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0379A -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0379A
CN111250379A CN201910735212.7A CN201910735212A CN111250379A CN 111250379 A CN111250379 A CN 111250379A CN 201910735212 A CN201910735212 A CN 201910735212A CN 111250379 A CN111250379 A CN 111250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member
connecting shaft
spiral groove
boss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352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阳
刘秀娟
赵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Haote Innovative Management Consulting Partnership LP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Haote Innovative Management Consulting Partnership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Haote Innovative Management Consulting Partnership LP filed Critical Jinan Haote Innovative Management Consulting Partnership LP
Priority to CN2019107352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503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50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03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mechanical energy
    • B06B1/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mechan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systems involving rotary unbalanced m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回转件和第二回转件,还包括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的连接轴,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中至少一个通过螺旋凹槽和与所述螺旋凹槽配合的凸台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可以将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的轴向位置通过固定装置进行固定,通过调整连接轴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两者之间的夹角,也就是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个回转件的组合装置,尤其是多个回转件之间圆周相对位置可调整的 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很多装置会涉及到两个或多个回转件的组合装置在各回转件圆周 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调整,如偏心机构、齿轮系和轮轴等装置中的多个回转件在其圆周方向上 的相对位置调整。现有技术中,两个或多个回转件在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置只能通过在回转件 组合装置静止时手动调整并锁紧两个或者多个回转件的位置的方式进行调整。例如,专利号 为200920308697.3、发明创造名称为“激振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激振 器偏心量的调整方法:用扳手手动拧开紧固螺钉,调节两个偏心轮的周向相对位置,即调节 好偏心量后,再紧固所述螺钉。这种回转件组合装置在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调整方式操作 麻烦,不适合自动化控制。为了实现自动调节,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段新豪等在《机械强度》 2018年01期上发表的文章《偏心质量可调节惯性激振器设计与分析》一文中提到控制液体 在回转体内的不匀均分布而产生偏心力。使用此种方式的缺点是各零部件要求不能有液体泄 漏,制造精度要求高的问题。同时液体密度普遍较小,为了产生较大激振力,需要较大的偏 心质量,使得激振器体积较大。另外这种调整方式需要复杂的电气来控制。设备制造和运行 成本高,并且调整激振力的精度不易保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自动化控制,结构简单,能够保证多个回转 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调整精度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及其连接轴。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回转件和第二回转件,还包括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 述第二回转件的连接轴,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中至少一个通过螺旋凹槽和与所 述螺旋凹槽配合的凸台与所述连接轴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可以将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的轴向位置通 过固定装置进行固定,此时只能调整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两者之间的夹角,也 就是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也可以不将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的轴向位置通过 固定装置进行固定,此时既可以调整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两者之间的夹角,也 就是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同时调整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两者之间的 轴向间隔,即轴向相对位置。
所述轴向位置固定装置可以是轴孔配合凸台;或者定位滚轮;或者轴承;或者其他轴向 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轴向位置固定装置是轴承。
本发明提供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中一种方案是:在所述第一回转件轴孔内壁设置第一 螺旋凹槽,在所述连接轴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配合的第一凸台。
所述第一凸台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为了提高所述第一回转件与所述连接轴的连接 稳定性,所述第一凸台的数量至少是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凸台分布在与所述第一螺旋凹 槽相配合的螺旋轨迹线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回转件轴孔内壁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反方向旋转的第二螺 旋凹槽,在所述连接轴上设置与所述第二螺旋凹槽配合的第二凸台。
所述第二凸台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为了提高所述第二回转件与所述连接轴的连接 稳定性,所述第二凸台的数量至少是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凸台分布在与所述第二螺旋凹 槽相配合的螺旋轨迹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的轴向位置通过固定装置固定。
以上方式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调整多个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方法是:
轴向推动所述连接轴向前或者向后移动,由于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的轴向 位置通过所述轴向位置固定装置予以固定,连接轴的前后移动带动连接轴上的所述第一凸台 和所述第二凸台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带动所述第一螺旋凹槽和所述第二螺旋凹槽在圆周方向 上相对反向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回转件转动和所述第二回转件相对反向转动,实现多个回转 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精确调整。
另外一种方案是:所述第二回转件与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回转件的轴向位置不 固定,在所述第一回转件上设置拨动装置,所述拨动装置可以在轴向上前后移动来驱动所述 第一回转件的轴向位置。
优选的,所述拨动装置是拨叉,所述拨叉上设置有U型槽,所述第一回转件放入拨叉U 型槽内,所述拨叉驱动所述第一回转体沿轴向运动,运动到指定位置并锁定所述第一回转体 轴向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回转件与所述连接轴合为一体,前端为连接轴,后端为第二回转体。
该回转件组合装置调整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方法是:拨动所述第一回转件 上的所述拨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一回转体在所述连接轴上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带动所述第一 螺旋凹槽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带动所述第一凸台转动,带动所述连接轴转动,带动所述第二 回转体转动,所述第二回转体与所述第一回转体在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实现两 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和两回转体轴向上的位置变化。
再一种方案是:所述连接轴通过轴向位置固定装置固定其轴向位置,所述第一回转件和 所述第二回转件的轴向位置均不固定,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中至少有一个回转 件上设有拨动装置,所述第一回转件或/和所述第二回转件在所述拨动装置的驱动下在轴向上 分别或者单独移动。
以上方案的第一种情形是:所述第一回转件上设有第一拨动装置。
该回转件组合装置调整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方法是:拨动所述第一拨动装 置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带动所述第一回转件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由于所述连接轴轴向位置固 定,所述第一回转件在轴向上的移动会带动所述连接轴在圆周方向上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 回转件在圆周方向上转动,实现两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调整。
以上方案的第二种情形是:所述第一回转件上设有第一拨动装置,所述第二回转件上设 有第二拨动装置。
该回转件组合装置调整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方法是:拨动所述第一拨动装 置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带动所述第一回转件在轴向上向前或者向后移动,由于所述连接轴轴 向位置固定,所述第一回转件在轴向上的移动会带动所述连接轴在圆周方向上的转动,带动 所述第二回转件在圆周方向上转动;反向拨动所述第二拨动装置向后或者向前移动,所述第 二回转件在轴向上的反向移动会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接轴在圆周方向上的转动,进一步带动所 述第二回转件在圆周方向上转动,加速实现两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即 所述第一回转体和所述第二回转体在轴向上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同时,在圆周方向上相 对反向转动,实现两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调整。
或者,在所述第二回转件轴孔内壁上设置第一直线凹槽,在所述连接轴上设置与所述第 一直线凹槽配合安装的第二凸台。
所述第一直线凹槽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为了提高所述第二回转件与所述连接轴的 连接稳定性,所述第一直线凹槽的数量至少是两个,优选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直线凹槽在 所述第二回转件轴孔内壁的圆周方向上等角度分布;所述第二凸台的数量至少是两个,所述 至少两个第二凸台分布成与所述第一直线凹槽相配合的位置上。
所述凸台的形状可以是任何能够与所述螺旋凹槽或者与所述直线凹槽配合的形状,例如 可以是圆柱形,或者是与所述螺旋凹槽形状相配合的螺旋凸台形状。为了减小螺旋凹槽与螺 旋凸台滑动时的摩擦力和加工的工艺性,螺旋凸台可以是不连续的。
以上方式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调整多个回转件之间圆周相对位置的方法是:
轴向推动所述连接轴向前或者向后移动,由于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的轴向 位置通过所述轴向位置固定装置予以固定,连接轴的前后移动带动连接轴上的所述第一凸台、 所述第二凸台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带动所述第一螺旋凹槽旋转,所述第一直线凹槽保持不动, 带动所述第一回转件转动,所述第二回转件在所述第一直线凹槽内保持不动,实现多个回转件 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精确调整。
再一种方案是:所述连接轴上设置第三螺旋凹槽,所述第一回转件上设置与所述第三螺 旋凹槽配合安装的第三凸台。
所述第三凸台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为了提高所述第一回转件与所述连接轴的连接 稳定性,所述第三凸台的数量至少是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三凸台分布在与所述第三螺旋凹 槽相配合的螺旋轨迹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上设置与所述第三螺旋凹槽反方向旋转的第四螺旋凹槽,所述第 二回转件上设置与所述第四螺旋凹槽配合安装的第四凸台。
所述第四凸台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为了提高所述第二回转件与所述连接轴的连接 稳定性,所述第四凸台的数量至少是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凸台分布在与所述第四螺旋凹 槽相配合的螺旋轨迹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中设置螺旋凹槽回转件的轴向位置通过固定 装置固定。
以上方式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调整多个回转件之间圆周相对位置的方法是:
轴向推动所述连接轴向前或者向后移动,由于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的轴向 位置通过所述轴向位置固定装置予以固定,所述连接轴的前后移动带动所述连接轴上的所述 第三螺旋凹槽和所述第四螺旋凹槽前后移动,带动所述三凸台和所述第四凸台反方向旋转, 带动所述第一回转件和第二回转件反向转动,实现多个回转件之间圆周相对位置的精确调整。
或者,所述连接轴上设置第二直线凹槽,所述第二回转件上设置与所述第二直线凹槽配 合安装的第四凸台。
所述第二直线凹槽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为了提高所述第二回转件与所述连接轴的 连接稳定性,所述第二直线凹槽的数量至少是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直线凹槽在连接轴的 圆周向上等角度分布;所述第四凸台的数量至少是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凸台分布成与所 述第二直线凹槽相配合的位置上。
所述凸台的形状可以是任何能够与所述螺旋凹槽或者直线凹槽配合安装的形状,例如可 以是圆柱形,或者是与所述螺旋凹槽形状相配合的螺旋凸台形状。为了减小螺旋凹槽与螺旋 凸台滑动时的摩擦力和加工的工艺性,螺旋凸台可以是不连续的。
优选的,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中设置螺旋凹槽回转件的轴向位置通过固定 装置固定。
以上方式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调整多个回转件之间圆周相对位置的方法是:
轴向推动所述连接轴向前或者向后移动,由于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的轴向 位置通过所述轴向位置固定装置予以固定,所述连接轴的前后移动带动所述连接轴上的所述 第三螺旋凹槽和第二直线凹槽前后移动,带动所述三凸台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回转件转动, 所述第四凸台保持不动,所述第二回转件保持不动,实现多个回转件之间圆周相对位置的精确 调整。
或者,所述连接轴通过轴向位置固定装置固定其轴向位置,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 回转件的轴向位置均不固定,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中至少有一个回转件上设有 拨动装置,所述第一回转件或/和所述第二回转件在所述拨动装置的驱动下在轴向上分别或者 单独移动,其调整多个回转件之间圆周相对位置的方法同前所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回转件组合装置解决了两个或多个回转件只通过简单的 机械结构就能高精度的调整回转件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置,并且调整过程不需要任何状态条件, 可在静止状态下或在任意转速下控制回转件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控制精度高,控制方式灵 活,可以采用手动调整、电气自动控制、液压调整或者气动调整等方式。
用于上述回转件组合装置的一种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置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台是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凸台可以是一个,优选的是两个以上, 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一凸台分布在第一螺旋轨迹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台是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凸台可以是两个以上,所述两个以上 的第二凸台分布在与所述第一螺旋轨迹线反方向旋转的第二螺旋轨迹线上。
或者,所述第二凸台是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凸台的数量是两个以上,所述两个以上的 第二凸台分布在直线上。
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凸台采用第一螺旋凸台的形状,所述第二凸台采用第二螺旋凸台的 形状,所述第一螺旋凸台与所述第二螺旋凸台旋向相反。
用于上述组合装置的一种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置的第三螺旋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上设置第四螺旋凹槽或者第二直线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轴可以连接两个以上回转件,实现所述两个以 上回转件在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调整过程不需要任何状态条件,可在静止状态 下或在任意转速下控制回转件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控制精度高,控制方式灵活,可以采用 手动调整、电气自动控制、液压调整或者气动调整等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连接轴与第二回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4和实施例6中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5的连接轴与第二回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7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7中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8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9和实施例10中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11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11中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12的连接轴与第二回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14和实施例15中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回转件 2、第二回转件 3、连接轴 4、固定装置 5、第一拨动装置 6、 第二拨动装置 11、第一螺旋凹槽 12、第三凸台 21、第二螺旋凹槽 22、第一直线凹 槽 23、第四凸台 31、第一凸台 32、第二凸台 33、第一直线凸台 34、第三螺旋凹槽 35、第四螺旋凹槽 36、第二直线凹槽 37、第一螺旋凸台 38、第二螺旋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内容作出详细的举例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包括第一回转件1,第二回转件2,和连接轴3,所 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述第二回转件2安装在所述连接轴3上,所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述第二 回转件2的轴向位置通过固定装置轴承4相对固定,只能作为整体在轴向上的前后移动,不 能在轴向上分别或者单独移动。所述第一回转件1轴孔内壁设置第一螺旋凹槽11。如图2所 示,在所述连接轴3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11配合安装的圆柱形第一凸台31。所述圆 柱形第一凸台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为了提高所述第一回转件1与所述连接轴 3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台31的数量是两个,所述两个第一凸台31分布在 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11相配合的螺旋轨迹线上。在所述第二回转件2轴孔内壁上设置与所述 第一螺旋凹槽11反方向旋转的第二螺旋凹槽21,在所述连接轴3上设置与所述第二螺旋凹 槽21配合安装的圆柱形第二凸台32。所述圆柱形第二凸台32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 个。为了提高所述第二回转件2与所述连接轴3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台32 的数量是两个,所述两个第二凸台32分布在与所述第二螺旋凹槽21相配合的螺旋轨迹线上。
所述凸台的形状可以是任何能够与所述螺旋凹槽或者与所述直线凹槽配合的形状,例如 可以是圆柱形,或者是与所述螺旋凹槽形状相配合的螺旋凸台形状。本实施例凸台均采用了 圆柱形形状。
所述回转件可以是偏心机构、齿轮系和轮轴等装置。
本实施例回转件组合装置调整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方法是:
沿轴向推动所述连接轴3向前或者向后移动,由于所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述第二回转件 2的轴向位置通过所述轴向位置固定装置轴承4予以固定,连接轴3的前后移动带动连接轴3 上的所述第一凸台31和所述第二凸台32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带动与所述第一凸台31配合安 装的所述第一螺旋凹槽11和所述与所述第二凸台32配合安装的第二凹槽21在周向上反向旋 转,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述第二回转件2反向转动,实现所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 述第二回转件2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精确调整。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回转件2的轴向位置通过位置 固定装置4固定在所述连接轴3上,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回转件2与所述连接轴3合为一 体,不再单独设置螺旋凹槽和凸台配合结构。所述第一回转件1与所述连接轴3通过实施例 1中的螺旋凹槽和凸台结构配合,所述第一回转体1上设置第一拨动装置5,通过拨动所述第 一拨动装置5使所述第一回转体1在所述连接轴3轴向上前后移动和转动。所述拨动装置5 是拨叉,所述拨叉上设置有U型槽,所述第一回转件1放入所述拨叉的U型槽内,所述拨叉 驱动所述第一回转体1沿轴向运动,运动到指定位置并锁定所述第一回转体1轴向位置。
本实施例回转件组合装置调整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方法是:通过第一拨动 装置5使所述第一回转体1在所述连接轴3上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带动所述第一螺旋凹槽11 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带动所述第一凸台31向前或者向后移动的同时沿所述第一螺旋凹槽11 的轨迹线转动,带动所述连接轴3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回转体2转动,实现所述第一回转体 1和所述第二回转体2之间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和轴向间距的调整。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轴3通过所述轴向位置固定装 置4固定其轴向位置,所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述第二回转件2的轴向位置均不固定,所述第 一回转件1上设置第一拨动装置5,所述第二回转件2上设置第二拨动装置6。
本实施例回转件组合装置调整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方法是:
拨动所述第一拨动装置5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带动所述第一回转件1在轴向上向前或者 向后移动,由于所述连接轴3轴向位置固定,所述第一回转件1在轴向上的移动会带动所述 连接轴3在圆周方向上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回转件2在圆周方向上转动;反向拨动所述第 二拨动装置6向后或者向前移动,所述第二回转件2在轴向上的反向移动会进一步带动所述 连接轴3在圆周方向上的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回转件2在圆周方向上转动,加速实现 两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同时实现两回转件之前轴向位置的调整,即两 者同时会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凸台31采用第一螺旋凸台37 的形状,所述第二凸台32采用第二螺旋凸台38的形状,所述第一螺旋凸台37与所述第二螺 旋凸台38旋向相反。
实施例5:
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轴3上的第一凸台31采用螺旋 凸台的形状。
实施例6:
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凸台31采用第一 螺旋凸台37的形状,所述第二凸台32采用第二螺旋凸台38的形状,所述第一螺旋凸台37 与所述第二螺旋凸台38旋向相反。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在所述第二回转件2轴孔内壁上设置第 一直线凹槽22代替实施例1中的第二螺旋凹槽21。如图9所示,在所述连接轴3上设置与 所述第一直线凹槽22配合安装的第一直线凸台33。所述第一直线凹槽22的数量可以是1个 也可以是多个,相应的,所述第一直线凸台33的数量是1个或者多个。为了提高所述第二回 转件2与所述连接轴3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线凹槽22的数量是2个,优选 的,所述两个第一直线凹槽22在所述第二回转件2轴孔内壁的圆周方向上等角度分布;所述 第一直线凸台33的数量是两个,所述两个第一直线凸台33分布在与所述第一直线凹槽22相 配合的位置上。
本实施例回转件组合装置调整回转件之间圆周相对位置的方法是:
沿轴向推动所述连接轴3向前或者向后移动,由于所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述第二回转件 2的轴向位置通过所述轴向位置固定装置轴承4予以固定,连接轴3的前后移动带动连接轴3 上的所述第一凸台31和所述第一直线凸台33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带动所述第一螺旋凹槽11 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回转件1转动,第二回转件2保持不动,实现所述回转件1和所述回转件 2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精确调整。
实施例8:
与实施例7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所述连接轴3通过所述轴向位置固定装 置4固定其轴向位置,所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述第二回转件2的轴向位置均不固定,在所述 第一回转件1上设置第一拨动装置5。
本实施例回转件组合装置调整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方法是:拨动所述第一 拨动装置5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带动所述第一回转体1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带动所述连接轴 3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回转件2转动,实现两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同 时,实现两回转件之间轴向上的相对位置的调整。
实施例9:
与实施例7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凸台31采用螺旋凸台的形状。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8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凸台31采用螺旋凸台的形状。
实施例11:
如图12所示,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包括第一回转件1,第二回转件2,和连接轴3, 所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述第二回转件2安装在所述连接轴3上,所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述第 二回转件2的轴向位置通过固定装置轴承4相对固定,只能作为整体在轴向上的前后移动, 不能在轴向上分别或者单独移动。如图13所示,所述连接轴3上设置第三螺旋凹槽34,所 述第一回转件1上设置与所述第三螺旋凹槽34配合安装的第三凸台12。所述第三凸台12的 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为了提高所述第一回转件1与所述连接轴3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凸台12的数量是两个,所述两个第三凸台12分布在与所述第三螺旋凹 槽34相配合的螺旋轨迹线上。所述连接轴3上设置与所述第三螺旋凹槽34反方向旋转的第 四螺旋凹槽35,所述第二回转件2上设置与所述第四螺旋凹槽35配合安装的第四凸台23。 所述第四凸台23的数量可以是1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凸台23的数量是两个, 所述两个第四凸台23分布在与所述第四螺旋凹槽35相配合的螺旋轨迹线上。
本实施例回转件组合装置调整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方法是:
轴向推动所述连接轴3向前或者向后移动,由于所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述第二回转件2 的轴向位置通过所述轴向位置固定装置轴承4予以固定,所述连接轴的前后移动带动所述连 接轴上的所述第三螺旋凹槽34和所述第四螺旋凹槽35前后移动,带动所述三凸台12和所述 第四凸台23反方向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反向转动,实现两个回转件 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精确调整。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1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回转件2与所述连接轴3合 为一体,不再单独设置螺旋凹槽和凸台配合结构。所述第一回转件1与所述连接轴3通过实 施例11中的螺旋凹槽和凸台结构配合,所述第一回转体1上设置第一拨动装置,通过拨动所 述第一拨动装置使所述第一回转体1在所述连接轴3轴向上前后移动和转动。
本实施例回转件组合装置调整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方法与实施例2的调整 方法相同。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1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轴3通过轴向位置固定装置4固定其轴向位 置,所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述第二回转件2的轴向位置均不固定,所述第一回转件1上设置 第一拨动装置,所述第二回转件2上设置第二拨动装置。
本实施例回转件组合装置调整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方法与实施例3的调整 方法相同。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1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5所示,所述连接轴3上设置第二直线凹槽36, 代替所述第四螺旋凹槽35;如图16,所述第二回转件2上设置与所述第二直线凹槽36配合 安装的第四凸台23。所述第二直线凹槽36的数量可以是1个或者多个,所述第四凸台23的 数量可以是1个或者多个。为了提高所述第二回转件2与所述连接轴3的连接稳定性,本实 施例中所述第二直线凹槽36的数量是2个,所述两个第二直线凹槽36在连接轴的圆周向上 等角度分布;所述第四凸台23的数量是两个,所述两个第四凸台23分布成与所述第二直线 凹槽36相配合的位置上。
所述凸台的形状可以是任何能够与所述螺旋凹槽或者直线凹槽配合安装的形状,例如可 以是圆柱形,或者是与所述螺旋凹槽形状相配合的螺旋凸台形状。
本实施例回转件组合装置调整多个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方法是:
轴向推动所述连接轴3向前或者向后移动,由于所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述第二回转件2 的轴向位置通过所述轴向位置固定装置轴承4予以固定,所述连接轴3的前后移动带动所述 连接轴上的所述第三螺旋凹槽34和第二直线凹槽36前后移动,带动所述三凸台12旋转,带 动所述第一回转件1转动,所述第四凸台23在所述第二直线凹槽36内保持不动,所述第二 回转件2保持不动,实现两个回转件之间圆周相对位置的精确调整。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14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轴3通过所述轴向位置固定装置固定其轴向 位置,所述第一回转件1和所述第二回转件2的轴向位置均不固定,在所述第一回转件1上 设置第一拨动装置。
本实施例回转件组合装置调整回转件之间圆周方向上相对位置的方法与实施例8的调整 方法相同。

Claims (10)

1.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回转件和第二回转件,还包括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的连接轴,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中至少一个通过螺旋凹槽和与所述螺旋凹槽配合的凸台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回转件和所述第二回转件的轴向位置通过固定装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回转件轴孔内壁设置第一螺旋凹槽,在所述连接轴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配合的第一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回转件轴孔内壁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反方向旋转的第二螺旋凹槽,在所述连接轴上设置与所述第二螺旋凹槽配合的第二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回转件轴孔内壁上设置第一直线凹槽,在所述连接轴上设置与所述第一直线凹槽配合安装的第二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的形状为圆柱体或者螺旋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数量至少是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凸台分布在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相配合的螺旋轨迹线上;所述第二凸台的数量至少是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凸台分布在与所述第二螺旋凹槽相配合的螺旋轨迹线上或者分布在与所述第二直线凹槽相配合的轨迹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设置第三螺旋凹槽,所述第一回转件上设置与所述第三螺旋凹槽配合安装的第三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设置与所述第三螺旋凹槽反方向旋转的第四螺旋凹槽,所述第二回转件上设置与所述第四螺旋凹槽配合安装的第四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设置第二直线凹槽,所述第二回转件上设置与所述第二直线凹槽配合安装的第四凸台。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回转件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台的数量至少是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三凸台分布在与所述第三螺旋凹槽相配合的螺旋轨迹线上;所述第四凸台的数量至少是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凸台分布在与所述第二螺旋凹槽相配合的螺旋轨迹线上或者分布在与所述第二直线凹槽配合的轨迹线上。
CN201910735212.7A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 Pending CN1112503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5212.7A CN111250379A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5212.7A CN111250379A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0379A true CN111250379A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24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5212.7A Pending CN111250379A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503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7556A1 (zh) * 2019-08-09 2021-02-18 济南豪特创新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回转件组合装置及其连接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956051A1 (ru) * 1980-04-28 1982-09-07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Бетона И Железобетона Госстроя Ссср Вибровозбудитель
SU1510946A1 (ru) * 1986-07-31 1989-09-30 Институт ядерной физики СО АН СССР Вибровозбудитель
SU1695962A1 (ru) * 1989-05-24 1991-12-07 Полтавский инженер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Управл емый вибровозбудитель
CN2134237Y (zh) * 1992-03-19 1993-05-26 洛阳震动机械厂 机械振动自动调幅装置
EP1131491A1 (en) * 1998-07-13 2001-09-12 Rune Sturesson Rotatable eccentric device
CN211275352U (zh) * 2019-08-09 2020-08-18 济南豪特创新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956051A1 (ru) * 1980-04-28 1982-09-07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Бетона И Железобетона Госстроя Ссср Вибровозбудитель
SU1510946A1 (ru) * 1986-07-31 1989-09-30 Институт ядерной физики СО АН СССР Вибровозбудитель
SU1695962A1 (ru) * 1989-05-24 1991-12-07 Полтавский инженер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Управл емый вибровозбудитель
CN2134237Y (zh) * 1992-03-19 1993-05-26 洛阳震动机械厂 机械振动自动调幅装置
EP1131491A1 (en) * 1998-07-13 2001-09-12 Rune Sturesson Rotatable eccentric device
CN211275352U (zh) * 2019-08-09 2020-08-18 济南豪特创新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7556A1 (zh) * 2019-08-09 2021-02-18 济南豪特创新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回转件组合装置及其连接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63691B1 (ko) 회전방지장치 및 회전방지 기능을 구비한 전동액추에이터
US7766777B2 (en) Device for superimposing rotational speeds, comprising a servodrive
CN107407278B (zh) 转子以及泵装置
CN207554716U (zh) 一种单电机驱动的拉绳式直线往复运动机构
CN211275352U (zh)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
CN111250379A (zh)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
CN102198637B (zh) 数控磨床砂轮角度调整机构
CN111229581A (zh) 回转件组合装置
CN211247233U (zh)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的连接轴
CN111250381A (zh) 一种回转件组合装置的连接轴
CN211275350U (zh) 回转件组合装置
CN212919998U (zh) 一种新型开炼机
WO2011020448A1 (en) Transmission
CN204327866U (zh) 锥齿轮减速器
CN114123643B (zh) 一种电动执行器及动力传输构件的总成
US20220288638A1 (en) Rotating member combination apparatus and connecting shaft therefor
CN112212883A (zh) 高精度手自联动两轴转台
US3389612A (en) Device for effecting the accurate positional adjustment of a component
CN100402893C (zh) 自动减速比转换装置
CN110340689A (zh) 一种变速箱箱体夹具
CN213420405U (zh) 电驱动系统和用于摄影器材的平面移动装置
CN204327921U (zh) 锥齿轮减速器
CN212527353U (zh) 一种同步调整装置
CN208723701U (zh) 一种电动磁耦合驱动器及使用该驱动器的真空设备
CN105269003A (zh) 一种用于模型赛车车轮的车削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