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4424B - 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4424B
CN111264424B CN202010124107.2A CN202010124107A CN111264424B CN 111264424 B CN111264424 B CN 111264424B CN 202010124107 A CN202010124107 A CN 202010124107A CN 111264424 B CN111264424 B CN 1112644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eggs
breeding
parent
incub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41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4424A (zh
Inventor
赵建
陈昆慈
欧密
刘海洋
罗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arl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AFS
Original Assignee
Pearl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AF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arl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AFS filed Critical Pearl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AFS
Priority to CN2020101241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44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4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4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4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4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01K61/17Hatching, e.g. incub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鱼类繁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将挑选的亲鱼在25‑26℃水温的水泥池中暂养,并进行催产;在28‑29℃水温的水泥池中,待到达效应时间后,每2小时检查挤卵一次,共进行3次;对挤卵后亲鱼暂养,并利用青霉素药剂防止发炎,雌亲鱼存活75%以上;雄鱼进行取精巢,在精子保存液中隔金属网研磨碎;受精前将精子保存液中的精子用水激活,再倒入卵受精。卵受精静置超过2h后孵化桶中孵化,对孵化桶充气;受精卵在桶中孵化2天出膜,再过1‑2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进行苗种培育。本发明显著提高了雄亲鱼利用率、雌亲鱼产后存活率,减少了场地占用、提高苗种孵化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繁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鳢是淡水优质经济鱼类,具有骨刺少、肉鲜嫩、营养丰富的特点,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鳢的苗种繁殖主要利用催产后1:1配对的自然产卵方法,需要利用泡沫箱或水泥产卵巢,产卵后在水泥池中静水或微流水孵化。由于鳢在自然产卵过程中雄鱼会追咬并用尾巴拍打雌鱼,促使雌鱼发情产卵,很多产后雌鱼会伤痕累累,产后存活率不高。这也是大部分亲鱼只能用一年的原因。而且自然产卵对催产技术要求较高,必须保证雌雄发情同步才能取得较高的受精率。不同批次亲鱼受精率差异很大。受精卵孵化一般采用静水孵化,卵平铺在水面上,从产卵到鱼苗下沉游泳可以转出培育需要4-5天,在大规模生产时需要很多个孵化池周转才能保证每天生产。另一方面,静水孵化时,所有卵都呈单层紧密排列在水面,孵化至第二天,未受精的卵即会生长水霉,并将相邻的正常卵感染坏死,从而大大降低了孵化率。有生产单位尝试人工授精和孵化桶孵化,但还未有成功,均采用自然产卵和静水孵化的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1)现有技术没有通过代替1:1配对的方法,虽然雄鱼可以连续3次与雌鱼配对,在配对时受精率不稳定,精子利用效率仍较低。采配对产卵时,雌亲鱼产后存活率低于10%,没有继续养殖的价值,导致亲鱼仅能利用一年。
(2)现有配对产卵和静水孵化技术,不能减少繁殖场占用面积或同等场地中增加生产规模。
(3)现有静水孵化技术,不能避免死卵产生水霉对正常发育卵的侵害。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利用优选亲鱼、优化催产激素注射量可以提高亲鱼产卵率和卵的受精率,但需要繁殖场技术人员比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一般繁殖技术人员比较难掌握,导致各繁殖场孵化水平差异很大。很多繁殖场也希望能够实际人工授精,提高效率,但一直没有实现。而本发明的人工授精方法将雄鱼精子用精子保存液保存后可随时进行授精,而且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将雌鱼卵挤出,方法简便,一般人员可掌握,提高繁殖效率。
孵化桶已经广泛应用于漂流性卵和脱粘后的粘性卵孵化,但对鳢科鱼类卵的孵化一直没有应用,仍采用静水孵化,主要是认为不适合浮性卵孵化,实际应用试验中孵化率也不高。本发明通过试验,发现鳢的受精卵经过静置一段时间后是可以利用孵化桶孵化的,而以前试验孵化率低主要是因为受精后立即放入孵化桶,卵翻滚后导致发育停止。从而通过受精后静置2小时解决了问题,这是一般人不容易想到的。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本发明解决了鳢人工繁殖中人工授精和高效孵化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鳢产卵率、受精率和雌亲鱼的存活率,可以实现雌亲鱼连续繁殖。次年繁殖的亲鱼规格更大,怀卵量也会提高50%以上。利用孵化桶进行孵化,可以避免坏卵对正常卵的感染破坏,进一步提高孵化率,而且大大减少了孵化过程中对场地面积的占用,提高场地利用率,有利于提高生产规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挑选的亲鱼在25-26℃水温的水泥池中暂养,并进行催产;
步骤二,所述亲鱼催产后,再对挤卵后亲鱼暂养,并利用青霉素药剂防止发炎;
步骤三,卵受精并静置超过2h后,将受精卵用纱网捞至孵化桶中孵化,对孵化桶充气,调节进气量,使受精卵上下翻滚,而恰好不在水面聚集为标准;所述受精卵在桶中孵化2-2.5天出膜,再过1-2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进行苗种培育。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进行前,需进行亲鱼挑选,池塘中水温高于22℃时挑选性成熟好的雌性亲鱼、雄性亲鱼,成熟度欠佳的亲鱼在原塘继续培育。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进行催产的方法包括:
(1)每千克体重雌亲鱼使用 4 µg/kg LRH-A2进行背部肌肉第一次注射;
注射后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每千克鱼体重使用800 IU HCG和 12 µg LRH-A2;
(2)雄亲鱼每千克使用120 IU HCG和 2 µg LRH-A2;
(3)人工催产后水温调至28℃,雌性亲鱼、雄性亲鱼分开单独放置。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授精时,先将雄性亲鱼精巢隔不锈钢网在精子保存液中研磨,再将精子保存液倒入盛有200倍水的水盆中,搅拌1-2秒倒入卵,搅拌5秒,倒入水泥池中使卵平铺在水面上。
进一步,精子保存液按质量百分比由葡萄糖2%、NaCl 0.8%、KCl 0.04%、CaCl20.014%、MgSO4·7H2O 0.02%、NaH2PO4·2H2O 0.006%、KH2PO4 0.006%、NaHCO3 0.035%组成,用蒸馏水配制。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青霉素药剂为20000单位防止发炎。
进一步,步骤二中,亲鱼催产16小时后,挑出产卵的亲鱼,进行挤卵;第一次挤卵,20%亲鱼产卵;每过2小时,进行第二和第三次挤卵,第二和第三次挤卵时均有约35%亲鱼产卵。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所述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的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装置。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代替1:1配对的方法,提高雄鱼精子利用效率,提高人工繁殖中的产卵率、受精率和雌亲鱼存活率,并减少繁殖场占用面积或同等场地中增加生产规模。
本发明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显著雄亲鱼利用率、雌亲鱼产后存活率,减少场地占用、提高苗种孵化成功率。在自然产卵中,每条雄鱼由平均授精3条雌鱼,产2-3万受精卵,而采用人工授精,每条雄鱼平均可配10条雌鱼,可获得6-10万受精卵。雌亲鱼产后存活率显著提高,自然产卵后,雌亲鱼受伤严重,存活率不足10%,没有继续留存养殖的价值,而人工授精后存活率可达75%以上,可留养至下一年继续繁殖,怀卵量较初次成熟的个体增加50%以上。繁殖场占用面积大大减少,采用自然产卵方法的方法,每天繁殖300对亲鱼,则需要100平方米产卵巢,孵化池则需要25平方米并占用4天,需要100平方米,再加上亲鱼暂养池2个各25平方米,繁殖孵化场地需要250平方米。而人工繁殖不需要产卵巢,孵化桶100平方米放置100个0.5立方的孵化桶即可满足连续繁殖需求,加上暂养池50平方米,共需要150平方米,节省场地面积40%。自然产卵授精,平均产卵率80%左右,平均受精率60%,而人工授精,挤出卵亲鱼90%左右,受精率75%左右,相同数量亲鱼可提高苗种获得率40%。
结合实验或试验数据和现有技术对比得到的效果和优点:本发明相比目前采用的繁殖方法,可以提高雌性亲鱼存活率50%以上,可供下一年继续繁殖,提高亲鱼产卵率10%,受精率提高15%。雄性亲鱼需求仅为原来三分之一。相同数量亲鱼可提高苗种获得率40%,减少场地占用4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有技术没有通过代替1:1配对的方法,提高雄鱼精子利用效率、雌亲鱼产后存活率,不能减少繁殖场占用面积或同等场地中增加生产规模。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包括:
S101,亲鱼挑选:选择成熟度发育较好的亲鱼。池塘中水温达到22℃以上时可以挑选亲鱼。由于亲鱼在个体大小、营养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其成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性成熟比较好的雌性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中央出现凹沟,生殖孔外突,大而呈粉红色;雄鱼体两侧体色加深、颜色对比鲜明鲜明,腹部灰黑,生殖孔微红色。成熟度欠佳的亲鱼可在原塘继续培育。
S102,催产:池塘中水温较低与人工催产水温差别较大时,需将亲鱼提前一天选好在调至25-26℃水温的水泥池中暂养一天,使鱼适应温度的变化,然后进行催产。
S103,挤卵和人工授精:挤卵前将雄鱼精巢解剖取出,在精子保存液中隔不锈钢网研磨碎;亲鱼催产16小时后,检查雌性亲鱼池,可见少量卵产出。将所有雌鱼进行检查,挑出已开始产卵的亲鱼,进行挤卵;挤出卵后,将精子保存液中的精子用200倍的水激活后放入鱼卵,短暂搅拌混合;将卵挤完后,亲鱼可暂养在水泥池中,注射20000单位青霉素防止发炎,增加亲鱼存活率。
S104,孵化:卵受精并静置2小时后,可将卵用纱网捞至孵化桶中孵化,孵化桶中每立方水体可孵化50-60万受精卵。受精后一定要静置2h以上再移入孵化桶中,若受精后立即放入则几乎不能孵化出苗。孵化桶中保持一定充气,使卵能够上下翻滚而不在水面聚集即可,不可充气过大。受精卵在桶中孵化2-2.5天出膜,再过1-2天左右后卵黄囊吸收完毕可放出到水泥池中,进行苗种培育。
步骤S102催产中,第一针每千克鱼体重使用 4 µg/kg LRH-A2背部肌肉注射。第一针注射后12小时后进行第二针注射,每千克鱼体重使用800 IU HCG和 12 µg LRH-A2,雄鱼每千克使用120 IU HCG和 2 µg LRH-A2。人工催产后水温调至28℃,雌雄鱼分开单独放置。
步骤S103挤卵和人工授精中,挤卵前可先取数尾雄鱼,击晕后解剖取精巢,称重后剪成小段。每条鱼双侧精巢重约2-4克,将5倍于精巢的精子保存液倒入小碗中隔不锈钢过滤网研磨。隔不秀钢网研磨可以把精巢组织磨碎释放所有精子但不破坏精子。注意不可直接用研钵研磨或不加精子保存液。颜色鲜艳呈亮红色的精巢精子含量较高,每克精巢可以使500克卵授精。授精时,先将研磨过精巢组织的精子保存液倒入盛有200倍水的水盆中,快速搅拌1-2秒后即倒入卵,轻轻搅拌5秒左右,倒入水泥池中使卵平铺在水面上。
精子保存液配方如下:
葡萄糖2%,NaCl 0.8%,KCl 0.04%,CaCl2 0.014%,MgSO4·7H2O 0.02%,NaH2PO4·2H2O 0.006%,KH2PO4 0.006%,NaHCO3 0.035%。
第一次挤卵,约20%亲鱼可产卵。每过2小时后再检查,第二和第三次均有35%、35%亲鱼可产卵,第四次产的卵质量较差,受精率低,将其舍弃。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2018年,在佛山杏坛镇某杂交鳢苗种繁育场开展人工授精试验。繁殖场设置孵化巢150平方米,共400个,孵化水泥池8个,每个25平方米,每天繁殖亲鱼400对,平均产卵率80%,孵化率65%,每天孵化出苗200万左右。在开展人工授精试验时,利用25平方米面积安装0.5m3孵化桶25个。每天在原来基础上增加催产雌性亲鱼160条、雄鱼20条。催产亲鱼后分别在16、18、20小时检查挤卵,进行人工授精。开始时,将人工授精后的卵直接入孵化桶中孵化,孵化率不到1%,大多数卵变白坏死。而将自然产卵后的卵放入孵化桶中孵化,孵化率与静水孵化孵化率无明显差异。经过多次试验,发现,鳢的卵在受精后需要静置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孵化桶中孵化。这也是以前使用孵化桶失败的主要原因。对受精后入孵化桶的时间进行试验后,发现人工授精后静置2小时后入孵化桶基本不影响孵化率。随后利用1个孵化池静置2小时后放入孵化桶中进行孵化,孵化率大大提高。共占用场地50平方米,每天可稳定繁殖出苗110万左右,雄亲鱼仅需原来的1/3。随后,增加孵化桶50个,将孵化巢中产的受精卵也放入孵化桶中孵化,在保持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减少使用孵化池5个。
下面结合具体实验结果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人工授精立即放入如图2。
静置后如图3放入孵化桶孵化效果对比(黑点为正常发育的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挑选的亲鱼在25-26℃水温的水泥池中暂养,并进行催产;
步骤二,所述亲鱼催产后,再对挤卵后亲鱼暂养,并利用青霉素药剂防止发炎;解剖取雄鱼精巢并在精子保存液中研磨,精子用水激活后倒入卵中进行人工授精;
步骤三,卵受精并静置超过2h后,将受精卵用纱网捞至孵化桶中孵化,对孵化桶充气,使受精卵上下翻滚;所述受精卵在桶中孵化2-2.5天出膜,再过1-2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进行苗种培育;
所述步骤一进行前,需进行亲鱼挑选,池塘中水温高于22℃时挑选性成熟好的雌性亲鱼、雄性亲鱼,成熟度欠佳的亲鱼在原塘继续培育;
所述步骤一中,进行催产的方法包括:
(1)雌鱼每千克鱼体重使用 4 µg/kg LRH-A2进行背部肌肉第一次注射;
注射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每千克鱼体重使用800 IU HCG和 12 µg LRH-A2;注射时,根据亲鱼成熟程度进行增减;
(2)雄鱼每千克使用120 IU HCG和 2 µg LRH-A2;
(3)人工催产后水温调至28℃,雌性亲鱼、雄性亲鱼分开单独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授精时,先将雄性亲鱼精巢在不锈钢网上研磨,将研磨过精巢组织的精子保存液倒入盛有200倍水的水盆中,搅拌1-2秒倒入卵,轻柔搅拌5秒,倒入水温28℃的水泥池中使卵平铺在水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精子保存液按质量百分比由葡萄糖2%、NaCl 0.8%、KCl 0.04%、CaCl2 0.014%、MgSO4·7H2O0.02%、NaH2PO4·2H2O 0.006%、KH2PO4 0.006%、NaHCO3 0.035%,用蒸馏水配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青霉素药剂为20000单位防止发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亲鱼催产16小时后,挑出产卵的亲鱼,进行挤卵;第一次挤卵, 20%亲鱼产卵;每过2小时,进行第二和第三次挤卵,第二和第三次挤卵时均有35%亲鱼产卵。
6.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的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装置。
CN202010124107.2A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 Active CN111264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4107.2A CN111264424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4107.2A CN111264424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4424A CN111264424A (zh) 2020-06-12
CN111264424B true CN111264424B (zh) 2021-08-31

Family

ID=70991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4107.2A Active CN111264424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44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3895B (zh) * 2020-10-15 2022-04-15 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 一种半滑舌鳎雌鱼高效人工催产方法
CN115362961B (zh) * 2022-04-14 2023-12-0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 一种松江鲈的人工授精方法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9331A (zh) * 2010-11-26 2011-04-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人工授精的乌鳢繁殖方法
CN103444611B (zh) * 2013-09-29 2014-10-0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厚唇裸重唇鱼人工繁殖方法
CN106614139B (zh) * 2016-12-22 2020-07-2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杂交鳢的高效催产方法
CN206835932U (zh) * 2017-01-16 2018-01-05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鱼卵孵化装置
CN109349271A (zh) * 2018-11-29 2019-02-1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一种大鳞鲃精子保存液的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4424A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0184B (zh) 一种改良鲫的育种与养殖方法
CN101438690B (zh) 一种鳄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6212333B (zh) 一种北方须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4642212A (zh) 白甲鱼人工繁育方法
CN110521641B (zh) 一种生长快石斑鱼的人工杂交育种方法
CN111956783B (zh) 一种大口黑鲈鱼人工催产混合剂及人工繁育方法
CN111264424B (zh) 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
CN102524128B (zh) 乌苏里拟鲿人工繁殖方法
CN108377936B (zh) 一种全雌鳜鱼的规模化生产方法
CN101960996A (zh) 一种多鳞铲颌鱼鱼苗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3329833A (zh) 日本白鲫与兴国红鲤杂交育种方法
CN105360028A (zh) 东方高原鳅的人工繁殖技术
CN110226535A (zh) 细鳞鲑的人工繁育技术
CN101999332B (zh) 一种人工授精的尼罗罗非鱼繁殖方法
CN108142328A (zh) 一种小黄鱼的早繁及快速育苗方法
CN109329122B (zh) 一种改良日本白鲫的选育方法及其品系的建立方法
CN102599094B (zh) 一种金沙鲈鲤的人工孵化方法
CN114651751A (zh) 黄唇鱼人工育苗方法
CN112472354A (zh) 一种营体内受精鱼类许氏平鲉的人工授精方法
CN112167118A (zh) 一种齐尔白鲑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3563848A (zh) 一种用于藏鸡的受精方法
CN102657123A (zh) 一种黑龙江茴鱼人工繁殖方法
CN107711611B (zh) 一种台湾泥鳅低损、高效人工繁殖方法
CN109874707B (zh) 一种高效创制异源八倍体银鲫的方法
CN107258629A (zh) 一种提高多鳞铲颌人工繁殖鱼受精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