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7222A - 防护装置及电梯 - Google Patents

防护装置及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7222A
CN111217222A CN202010189497.1A CN202010189497A CN111217222A CN 111217222 A CN111217222 A CN 111217222A CN 202010189497 A CN202010189497 A CN 202010189497A CN 111217222 A CN111217222 A CN 111217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limiting
piece
elevato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94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101894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172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17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72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66B5/0031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for safety reas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06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 B66B13/08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guided for horizontal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2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simultaneous opening or closing of cage and landing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装置,用于电梯,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启动件,所述启动件用于安装于厢门,以用于随所述厢门的开合而移动;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安装于所述导轨,所述限位件上具有限位结构;以及,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用于安装于所述厢体,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联动设置的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具有在所述厢门闭合时与所述启动件作用,而使所述第二联动件远离所述限位结构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联动件还具有在所述厢门打开时与所述启动件分离,而使所述第二联动件设于所述限位结构的第二位置,以限位所述厢体向下运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静压驱动型的防护装置,以解决传统防护装置对电梯意外移动防护不及时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防护装置及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及电梯。
背景技术
轿厢意外移动一般是指电梯轿厢的安全动作所依赖的电梯驱动系统中任一部件的失灵,导致电梯轿厢在轿门未闭合及层门未锁紧的情况下,意外地离开层站。这种情况存在挤压、剪切的风险。为保证使用人员的安全,必须设置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防护装置。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UCMP(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系统绝大部分是电磁控制系统,其主要由检测装置和制停装置两部分进行联动,以实现电梯的稳定运行。但由于使用环境和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使得其不能及时并准确地对电梯轿厢的意外移动进行防护,从而导致事故频发,电梯的意外移动防护装置形同虚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防护装置及电梯,旨在解决传统防护装置防护不灵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护装置,用于电梯,所述电梯包括具有厢口的厢体、可开合地设于所述厢口的厢门、及用于供所述厢体运行的导轨,所述防护装置包括:
启动件,所述启动件用于安装于厢门,以用于随所述厢门的开合而移动;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安装于所述导轨,所述限位件上具有限位结构;以及
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用于安装于所述厢体,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联动设置的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具有在所述厢门闭合时与所述启动件作用,而使所述第二联动件远离所述限位结构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联动件还具有在所述厢门打开时与所述启动件分离,而使所述第二联动件设于所述限位结构的第二位置,以限位所述厢体向下运动。
可选地,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连通管,所述第一壳体用于固定于所述厢体,第一联动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密闭腔;所述第二壳体用于固定于所述厢体,第二联动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联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密闭腔;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密闭腔和第二密闭腔。
可选地,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填充液,所述填充液填充于所述连通管和/或所述第一密闭腔和/或所述第二密闭腔内;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用于靠近所述厢门设置,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可移动方向与所述厢门的开合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联动件位于所述启动件的移动路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还形成有与第一密闭腔间隔设置的第三密闭腔,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密闭腔内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联动件具有挤压所述第一密闭腔的趋势;和/或,
所述第二联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还形成有与第二密闭腔间隔设置的第四密闭腔,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密闭腔内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二联动件具有挤压所述第二密闭腔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刚度大于第二弹性件的刚度。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设有多个,每一所述限位件均对应设有一所述第二联动件。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孔,在所述第一联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联动件插设于所述限位孔内。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限位部,所述固定部用于连接于所述导轨,且所述固定部用于设于所述导轨的远离所述厢体的一侧;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一侧,所述限位孔设于所述限位部上。
可选地,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梯上设置一种防护装置,以实现电梯厢体平层时的固定保护,防止电梯意外移动剪切伤人事故发生。进一步地,通过在厢门上设置启动件,并使该启动件随厢门的开合而移动,使得该防护装置对电梯的意外移动的防护能更准确及时。通过在导轨上设置限位件,并且在该限位件上设置限位结构,以使该厢体能与导轨之间形成制停机制;当厢门打开时,厢体与导轨位置被限制,使得厢体能稳定停留在该层,避免电梯的意外移动的发生;当厢门闭合时,厢体与导轨之间的位置限制被解除,此时,厢体可沿导轨运动至用于所需楼层,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通过设置联动组件,具体地,该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以使该防护装置能够在厢门闭合时,第一联动件具有被设于该厢门上的启动件挤压,而使第二联动件远离限位结构的第一位置,以使厢体能沿导轨正常上下运行,将用户运送至指定楼层;以及使该防护装置在厢门打开时,第一联动件还具有与启动件分离,而使第二联动件位于限位结构的第二位置,以限制厢体上下运动。本发明通过一种联动机械控制的防护装置,实时对电梯的情况进行监测,并执行对应的措施,大大减小了电梯厢体在厢门未闭合及层门未紧锁的情况下意外离开层站的几率,提高了电梯的使用安全性,减小了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防护装置一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护装置一实施例中的联动组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护装置一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防护装置一实施例中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防护装置一实施例中联动件与限位件的装配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厢体 411 第一壳体
200 厢门 412 第一密闭腔
300 导轨 413 第三密闭腔
400 联动组件 414 第一弹性件
500 管夹 420 第二联动件
600 支架 421 第二壳体
700 检测件 422 第二密闭腔
210 启动件 423 第四密闭腔
310 限位件 424 第二弹性件
410 第一联动件 430 连通管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护装置,用于电梯,所述电梯包括具有厢口的厢体100、可开合地设于所述厢口的厢门200、及用于供所述厢体100运行的导轨300,所述防护装置包括:
启动件210,所述启动件210用于安装于厢门200,以用于随所述厢门200的开合而移动;
限位件310,所述限位件310用于安装于所述导轨300,所述限位件310上具有限位结构;以及
联动组件400,所述联动组件400用于安装于所述厢体100,所述联动组件400包括联动设置的第一联动件410和第二联动件420;所述第一联动件410具有在所述厢门200闭合时与所述启动件210作用,而使所述第二联动件420远离所述限位结构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联动件410还具有在所述厢门200打开时与所述启动件210分离,而使所述第二联动件420设于所述限位结构的第二位置,以限位所述厢体100向下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人为失误、环境和外部电磁干扰等因素带来的电梯意外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电梯上设计了一种通过机械传动的防护装置,大大提高了电梯UCMP(防护电梯意外移动)装置的安全保护程度。
具体地,为了提高所述防护装置对电梯的意外移动进行保护的精确度,在厢门200上设置了启动件210。所述启动件210随着所述厢门200的开合而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防护装置能随着所述厢门200的开合更及时地对所述厢体100的意外移动进行防护。例如但不限于,所述启动件210设于所述厢门200的上部。并且,为了将所述厢体100固定在指定的楼层站层上,设置了限位件310。所述限位件310设于所述导轨300上,所述限位件310上设有限位结构,以使所述厢体100能通过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导轨300形成制停机制。具体来说,所述制停机制指的是:在所述厢门200打开时,所述厢体100与所述导轨300位置被限制,使得所述厢体100能稳定停留在楼层的站层上,避免电梯的意外移动的发生;在所述厢门200闭合时,所述厢体100与所述导轨300之间的位置限制被解除,此时,所述厢体100可沿所述导轨300运动至用户所需楼层,以减少用户爬楼,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具体通过所述联动组件400与所述限位件310的配合来实现以上制停机制。例如但不限于,为了节省成本,所述联动组件400设有两个联动件,第一联动件410和第二联动件420。
在所述厢门200闭合时,所述启动件210随所述厢门200移动,并且所述启动件210在移动的过程中会与所述第一联动件410作用(如抵推第一联动件410),从而使所述第一联动件410运动,所述第一联动件410驱动与其联动的所述第二联动件420运动,也即,使所述第二联动件420远离所述限位件310,从而使得所述厢体100自由,而使得所述厢体100能沿所述导轨300正常上下运行,以使得所述厢体100能将用户运送至所需楼层,节省用户爬楼梯的时间。
在所述厢门200打开时,所述启动件210随所述厢门200移动,并且所述启动件210在移动的过程中会与所述第一联动件410分离,从而使所述第一联动件410复位(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联动件410驱动与其联动的所述第二联动件420运动,也即,使所述第二联动件420限位于所述限位件310上的限位结构,从而使得所述厢体100与所述导轨300被限制位置,以防止电梯的意外移动,大大提高了电梯使用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所述第一联动件410和所述第二联动件420之间设置更多个联动件。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启动件210、限位件310及联动组件400配合使用,通过机械传动的防护装置,可有效预防电梯意外移动造成的剪切伤人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所述联动组件400还包括第一壳体411、第二壳体421和连通管430,所述第一壳体411用于固定于所述厢体100,第一联动件410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壳体411内,所述第一联动件410与所述第一壳体411之间形成有第一密闭腔412;所述第二壳体421用于固定于所述厢体100,第二联动件420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壳体421内,所述第二联动件420与所述第二壳体421之间形成有第二密闭腔422;所述连通管430连通所述第一密闭腔412和第二密闭腔42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外界环境对所述联动组件400的干扰,设置了第一壳体411和第二壳体421。所述第一壳体411靠近所述厢门200固定设于所述厢体100,且所述第一联动件410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壳体411内部,以在所述启动件210随所述厢门200移动时实现所述第一联动件410在所述第一壳体411内的移动。所述第二壳体421靠近所述导轨300固定设于所述厢体100,且所述第二联动件420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壳体421的内部,以在所述第一联动件410的带动下实现所述第二联动件420在所述第二壳体421内的移动。为了实现所述第一联动件410与所述第二联动件420之间的传动,设置了连通管430,如此,通过所述第一密闭腔412、所述连通管430以及所述第二密闭腔422内的流体气压变化来实现所述第一联动件410与所述第二联动件420之间的传动。
例如但不限于,所述连通管430由金属材料制备而成,以提高所述连通管43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联动组件400还包括填充液(图中未画出),所述填充液填充于所述连通管430和/或所述第一密闭腔412和/或所述第二密闭腔422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第一联动件410与所述第二联动件420之间的纯机械传动,设置了填充液。所述填充液可仅部分填充于所述连通管430内,也可在所述第一密闭腔412、第二密闭腔422及所述连通管430内均填充。例如但不限于,所述填充液为油液。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411用于靠近所述厢门200设置,所述第一联动件410的可移动方向与所述厢门200的开合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联动件410位于所述启动件210的移动路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精简所述启动件210的结构,将所述第一壳体411靠近所述厢门200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联动件410的可移动方向与所述厢门200的开合方向一致,此时,当所述厢门200打开或闭合时,所述启动件210可直接作用于所述第一联动件410,且使所述第一联动件410随所述厢门200的开合而被所述启动件210松开或抵推。
可选地,所述第一联动件410与所述第一壳体411之间还形成有与第一密闭腔412间隔设置的第三密闭腔413,所述联动组件40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密闭腔413内的第一弹性件414,所述第一弹性件414用于使所述第一联动件410具有挤压所述第一密闭腔412的趋势;和/或,
所述第二联动件420与所述第二壳体421之间还形成有与第二密闭腔422间隔设置的第四密闭腔423,所述联动组件40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密闭腔423内的第二弹性件424,所述第二弹性件424用于使所述第二联动件420具有挤压所述第二密闭腔422的趋势。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联动组件400的自动复位,设置了第一弹性件414和第二弹性件424。所述第一弹性件414设于所述所述第一壳体411与所述第一联动件410形成的所述第三密闭腔413中,所述第二弹性件424设于所述第二壳体421与所述第二联动件420形成的所述第四密闭腔423中。在所述启动件210解除对所述第一联动件410的挤压时,所述第一弹性件414能驱动所述第一联动件410向压缩所述第一密闭腔412空间的方向移动,从而控制所述第一密闭腔412的容积变化,所述第二联动件420在填充液的静压传递下,实现向压缩所述第四密闭腔423空间的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联动件420与所述限位件310之间的限位配合,将所述厢体100限位于楼层站层的固定位置;在所述启动件210挤压所述第一联动件410时,所述第一弹性件414向压缩所述第三密闭腔413空间的方向移动,此时,在所述填充液的静压传递下,所述第二联动件420向压缩所述第二密闭腔422空间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所述第二联动件420与所述限位件310之间的限位作用,使得所述厢体100能沿所述导轨300上下运动,以将用户传输至用户所需楼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414的刚度大于第二弹性件424的刚度。
在本实施例中,经多次试验经验得到,所述第一弹性件414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424的刚度,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件414承受的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424承受的力,所述第一弹性件414与所述第二弹性件424之间的弹性压力通过所述填充液静压传递。例如但不限于,当所述联动组件400设置一个第一联动件410和两个第二联动件420时,所述第一弹性件414的刚度为所述第二弹性件424的刚度的2倍或所述第一弹性件414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424的2倍。
这样,当打开所述厢门200时,所述启动件210解除对所述第一联动件410的抵推,在所述第一弹性件41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联动件410朝压缩所述第一密闭腔412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第一密闭腔412的空间被压缩,所述第三密闭腔413的空间增大,在所述填充液的静压传递下,与所述第一密闭腔412密封连接的所述第二密闭腔422的空间增大,使得所述第二联动件420朝抵推所述第四密闭腔423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第四密闭腔423的空间被压缩,所述第二密闭腔422的空间增大,所述第二联动件420在该传动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限位件310的方向移动,并插入所述限位结构,以使所述第二联动件420实现与所述限位件310的限位作用,从而实现所述厢体100与所述导轨300之间的限位作用。
当闭合所述厢门200时,所述启动件210抵推所述第一联动件410,并压缩所述所述第一弹性件414,在所述启动件21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联动件410朝压缩所述第三密闭腔413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第三密闭腔413的空间被压缩,所述第一密闭腔412的空间增大,在所述填充液的静压传递下,与所述第一密闭腔412密封连接的所述第二密闭腔422的空间减小,使得所述第二联动件420朝抵推所述第二密闭腔422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第二密闭腔422的空间被压缩,所述第四密闭腔423的空间增大,所述第二联动件420在该传动力的作用下朝远离所述限位件310的方向移动,解除与所述限位结构的限位作用,以使所述厢体100与所述导轨300解除限位。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310设有多个,每一所述限位件310均对应设有一所述第二联动件420。
例如但不限于,所述限位件310设有两个,对应地,所述第二联动件420设有两个。具体地,所述第一联动件410为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二联动件420为第二活塞杆,所述连通管430为油管。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一壳体411共同构成大油缸,所述第一活塞杆将所述大油缸隔开形成两个密闭腔,即第一密闭腔412和第三密闭腔413;所述第二活塞杆和所述第二壳体421共同构成小油缸,所述第二活塞杆将所述小油缸隔开形成两个密闭腔,即第二密闭腔422和第四密闭腔423。本实施例中,所述大油缸设有一个,所述小油缸设有两个,所述油管设有三段。具体地,三段所述油管通过三通结构密封连接,以形成T字型的油管。T字型的所述油管的一端密封连接于所述大油缸的第一密闭腔412内,另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于另两个所述小油缸的所述第二密闭腔422内,此时,所述第一密闭腔412、所述油管以及所述第二密闭腔422内均填充有油液,所述大油缸与两所述小油缸通过所述油液实现静压传动。同时,所述小油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限位件310设置,以在所述大油缸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小油缸的活塞杆能实现与所述限位件310的限位配合。
具体地,所述第一活塞杆包括第一杆体和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的第一密封体,所述第一密封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杆体的轴径。所述第一密封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411内,并且将所述第一壳体411分隔形成两个独立的密闭腔,即所述第一密闭腔412和所述第三密闭腔413。所述第二活塞杆包括第二杆体和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的第二密封体,所述第二密封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杆体的轴径。所述第二密封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421内,并且将所述第二壳体421分隔形成两个独立的密闭腔,即所述第二密闭腔422和所述第四密闭腔423。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加强所述油管的稳固性,还设置了管夹500。所述管夹500设于所述厢体100的上部,以将所述油管固定在所述厢体100上。所述管夹500设有多个。具体地,为提高所述防护装置在防护过程中的稳定性,还设置了支架600。所述支架600设于所述厢体100的上部,所述支架600包括与所述厢体100连接的两竖直部和间隔所述厢体100连接两所述竖直部的横部,两所述小油缸分别设于靠近两所述竖直部的所述横部的两端;所述大油缸设于所述厢体100的顶部靠近所述厢门200处以与所述启动件210配合作用;所述油管部分通过所述管夹500固定于所述厢体100的顶部,部分通过所述管夹500固定于所述横部。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联动件41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为了提高所述厢体100与所述导轨300之间限位的稳定性以及提高所述制停机制的灵敏度,设置了多个限位件310。例如但不限于,所述限位件310通过螺钉固定压紧在所述导轨300上。
可选地,所述电梯的每层站层上均设有所述限位件310。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310为导轨销座,述导轨销座通过螺钉固定紧压在所述导轨300上。所述导轨销座为整体零件。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孔,在所述第一联动件41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联动件420插设于所述限位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精简结构,将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为限位孔。所述第二联动件420通过所述限位孔实现与所述导轨300的紧锁和分离。在所述厢门200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联动件41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启动件210与所述第一联动件410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第二联动件420在所述第一联动件410的驱动下,插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以实现所述厢体100与所述导轨300的限位。
可选地,为了提高所述第二联动件420对所述限位件310的定位精度,可使所述限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联动件420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310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限位部,所述固定部用于连接于所述导轨300,且所述固定部用于设于所述导轨300的远离所述厢体100的一侧;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一侧,所述限位孔设于所述限位部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更换,节约成本,将所述限位件310设为固定部与限位部。所述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导轨300,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一侧,以与所述第二联动件420配合。所述限位孔设于所述限位部。
例如但不限于,为减小装配成本,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限位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检测件700,所述检测件700设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准确检测所述第二联动件420与所述限位件310之间的配合关系,设置了检测件700。例如但不限于,所述检测件700为极限开关。所述极限开关设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当所述第二联动件420伸出并与所述限位件310配合时,所述极限开关被压下,门锁回路被断开,此时,所述电梯不能启动。这样,防止了所述厢门200关闭时,所述第二联动件420不能及时退回,所造成的所述第二联动件420与所述限位件310发生撞击,使得第二联动件420被损坏的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了防护装置的安全防护性能。
在此需要提出的是,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研发了一种新型防电梯意外移动装置,利用机械装置驱动,极大提高了电梯UCMP的安全保护程度;
2、所述防护装置采用液体静压与弹性件结合传递运动,传力快速,响应及时;
3、所述防护装置利用液压驱动联动件与限位件310配合,实现了轿厢的意外移动保护功能,且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4、所述防护装置易于安装,成本低,对原有电梯形式几乎没有特殊要求,具有加强的推广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所述电梯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的详细结构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本发明电梯中使用了如上所述的防护装置,因此,本发明电梯的实施例包括上述防护装置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护装置,用于电梯,所述电梯包括具有厢口的厢体、可开合地设于所述厢口的厢门、及用于供所述厢体运行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
启动件,所述启动件用于安装于厢门,以用于随所述厢门的开合而移动;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安装于所述导轨,所述限位件上具有限位结构;以及
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用于安装于所述厢体,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联动设置的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具有在所述厢门闭合时与所述启动件作用,而使所述第二联动件远离所述限位结构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联动件还具有在所述厢门打开时与所述启动件分离,而使所述第二联动件设于所述限位结构的第二位置,以限位所述厢体向下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连通管,所述第一壳体用于固定于所述厢体,第一联动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密闭腔;所述第二壳体用于固定于所述厢体,第二联动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联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密闭腔;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密闭腔和第二密闭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填充液,所述填充液填充于所述连通管和/或所述第一密闭腔和/或所述第二密闭腔内;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用于靠近所述厢门设置,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可移动方向与所述厢门的开合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联动件位于所述启动件的移动路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还形成有与第一密闭腔间隔设置的第三密闭腔,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密闭腔内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联动件具有挤压所述第一密闭腔的趋势;和/或,
所述第二联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还形成有与第二密闭腔间隔设置的第四密闭腔,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密闭腔内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二联动件具有挤压所述第二密闭腔的趋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刚度大于第二弹性件的刚度。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设有多个,每一所述限位件均对应设有一所述第二联动件。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孔,在所述第一联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联动件插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以限位所述厢体上下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限位部,所述固定部用于连接于所述导轨,且所述固定部用于设于所述导轨的远离所述厢体的一侧;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一侧,所述限位孔设于所述限位部上。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位置。
10.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
CN202010189497.1A 2020-03-17 2020-03-17 防护装置及电梯 Pending CN1112172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9497.1A CN111217222A (zh) 2020-03-17 2020-03-17 防护装置及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9497.1A CN111217222A (zh) 2020-03-17 2020-03-17 防护装置及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7222A true CN111217222A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08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9497.1A Pending CN111217222A (zh) 2020-03-17 2020-03-17 防护装置及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172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4897A (zh) * 2020-08-03 2020-10-27 陶天富 一种电梯防止轿厢意外移动及超速的安全保护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5719A (ja) * 1996-05-30 1997-12-09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203021139U (zh) * 2012-12-13 2013-06-26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升降运输设备坠落的装置
JP2014065603A (ja) * 2012-09-27 2014-04-1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203833409U (zh) * 2014-05-07 2014-09-17 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CN104944242A (zh) * 2015-07-10 2015-09-30 张黎明 一种防止电梯轿厢在门打开状态下意外移动安全装置
CN204802802U (zh) * 2015-06-09 2015-11-25 宁波佛玛特电梯有限公司 电动推杆电机驱动的简易升降机停层防坠落保护装置
CN106744134A (zh) * 2017-03-28 2017-05-31 广东铃木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非制停式轿厢意外移动保护方式、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368447A (zh) * 2018-12-14 2019-02-22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移动的电梯
CN109534135A (zh) * 2017-09-21 2019-03-29 深圳中恒磁悬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电梯
CN212127157U (zh) * 2020-03-17 2020-12-11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护装置及电梯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5719A (ja) * 1996-05-30 1997-12-09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14065603A (ja) * 2012-09-27 2014-04-1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203021139U (zh) * 2012-12-13 2013-06-26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升降运输设备坠落的装置
CN203833409U (zh) * 2014-05-07 2014-09-17 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CN204802802U (zh) * 2015-06-09 2015-11-25 宁波佛玛特电梯有限公司 电动推杆电机驱动的简易升降机停层防坠落保护装置
CN104944242A (zh) * 2015-07-10 2015-09-30 张黎明 一种防止电梯轿厢在门打开状态下意外移动安全装置
CN106744134A (zh) * 2017-03-28 2017-05-31 广东铃木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非制停式轿厢意外移动保护方式、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534135A (zh) * 2017-09-21 2019-03-29 深圳中恒磁悬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电梯
CN109368447A (zh) * 2018-12-14 2019-02-22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移动的电梯
CN212127157U (zh) * 2020-03-17 2020-12-11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护装置及电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4897A (zh) * 2020-08-03 2020-10-27 陶天富 一种电梯防止轿厢意外移动及超速的安全保护装置
CN111824897B (zh) * 2020-08-03 2022-04-12 深圳市中航南光电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防止轿厢意外移动及超速的安全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6027B (zh) 主制动缸系统以及用于车辆的制动系统
CN212127157U (zh) 防护装置及电梯
CN111217222A (zh) 防护装置及电梯
KR900700312A (ko) 차량 스티어링 연결용 단일 스프링 안전 안정장치
CN101085615A (zh) 机动车油门保险装置
CN102036585A (zh) 阻尼器
KR101761160B1 (ko) 좌,우 개폐식 도어의 틈새 차단장치
US20030213597A1 (en) Safety check valve for coiled tubing
CN213414208U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EP2507107B1 (en) Derailment detector unit with extended sensitivity
US3288992A (en) Derailment detector actuated brake system
CN205738920U (zh) 防盗人孔盖
CN104214366B (zh) 一种集成阀
CN208539204U (zh) 一种防水防尘的计算机usb接口
CN213679667U (zh) 一种可自动启闭的叉架平台
CN106761072A (zh) 汽车车门安装结构
CN220147304U (zh) 制动主泵及联动制动系统
CN219569888U (zh) 一体式电动闭门器
US2488257A (en) Safety door of the biparting type
US20040003730A1 (en) Overload safety device in a press
CN221524882U (zh) 一种采煤调整架
CN217650658U (zh) 一种电梯防护装置
CN117657221B (zh) 单轨吊制动系统及其制动小车
CN219783655U (zh) 一种产气式活塞反馈结构
CN216072950U (zh) 一种调距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