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6087B -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6087B
CN111276087B CN202010214139.1A CN202010214139A CN111276087B CN 111276087 B CN111276087 B CN 111276087B CN 202010214139 A CN202010214139 A CN 202010214139A CN 111276087 B CN111276087 B CN 1112760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light intensity
ambient light
adjusting
amb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41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6087A (zh
Inventor
肖启华
莫志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141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6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6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6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6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6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通过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环境光强,即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从而依据这两个环境光强,调整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在此期间,若获取的两个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经过上述调整后,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相对于对应较小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小,从而使得各屏幕上的环境光和屏幕光叠加后所呈现出的显示光强基本相同,即两个屏幕展示给用户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不需要用户手动对每一个屏幕的屏幕光强进行调整,非常方便,且保证了电子设备多个屏幕的输出效果。

Description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要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显示功能的需求的增多,市面上逐渐出现了各种双屏电子设备,如双屏手机、双屏笔记本电脑等,双屏电子设备的低损耗、长使用寿命,操作便利且实用等特点大受人们欢迎。
其中,在双屏电子设备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电子设备的屏幕所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清晰观看屏幕显示内容,通常是由用户手动调整各屏幕的显示亮度,非常麻烦,且容易使得电子设备的两个屏幕呈现的亮度不同,降低了输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以及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
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其中,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在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中,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小,对应较小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特定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之间的差值大于特定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得到基准光强;
依据所述基准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得到基准光强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实现方式:
获取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的光强均值,将所述光强均值确定为基准光强;
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大的环境光强,确定基准光强;
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小的环境光强,确定基准光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光强调节曲线,所述屏幕光强调节曲线包括不同背光参数对应的屏幕光强;
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确定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等级,其中,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确定的屏幕光强等级较小;
按照所述屏幕光强等级对应的所述屏幕光强调节曲线,调整相应屏幕的背光参数,以改变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包括一下至少一种实现方式:
调用与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各自对应的背光参数调整规则,按照所述背光参数调整规则,调整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
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大环境光强,调整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并利用获得的调整参数,增大另一屏幕的屏幕光强;
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小环境光强,调整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并利用获得的调整参数,减小另一屏幕的屏幕光强;
其中,所述调整参数基于所述差值,或者对所述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调整等级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以及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包括
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对应部署的第一传感器感应到第一环境光信号,以及第二屏幕对应部署的第二传感器感应到第二环境光信号;
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信号,得到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
利用所述第二环境光信号,得到所述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存在第三屏幕,且所述第三屏幕部署在所述第一屏幕与所述第二屏幕之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屏幕与所述第二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依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屏幕形态;
所述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包括:
依据所述当前屏幕形态及所述环境光强差值,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环境光强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以及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
屏幕光强调整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其中,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在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中,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小,对应较小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具有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
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如上所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用于加载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实现如上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各个步骤。
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通过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环境光强,即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从而依据这两个环境光强,调整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在此期间,若获取的两个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经过上述调整后,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相对于对应较小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小,从而使得各屏幕上的环境光和屏幕光叠加后所呈现出的显示光强基本相同,即两个屏幕展示给用户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不需要用户手动对每一个屏幕的屏幕光强进行调整,非常方便,且保证了电子设备多个屏幕的输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一可选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又一可选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c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又一可选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又一可选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当理解,本申请中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该词语。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另外,本申请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针对背景技术部分描述的现有技术问题,本申请希望能够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多个屏幕的显示亮度的自动调整,尤其是在多个屏幕所处环境的光照情况不同的场景下,能够对每个屏幕的显示亮度进行自动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多个屏幕所呈现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即用户看到多个屏幕的亮度基本相同,提高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发明构思,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通过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环境光强,即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从而依据这两个环境光强,调整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在此期间,若获取的两个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经过上述调整后,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相对于对应较小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小,从而使得各屏幕上的环境光和屏幕光叠加后所呈现出的显示光强基本相同,即两个屏幕展示给用户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不需要用户手动对每一个屏幕的屏幕光强进行调整,非常方便,且保证了电子设备多个屏幕的输出效果。关于本申请该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下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
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具有多个屏幕的用户终端,本申请对该电子设备的产品类型不做限定。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以及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
在实际应用中,因电子设备所处环境光照不均衡,或者是电子设备显示屏处于折叠状态,使其具有的多个屏幕处于不同平面,导致某一屏幕处于背光环境下等情况,均可能导致电子设备照射到各屏幕上的环境光强不同;在电子设备的多个屏幕处于同一平面的状态下,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光照均衡的场景下,通常情况下,照射到各屏幕上的环境光强基本相同;若电子设备所处场景的环境光照不均衡,那么,照射到各屏幕上的环境光强也会存在差别。因此,为了更加精准地实现对各屏幕的屏幕亮度的调节,本实施例可以实时或周期性地获取各屏幕对应的环境光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利用各屏幕对应部署的传感器(如环境光传感器)感应到的环境光信号,来确定该屏幕的环境光强,但并不局限于这种获取环境光强的实现方式,即本申请对电子设备具有的多个屏幕各自的环境光强的检测方法不做限定。
步骤S12,依据第一环境光强与第二环境光强,调整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环境光强与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在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中,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小,对应较小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大。
其中,对于上述特定条件的具体内容本申请不做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可以是指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与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大于特定值,也就是说,照射到电子设备的不同屏幕上的环境光强的差距较大,如图2a所示的场景示意图,因电子设备的两个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即电子设备的姿态发生变化,使得光源(如自然光源,或者是灯等发光物体)照射到各屏幕上的光线发生变化,如图2a中一个屏幕11是背对光源,光线并未直接照射到该屏幕11上,而另一屏幕12能够被光源照射,这就使得这两个屏幕上的环境光强不同,这种情况下,若仍按照传统屏幕亮度调节方式,即按照统一方式对整个显示屏的屏幕进行亮度调节,最终呈现给用户的不同屏幕的显示亮度会有明显差距,影响了显示效果。
因此,在这种不同屏幕上的环境光强的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提出对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的屏幕亮度进行分别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相对于对应较小环境光强的屏幕,调整其屏幕光强的幅度会较小,以使其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小。
举例说明,若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大于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且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满足特定条件,本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屏幕的屏幕光强调整至第一屏幕光强,将第二屏幕的屏幕光强调整至第二屏幕光强,且该第一屏幕光强小于第二屏幕光强,从而使得调整后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所呈现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
需要说明,对应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满足特定条件的应用场景,并不局限于图2a所示的应用场景,还可能是因物体遮挡光线,导致电子设备中的某一屏幕的至少部分无法被光线照射,如图2b所示的又一应用场景示意图,该场景下,往往也会导致电子设备各屏幕的环境光强不同;此外,如图2c所示的又一应用场景示意图,还可能是因为特定光源输出的直射光线仅朝向某一屏幕,导致两个屏幕的环境光强不同等,在这些应用场景但并不局限于这些应用场景下,均可以按照上文描述的方式,实现对各屏幕的屏幕亮度的调整,本申请不做一一详述。
本申请实际应用中,若上述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不满足特定条件,如两个屏幕的环境光强差距较小,甚至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可以按照同一规则,调整两个屏幕的屏幕光强,以使两个屏幕调整后的第一屏幕光强和第二屏幕光强相同。
需要说明,本申请对如何依据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调整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的实现方法不做限定,并不局限于上文列举的实现方式。
应该理解,若电子设备的显示器具有更多个屏幕,如3个屏幕,4个屏幕等,仍可以参照上文描述的方式,实现各屏幕的亮度调节,本申请不再一一详述。
综上,对于具有多个屏幕(如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的电子设备,在需要调整各屏幕的亮度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将获取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以及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之后,将依据该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实现对两个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的调整,其中,若这两个屏幕的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经过上述调整后,对应环境光强较大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小,而对应环境光强较小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大,从而使得调整后的两个屏幕所呈现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相对于手动调整方式,保证了多个屏幕的整体显示效果。
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屏幕调节方法的一可选细化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仍以具有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的电子设备为例进行方案说明,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1,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以及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
关于步骤S21的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不做赘述。
步骤S22,利用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得到基准光强;
本实施例中,该基准光强可以是用来调整各屏幕的屏幕光强的参考光强,本申请对其获取方式不做限定,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以下实现方式:
方式一:获取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的光强均值,将该光强均值确定为基准光强。
这种实现方式中,在各屏幕的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各屏幕的平均环境光强作为基准光强,应该理解,电子设备包含的屏幕数量大于2的情况下,仍可以按照这种均值计算方式,来获取用于调整各屏幕的屏幕光强的基准光强。
方式二:依据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大的环境光强,确定基准光强;
方式三:依据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小的环境光强,确定基准光强。
如上述分析,该基准光强仅作为调整各屏幕的屏幕光强的参考光强,并不是所要调整到的光强,因此,本申请只需要该基准光强能够指示各屏幕的环境光强与屏幕光强的大小关系,各屏幕的屏幕光强是需要增大或减小,以及调整到的最小或最大阈值等信息,电子设备即可依据该基准光强,实现对各屏幕的屏幕光强的可靠、准确调整。
需要说明,关于上述基准光强的获取方式,并不局限于上文列举的三种实现方式,还可以从第一环境光强与第二环境光强之间,选择任一环境光强确定为基准光强等等,本申请不做一一详述。
步骤S23,依据基准光强,调整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其中,若第一环境光强与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相对于对应较小环境光强的屏幕,其调整后的屏幕光强小,从而使得调整后两个屏幕所呈现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即调整后的第一屏幕光强和第二屏幕光强之间的差值小于阈值,该阈值的数值较小,具体大小不做限定。
结合上文对基准光强的描述,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获取的基准光强,来确定对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的调整方向,以及调整规则或调整到的屏幕光强阈值等,以使得在第一环境光强与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小,进而使得调整后的两个屏幕所呈现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提高电子设备的多个屏幕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本申请对步骤S23的具体实现方法不做限定,可以参照但并不局限于下文实施例相应部分描述的实现方式。
综上,本实施例通过分别获取电子设备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并利用这两个环境光强,确定一个基准光强,从而利用该基准光强,来调整各屏幕的屏幕光强,以使调整后的屏幕所呈现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相对于传统的手动调整方式,极大提高了屏幕亮度调整效率及准确性,保证了电子设备多个屏幕的显示效果。
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屏幕调节方法的又一可选细化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31,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以及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
关于步骤S31的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不做赘述。
步骤S32,获取电子设备的屏幕光强调节曲线;
本实施例实际应用中,当需要调节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亮度时,通常是按照一定的屏幕光强调节曲线进行调整,该屏幕光强调节曲线包括不同背光参数对应的屏幕光强,也就是说,该屏幕光强调节曲线是由屏幕具有不同背光参数,所能得到的各种屏幕光强构成,本申请对该屏幕光强调节曲线的生成方式不做限定,如可以依据电子设备显示器的背光器件的性能,以及屏幕材料等综合确定,具体可以通过实验检测得到。
步骤S33,依据第一环境光强与第二环境光强,确定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等级,其中,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确定的屏幕光强等级较小;
本实施例中,可以为屏幕光强调节曲线设置不同的屏幕光强等级,需要说明,各屏幕光强等级对应的屏幕光强调节曲线的变化幅度一致,但同一背光参数所对应的屏幕光强大小不同,通常情况下,屏幕光强等级越高,同一背光参数所对应的屏幕光强越大。基于此,当需要增大某屏幕的屏幕光强,可以选用较高屏幕光强等级所对应的屏幕光强调节曲线,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实现方式,本申请仅以此为例进行说明。
因此,在第一环境光强与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针对具有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可以确定较大的屏幕光强等级,至于为该屏幕所确定的具体屏幕光强等级大小,可以依据不同屏幕的环境光强的差值,或者各屏幕的环境光强与当前具有的屏幕光强的差值等参数确定,本申请对步骤S33的具体实现方法不做限定。
步骤S34,按照屏幕光强等级对应的屏幕光强调节曲线,调整相应屏幕的背光参数,以改变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
需要说明,本申请对电子设备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调整原理不做详述,在确定电子设备的各屏幕所对应的屏幕光强调节曲线后,可以依据该相应环境光强与屏幕光强的比较结果,来确定对该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调整方向,即确定对该屏幕的背光参数的调整方向,是增大背光参数还是减小背光参数,进而再按照该屏幕对应的屏幕光强调节曲线,向确定的该调整方向上进行背光参数的调整,直至调整后的两个屏幕的屏幕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或者是满足预设调整规则等等,如在相应调整方向上,将背光参数调整一个或步长,本申请对该预设调整规则的内容不做限定。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屏幕光强调节曲线,本申请可以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屏幕光强等级,屏幕光强等级越高,在该屏幕光强调节曲线上的屏幕光强越大。这种情况下,上述步骤S33具体可以是依据各屏幕的环境光强,确定相应屏幕在屏幕光强调节曲线上的屏幕光强等级,具体确定方法与上文描述的方法类似,屏幕的环境光强越大,所确定的屏幕光强等级越小,这样,在调整屏幕的屏幕光强时,对该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调整幅度越小,如两个屏幕都需要增大屏幕光强,所确定屏幕光强等级较小的屏幕,其屏幕光强的增加量较小;反之,所确定屏幕光强等级较大的屏幕,其屏幕光强的增加量较大,对于屏幕按照其他调整方向进行屏幕光强调整的实现过程类似,本申请不做一一详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分别获取电子设备具有的多个屏幕各自的环境光强,以及用于实现屏幕的屏幕光强调整所需的屏幕光强调节曲线后,将依据各屏幕的环境光强,来确定调整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时的屏幕光强等级,之后,将按照屏幕光强等级对应的屏幕光强调节曲线,来自动调整相应屏幕的背光参数,改变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其中,由于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确定的屏幕光强等级较小,那么对该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调整变化量也会较小,从而保证了各屏幕的环境光强和屏幕光强进行叠加后,最终呈现出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提高了电子设备整个显示屏幕的显示效果,且由于本实施例是自动对各屏幕的屏幕光强进行调整,相对于传统的手动调整方式,极大提高了屏幕亮度调整效率及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本申请依据第一环境光强与第二环境光强,调整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的具体实现方法,并不局限于上文实施例描述的实现方式,还可以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调用与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各自对应的背光参数调整规则,按照背光参数调整规则,调整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
需要说明,本申请对背光参数调整规则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其可以表明屏幕上环境光强与自身具有的屏幕光强不同的情况下,依据两者比较结果,如何对该屏幕的背光参数进行调整,是增大还是减小背光参数;根据实际需求,其还可以表明该屏幕与其他屏幕上的环境光强不同,且各屏幕的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如何对各屏幕的背光参数进行调整,才能够使得各屏幕所呈现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等等,本申请不做一一详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于上述背光参数调整规则,可以依据屏幕光强调节曲线生成;也可以是按照上述要求,预设生成相应的参数调整表等,本申请对该背光参数调整规则的内容不做详述。
由此可见,电子设备各屏幕的环境光强无论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环境光强的差值是否满足特定条件,本申请均可以按照上述方式一,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多个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调整,以满足对电子设备的多个屏幕的显示亮度的需求,保证各屏幕输出内容的呈现效果。
方式二:利用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大环境光强,调整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并利用获得的调整参数,增大另一屏幕的屏幕光强;
方式三:利用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小环境光强,调整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并利用获得的调整参数,减小另一屏幕的屏幕光强;
其中,上述调整参数可以基于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或者基于对上述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调整等级确定,本申请对该调整参数的具体确定方法及内容不做限定。
应该理解,对于上述方式二和方式三种的调整参数内容可以不同,按照这种确定方法,方式二中的调整参数是对应于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的较小环境光强所对应的屏幕的;方式三中的调整参数是对应于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的较大环境光强所对应的屏幕的。
综合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在获得电子设备各屏幕的环境光强后,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从上文列举的但并局限于上文列举的调整方式中,灵活选择对各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至少一种调整方式,实现对各屏幕的屏幕光强的独立调整,保证电子设备整个显示屏幕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电子设备的各屏幕的环境光强的获取过程,具体可以为: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对应部署的第一传感器感应到第一环境光信号,以及第二屏幕对应部署的第二传感器感应到第二环境光信号,利用第一环境光信号,得到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利用第二环境光信号,得到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
应该理解的是,若电子设备具有更多数量的屏幕,仍可以参照上文描述的方式,获取相应屏幕的环境光强,以及实现对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调整,本申请不做一一详述。
以电子设备具有三个屏幕,参照图5所示的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又一可选应用场景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屏幕11和第二屏幕12基础上,还存在第三屏幕13,且该第三屏幕13部署在第一屏幕11和第二屏幕12之间。以如图5所示的具有柔性屏的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可以将电子设备的整个屏幕划分成第一屏幕11、第二屏幕12和第三屏幕13,该第三屏幕13对应的区域属于柔性屏,能够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一屏幕11与第二屏幕12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满足用户对显示屏的不同观看需求。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具有三个屏幕的电子设备的类型及结构,并不局限于图5所示的具有柔性屏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仅以此为例进行电子设备各屏幕的位置关系的说明。
针对上文具有三个屏幕的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调节的应用,参照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41,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以及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
关于步骤S41的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不做赘述。
步骤S42,若第一环境光强与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获取该第一屏幕与第二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步骤S43,依据该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的当前屏幕形态;
在实际应用中,在电子设备的所处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若电子设备的姿态发生变化,使得各屏幕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照射至各屏幕的环境光强发生变化;或者,若电子设备的各屏幕所处环境发生变化,如光源相对于各屏幕的位置发生变化,某一屏幕周围出现遮挡光源的遮挡物等等,也会导致电子设备的各屏幕的环境光强发生变化,为了保证电子设备整个显示屏的显示效果,通常需要对各屏幕的屏幕亮度进行调整。
基于此,本实施例为了更加准确地实现对各屏幕的屏幕亮度的自动调整,可以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来确定电子设备的当前屏幕形态,具体确定过程不做详述。
其中,如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能够直接表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处于平板状态(如图5上面附图所示的状态),还是处于折叠状态(如图5下面附图所示的状态),即电子设备的屏幕形态。
其中,对于上述第一屏幕与第二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的获取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定,可以利用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部署的角度传感器和/或位移传感器等所感应到的参数,各屏幕所具有的尺寸等,计算得到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之间的夹角,即折叠夹角,由此来表明这两个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但并不局限于这种获取方式,且该相对位置信息也并不局限于这种折叠角度表示方式,还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的屏幕顶点的坐标,来表示该相对位置信息等等,本申请不做一一详述。
步骤S44,依据当前屏幕形态及上述差值,调整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在确定电子设备的当前屏幕形态,以及各屏幕的环境光强后,若各屏幕的环境光强不同,可以依据各屏幕的环境光强的大小关系,以及当前屏幕形态,来确定光源与电子设备各屏幕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结合上文对屏幕亮度的调整方式,本实施例还可以由此确定出各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调整方向,不同屏幕之间的屏幕光强调整变化量的大小关系,即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小,从而使得调整后的各屏幕所呈现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电子设备的第三屏幕,如图5所示,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下,第三屏幕13处于第一屏幕11和第二屏幕12的折叠区域,这种情况下,该第三屏幕13可以不输出信息,如处于黑屏状态,仅由第一屏幕11和/或第二屏幕12输出信息,因此,在该实施例下,电子设备不需要对第三屏幕13的屏幕光强进行调整。
当然,若需要第三屏幕13输出信息,也可以按照上文描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实现对第三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调整,如可以同时获取第三屏幕的第三环境光强,依据该第三环境光强与第一环境光强和/或第二环境光强,实现对各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各屏幕所呈现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具体调整过程本申请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当电子设备具有屏幕数量大于2个,如具有三个屏幕的情况下,可以获取位于整个显示屏两端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环境光强,并在这两个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依据该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来确定该电子设备的当前屏幕形态,从而依据该当前屏幕形态,以及第一环境光强和第二环境光强之间的差值,实现对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的调整,保证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所呈现的显示亮度基本相同。
其中,根据实际需要,本申请可以依据确定的当前屏幕形态及上述差值,或者第一环境光强/第二环境光强与第三环境光强之间的差值,来实现对第一屏幕、第二屏幕及第三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的调整,以使得电子设备的整个显示屏幕所呈现的显示亮度基本一致,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需要电子设备全屏输出信息的场景,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应用场景。
参照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环境光强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以及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环境光强获取模块21可以包括:
环境光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对应部署的第一传感器感应到第一环境光信号,以及第二屏幕对应部署的第二传感器感应到第二环境光信号;
第一环境光强得到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信号,得到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
第二环境光强得到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环境光信号,得到所述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
屏幕光强调整模块22,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其中,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在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中,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小,对应较小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大。
本实施例中,该特定条件可以包括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与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之间的差值大于特定值,也就是说明电子设备的不同屏幕的环境光强之间的差距较大,不适用于多个屏幕的屏幕光强进行统一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上述屏幕光强调整模块22可以包括:
基准光强得到单元2211,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得到基准光强;
在本申请实际应用中,该基准光强得到单元22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个确定单元: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的光强均值,将所述光强均值确定为基准光强;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大的环境光强,确定基准光强;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小的环境光强,确定基准光强。
第一调整单元2212,用于依据所述基准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屏幕光强调整模块22可以包括:
屏幕光强调节曲线获取单元2221,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光强调节曲线,所述屏幕光强调节曲线包括不同背光参数对应的屏幕光强;
屏幕光强等级确定单元2222,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确定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等级,其中,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确定的屏幕光强等级较小;
第二调整单元2223,用于按照所述屏幕光强等级对应的所述屏幕光强调节曲线,调整相应屏幕的背光参数,以改变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尤其是在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与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之间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上述屏幕光强调整模块22也可以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一个调整单元: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调用与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各自对应的背光参数调整规则,按照所述背光参数调整规则,调整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
第四调整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大环境光强,调整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并利用获得的调整参数,增大另一屏幕的屏幕光强;
第五调整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小环境光强,调整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并利用获得的调整参数,减小另一屏幕的屏幕光强;
其中,所述调整参数基于所述差值,或者对所述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调整等级确定等,本申请对该调整参数的获取方式及其包含的内容不做限定。
作为本申请提出的又一实施例,若所适用的电子设备除了上述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外,还包含第三屏幕,且该第三屏幕部署在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之间,如上述图5所示,那么,本申请获取各屏幕的环境光强之后,本实施例提供的屏幕亮度调节装置还可以包括:
相对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屏幕与所述第二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屏幕形态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屏幕形态;
相应地,上述屏幕光强调整模块22可以包括:
第六调整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当前屏幕形态及所述差值,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的各种模块、单元等,均可以作为程序模块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模块,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关于各程序模块及其组合所实现的功能,以及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处理器调用并加载,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各个步骤。
结合上图2a、图2b、图2c及图5所示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参照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图10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31、存储器32及处理器33,其中:
显示器31可以具有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如上图2a、图2b及图2c所示,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根据用户对电子设备的观看需求确定,即用户可以调整电子设备的屏幕形态,也就是调整电子设备的折叠角度,方便用户观看第一屏幕和/或第二屏幕输出的信息,本申请对电子设备的屏幕形态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对于显示器31具有的屏幕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屏幕,还可以包括如图5所示的三个屏幕,甚至是更多的屏幕,本申请对显示器31的屏幕数量不做限定,且对于显示器的不同屏幕,可以是物理上相互独立的屏幕,也可以是物理连接,但根据显示需求将整个显示屏幕划分成若干个屏幕,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显示器31具有的屏幕可以是触摸屏或非触摸屏,本申请对各屏幕的类型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配置。
存储器32可以用于存储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描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程序;处理器33可以用于加载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描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相应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本申请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3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处理器33,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本申请对存储器32和处理器33的组成结构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32可以包括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该程序存储区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以及至少一个功能(如信息显示功能、屏幕亮度调节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实现本申请提出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程序等;数据存储区可以存储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如获取的环境光强、调整后的屏幕光强、屏幕待输出的信息等。
应该理解,对图10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10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本申请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最后,需要说明,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或并列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电子设备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以及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
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其中,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在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中,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小,对应较小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大,使得各屏幕上的环境光和屏幕光叠加后所呈现出的显示光强基本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特定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之间的差值大于特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得到基准光强;
依据所述基准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得到基准光强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实现方式:
获取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的光强均值,将所述光强均值确定为基准光强;
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大的环境光强,确定基准光强;
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小的环境光强,确定基准光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光强调节曲线,所述屏幕光强调节曲线包括不同背光参数对应的屏幕光强;
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确定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等级,其中,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确定的屏幕光强等级较小;
按照所述屏幕光强等级对应的所述屏幕光强调节曲线,调整相应屏幕的背光参数,以改变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实现方式:
调用与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各自对应的背光参数调整规则,按照所述背光参数调整规则,调整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
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大环境光强,调整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并利用获得的调整参数,增大另一屏幕的屏幕光强;
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中较小环境光强,调整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并利用获得的调整参数,减小另一屏幕的屏幕光强;
其中,所述调整参数基于所述差值,或者对所述相应屏幕的屏幕光强的调整等级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以及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包括
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对应部署的第一传感器感应到第一环境光信号,以及第二屏幕对应部署的第二传感器感应到第二环境光信号;
利用所述第一环境光信号,得到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
利用所述第二环境光信号,得到所述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存在第三屏幕,且所述第三屏幕部署在所述第一屏幕与所述第二屏幕之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屏幕与所述第二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依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屏幕形态;
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和所述第二环境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包括:
依据所述当前屏幕形态及所述差值,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9.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环境光强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的第一环境光强,以及第二屏幕的第二环境光强;
屏幕光强调整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调整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各自的屏幕光强;
其中,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强的差值满足特定条件,在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中,对应较大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小,对应较小环境光强的屏幕所调整后的屏幕光强较大,使得各屏幕上的环境光和屏幕光叠加后所呈现出的显示光强基本相同。
10.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具有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
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用于加载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各个步骤。
CN202010214139.1A 2020-03-24 2020-03-24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276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4139.1A CN111276087B (zh) 2020-03-24 2020-03-24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4139.1A CN111276087B (zh) 2020-03-24 2020-03-24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6087A CN111276087A (zh) 2020-06-12
CN111276087B true CN111276087B (zh) 2021-09-14

Family

ID=71000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4139.1A Active CN111276087B (zh) 2020-03-24 2020-03-24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60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7731A (zh) * 2020-09-11 2020-12-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30736A (zh) * 2020-09-29 2020-12-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09526A (zh) * 2020-12-04 2021-03-16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器背光亮度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392A (zh) * 2004-08-10 2006-02-15 株式会社东芝 具有通用人机接口的电子装置
CN102456317A (zh) * 2010-10-19 2012-05-16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可调节部分背光的显示屏
EP2469503A1 (en) * 2010-12-21 2012-06-27 Thomson Licensing Computer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display screen,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computer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14053844A (ja) * 2012-09-10 2014-03-20 Casio Comput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タ及び投影制御方法と投影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376835A (zh) * 2013-08-16 2015-02-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亮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577941A (zh) * 2016-02-01 2016-05-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6098019A (zh) * 2016-06-07 2016-1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显示参数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547734A (zh) * 2017-07-31 2018-0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调节的方法、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9192153A (zh) * 2018-08-31 2019-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控制方法
CN109817152A (zh) * 2019-04-09 2019-05-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相关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2692B (zh) * 2015-08-05 2017-11-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智能终端屏幕亮度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智能终端
CN105374338B (zh) * 2015-10-23 2018-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516514A (zh) * 2016-01-28 2016-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终端亮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57904B (zh) * 2016-09-18 2019-12-2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屏幕发光强度的方法和一种移动终端
CN108766362A (zh) * 2018-05-04 2018-11-0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的调节系统、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392A (zh) * 2004-08-10 2006-02-15 株式会社东芝 具有通用人机接口的电子装置
CN102456317A (zh) * 2010-10-19 2012-05-16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可调节部分背光的显示屏
EP2469503A1 (en) * 2010-12-21 2012-06-27 Thomson Licensing Computer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display screen,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computer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14053844A (ja) * 2012-09-10 2014-03-20 Casio Comput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タ及び投影制御方法と投影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376835A (zh) * 2013-08-16 2015-02-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亮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577941A (zh) * 2016-02-01 2016-05-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6098019A (zh) * 2016-06-07 2016-1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显示参数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547734A (zh) * 2017-07-31 2018-0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调节的方法、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9192153A (zh) * 2018-08-31 2019-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控制方法
CN109817152A (zh) * 2019-04-09 2019-05-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相关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6087A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6087B (zh)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81834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ame
CN107368239B (zh) 一种屏幕显示参数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898082B (zh) 图片处理方法、图片处理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401078B (zh) 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60213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961267B (zh) 图片处理方法、图片处理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270975A (zh) 图像感测的曝光时间决定方法
CN110084797B (zh) 平面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428838A2 (en) Skin condition detec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751608A (zh) 一种夜景高动态范围图像融合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333898A (zh) 一种灯具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灯具和存储介质
CN108764139A (zh) 一种人脸检测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10497A (zh) 模型渲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170132810A1 (en) Non-Destructive Automatic Face-Aware Vignettes
US20140300773A1 (en) Image capture device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3516697B (zh) 图像配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3831B (zh) 一种图像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82141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618852A (zh) 视图处理方法、视图处理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559319B (zh) 一种法线贴图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2584057B (zh) 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8898169B (zh) 图片处理方法、图片处理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767137B (zh) 显示面板的显示控制方法及显示控制装置、显示设备
US1059219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 display device proj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