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4050A - 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4050A
CN111284050A CN202010094069.0A CN202010094069A CN111284050A CN 111284050 A CN111284050 A CN 111284050A CN 202010094069 A CN202010094069 A CN 202010094069A CN 111284050 A CN111284050 A CN 111284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ock wool
bottom end
driving whee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40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庆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0940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840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84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405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23/00Producing tubular articles
    • B29D23/001Pipes; Pipe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隔热材料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包括连接底台板,控制显示屏,第一连接顶板,第二连接顶板,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纵向加压机构和右推进挤压机构;连接底台板顶端左侧设置有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并且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顶端右侧与第一连接顶板相连接。本发明实现了高效加压增密岩棉粗料粘合层覆盖处理,高效粘合收卷岩棉薄板,并且对岩棉管外表面进行高强度挤压岩棉管快速固化成型,增加了岩棉管的密度,使其结构更稳定更坚固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隔热材料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岩棉管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管道的岩棉保温材料,是以天然玄武岩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熔融后,由高速离心设备制成人造无机纤维,同时加入特制的粘结剂和防尘油,再经加温固化,制作成各种规格,不同要求的岩棉保温管。同时岩棉也可以与玻璃棉硅酸铝棉复合制成岩棉复合保温管壳。岩棉管壳是以精选的辉绿岩和玄武岩矿渣为主要原料,经高温融化在高速离心过程中喷入特制粘合剂和防水剂而制成的树脂岩棉保温管壳和防水岩棉保温管壳。
岩棉类保温隔热材料由于其良好的保温隔热以及防火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管材领域等等,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岩棉管大多采用拼接合成的方式生产,且拼接合成后压实力度不够,进而导致了岩棉管拼接缝隙过大,岩棉管分层之间缝隙过大,保温效果不好,且挤压效果不好,密度较低,强度较低,极易弯折,且截面形状存在不规则的非圆截面岩棉管,使用过程中,保温隔热性能大大降低的问题。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岩棉管加工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由于岩棉管大多采用拼接合成的方式生产,且拼接合成后压实力度不够,进而导致了岩棉管拼接缝隙过大,岩棉管分层之间缝隙过大,保温效果不好,且挤压效果不好,密度较低,强度较低,极易弯折,且截面形状存在不规则的非圆截面岩棉管,使用过程中,保温隔热性能大大降低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包括连接底台板,支撑底脚,控制显示屏,第一连接顶板,第二连接顶板,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岩棉封装成卷机构,左推进挤压机构,纵向加压机构和右推进挤压机构;连接底台板底端左侧与支撑底脚相连接;连接底台板右端中部设置有控制显示屏;连接底台板顶端右侧与第一连接顶板相连接;连接底台板顶端左侧设置有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并且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顶端右侧与第一连接顶板相连接;连接底台板顶端中部设置有岩棉封装成卷机构,并且岩棉封装成卷机构左侧与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相连接,而且岩棉封装成卷机构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相连接;连接底台板顶端中右部设置有左推进挤压机构;连接底台板顶端右中部设置有纵向加压机构,并且纵向加压机构左端顶部与岩棉封装成卷机构相连接,并且纵向加压机构左端底部与左推进挤压机构相连接,而且纵向加压机构顶端中部与第一连接顶板相连接;连接底台板顶端右侧设置有右推进挤压机构,并且第一连接顶板左端与纵向加压机构相连接;第一连接顶板底端左侧与第二连接顶板相连接,并且第二连接顶板底端与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多辊传送带,上料斜板,第三传动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四传动轮,渐变辊组,粘连层贴合机构,粘合剂存储罐,放液管,出液蓬头,第一工作台和第十三传动轮;电机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右上方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前端中部与多辊传送带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左上方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多辊传送带前端左侧中部与第一传动齿轮相连接;多辊传送带后端右侧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齿轮右端底部与第二传动齿轮进行啮合;第二传动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右下方与渐变辊组进行传动连接;渐变辊组右侧设置有粘连层贴合机构,并且粘连层贴合机构右下方与第十三传动轮相连接;粘连层贴合机构右上方设置有粘合剂存储罐;粘合剂存储罐底端中部与放液管相连接;放液管底端与出液蓬头相连接;出液蓬头下方设置有第一工作台;第一工作台底端左侧和右侧与连接底台板相连接;粘合剂存储罐外表面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相连接;粘连层贴合机构顶端与第二连接顶板相连接;渐变辊组顶端与第二连接顶板相连接;多辊传送带底端与连接底台板相连接;第二传动齿轮后端中部与连接底台板相连接;第一传动齿轮后端中部与连接底台板相连接;上料斜板底端与连接底台板相连接;电机底端与连接底台板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右侧与岩棉封装成卷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岩棉封装成卷机构包括固定异形框,第一平齿轮,第二平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一限位盖,第一收卷中轴柱,第二限位盖,第三限位盖,第二收卷中轴柱,固定矩形夹,第四限位盖,升降工作台,第一升降底脚,第二升降底脚,第二锥齿轮,第一伸缩转轴,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固定异形框内底端左侧与第一平齿轮相连接;第一平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啮合,并且第二平齿轮外表面底端与固定异形框相连接;第一平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一限位盖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三限位盖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右上方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限位盖底端中部与第一收卷中轴柱进行插接;第一收卷中轴柱外表面底端与第二限位盖进行插接;第二限位盖底端与升降工作台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限位盖底端中部与第二收卷中轴柱进行插接;第二收卷中轴柱左端顶部设置有固定矩形夹;第二收卷中轴柱外表面底端与第四限位盖进行插接,并且第四限位盖底端与升降工作台相连接;升降工作台底端左侧与第一升降底脚进行焊接;升降工作台底端右侧与第二升降底脚进行焊接;第二锥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伸缩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转轴右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升降底脚底端与连接底台板相连接;第一升降底脚底端与连接底台板相连接;固定异形框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相连接;第一伸缩转轴外表面右侧与第一连接顶板相连接;第四锥齿轮左侧与第十三传动轮相连接;第三锥齿轮下方与纵向加压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左推进挤压机构包括侧部固定块,第五传动轮,第三平齿轮,第一齿轮架,第四平齿轮,第一长齿轮,第六传动轮,推进固定板,第五平齿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七传动轮,第二长齿轮,第六平齿轮,第二电动推杆,第七平齿轮,固定轴承框,第一丝杆和推进滑块;侧部固定块右端顶部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下方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平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齿轮架相连接;第三平齿轮底端中部与第四平齿轮进行啮合;第四平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长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长齿轮右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长齿轮底端中左侧与第五平齿轮进行啮合;第六传动轮右端中部与推进固定板相连接;第五平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电动推杆左端与侧部固定块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二长齿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长齿轮右端中部与推进固定板相连接;第二长齿轮顶端中左侧与第六平齿轮进行啮合;第六平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六平齿轮右上方设置有第七平齿轮;第七平齿轮外表面右侧与固定轴承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固定轴承框右端顶部和底部与推进固定板相连接;第七平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中部与推进滑块进行转动连接;推进滑块顶端和底端与纵向加压机构相连接;第六传动轮上方与纵向加压机构相连接;推进固定板底端与连接底台板相连接;侧部固定块底端与连接底台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纵向加压机构包括电动气缸,中空下压筒,第一固定轴承环,第二固定轴承环,传动轴杆,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一推进条,左侧加压半圆板,第二推进条,第三中轴柱,右侧加压半圆板,第三推进条,第四推进条和加压滑动底板;电动气缸底端中部与中空下压筒进行焊接;中空下压筒左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承环;中空下压筒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轴承环;第一固定轴承环内表面与传动轴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传动轴杆外表面右中部与第二固定轴承环相连接;传动轴杆外表面左侧与第八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轴杆右端与第十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轴杆底端左下方设置有第一推进条;第八传动轮左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推进条右端与左侧加压半圆板进行焊接;左侧加压半圆板左端中下部与第二推进条进行焊接;左侧加压半圆板底端与加压滑动底板进行滑动连接;左侧加压半圆板右侧设置有第三中轴柱,并且第三中轴柱底端与加压滑动底板相连接;第三中轴柱右侧设置有右侧加压半圆板,并且右侧加压半圆板底端与加压滑动底板相连接;右侧加压半圆板右端中上部与第三推进条进行焊接;右侧加压半圆板右端中下部与第四推进条进行焊接;加压滑动底板底端与连接底台板相连接;第一固定轴承环和第二固定轴承环顶端中部与第一连接顶板相连接;电动气缸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相连接;第十传动轮下方与右推进挤压机构相连接;第九传动轮底端与第六传动轮相连接;第八传动轮上方与第三锥齿轮相连接。
进一步的,粘连层贴合机构包括放料辊,粘连贴纸,第十一传动轮,固定中轴柱,第三电动推杆,第一限位辊,第四电动推杆,第二限位辊,第十二传动轮,凸轮,弧形冲击块,冲击杆,限位中空块,第一缓冲拉簧,第二缓冲拉簧和切割锥刀;放料辊外表面设置有粘连贴纸;放料辊后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放料辊前端中部与固定中轴柱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右上方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固定中轴柱底端中部与第三电动推杆相连接;固定中轴柱底端右侧与第四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底端设置有第一限位辊;第四电动推杆底端设置有第二限位辊;第十二传动轮前端中部与凸轮进行转动连接;凸轮底端左侧与弧形冲击块进行传动连接;弧形冲击块底端中部与冲击杆进行焊接;冲击杆外表面中上部与限位中空块进行套接;冲击杆底端与切割锥刀进行焊接;限位中空块底端左侧与第一缓冲拉簧相连接,并且第一缓冲拉簧底端与冲击杆相连接;限位中空块底端右侧与第二缓冲拉簧相连接,并且第二缓冲拉簧左端与冲击杆相连接;固定中轴柱顶端与第二连接顶板相连接;限位中空块上方与第二连接顶板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右下方与第十三传动轮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工作台顶端设置有斜面板。
进一步的,第一收卷中轴柱和第三中轴柱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蜡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由于岩棉管大多采用拼接合成的方式生产,且拼接合成后压实力度不够,进而导致了岩棉管拼接缝隙过大,岩棉管分层之间缝隙过大,保温效果不好,且挤压效果不好,密度较低,强度较低,极易弯折,且截面形状存在不规则的非圆截面岩棉管,使用过程中,保温隔热性能大大降低的问题,设计了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岩棉封装成卷机构,左推进挤压机构和纵向加压机构,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对岩棉粗品进行加压粘合操作,然后在岩棉封装成卷机构内部将岩棉薄板收卷得到岩棉管粗品,最后左推进挤压机构配合纵向加压机构,对岩棉管粗品进行横向和纵向加压,使其密度变大,强度变高,达到使用标准,实现了高效加压增密岩棉粗料粘合层覆盖处理,高效粘合收卷岩棉薄板,并且对岩棉管外表面进行高强度挤压岩棉管快速固化成型,增加了岩棉管的密度,使其结构更稳定更坚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岩棉封装成卷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左推进挤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纵向加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粘连层贴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连接底台板,2-支撑底脚,3-控制显示屏,4-第一连接顶板,5-第二连接顶板,6-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7-岩棉封装成卷机构,8-左推进挤压机构,9-纵向加压机构,10-右推进挤压机构,601-电机,602-第一传动轮,603-第二传动轮,604-多辊传送带,605-上料斜板,606-第三传动轮,607-第一传动齿轮,608-第二传动齿轮,609-第四传动轮,6010-渐变辊组,6011-粘连层贴合机构,6012-粘合剂存储罐,6013-放液管,6014-出液蓬头,6015-第一工作台,6016-第十三传动轮,701-固定异形框,702-第一平齿轮,703-第二平齿轮,704-第一锥齿轮,705-第一限位盖,706-第一收卷中轴柱,707-第二限位盖,708-第三限位盖,709-第二收卷中轴柱,7010-固定矩形夹,7011-第四限位盖,7012-升降工作台,7013-第一升降底脚,7014-第二升降底脚,7015-第二锥齿轮,7016-第一伸缩转轴,7017-第三锥齿轮,7018-第四锥齿轮,801-侧部固定块,802-第五传动轮,803-第三平齿轮,804-第一齿轮架,805-第四平齿轮,806-第一长齿轮,807-第六传动轮,808-推进固定板,809-第五平齿轮,8010-第一电动推杆,8011-第七传动轮,8012-第二长齿轮,8013-第六平齿轮,8014-第二电动推杆,8015-第七平齿轮,8016-固定轴承框,8017-第一丝杆,8018-推进滑块,901-电动气缸,902-中空下压筒,903-第一固定轴承环,904-第二固定轴承环,905-传动轴杆,906-第八传动轮,907-第九传动轮,908-第十传动轮,909-第一推进条,9010-左侧加压半圆板,9011-第二推进条,9012-第三中轴柱,9013-右侧加压半圆板,9014-第三推进条,9015-第四推进条,9016-加压滑动底板,601101-放料辊,601102-粘连贴纸,601103-第十一传动轮,601104-固定中轴柱,601105-第三电动推杆,601106-第一限位辊,601107-第四电动推杆,601108-第二限位辊,601109-第十二传动轮,601110-凸轮,601111-弧形冲击块,601112-冲击杆,601113-限位中空块,601114-第一缓冲拉簧,601115-第二缓冲拉簧,601116-切割锥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连接底台板1,支撑底脚2,控制显示屏3,第一连接顶板4,第二连接顶板5,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左推进挤压机构8,纵向加压机构9和右推进挤压机构10;连接底台板1底端左侧与支撑底脚2相连接;连接底台板1右端中部设置有控制显示屏3;连接底台板1顶端右侧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连接底台板1顶端左侧设置有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并且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顶端右侧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连接底台板1顶端中部设置有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并且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左侧与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相连接,而且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连接底台板1顶端中右部设置有左推进挤压机构8;连接底台板1顶端右中部设置有纵向加压机构9,并且纵向加压机构9左端顶部与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相连接,并且纵向加压机构9左端底部与左推进挤压机构8相连接,而且纵向加压机构9顶端中部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连接底台板1顶端右侧设置有右推进挤压机构10,并且第一连接顶板4左端与纵向加压机构9相连接;第一连接顶板4底端左侧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并且第二连接顶板5底端与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相连接。
所述,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包括电机601,第一传动轮602,第二传动轮603,多辊传送带604,上料斜板605,第三传动轮606,第一传动齿轮607,第二传动齿轮608,第四传动轮609,渐变辊组6010,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粘合剂存储罐6012,放液管6013,出液蓬头6014,第一工作台6015和第十三传动轮6016;电机601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6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602右上方与第二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3前端中部与多辊传送带6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3左上方与第三传动轮606进行传动连接;多辊传送带604前端左侧中部与第一传动齿轮607相连接;多辊传送带604后端右侧与第十三传动轮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606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齿轮6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齿轮607右端底部与第二传动齿轮608进行啮合;第二传动齿轮608后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609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609右下方与渐变辊组6010进行传动连接;渐变辊组6010右侧设置有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并且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右下方与第十三传动轮6016相连接;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右上方设置有粘合剂存储罐6012;粘合剂存储罐6012底端中部与放液管6013相连接;放液管6013底端与出液蓬头6014相连接;出液蓬头6014下方设置有第一工作台6015;第一工作台6015底端左侧和右侧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粘合剂存储罐6012外表面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顶端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渐变辊组6010顶端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多辊传送带604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二传动齿轮608后端中部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一传动齿轮607后端中部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上料斜板605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电机601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16右侧与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相连接。
所述,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包括固定异形框701,第一平齿轮702,第二平齿轮703,第一锥齿轮704,第一限位盖705,第一收卷中轴柱706,第二限位盖707,第三限位盖708,第二收卷中轴柱709,固定矩形夹7010,第四限位盖7011,升降工作台7012,第一升降底脚7013,第二升降底脚7014,第二锥齿轮7015,第一伸缩转轴7016,第三锥齿轮7017和第四锥齿轮7018;固定异形框701内底端左侧与第一平齿轮702相连接;第一平齿轮702右端中部与第二平齿轮703进行啮合,并且第二平齿轮703外表面底端与固定异形框701相连接;第一平齿轮702底端中部与第一限位盖7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703顶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7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703底端中部与第三限位盖7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704右上方设置有第二锥齿轮7015;第一限位盖705底端中部与第一收卷中轴柱706进行插接;第一收卷中轴柱706外表面底端与第二限位盖707进行插接;第二限位盖707底端与升降工作台7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限位盖708底端中部与第二收卷中轴柱709进行插接;第二收卷中轴柱709左端顶部设置有固定矩形夹7010;第二收卷中轴柱709外表面底端与第四限位盖7011进行插接,并且第四限位盖7011底端与升降工作台7012相连接;升降工作台7012底端左侧与第一升降底脚7013进行焊接;升降工作台7012底端右侧与第二升降底脚7014进行焊接;第二锥齿轮7015右端中部与第一伸缩转轴7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转轴7016右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7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7017后端中部与第四锥齿轮7018进行啮合;第二升降底脚7014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一升降底脚7013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固定异形框701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第一伸缩转轴7016外表面右侧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第四锥齿轮7018左侧与第十三传动轮6016相连接;第三锥齿轮7017下方与纵向加压机构9相连接。
所述,左推进挤压机构8包括侧部固定块801,第五传动轮802,第三平齿轮803,第一齿轮架804,第四平齿轮805,第一长齿轮806,第六传动轮807,推进固定板808,第五平齿轮809,第一电动推杆8010,第七传动轮8011,第二长齿轮8012,第六平齿轮8013,第二电动推杆8014,第七平齿轮8015,固定轴承框8016,第一丝杆8017和推进滑块8018;侧部固定块801右端顶部与第五传动轮8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802右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8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802下方与第七传动轮8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平齿轮803右端中部与第一齿轮架804相连接;第三平齿轮803底端中部与第四平齿轮805进行啮合;第四平齿轮805右端中部与第一长齿轮8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长齿轮806右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8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长齿轮806底端中左侧与第五平齿轮809进行啮合;第六传动轮807右端中部与推进固定板808相连接;第五平齿轮809左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801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电动推杆8010左端与侧部固定块801相连接;第七传动轮8011右端中部与第二长齿轮8012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长齿轮8012右端中部与推进固定板808相连接;第二长齿轮8012顶端中左侧与第六平齿轮8013进行啮合;第六平齿轮8013左端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8014进行转动连接;第六平齿轮8013右上方设置有第七平齿轮8015;第七平齿轮8015外表面右侧与固定轴承框8016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固定轴承框8016右端顶部和底部与推进固定板808相连接;第七平齿轮8015右端中部与第一丝杆8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8017外表面中部与推进滑块8018进行转动连接;推进滑块8018顶端和底端与纵向加压机构9相连接;第六传动轮807上方与纵向加压机构9相连接;推进固定板808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侧部固定块801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
所述,纵向加压机构9包括电动气缸901,中空下压筒902,第一固定轴承环903,第二固定轴承环904,传动轴杆905,第八传动轮906,第九传动轮907,第十传动轮908,第一推进条909,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第二推进条9011,第三中轴柱9012,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第三推进条9014,第四推进条9015和加压滑动底板9016;电动气缸901底端中部与中空下压筒902进行焊接;中空下压筒902左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承环903;中空下压筒902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轴承环904;第一固定轴承环903内表面与传动轴杆9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传动轴杆905外表面右中部与第二固定轴承环904相连接;传动轴杆905外表面左侧与第八传动轮906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轴杆905右端与第十传动轮908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轴杆905底端左下方设置有第一推进条909;第八传动轮906左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9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推进条909右端与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进行焊接;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左端中下部与第二推进条9011进行焊接;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底端与加压滑动底板9016进行滑动连接;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右侧设置有第三中轴柱9012,并且第三中轴柱9012底端与加压滑动底板9016相连接;第三中轴柱9012右侧设置有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并且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底端与加压滑动底板9016相连接;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右端中上部与第三推进条9014进行焊接;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右端中下部与第四推进条9015进行焊接;加压滑动底板9016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一固定轴承环903和第二固定轴承环904顶端中部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电动气缸901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第十传动轮908下方与右推进挤压机构10相连接;第九传动轮907底端与第六传动轮807相连接;第八传动轮906上方与第三锥齿轮7017相连接。
所述,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包括放料辊601101,粘连贴纸601102,第十一传动轮601103,固定中轴柱601104,第三电动推杆601105,第一限位辊601106,第四电动推杆601107,第二限位辊601108,第十二传动轮601109,凸轮601110,弧形冲击块601111,冲击杆601112,限位中空块601113,第一缓冲拉簧601114,第二缓冲拉簧601115和切割锥刀601116;放料辊601101外表面设置有粘连贴纸601102;放料辊601101后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601103进行转动连接;放料辊601101前端中部与固定中轴柱601104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1103右上方与第十二传动轮601109进行传动连接;固定中轴柱601104底端中部与第三电动推杆601105相连接;固定中轴柱601104底端右侧与第四电动推杆601107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601105底端设置有第一限位辊601106;第四电动推杆601107底端设置有第二限位辊601108;第十二传动轮601109前端中部与凸轮601110进行转动连接;凸轮601110底端左侧与弧形冲击块601111进行传动连接;弧形冲击块601111底端中部与冲击杆601112进行焊接;冲击杆601112外表面中上部与限位中空块601113进行套接;冲击杆601112底端与切割锥刀601116进行焊接;限位中空块601113底端左侧与第一缓冲拉簧601114相连接,并且第一缓冲拉簧601114底端与冲击杆601112相连接;限位中空块601113底端右侧与第二缓冲拉簧601115相连接,并且第二缓冲拉簧601115左端与冲击杆601112相连接;固定中轴柱601104顶端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限位中空块601113上方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1103右下方与第十三传动轮6016相连接。
所述,第一工作台6015顶端设置有斜面板。
所述,第一收卷中轴柱706和第三中轴柱9012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蜡层。
工作原理:在使用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时,首先将此装置固定于车间工作平面,然后在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内部加入足量液体粘合剂,然后外接电源,手动打开控制显示屏3,通过控制显示屏3接通装置内部动力机构电源,首先岩棉粗料进入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内部,对岩棉粗料进行加压,增加密度,并在粗料一面粘上粘合材料,并在其内部混入足量液体粘合剂,得到岩棉薄板,然后岩棉薄板在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内部撕去粘合层的保护纸,同时收集成卷,得到岩棉管粗品,然后将岩棉管粗品固定至纵向加压机构9内部,然后纵向加压机构9配合左推进挤压机构8和右推进挤压机构10同时工作,得到高密度成型岩棉管,然后岩棉管取出风干即可,完成了高效加压增密岩棉粗料,高效粘合收卷岩棉薄板,并且快速岩棉管固化成型的工作。
所述,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包括电机601,第一传动轮602,第二传动轮603,多辊传送带604,上料斜板605,第三传动轮606,第一传动齿轮607,第二传动齿轮608,第四传动轮609,渐变辊组6010,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粘合剂存储罐6012,放液管6013,出液蓬头6014,第一工作台6015和第十三传动轮6016;电机601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6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602右上方与第二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3前端中部与多辊传送带6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3左上方与第三传动轮606进行传动连接;多辊传送带604前端左侧中部与第一传动齿轮607相连接;多辊传送带604后端右侧与第十三传动轮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606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齿轮6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齿轮607右端底部与第二传动齿轮608进行啮合;第二传动齿轮608后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609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609右下方与渐变辊组6010进行传动连接;渐变辊组6010右侧设置有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并且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右下方与第十三传动轮6016相连接;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右上方设置有粘合剂存储罐6012;粘合剂存储罐6012底端中部与放液管6013相连接;放液管6013底端与出液蓬头6014相连接;出液蓬头6014下方设置有第一工作台6015;第一工作台6015底端左侧和右侧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粘合剂存储罐6012外表面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顶端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渐变辊组6010顶端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多辊传送带604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二传动齿轮608后端中部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一传动齿轮607后端中部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上料斜板605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电机601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16右侧与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相连接。
首先通过控制显示屏3接通电机601电源,然后将岩棉粗料从上料斜板605加入,岩棉粗料来到多辊传送带604顶端,然后电机601前端带动第一传动轮602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轮602右上方带动第二传动轮603转动,然后第二传动轮603带动其前端的多辊传送带604转动,进而多辊传送带604带动第十三传动轮6016转动,同时第二传动轮603左上方通过皮带带动第三传动轮606转动,进而第三传动轮606带动第一传动齿轮607转动,然后第一传动齿轮607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608转动,然后第二传动齿轮608通过带动第四传动轮609,进而第四传动轮609右下方通过皮带带动渐变辊组6010转动,多辊传送带604将岩棉粗料向右运送,然后渐变辊组6010对岩棉粗料进行挤压,在岩棉粗料向右运动过中渐渐被渐变辊组6010压实得到岩棉薄板,同时第十三传动轮6016左上方带动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转动,然后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对岩棉薄板顶端表面进行粘连层覆盖,然后得到独立的连续的岩棉薄板,进而薄板来到第一工作台6015顶端,粘合剂存储罐6012内部的粘合剂通过放液管6013经过出液蓬头6014喷出,喷出至岩棉薄板无粘合层的一面,完成了对岩棉粗料的加压增密和粘合层覆盖处理。
所述,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包括固定异形框701,第一平齿轮702,第二平齿轮703,第一锥齿轮704,第一限位盖705,第一收卷中轴柱706,第二限位盖707,第三限位盖708,第二收卷中轴柱709,固定矩形夹7010,第四限位盖7011,升降工作台7012,第一升降底脚7013,第二升降底脚7014,第二锥齿轮7015,第一伸缩转轴7016,第三锥齿轮7017和第四锥齿轮7018;固定异形框701内底端左侧与第一平齿轮702相连接;第一平齿轮702右端中部与第二平齿轮703进行啮合,并且第二平齿轮703外表面底端与固定异形框701相连接;第一平齿轮702底端中部与第一限位盖7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703顶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7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703底端中部与第三限位盖7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704右上方设置有第二锥齿轮7015;第一限位盖705底端中部与第一收卷中轴柱706进行插接;第一收卷中轴柱706外表面底端与第二限位盖707进行插接;第二限位盖707底端与升降工作台7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限位盖708底端中部与第二收卷中轴柱709进行插接;第二收卷中轴柱709左端顶部设置有固定矩形夹7010;第二收卷中轴柱709外表面底端与第四限位盖7011进行插接,并且第四限位盖7011底端与升降工作台7012相连接;升降工作台7012底端左侧与第一升降底脚7013进行焊接;升降工作台7012底端右侧与第二升降底脚7014进行焊接;第二锥齿轮7015右端中部与第一伸缩转轴7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转轴7016右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7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7017后端中部与第四锥齿轮7018进行啮合;第二升降底脚7014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一升降底脚7013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固定异形框701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第一伸缩转轴7016外表面右侧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第四锥齿轮7018左侧与第十三传动轮6016相连接;第三锥齿轮7017下方与纵向加压机构9相连接。
得到高密度岩棉薄板之后,首先人工将岩棉薄板粘合层贴纸撕开一边,将撕开的一边固定至固定矩形夹7010内侧,然后将岩棉薄板撕开的一面两端对齐贴合至第一收卷中轴柱706表面,同时第十三传动轮6016右上方通过皮带带动第四锥齿轮7018转动,然后第四锥齿轮7018左端中部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三锥齿轮7017转动,然后第三锥齿轮7017左端中部通过带动第一伸缩转轴7016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7015转动,然后通过控制显示屏3控制第一伸缩转轴7016向左伸出至第二锥齿轮7015底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704啮合,然后第二锥齿轮7015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704啮合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704啮合底端中部带动第二平齿轮703转动,然后第二平齿轮703底端通过第三限位盖708带动第二收卷中轴柱709转动,同时第二平齿轮703左端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平齿轮702转动,进而第一平齿轮702底端通过第一限位盖705带动第一收卷中轴柱706转动,进而第二收卷中轴柱709和第一收卷中轴柱706同步转动,且方向相反,第二收卷中轴柱709转动将粘合层贴纸撕去的同时,第一收卷中轴柱706将岩棉薄板收成卷状,岩棉内部的液体粘合剂使岩棉板在成卷之后能够保持不松散,然后通过控制显示屏3控制第一升降底脚7013和第二升降底脚7014收缩,即带动升降工作台7012下降,然后升降工作台7012带动第二限位盖707和第四限位盖7011脱离与第一收卷中轴柱706和第二收卷中轴柱709的插接状态,然后人工将岩棉管从第一收卷中轴柱706表面抽出,将粘合层贴纸从第二收卷中轴柱709表面抽出,完成了岩棉薄板收卷成管的工作。
所述,左推进挤压机构8包括侧部固定块801,第五传动轮802,第三平齿轮803,第一齿轮架804,第四平齿轮805,第一长齿轮806,第六传动轮807,推进固定板808,第五平齿轮809,第一电动推杆8010,第七传动轮8011,第二长齿轮8012,第六平齿轮8013,第二电动推杆8014,第七平齿轮8015,固定轴承框8016,第一丝杆8017和推进滑块8018;侧部固定块801右端顶部与第五传动轮8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802右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8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802下方与第七传动轮8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平齿轮803右端中部与第一齿轮架804相连接;第三平齿轮803底端中部与第四平齿轮805进行啮合;第四平齿轮805右端中部与第一长齿轮8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长齿轮806右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8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长齿轮806底端中左侧与第五平齿轮809进行啮合;第六传动轮807右端中部与推进固定板808相连接;第五平齿轮809左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801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电动推杆8010左端与侧部固定块801相连接;第七传动轮8011右端中部与第二长齿轮8012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长齿轮8012右端中部与推进固定板808相连接;第二长齿轮8012顶端中左侧与第六平齿轮8013进行啮合;第六平齿轮8013左端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8014进行转动连接;第六平齿轮8013右上方设置有第七平齿轮8015;第七平齿轮8015外表面右侧与固定轴承框8016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固定轴承框8016右端顶部和底部与推进固定板808相连接;第七平齿轮8015右端中部与第一丝杆8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8017外表面中部与推进滑块8018进行转动连接;推进滑块8018顶端和底端与纵向加压机构9相连接;第六传动轮807上方与纵向加压机构9相连接;推进固定板808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侧部固定块801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
首先将岩棉管粗品固定至纵向加压机构9内部,然后第九传动轮907下方通过皮带带动第六传动轮807转动,然后第六传动轮807左端带动第一长齿轮806转动,然后第一长齿轮806左端通过带动第四平齿轮805转动,进而第四平齿轮805顶端中部带动第三平齿轮803转动,然后第三平齿轮803,左端带动第五传动轮802转动,进而第五传动轮802下方通过皮带带动第七传动轮8011转动,然后第七传动轮8011右端带动第二长齿轮8012转动,然后第二长齿轮8012带动与之啮合的第六平齿轮8013转动,然后通过控制显示屏3控制第一电动推杆8010向右推出,即带动第五平齿轮809底端与第七平齿轮8015啮合,进而第七平齿轮8015右端带动第一丝杆8017转动,进而推进滑块8018在第一丝杆8017的转动作用下,推进滑块8018向右运动,即带动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向右运动,进而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实现对岩棉管的进一步挤压,在挤压完成后,第一电动推杆8010收缩,同时第二电动推杆8014向右推出,即第五平齿轮809脱离与第七平齿轮8015的啮合状态,同时第六平齿轮8013顶端与第七平齿轮8015啮合,即第六平齿轮8013带动第七平齿轮8015反转,进而第七平齿轮8015右端带动第一丝杆8017反转,然后推进滑块8018向左运动恢复至原位置,完成了了对岩棉管外表面的挤压工作。
所述,纵向加压机构9包括电动气缸901,中空下压筒902,第一固定轴承环903,第二固定轴承环904,传动轴杆905,第八传动轮906,第九传动轮907,第十传动轮908,第一推进条909,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第二推进条9011,第三中轴柱9012,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第三推进条9014,第四推进条9015和加压滑动底板9016;电动气缸901底端中部与中空下压筒902进行焊接;中空下压筒902左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承环903;中空下压筒902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轴承环904;第一固定轴承环903内表面与传动轴杆9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传动轴杆905外表面右中部与第二固定轴承环904相连接;传动轴杆905外表面左侧与第八传动轮906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轴杆905右端与第十传动轮908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轴杆905底端左下方设置有第一推进条909;第八传动轮906左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9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推进条909右端与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进行焊接;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左端中下部与第二推进条9011进行焊接;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底端与加压滑动底板9016进行滑动连接;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右侧设置有第三中轴柱9012,并且第三中轴柱9012底端与加压滑动底板9016相连接;第三中轴柱9012右侧设置有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并且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底端与加压滑动底板9016相连接;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右端中上部与第三推进条9014进行焊接;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右端中下部与第四推进条9015进行焊接;加压滑动底板9016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一固定轴承环903和第二固定轴承环904顶端中部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电动气缸901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第十传动轮908下方与右推进挤压机构10相连接;第九传动轮907底端与第六传动轮807相连接;第八传动轮906上方与第三锥齿轮7017相连接。
首先将岩棉管粗品固定套接至第三中轴柱9012外表面,然后同时通过控制显示屏3接通电动气缸901电源,然后电动气缸901带动中空下压筒902向下运动,将岩棉管粗品进行纵向挤压,然后同时第三锥齿轮7017下方通过皮带带动第八传动轮906转动,然后第八传动轮906通过传动轴杆905同时带动其左侧和右侧的第九传动轮907和第十传动轮908转动,然后第九传动轮907下方带动左推进挤压机构8运动,第十传动轮908下方带动右推进挤压机构10运动,然后左推进挤压机构8通过第一推进条909和第二推进条9011带动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向右运动,同时右推进挤压机构10通过第三推进条9014和第四推进条9015带动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向左运动,即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和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相向运动,对第三中轴柱9012外表面的岩棉管进行挤压,同时中空下压筒902向下压,由此增加了岩棉管的密度,使其结构更稳定更坚固,得到了成型岩棉管。
所述,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包括放料辊601101,粘连贴纸601102,第十一传动轮601103,固定中轴柱601104,第三电动推杆601105,第一限位辊601106,第四电动推杆601107,第二限位辊601108,第十二传动轮601109,凸轮601110,弧形冲击块601111,冲击杆601112,限位中空块601113,第一缓冲拉簧601114,第二缓冲拉簧601115和切割锥刀601116;放料辊601101外表面设置有粘连贴纸601102;放料辊601101后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601103进行转动连接;放料辊601101前端中部与固定中轴柱601104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1103右上方与第十二传动轮601109进行传动连接;固定中轴柱601104底端中部与第三电动推杆601105相连接;固定中轴柱601104底端右侧与第四电动推杆601107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601105底端设置有第一限位辊601106;第四电动推杆601107底端设置有第二限位辊601108;第十二传动轮601109前端中部与凸轮601110进行转动连接;凸轮601110底端左侧与弧形冲击块601111进行传动连接;弧形冲击块601111底端中部与冲击杆601112进行焊接;冲击杆601112外表面中上部与限位中空块601113进行套接;冲击杆601112底端与切割锥刀601116进行焊接;限位中空块601113底端左侧与第一缓冲拉簧601114相连接,并且第一缓冲拉簧601114底端与冲击杆601112相连接;限位中空块601113底端右侧与第二缓冲拉簧601115相连接,并且第二缓冲拉簧601115左端与冲击杆601112相连接;固定中轴柱601104顶端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限位中空块601113上方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1103右下方与第十三传动轮6016相连接。
首先第十三传动轮6016左上方通过皮带带动第十一传动轮601103转动,同时粘连贴纸601102底端粘贴至岩棉板表面,然后第十一传动轮601103带动放料辊601101转动,然后放料辊601101表面的粘连贴纸601102开始在向右运动的岩棉薄板表面展开,然后放料辊601101继续转动,待粘连贴纸601102将一块岩棉板覆盖完成的同时,第十一传动轮601103通过带动第十二传动轮601109转动,进而第十二传动轮601109带动凸轮601110转动,然后凸轮601110带动弧形冲击块601111向下运动,进而弧形冲击块601111带动冲击杆601112向下运动,然后冲击杆601112带动切割锥刀601116运动至岩棉板左边缘处,将连续的粘连贴纸601102斩断,第一限位辊601106和第二限位辊601108将粘连贴纸601102的切口保持在岩棉板的水平线上,进行下一次覆盖,第一缓冲拉簧601114和第二缓冲拉簧601115将冲击杆601112和切割锥刀601116拉回,恢复至原位置,完成了对粘连贴纸601102的切断操作。
所述,第一工作台6015顶端设置有斜面板,以便于多余的液体粘合剂会沿着斜面流下,不会囤积在第一工作台6015表面,同时岩棉板向右运送,更为省力。
所述,第一收卷中轴柱706和第三中轴柱9012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蜡层,以便于套接在第一收卷中轴柱706和第三中轴柱9012外表面的岩棉管更易于取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包括连接底台板(1),支撑底脚(2)和控制显示屏(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顶板(4),第二连接顶板(5),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左推进挤压机构(8),纵向加压机构(9)和右推进挤压机构(10);连接底台板(1)底端左侧与支撑底脚(2)相连接;连接底台板(1)右端中部设置有控制显示屏(3);连接底台板(1)顶端右侧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连接底台板(1)顶端左侧设置有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并且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顶端右侧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连接底台板(1)顶端中部设置有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并且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左侧与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相连接,而且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连接底台板(1)顶端中右部设置有左推进挤压机构(8);连接底台板(1)顶端右中部设置有纵向加压机构(9),并且纵向加压机构(9)左端顶部与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相连接,并且纵向加压机构(9)左端底部与左推进挤压机构(8)相连接,而且纵向加压机构(9)顶端中部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连接底台板(1)顶端右侧设置有右推进挤压机构(10),并且第一连接顶板(4)左端与纵向加压机构(9)相连接;第一连接顶板(4)底端左侧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并且第二连接顶板(5)底端与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岩棉密度加强粘连机构(6)包括电机(601),第一传动轮(602),第二传动轮(603),多辊传送带(604),上料斜板(605),第三传动轮(606),第一传动齿轮(607),第二传动齿轮(608),第四传动轮(609),渐变辊组(6010),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粘合剂存储罐(6012),放液管(6013),出液蓬头(6014),第一工作台(6015)和第十三传动轮(6016);电机(601)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6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602)右上方与第二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3)前端中部与多辊传送带(6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3)左上方与第三传动轮(606)进行传动连接;多辊传送带(604)前端左侧中部与第一传动齿轮(607)相连接;多辊传送带(604)后端右侧与第十三传动轮(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606)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齿轮(6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齿轮(607)右端底部与第二传动齿轮(608)进行啮合;第二传动齿轮(608)后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609)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609)右下方与渐变辊组(6010)进行传动连接;渐变辊组(6010)右侧设置有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并且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右下方与第十三传动轮(6016)相连接;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右上方设置有粘合剂存储罐(6012);粘合剂存储罐(6012)底端中部与放液管(6013)相连接;放液管(6013)底端与出液蓬头(6014)相连接;出液蓬头(6014)下方设置有第一工作台(6015);第一工作台(6015)底端左侧和右侧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粘合剂存储罐(6012)外表面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顶端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渐变辊组(6010)顶端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多辊传送带(604)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二传动齿轮(608)后端中部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一传动齿轮(607)后端中部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上料斜板(605)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电机(601)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16)右侧与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岩棉封装成卷机构(7)包括固定异形框(701),第一平齿轮(702),第二平齿轮(703),第一锥齿轮(704),第一限位盖(705),第一收卷中轴柱(706),第二限位盖(707),第三限位盖(708),第二收卷中轴柱(709),固定矩形夹(7010),第四限位盖(7011),升降工作台(7012),第一升降底脚(7013),第二升降底脚(7014),第二锥齿轮(7015),第一伸缩转轴(7016),第三锥齿轮(7017)和第四锥齿轮(7018);固定异形框(701)内底端左侧与第一平齿轮(702)相连接;第一平齿轮(702)右端中部与第二平齿轮(703)进行啮合,并且第二平齿轮(703)外表面底端与固定异形框(701)相连接;第一平齿轮(702)底端中部与第一限位盖(7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703)顶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7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703)底端中部与第三限位盖(7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704)右上方设置有第二锥齿轮(7015);第一限位盖(705)底端中部与第一收卷中轴柱(706)进行插接;第一收卷中轴柱(706)外表面底端与第二限位盖(707)进行插接;第二限位盖(707)底端与升降工作台(7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限位盖(708)底端中部与第二收卷中轴柱(709)进行插接;第二收卷中轴柱(709)左端顶部设置有固定矩形夹(7010);第二收卷中轴柱(709)外表面底端与第四限位盖(7011)进行插接,并且第四限位盖(7011)底端与升降工作台(7012)相连接;升降工作台(7012)底端左侧与第一升降底脚(7013)进行焊接;升降工作台(7012)底端右侧与第二升降底脚(7014)进行焊接;第二锥齿轮(7015)右端中部与第一伸缩转轴(7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转轴(7016)右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7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7017)后端中部与第四锥齿轮(7018)进行啮合;第二升降底脚(7014)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一升降底脚(7013)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固定异形框(701)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第一伸缩转轴(7016)外表面右侧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第四锥齿轮(7018)左侧与第十三传动轮(6016)相连接;第三锥齿轮(7017)下方与纵向加压机构(9)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推进挤压机构(8)包括侧部固定块(801),第五传动轮(802),第三平齿轮(803),第一齿轮架(804),第四平齿轮(805),第一长齿轮(806),第六传动轮(807),推进固定板(808),第五平齿轮(809),第一电动推杆(8010),第七传动轮(8011),第二长齿轮(8012),第六平齿轮(8013),第二电动推杆(8014),第七平齿轮(8015),固定轴承框(8016),第一丝杆(8017)和推进滑块(8018);侧部固定块(801)右端顶部与第五传动轮(8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802)右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8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802)下方与第七传动轮(8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平齿轮(803)右端中部与第一齿轮架(804)相连接;第三平齿轮(803)底端中部与第四平齿轮(805)进行啮合;第四平齿轮(805)右端中部与第一长齿轮(8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长齿轮(806)右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8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长齿轮(806)底端中左侧与第五平齿轮(809)进行啮合;第六传动轮(807)右端中部与推进固定板(808)相连接;第五平齿轮(809)左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801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电动推杆(8010)左端与侧部固定块(801)相连接;第七传动轮(8011)右端中部与第二长齿轮(8012)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长齿轮(8012)右端中部与推进固定板(808)相连接;第二长齿轮(8012)顶端中左侧与第六平齿轮(8013)进行啮合;第六平齿轮(8013)左端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8014)进行转动连接;第六平齿轮(8013)右上方设置有第七平齿轮(8015);第七平齿轮(8015)外表面右侧与固定轴承框(8016)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固定轴承框(8016)右端顶部和底部与推进固定板(808)相连接;第七平齿轮(8015)右端中部与第一丝杆(8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8017)外表面中部与推进滑块(8018)进行转动连接;推进滑块(8018)顶端和底端与纵向加压机构(9)相连接;第六传动轮(807)上方与纵向加压机构(9)相连接;推进固定板(808)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侧部固定块(801)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纵向加压机构(9)包括电动气缸(901),中空下压筒(902),第一固定轴承环(903),第二固定轴承环(904),传动轴杆(905),第八传动轮(906),第九传动轮(907),第十传动轮(908),第一推进条(909),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第二推进条(9011),第三中轴柱(9012),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第三推进条(9014),第四推进条(9015)和加压滑动底板(9016);电动气缸(901)底端中部与中空下压筒(902)进行焊接;中空下压筒(902)左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承环(903);中空下压筒(902)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轴承环(904);第一固定轴承环(903)内表面与传动轴杆(9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传动轴杆(905)外表面右中部与第二固定轴承环(904)相连接;传动轴杆(905)外表面左侧与第八传动轮(906)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轴杆(905)右端与第十传动轮(908)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轴杆(905)底端左下方设置有第一推进条(909);第八传动轮(906)左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9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推进条(909)右端与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进行焊接;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左端中下部与第二推进条(9011)进行焊接;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底端与加压滑动底板(9016)进行滑动连接;左侧加压半圆板(9010)右侧设置有第三中轴柱(9012),并且第三中轴柱(9012)底端与加压滑动底板(9016)相连接;第三中轴柱(9012)右侧设置有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并且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底端与加压滑动底板(9016)相连接;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右端中上部与第三推进条(9014)进行焊接;右侧加压半圆板(9013)右端中下部与第四推进条(9015)进行焊接;加压滑动底板(9016)底端与连接底台板(1)相连接;第一固定轴承环(903)和第二固定轴承环(904)顶端中部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电动气缸(901)顶端与第一连接顶板(4)相连接;第十传动轮(908)下方与右推进挤压机构(10)相连接;第九传动轮(907)底端与第六传动轮(807)相连接;第八传动轮(906)上方与第三锥齿轮(7017)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粘连层贴合机构(6011)包括放料辊(601101),粘连贴纸(601102),第十一传动轮(601103),固定中轴柱(601104),第三电动推杆(601105),第一限位辊(601106),第四电动推杆(601107),第二限位辊(601108),第十二传动轮(601109),凸轮(601110),弧形冲击块(601111),冲击杆(601112),限位中空块(601113),第一缓冲拉簧(601114),第二缓冲拉簧(601115)和切割锥刀(601116);放料辊(601101)外表面设置有粘连贴纸(601102);放料辊(601101)后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601103)进行转动连接;放料辊(601101)前端中部与固定中轴柱(601104)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1103)右上方与第十二传动轮(601109)进行传动连接;固定中轴柱(601104)底端中部与第三电动推杆(601105)相连接;固定中轴柱(601104)底端右侧与第四电动推杆(601107)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601105)底端设置有第一限位辊(601106);第四电动推杆(601107)底端设置有第二限位辊(601108);第十二传动轮(601109)前端中部与凸轮(601110)进行转动连接;凸轮(601110)底端左侧与弧形冲击块(601111)进行传动连接;弧形冲击块(601111)底端中部与冲击杆(601112)进行焊接;冲击杆(601112)外表面中上部与限位中空块(601113)进行套接;冲击杆(601112)底端与切割锥刀(601116)进行焊接;限位中空块(601113)底端左侧与第一缓冲拉簧(601114)相连接,并且第一缓冲拉簧(601114)底端与冲击杆(601112)相连接;限位中空块(601113)底端右侧与第二缓冲拉簧(601115)相连接,并且第二缓冲拉簧(601115)左端与冲击杆(601112)相连接;固定中轴柱(601104)顶端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限位中空块(601113)上方与第二连接顶板(5)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1103)右下方与第十三传动轮(6016)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工作台(6015)顶端设置有斜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收卷中轴柱(706)和第三中轴柱(9012)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蜡层。
CN202010094069.0A 2020-02-15 2020-02-15 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 Withdrawn CN1112840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4069.0A CN111284050A (zh) 2020-02-15 2020-02-15 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4069.0A CN111284050A (zh) 2020-02-15 2020-02-15 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4050A true CN111284050A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21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4069.0A Withdrawn CN111284050A (zh) 2020-02-15 2020-02-15 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840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6165A (zh) * 2020-07-01 2020-11-24 赫兰霞 一种热塑性树脂胶片加工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69A (zh) * 1991-07-19 1993-02-10 河北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一种用废矿物棉生产制品的装置和方法
CN105500539A (zh) * 2016-01-20 2016-04-20 泰石岩棉有限公司 一种岩棉切割装置及切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69A (zh) * 1991-07-19 1993-02-10 河北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一种用废矿物棉生产制品的装置和方法
CN105500539A (zh) * 2016-01-20 2016-04-20 泰石岩棉有限公司 一种岩棉切割装置及切割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6165A (zh) * 2020-07-01 2020-11-24 赫兰霞 一种热塑性树脂胶片加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85872U (zh) 龙门式纤维带铺放机
CN108749042B (zh)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弯曲型材的拉挤生产方法及设备
CN210551426U (zh) 一种聚乙烯泡棉卷料分切设备
CN110067385B (zh) 一种复合木方生产线
CN111284050A (zh) 一种保温隔热岩棉管加工装置
CN106515183B (zh)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加工设备
CN114906652A (zh) 一种带卷芯的防水膜自动收卷装置
CN103877787B (zh) 一种滤芯热熔胶机
CN107756885A (zh) 一种蜂窝铝芯生产装置
CN108381692A (zh) 非醛胶合板连续成型生产工艺
CN2810959Y (zh) 塑料发泡方棒生产设备
DK163351B (da) Fremgangsmaade og apparat til fremstilling af en kompositgenstand, samt genstand fremstillet ved fremgangsmaaden
CN217802211U (zh) 一种胶合板压合装置
CN203401717U (zh) 基于pp发泡之三层共挤片材机的三螺杆挤出机
CN107471582A (zh) 一种全自动橡胶生产设备
CN205097500U (zh) 一种拉膜包装机的挤膜装置的模头
CN110667094B (zh) 一种阻燃塑木复合材料生产用原料压合装置
CN114701215A (zh) 一种防火型轻质复合保温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22792B (zh) 一种纤维棉管自动化生产设备
CN209143305U (zh) 一种薄膜的自动换卷装置
CN101310136B (zh) 积层管制造装置及其方法
CN208931752U (zh) 一种重防腐片材打包设备
CN202656444U (zh) 五层熔融共挤纤维增强塑料板材的制造设备
CN215557716U (zh) 一种彩色覆合环保板生产线用张力控制装置
CN201350686Y (zh) 一种缠绕管生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