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7991A - 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7991A
CN111237991A CN201911243325.1A CN201911243325A CN111237991A CN 111237991 A CN111237991 A CN 111237991A CN 201911243325 A CN201911243325 A CN 201911243325A CN 111237991 A CN111237991 A CN 111237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user
air supply
determining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33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光朋
曾福祥
樊明敬
郝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433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79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7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79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器不能够很好的匹配用户的送风需求的问题。本发明的送风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测量数据确定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本发明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能够实时测量用户在室内的具体位置,并根据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距离调节左右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摆动,以调节空调的出风量,并使空调内机朝向用户所在的位置送风,从而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对建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
目前的空调器按照安装位置划分通常包括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空调外机的基本作用是将空调内机中排出的低温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高温气体以在室外降温散热,并将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再送到空调内机的蒸发器中以吸收室内的热量;空调内机主要是利用空调外机输送的制冷剂液体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空调内机还具有吹风和空调系统控制的作用。
但是,已有技术中,空调内机在运行时只能够按照出厂时预设的几种送风模式进行工作,而用户在使用空调时在室内的位置并不固定,此时可能出现空调内机不能够很好的匹配用户的送风需求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空调器不能够很好的匹配用户的送风需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其中,所述触发角度为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时的偏转角度,所述相对距离为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用户之间的距离,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空调内机;
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
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所述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送风工作模式,其中,所述送风工作模式包括:单人模式、双人模式以及多人模式;
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单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距离以及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
根据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以及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一区域,则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
若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二区域,则所述第一转速小于所述第二转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靠近所述右区贯流风扇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靠近所述左区贯流风扇的区域。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单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其中,当所述左右区摆叶处于不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位置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工作位置包括: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以及第三工作位置;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一位置为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用户靠近所述空调内机的一侧;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三位置在所述用户远离所述空调内机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双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
根据第一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根据第二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所述第一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所述空调内机位置较左的第一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所述第二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所述空调内机位置较右的第二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
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工作位置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测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触发角度,所述第二测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二触发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工作位置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四工作位置,以使左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五工作位置,以使右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用户所在的位置;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六工作位置,以使左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或右侧,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七工作位置,以使右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或右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多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
当所述根据所有测量数据中数值最大的相对距离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控制所述左右区摆叶左右连续摆动。
第二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送风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其中,所述触发角度为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时的偏转角度,所述相对距离为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用户之间的距离,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空调内机;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所述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送风工作模式,其中,所述送风工作模式包括:单人模式、双人模式以及多人模式;
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相对距离以及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
根据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以及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二区域,则所述第一转速小于所述第二转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靠近所述右区贯流风扇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靠近所述左区贯流风扇的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其中,当所述左右区摆叶处于不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位置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工作位置包括: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以及第三工作位置;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一位置为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用户靠近所述空调内机的一侧;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三位置在所述用户远离所述空调内机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根据第二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所述第一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所述空调内机位置较左的第一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所述第二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所述空调内机位置较右的第二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
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工作位置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测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触发角度,所述第二测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二触发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四工作位置,以使左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五工作位置,以使右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用户所在的位置;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六工作位置,以使左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或右侧,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七工作位置,以使右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或右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有测量数据中数值最大的相对距离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控制所述左右区摆叶左右连续摆动。
第三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送风单元、测距单元、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送风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调内机内部的左右区贯流风扇、左右区摆叶、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和左右区摆叶电机,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与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左右区摆叶与所述左右区摆叶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和左右区摆叶电机均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
所述测距单元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旋转电机,所述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旋转电机均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通过先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其中,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再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测量数据确定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从而能够实时测量用户在室内的具体位置,并根据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距离调节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摆动,以调节空调的出风量,并使空调内机朝向用户所在的位置送风,从而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结构简图;
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简图;
图4是图2中去除测距单元后的结构简图;
图5是图4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板的结构简图;
图7是图6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距单元的结构简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下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空调器按照安装位置划分通常包括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空调外机的基本作用是将空调内机中排出的低温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高温气体以在室外降温散热,并将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再送到空调内机的蒸发器中以吸收室内的热量;空调内机主要是利用空调外机输送的制冷剂液体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空调内机还具有吹风和空调系统控制的作用。
下面结合上述对空调器的介绍详细阐述本申请的送风控制方法所应用的空调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结构简图;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简图;图4是图2中去除测距单元后的结构简图;图5是图4的仰视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板的结构简图;图7是图6的主视图;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距单元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1-图8。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内机,包括送风单元100、测距单元200和处理器300;送风单元100包括设置在空调内机内部的左右区贯流风扇、左右区摆叶120、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和左右区摆叶电机140,左右区贯流风扇与贯流风扇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左右区摆叶120与左右区摆叶电机140的输出端相连接,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和左右区摆叶电机140均与处理器300通信连接;测距单元200包括红外传感器210、超声波传感器220和旋转电机230,红外传感器210、超声波传感器220和旋转电机230均与处理器300通信连接;红外传感器210用于测量用户所处位置并将测量数据发送至处理器300,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时,记录此时的偏转角度,并将该偏转角度记录为触发角度,处理器300接收红外传感器210的测量数据并控制旋转电机230转动,超声波传感器220用于测量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实际距离,即相对距离,并将相对距离发送至处理器300,处理器300根据接收到的相对距离控制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和左右区摆叶电机140的转动。
具体的,空调内机按安装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柜式内机和壁挂式内机,为了行文更加简洁,本实施例具体是以壁挂式内机为例,但应当理解,下文中描述到的结构在不矛盾的情形下同样适用于柜式内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内机按功能可分为送风单元100、测距单元200和处理器300三部分,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空调内机还包括为实现上述三部分的功能而必要的部件,例如用于支撑上述部件的外壳500,安装在外壳500内的换热器以及设置在外壳500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等结构。
如图3所示,送风单元100设置在空调内机的外壳500内部,主要包括左右区贯流风扇、左右区摆叶120、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和左右区摆叶电机140。其中,左右区贯流风扇沿外壳500的轴向设置,左右区贯流风扇可以将换热器内换出的冷风吹至室内,以实现降温。左右区贯流风扇为在空调内机内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贯流风扇。左右区摆叶120设置在左右区贯流风扇与出风口之间,通过改变左右区摆叶120的摆动幅度,能够遮挡部分贯流风扇吹出的风量,从而调节出风口的出风量。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贯流风扇上,对应控制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左右区摆叶电机140的输出端连接左右区摆叶120,以调节左右区摆叶120的摆动幅度。
如图2和图9所示,测距单元200可安装在空调内机的外壳500上任意适宜的位置,优选地,可以将测距单元200安装在外壳500上面板的中部。测距单元200包括红外传感器210、超声波传感器220和旋转电机230,其中,红外传感器210可用于感知用户的具体位置,超声波传感器220可用于测量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相对距离,旋转电机230可带动红外传感器210和超声波传感器220转动。
本实施例的空调内机在使用时,红外传感器210测量室内用户的位置并将测量数据传递至处理器300,处理器300接收红外传感器210的测量数据并控制旋转电机230转动,带动超声波传感器220转动到朝向用户所在位置的方向,超声波传感器220测量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实际距离并将距离参数发送至处理器300,处理器300根据接收到的距离参数匹配相应的贯流风扇转速值,其中,处理器300内预存有每一个距离所对应的贯流风扇转速,根据匹配结果,处理器300控制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的转动速度并带动左右区摆叶电机140转动以使出风方向朝向用户。
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能够实时测量用户在室内的具体位置,并根据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距离调节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摆动,以调节空调的出风量,并使空调内机朝向用户所在的位置送风,从而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测距单元200固定在辅助板400上,测距单元200通过辅助板400固定在空调内机的外壳500上,辅助板400与外壳500之间可采用卡接、螺纹连接、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
进一步优选地,外壳500上可设有卡槽,辅助板上可设有卡扣结构,通过卡槽与卡扣结构的配合使辅助板400与外壳500卡接固定。
具体的,请参照图5-图7,卡槽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槽510和第二卡槽520,其中,第一卡槽510包括垂直于外壳500表面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远离外壳500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垂直设置;第二卡槽520包括垂直于外壳500表面的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远离外壳500的一端连接有第四连接板,第四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垂直设置;第二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的延伸方向相反,这样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共同构成第一卡槽510,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共同构成第二卡槽520,且第一卡槽510的槽体与第二卡槽520的槽体相背设置。
卡扣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滑槽410和第二滑槽420,第一滑槽410与第二滑槽420的槽体相对设置。第一滑槽410的第一端与第二滑槽420的第一端通过止挡板430相连接。卡扣结构与卡槽配合时,第一滑槽410可沿第一卡槽510滑动,第二滑槽420可沿第二卡槽520滑动,且第一卡槽510和第二卡槽520位于第一滑槽410和第二滑槽420之间,这样通过止挡板430能够阻止辅助板400的滑动动作,从而将辅助板400固定在外壳500上。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辅助板400上还设有电机安装槽440和传感器固定槽450,电机安装槽440和传感器固定槽450设置在背离卡扣结构的一侧,电机安装槽440与传感器固定槽450之间设有通孔,旋转电机230设置在电机安装槽440内,红外传感器210和超声波传感器220均设置在传感器固定槽450内,旋转电机230的输出轴穿过通孔后连接超声波传感器220。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
具体的,可以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其中,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值得说明的,触发角度为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时的偏转角度,相对距离为超声波传感器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空调内机。
步骤20、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
在本步骤中,可以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值得说明的,左区贯流风扇和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是先根据相对距离以及触发角度确定用户所在的位置,然后再根据用户所在的位置分别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以及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
可选的,可以先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测量数据确定送风工作模式,其中,送风工作模式包括:单人模式、双人模式以及多人模式,然后,再根据送风工作模式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
具体的,可以根据预设周期内的测量数据确定当前室内的用户数量及每个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距离。
然后,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所确定当前室内的用户数量确定送风工作模式。
例如,单人模式可以对应的是:当当前室内的用户数量为一人时,根据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距离调节贯流风扇的转速,并调节左右区摆叶,当左右区摆叶处于不同工作位置时,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位置不同,以使空调内机朝向不同的位置送风,例如朝向用户所在的位置送风、或者朝向用户靠近空调内机的一侧送风、又或者朝向用户远离空调内机的一侧送风。
双人模式可以对应的是:当当前室内的用户数量为两人时,比较两个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距离的大小,根据两个用户与空调内机的距离中较大的一个调节贯流风扇的转速,并调节左右区摆叶。并且,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工作位置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第一测量数据包括第一触发角度,第二测量数据包括第二触发角度,第一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空调内机位置较左的第一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第二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空调内机位置较右的第二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即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左区摆叶朝向两个用户中较左的一个,右区摆叶朝向两个用户中较右的一个。
多人模式可以对应的是:当当前室内的用户数量大于两人时,比较每个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距离的大小,根据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距离最大的一个调节贯流风扇的转速,并控制左右区摆叶左右连续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先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其中,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再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测量数据确定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从而能够实时测量用户在室内的具体位置,并根据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距离调节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摆动,以调节空调的出风量,并使空调内机朝向用户所在的位置送风,从而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11、判断预设空间范围内的人数是否小于或等于2。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2013,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2012。
步骤2012、根据所有测量数据中数值最大的相对距离确定贯流风扇的转速,控制左右区摆叶左右连续摆动。
具体的,当送风工作模式为多人模式时,根据所有测量数据中数值最大的相对距离确定贯流风扇的转速,控制左右区摆叶左右连续摆动。
步骤2013、判断预设空间范围内的人数是否为1。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2016,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2014。
步骤2014、根据第一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根据第二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
具体的,当送风工作模式为双人模式时,根据第一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根据第二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其中,第一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空调内机位置较左的第一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第二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空调内机位置较右的第二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
步骤2015、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四工作位置,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五工作位置。
在本步骤中,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四工作位置,以使左区出风方向朝向第一用户所在的位置,可以理解为,空调内机的左区出风方向经过第一用户所在的位置,从而使得对第一用户进行强劲吹风,第一测量数据包括第一触发角度。
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五工作位置,以使右区出风方向朝向第二用户所在的位置,第二测量数据包括第二触发角度。可以理解为,空调内机的右区出风方向经过第二用户所在的位置,从而使得对第二用户进行强劲吹风。
步骤2016、根据相对距离以及触发角度确定用户所在的位置。
步骤2017、根据用户所在的位置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以及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
具体的,可以根据相对距离以及触发角度确定用户所在的位置,然后,根据用户所在的位置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以及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
可选的,若用户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一区域,则第一转速大于第二转速;但是,若用户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二区域,则第一转速小于第二转速;其中,第一区域为靠近右区贯流风扇的区域,第二区域为靠近左区贯流风扇的区域。
值得理解的,当用户所在的位置靠近右区贯流风扇的区域时,说明用户所在的位置距离左区贯流风扇的距离要大于距离右区贯流风扇的距离,若此时左区贯流风扇和右区贯流风扇的风速如果相同,则当左区贯流风扇吹出到达用户所在的位置的气流会弱于右区贯流风扇吹出的气流吹出到达用户所在的位置的气流。为了使得左右气流相近,以实现更加均匀的送风,因此,可以将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设置为大于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
同理,当用户所在的位置靠近左区贯流风扇的区域时,说明用户所在的位置距离右区贯流风扇的距离要大于距离左区贯流风扇的距离,若此时左区贯流风扇和右区贯流风扇的风速如果相同,则当右区贯流风扇吹出到达用户所在的位置的气流会弱于左区贯流风扇吹出的气流吹出到达用户所在的位置的气流。为了使得左右气流相近,以实现更加均匀的送风,因此,可以将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设置为小于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
步骤2018、根据触发角度确定左右区摆叶的第一工作位置。
当送风工作模式为单人模式时,根据触发角度确定左右区摆叶的第一工作位置,以使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一位置为用户所在的位置,可以理解为,空调内机的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的交汇处正好为用户所在的位置,从而实现向用户吹出交点式强劲气流。
图1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21、判断预设空间范围内的人数是否小于或等于2。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2023,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2022。
步骤2022、根据所有测量数据中数值最大的相对距离确定贯流风扇的转速,控制左右区摆叶左右连续摆动。
步骤2023、判断预设空间范围内的人数是否为1。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2026,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2024。
步骤2024、根据第一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根据第二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
步骤2025、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四工作位置,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五工作位置。
步骤2026、根据相对距离以及触发角度确定用户所在的位置。
步骤2027、根据用户所在的位置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以及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
值得说明的,本实施例中步骤2021-步骤2027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011-步骤2017,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2028、根据触发角度确定左右区摆叶的第二工作位置。
当送风工作模式为单人模式时,根据触发角度确定左右区摆叶的第二工作位置,以使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二位置在用户靠近空调内机的一侧,即空调内机的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的交汇处在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前侧,在两区出风发生交汇之后再吹向用户,从而实现向用户吹出自然柔和的气流。
图12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31、判断预设空间范围内的人数是否小于或等于2。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2033,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2032。
步骤2032、根据所有测量数据中数值最大的相对距离确定贯流风扇的转速,控制左右区摆叶左右连续摆动。
值得说明的,具体参照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012,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2033、判断预设空间范围内的人数是否为1。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2036,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2034。
步骤2034、根据第一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根据第二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
步骤2035、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四工作位置,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五工作位置。
步骤2036、根据相对距离以及触发角度确定用户所在的位置。
步骤2037、根据用户所在的位置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以及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
值得说明的,本实施例中步骤2031-步骤2037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011-步骤2017,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2038、根据触发角度确定左右区摆叶的第三工作位置。
具体的,当送风工作模式为单人模式时,根据触发角度确定左右区摆叶的第三工作位置,以使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三位置在用户远离空调内机的一侧,即空调内机的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的交汇处在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后侧,在两区出风气流发生交汇之前吹向用户,即两区出风的气流分别从用户的左右两边吹过,形成环抱负压吹风效果。
图13是本发明下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41、判断预设空间范围内的人数是否小于或等于2。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2043,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2042。
步骤2042、根据所有测量数据中数值最大的相对距离确定贯流风扇的转速,控制左右区摆叶左右连续摆动。
步骤2043、判断预设空间范围内的人数是否为1。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2046,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2044。
步骤2044、根据第一测量数据与第二测量数据中数值较大的相对距离确定贯流风扇的转速。
值得说明的,本实施例中步骤2041-步骤2045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011-步骤2015,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2045、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六工作位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七工作位置。
具体的,可以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六工作位置,以使左区出风方向朝向第一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或右侧,第一测量数据包括第一触发角度,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七工作位置,以使右区出风方向朝向第二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或右侧,第二测量数据包括第二触发角度。当出风方向分别朝向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或右侧时,使得气流从用户的侧面吹过时形成负压吹风效果。
步骤2046、根据相对距离以及触发角度确定用户所在的位置。
步骤2047、根据用户所在的位置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以及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
步骤2048、根据触发角度确定左右区摆叶的第三工作位置。
值得说明的,本实施例中步骤2046-步骤2048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图1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016-步骤2048,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控制装置600,包括: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其中,所述触发角度为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时的偏转角度,所述相对距离为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用户之间的距离,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空调内机;
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所述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送风工作模式,其中,所述送风工作模式包括:单人模式、双人模式以及多人模式;
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相对距离以及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
根据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以及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二区域,则所述第一转速小于所述第二转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靠近所述右区贯流风扇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靠近所述左区贯流风扇的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其中,当所述左右区摆叶处于不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位置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工作位置包括: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以及第三工作位置;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一位置为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用户靠近所述空调内机的一侧;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三位置在所述用户远离所述空调内机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根据第二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所述第一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所述空调内机位置较左的第一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所述第二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所述空调内机位置较右的第二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
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工作位置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测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触发角度,所述第二测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二触发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四工作位置,以使左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五工作位置,以使右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用户所在的位置;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六工作位置,以使左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或右侧,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七工作位置,以使右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或右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根据所有测量数据中数值最大的相对距离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控制所述左右区摆叶左右连续摆动。
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送风单元、测距单元、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送风单元包括设置在空调内机内部的左右区贯流风扇、左右区摆叶、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和左右区摆叶电机,左右区贯流风扇与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左右区摆叶与左右区摆叶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和左右区摆叶电机均与处理器通信连接;
测距单元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旋转电机,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旋转电机均与处理器通信连接;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其中,所述触发角度为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时的偏转角度,所述相对距离为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用户之间的距离,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空调内机;
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
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所述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送风工作模式,其中,所述送风工作模式包括:单人模式、双人模式以及多人模式;
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单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距离以及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
根据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以及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一区域,则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
若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二区域,则所述第一转速小于所述第二转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靠近所述右区贯流风扇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靠近所述左区贯流风扇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单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其中,当所述左右区摆叶处于不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位置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位置包括: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以及第三工作位置;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一位置为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用户靠近所述空调内机的一侧;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三位置在所述用户远离所述空调内机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双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
根据第一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根据第二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所述第一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所述空调内机位置较左的第一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所述第二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所述空调内机位置较右的第二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
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工作位置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测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触发角度,所述第二测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二触发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工作位置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四工作位置,以使左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五工作位置,以使右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用户所在的位置;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六工作位置,以使左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或右侧,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七工作位置,以使右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或右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多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
根据所有测量数据中数值最大的相对距离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控制所述左右区摆叶左右连续摆动。
10.一种送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其中,所述触发角度为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时的偏转角度,所述相对距离为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用户之间的距离,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空调内机;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
1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单元、测距单元、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送风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调内机内部的左右区贯流风扇、左右区摆叶、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和左右区摆叶电机,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与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左右区摆叶与所述左右区摆叶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电机和左右区摆叶电机均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
所述测距单元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旋转电机,所述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旋转电机均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
CN201911243325.1A 2019-12-06 2019-12-06 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2379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3325.1A CN111237991A (zh) 2019-12-06 2019-12-06 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3325.1A CN111237991A (zh) 2019-12-06 2019-12-06 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7991A true CN111237991A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68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3325.1A Pending CN111237991A (zh) 2019-12-06 2019-12-06 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799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2090A (zh) * 2021-12-09 2022-04-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方法及空调器室内机
WO2022222466A1 (zh) * 2021-04-21 2022-10-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多扇叶结构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74028A (ja) * 1999-11-30 2001-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方法
CN107514686A (zh) * 2017-08-01 2017-12-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80987A (zh) * 2018-04-19 2018-12-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74028A (ja) * 1999-11-30 2001-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方法
CN107514686A (zh) * 2017-08-01 2017-12-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80987A (zh) * 2018-04-19 2018-12-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2466A1 (zh) * 2021-04-21 2022-10-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多扇叶结构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22090A (zh) * 2021-12-09 2022-04-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方法及空调器室内机
CN114322090B (zh) * 2021-12-09 2024-03-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方法及空调器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1442B (zh) 出风角度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006320A (zh) 空调内机、空调内机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7631354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EP3406982B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KR102080857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1237991A (zh) 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10410991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6539897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09532391A (zh) 一种空调hvac风门位置的复位方法
KR100527554B1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 방법
CN108006924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86316A (zh) 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KR20120050325A (ko) 에어컨 이슬 생성 방지 방법
AU2017224983B2 (en) Receiver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CN111780232A (zh) 一种空调器
JP6941290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4777308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4215035B2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3091133A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111780248A (zh) 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
CN113944995A (zh) 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空调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32302B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11120098U (zh) 压缩空气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CN219607226U (zh) 一种空调风速自适应调节装置
KR100789710B1 (ko) 천정형 에어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