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0327A -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0327A
CN111260327A CN202010049958.5A CN202010049958A CN111260327A CN 111260327 A CN111260327 A CN 111260327A CN 202010049958 A CN202010049958 A CN 202010049958A CN 111260327 A CN111260327 A CN 111260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
construction
model
management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499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廷祥
张健
秦光荣
李清清
何志林
全宇君
文思维
李薪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 Tech Engineering Consulting And Super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 Tech Engineering Consulting And Super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 Tech Engineering Consulting And Super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 Tech Engineering Consulting And Super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499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03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0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03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互联网结合工程项目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以云服务技术实现项目的规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竣工阶段等整个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相关各方协作的平台,将项目各阶段工作的数据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采用数字模型的方式评估项目的具体工作,将项目工作成果以数学模型进行展示,通过互联网+和云服务的方式建立项目建设各方的信息统一共享平台,确保项目信息对于各方是公开透明的,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即时沟通协调、监督管理和协作联动,按照项目的工作流程实现各方协同管控,结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项目监管。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项目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
背景技术
工程项目建设的生命周期可分为规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竣工阶段等四个阶段,项目建设方主导掌控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实施的整个生命周期,在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监管控制督促不同相干方的工作:主要体现为规划阶段是咨询服务方、准备阶段是设计方、实施阶段是承建方和竣工阶段是测评方。这几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差别很大,但各自的成果却是紧密相关前后关联,前一阶段的成果就是后一阶段的输入,这样就需要建设方深入了解掌握将各个阶段工作内容和成果,才能主导掌控项目建设实施的整个过程,确保项目建设成功。
目前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大部分是基于乙方(在不同的阶段分别为咨询方、设计方和承建方等)的内部管理,主要是解决乙方的资源优化调配和降低成本等核心需求,基本上是乙方内部封闭运作的复杂专业系统,很多信息属于乙方的商业机密,甲方(通常为建设方或业主方等)了解项目基本上是依靠乙方的总结汇报,很难完整及时地了解项目的真实信息,无法准确评估项目的真实状态,项目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增加了沟通成本和障碍,甲方对项目的监管就抓不住要点重点难点,存在项目失控的风险,因此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这个问题。
甲方作为项目的所有者需要全程管理控制项目建设,及时了解项目建设的真实信息协调项目建设各方按计划建设,现行的项目管控方法和措施存在如下问题:
(1)项目各个阶段的建设成果的前后没有严格的关联起来,即下一阶段的成果脱离了前一阶段的约束,且各个阶段的相关方理解各异,项目前期阶段的一些成果缺少客观可验证的标准,最终导致项目建设完成后未能真正实现规划阶段所提出来的建设目标;
(2)项目的管控过程缺乏数学模型,没有建立项目各方协同管理控制的统一平台,项目管控过程流于表面化,未实现多项目数据信息融合,造成信息无法及时、统一的进行交互,更不能适应对项目群、多层次等复杂性项目管控,难于实现有效的管理控制,更不可能实现智慧管理理念;
(3)项目建设的主体是乙方,其余各方获得的项目建设数据信息以乙方的总结汇报方式,基本上是属于事后编制,不仅存在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问题,而且是依赖于乙方提供的信息,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及时,即项目信息既不对称也不及时,难以在项目建设中各方协同管理地进行工作;
(4)乙方提供的项目信息格式多样,大多以文字汇报为主,涉及众多不同的专业技术,编写人员的文字水平参差不齐,造成项目汇报总结材料经常出现多义和歧义的情况,甲方的决策人员很难理解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无法决策或失误决策的情形时有出现;
(5)乙方的项目管理系统涉及其内部管理和敏感的信息,不可能完全向项目建设各方公开,且由于甲乙双方对项目的价值取向不同,甲方管控项目与乙方管理项目目标必然不同,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发生冲突时难以解决,甲方往往缺乏抓手对项目建设进行有效的管控。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本发明采用云服务技术的项目建设协作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业主建设方贯穿在项目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包括规划、准备、实施和竣工阶段,因此建立项目协作管控云平台,解决项目各方的"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三大问题,实现信息的协同、业务的协同和资源的协同,充分发挥项目团队的“战斗力”,实现在平台上协同管理解决项目建设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通过云服务技术解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方监管协作问题,通过项目信息模型PIM(Project Information Modeling)平台以模型化描述项目建设过程,以平台前端在现场及时准确地采集项目数据,实现项目建设工作整个过程的数字化和可视化,采用以结果为导向将项目信息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描述,项目建设的甲方、乙方及其它相关方均可以在PIM平台及时获取统一透明公开对称的项目信息,项目人员在平台上就可以实现及时监督管理控制指挥项目建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其包括:成果模型、测评模型、管控模型、协作模型,所述成果模型用于描述的是阶段性工作成果,所述测评模型针对建设过程中某一时间点上项目建设进程的度量值,所述管控模型则依据测评模型中计划和实际的偏差分析后应采取的整改措施与方法,所述协作模型实现项目事项的协同解决;
上述四模型将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成果、各个时间点的管控和项目作业的测评以数学模型进行描述,数字化和可视化地呈现于该协作管控平台上。
本发明中,PIM模型是将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成果、任意时间点的管控和项目作业的测评以数学模型进行描述,PIM模型包含的四个模型分别是:成果模型OM(OutcomeModel)、测评模型EM(Evaluation Model)、管控模型MM(Management Model)和协作模型CM(Collaboration Model)。以PIM模型实现项目建设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将项目建设过程在虚拟空间实现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建立PIM模型首先是将项目建设各个阶段成果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阶段成果的互相关联问题,清晰地向项目各方包括后续加入相关方的建设要求;构建项目分解作业工作包的测评模型,数字化地描述项目的计划基线和实际建设状态,通过比较项目建设的计划与实际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按照各方预定的管控模型进行整改,以协作模型协同各方审批解决项目事项,实现项目建设过程信息的共享透明,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各方协调一致共同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以PIM模型实现项目建设过程的数字孪生,将管控项目建设过程数据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成功的关键是将建设开发实施的数据在现场及时真实准确地上传到云服务平台共享,在平台上实现项目事项的协同审批。乙方通过平台前端按照预先设定的模板采集建设数据,自动生成项目作业文档,在线填报审核上传,甲方及相关方可在平台上及时了解项目作业的建设情况,各方协同管控调配资源解决所发生的问题,及时快速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PIM模型针对项目建设过程的作业实施成果进行建模,平台不关注不干涉各方的内部管理和商业秘密,平台专注于项目管控实现协同作业,以实现对项目建设过程的有效管控、实现各方的共赢,保证项目的建设成功。
项目建设协作管控云平台的关键技术是实现项目建设过程的数字化,通过将项目建设的阶段成果、过程管控和绩效测评进行数学模型化,通过云平台前端(包括PC、平板电脑、移动智能终端和物联网前端)结合互联网实现项目数据及时准确的采集,即乙方的项目实施开发人员和/或质量测评人员通过前端在现场采集项目数据,及时(准实时)上传到云平台数据库中,由项目各方管控人员在平台上不受时域地域空间的限制实现协同管理控制指挥项目建设,提高项目建设效率,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平台是集成项目各方的建设实施过程,以项目数学模型将项目建设过程信息化数字化,PIM平台前端及时采集项目现场数据,以一致的测评模型评估项目进程,实现项目信息统一透明对称的共享,协同调配资源,共同统一管控,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减少项目实施成本,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PIM项目建设协作云平台的优势如下:
(1)以数学模型将项目建设过程数字化,运用空间思维剖析项目建设过程,提取出空间思维的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切片、切块、上钻、下钻和旋转等形象化思维方法,构建项目建设管控空间思维模型,从而达到既能有效地深入细化,又能从大局上把握项目管控工作。
(2)PIM实现项目建设过程的数字孪生,将线下现实的项目建设过程影射到线上虚拟的信息化云服务平台上,项目管控决策人员即使不在现场也可以随时随地监管项目和解决问题,消除时空隔离及时管控项目,提升项目建设效率。
(3)以数学模型实现项目信息对称统一共享,解决各方信息不对称难以真正共享的问题,项目各方特别是乙方的项目建设过程及时准确地采集上传到PIM平台上,以平台上数据评估项目建设进程,按照项目模型统一表达,确保项目信息及时真实可信一致。
(4)项目数字化的云服务平台实现多方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各方以项目模型的统一信息作为管控决策的依据,云服务平台将项目各方作业的实施过程、项目的数据采集、采取的解决方法、风险的应对预案、质量的保证措施和进度的推进手段等等,在共享统一项目信息的基础上,协同管控项目的实施作业,实现及时高效没有时空隔离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
(5)PIM将项目数学模型化后,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一体化集成过程,有助于项目确定需求、明确目标和界定范围,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项目的了解并得到可预测的成果,解决一些项目需求飘忽不定、目标含糊不清和范围模糊随意的问题。
(6)PIM平台将项目各方的建设实施过程按照数学模型信息化数字化后记录保存,对于需要两方以上协同作业的项目工作,通过平台的工作流管理实现项目工作的协同联动审批,按照需要由相关方或相关人员协调审核批准相应的工作,在平台上实现多方协同管控项目。
(7)项目各方在平台上实现项目事项的协同审批,包括单方内部协同、多方前后协同和多方左右协同方式的事项处理,提升项目事项的处理效率和透明度,确保项目事项能够有效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PIM平台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成果模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成果模型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测评模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管控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实施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的PIM模型是将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成果、各个时间点的管控和项目作业的测评以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即PIM模型包含有成果模型、管控模型、测评模型和协作模型这四个模型:
(1)项目成果模型:描述项目各个阶段成果的功能属性、性能属性、约束属性、度量属性和验证属性等等,这些属性是应该是可操作和客观可验证的,满足SMART原则,成果模型应包含对应属性的验证方法。成果模型是针对项目建设周期各个阶段所产出成果所建立的模型,相对于项目的各个阶段或里程碑的节点。
(2)项目测评模型:针对项目分解的作业和工作包和与项目相关的物联网前端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项目质量测评和项目建设进程评估的数学模型,以项目分解后的作业和工作包为基础,以结果为导向,对项目的产值、成品和进展进行测评,实现项目建设过程中任意时间点的精细化管控。
(3)项目管控模型:针对项目建设目标的三大要素投资、质量和工期构建项目的产值度、成品度和进展度数据等项目建设进程数字属性,建立项目建设过程中任意时间点的计划基线,通过比对项目测评模型中实际建设的进程属性,分析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包括项目实施开发建设的安全风险,项目各方通过协同合同管控、资源调配、项目进度和安全措施调整等手段措施进行整改,修正实际建设进程基线与计划基线的偏差。
(4)项目协作模型:项目建设各方协同解决项目上的事项,该模型更多是定义项目建设中的规范程序,包括项目管理规范程序、项目方案的审核批准程序、项目变更审批程序、项目需求变更管理程序和项目事项报告程序等等,是提出项目事项申请后由项目相关方进行核实、承办、审查和决定的整个过程的程序。
项目建设的四个模型中,成果模型描述的是阶段性工作成果,测评模型针对建设过程中某一时间点上项目建设进程的度量值,管控模型则依据测评模型中计划和实际的偏差分析后应采取的整改措施与方法,协作模型实现项目事项的协同解决,所有这些都呈现在平台上。
以下具体介绍上述四种模型:
一、成果模型
基于项目生命周期以数学模型的方式建立的形象地描述各个阶段的产出成果,项目各个阶段的产出成果是下一阶段的工作的依据,工作成果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项目前一阶段的成果是后一阶段建设的输入,同样也确定了后一阶段的建设范围,后一阶段的成果是前一阶段的细化与具体体现。成果模型是项目某个阶段成品输出的数字描述,也就是在某个阶段建设的目标。针对项目生命周期的规划、准备、实施和竣工阶段,其对应的模型分别是目标、方案、产品和测评模型:
(1)规划阶段:本阶段的立项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的成果是明确建立项目的目标模型,即通过调研和分析项目需求,提出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以解决项目需求,这些项目的具体目标、验证方法和验证指标等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实现管控过程的数字信息化,这样项目后续阶段的设计方和承建方等相关方就可以清晰明了地按照目标模型开展工作。
(2)准备阶段:根据规划阶段建立的项目目标模型设计出实现这些目标的技术方案,制定完成项目方案的投资目标、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的技术路线,确定项目方案可实现规划阶段提出的目标模型,建立项目可操作可实现的项目方案模型。准备阶段的方案模型应具备可操作、有约束条件和时间限制的特性。
(3)实施阶段:按照准备阶段建立的项目方案模型,通过深化设计提出施工方案,将投资目标、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的项目三大要素建立项目成品输出的产品模型,即制定出满足项目建设目标的产品模型。
(4)竣工阶段:项目实施完成后输出的项目产品的测试评估验证,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测试验证项目产品是否符合产品模型,二是检验项目产品是否实现了方案模型,三是评价项目产品是否达到了目标模型,这三个方面的测评验证构成了项目验收模型。
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项目划分的阶段和相关模型。
二、测评模型
项目建设生命周期中有三个与时间相关的重要概念:检查点(Check Point)、里程碑(Mile Stone)和基线(Project Baseline),描述了在什么时候对项目进行什么样控制。管控项目建设过程的方法是设置检查点、里程碑和基线,然后在检查点和里程碑的时间点上评估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比较计划基线以判定实际建设的偏差,这种方法没有对项目建设进行数字化,管控颗粒度较粗,及时性较差,且各方对项目实际建设的评估差异存在争议,难以全面了解项目建设的真实进程,无法及时做出科学的决策,造成项目建设的失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项目测评模型评估项目的实际建设进程。
项目测评模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对应项目建设过程所有工作的数据模型,二是及时准确真实的现场采集项目实施建设的数据,三是以项目作业数据构建项目的产值、成品和进展的评估模型。
项目数据模型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项目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项目实施建设过程的信息表示与操作提供了一个形象可视的框架。项目分解作业是构建数据模型的基础,将项目分解作业以数据化的方式描述,可以在任意时间点上建立项目计划基线和评估项目建设进程,比较计划基线和实际进程的差异,分析项目建设存在的风险,实现项目建设过程的精细化管控。
项目数据模型是按照项目建设的里程碑节点和项目工作分解的全部作业结合项目建设实施款项、工期进度计划和建造产出成品等要素等进行抽象化可视化的构造,将项目建设过程的所有工作以项目进展度、项目产值度、项目成品度、项目付款率和项目文档率进行数字化的度量,即实现项目建设实施工作的数字化。
项目建设实施工作中的所有作业按照项目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化的度量后,我们就可以将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建立任意时间点的建设计划基线,而不仅仅是建设过程中若干里程碑节点的计划基线,实现任意时间点的检查控制都有相应的计划基线作为标准,满足项目管控的精细化要求,更好地掌握项目的建设过程。
在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项目实施开发人员通过互联网或物联网前端在现场采集项目数据,及时上传到PIM平台中。我们每完成项目建设工作分解的一个作业,按照项目数据模型就可以评估出该项目作业对应的数据化信息化度量值,累加项目建设实际已完成的项目作业的数字化度量值就是项目建设的实际进程。
测评模型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增减相应的要素进行测评。
三、管控模型
项目建设各个阶段一般采用的是启动、计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个过程的管理模型,项目管控就是针对这五个过程提出管控的方法模型,通过项目数字化实现项目管控。在具体的项目作业实施上,通过PDCA模型实现具体的项目作业管控。
项目管控模型以测评模型的项目计划基线和实际建设度量值为基础,监督项目建设实施开发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当实际与计划出现偏差时项目各方可以通过PIM平台进行风险分析,按照风险类别确定采取的整改方法,实现对项目建设过程的全过程全员全面的管控。
管控模型是将项目各方特别是乙方在平台上为项目实施建设所构建包含人员、机具、原料、方法和环境等五要素的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应是针对项目建设的某个阶段且贯穿其中,在该阶段的时间轴上具有全局性,在某个时间点、某个事项上或某个实施环节则属于具体操作,实施方案至少应具备可操作和可客观验证的属性。
项目各方管控建设实施的过程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项目实际实施建设是否吻合实施方案,二是将项目测评模型的实际建设进程与计划进行比较,三是这两者出现偏差偏离时的风险分析进行的整改修正。项目建设实施的管控目标将紧紧围绕阶段成果模型,以实施方案作为管控的依据,通过评估项目作业实施成果的建设进程数据判断偏差,分析项目建设风险并按照预案模型进行整改修正。
建立项目管控流程是项目各方有效管控的关键,在PIM平台中的项目管控流程是相干方对项目工作流的申请、审核和批准的过程,包括项目事项的通报和备案,甲方通过对项目工作流事项的审批掌控项目建设进程,其它各方则可及时上报上传信息,共同协调项目工作。
项目管控模型是为实现项目建设相应阶段的成果而构建,涉及项目范围管理、项目团队建设、合同执行管理、物料采购保管和项目文档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管控方法措施将在测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后在平台协同进行。项目管控是在明确项目阶段成果目标的前提下,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施工建设,及时采集项目作业数据和控制项目建设质量,评估实施完成项目作业的建设进程,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价值。
管控模型可根据项目增减修订相应的管控方法措施。
构建项目数学模型将项目建设过程从现实中虚拟到数字信息化的空间中,实现项目建设的数字孪生,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建立管控协作平台,采集实施现场的项目数据上传到平台,项目各方就可以远程管控项目的建设实施,协调指挥决策,调配资源实现协同作业,保证项目各项工作的衔接有序,避免出现停工窝工现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建设成本。
项目数学模型是实现项目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基础,以项目模型数据量化表达建设实施过程,保证项目各方获得的信息统一对称且以定量方式表述,避免项目信息的定性描述引起多义歧义,降低项目的沟通成本,项目各方评估项目建设进程和实施风险的一致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协同工作,项目决策科学及时无延误,提高项目建设的工作效率。
四、协作模型
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和事项,可以通过协作模型进行协同联动解决,协作模型包括项目事项的协同审批和协作方式,项目事项的协同审批程序包括申报、接受、核实、审查、决定和办结等五个主要环节,协作方式分为单方内部协同、多方前后协同和多方左右协同共三种方式:
(1)单方内部协同方式是指项目其中一方针对某一事项需要其后台审批的协同,即项目某一方在接受事项申报核实后,需要其向内部提出审查和决定,然后再反馈到平台上的过程。这个方式对于其它方是属于事项备案,典型的项目事例是乙方采购项目物料的流程。
(2)多方前后协同方式是解决项目事项需要多方进行审批的情况,即当前审批的一方需要在前一方审批的基础上作出决定的过程,典型的项目事例就是项目款项的支付审批流程。
(3)多方左右协同方式是多方并行审批的事项,即项目各方不需要其它各方的审批结果作为前置条件,审批方自行独立审批,只要一方审批不通过就是否决事项,典型的项目事例就是项目建设方案的评审流程。
项目事项协同审批完结后,需要相关方执行实施的过程也记录在平台上,实现项目事项办理的闭环。
应用上述项目模型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PIM云服务项目建设协作平台是面向项目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随着项目建设进程的深入,相对应的数学模型渐趋清晰,操作实施也会越来越具体细致。现以项目实施阶段为例阐述建设过程的项目模型,项目实施阶段共有五个过程:启动、计划、执行、监控和结束过程,项目模型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S1.在启动过程中,制定本阶段的成果模型——产品模型,本阶段项目建设的最终成果是输出产品,将前一阶段(准备阶段)的输出——方案模型作为实施建设项目产品的依据,运用空间思维的方式,以技术维度、业务维度和时空维度相结合描述本阶段输出的产品,实现项目成果的模型化。
S2.在计划过程中,将项目作业分解后,根据资源日历拟定项目建设施工计划、项目质量保证方案和投资控制方法,以此制定项目管控模型、测评模型和协作模型,监管执行环节的施工建设过程;
S3.在执行和监控过程中,乙方的施工建设过程按照测评模型采集项目数据,评估项目建设进程,比较项目施工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要素的计划与实际的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按照管控模型纠正,这一系列过程中,需要协作模型协同审批管控项目的施工建设;
S4.在结束过程中,主要确认已完成的成果符合项目产品模型,以获得产品正式的接受,并报告项目的最终绩效,项目建设将进入下一个阶段——竣工阶段。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成果模型、测评模型、管控模型、协作模型,所述成果模型用于描述的是阶段性工作成果,所述测评模型针对建设过程中某一时间点上项目建设进程的度量值,所述管控模型则依据测评模型中计划和实际的偏差分析后应采取的整改措施与方法,所述协作模型实现项目事项的协同联动解决;
上述四模型将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成果、各个时间点的管控和项目作业的测评以数学模型进行描述,数字化和可视化地呈现于该协作管控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果模型是项目某个阶段成品输出的数字描述,也就是在某个阶段建设的目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果模型是基于项目生命周期以数学模型的方式建立的形象地描述各个阶段的产出成果,项目各个阶段的产出成果是下一阶段的工作的依据,工作成果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项目前一阶段的成果是后一阶段建设的输入,同样也确定了后一阶段的建设范围,后一阶段的成果是前一阶段的细化与具体体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评模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对应项目建设过程所有工作的数据模型,二是及时准确真实的现场采集项目实施建设的数据,三是以项目作业数据构建项目的产值、成品和进展的评估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模型以测评模型的项目计划基线和实际建设度量值为基础,监督项目建设实施开发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当实际与计划出现偏差时项目各方可以通过PIM平台进行风险分析,按照风险类别确定采取的整改方法,实现对项目建设过程的全过程全员全面的管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模型是将项目各方特别是乙方在平台上为项目实施建设所构建包含人员、机具、原料、方法和环境等五要素的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应是针对项目建设的某个阶段且贯穿其中,在该阶段的时间轴上具有全局性,在某个时间点、某个事项上或某个实施环节则属于具体操作,实施方案至少应具备可操作和可客观验证的属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模型中,项目各方管控建设实施的过程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项目实际实施建设是否符合实施方案,二是将项目测评模型的实际建设进程与计划进行比较,三是这两者出现偏差偏离时的风险分析进行的整改修正。项目建设实施的管控目标将紧紧围绕阶段成果模型,以实施方案为作为管控的依据,通过评估项目作业实施成果的建设进程数据判断偏差,分析项目建设风险并按照预案模型进行整改修正。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协作模型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和项目事项,包括项目事项的协同审批和联动方式,该项目事项的协同审批程序包括申报、接受、核实、审查、决定和办结五个主要环节,协作方式分为单方内部协同、多方前后协同和多方左右协同共三种方式。
CN202010049958.5A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 Pending CN1112603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9958.5A CN111260327A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9958.5A CN111260327A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0327A true CN111260327A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54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49958.5A Pending CN111260327A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032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9005A (zh) * 2020-12-25 2021-04-16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适用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化协同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6523471A (zh) * 2023-06-25 2023-08-01 中建西南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7522336A (zh) * 2023-11-21 2024-02-06 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全动态信息安全评测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0463A (zh) * 2015-08-19 2015-12-16 武汉海王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管理系统
CN106022979A (zh) * 2016-05-13 2016-10-12 郑州双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云平台及应用方法
CN108416701A (zh) * 2018-03-06 2018-08-17 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工程项目建设实际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09064133A (zh) * 2018-07-27 2018-12-21 福建京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ar的工程全过程管理系统
CN109784681A (zh) * 2018-12-26 2019-05-21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0463A (zh) * 2015-08-19 2015-12-16 武汉海王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管理系统
CN106022979A (zh) * 2016-05-13 2016-10-12 郑州双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云平台及应用方法
CN108416701A (zh) * 2018-03-06 2018-08-17 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工程项目建设实际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09064133A (zh) * 2018-07-27 2018-12-21 福建京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ar的工程全过程管理系统
CN109784681A (zh) * 2018-12-26 2019-05-21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柯: "基于BIM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集成管理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9005A (zh) * 2020-12-25 2021-04-16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适用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化协同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2669005B (zh) * 2020-12-25 2024-03-05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适用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化协同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6523471A (zh) * 2023-06-25 2023-08-01 中建西南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6523471B (zh) * 2023-06-25 2023-09-22 中建西南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7522336A (zh) * 2023-11-21 2024-02-06 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全动态信息安全评测管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ndström et al. Aligning manufacturing strategy and levels of automation: A case study
CN114493213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CN111260327A (zh)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建设协作管控平台
Elbeltagi et al. BIM-based cost estimation/monitoring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CN112446649A (zh) 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查方法和装置
Ni et al. Blockchain-based BIM digital project management mechanism research
Sun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risk factors of BIM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 approach
CN113807747A (zh) 一种企业预算管理成熟度测评系统
Denysenko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CALS-technologies in quality management of product life cycle processes
Kang et al. Blockchain opportunities for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Hong Kong: a case study of RISC and site diary
Ding et al.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strategy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and neural network model
Jokovic et al. Quality 4.0 in Digital Manufacturing–Example of Good Practice
Al Hattab et al. Analyzing design workflow: An agent-based modeling approach
Sürücü et al. Establishing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measuring software-development processes at a large organization
Ćwikła et al. Analysis of the possibility of SysML and BPMN application in formal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escription
Zhao et 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Xiao et al. Study 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Based on BI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
Nikiforova et al. Solution to CAD Designer Effort Estimation based on Analogy with Software Development Metrics.
CN115718463A (zh) 一种面向飞机装配的生产车间全要素模型
Ibarra et al. Model for integrated prod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implementation and testing using commercial software applications
Pan et al. Research on digital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model of engineering projects based on BIM and IPD
Wu et al. A study of smart constructio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ls of AEC projects in China
Cui et al.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intelligent system based on BIM and sensors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rshadi et al.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for real-time project management
Alaghbandrad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odel to select BIM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with respect to the BIM maturity level of an organ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