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1915B - 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1915B
CN111231915B CN202010108257.4A CN202010108257A CN111231915B CN 111231915 B CN111231915 B CN 111231915B CN 202010108257 A CN202010108257 A CN 202010108257A CN 111231915 B CN111231915 B CN 111231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valve
piston
opening
ped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82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31915A (zh
Inventor
白银
秦民
郑磊
蔡丛
李同柱
黄胜龙
赵伟
蒋鑫
王星
李广奎
刘贵志
王新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it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it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it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it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82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19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1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1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31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1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12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liquid
    • B60T13/16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liquid using pumps directly, i.e. without interpos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reservoirs
    • B60T13/168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4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foot actuated
    • B60T7/06Disposition of ped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包括:第一活塞腔和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活塞腔内,以将第一活塞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用于与制动轮缸连通,以通过制动轮缸实现对车轮的制动;脚踏装置,脚踏装置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以通过驱动脚踏装置对车轮实现常规制动;行程传感器,行程传感器与脚踏装置对应设置,控制器根据行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脚踏装置的行程信息调整第一腔室内的压力,以实现常规制动;其中,脚踏装置与第一活塞腔及第一活塞独立设置,以避免在主动制动过程中第一活塞腔的液压力和脚踏装置相互作用。本发明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一种解耦式线控制动系统。

Description

制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制动系统为非解耦系统,制动踏板与主缸内的活塞连接,在常规制动时,用户通过踩踏制动踏板来改变主缸内的压力变化,从而实现制动;在主动制动时,控制器自动控制主缸内的压力变化,从而实现制动。
然而,在主动制动过程中,制动踏板的位置会随主缸内压力变化而改变,使用户产生不知所以、惊慌失措的感觉,进而影响用户感受和行驶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能源汽车的制动系统在主动制动时制动踏板的位置会随之发生改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包括:第一活塞腔和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活塞腔内,以将第一活塞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用于与制动轮缸连通,以通过制动轮缸实现对车轮的制动;脚踏装置,脚踏装置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以通过驱动脚踏装置对车轮实现常规制动;行程传感器,行程传感器与脚踏装置对应设置,以检测脚踏装置的行程,控制器根据行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脚踏装置的行程信息调整第一腔室内的压力,以实现常规制动;其中,脚踏装置与第一活塞腔及第一活塞独立设置,以避免在主动制动过程中第一活塞腔的液压力和脚踏装置之间相互作用。
进一步地,制动系统还包括:第二活塞腔和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活塞腔内,以形成第三腔室,脚踏装置与第二活塞驱动连接,以通过脚踏装置驱动第二活塞移动。
进一步地,脚踏装置包括:制动踏板,制动踏板可摆动地设置;连接杆,制动踏板与连接杆的第一端驱动连接,连接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活塞连接;行程传感器用于检测连接杆的行程。
进一步地,第一活塞腔与第二活塞腔通过避让孔连通;第二活塞包括推杆,推杆可移动地穿设在避让孔处,推杆与避让孔密封配合,以当制动系统的电控系统失效且第一腔室漏液时,通过脚踏装置驱动第二活塞移动,并通过推杆直接驱动第一活塞移动。
进一步地,制动系统包括:缸体,缸体包括壳体和隔板,隔板设置在壳体内,以将壳体分隔为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或者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第一缸体具有第一活塞腔,第二缸体具有第二活塞腔。
进一步地,制动系统包括:液压装置;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液压装置连通,控制器通过液压装置调整第一腔室内的压力;第二开口与制动轮缸连通;与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三开口与液压装置连通,第四开口与制动轮缸连通;其中,第一活塞具有使第三开口与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一让位位置和封堵在第三开口处的第一遮挡位置。
进一步地,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内,第一弹性件与第一活塞抵接,以通过第一弹性件为第一活塞提供由第一遮挡位置移动至第一让位位置的回复力。
进一步地,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源,第一腔室与液压源通过第一进液管路连通;储液罐,第一腔室与储液罐通过减压管路连通;第二腔室与储液罐通过第二进液管路连通;第一阀门,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进液管路上;第二阀门,第二阀门设置在减压管路上;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腔室内的压力,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启闭,以调节第一腔室内的压力。
进一步地,第一阀门为常开阀门,第二阀门为常闭阀门;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关闭,使第一腔室内的压力增大;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二阀门开启、第一阀门关闭,使第一腔室内的压力减小。
进一步地,制动系统包括:液压装置,液压装置包括储液罐和踏板感觉模拟器;与第三腔室连通的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第五开口与储液罐连通,第六开口与踏板感觉模拟器或第一腔室连通;其中,第二活塞具有使第五开口与第三腔室连通的第二让位位置和封堵在第五开口处的第二遮挡位置。
进一步地,制动系统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三腔室内,第二弹性件与第二活塞抵接,以通过第二弹性件为第二活塞提供由第二遮挡位置移动至第二让位位置的回复力。
进一步地,制动系统包括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开口;踏板感觉模拟器通过第三出液管路与第三腔室连通;液压装置还包括:液压源,液压源通过第一进液管路与第一开口连通;连接管路,连接管路连接在第三出液管路和第一进液管路之间;第一阀门,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进液管路上,第一阀门位于连接管路与第一进液管路的连接点和第一开口之间;第三阀门,第三阀门设置在第三出液管路上,第三阀门位于连接管路与第三出液管路的连接点和踏板感觉模拟器之间;第四阀门,第四阀门设置在连接管路上;第五阀门,第五阀门设置在第一进液管路上,第五阀门位于连接管路与第一进液管路的连接点和液压源之间;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三阀门开启、控制第四阀门关闭,使位于第三腔室内的液体在脚踏装置的驱动作用下通过第六开口流入踏板感觉模拟器。
进一步地,第一阀门为常开阀门,第三阀门为常关阀门,第四阀门为常开阀门,第五阀门为常关阀门;以当制动系统的电控系统失效时,使位于第三腔室内的液体在脚踏装置的驱动作用下通过第六开口流入第一腔室。
进一步地,液压源包括:液压泵,液压泵设置在第一进液管路上;电机,电机与液压泵连接,用于控制液压泵启停;蓄能器,蓄能器与第一进液管路连通,蓄能器与第一进液管路的连通点位于液压泵和第五阀门之间;两个单向阀,各单向阀均设置在第一进液管路上,液压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单向阀,各单向阀用于使位于第一进液管路内的液体沿由储液罐至蓄能器的方向流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动系统为解耦系统,当制动系统处于常规制动模式时,脚踏装置的至少部分在驾驶者的踩踏作用下移动,控制器根据行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脚踏装置的行程信息调整第一腔室内的压力,以实现常规制动;当制动系统处于主动制动模式时,控制器自动调整第一腔室内的压力,以实现主动制动,并且由于脚踏装置与第一活塞腔及第一活塞独立设置,从而能够避免在主动制动过程中,第一活塞腔中的液压力和脚踏装置互相作用,即在主动制动过程中,脚踏装置的位置不会随第一腔室内压力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提升制动系统的用户感受。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活塞腔;11、第一腔室;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2、第二腔室;121、第三开口;122、第四开口;123、第一补偿孔;第一进油腔;20、第一活塞;21、第一活塞本体;22、第一密封件;23、缓冲件;24、第二密封件;30、液压装置;310、液压源;35、蓄能器;317、液压泵;318、电机;319、单向阀;320、储液罐;32、第一进液管路;33、第二进液管路;34、减压管路;36、第一阀门;37、第二阀门;38、第一出液管路;39、第二出液管路;31、第三进液管路;311、踏板感觉模拟器;312、第三出液管路;313、连接管路;314、第三阀门;315、第四阀门;316、第五阀门;40、压力传感器;50、制动轮缸;60、第二活塞腔;62、第三腔室;61、安装腔;621、第五开口;622、第六开口;623、第二补偿孔;624、第二进油腔;70、第二活塞;71、第二活塞本体;72、第三密封件;73、推杆;74、第四密封件;80、脚踏装置;81、制动踏板;82、连接杆;90、行程传感器;100、缸体;101、壳体;102、隔板;103、避让孔;104、限位块;110、第一弹性件;120、第二弹性件;140、调节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能源汽车的制动系统在主动制动时制动踏板的位置会随之发生改变的问题,本发明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一种解耦式线控制动系统。
如图1所示,制动系统包括:第一活塞腔10和第一活塞20,第一活塞20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活塞腔10内,以将第一活塞腔10分隔为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均用于与制动轮缸50连通,以通过在制动轮缸50建立压力实现对车轮的制动;脚踏装置80,脚踏装置80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以通过驱动脚踏装置80对车轮实现常规制动;行程传感器90,行程传感器90与脚踏装置80对应设置,以检测脚踏装置80的行程,控制器根据行程传感器90所检测到的脚踏装置80的行程信息调整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以实现常规制动;其中,脚踏装置80与第一活塞腔10及第一活塞20独立设置,以避免在主动制动过程中第一活塞腔10的液压力和脚踏装置80之间相互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制动系统为解耦系统,当制动系统处于常规制动模式时,脚踏装置80的至少部分在驾驶者的踩踏作用下移动,控制器根据行程传感器90所检测到的脚踏装置80的行程信息调整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以实现常规制动;当制动系统处于主动制动模式时,控制器自动调整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以实现主动制动,并且由于脚踏装置80与第一活塞腔10及第一活塞20独立设置,从而能够避免在主动制动过程中,第一活塞腔中的液压力和脚踏装置互相作用,即在主动制动过程中,脚踏装置80的位置不会随第一腔室11内压力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提升制动系统的用户感受。
如图1所示,制动系统还包括第二活塞腔60和第二活塞70,第二活塞70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活塞腔60内,以形成第三腔室62,脚踏装置80与第二活塞70驱动连接,以通过脚踏装置80驱动第二活塞70移动。这样,第三腔室62为液压腔,脚踏装置80的制动踏板81被驾驶员踩下时,位于第三腔室62内的液体流出,当流出的液体进入踏板感觉模拟器311中时,由踏板感觉模拟器311实现对脚感的模拟。
如图1所示,第一活塞腔10与第二活塞腔60通过避让孔103连通;第二活塞70包括推杆73,推杆73可移动地穿设在避让孔103处,推杆73与避让孔103密封配合,以当制动系统的电控系统失效且第一腔室11漏液时,通过脚踏装置80驱动第二活塞70移动,并通过推杆73直接驱动第一活塞20移动,从而在第二腔室12内建立起压力,进而实现电控失效制动。
如图1所示,制动系统包括缸体100,缸体100包括壳体101和隔板102,隔板102设置在壳体101内,以将壳体101分隔为第一活塞腔10和第二活塞腔60。这样,缸体100的结构较为简单。
如图1所示,缸体100的隔板102上设有与推杆73配合的避让孔103。
在本申请的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制动系统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第一缸体具有第一活塞腔10,第二缸体具有第二活塞腔60。这样,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分体设置,从而可以灵活地布置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位置。
如图1所示,制动系统包括液压装置30、与第一腔室11连通的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第一开口111与液压装置30连通,控制器通过液压装置30调整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第二开口112与制动轮缸50连通;与第二腔室12连通的第三开口121和第四开口122,第三开口121与液压装置30连通,第四开口122与制动轮缸50连通;其中,第一活塞20具有使第三开口121与第二腔室12连通的第一让位位置和封堵在第三开口121处的第一遮挡位置。这样,控制器通过液压装置30调整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从而驱动第一活塞20由第一让位位置运动至第一遮挡位置,从而在第二腔室12内建立压力,实现制动。
在图1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当控制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增加时,第一开口111作为进液口;当控制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减小时,第一开口111作为出液口;第二开口112始终作为出液口;第三开口121始终作为进液口,第四开口122始终作为出液口。
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弹性件110,第一弹性件110设置在第一腔室11或第二腔室12内,第一弹性件110与第一活塞20抵接,以通过第一弹性件110为第一活塞20提供由第一遮挡位置移动至第一让位位置的回复力。这样,控制器通过液压装置30调整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从而驱动第一活塞20克服第一弹性件110的弹力在第一活塞腔10内移动,第二腔室12的第三开口121被关闭,从而在第二腔室12内建立压力,实现制动。
如图1所示,第一弹性件110为弹簧,第一弹性件110设置在第二腔室12内,当第一活塞20运动至第一遮挡位置时,第一弹性件110被压缩,当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减小后,第一活塞20在第一弹性件110的弹性作用下由第一遮挡位置运动至第一让位位置。
在本申请的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1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腔室11内,当第一活塞20运动至第一遮挡位置时,第一弹性件110被拉伸,当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减小后,第一活塞20在第一弹性件110的弹性作用下由第一遮挡位置运动至第一让位位置。
如图1所示,液压装置30包括:液压源310,第一腔室11与液压源310通过第一进液管路32连通;储液罐320,第一腔室11与储液罐320通过减压管路34连通;第二腔室12与储液罐320通过第二进液管路33连通;第一阀门36,第一阀门36设置在第一进液管路32上;第二阀门37,第二阀门37设置在减压管路34上;压力传感器40,压力传感器40用于检测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40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阀门36和第二阀门37的启闭,以调节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这样,液压源310为第一腔室11提供高压液体,当压力传感器40的检测结果小于目标压力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36开启、第二阀门37关闭,高压液体通过第一进液管路32进入第一腔室11内,实现增压,将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调整为目标压力值;当压力传感器40的检测结果大于目标压力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36关闭、第二阀门37开启,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液体通过减压管路34进入储液罐320内,实现减压,从而将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调整为目标压力值。
可选地,常规制动时,制动需求与脚踏装置80的行程对应设置,控制器根据行程传感器90的检测结果、结合电机回馈制动的参与度,灵活调整目标压力的具体数值,并根据该目标压力值调整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从而实现常规制动。
可选地,车辆的智能控制系统用于检测车辆与前车距离,当车辆与前车距离较小而驾驶者未能采取及时制动时,智能控制系统控制车辆主动制动,目标压力为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实际车距、车速等信息计算出的数值,将压力传感器40检测到的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与目标压力值比较,根据该目标压力值调整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实现主动制动。
如图1所示,第一阀门36为常开阀门,第二阀门37为常闭阀门;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阀门36开启、第二阀门37关闭,使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增大;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二阀门37开启、第一阀门36关闭,使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减小。这样,在制动系统正常工作时,根据使用需要控制第一阀门36和第二阀门37的启闭,实现制动;在制动系统的电控系统失效时,第一阀门36处于开启状态,第二阀门37处于关闭状态,第三腔室62内的液体在脚踏装置80的驱动作用下可以通过第一阀门36进入第一腔室11内,建立压力,与第二腔室12连通的进液口即第三开口121被关闭,进而,在第二腔室12内也建立压力,通过制动轮缸50实现电控失效制动。
如图1所示,制动系统包括:液压装置30,液压装置30包括储液罐320和踏板感觉模拟器311;与第三腔室62连通的第五开口621和第六开口622,第五开口621与储液罐320连通,第六开口622与踏板感觉模拟器311连通;其中,第二活塞70具有使第五开口621与第三腔室62连通的第二让位位置和封堵在第五开口621处的第二遮挡位置。这样,当制动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驾驶员踩踏脚踏装置80,脚踏装置80驱动第二活塞70移动,位于第三腔室62内的液体流入踏板感觉模拟器311,踏板感觉模拟器311用于实现施加在脚踏装置80上的脚感上的模拟。
可选地,制动系统包括第二弹性件120,第二弹性件120设置在第三腔室62内,第二弹性件120与第二活塞70抵接,以通过第二弹性件120为第二活塞70提供由第二遮挡位置移动至第二让位位置的回复力。这样,脚踏装置80在驾驶员的踩踏作用下移动,脚踏装置80驱动第二活塞70由第二让位位置移动至第二遮挡位置,当驾驶员不再踩踏脚踏装置80时,第二活塞70在第二弹性件120的弹性作用下由第二遮挡位置运动至第二让位位置。
如图1所示,第二弹性件120为弹簧,第二弹性件120设置在第三腔室62内,当第二活塞70位于第二遮挡位置时,第二弹性件120被压缩。
在本申请的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20设置在安装腔61内,当第二活塞70位于第二遮挡位置时,第二弹性件120被拉伸。
如图1所示,第五开口621通过第三进液管路31与储液罐320连通,液体通过第三进液管路31进入第三腔室62内,当第五开口621被第二活塞70封堵时,在第三腔室62内建立压力。
可选地,脚踏装置80包括制动踏板81和连接杆82,制动踏板81可摆动地设置,制动踏板81与连接杆82的第一端驱动连接,连接杆82的第二端伸入安装腔61与第二活塞70连接;行程传感器90用于检测连接杆82的行程。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81,制动踏板81摆动并驱动连接杆82移动,连接杆82驱动第二活塞70移动。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主缸是在传统串联式双腔制动主缸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功能上具有传承性,相同元件具有相同的功能。其中,第一活塞20主要包括第一活塞本体21、第一密封件22、第二密封件24和缓冲件23。通过第一密封件22与第一活塞腔10的腔内壁密封配合在第一活塞腔10左侧构成第二腔室12(第二压油腔);通过第二密封件24与第一活塞腔10的腔内壁密封配合在第一活塞腔10右侧构成第一腔室11(第一压油腔);第一密封件22与第二密封件24之间形成第一进油腔124,第一进油腔124通过第一补偿孔123连接储液罐320,第一进油腔124与第二腔室12对应设置;缓冲件23为橡胶垫块,通过缓冲件23起到缓冲作用,用来缓冲推杆73与第一活塞20接触时的冲击;第三密封件72与第四密封件74之间形成第二进油腔624,第二进油腔624与第三腔室62对应设置,第二进油腔624通过第二补偿孔623连接储液罐320。当因驾驶员迅速松踏板时油液因粘性阻力不能及时回流,导致第二腔室12(第二压油腔)和第三腔室62(第三压油腔)产生一定的真空度时,或者当制动系统因温度变化引起制动液的热胀冷缩时,都可以通过第一进油腔124、第二进油腔624、第一补偿孔123、第二补偿孔623、第三开口121和第五开口621进行油液补偿。
如图1所示,第二活塞70包括第二活塞本体71、第三密封件72、第四密封件74和推杆73,通过第三密封件72与第二活塞腔60的腔内壁密封配合,在第二活塞腔60的左侧构成第三腔室62(第三压油腔);通过第四密封件74与第二活塞腔60的内壁密封配合,在第二活塞腔60的右侧构成安装腔61。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22为皮碗,第二密封件24为橡胶密封圈;第三密封件72为皮碗,第四密封件74为橡胶密封圈。
如图1所示,缸体100包括限位块104,限位块104用于限制第一活塞20的回位位置。
如图1所示,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出液管路38和第二出液管路39,第二开口112通过第一出液管路38与制动轮缸50连接,第四开口通过第二出液管路39与制动轮缸50连接。
如图1所示,制动系统包括调节模块140,调节模块140为ABS模块或ESC模块,调节模块140与制动轮缸50连接,第一出液管路38和第二出液管路39通过ABS模块或ESC模块与制动轮缸50连接。
如图1所示,制动系统包括与第一腔室11连通的第一开口111;踏板感觉模拟器311通过第三出液管路312与第三腔室62连通;液压装置30还包括:液压源310,液压源310通过第一进液管路32与第一开口111连通;连接管路313,连接管路313连接在第三出液管路312和第一进液管路32之间;第一阀门36,第一阀门36设置在第一进液管路32上,第一阀门36位于连接管路313与第一进液管路32的连接点和第一开口111之间;第三阀门314,第三阀门314设置在第三出液管路312上,第三阀门314位于连接管路313与第三出液管路312的连接点和踏板感觉模拟器311之间;第四阀门315,第四阀门315设置在连接管路313上;第五阀门316,第五阀门316设置在第一进液管路32上,第五阀门316位于连接管路313与第一进液管路32的连接点和液压源310之间;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三阀门314开启、控制第四阀门315关闭,使位于第三腔室62内的液体在脚踏装置80的驱动作用下通过第六开口622流入踏板感觉模拟器311。这样,通过各阀门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内的压力进行精确控制。
考虑到电控系统失效时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第一阀门36为常开阀门,第三阀门314为常关阀门,第四阀门315为常开阀门,第五阀门316为常关阀门;以当制动系统的电控系统失效时,使位于第三腔室62内的液体在脚踏装置80的驱动作用下通过第六开口622流入第一腔室11,建立压力,从而推动第一活塞20移动并关闭与第二腔室12连通的进液口,在第二腔室12内建立压力,实现电控失效制动。
可选地,当电控系统失效且第一腔室11漏液时,驾驶员踩踏脚踏装置80,第三腔室62内的液体进入第一腔室11内,但由于第一腔室11漏液,无法在第一腔室11内建立压力,但第二活塞70的推杆73可以克服空行程直接驱动第一活塞20移动,关闭第三开口121,从而在第二腔室12内建立压力,实现失效安全制动。当电控系统失效且第二腔室12漏液时,第三腔室62内的液体进入第一腔室11内并驱动第一活塞20移动,同时驾驶员深踩脚踏装置80,第二活塞70的推杆73克服空行程直接驱动第一活塞20运动,第一活塞20在第一腔室11内的液压力和推杆73的驱动下运动直至与缸体100的内壁抵接,再进一步增大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实现失效安全制动。
可选地,第一腔室11与一对车轮对应设置,从而通过控制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实现该对车轮的制动;第二腔室12与另一对车轮对应设置,从而通过控制第二腔室12内的压力实现该对车轮的制动。值得注意的是,对第二腔室12液压力的控制是在对第一腔室11的液压力控制时实现的,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第一活塞20受力平衡,第二腔室12与第一腔室11对第一活塞20的作用力相差一个第一弹性件110的作用力,第一弹性件110的弹性力相对很小,可认为第二腔室12与第一腔室11的液压力相等。
如图1所示,第一进液管路32与储液罐320连通;液压源310包括:液压泵317,液压泵317设置在第一进液管路32上;电机318,电机318与液压泵317连接,用于控制液压泵317启停;蓄能器35,蓄能器35与第一进液管路32连通,蓄能器35与第一进液管路32的连通点位于液压泵317和第五阀门316之间;两个单向阀319,各单向阀319均设置在第一进液管路32上,液压泵31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单向阀319,各单向阀319用于使位于第一进液管路32内的液体沿由储液罐320至蓄能器35的方向流动。这样,使用蓄能器35作为制动系统的高压源,电机318控制液压泵317工作,使蓄能器35的压力控制在一定高压范围内,储液罐320内的液体先通过蓄能器35加压后再通过第一开口111进入第一腔室11内,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36和第二阀门37的启闭来调整第一腔室11内的液压力。
本申请提供的制动系统为解耦式制动系统,保证制动能量回收时,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内的压力变化对脚感不产生影响,当制动系统处于主动制动模式时,脚踏装置80的位置不会随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内压力变化而改变,为车辆智能化开发提供方案,适应车辆智能化发展趋势。
可选地,在车辆智能化开发时,使车辆具有AEB功能和ACC功能,车辆的电子控制器主动控制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从而控制车辆减速,主动制动过程中不会影响踏板行程,驾驶员接管制动时,制动系统能够对驾驶员的制动意图进行识别,使得制动系统在常规制动和主动制动之间能够可靠顺滑地切换,驾驶员感受较好。
可选地,本申请提供的制动系统用于新能源汽车,取代了真空助力器,主动制动时,脚踏装置80不会随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变化而改变,能为车辆智能化功能开发提供方案,适应车辆智能化发展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活塞腔(10)和第一活塞(20),所述第一活塞(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腔(10)内,以将所述第一活塞腔(10)分隔为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均用于与制动轮缸(50)连通,以通过所述制动轮缸(50)实现对车轮的制动;
脚踏装置(80),所述脚踏装置(80)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以通过驱动所述脚踏装置(80)对车轮实现常规制动;
行程传感器(90),所述行程传感器(90)与所述脚踏装置(80)对应设置,以检测所述脚踏装置(80)的行程,控制器根据所述行程传感器(90)所检测到的所述脚踏装置(80)的行程信息调整所述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以实现所述常规制动;
其中,所述脚踏装置(80)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0)及所述第一活塞(20)独立设置,以避免在主动制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活塞腔(10)的液压力和所述脚踏装置(80)之间相互作用;
第二活塞腔(60)和第二活塞(70),所述第二活塞(70)整体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腔(60)内,以形成第三腔室(62),所述脚踏装置(80)与所述第二活塞(70)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脚踏装置(80)驱动所述第二活塞(70)移动;
液压装置(30);
与所述第一腔室(11)连通的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所述第一开口(111)与所述液压装置(30)连通,控制器通过所述液压装置(30)调整所述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所述第二开口(112)与所述制动轮缸(50)连通;
所述第一活塞腔(10)与所述第二活塞腔(60)通过避让孔(103)连通;所述第二活塞(70)包括推杆(73),所述推杆(73)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避让孔(103)处,所述推杆(73)与所述避让孔(103)密封配合,以当所述制动系统的电控系统失效且所述第一腔室(11)漏液时,通过所述脚踏装置(80)驱动所述第二活塞(70)移动,并通过所述推杆(73)直接驱动所述第一活塞(20)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装置(80)包括:
制动踏板(81),所述制动踏板(81)可摆动地设置;
连接杆(82),所述制动踏板(81)与所述连接杆(82)的第一端驱动连接,所述连接杆(8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活塞(70)连接;所述行程传感器(90)用于检测所述连接杆(82)的行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包括:
缸体(100),所述缸体(100)包括壳体(101)和隔板(102),所述隔板(102)设置在所述壳体(101)内,以将所述壳体(101)分隔为所述第一活塞腔(10)和所述第二活塞腔(60);或者
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第一缸体具有所述第一活塞腔(10),所述第二缸体具有所述第二活塞腔(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包括:
与所述第二腔室(12)连通的第三开口(121)和第四开口(122),所述第三开口(121)与所述液压装置(30)连通,所述第四开口(122)与所述制动轮缸(50)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活塞(20)具有使所述第三开口(121)与所述第二腔室(12)连通的第一让位位置和封堵在所述第三开口(121)处的第一遮挡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包括:
第一弹性件(110),所述第一弹性件(11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1)或所述第二腔室(12)内,所述第一弹性件(110)与所述第一活塞(20)抵接,以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110)为所述第一活塞(20)提供由所述第一遮挡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让位位置的回复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装置(30)包括:
液压源(310),所述第一腔室(11)与所述液压源(310)通过第一进液管路(32)连通;
储液罐(320),所述第一腔室(11)与所述储液罐(320)通过减压管路(34)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2)与所述储液罐(320)通过第二进液管路(33)连通;
第一阀门(36),所述第一阀门(36)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2)上;
第二阀门(37),所述第二阀门(37)设置在所述减压管路(34)上;
压力传感器(40),所述压力传感器(4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40)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阀门(36)和所述第二阀门(37)的启闭,以调节所述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门(36)为常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37)为常闭阀门;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阀门(36)开启、所述第二阀门(37)关闭,使所述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增大;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第二阀门(37)开启、所述第一阀门(36)关闭,使所述第一腔室(11)内的压力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包括:
液压装置(30),所述液压装置(30)包括储液罐(320)和踏板感觉模拟器(311);
与所述第三腔室(62)连通的第五开口(621)和第六开口(622),所述第五开口(621)与所述储液罐(320)连通,所述第六开口(622)与所述踏板感觉模拟器(311)或所述第一腔室(11)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活塞(70)具有使所述第五开口(621)与所述第三腔室(62)连通的第二让位位置和封堵在所述第五开口(621)处的第二遮挡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包括:
第二弹性件(120),所述第二弹性件(120)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62)内,所述第二弹性件(120)与所述第二活塞(70)抵接,以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120)为所述第二活塞(70)提供由所述第二遮挡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让位位置的回复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腔室(11)连通的第一开口(111);所述踏板感觉模拟器(311)通过第三出液管路(312)与所述第三腔室(62)连通;所述液压装置(30)还包括:
液压源(310),所述液压源(310)通过第一进液管路(32)与所述第一开口(111)连通;
连接管路(313),所述连接管路(313)连接在所述第三出液管路(312)和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2)之间;
第一阀门(36),所述第一阀门(36)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2)上,所述第一阀门(36)位于所述连接管路(313)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2)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一开口(111)之间;
第三阀门(314),所述第三阀门(314)设置在所述第三出液管路(312)上,所述第三阀门(314)位于所述连接管路(313)与所述第三出液管路(312)的连接点和所述踏板感觉模拟器(311)之间;
第四阀门(315),所述第四阀门(315)设置在所述连接管路(313)上;
第五阀门(316),所述第五阀门(316)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2)上,所述第五阀门(316)位于所述连接管路(313)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2)的连接点和所述液压源(310)之间;
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第三阀门(314)开启、控制所述第四阀门(315)关闭,使位于所述第三腔室(62)内的液体在所述脚踏装置(80)的驱动作用下通过所述第六开口(622)流入所述踏板感觉模拟器(31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门(36)为常开阀门,所述第三阀门(314)为常关阀门,所述第四阀门(315)为常开阀门,所述第五阀门(316)为常关阀门;以当所述制动系统的电控系统失效时,使位于所述第三腔室(62)内的液体在所述脚踏装置(80)的驱动作用下通过所述第六开口(622)流入所述第一腔室(1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源(310)包括:
液压泵(317),所述液压泵(317)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2)上;
电机(318),所述电机(318)与所述液压泵(317)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液压泵(317)启停;
蓄能器(35),所述蓄能器(35)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2)连通,所述蓄能器(35)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2)的连通点位于所述液压泵(317)和所述第五阀门(316)之间;
两个单向阀(319),各所述单向阀(319)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2)上,所述液压泵(31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单向阀(319),各所述单向阀(319)用于使位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32)内的液体沿由所述储液罐(320)至所述蓄能器(35)的方向流动。
CN202010108257.4A 2020-02-21 2020-02-21 制动系统 Active CN111231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8257.4A CN111231915B (zh) 2020-02-21 2020-02-21 制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8257.4A CN111231915B (zh) 2020-02-21 2020-02-21 制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1915A CN111231915A (zh) 2020-06-05
CN111231915B true CN111231915B (zh) 2021-04-23

Family

ID=70867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8257.4A Active CN111231915B (zh) 2020-02-21 2020-02-21 制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191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754A (zh) * 1999-12-10 2001-06-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控制流体流量的装置的机动车刹车系统
CN106427967A (zh) * 2016-11-25 2017-02-22 清华大学 一种全机械解耦汽车用线控制动系统
CN106985805A (zh) * 2017-04-12 2017-07-28 潘泓冰 带踏板感模拟器的多腔制动主缸系统
CN107499296A (zh) * 2017-07-25 2017-12-22 上海齐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及电液复合制动方法
DE102017216120A1 (de) * 2017-08-17 2019-02-21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Bremssystems und Brems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15640B2 (en) * 2016-12-08 2019-06-11 Robert Bosch Gmbh Vehicle having brake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754A (zh) * 1999-12-10 2001-06-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控制流体流量的装置的机动车刹车系统
CN106427967A (zh) * 2016-11-25 2017-02-22 清华大学 一种全机械解耦汽车用线控制动系统
CN106985805A (zh) * 2017-04-12 2017-07-28 潘泓冰 带踏板感模拟器的多腔制动主缸系统
CN107499296A (zh) * 2017-07-25 2017-12-22 上海齐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及电液复合制动方法
DE102017216120A1 (de) * 2017-08-17 2019-02-21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Bremssystems und Brems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1915A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1078B1 (ko) 모터 차량용 브레이크 시스템
US8991941B2 (en) Vehicle brake apparatus
KR101724969B1 (ko) 페달 시뮬레이터를 가지는 브레이크 장치
JP5003608B2 (ja) 車両用制動装置
US8010269B2 (en) Brake apparatus
JP5738237B2 (ja) 車両用制動装置
US20080257670A1 (en) Brake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KR20070102715A (ko) 차량의 브레이크 시스템
JPH0624921B2 (ja) 液圧ブレーキ装置
JP5120099B2 (ja) 車両用制動装置
JP2013514933A (ja) 油圧式車両ブレーキ装置
US20060220451A1 (en) Electrohydraulic brake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KR102663045B1 (ko) Esc 통합형 제동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CN109383471A (zh) 主缸以及具有主缸的电子制动系统
JP2000225927A (ja) 液圧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の液圧システムを用いた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JP2015123934A (ja) ブレーキ液圧発生装置
JP4946802B2 (ja) 車両用制動装置
CN111231915B (zh) 制动系统
CN211969400U (zh) 制动系统
JP4375139B2 (ja) ブレーキ液圧発生装置およ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US4318272A (en) Brake force amplifier
JP3899621B2 (ja) ペダルストロークシミュレータ付き車両ブレーキ装置
JP2006056449A (ja) ブレーキ装置
CN112937532B (zh) 带有踏板模拟器的电液伺服制动系统
JP2006151220A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