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7493A - 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7493A
CN111287493A CN202010193424.XA CN202010193424A CN111287493A CN 111287493 A CN111287493 A CN 111287493A CN 202010193424 A CN202010193424 A CN 202010193424A CN 111287493 A CN111287493 A CN 111287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room
nursing
isolation ward
ho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34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浩
倪有豪
茅建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1934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874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87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7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02Dwelling houses; Buildings for temporary habitation, e.g. summer hous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户型平面设置为L型,L型户型分为主家区和客家区,L型户型的长端为主家区,短端为客家区;将主家区分为主公共活动区和主私密休息区,客家区分为客公共活动区和客私密休息区;当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时,重度隔离病房、中度隔离病房、轻度隔离病房和活动区构成隔离区;护理通道、救治区和处置区构成半污染区;缓冲消毒通道、护理准备房、医疗物资室和护理住房构成清洁区。本发明的设计方法中将“医患分流、隔离治疗”中心理念与居家生活巧妙地相结合,便能够实现既满足家庭生活、又满足居家隔离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户型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强传染性疾病一般指的是以空气为媒介传播病原微生物而引起感染者的疾病,一般包括三种方式,即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及尘埃传播。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和确诊患者人数的急速攀升,尤其是传染病区床位更是一床难求。能够快速解决床位短缺问题和抑制病毒进一步扩散具有巨大的医疗价值和社会意义。很多隐形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而无症状者选择居家生活并自我隔离,这样既能够一定程度地缓解医院床位问题,同时也能免去不必要的恐慌。作为冬季流感高发期,出现一些流感症状就贸然去医院就诊,同样会造成医院人满为患,甚至可能交叉感染进一步加重疫情的蔓延。因此,居家隔离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居家隔离的不规范和卫生措施的不到位往往会引起家庭聚集性传染,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到科学的居家隔离显得十分重要。
科学的居家隔离首先需要从房屋整体布局上着手,能够控制传染病传播路径的户型一定是适合的。当然,户型设计的第一要务是满足家庭的日常居住生活,因为家庭成员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家里度过,在此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改造即能满足居家隔离的需求。目前,关于民用住宅户型设计方法的文献较多,大多从户型的功能分区、内部空间构造、舒适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无法满足住户居家隔离治疗的需求。
因此,亟需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可以满足传染性疾病患者、疑似患者或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居家隔离治疗的需求,做到医患分流、隔离治疗,最大限度的减小医院病床短缺的压力和抑制病毒的多代传播;以及在无疫情时可以满足正常住家户型的需求。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户型平面设置为L型,L型户型分为主家区和客家区,L型户型的长端为主家区,短端为客家区;
(2)、将主家区分为主公共活动区和主私密休息区,客家区分为客公共活动区和客私密休息区;
(3)、将主公共活动区分为客厅、餐厅、公卫一、阳台四、通道一和玄关,主私密休息区分为主卧、书房、主卫、阳台一、次主卧、次主卫、阳台二、次卧一、阳台三和次卧二,客公共活动区分为通道二、厨房、公卫二和储藏室,客私密休息区分为客房和保姆房;
(4)当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将主卧、书房和主卫设置为重度隔离病房,次主卧和次主卫设置为中度隔离病房,次卧一、次卧二和公卫一设置为轻度隔离病房,阳台一、阳台二、阳台三和阳台四设置为活动区,重度隔离病房、中度隔离病房、轻度隔离病房和活动区构成隔离区;通道一和玄关设置为护理通道,客厅设置为救治区,餐厅设置为处置区,护理通道、救治区和处置区构成半污染区;通道二设置为缓冲消毒通道,厨房和公卫二设置为护理准备房,储藏室设置为医疗物资室,客房和保姆房设置为护理住房,缓冲消毒通道、护理准备房、医疗物资室和护理住房构成清洁区。
其中,所述重度隔离病房、中度隔离病房和轻度隔离病房按照从西向东的方向布置,活动区布置在重度隔离病房、中度隔离病房和轻度隔离病房的南侧,救治区与处置区位于护理通道两侧,处置区与护理通道的玄关之间设有阻隔墙面,护理通道与缓冲消毒通道相连通并用密闭门相隔开,护理准备房和医疗物资室设置在缓冲消毒通道一侧边,护理住房设置在缓冲消毒通道的尽头。
优选的,所述户型的平面朝向根据风玫瑰图进行布置,且隔离区的房间进深方向与四季主导风向一致。
再者,所述重度隔离病房、中度隔离病房和轻度隔离病房的卧室内均配有新风系统,每一房间内设置一个进风口和一个排风口使卧室内空气处于负压状态,同时新风系统的风机排风口处设置多道消毒灭菌装置。
进一步,所述重度隔离病房、中度隔离病房和轻度隔离病房的每个卧室平开门均配有用于医护人员传递生活及医疗必需品的消毒传递窗。
再者,所述活动区的阳台一、阳台二、阳台三和阳台四之间采用双层密闭推拉门。
优选的,所述缓冲消毒通道为配备消毒设备的封闭空间。
进一步,所述护理通道的玄关处设有用于医务人员每日定时诊治病人出入口和发生危重病情时急救出入口的外开门,所述清洁区处设有用于护理人员和家庭未感染人员出入口的外开门。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优点:本发明的设计方法中采用的医疗流程、护理流程及患者活动路线能够有效的做到“医患分流、隔离治疗”,不仅能够隔离治疗家庭成员中的传染病患者,防止家庭内部交叉感染,同时也能够临时缓解传染病医院的床位短缺问题,从根本上抑制传染病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传播和多代扩散,为疫情的早日消除创造深远的医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本发明的设计方法中将“医患分流、隔离治疗”中心理念与居家生活巧妙地相结合,便能够实现既满足家庭生活、又满足居家隔离的需求;疫情终会散去,生活恢复往常,多年以后再次发生其他空气强传染性疾病病情时,该居家隔离户型经过简单的改造和加装,如增加密闭隔离门、消毒器材等用于医学隔离的设施,就能满足住户居家隔离治疗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户型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医疗人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医疗人员消毒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护理人员消毒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户型平面设置为L型,L型户型分为主家区和客家区,L型户型的长端为主家区,短端为客家区;
(2)、将主家区分为主公共活动区和主私密休息区,客家区分为客公共活动区和客私密休息区;在没有疫情的时候,L型一端为主人家庭居家生活的区域,L型另一端为来访客人临时居住或家政保姆生活的区域;
(3)、将主公共活动区分为客厅、餐厅、公卫一303、阳台四404、通道一501和玄关502,主私密休息区分为主卧101、书房102、主卫103、阳台一401、次主卧201、次主卫202、阳台二402、次卧一301、阳台三403和次卧二302,客公共活动区分为通道二、厨房901、公卫二902和储藏室,客私密休息区分为客房111和保姆房112;
(4)当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将主卧101、书房102和主卫103设置为重度隔离病房1,次主卧201和次主卫202设置为中度隔离病房2,次卧一301、次卧二302和公卫一303设置为轻度隔离病房3,阳台一401、阳台二402、阳台三403和阳台四404设置为活动区4,重度隔离病房1、中度隔离病房2、轻度隔离病房3和活动区 4构成隔离区;通道一501和玄关502设置为护理通道5,客厅设置为救治区6,餐厅设置为处置区7,护理通道5、救治区6和处置区7构成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应定时消毒处理并做好消毒记录;通道二设置为缓冲消毒通道8,厨房901和公卫二902设置为护理准备房9,储藏室设置为医疗物资室10,作为防护用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日常用品、药品、清洁被服等医疗物资储藏之用;客房111和保姆房112设置为护理住房11,缓冲消毒通道8、护理准备房9、医疗物资室10和护理住房11构成清洁区。重度隔离病房1、中度隔离病房2和轻度隔离病房3按照从西向东的方向布置,重度患者一般静养为主,活动较少,安置在最西侧,同时对其他患者的交叉传染影响控制到最小。
活动区4布置在重度隔离病房1、中度隔离病房2和轻度隔离病房3的南侧,救治区6与处置区7位于护理通道5两侧,处置区7与护理通道5的玄关502之间设有阻隔墙面,作为入户的一个缓冲,同时处置区7的医疗废物不易扩散气味。护理通道5与缓冲消毒通道8相连通并用密闭门相隔开,护理准备房9和医疗物资室10设置在缓冲消毒通道8一侧边,护理住房11设置在缓冲消毒通道8的尽头;密闭门的设置能够有效实现缓冲消毒通道8为护理人员消毒功能,护理住房11主要为家庭内部护理人员和医院专业护理人员临时居住休息之用。缓冲消毒通道8与护理准备房9的厨房901、公卫二902作为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的消毒、沐浴及更衣的主要区域。
户型的平面朝向根据风玫瑰图进行布置,且隔离区的房间进深方向与四季主导风向一致,且同时考虑采光需求,主卧101、次主卧201、次主卫202和次卧一301的朝向朝南。本发明朝向的合理选择,可以对房间进行换气,利用空气净化能力和太阳紫外线将病毒杀死。重度隔离病房1、中度隔离病房2和轻度隔离病房3的卧室内均配有新风系统,每一房间内设置一个进风口和一个排风口使卧室内空气处于负压状态,同时新风系统的风机排风口处设置多道消毒灭菌装置,空气质量达标后排放。新风系统的设置能够更好的避免家庭成员在户型内的交叉传染,以及新风系统的消毒装置的设置能够将带有病毒的空气外排时及时有效的杀毒,避免病毒空气传染给社区内更多的住户;但可选择是否使用新风系统,比如楼层高的用户可以选择较多时间自然通风,有科学论证带有传染病毒的空气随着高度的增加在空气中密度会较快减小,同时致病率也显著减小;较好的采光可以增强患者积极心态,对于身体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重度隔离病房1、中度隔离病房2和轻度隔离病房3的每个卧室平开门均配有用于医护人员传递生活及医疗必需品的消毒传递窗,能够减小医护人员被感染病毒的概率。活动区4的阳台一、阳台二、阳台三和阳台四之间采用双层密闭推拉门,主要是防止病情较重患者向较轻患者传染,使其病情加重。缓冲消毒通道8作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的缓冲区域,缓冲消毒通道8为配备消毒设备的封闭空间,同时将护理准备房的公卫二用作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沐浴换衣之用。半污染区中护理通道的玄关处外开门作为医务人员每日定时诊治病人出入口,同时也是发生危重病情时急救出入口,清洁区外开门为护理人员及家庭未感染人员出入口。本发明的L型户型当有传染病疫情的时候,L 型的平面布置充分考虑到进行医患分流,可以简单地将户型改造成临时用于家庭成员隔离治疗的房屋,医护人员从L型的一侧进行医疗护理,而患者通过L型另一侧进行基本的室内活动。
本发明中家庭成员在医院定点医疗人员的指导下按照病情进行科学划分:无病情症状且返家成员住在护理住房11,并自觉承担起家庭其他成员的护理任务;没有病情症状且与家庭成员有一定接触的成员以及病情轻微的成员住在轻度隔离病房3;中等病情的住在中度隔离病房2;病情比较严重的住在重度隔离病房1;病情特别严重的由医护人员开辟绿色通道申请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
如图3所示,当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医疗流程、护理流程和患者活动路线如下:
医疗流程为:来自医院定点医疗人员自玄关处外开门进入救治区,对中度患者和轻度患者进行治疗,重症患者由于行动不便,医疗人员经过通道一的重症隔离病房门进入房间进行治疗,救治过程中的医疗污物、废物临时堆放于处置区,救治完成后及时清理外运,如图4所示,医疗人员从重度隔离病房或救治区经过通道一和玄关来到缓冲消毒通道,在缓冲消毒通道内借助消毒仪器设备消毒处理后,进入公卫二进行沐浴更衣后,返程回到医院。
护理流程为:护理人员在公卫二更换隔离服,在厨房取出相应医疗物资,经过通道二、玄关和通道一,向隔离区内各隔离病房通过消毒传送窗分发药品和生活用品,同时护理人员也可去往救治区协助医疗人员;如图5所示,护理人员从重度隔离病房、中度隔离病房、轻度隔离病房或救治区经过通道一及玄关来到缓冲消毒通道,在缓冲消毒通道内借助消毒仪器设备消毒处理后,进入公卫二进行沐浴更衣后,返回到护理住房进行休息。
患者活动路线为:重症患者尽量在阳台一活动,必要时通过活动区去往救治区,中度患者和轻度患者在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下在活动区内进行适当运动,活动区为隔离患者去往救治区的唯一通道,应定时消毒处理并做好消毒记录。

Claims (8)

1.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户型平面设置为L型,L型户型分为主家区和客家区,L型户型的长端为主家区,短端为客家区;
(2)、将主家区分为主公共活动区和主私密休息区,客家区分为客公共活动区和客私密休息区;
(3)、将主公共活动区分为客厅、餐厅、公卫一(303)、阳台四(404)、通道一(501)和玄关(502),主私密休息区分为主卧(101)、书房(102)、主卫(103)、阳台一(401)、次主卧(201)、次主卫(202)、阳台二(402)、次卧一(301)、阳台三(403)和次卧二(302),客公共活动区分为通道二、厨房(901)、公卫二(902)和储藏室,客私密休息区分为客房(111)和保姆房(112);
(4)当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将主卧(101)、书房(102)和主卫(103)设置为重度隔离病房(1),次主卧(201)和次主卫(202)设置为中度隔离病房(2),次卧一(301)、次卧二(302)和公卫一(303)设置为轻度隔离病房(3),阳台一(401)、阳台二(402)、阳台三(403)和阳台四(404)设置为活动区(4),重度隔离病房(1)、中度隔离病房(2)、轻度隔离病房(3)和活动区(4)构成隔离区;通道一(501)和玄关(502)设置为护理通道(5),客厅设置为救治区(6),餐厅设置为处置区(7),护理通道(5)、救治区(6)和处置区(7)构成半污染区;通道二设置为缓冲消毒通道(8),厨房(901)和公卫二(902)设置为护理准备房(9),储藏室设置为医疗物资室(10),客房(111)和保姆房(112)设置为护理住房(11),缓冲消毒通道(8)、护理准备房(9)、医疗物资室(10)和护理住房(11)构成清洁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度隔离病房(1)、中度隔离病房(2)和轻度隔离病房(3)按照从西向东的方向布置,活动区(4)布置在重度隔离病房(1)、中度隔离病房(2)和轻度隔离病房(3)的南侧,救治区(6)与处置区(7)位于护理通道(5)两侧,处置区(7)与护理通道(5)的玄关(502)之间设有阻隔墙面,护理通道(5)与缓冲消毒通道(8)相连通并用密闭门相隔开,护理准备房(9)和医疗物资室(10)设置在缓冲消毒通道(8)一侧边,护理住房(11)设置在缓冲消毒通道(8)的尽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户型的平面朝向根据风玫瑰图进行布置,且隔离区的房间进深方向与四季主导风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度隔离病房(1)、中度隔离病房(2)和轻度隔离病房(3)的卧室内均配有新风系统,每一房间内设置一个进风口和一个排风口使卧室内空气处于负压状态,同时新风系统的风机排风口处设置多道消毒灭菌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度隔离病房(1)、中度隔离病房(2)和轻度隔离病房(3)的每个卧室平开门均配有用于医护人员传递生活及医疗必需品的消毒传递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区(4)的阳台一、阳台二、阳台三和阳台四之间采用双层密闭推拉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消毒通道(8)为配备消毒设备的封闭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通道(5)的玄关(501)处设有用于医务人员每日定时诊治病人出入口和发生危重病情时急救出入口的外开门,所述清洁区处设有用于护理人员和家庭未感染人员出入口的外开门。
CN202010193424.XA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 Pending CN1112874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3424.XA CN111287493A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3424.XA CN111287493A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7493A true CN111287493A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20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3424.XA Pending CN111287493A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8749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74212A1 (en) * 2002-10-22 2004-04-22 Sanki Engineering Co., Ltd. Patient isolation unit
CN2682149Y (zh) * 2004-03-05 2005-03-02 程树斌 一种安全隔离室
CN101021103A (zh) * 2007-03-01 2007-08-22 郭建军 集合式住宅
CN201386400Y (zh) * 2008-12-03 2010-01-20 湖南继善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两代或三代居的户型
CN110593604A (zh) * 2019-07-19 2019-12-20 广州越欣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三代居户型设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74212A1 (en) * 2002-10-22 2004-04-22 Sanki Engineering Co., Ltd. Patient isolation unit
CN2682149Y (zh) * 2004-03-05 2005-03-02 程树斌 一种安全隔离室
CN101021103A (zh) * 2007-03-01 2007-08-22 郭建军 集合式住宅
CN201386400Y (zh) * 2008-12-03 2010-01-20 湖南继善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两代或三代居的户型
CN110593604A (zh) * 2019-07-19 2019-12-20 广州越欣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三代居户型设计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规范》", 31 March 2012,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良有方 ID:NOMAD_LIANG: "《4+1房2厅3卫,新版"隔离功能"的户型》《http://sa.sogou.com/sgsearch/sgs_tc_news.php?req=_LxjLpzlo_》", 26 February 2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59240U (zh) 可拆卸移动式负压隔离病房
CN111576936A (zh) 一种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及负压隔离区
CN211899885U (zh) 可移动式应急隔离方舱
CN111197827A (zh) 一种智能生物静离方舱
McKHANN et al. Hospital infections: a survey of the problem
Llewelyn-Davies et al. Hospital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on
CN111411802A (zh) 一种模块化单元负压隔离病房
CN206174527U (zh) 一种icu病房单元
CN111287493A (zh) 一种用于隔离空气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住宅户型设计方法
TWM596259U (zh) 可移動組合式負壓隔離裝置
Makram et al. Future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strategies post COVID-19 pandemic
Du Moulin Minimizing the potential for nosocomial pneumonia: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N212897887U (zh) 一种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
Hurst Transmission of hospital staphylococci among newborn infants: I. Observations on the contamination of a new nursery
Richardson Aseptic fever nursing
JP4104962B2 (ja) 無菌室
Bowie et al. The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by design
CN113279613A (zh) 一种机动型自供能智慧医疗方舱医院
CN214713209U (zh) 一种普通型隔离治疗舱
CN212466434U (zh) 移动式负压隔离舱
CN212796647U (zh) 一种负压移动医疗车
CN117345019A (zh) 一种传染病楼专用负压病区医学流线的平面布局方法
CN213218523U (zh) 平时和疫时可转换的组装式隔离病房
JP6902680B1 (ja) 介護施設又は医療施設の建築物
CN115822331A (zh) 一种平疫可转换病区空间组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