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8372A - 卡扣结构 - Google Patents

卡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8372A
CN111258372A CN201811452323.9A CN201811452323A CN111258372A CN 111258372 A CN111258372 A CN 111258372A CN 201811452323 A CN201811452323 A CN 201811452323A CN 111258372 A CN111258372 A CN 111258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disposed
housing
buckling
hook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23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鑫池
张瑞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523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58372A/zh
Priority to CN202110539063.4A priority patent/CN1137416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58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837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卡扣结构,用于扣合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卡扣结构包括一扣合部、一卡勾部以及一拉伸弹簧;扣合部设置于第一壳体;拉伸弹簧一端组设于第二壳体,另一端组设于卡勾部;卡勾部移动于一卡扣位置及一释放位置;当卡勾部受力移动至卡扣位置时,卡勾部扣合于扣合部,当卡勾部受力脱离扣合部后,拉伸弹簧提供一回复力使卡勾部回到释放位置;当卡勾部受力脱离扣合部后,拉伸弹簧即会将卡勾部拉回至释放位置,而不需要使用者过多的操作。本发明的卡扣结构,结构简化组装简单,可大幅减少制造元件与成本,也可简化制造组装工序与时间。

Description

卡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卡扣结构,特别是结构简单且能够快速卡扣与释放的卡扣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装置中,对于对开式开合的电子装置,为了避免在携带移动的过程中打开,会设置卡扣结构,以使上、下壳体通过卡扣结构扣合紧闭。现有的卡扣结构中,有通过使用者手动操作的简单扣合结构在卡扣与释放时皆需要经用使用者的操作,才能使卡扣移动至卡扣位置及回复至初始位置。也有通过较复杂的结构,可使得卡扣移动至卡扣位置后,只要施加一作用力,即可使卡扣在结构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
【发明内容】
然而,为能使卡扣能在解除扣合后回到初始位置,常使用过于复杂的结构,使得制造成本增加且组装程序复杂化。有鉴于此,本发明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卡扣结构,用于扣合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包括:
一种卡扣结构用于扣合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卡扣结构包括一扣合部、一卡勾部以及一拉伸弹簧。扣合部设置于第一壳体。拉伸弹簧一端组设于第二壳体,另一端组设于卡勾部。卡勾部移动于一卡扣位置及一释放位置。当卡勾部受力移动至卡扣位置时,卡勾部扣合于扣合部,当卡勾部受力脱离扣合部后,拉伸弹簧提供一回复力使卡勾部回到释放位置。
借此,通过拉伸弹簧的设置能协助卡勾部的移动与扣合。当卡勾部能够移动至卡扣位置后,拉伸弹簧提供拉伸力使得卡勾部能够稳固扣合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当卡勾部受力脱离扣合部后,拉伸弹簧即会将卡勾部拉回至释放位置,而不需要使用者过多的操作。而且,通过拉伸弹簧的设置,使得结构简化且组装简单,可大幅减少制造元件与成本,也可简化制造组装工序与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部包括一第一卡扣槽及一第二卡扣槽。第一卡扣槽及第二卡扣槽设置于第一壳体的一侧边上的相对二侧。借此,使得第一壳体无论正装或反装,卡勾部都可以扣合至扣合部进行扣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勾部包括一本体及一操作部,操作部设置于本体远离第二壳体的一侧面上。通过设置操作部能让使用者更为方便操作卡勾部,且提供操作时的操作手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勾部包括一本体、一卡勾以及二滑移轴,卡勾设置于本体的一端部,二滑移轴设置于本体的二侧且滑设于第二壳体。由本体向二侧延伸设置的滑移轴会滑设于第二壳体,以使得卡勾部被限位于特定方向的移动,避免卡勾部在移动的过程中远离卡扣位置或释放位置太多。同时,也可避免因卡勾部过度位移,而使得拉伸弹簧被过度拉伸造成损毁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包括一容置凹部及二限位导槽。二限位导槽设置于容置凹部的相对二侧边,卡勾部容设置于容置凹部,且各滑移轴分别对应滑设于一个限位导槽中。通过在第二壳体上设置限位导槽及容置凹部,可以提供卡勾部在特定方向上的移动范围,避免使用者施力时卡勾部移动至非卡扣位置,或是在受力释放后未回复到原始的释放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勾部还包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于各滑移轴朝向第二壳体底面的一侧,用以提供卡勾部移动至释放位置时底部的限位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勾部包括一本体、一卡勾以及一凸肋。卡勾设置于本体的一端部,凸肋设置于本体且于朝向第二壳体的一侧具有一斜面。通过斜面的设置,可使得卡勾部于向上推顶至卡扣位置时,可以向外凸出以利扣勾于扣合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包括一凸出部,凸出部设置于对应于凸肋之处,使凸肋于滑动时对应顶抵于凸出部。借此,以提供凸肋顶抵作用,且也可使第二壳体减轻重量,而不用设置一整个平面的凸出部供凸肋于滑移过程中顶抵。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于释放位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于释放位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受力后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受力后向上推动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于卡扣位置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于卡扣位置的部份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6,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于释放位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的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于释放位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受力后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受力后向上推动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于卡扣位置的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结构于卡扣位置的部份剖视图。
由图1可见,本实施例的卡扣结构10用于扣合电子装置90的第一壳体91及第二壳体92。在此,电子装置90以笔记型电脑为例做说明,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为方便说明,在此仅示意部份的第一壳体91及第二壳体92。
卡扣结构10包括一扣合部11、一卡勾部12以及二拉伸弹簧13。由图1可见,扣合部11设置于第一壳体91,卡勾部12设置于第二壳体92。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以扣合部11设置于第一壳体91,卡勾部12设置于第二壳体92为例做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扣合部11及卡勾部12并不限定要设置于哪一个壳体,只要能设置于要相互扣合的二个壳体上相互对应的位置即可。
由图1可见,在本实施例中,扣合部11设置于第一壳体91长边侧的中间位置,且扣合部11包括一第一卡扣槽111及一第二卡扣槽112。第一卡扣槽111及第二卡扣槽112设置于第一壳体91的一侧边上的相对二侧。由图3的剖视图可见,第一卡扣槽111是凹设于第一壳体91邻近第二壳体92的一侧,而第二卡扣槽112是设置于相对远离第二壳体92的一侧。通过设置在二侧的卡扣槽,第一壳体91无论正装或反装,卡勾部12都可以扣合至扣合部11的第一卡扣槽111或第二卡扣槽112以进行扣合。
在本实施例中,扣合部11虽然以设置二个卡扣槽为例做说明,但在其他实施态样中,例如对于无法翻转使用的第一壳体91,也可以仅设置一个邻近于第二壳体92的卡扣槽以便卡勾部12扣合即可。
再请继续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中以二拉伸弹簧13示意说明,且二拉伸弹簧13设置于卡勾部12的左右二侧。但在其他实施态样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拉伸弹簧13以提供卡勾部12所需的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各拉伸弹簧13的一端组设于第二壳体92,另一端组设于卡勾部12。由图2可见,拉伸弹簧13的一端以勾合的方式固定于卡勾部12,而另一端通过锁固螺丝20固定至第二壳体92。
卡勾部12可移动于一卡扣位置(如图6及图7所示)及一释放位置(如图1及图3所示),当卡勾部12位于如图3所示的释放位置时,此时使用者欲扣合卡扣结构10时,则可以施力于卡勾部12。当卡勾部12如图4所示受到朝向第二壳体92的作用力后将会先向外转动。接着,在持续受到朝向上方的作用力,则会如图5所示移动至上方对应扣合部11的第一卡扣槽111的外侧。当移动至此位置时,由于内部的拉伸弹簧13持续施予卡勾部12向内的作用力,即产生顺时针旋转的作用力,因此,会带动卡勾部12的卡勾123扣合于第一卡扣槽111。此时,卡勾部12将扣合于扣合部11,即如图6所示的使卡扣部12位于卡扣位置。当卡勾部12扣合于扣合部11时,如图7所示,位于第二壳体92内的拉伸弹簧13因被拉长而将会持续施予卡勾部12作用力,使得卡勾部12持续施力扣合于第一壳体91的第一卡扣槽111,以稳固扣合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
随后,当要解除卡扣状态时,当卡勾部12受力脱离扣合部11的第一卡扣槽111后,拉伸弹簧13将提供一回复力使卡勾部12回到释放位置(如图1及图3所示)。如此,使用者只需要施力于卡勾部12顶端使其脱离第一卡扣槽111,则卡勾部12就会在拉伸弹簧13的回复力作用下回到了初始的释放位置。如此,不需要使用者过多的操作即可使得卡勾部12完成定位。而且,通过拉伸弹簧13的设置,使得结构简化且组装简单,可大幅减少制造元件与成本,也可简化制造组装工序与时间。
接下来将说明卡勾部12的细部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3,卡勾部12包括一本体121、一操作部122、一卡勾123、二滑移轴124、二限位件125、一凸肋126、二定位肋127及一挡止件128。由图1及图3可见,操作部122设置于本体121远离第二壳体92的一侧表面上,且也位于远离第一壳体91的一侧。以图3所示,操作部122即是位于本体121靠近底侧及左侧的位置。当使用者要操作施力于卡勾部12使其移动时,则可通过施力于操作部122,以提供使用者操作时的操作手感。
同样由图3可见,卡勾123设置于本体121的一端部,在此为与位于第一壳体91上的扣合部11的第一卡扣槽111相扣合,所以卡勾123是位于本体121邻近第一壳体91的一端。接着请参阅图2,二滑移轴124设置于本体121的二侧且会滑设于第二壳体92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92包括一容置凹部921及二限位导槽922。二限位导槽922设置于容置凹部921的相对二侧边。由图1可见,当卡勾部12组设至第二壳体92时,卡勾部12将容设置于容置凹部921中,且二滑移轴124将分别对应滑设于一个限位导槽922中。
借此,当卡勾部12受时后,在二滑移轴124及二限位导槽922的限位作用下,卡勾部12将仅会沿限位导槽922上下移动。且于容置凹部921的左右限位下,卡勾部12在受力过程中也不会左右位移。如此,可使得卡勾部12被限位于特定方向的移动,避免卡勾部12在移动的过程中远离卡扣位置或释放位置太多。同时,也可避免因卡勾部12过度位移,而使得拉伸弹簧13被过度拉伸造成损毁的问题。
再请参阅图2至图4,由图2可见,在本体121上设置有一凸肋126及二定位肋127,且于凸肋126上朝向第二壳体92的一侧具有一斜面1261。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一个凸肋126为例做说明,但也可以设置多个凸肋,以协助滑动位移。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图2可见位于凸肋126左右二侧的定位肋127较位于中间的凸肋126较为凸出,位于左右的定位肋127可以提供左右限位的作用,详细将于后面进一步说明。而位于中间的凸肋126则是提供限位移动的作用。但本发并未限制一定要以此排列方式进行设置。
并且,由图2可见,第二壳体91包括三凸出部,位于中央的凸出部923设置于对应于凸肋126之处,使凸肋126于滑动时对应顶抵于凸出部923。而位于左右二侧的凸出部924则会对应位于二定位肋127的外侧。也就是说,当卡扣部12组设于容置凹部921中时,二定位肋127将位于左右二凸出部924之间。且位于左侧的定位肋127会邻近甚至微抵靠于左侧的凸出部924的右侧面,而位于右侧的定位肋127会邻近甚至微抵靠于右侧的凸出部924的左侧面。借此,当卡扣部12在移动至卡扣位置或是回复至释放位置时,定位肋127与凸出部924之间都可以进一步提供卡扣部12在容置凹部921中的左右限位作用。如此,同样可避免卡勾部12在移动的过程中远离卡扣位置或释放位置太多。同时,也可避免因卡勾部12过度位移,而使得拉伸弹簧13被过度拉伸造成损毁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是于对应凸肋126及二定位肋127处设置凸出部923、924,但在其他实施态样中,也可以是设置一整片凸出平面,让凸肋126可以顶抵于凸出平面上,并于凸出平面左右设置更为凸出的挡止部。设置凸出部923、924,则可以使凸出部923、924以外的区域都采用凹入的镂空设置,借此可以使此处的第二壳体92厚度较薄,以减轻更多的材料及重量。
由图2可见,在本体121上位于卡勾123下方具有挡止件128。此挡止件128将较滑移轴124略朝向远离本体121的方向凸出。当卡勾部12组设于容置凹部921后,滑移轴124将滑设于左右的限位导槽922中。此时,挡止件128将对应抵靠或顶抵于较为凸出的二凸出部924处。当卡勾部12由卡扣位置要回复至释放位置且卡勾部12的卡勾123处的扣合被释放后,将在拉伸弹簧13的作用力卡且接移动至容置凹部921处,并在作用力的作用下撞击位于容置凹部921内的各元件。此时利用挡止件128先直接撞击于凸出部924,如此可避免其他如凸肋126及定位肋127等较为细长的元件直接受到大力撞击而造成变形的问题。
再者,由于挡止件128较滑移轴124略朝向远离本体121的方向凸出,所以当挡止件128顶抵于凸出部924时,滑移轴124将不会直接顶抵或撞击于限位导槽922的侧壁,也可以避免滑移轴124在限位导槽922中来回移动时可能造成的磨损。
接着请参阅图1、图2及图7,卡勾部12的二限位件125,分别设置于各滑移轴124朝向第二壳体92底面的一侧,用以提供卡勾部12移动至释放位置时底部的限位作用。如图1所示,当卡勾部12位于释放位置时,卡勾部12容设于容置凹部921中,此时限位件125将会挡止于第二壳体92的底面,以使卡勾部12定位容设于容置凹部921中,而不会再向下移动。而当卡勾部12要由图6所示的卡扣位置释放,当卡勾部12受力释放后,在拉伸弹簧13的回复力作用下要回弹至释放位置的过程中,当卡勾部12弹至第二壳体92的底部,限位件125将先顶抵于第二壳体92的底部,以使卡勾部12被定位限制于容置凹槽921内,而不会再向下位移。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相像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8)

1.一种卡扣结构,用于扣合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扣合部,设置于该第一壳体;
一卡勾部;
一拉伸弹簧,该拉伸弹簧一端组设于该第二壳体,另一端组设于该卡勾部;
该卡勾部移动于一卡扣位置及一释放位置,当该卡勾部受力移动至该卡扣位置时,该卡勾部扣合于该扣合部,当该卡勾部受力脱离该扣合部后,该拉伸弹簧提供一回复力使该卡勾部回到该释放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扣合部包括一第一卡扣槽及一第二卡扣槽,该第一卡扣槽及该第二卡扣槽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一侧边上的相对二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勾部包括一本体及一操作部,该操作部设置于该本体远离该第二壳体的一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勾部包括一本体、一卡勾以及二滑移轴,该卡勾设置于该本体的一端部,二该滑移轴设置于该本体的二侧且滑设于该第二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包括一容置凹部及二限位导槽,该二限位导槽设置于该容置凹部的相对二侧边,该卡勾部容设置于该容置凹部,且各这些滑移轴分别对应滑设于一这些限位导槽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勾部还包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于各该滑移轴朝向该第二壳体底面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勾部包括一本体、一卡勾以及一凸肋,该卡勾设置于该本体的一端部,该凸肋设置于该本体且于朝向该第二壳体的一侧具有一斜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包括一凸出部,该凸出部设置于对应于该凸肋之处,使该凸肋于滑动时对应顶抵于该凸出部。
CN201811452323.9A 2018-11-30 2018-11-30 卡扣结构 Withdrawn CN1112583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2323.9A CN111258372A (zh) 2018-11-30 2018-11-30 卡扣结构
CN202110539063.4A CN113741627A (zh) 2018-11-30 2018-11-30 卡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2323.9A CN111258372A (zh) 2018-11-30 2018-11-30 卡扣结构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9063.4A Division CN113741627A (zh) 2018-11-30 2018-11-30 卡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8372A true CN111258372A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500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2323.9A Withdrawn CN111258372A (zh) 2018-11-30 2018-11-30 卡扣结构
CN202110539063.4A Pending CN113741627A (zh) 2018-11-30 2018-11-30 卡扣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9063.4A Pending CN113741627A (zh) 2018-11-30 2018-11-30 卡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12583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2401B (zh) * 2022-10-19 2023-11-11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扣合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3075B1 (en) * 1998-05-22 2001-03-20 Hardigg Industries, Inc. Front opening container latch
US6741462B2 (en) * 2002-07-16 2004-05-25 Dell Products L.P. Compact, low friction ejection mechanism for notebook docking station
CN2599633Y (zh) * 2002-12-19 2004-01-14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易开启的扣合装置
CN1318935C (zh) * 2004-04-01 2007-05-3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式卡勾机构
KR100757271B1 (ko) * 2007-03-07 2007-09-10 디브이에스 코리아 주식회사 평판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록킹유닛
TWI463936B (zh) * 2011-07-20 2014-12-01 Jarllytec Co Ltd A lever recirculation release hub and a connector having the hub
CN103176520A (zh) * 2011-12-26 2013-06-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3543799A (zh) * 2012-07-09 2014-01-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模组固定装置
CN103926980B (zh) * 2013-09-27 2017-12-12 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2401B (zh) * 2022-10-19 2023-11-11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扣合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1627A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34735B2 (en) Locking device
EP3127744B1 (en) Vehicle seat slide device
US6606241B2 (en) Ejection bay structure for portable computers
US8973956B2 (en) Latch device
US9003626B2 (en) Method for securing a device in a docking station
JP6118219B2 (ja) ロック機構
US9253915B2 (en) Latch mechanism
CN112672550B (zh)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结构及锁定模块
US11090820B1 (en) Blade holder for assembling a replaceable blade
CN111258372A (zh) 卡扣结构
US7108525B2 (en) Latch device requiring no movable operating member that is operated from the exterior
WO2013008793A1 (ja) ラッチ装置
US11549284B2 (en) Locking structure
CN111726432B (zh) 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
TWI601345B (zh) 可插拔連接器
JP5096210B2 (ja)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
KR0127306Y1 (ko) 해정위치 구속형 래치장치
US20090025434A1 (en) Buckling assembly and casing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JPH104446A (ja) 携帯電話機の電池パックロック構造
CN109582097B (zh) 机壳装置
US10721342B2 (en) Battery lock
US20100188805A1 (en) Cover releasing mechanisms
CN108572692B (zh) 光碟机及锁固模块
US8531830B2 (en) Notebook computer
JP5479128B2 (ja) 防水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