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6201A - 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6201A
CN111236201A CN202010076127.7A CN202010076127A CN111236201A CN 111236201 A CN111236201 A CN 111236201A CN 202010076127 A CN202010076127 A CN 202010076127A CN 111236201 A CN111236201 A CN 111236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layer
cavity
wall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61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36201B (zh
Inventor
胡鹏飞
韦玉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Duc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Duc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Duc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Duc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612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62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6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6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36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6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18Making embankments, e.g. dikes, da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046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tamping or vibrating, e.g. with auxiliary watering of the s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包括:地基基坑、回土层、第一隔离层和砂石层,施工时,首先开挖地基基坑,在地基基坑的底面利用混凝土浇筑出多个施工管,再对地基基坑进行砂石层回填,当砂石层回填高度达到施工要求后,在砂石层上表面铺设第一隔离层;接着,在第一隔离层上表面进行回填土,使其形成回土层;在回填土过程中,利用夯土装置对回土层进行逐层夯实,以减少回土层的底部没有夯实造成地基不稳定的情况;所述砂石层能够有效将所述回土层向下渗透的水进行渗流至地下,进一步减少回土层的水不能排出,造成橡皮土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以及减少因施工不达标延长施工周期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基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
背景技术
目前,对深厚地基一般采用强夯法进行加固,强夯法虽然处理深度大,但土体的排水固结时间较长,由于强夯施工中其夯击能的冲击,对于含水率较高的回填料往往会造成夯坑周围土隆起太大以及橡皮土的形成,致使夯击能量大部分没有向下传递而消耗在表层土中,从而达不到预期的加固效果,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高疏水性能的回填地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用以提高带有疏水层地基在施工过程中能提高疏水性,以及提高施工进度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包括:地基基坑、回土层、第一隔离层和砂石层,所述砂石层位于所述地基基坑的内底部,所述砂石层的上方用于回填回土层,所述砂石层和所述回土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层。
优选的,所述隔离层为透水薄膜。
优选的,所述地基基坑内底部设置有多个施工管,各所述施工管由所述地基基坑的内底部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施工管的内部设为空腔,并且所述施工管的内底部连通所述地基基坑的内底部;所述施工管和所述砂石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层,所述施工管位于所述砂石层一端的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渗水孔;所述施工管的内部还设置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靠近所述施工管顶部的一端设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所述引水管将所述施工管和所述地基基坑底部的积水引流至所述地基基坑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施工管的上方设有夯土装置,所述夯土装置的夯土端位于所述施工管的外侧,所述夯土装置的驱动端位于施工管的内顶部。
优选的,所述夯土装置包括:凸轮、限位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夯土头,所述凸轮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设在所述施工管的上方内壁,所述凸轮的上方设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施工管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口,所述第一连杆从所述第一活动口伸出至所述施工管的外侧壁,所述施工管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对称设在所述第一活动口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架自己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限位盘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夯土头;,所述夯土头的下表面设置有土壤含水量传感器,所述土壤含水量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限位盘的周向外壁设有环形结构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开口端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结构的第一限位台,所述凸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环形结构的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二限位台靠近所述凸轮的周向外壁设置,所述第一槽口用于所述凸轮的第一限位台嵌入,并供所述限位盘和所述凸轮的周向进行滑动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台和所述第一限位台相互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施工管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承载台,所述承载台垂直间隔设置在所述施工管的内壁,并用于放置松土装置;所述松土装置包括:壳体、搭板、松土轴和松土叶片,所述松土轴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外侧壁上,所述松土轴设为伸缩结构,所述松土轴的周向外壁间隔设有多个松土叶片,所述搭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外侧壁上,且所述搭板用于搭设在所述承载台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松土轴内设有第三空腔,所述松土轴的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由外贯穿至所述第三空腔的第二活动槽口,所述第二活动槽口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靠近所述松土轴外侧壁的一端连接松土叶片,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用于驱动所述松土叶片和所述松土轴外侧壁的角度;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松土叶片之间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第三连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二活动槽口的其中一侧壁设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用于所述松土轴和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端贯穿至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空腔内,所述电机的转动端连接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下方左右分别啮合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设置为锥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远离所述第二齿轮的一面用于连接松土轴;所述施工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松土轴伸出的第一贯穿孔。
优选的,所述顶杆和所述松土轴均设为伸缩结构,且所述顶杆和所述松土轴均分别连接直线驱动装置,所述顶杆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顶杆的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料口,各所述出料口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活动槽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的第二空腔上方连接有多个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另一端用于灌装干燥剂,所述导料管远离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设置有气泵;所述松土轴位于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入料口,所述顶杆位于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第二入料口,所述第一入料口和所述第二入料口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空腔通过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与所述顶杆的第一空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空腔内还设有导料凸起,所述导料凸起为盘旋设在所述第一空腔的周向内壁上,并用于将干燥剂从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入料口端导向出料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施工时,首先开挖地基基坑,在地基基坑的底面利用混凝土浇筑出多个施工管,再对地基基坑进行砂石层回填,当砂石层回填高度达到施工要求后,在砂石层上表面铺设第一隔离层;接着,在第一隔离层上表面进行回填土,使其形成回土层;在回填土过程中,利用夯土装置对回土层进行逐层夯实,以减少回土层的底部没有夯实造成地基不稳定的情况;所述砂石层能够有效将所述回土层向下渗透的水进行渗流至地下,进一步减少回土层的水不能排出,造成橡皮土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以及减少因施工不达标延长施工周期的情况。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隔离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夯土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夯土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夯土装置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松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松土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壳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壳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回土层,2-地基基坑,3-砂石层,4-第一隔离层,5-施工管,6-第二隔离层,7-渗水孔,8-第三空腔,9-挡块,10-弹簧,11-驱动轴,14-凸轮,15-第一转轴,16-引水管,17-水泵,18-限位盘,19-第一连杆,20-第一活动口,21-第一支架,22-第二转轴,23-第二连杆,24-夯土头,25-第一槽口,26-第一限位台,27-第二限位台,28-土壤含水量传感器,29-壳体,30-搭板,31-承载台,32-第一贯穿孔,33-松土轴,34-松土叶片,35-导料凸起,36-第三转轴,37-第三连杆,38-顶杆,39-第二活动槽口,40-出料口,41-第一空腔,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直线驱动装置,45-第一入料口,46-第二入料口,47-第二空腔,48-导料管,4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根据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基坑2、回土层1、第一隔离层4和砂石层3,所述砂石层3位于所述地基基坑2的内底部,所述砂石层3的上方用于回填回土层1,所述砂石层3和所述回土层1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层4。
施工时,首先开挖地基基坑,在地基基坑的底面利用混凝土浇筑出多个施工管,再对地基基坑进行砂石层回填,当砂石层回填高度达到施工要求后,在砂石层上表面铺设第一隔离层;接着,在第一隔离层上表面进行回填土,使其形成回土层;在回填土过程中,利用夯土装置对回土层进行逐层夯实,以减少回土层的底部没有夯实造成地基不稳定的情况;所述砂石层能够有效将所述回土层向下渗透的水进行渗流至地下,进一步减少回土层的水不能排出,造成橡皮土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以及减少因施工不达标延长施工周期的情况。
所述隔离层为透水薄膜。所述透水薄膜为纤维编织的透水性较好的土工合成织物,有效将所述回土层的积水渗排至砂石层,并经砂石层将渗水排至地基基坑的下表面,进一步将水渗入地下水系统中。
根据图2所示,所述地基基坑2内底部设置有多个施工管5,各所述施工管5由所述地基基坑2的内底部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施工管5的内部设为空腔,并且所述施工管5的内底部连通所述地基基坑2的内底部;所述施工管5和所述砂石层3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层6,所述施工管5位于所述砂石层3一端的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渗水孔7;所述施工管5的内部还设置有引水管16,所述引水管16靠近所述施工管5顶部的一端设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通过所述引水管16将所述施工管5和所述地基基坑2底部的积水引流至所述地基基坑2的外部。
所述施工管在进行地基基坑开挖后,利用混凝土浇筑在地基基坑的底部,并且所述施工管的周向外壁设置有渗水孔,所述第二隔离层和所述第一隔离层的材料一致,均设置为透水薄膜,当施工过程中,逐层进行回土层的回填时,所述回土层经夯土装置进行夯土过程中出现的渗水会经第一隔离层流向砂石层,再经砂石层流向所述地基基坑的内底部;以及,经所述施工管外壁设置的第二隔离层和渗水孔流入所述施工管内部,由此使得一部分积水能够到达施工管内底部,通过在施工管的顶部开口端设置水泵,利用引水管和水泵将所述施工管内底部的积水进行抽取,即可减少地基基坑底部的积水;当所述地基回填结束后,在所述施工管内进行部分施工管的保留,进一步进行管廊施工;不需要保留的施工管则依次经砂石层、第一隔离层和回土层进行逐层填埋,同时,在所述回土层填埋过程中,利用夯土机对所述施工管内的回土层进行夯实,提高所述地基的稳定性;
所述施工管在施工过程中,是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砂石层、回土层的施工高度进行逐级加高施工,由此提高所述施工管在施工过程中的便利性,减少施工管直接浇筑完成后,对施工管周边进行夯土过程中出现施工管坍塌情况。
根据图3-5所示,所述施工管5的上方设有夯土装置,所述夯土装置的夯土端位于所述施工管5的外侧,所述夯土装置的驱动端位于施工管5的内顶部。所述夯土装置包括:凸轮14、限位盘18、第一连杆19、第二连杆23和夯土头24,所述凸轮14通过第一转轴15转动设在所述施工管5的上方内壁,所述凸轮14的上方设有限位盘18,所述限位盘18连接有第一连杆19,所述施工管5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口20,所述第一连杆19从所述第一活动口20伸出至所述施工管5的外侧壁,所述施工管5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支架21,所述第一支架21对称设在所述第一活动口20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架21自己通过第二转轴22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9转动设在所述第二转轴22上;所述第一连杆19远离所述限位盘18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杆23,所述第二连杆23远离所述第一连杆19的一端连接夯土头24;,所述夯土头24的下表面设置有土壤含水量传感器28,所述土壤含水量传感器28通过导线连接控制器。
使用时,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座架设在所述施工管的两侧,所述施工管的顶部设有用于所述轴承座架设的开孔,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电机,当电机驱动后,所述第一转轴就会工作,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后带动凸轮转动,所述凸轮转动后就会使得所述限位盘上下活动,所述限位盘上下活动后,就会使得所述第一连杆绕着第二转轴进行左右摆动(如图3所示),当所述第一连杆实现摆动后,就会带动所述第二连杆上下活动,由此使得所述第二连杆连接的夯土头上下活动,所述夯土头上下活动后就会对回土层进行夯实;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施工管的内壁上,由此使得所述凸轮在工作时能够稳定的进行圆周运动,并由此实现所述限位盘的上下活动。
根据图3-5所示,所述限位盘18的周向外壁设有环形结构的第一槽口25,所述第一槽口25的开口端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结构的第一限位台26,所述凸轮1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环形结构的第二限位台27,所述第二限位台27靠近所述凸轮14的周向外壁设置,所述第一槽口25用于所述凸轮14的第一限位台26嵌入,并供所述限位盘18和所述凸轮14的周向进行滑动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台27和所述第一限位台26相互配合设置。
所述限位盘的第一槽口供所述凸轮的第二限位台插入,并且,所述第一槽口内壁设的第一限位台可以将所述凸轮的第二限位台限制在所述第一槽口内,当所述凸轮转动时,始终会带着所述限位盘上下活动;并且,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可以使得所述凸轮能够不会和所述限位盘出现偏移的情况,减少所述限位盘和所述凸轮之间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并由此减少所述限位盘没有被顶起而出现夯土失败的情况。
根据图6-9所示,所述施工管5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承载台31,所述承载台31垂直间隔设置在所述施工管5的内壁,并用于放置松土装置;所述松土装置包括:壳体29、搭板30、松土轴33和松土叶片34,所述松土轴33位于所述壳体29的下方外侧壁上,所述松土轴33设为伸缩结构,所述松土轴33的周向外壁间隔设有多个松土叶片34,所述搭板30位于所述壳体29的上方外侧壁上,且所述搭板30用于搭设在所述承载台31的上表面。
所述承载台用于放置松土装置,所述夯土头的底面设有土壤含水量传感器,当所述夯土头在对回土层进行夯土过程中,所述土壤含水量传感器也会随之刺入所述回土层内,并对回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收到的检测信息中土壤含水量过大时,控制器就会启动松土装置,使得松土装置对回土层进行松懈,并由此减少因土壤含水量过大造成夯土过程中出现橡皮土的情况,橡皮土就是土壤水分过大后造成一定弹性的水分土壤;湿度或水分达到一定比例后就会形成沼泽。通过利用松土装置进行松土后,使得土壤之间的空隙变大,加强土壤内水分的蒸发;同时加强土壤中水分向下渗透的目的,从而减少橡皮土的出现,使得地基回填过程的施工进度能够有效提高。
根据图6-9所示,所述松土轴33内设有第三空腔8,所述松土轴33的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由外贯穿至所述第三空腔8的第二活动槽口39,所述第二活动槽口39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转轴36,所述第三转轴36铰接有第三连杆37,所述第三连杆37靠近所述松土轴33外侧壁的一端连接松土叶片34,所述第三空腔8内设置有顶杆38,所述顶杆38用于驱动所述松土叶片34和所述松土轴33外侧壁的角度;所述第三连杆37和所述松土叶片34之间设置有挡块9,所述挡块9与所述第三连杆37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杆37和所述第二活动槽口39的其中一侧壁设有弹簧10。
所述松土叶片需要工作时,所述松土轴设为伸缩结构,首先使得松土轴能够伸出所述施工管,并延伸至所述回土层,所述松土轴设为锥形圆管结构,由此方便的从施工管内伸出并横向插入所述回土层内;所述松土轴伸开后,接着再启动所述顶杆,使得所述顶杆从所述施工管的一端朝向所述回土层方向进行运动,并通过所述顶杆将所述松土叶片进行打开;根据图7所示,所述顶杆在所述松土轴的第三空腔内伸开时,会将所述第三连杆进行向右顶,所述第三连杆就会绕着所述第三转轴进行转动,并由此将收起于所述第二活动槽口的松土叶片进行打开,所述松土叶片打开后,会经过所述松土叶片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设置的挡块对所述松土叶片的位置进行限定,减少所述第三连杆在转动过程中出现旋转过渡的情况,由此实现了所述松土叶片张开的目的。
当所述松土叶片收回时,将所述顶杆从所述松土轴的第三空腔内向左收缩,此时,所述第三连杆没有顶杆周向外壁的限制,就会经过弹簧回弹,并由此使得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所述松土叶片的一端弹回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且所述松土叶片也会恢复至所述第二活动槽内,由此实现松土叶片的收回,接着再将所述松土轴进行收回,即可实现所述松土装置的收回目的。
根据图6-9所示,所述壳体29上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用于所述松土轴33和所述壳体29转动连接,所述壳体29内部设有第二空腔47,所述壳体29的顶部设置有电机49,所述电机49的转动端贯穿至所述壳体29内部的第二空腔47内,所述电机49的转动端连接驱动轴11,所述驱动轴11远离所述电机49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43,所述第二齿轮43的下方左右分别啮合第一齿轮42,所述第一齿轮42和所述第二齿轮43均设置为锥齿轮,所述第一齿轮42远离所述第二齿轮43的一面用于连接松土轴33;所述施工管5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松土轴33伸出的第一贯穿孔32。
所述松土轴设为伸缩结构,使用时,首先通过控制器将所述松土轴从所述施工管内向外伸出,所述松土轴在未启动之前,是收缩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当需要松土时,所述松土轴通过第一贯穿孔从所述施工管的内部向外伸出;当所述松土轴完全伸开后,接着启动所述顶杆,使得所述顶杆将所述松土叶片在所述松土轴的周向外壁张开;所述松土叶片张开后,再次启动所述外壳上方设置的电机,当电机驱动后,所述驱动轴就会转动,并由此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后,就会带着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后,就会带着所述第一齿轮所连接的松土轴进行转动,所述松土轴转动后,就会带着所述松土叶片进行转动,通过所述松土叶片的转动就能实现所述回土层的土进行松懈的目的,从而实现所述回土层内的水分快速蒸发的目的;由此使得回土层的土壤间隙变大,并以此提高水分蒸发,以及土壤中水分更快向下渗流的目的。
根据图6-9所示,所述顶杆38和所述松土轴33均设为伸缩结构,且所述顶杆38和所述松土轴33均分别连接直线驱动装置44,所述顶杆38内设有第一空腔41,所述顶杆38的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料口40,各所述出料口40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活动槽口39,所述壳体29内部设置的第二空腔47上方连接有多个导料管48,所述导料管48的另一端用于灌装干燥剂,所述导料管48远离所述第二空腔47的一端设置有气泵;所述松土轴33位于所述第二空腔47的一端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入料口45,所述顶杆38位于所述第二空腔47的一端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第二入料口46,所述第一入料口45和所述第二入料口46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空腔47通过第一入料口45和第二入料口46与所述顶杆38的第一空腔41连通设置,所述第一空腔41内还设有导料凸起35,所述导料凸起35为盘旋设在所述第一空腔41的周向内壁上,并用于将干燥剂从所述第一空腔41的第二入料口46端导向出料口40。
在回土层过高过厚的施工阶段,即所述地基基坑的回土层施工进度接近尾声时,此时所述回土层内若出现橡皮土情况,很显然是不容易将水再次渗流到最下面的砂石层,因此,通过在所述顶杆内设置第一空腔,在所述壳体内设置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通过导料管进行干燥剂导入,所述干燥剂优选为石灰粉,通过将石灰粉末从导料管导入第二空腔内;接着,所述电机驱动着所述松土轴进行转动,所述顶杆内设置的第一空腔经所述松土轴和所述顶杆周向外壁设置的贯穿的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将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石灰粉进行导入至所述顶杆的第一空腔内;所述顶杆随着所述松土轴的转动而进行转动,由此使得所述顶杆内部设置的导料凸起能够将所述顶杆第二入料口进来的石灰粉逐渐运输至所述顶杆远离所述施工管的一端,即,所述顶杆位于回土层内的一端;所述顶杆位于回土层的一端还间隔设有多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和所述第二活动槽口相互对应设置,因此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石灰粉就会经过出料口和所述第二活动槽口流向回土层;由于所述松土轴是转动的,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石灰粉就会被甩出出料口和第二活动槽口,并经松土叶片的旋转,带入回土层内;由于石灰粉和土壤结合能够将土壤内的水分进行吸收,并由此使得土壤变成石灰稳定土,从而实现所述回土层的土壤稳定性;
为了更顺利的将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石灰粉送入所述顶杆的第一空腔内,所述导料管远离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设有气泵,所述气泵用于对所述导料管和所述第二空腔内进行吹气,利用气压将第二空腔内的石灰粉更多的送入所述回土层内,由此提高所述回土层的稳定性;
最后,当所述回土层利用松土装置进行松土和石灰粉拌入后,将所述松土装置收回到所述施工管内,再次启动所述夯土装置,使得夯土装置对拌入石灰粉的回土层继续进行夯实,直到所述回土层达到施工标准。由此完成的地基,能够保证地基土壤的含水率大大下降,并由此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带疏水层回填地基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开挖地基基坑;
步骤二,在地基基坑利用混凝土浇筑形成多个施工管,在施工管的周向外壁铺设第二隔离层;
步骤三,在地基基坑回填砂石层;
步骤四,在砂石层的上表面铺设第一隔离层;
步骤五,在第一隔离层的上表面回填回填土,形成回土层,
步骤六,在步骤五中,逐次对回土层进行回填,并利用夯土装置对逐次回填的回土层进行夯实;
步骤七,在利用夯土装置进行夯土过程中,同时利用土壤含水量传感器对回土层进行土壤水分含量检测,
步骤八,对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回土层,启动松土装置,利用松土装置对回土层进行土壤松懈,提高土壤间隙,并提高土壤内水分蒸发效率;
步骤九,利用顶杆和导料管对含水量较高的土壤输洒石灰粉,并由此将回土层的土质改变为石灰稳定土;
步骤十,收回所述顶杆和松土装置,启动夯土装置再次对形成的石灰稳定土的回土层进行夯实,直到完成地基回填工作。
通过上述施工步骤,可以大大提高地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效率,提高地基干燥度,减少地基因疏水不佳造成地基后期使用出现塌陷的情况。通过对湿度较大的回土层进行石灰粉拌入,从而提高土质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地基施工质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基坑(2)、回土层(1)、第一隔离层(4)和砂石层(3),所述砂石层(3)位于所述地基基坑(2)的内底部,所述砂石层(3)的上方用于回填回土层(1),所述砂石层(3)和所述回土层(1)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层(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为透水薄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基坑(2)内底部设置有多个施工管(5),各所述施工管(5)由所述地基基坑(2)的内底部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施工管(5)的内部设为空腔,并且所述施工管(5)的内底部连通所述地基基坑(2)的内底部;所述施工管(5)和所述砂石层(3)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层(6),所述施工管(5)位于所述砂石层(3)一端的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渗水孔(7);所述施工管(5)的内部还设置有引水管(16),所述引水管(16)靠近所述施工管(5)顶部的一端设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通过所述引水管(16)将所述施工管(5)和所述地基基坑(2)底部的积水引流至所述地基基坑(2)的外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管(5)的上方设有夯土装置,所述夯土装置的夯土端位于所述施工管(5)的外侧,所述夯土装置的驱动端位于施工管(5)的内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土装置包括:凸轮(14)、限位盘(18)、第一连杆(19)、第二连杆(23)和夯土头(24),所述凸轮(14)通过第一转轴(15)转动设在所述施工管(5)的上方内壁,所述凸轮(14)的上方设有限位盘(18),所述限位盘(18)连接有第一连杆(19),所述施工管(5)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口(20),所述第一连杆(19)从所述第一活动口(20)伸出至所述施工管(5)的外侧壁,所述施工管(5)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支架(21),所述第一支架(21)对称设在所述第一活动口(20)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架(21)自己通过第二转轴(22)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9)转动设在所述第二转轴(22)上;所述第一连杆(19)远离所述限位盘(18)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杆(23),所述第二连杆(23)远离所述第一连杆(19)的一端连接夯土头(24);,所述夯土头(24)的下表面设置有土壤含水量传感器(28),所述土壤含水量传感器(28)通过导线连接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18)的周向外壁设有环形结构的第一槽口(25),所述第一槽口(25)的开口端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结构的第一限位台(26),所述凸轮(1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环形结构的第二限位台(27),所述第二限位台(27)靠近所述凸轮(14)的周向外壁设置,所述第一槽口(25)用于所述凸轮(14)的第一限位台(26)嵌入,并供所述限位盘(18)和所述凸轮(14)的周向进行滑动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台(27)和所述第一限位台(26)相互配合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管(5)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承载台(31),所述承载台(31)垂直间隔设置在所述施工管(5)的内壁,并用于放置松土装置;所述松土装置包括:壳体(29)、搭板(30)、松土轴(33)和松土叶片(34),所述松土轴(33)位于所述壳体(29)的下方外侧壁上,所述松土轴(33)设为伸缩结构,所述松土轴(33)的周向外壁间隔设有多个松土叶片(34),所述搭板(30)位于所述壳体(29)的上方外侧壁上,且所述搭板(30)用于搭设在所述承载台(31)的上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土轴(33)内设有第三空腔(8),所述松土轴(33)的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由外贯穿至所述第三空腔(8)的第二活动槽口(39),所述第二活动槽口(39)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转轴(36),所述第三转轴(36)铰接有第三连杆(37),所述第三连杆(37)靠近所述松土轴(33)外侧壁的一端连接松土叶片(34),所述第三空腔(8)内设置有顶杆(38),所述顶杆(38)用于驱动所述松土叶片(34)和所述松土轴(33)外侧壁的角度;所述第三连杆(37)和所述松土叶片(34)之间设置有挡块(9),所述挡块(9)与所述第三连杆(37)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杆(37)和所述第二活动槽口(39)的其中一侧壁设有弹簧(1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9)上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用于所述松土轴(33)和所述壳体(29)转动连接,所述壳体(29)内部设有第二空腔(47),所述壳体(29)的顶部设置有电机(49),所述电机(49)的转动端贯穿至所述壳体(29)内部的第二空腔(47)内,所述电机(49)的转动端连接驱动轴(11),所述驱动轴(11)远离所述电机(49)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43),所述第二齿轮(43)的下方左右分别啮合第一齿轮(42),所述第一齿轮(42)和所述第二齿轮(43)均设置为锥齿轮,所述第一齿轮(42)远离所述第二齿轮(43)的一面用于连接松土轴(33);所述施工管(5)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松土轴(33)伸出的第一贯穿孔(32)。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38)和所述松土轴(33)均设为伸缩结构,且所述顶杆(38)和所述松土轴(33)均分别连接直线驱动装置(44),所述顶杆(38)内设有第一空腔(41),所述顶杆(38)的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料口(40),各所述出料口(40)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活动槽口(39),所述壳体(29)内部设置的第二空腔(47)上方连接有多个导料管(48),所述导料管(48)的另一端用于灌装干燥剂,所述导料管(48)远离所述第二空腔(47)的一端设置有气泵;所述松土轴(33)位于所述第二空腔(47)的一端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入料口(45),所述顶杆(38)位于所述第二空腔(47)的一端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第二入料口(46),所述第一入料口(45)和所述第二入料口(46)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空腔(47)通过第一入料口(45)和第二入料口(46)与所述顶杆(38)的第一空腔(41)连通设置,所述第一空腔(41)内还设有导料凸起(35),所述导料凸起(35)为盘旋设在所述第一空腔(41)的周向内壁上,并用于将干燥剂从所述第一空腔(41)的第二入料口(46)端导向出料口(40)。
CN202010076127.7A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 Active CN1112362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6127.7A CN111236201B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6127.7A CN111236201B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6201A true CN111236201A (zh) 2020-06-05
CN111236201B CN111236201B (zh) 2021-05-11

Family

ID=70879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6127.7A Active CN111236201B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62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5577A (zh) * 2020-07-02 2020-09-25 安徽杰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路基回填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4139A (zh) * 2009-07-30 2010-01-27 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强夯方法
JP2011208484A (ja) * 2010-03-31 2011-10-20 Fudo Tetra Corp 地盤改良における注入材注入方法
CN107114017A (zh) * 2017-06-27 2017-09-01 陈德忠 一种林业松土装置
CN207260126U (zh) * 2017-06-06 2018-04-20 广东会德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的夯实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4139A (zh) * 2009-07-30 2010-01-27 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强夯方法
JP2011208484A (ja) * 2010-03-31 2011-10-20 Fudo Tetra Corp 地盤改良における注入材注入方法
CN207260126U (zh) * 2017-06-06 2018-04-20 广东会德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的夯实设备
CN107114017A (zh) * 2017-06-27 2017-09-01 陈德忠 一种林业松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5577A (zh) * 2020-07-02 2020-09-25 安徽杰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路基回填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6201B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4987B (zh) 一种smw工法桩盾构洞门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672241B (zh) 喷气破土联合气囊挤土处理深厚震陷性黄土的装置及方法
CN100373013C (zh) 一种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CN100595391C (zh) 同步提土压灌矩形灌注桩成桩装置与方法
CN111074899A (zh) 一种用于不同填充类型溶洞的注浆方法
CN107859041B (zh) 湿陷性黄土深沟高填方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1236201B (zh) 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
CN105442532A (zh) 桩头扩大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CN216108436U (zh) 循环加泄压降水系统及其地基处理系统
CN114808922B (zh) 一种建筑工程复杂地基注浆装置
JP3694735B2 (ja) 地下浸透排水構造とその施工方法
CN107587502A (zh) 一种旋挖成孔压灌水泥土咬合帷幕桩的施工方法
CN107653889A (zh) 一种型钢压灌水泥土帷幕支护桩的施工方法
CN110847200A (zh) 一种环基坑水平砂井降水疏干结构及降水疏干方法
CN113279388A (zh) 循环加泄压降水联合注浆的地基处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0670613B (zh) 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973505U (zh) 一种用于不同填充类型溶洞的注浆系统
CN107916663A (zh)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
CN117071621A (zh) 坑中坑强透水层盆式帷幕施工方法
CN113006039B (zh)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强夯加固施工方法
CN114908782A (zh) 一种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JP3669288B2 (ja) 液状化防止工法
CN107842030B (zh) 一种围堰防渗墙施工用高压旋喷桩设备及施工方法
CN113136885A (zh) 脱硫石膏水泥作为固化剂的水泥土止水帷幕施工工艺
CN111155541A (zh) 一种环保型排泥场淤泥快速固结系统及固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