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5061A - 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5061A
CN111225061A CN202010034376.XA CN202010034376A CN111225061A CN 111225061 A CN111225061 A CN 111225061A CN 202010034376 A CN202010034376 A CN 202010034376A CN 111225061 A CN111225061 A CN 111225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sk
sharing
module
sending
f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343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枫
马镇筠
谢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arn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Learn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arnta Inc filed Critical Learnta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0343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25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25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5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5Retrieval from the web using information identifiers, e.g.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UR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8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 G09B5/14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with provision for individual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及系统,涉及互联网教育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教师端发送的搜索信息,以对任务卡进行搜索;将搜索到的任务卡发送至教师端;接收教师端发送的选定的多张任务卡,并将所述任务卡添加至任务夹内;生成所述任务夹的分享地址,并将所述分享地址发送至学生端;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进行学习,解决了现有的方法中学生在课后无法随时随地的进行课程内容学习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教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多媒体教学平台忽略了课后巩固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在课后无法随时随地的进行课程内容学习,相应地,教师也无法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进行组织和安排。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的方法中学生在课后无法随时随地的进行课程内容学习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应用于服务器,该方法包括:
接收教师端发送的搜索信息,以对任务卡进行搜索;
将搜索到的任务卡发送至教师端;
接收教师端发送的选定的多张任务卡,并将所述任务卡添加至任务夹内;
生成所述任务夹的分享地址,并将所述分享地址发送至学生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选定多张任务卡并构成任务夹,利用任务夹生成分享地址,将分享地址发送至学生端,学生即可通过学生端的分享地址进入任务夹进行学习,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打开课件进行课堂的巩固、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破除了学习场景的限制,解决了现有的方法中学生在课后无法随时随地的进行课程内容学习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生成所述任务夹的分享地址,并将所述分享地址发送至学生端,包括:
生成所述任务夹的二维码或链接;
将所述二维码或链接发送至学生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分享地址包括二维码和链接,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进入任务夹,便于学生进入,并且二维码和链接可进行复制和分享,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课程内容的分享和传播,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教师端发送的选定的单张任务卡;
生成所述单张任务卡的分享地址。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教师分享的课程内容可能是多张任务卡,也可能是单张任务卡,如果是多张任务卡则添加至任务夹进行分享,如果是单张任务卡,则可以直接生成分享地址进行分享。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学生端发送的任务卡学习数据;
存储所述任务卡学习数据至历史任务数据;
将所述历史任务数据发送至教师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任务卡学习数据如参与人数、完成人数、完成进度和答题结果等,能够通过历史任务数据反馈学生的课前/课后学习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应用于教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历史任务数据;
根据所述历史任务数据查看学生的任务卡学习数据。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师端接收学生的历史任务数据,。历史任务数据包括学生的所有任务卡学习数据,通过学生的所有任务卡学习数据可以及时获知学生的课前/课后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应用于服务器,该系统包括:
搜索模块,用于接收教师端发送的搜索信息,以对任务卡进行搜索;
选取模块,用于将搜索到的任务卡发送至教师端,以供教师选择;
任务夹模块,用于接收教师端发送的选定的多张任务卡,并将所述任务卡添加至任务夹内;
分发模块,用于生成所述任务夹的分享地址,并将所述分享地址发送至学生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需要的任务卡进行统一分发,也可以选取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中的任务卡,将其加入任务夹进行统一分发,分发打方式为生成对应任务夹的分享地址,将分享地址发送至学生端,学生即可通过学生端的分享地址进入任务夹进行学习,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打开课件进行课堂的巩固、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破除了学习场景的限制,解决了现有的方法中学生在课后无法随时随地的进行课程内容学习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分发模块包括:
地址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任务夹的二维码或链接;
地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二维码或链接发送至学生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分享地址包括二维码和链接,将二维码和链接作为分享入口,学生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即可进入,减少门槛限制,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学习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学生端发送的任务卡学习数据;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任务卡学习数据至历史任务数据;
历史数据查看模块,用于将所述历史任务数据发送至教师端,以供教师查阅。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接收到的学生端发送的任务卡学习数据存储为历史任务数据,教师通过历史任务数据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参与人数、参与者信息、任务完成进度和完成时间等,便于教师把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成分享地址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张任务卡的分享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教师查阅学生任务卡学习情况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教师端的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享地址的生成过程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服务器的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服务器的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的具体结构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教师端的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教师端的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的任务卡分享过程的结构框图。
图标:
100-搜索模块;200-选取模块;300-任务夹模块;400-分发模块;411-地址生成模块;412-地址发送模块;511-单卡选定模块;512-地址分享模块;521-学习数据接收模块;522-存储模块;523-历史数据查看模块;600-历史数据接收模块;700-任务历史模块;711-搜索信息接收模块;712-任务卡接收模块;713-任务卡选定模块;714-命名模块;715-分享地址接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看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打开课件进行课堂的巩固、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的学习方式。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接收教师端发送的搜索信息,以对任务卡进行搜索;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可根据学科、版本、年级、是否收藏、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视频关键词等对课程或视频进行精准搜索得到对应的任务卡;还可以根据任务卡的类型或名称进行搜索,以获得对应的任务卡。
在教师端设置有课程模块和视频模块,以将课程和视频分类存储如可以分为全部视频、学校视频和系统视频,可以从不同的分类中获取对应的任务卡。
步骤S200:将搜索到的任务卡发送至教师端;
步骤S300:接收教师端发送的选定的多张任务卡,并将任务卡添加至任务夹内;
任务夹内添加有多张任务卡,用于课程的统一分发,选取任务卡时,可以选取不同学科、不同种类的任务卡,并将其加入任务夹中进行统一的分享。
具体的,任务夹可以包括课程夹和视频夹,将课程任务卡放至课程夹内,将视频任务卡放至视频夹内,便于分类存储和查找。
步骤S400:生成任务夹的分享地址,并将分享地址发送至学生端。
在分享时,可以生成任务夹的分享地址,将分享地址发送至学生端,学生可以通过分享地址作为入口进行观看。分享地址包括二维码和链接,便于分享地址的传播。
示例的,学生端为移动终端如手机,接收到分享地址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即可进入课堂进行学习,不受场景限制,使用方便。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为生成分享地址的具体流程图。该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411:生成任务夹的二维码或链接;
步骤S412:将二维码或链接发送至学生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构建任务夹的名称,并生成任务夹的二维码或链接,学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进入,查阅任务卡进行课程的学习和视频的观看。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复制二维码或链接进行任务卡的分享,使用二维码或链接作为分享媒介,有利于分享入口的传播,扩大传播的范围。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为单张任务卡的分享流程图。该方法还包括单张任务卡的分享,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511:接收教师端发送的选定的单张任务卡;
步骤S512:生成单张任务卡的分享地址。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教师选定的任务卡为单张任务卡时,可以直接生成单张任务卡的分享地址,即直接生成二维码或链接进行分享,免去使用任务夹的麻烦,使用更加方便。学生可以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的形式随时随地的进入课件进行课堂巩固、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通过上述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便捷高效的提升学习效率,且不受场景的限制。
示例的,如图4所示,为教师查阅学生任务卡学习情况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21:接收学生端发送的任务卡学习数据;
步骤S522:存储任务卡学习数据至历史任务数据;
步骤S523:将历史任务数据发送至教师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历史任务数据包括历次任务卡学习数据,教师可以在教师端根据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和任务名称等信息对历史任务数据进行搜索,查看对应的任务卡的参与人数、参与者信息、任务完成进度、完成时间以及答题结果等信息,从而反映学生的历史任务完成情况,反馈学生数据,方便教师把控学生的课前/课后学习情况,增强师生间的联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应用于教师端,如图5所示,为应用于教师端的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的流程图。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0: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历史任务数据;
步骤S700:根据历史任务数据查看学生的任务卡学习数据。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教师端可以接收服务器反馈的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进入课件学习的情况,教师通过历史任务数据可以获知学生的任务卡的完成进度、参与者信息、完成时间以及答题结果等信息。
此外,示例的,如图6所示,为分享地址的生成过程流程图。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711:接收教师输入的搜索信息;
步骤S712:将搜索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满足搜索信息的多张任务卡;
示例的,教师可以点击搜索选项如课程/视频,点击进入课程/视频;利用筛选项搜索课程/视频,选取任务卡如课程任务卡/视频任务卡。
步骤S713:接收教师选定的多张任务卡,并添加至任务夹内;
步骤S714:接收教师输入的任务夹的命名信息,实现对任务夹的命名;
步骤S715: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根据任务夹名称生成的分享地址。
示例的,如果是单张任务卡,教师在教师端点击“立即分配”按钮,生成分享地址;如果是多张任务卡,则点击“选择任务卡”按钮,进行任务卡的选择,跳出弹窗,在弹窗内填写任务夹名称,点击确定,从而生成对应任务夹名称的分享地址。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应用于实施例1中的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的服务器,如图7所示,为应用于服务器的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搜索模块100,用于接收教师端发送的搜索信息,以对任务卡进行搜索;
选取模块200,用于将搜索到的任务卡发送至教师端,以供教师选择;
任务夹模块300,用于接收教师端发送的选定的多张任务卡,并将所述任务卡添加至任务夹内;
分发模块400,用于生成所述任务夹的分享地址,并将所述分享地址发送至学生端。
如图8所示,为应用于服务器的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的具体结构框图。其中,分发模块4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地址生成模块411,用于生成任务夹的二维码或链接;
地址发送模块412,用于将二维码或链接发送至学生端。
该系统还包括但不限于:
单卡选定模块511,用于接收教师端发送的选定的单张任务卡;
地址分享模块512,用于生成所述单张任务卡的分享地址。
该系统还包括但不限于:
学习数据接收模块521,用于接收学生端发送的任务卡学习数据;
存储模块522,用于存储任务卡学习数据至历史任务数据;
历史数据查看模块523,用于将历史任务数据发送至教师端,以供教师查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应用于实施例1中的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的教师端,如图9所示,为应用于教师端的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历史数据接收模块600,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历史任务数据;
任务历史模块700,用于根据所述历史任务数据查看学生的任务卡学习数据。
如图10所示,为应用于教师端的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的任务卡分享过程的结构框图。该系统还包括:
搜索信息接收模块711,用于接收教师输入的搜索信息;
任务卡接收模块712,用于将搜索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满足搜索信息的多张任务卡;
任务卡选定模块713,用于接收教师选定的多张任务卡,并添加至任务夹内;
命名模块714,用于接收教师输入的任务夹的命名信息,实现对任务夹的命名;
分享地址接收模块715,用于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根据任务夹名称生成的分享地址。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实施例1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实施例1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教师端发送的搜索信息,以对任务卡进行搜索;
将搜索到的任务卡发送至教师端;
接收教师端发送的选定的多张任务卡,并将所述任务卡添加至任务夹内;
生成所述任务夹的分享地址,并将所述分享地址发送至学生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任务夹的分享地址,并将所述分享地址发送至学生端,包括:
生成所述任务夹的二维码或链接;
将所述二维码或链接发送至学生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教师端发送的选定的单张任务卡;
生成所述单张任务卡的分享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学生端发送的任务卡学习数据;
存储所述任务卡学习数据至历史任务数据;
将所述历史任务数据发送至教师端。
5.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教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历史任务数据;
根据所述历史任务数据查看学生的任务卡学习数据。
6.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系统包括:
搜索模块,用于接收教师端发送的搜索信息,以对任务卡进行搜索;
选取模块,用于将搜索到的任务卡发送至教师端,以供教师选择;
任务夹模块,用于接收教师端发送的选定的多张任务卡,并将所述任务卡添加至任务夹内;
分发模块,用于生成所述任务夹的分享地址,并将所述分享地址发送至学生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发模块包括:
地址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任务夹的二维码或链接;
地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二维码或链接发送至学生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课堂的分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学习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学生端发送的任务卡学习数据;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任务卡学习数据至历史任务数据;
历史数据查看模块,用于将所述历史任务数据发送至教师端,以供教师查阅。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
CN202010034376.XA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1225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4376.XA CN111225061A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4376.XA CN111225061A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5061A true CN111225061A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28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34376.XA Pending CN111225061A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25061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7032A (zh) * 2015-08-10 2015-11-11 北京彩云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课堂现场数据采集分享系统及方法
CN107705652A (zh) * 2017-10-17 2018-02-16 史朋生 一种课程教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7032A (zh) * 2015-08-10 2015-11-11 北京彩云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课堂现场数据采集分享系统及方法
CN107705652A (zh) * 2017-10-17 2018-02-16 史朋生 一种课程教学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晓南: "基于二维码的初中历史创新学习活动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
董秀银: "中职数学二维码导学预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职业教育(中旬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kanayake et al. Integrating mobile phones in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teacher training throug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shops
Halperin The Forgotten Half Revisited. American Youth and Young Families, 1988-2008.
CN105075178A (zh) 为一个或多个协作构件识别一个或多个相关社交网络
Donaldson et al. User conceptions of trustworthiness for digital archival documents
Verbert et al. Semi-automatic assembly of learning resources
Mouri et al. Context-aware and personalization method based on ubiquitous learning analytics.
Baizal et al. Query refinement in recommender system based on product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CN11248866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共享型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
Meyer et al. Collaborative yet independent: Information practice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US20140201611A1 (en) Contextual mapping based learning by converting information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CRL standa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n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Parveaz et al.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f users in academic context (A critical review of literature)
Monfils et al. Collections education: The extended specimen and data acumen
CN111225061A (zh) 一种移动课堂的分享方法及系统
KR20120026287A (ko) 오답관리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902596B (zh) 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及系统
CN112800177B (zh) 基于复杂数据类型的faq知识库自动生成方法和装置
Baggio Integrating social software into blended-learning courses: A Delphi study of instructional-design processes
Chhiato Use of social networks for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by media professionals in Mizoram
Lam A case study on the use of developmental evaluation for innovating: Navigating uncertainty and unpacking complexity
Ettarres Evaluation of online assignments and quizzes using Bayesian Networks
Tully et al. The Bioinformatics Virtual Coordination Network: An open-source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Barbosa et al. Crowdsourcing environments in E-learning scenario: A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educational and collaboration criteria
Firpo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n online intellectual community in a graduate educational setting
Lamptey et al. Enabling technology driven library environ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n universities: a study of the Carnegi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experience vis-a-vie the participants work enhanc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