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7580A - 一种检漏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漏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7580A
CN111237580A CN202010182537.XA CN202010182537A CN111237580A CN 111237580 A CN111237580 A CN 111237580A CN 202010182537 A CN202010182537 A CN 202010182537A CN 111237580 A CN111237580 A CN 111237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unit
wrapping
leak detection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25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杰
杨立华
缪敏敏
李炯
储勇
蒋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li Micr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li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li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li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1825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75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7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75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5/16Devices for covering leaks in pipes or hoses, e.g. hose-menders
    • F16L55/168Devices for covering leaks in pipes or hoses, e.g. hose-menders from outside the p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5/00Preventing escape of dirt or fumes from the area where they are produced; Collecting or removing dirt or fumes from that area
    • B08B15/02Preventing escape of dirt or fumes from the area where they are produced; Collecting or removing dirt or fumes from that area using chambers or hoods covering the are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5/00Preventing escape of dirt or fumes from the area where they are produced; Collecting or removing dirt or fumes from that area
    • B08B15/04Preventing escape of dirt or fumes from the area where they are produced; Collecting or removing dirt or fumes from that area from a small area, e.g. a to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8/00Protection of pipes or pipe fittings against corrosion or incrustation
    • F16L58/18Protection of pipes or pipe fittings against corrosion or incrust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ipe fitt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1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by observing elastic covers or coatings, e.g. soapy water
    • G01M3/1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by observing elastic covers or coatings, e.g. soapy water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for weld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 G01M3/143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by observing elastic covers or coatings, e.g. soapy water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for weld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漏防护装置,所述检漏防护装置包括包裹单元以及连接单元,所述包裹单元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包裹一管路的管路接口,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包裹所述管路的管路本体,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管路的轴向密封连接,所述包裹单元沿所述管路的周向至少包裹一周;所述包裹单元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连接缝,所述连接单元沿轴向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连接缝处。如此设置,通过包裹单元将管路进行包裹,再通过连接单元与包裹单元密封管路形成密闭的空间,防止在检漏过程中,干泵(Pump)开启后管路内的粉尘喷洒至清洁室(Clean room)中造成环境污染及人员的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检漏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漏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管路接口安装完成后,由于不能直接从外表面检查内部O型密封圈(O-ring)是否安装良好,所以需要在其表面喷洒检漏液,然后将干泵(Pump)开启,若发现表面出现连续气泡,则说明管路接口存在微漏,接口需重新安装;若漏点较大时,会出现喷射出管路内粉尘的情况,对晶圆厂洁净室(FAB)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危害工程师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漏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管路接口在检漏中喷射粉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漏防护装置,应用于管路接口的检漏防护,包括包裹单元,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包裹一管路的管路接口,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包裹所述管路的管路本体,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管路的轴向密封连接,所述包裹单元沿所述管路的周向至少包裹一周;以及连接单元,所述包裹单元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连接缝,所述连接单元沿轴向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连接缝处。
可选的,所述包裹单元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包裹单元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可选的,所述检漏防护装置的内部涂覆防腐材料。
可选的,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拆卸式密封拉链。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焊接方式密封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内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内尺寸。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抵靠所述管路本体包裹。
可选的,所述包裹单元还包括扎口组件,所述扎口组件与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的连接,当所述第二部分包裹所述管路本体后,所述扎口组件沿所述管路的周向捆扎固定所述第二部分。
可选的,所述检漏防护装置还包括吸尘单元,所述吸尘单元与所述包裹单元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吸尘单元用于吸纳所述管路接口处泄露的泄露物。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漏防护装置中,所述检漏防护装置包括包裹单元以及连接单元,所述包裹单元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包裹一管路的管路接口,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包裹所述管路的管路本体,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管路的轴向密封连接,所述包裹单元沿所述管路的周向至少包裹一周;所述包裹单元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连接缝,所述连接单元沿轴向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连接缝处。如此设置,通过包裹单元将管路进行包裹,再通过连接单元与包裹单元密封管路形成密闭的空间,防止在检漏过程中,干泵(Pump)开启后管路内的粉尘喷洒至清洁室(Clean room)中造成环境污染及人员的伤害,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检漏过程中的粉尘泄漏风险,以及最大程度保障了检漏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漏防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检漏防护装置的展开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漏防护装置的另一种示意图。
附图中:
100-包裹单元,110第一部分,1220-第二部分,200-连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漏防护装置的核心在于:通过包裹单元将管路进行包裹,再通过连接单元与包裹单元密封管路形成密闭的空间,防止管路接口处的泄露物泄露至外部的空气中。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漏防护装置中,所述检漏防护装置包括包裹单元以及连接单元,所述包裹单元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包裹一管路的管路接口,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包裹所述管路的管路本体,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管路的轴向密封连接,所述包裹单元沿所述管路的周向至少包裹一周;所述包裹单元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连接缝,所述连接单元沿轴向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连接缝处。如此设置,通过包裹单元将管路进行包裹,再通过连接单元与包裹单元密封管路形成密闭的空间,防止在检漏过程中,干泵(Pump)开启后管路内的粉尘喷洒至清洁室(Clean room)中造成环境污染及人员的伤害,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检漏过程中的粉尘泄漏风险,以及最大程度保障了检漏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漏防护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检漏防护装置的展开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漏防护装置的另一种示意图。
请参考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漏防护装置,应用于管路接口的检漏防护,包括包裹单元100以及连接单元200,所述包裹单元100包括第一部分110以及第二部分120,所述第一部分110用于包裹管路的管路接口,所述第二部分120用于包裹所述管路的管路本体,所述第一分部110与所述第二部分120沿所述管路的轴向密封连接,所述包裹单元100沿所述管路的周向至少包裹一周;所述包裹单元100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连接缝,所述连接单元200沿轴向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连接缝处。在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所述检漏防护装置安装在管路接口的外侧,包裹单元100包括一个第一部分110以及两个第二部分120,一个第一部分110用于包裹管路接口,并设置于两个第二部分120的中间,两个第二部分120分别用于包裹管路接口两侧的管路本体,以实现将管路接口全部包裹住的效果;连接单元200可开合的设置在包裹单元100的连接缝处,当闭合连接单元200时,连接单元200将包裹单元110进行密封,实现安全检漏。实际操作中,当管路接口安装完成之后,在表面喷洒检漏液,将检漏防护装置安装至管路接口的外侧,并将检漏防护装置的两头用扎带扎紧,然后将干泵(Pump)开启,进行检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10可以是两个、或者三个、或者多个,同样的所述第二部分120根据第一部分110的个数进行适用性的增加,当第一部分110是两个时,所述第二部分120为三个,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部分110的之间以及两个第一部分110轴向延伸的外部,同样的,当第一部分110为多个时,所述第二部分120别设置在两个第一部分110之间以及轴向最外侧的两个第一部分110轴向延伸的外部,即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间隔式的连接,本领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20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漏防护装置,通过包裹单元100将管路进行包裹,再通过连接单元200与包裹单元100密封管路的空间,防止在检漏过程中,干泵(Pump)开启后管路内的粉尘喷洒至清洁室(Clean room)中造成环境污染及人员的伤害。
由于实际生产中,管路井有可能是弯的,或者管路井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或者管道的周围空间狭小,需要将检漏防护装置设计为可塑性的、灵活性好的结构,能尽可能的贴合管路进行设置,能适应不同角度的管路,并且可以根据管路的实际结构进行适应性的改变,保证接口处的密封性能,因此,所述包裹单元10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在一示范性实施例中,采用柔性聚氯乙烯(PVC)材料制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包裹单元100还可以是其他的柔性材料或者弹性体材料制成。
所述包裹单元100可以是透明的,可以是半透明或者非透明的,但是为了进一步的保证在检漏过程中的可视化,所述包裹单元100的材质选定为透明材质,方便操作人员更好的观测管路接口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110的径向内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120的径向内尺寸。在一示范性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当第一部分110所有位置的径向内尺寸均大于第二部分120的径向内尺寸时,可以保证包裹单元100包裹管路后,第一部分110围成的内直径均大于第二部分120围成的内直径,进而能保证管路接口位置处的空间较大。再请参考图1,第一部分110立体设计为类梭形的结构,所述类梭形结构的中间部分的直径大于两侧部分的直径,第二部分120为圆柱形的立体设计,所述圆柱形的直径等于所述类梭形两侧部分的直径。当然,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部分110还可以是圆柱形的立体设计,圆柱形的第一部分110与圆柱形的第二部分120拼接。或者,所述第一部分110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结构,所述第二部分120也可以是非圆柱形的立体设计,只要满足所述第一部分110的径向内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120的径向内尺寸即可。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管路接口处的泄露物始终保持在第一部分110的空间中,所述第二部分120抵靠所述管路本体包裹。
较佳的,所述第一部分110与所述第二部分120通过焊接方式密封连接。在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所述包裹单元100采用柔性聚氯乙烯(PVC)材质制成,通过塑料焊接拼接的方式将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连接起来。当然,所述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的连接形式还可以是包含有密封结构的拉链,或者,可以是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
在安装检漏防护装置时,优选的,将所述包裹单元100沿所述管路的周向包裹一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包裹单元100沿管路的周向也可以是两周,或者三周,只要能保证将所述包裹单元100与管路形成密封空间即可。
在包裹单元100包裹管路之后,通过连接单元200将所述包裹单元100进行密封,当所述包裹单元100沿管路的周向包裹一周及一周以上时,所述连接单元200通过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比如,通过具有密封性能的粘扣带,或者自带密封性能的粘接条,或者用胶带将包裹单元100周向密封。当所述包裹单元100沿管路周向包裹一周时,所述连接单元200包括可拆卸式密封拉链,可拆卸式密封拉链将包裹单元100沿轴向进行连接,进而将包裹单元100与管路接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采用可拆卸式的密封拉链使得操作人员在安装时拆装方便,密封性能好,价格便宜,不易被腐蚀。当然,所述连接单元200还可以是拉锁拉链的形式或者其他的密封形式。
进一步的,所述包裹单元100还包括扎口组件,所述扎口组件与所述第二部分120可拆卸的连接,当所述第二部分120包裹所述管路本体后,所述扎口组件沿所述管路的周向捆扎固定所述第二部分120。在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所述扎口组件为两个扎带,所述扎带与所述第二部分120不连接,当两个第二部分120的外侧在完成包裹之后需要通过扎带将第二部分120的开口部分扎紧,防止管路中泄露的气体和粉尘从第二部分120的口部位置泄露出来。当然,所述扎带还可以与所述第二部分120连接在一起,当第二部分120的端口需要捆扎时,扎带将第二部分120的端口处进行捆扎。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扎口组件还可以采用胶带,或者其他密封工具将第二部分120的开口部分进行密封。
检漏时,管路中泄露出来的气体具有腐蚀性,为了避免气体腐蚀所述检漏防护装置,保护检漏防护装置的质量安全,在检漏防护装置的内部涂覆防腐材料,增加抗腐蚀性能。在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所述防腐材料采用特氟龙(聚四氟乙烯,PTFE),在连接单元200的位置涂覆腐蚀性涂料,防止连接单元200被腐蚀。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包裹单元100的内部涂覆腐蚀性涂料,增加包裹单元100的抗腐蚀性能。
更佳的,所述检漏防护装置还包括吸尘单元,所述吸尘单元与所述包裹单元10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吸尘单元用于吸纳所述管路接口处泄露的泄露物。在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所述吸尘单元包括两个吸尘器,两个所述吸尘器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120的开口部位,当操作人员发现管路接口位置泄露出粉尘时,开启吸尘器,将密闭空间中的粉尘吸入吸尘器中。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漏防护装置中,所述检漏防护装置包括包裹单元以及连接单元,所述包裹单元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包裹一管路的管路接口,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包裹所述管路的管路本体,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管路的轴向密封连接,所述包裹单元沿所述管路的周向至少包裹一周;所述包裹单元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连接缝,所述连接单元沿轴向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连接缝处。如此设置,通过包裹单元将管路进行包裹,再通过连接单元与包裹单元密封管路形成密闭的空间,防止在检漏过程中,干泵(Pump)开启后管路内的粉尘喷洒至清洁室(Clean room)中造成环境污染及人员的伤害,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检漏过程中的粉尘泄漏风险,以及最大程度保障了检漏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检漏防护装置,应用于管路接口的检漏防护,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裹单元,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包裹一管路的管路接口,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包裹所述管路的管路本体,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管路的轴向密封连接,所述包裹单元沿所述管路的周向至少包裹一周;以及
连接单元,所述包裹单元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连接缝,所述连接单元沿轴向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连接缝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单元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单元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漏防护装置的内部涂覆防腐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拆卸式密封拉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焊接方式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内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内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抵靠所述管路本体包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单元还包括扎口组件,所述扎口组件与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的连接,当所述第二部分包裹所述管路本体后,所述扎口组件沿所述管路的周向捆扎固定所述第二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漏防护装置还包括吸尘单元,所述吸尘单元与所述包裹单元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吸尘单元用于吸纳所述管路接口处泄露的泄露物。
CN202010182537.XA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检漏防护装置 Pending CN1112375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2537.XA CN111237580A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检漏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2537.XA CN111237580A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检漏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7580A true CN111237580A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80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2537.XA Pending CN111237580A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检漏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758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70186A (en) * 2009-05-11 2010-11-17 Sts Resources & Technology Ltd Safety apparatus for the capture and removal of gases
CN204962150U (zh) * 2015-09-23 2016-01-13 苏州市泽立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泄漏保护装置
CN206269977U (zh) * 2016-12-04 2017-06-20 合肥合意环保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除尘器管道接头漏气检测装置
CN109802345A (zh) * 2019-03-11 2019-05-24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可拆卸式管结构、电缆管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70186A (en) * 2009-05-11 2010-11-17 Sts Resources & Technology Ltd Safety apparatus for the capture and removal of gases
CN204962150U (zh) * 2015-09-23 2016-01-13 苏州市泽立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泄漏保护装置
CN206269977U (zh) * 2016-12-04 2017-06-20 合肥合意环保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除尘器管道接头漏气检测装置
CN109802345A (zh) * 2019-03-11 2019-05-24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可拆卸式管结构、电缆管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27862A (en) Hose repair connector apparatus
US10900861B2 (en) Pipeline element leak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4466273A (en) Leak detection system
CN204739355U (zh) 一种真空防泄漏波纹管
CN109373059B (zh) 气囊式管道密封件
CN111237580A (zh) 一种检漏防护装置
CN111594670B (zh) 一种防漏管道连接管
CN212131569U (zh) 一种防泄漏波纹管
US20120193907A1 (en) Pipe coupling cover
WO2007020903A1 (ja) 配管用カバー組み立てセット
CN209484094U (zh) 一种耐低温高压金属软管
GB2093146A (en) Improvements in sealing a leak in a pipe or pipeline carrying fluid under pressure
CN213842547U (zh) 一种浮动式换热器压力测试工装
CN214093564U (zh) 一种管道简易快速堵漏装置
KR101980552B1 (ko) 리크 감지를 위한 개스킷
CN210319055U (zh) 一种柔性全密封装置
CN208793857U (zh) 一种承插连接管道
CN208123661U (zh) 一种内衬结构的金属软管
KR101513849B1 (ko) 배관 연결부 밀봉 구조
CN215674044U (zh) 一种能耐正压和外压的软管组件
CN203309104U (zh) 多重密封结构
JPH082557Y2 (ja) 既設配管用カバー
CN213712307U (zh) 一种带压堵漏装置
GB2450119A (en) Pipe repair / reinforcing cover with inflatable liner
CN219263311U (zh) 一种用于阀门的保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