards, Speaking Out: Exploring Meditation with Novice Meditators Taking Part in a Short-term Meditation Program
Lømo et al. Repeated explorations of violent scripts: psychotherapy for men acting violently against their female partner
Gould “Anything I do now feels like an act of resilience”: adversity, resilience, and wellbeing in female survivors of domestic abuse
Kudo et al. Treatment engagement: A concept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