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3457A - 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3457A
CN111213457A CN202010053483.7A CN202010053483A CN111213457A CN 111213457 A CN111213457 A CN 111213457A CN 202010053483 A CN202010053483 A CN 202010053483A CN 111213457 A CN111213457 A CN 111213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getation
soil
water
biomass
platform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34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13457B (zh
Inventor
陈优阔
高善峰
方燕
李玉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ological And Mining Construction Branch Of Yankuang Donghua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0534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134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13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3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13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3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4Arranging seed on carriers, e.g. on tapes, on cords ; Carrier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01G13/02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lants; Coverings for the ground; Devices for laying-out or removing coverings
    • A01G13/0256Ground coverings
    • A01G13/0268Mats or sheets, e.g. nets or fabr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1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Botan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矿山排土场的顶部修整为平台区,将矿山排土场的坡面坡度修整至坡度小于等于45度;深耕并晾晒平台区两次;翻耕平台区两次;每隔30‑40天,重复翻耕平台区两次,直至平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超过40%,之后,再次翻耕平台一次,翻耕同时再次向土壤中埋入生物质条袋;向矿山排土场的坡面喷洒带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在平台区和坡面的衔接处设置过渡植被挂设装置;在植被带的下方成排挂设多个蓄水植被块;在坡面上成排的多个蓄水植被块之间的空地上移栽灌木,以及在平台上成排移栽灌木。本发明方法,可快速恢复矿山排土场的植被覆盖并有效保持水土,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Description

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 态绿化方法。
背景技术
矿山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矿产资源 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弃土,并形成一系列的大型排土场,矿山大型排土场严重的水土流 失是矿产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理责任 制度和植被恢复模式,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并造成土壤污 染和水体污染,影响到矿山社会稳定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等。
由于矿山弃土含有大量砾石,其持水、保水能力差,养分少,虽然弃土平台的土壤被 机械压实,但边坡土质疏松,缺乏自然土体颗粒间的粘聚力,抗蚀、抗冲能力差;弃土为人为堆积,高差大,边坡陡,其形态极不稳定,具备发生剧烈土壤侵蚀的地形条件;矿山 排土场独特的生境条件导致植被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从而使矿山排土场长时间处于无植被覆盖状态。因此,矿山排土场在水力、重力侵蚀的双重作用下,土壤侵蚀非常严重,尤其是在排土场的高陡边坡上不仅发育形成细沟,而且发育形成了浅沟和切沟,甚至形 成滑坡、泥石流。
因此,亟待有一种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的出现,以快速恢复矿山排 土场的植被覆盖并有效保持水土,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通过对矿山 排土场的修整及对土壤结构的改进,以快速恢复矿山排土场的植被覆盖并有效保持水土, 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 态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修整矿山排土场,将矿山排土场的顶部修整为坡度小于等于13度的平台区, 将矿山排土场的坡面坡度修整至坡度小于等于45度;
步骤二、深耕并晾晒平台区两次,每次深耕的深度至少为40cm,每次晾晒时间为5-10 天;
步骤三、翻耕平台区两次,每次翻耕的深度至少为20cm,第一次翻耕同时向土壤中掺入带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每平方米的平台区的地表平均掺入发酵腐熟土壤0.05-0.07 m3,第二次翻耕同时向土壤中埋入生物质条袋;其中发酵腐熟土壤中发酵腐熟肥的含量不 超过10%的,生物质条袋为可降解材料包被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的长条状袋体;
步骤四、每隔30-40天,重复步骤三一次,直至平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超过40%,之后,再次翻耕平台一次,翻耕同时再次向土壤中埋入生物质条袋;
步骤五、向矿山排土场的坡面喷洒带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
步骤六、在平台区和坡面的衔接处设置过渡植被挂设装置,过渡植被挂设装置包括:
多个挂设杆,其中,任一个挂设杆为一弯折杆体,任一个挂设杆包括桩杆,靠近 衔接处的所述平台区上,所述桩杆近垂直的深插入平台区的地面以下至少2m,且桩 杆的上端与平台区的地面近平齐;锚杆,其铺设在平台区的地面上,且锚杆的一端与 桩杆的上端铰接设置,锚杆的另一端向衔接处延伸设置;多个挂设杆依次排列设置在 平台区和坡面的衔接处;
植被带,其为一长条形植被网,其横向铺设在平台区和坡面的衔接处的下方的坡面上,植被带的上边沿挂设在依次排列设置的多个挂设杆对应的多个锚杆的另一端上;
步骤七、在植被带的下方成排挂设近三角形的多个蓄水植被块,其中,任一蓄水植被 块为近三角形结构,且近三角形结构的顶角朝向上方设置,蓄水植被块的两个腰所在的边 沿朝向植被块内弯曲成弧形,蓄水植被块的底边朝向下方凸起设置;
步骤八,10-12个月后,在坡面上成排的多个蓄水植被块之间的空地上移栽灌木,以 及在平台上成排移栽灌木。
优选的是,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发酵腐熟土壤包括以下组分:
生物质废弃物15-20份、发酵腐熟鸡粪1-3份、发酵腐熟猪粪3-5份、培植土60-70份;其中,所述生物质废弃物为所述矿山排土场方圆30公里范围内的农作物废弃物、杂 草和/或园林废弃物。
优选的是,平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超过40%之后,定期在平台区喷洒土壤改良菌种培 养液,土壤改良菌种培养液中的改良菌种含量至少为3%,改良菌种为芽孢杆菌、光合菌 或固氮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菌。
优选的是,生物质条袋的规格为:长20-40cm,横切面直径小于5cm;
可降解材料的外壳为由生物质废弃物压缩而成,在翻耕之前,沿翻耕方向上,预先将 多个生物质条袋成列摆放在平台区上,经翻耕入土。
优选的是,所述草种的种类为矿山排土场方圆30公里范围内生长的至少三种草类的 混合草种,混合草种中各草种等量混合。
优选的是,植被带还包括:
底网,其为由稻草绳纵横交错编织成的网状体Ⅰ,网状体Ⅰ的网格的边长小于15cm;
挂设绳,其横向贯穿设置在所述底网上,且挂设绳的一端绑缚在锚杆的另一端上,挂 设绳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经由蓄水植物块延伸至坡面的底部后固定;
植被层,其绑缚固定在底网的上表面上,植被层为由生物质培养带纵横交错成的网状 体Ⅱ,生物质培养带为由无纺布间隔串接多个轻质生物质钵体形成的串珠状带体,纵向和 横向分布的多个轻质生物质钵体均相互错开设置,且多个轻质生物质钵体对应嵌入式分布 在网状体Ⅰ的网格内。
优选的是,所述植被带的规格为:长20-40m,宽3-5m。
优选的是,多个蓄水植被块的挂设方法具体为:
第一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挂设在植 被带的下边沿上,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的两个底角经生物质压缩铆钉固定在坡面上,且相 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并被同一生物质压缩铆钉固定;
第二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且任一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固定在第 一排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处,相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并被同一生物质压 缩铆钉固定;
第三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分别挂设 在第二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的底角上,且相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并被 同一生物质压缩铆钉固定;
第四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设置方式同第二排;
第五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设置方式同第三排;
以此类推,直至挂设至坡面的底部。
优选的是,蓄水植被块包括:
固定网,其包括网状体Ⅲ,所述网状体Ⅲ由稻草绳纵横交错成整体呈近三角型的网状 结构;硬质边框,其周向固定设置在网状体Ⅲ的边沿上,硬质边框由可降解塑料包裹带有 抗旱草籽的发酵腐熟土壤制备而成,硬质边框的横切面直径小于10cm;
草皮层,其底部为由无纺布包覆带草籽的营养土制备成的片体结构,片体结构固定在 底网上,预培育生长成草皮层,备用;以及
蓄水层,其为一与网状体Ⅲ结构相适应的近三角形结构,其设置固定网的下表面上, 且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向其底边方向,蓄水层的厚度逐渐增大,靠近蓄水层的底边处的厚 度不超过6cm;多个贯通孔,其均匀分布在蓄水层上,任一贯通孔的孔径至少为3cm。
优选的是,蓄水层为海绵材质或脱脂棉材质。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矿山排土场改造初期,坡面土壤松散,在雨季极易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因此,需要借助过渡植被挂设装置以快速恢复坡面的植被覆盖率,并且施以工程装置辅助 加固坡面上覆盖的植被带和多个蓄水植被块,保证一次施工即可完成对坡面至少40%的植 被覆盖率;此外,多个挂设杆中桩杆还对矿山排土场的边坡起到扦插固定的作用。
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及植被种类分布,为发酵腐熟土壤提供合适的生物质废弃物,通 过添加发酵腐熟土壤的方式为矿山排土场地表提供植被恢复所需营养。
采用稻草绳编织的网状体Ⅰ,质轻,易于挂设固定,并且,其一方面为植被带提供网状支撑结构,另一方面可吸收一定水分,以保持植被带下方的湿润,辅助保持水土;挂设 绳一方面用于挂设植被带,另一方面用于固定蓄水植被块,在一定时间保持蓄水植被块和 植被带的整体性,对坡面起到覆盖、固定的作用。待植被层的植被扎根坡面,并对土壤起 到有效的固定作用后,稻草绳编织的底网与植被层的根部之间结合成更紧固的网状,进一 步加固了坡面的土体,形成稳定的结构。此时,稻草绳作为有机质,还可被土壤中的有益 菌等分解发酵,为土壤提供充分的营养,不污染环境。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能够在1年内快速恢复植 被覆盖率至少88%,并有效防止矿山排土场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生 态效益。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 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的流 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矿山排土场的坡面改造的纵剖面的侧视结构 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矿山排土场的坡面上设置过渡植被挂设装置 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植被带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的植被带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蓄水植被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 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步骤一、修整矿山排土场,将矿山排土场的顶部修整为坡度小于等于13度的平台区, 将矿山排土场的坡面坡度修整至坡度小于等于45度;
步骤二、深耕并晾晒平台区两次,每次深耕的深度至少为40cm,每次晾晒时间为5-10 天;
步骤三、翻耕平台区两次,每次翻耕的深度至少为20cm,第一次翻耕同时向土壤中掺入带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每平方米的平台区的地表平均掺入发酵腐熟土壤0.05-0.07 m3,第二次翻耕同时向土壤中埋入生物质条袋;其中发酵腐熟土壤中发酵腐熟肥的含量不 超过10%的,生物质条袋为可降解材料包被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的长条状袋体;深耕和 晾晒处理,使得平台区的板结地面破碎,松散,小块砾石与土壤的分布更均匀,并去除大 块砾石,在步骤三中掺入适量的发酵腐熟土壤后,透气效果好,适合植物生长;第二次翻耕同时向土壤中埋入生物质条带,可保证生物质条带内包被的草种有足够的营养及水分,发芽生长,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
步骤四、每隔30-40天,重复步骤三一次,直至平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超过40%,之后,再次翻耕平台一次,翻耕同时再次向土壤中埋入生物质条袋;经重复步骤三的操作之后,可提高平台上深度至少为20cm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并提高草种的分布均匀度,增 加土壤的透气性,以进一步促使草种生长,使得地表植被快速恢复;
步骤五、向矿山排土场的坡面喷洒带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
步骤六、在平台区101和坡面102的衔接处设置过渡植被挂设装置,过渡植被挂设装 置20包括:
多个挂设杆201,其中,任一个挂设杆为一弯折杆体,任一个挂设杆包括桩杆2011,靠近衔接处的所述平台区上,所述桩杆近垂直的深插入平台区的地面以下至少2m, 且桩杆的上端与平台区的地面近平齐;锚杆2012,其铺设在平台区的地面上,且锚 杆的一端与桩杆的上端铰接设置,锚杆的另一端向衔接处延伸设置;多个挂设杆依次 排列设置在平台区和坡面的衔接处;
植被带202,其为一长条形植被网,其横向铺设在平台区和坡面的衔接处的下方的坡面上,植被带的上边沿挂设在依次排列设置的多个挂设杆对应的多个锚杆的另一 端上;
步骤七、在植被带的下方成排挂设近三角形的多个蓄水植被块203,其中,任一蓄水 植被块为近三角形结构,且近三角形结构的顶角朝向上方设置,蓄水植被块的两个腰所在 的边沿朝向植被块内弯曲成弧形,蓄水植被块的底边朝向下方凸起设置;
步骤八,10-12个月后,在坡面上成排的多个蓄水植被块之间的空地上移栽灌木,以 及在平台上成排移栽灌木。在矿山排土场改造初期,坡面土壤松散,在雨季极易发生滑坡 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需要借助过渡植被挂设装置以快速恢复坡面的植被覆盖率, 并且施以工程装置辅助加固坡面上覆盖的植被带和多个蓄水植被块,保证一次施工即可完 成对坡面至少40%的植被覆盖率;此外,多个挂设杆中桩杆还对矿山排土场的边坡起到扦 插固定的作用。
一个优选方案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发酵腐熟土壤包括以下组分:
生物质废弃物15-20份、发酵腐熟鸡粪1-3份、发酵腐熟猪粪3-5份、培植土60-70份;其中,所述生物质废弃物为所述矿山排土场方圆30公里范围内的农作物废弃物、杂 草和/或园林废弃物。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及植被种类分布,为发酵腐熟土壤提供合适的 生物质废弃物,通过添加发酵腐熟土壤的方式为矿山排土场地表提供植被恢复所需营养。
一个优选方案中,平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超过40%之后,间隔20天、30天或40天,定期在平台区喷洒土壤改良菌种培养液,土壤改良菌种培养液中的改良菌种含量至少为3%,比如:改良菌种含量为3%、4%、5%或6%,改良菌种为芽孢杆菌、光合菌或固氮菌 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菌。
一个优选方案中,生物质条袋的规格为:长20-40cm(20cm、28cm、32cm或40cm 等),横切面直径小于5cm(2cm、3cm或4cm等);
可降解材料的外壳为由生物质废弃物压缩而成,在翻耕之前,沿翻耕方向上,预先将 多个生物质条袋成列摆放在平台区上,经翻耕入土。生物质废弃物可以是杂草、水稻秸秆、 玉米秸秆、园林树叶、枯枝等破碎后,高温压缩处理,将生物质废弃物压缩成筒形结构或 袋装结构之后,再将含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填充入其中,用可降解塑料封口,备用;在翻耕过程中,有可能会机械损伤生物质条袋,但并不会导致含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大面积散落,因此,仍然能够使得草种处于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实现快速生长。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草种的种类为矿山排土场方圆30公里范围内生长的至少三种 草类的混合草种,混合草种中各草种等量混合。
比如:草种可以是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白三叶,狗牙根,剪股颖,红三叶,紫 花苜蓿,画眉草,苏丹草,紫羊茅,结缕草或百细草等的至少三种混合草种。
如图4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植被带还包括:
底网2021,其为由稻草绳纵横交错编织成的网状体Ⅰ,网状体Ⅰ的网格的边长小于15cm;
挂设绳2022,其横向贯穿设置在所述底网上,且挂设绳的一端绑缚在锚杆的另一端 上,挂设绳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经由蓄水植物块延伸至坡面的底部后固定;
植被层2023,其绑缚固定在底网的上表面上,植被层为由生物质培养带纵横交错成 的网状体Ⅱ,生物质培养带为由无纺布2023-1间隔串接多个轻质生物质钵体2023-2形成 的串珠状带体,且多个轻质生物质钵体对应嵌入式分布在网状体Ⅰ的网格内。采用稻草绳 编织的网状体Ⅰ,质轻,易于挂设固定,并且,其一方面为植被带提供网状支撑结构,另一方面可吸收一定水分,以保持植被带下方的湿润,辅助保持水土;挂设绳一方面用于挂设植被带,另一方面用于固定蓄水植被块,在一定时间保持蓄水植被块和植被带的整体性,对坡面起到覆盖、固定的作用。待植被层的植被扎根坡面,并对土壤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后,稻草绳编织的底网与植被层的根部之间结合成更紧固的网状,进一步加固了坡面的土体,形成稳定的结构。此时,稻草绳作为有机质,还可被土壤中的有益菌等分解发酵,为 土壤提供充分的营养,不污染环境。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植被带的规格为:长20-40m,宽3-5m。
如图2、3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多个蓄水植被块的挂设方法具体为:
第一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挂设在植 被带的下边沿上,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的两个底角经生物质压缩铆钉固定在坡面上,且相 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并被同一生物质压缩铆钉2031固定;
第二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且任一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固定在第 一排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处,相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并被同一生物质压 缩铆钉固定;
第三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分别挂设 在第二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的底角上,且相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并被 同一生物质压缩铆钉固定;
第四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设置方式同第二排;
第五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设置方式同第三排;
以此类推,直至挂设至坡面的底部。
如图5、6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蓄水植被块包括:
固定网2032,其包括网状体Ⅲ,所述网状体Ⅲ由稻草绳纵横交错成整体呈近三角型 的网状结构;硬质边框,其周向固定设置在网状体Ⅲ的边沿上,硬质边框由可降解塑料包 裹带有抗旱草籽的发酵腐熟土壤制备而成,硬质边框的横切面直径小于10cm;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为3cm、4cm、6cm、7cm、8cm或9cm;
草皮层2033,其底部为由无纺布包覆带草籽的营养土制备成的片体结构,片体结构 固定在底网上,预培育生长成草皮层,备用;以及
蓄水层2034,其为一与网状体Ⅲ结构相适应的近三角形结构,其设置固定网的下表 面上,且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向其底边方向,蓄水层的厚度逐渐增大,靠近蓄水层的底边 处的厚度不超过6cm;多个贯通孔,其均匀分布在蓄水层上,任一贯通孔的孔径至少为3cm。蓄水层自上向下逐渐增厚,可有效截留水分,保持水土。
一个优选方案中,蓄水层为海绵材质或脱脂棉材质。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修整矿山排土场,将矿山排土场的顶部修整为坡度小于等于13度的平台区, 将矿山排土场的坡面坡度修整至坡度小于等于45度;
步骤二、深耕并晾晒平台区两次,每次深耕的深度为40cm,每次晾晒时间为5天;
步骤三、翻耕平台区两次,每次翻耕的深度为20cm,第一次翻耕同时向土壤中掺入带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每平方米的平台区的地表平均掺入发酵腐熟土壤0.05m3,第 二次翻耕同时向土壤中埋入生物质条袋;其中发酵腐熟土壤中含有40%的发酵腐熟肥,生 物质条袋为可降解材料包被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的长条状袋体;深耕和晾晒处理,使得 平台区的板结地面破碎,松散,小块砾石与土壤的分布更均匀,并去除大块砾石,在步骤 三中掺入适量的发酵腐熟土壤后,透气效果好,适合植物生长;第二次翻耕同时向土壤中 埋入生物质条带,可保证生物质条带内包被的草种有足够的营养及水分,发芽生长,保证 一定的植被覆盖率;
步骤四、每隔300天,重复步骤三一次,直至平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超过40%,之后, 再次翻耕平台一次,翻耕同时再次向土壤中埋入生物质条袋;经重复步骤三的操作之后, 可提高平台上深度为20cm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并提高草种的分布均匀度,增加土壤的 透气性,以进一步促使草种生长,使得地表植被快速恢复;
步骤五、向矿山排土场的坡面喷洒带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
步骤六、在平台区101和坡面102的衔接处设置过渡植被挂设装置,过渡植被挂设装 置20包括:
多个挂设杆201,其中,任一个挂设杆为一弯折杆体,任一个挂设杆包括桩杆2011,靠近衔接处的所述平台区上,所述桩杆近垂直的深插入平台区的地面以下2m,且桩 杆的上端与平台区的地面近平齐;锚杆2012,其铺设在平台区的地面上,且锚杆的 一端与桩杆的上端铰接设置,锚杆的另一端向衔接处延伸设置;多个挂设杆依次排列 设置在平台区和坡面的衔接处;
植被带202,其为一长条形植被网,其横向铺设在平台区和坡面的衔接处的下方的坡面上,植被带的上边沿挂设在依次排列设置的多个挂设杆对应的多个锚杆的另一 端上;所述植被带的规格为:长20m,宽3m;
步骤七、在植被带的下方成排挂设近三角形的多个蓄水植被块203,其中,任一蓄水 植被块为近三角形结构,且近三角形结构的顶角朝向上方设置,蓄水植被块的两个腰所在 的边沿朝向植被块内弯曲成弧形,蓄水植被块的底边朝向下方凸起设置;多个蓄水植被块 的挂设方法具体为:第一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 的顶角挂设在植被带的下边沿上,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的两个底角经生物质压缩铆钉固定 在坡面上,且相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并被同一生物质压缩铆钉2031固 定;第二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且任一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固定在第 一排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处,相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并被同一生物质压 缩铆钉固定;第三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 分别挂设在第二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的底角上,且相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 重叠并被同一生物质压缩铆钉固定;第四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设置 方式同第二排;第五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设置方式同第三排;以此 类推,直至挂设至坡面的底部。
步骤八,10个月后,在坡面上成排的多个蓄水植被块之间的空地上移栽灌木,以及在平台上成排移栽灌木。灌木冠幅0.5平米,每平米的灌木株数为2~3株移栽。
在矿山排土场改造初期,坡面土壤松散,在雨季极易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因此,需要借助过渡植被挂设装置以快速恢复坡面的植被覆盖率,并且施以工程装置辅助 加固坡面上覆盖的植被带和多个蓄水植被块,保证一次施工即可完成对坡面至少40%的植 被覆盖率;此外,多个挂设杆中桩杆还对矿山排土场的边坡起到扦插固定的作用。
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发酵腐熟土壤包括以下组分:
生物质废弃物20份、发酵腐熟鸡粪3份、发酵腐熟猪粪5份、培植土70份;其中, 所述生物质废弃物为所述矿山排土场方圆30公里范围内的农作物废弃物、杂草和/或园林 废弃物。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及植被种类分布,为发酵腐熟土壤提供合适的生物质废弃物,通过添加发酵腐熟土壤的方式为矿山排土场地表提供植被恢复所需营养;
平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超过40%之后,间隔20天,定期在平台区喷洒土壤改良菌种 培养液,土壤改良菌种培养液中的改良菌种含量为5%,改良菌种为芽孢杆菌、光合菌或固氮菌的混合菌。
生物质条袋的规格为:长20cm,横切面直径为3cm;
可降解材料的外壳为由生物质废弃物压缩而成,在翻耕之前,沿翻耕方向上,预先将 多个生物质条袋成列摆放在平台区上,经翻耕入土。生物质废弃物可以是杂草、水稻秸秆、 玉米秸秆、园林树叶、枯枝等破碎后,高温压缩处理,将生物质废弃物压缩成筒形结构或 袋装结构之后,再将含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填充入其中,用可降解塑料封口,备用;在翻耕过程中,有可能会机械损伤生物质条袋,但并不会导致含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大面积散落,因此,仍然能够使得草种处于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实现快速生长;
所述草种的种类为矿山排土场方圆30公里范围内生长的至少三种草类的混合草种, 混合草种中各草种等量混合。
草种可以选择高羊茅、黑麦草和早熟禾三种混合草种。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修整矿山排土场,将矿山排土场的顶部修整为坡度小于等于13度的平台区, 将矿山排土场的坡面坡度修整至坡度小于等于45度;
步骤二、深耕并晾晒平台区两次,每次深耕的深度为50cm,每次晾晒时间为10天;
步骤三、翻耕平台区两次,每次翻耕的深度为30cm,第一次翻耕同时向土壤中掺入带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每平方米的平台区的地表平均掺入发酵腐熟土壤0.05m3,第 二次翻耕同时向土壤中埋入生物质条袋;其中发酵腐熟土壤中含有20%的发酵腐熟肥,生 物质条袋为可降解材料包被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的长条状袋体;深耕和晾晒处理,使得 平台区的板结地面破碎,松散,小块砾石与土壤的分布更均匀,并去除大块砾石,在步骤 三中掺入适量的发酵腐熟土壤后,透气效果好,适合植物生长;第二次翻耕同时向土壤中 埋入生物质条带,可保证生物质条带内包被的草种有足够的营养及水分,发芽生长,保证 一定的植被覆盖率;
步骤四、每隔40天,重复步骤三一次,直至平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超过40%,之后,再次翻耕平台一次,翻耕同时再次向土壤中埋入生物质条袋;经重复步骤三的操作之后,可提高平台上深度为30cm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并提高草种的分布均匀度,增加土壤的 透气性,以进一步促使草种生长,使得地表植被快速恢复;
步骤五、向矿山排土场的坡面喷洒带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
步骤六、在平台区101和坡面102的衔接处设置过渡植被挂设装置,过渡植被挂设装 置20包括:
多个挂设杆201,其中,任一个挂设杆为一弯折杆体,任一个挂设杆包括桩杆2011,靠近衔接处的所述平台区上,所述桩杆近垂直的深插入平台区的地面以下4m,且桩 杆的上端与平台区的地面近平齐;锚杆2012,其铺设在平台区的地面上,且锚杆的 一端与桩杆的上端铰接设置,锚杆的另一端向衔接处延伸设置;多个挂设杆依次排列 设置在平台区和坡面的衔接处;
植被带202,其为一长条形植被网,其横向铺设在平台区和坡面的衔接处的下方的坡面上,植被带的上边沿挂设在依次排列设置的多个挂设杆对应的多个锚杆的另一 端上;所述植被带的规格为:长40m,宽5m;
步骤七、在植被带的下方成排挂设近三角形的多个蓄水植被块203,其中,任一蓄水 植被块为近三角形结构,且近三角形结构的顶角朝向上方设置,蓄水植被块的两个腰所在 的边沿朝向植被块内弯曲成弧形,蓄水植被块的底边朝向下方凸起设置;多个蓄水植被块 的挂设方法具体为:第一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 的顶角挂设在植被带的下边沿上,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的两个底角经生物质压缩铆钉固定 在坡面上,且相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并被同一生物质压缩铆钉2031固 定;第二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且任一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固定在第 一排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处,相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并被同一生物质压 缩铆钉固定;第三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 分别挂设在第二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的底角上,且相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 重叠并被同一生物质压缩铆钉固定;第四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设置 方式同第二排;第五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设置方式同第三排;以此 类推,直至挂设至坡面的底部。
步骤八,12个月后,在坡面上成排的多个蓄水植被块之间的空地上移栽灌木,以及在平台上成排移栽灌木。灌木冠幅0.5平米,每平米的灌木株数为1~2株移栽。
在矿山排土场改造初期,坡面土壤松散,在雨季极易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因此,需要借助过渡植被挂设装置以快速恢复坡面的植被覆盖率,并且施以工程装置辅助 加固坡面上覆盖的植被带和多个蓄水植被块,保证一次施工即可完成对坡面至少40%的植 被覆盖率;此外,多个挂设杆中桩杆还对矿山排土场的边坡起到扦插固定的作用。
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发酵腐熟土壤包括以下组分:
生物质废弃物15份、发酵腐熟鸡粪1份、发酵腐熟猪粪3份、培植土60份;其中, 所述生物质废弃物为所述矿山排土场方圆30公里范围内的农作物废弃物、杂草和/或园林 废弃物。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及植被种类分布,为发酵腐熟土壤提供合适的生物质废弃物,通过添加发酵腐熟土壤的方式为矿山排土场地表提供植被恢复所需营养;
平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超过40%之后,间隔30天,定期在平台区喷洒土壤改良菌种 培养液,土壤改良菌种培养液中的改良菌种含量为3%,改良菌种为光合菌和固氮菌的混 合菌。
生物质条袋的规格为:长20cm,横切面直径为2cm;
可降解材料的外壳为由生物质废弃物压缩而成,在翻耕之前,沿翻耕方向上,预先将 多个生物质条袋成列摆放在平台区上,经翻耕入土。生物质废弃物可以是杂草、水稻秸秆、 玉米秸秆、园林树叶、枯枝等破碎后,高温压缩处理,将生物质废弃物压缩成筒形结构或 袋装结构之后,再将含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填充入其中,用可降解塑料封口,备用;在翻耕过程中,有可能会机械损伤生物质条袋,但并不会导致含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大面积散落,因此,仍然能够使得草种处于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实现快速生长;
所述草种的种类为矿山排土场方圆30公里范围内生长的至少三种草类的混合草种, 混合草种中各草种等量混合。
比如:草种可以是高羊茅、紫花苜蓿和百细草的三种混合草种。
应用本发明方法,在同一矿山排土场的南侧坡面设置实验组1(实施例1)和实验组2(实施例2),同时另设仅喷洒相同量带有草种的腐熟土壤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具体 结果见下表1:
表1:
Figure BDA0002372016700000141
备注:
1、抗径流冲刷能力的评判标准具体是:
优:地表径流面积低于处理区域(矿山排土场平台区或坡面)面积的5%;
良:地表径流面积超过处理区域面积的20%;
差:地表径流面积超过处理区域面积的40%。
在同一矿山排土场的平台区划定相同区域设置实验组3(实施例1)和实验组4(实施例2),同时另划定相同区域仅喷洒相同量带有草种的腐熟土壤的对照组3和对照组4, 具体结果见下表2:
表2:
Figure BDA0002372016700000142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能够在1年内快速恢复植 被覆盖率至少88%,并有效防止矿山排土场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生 态效益。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 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 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 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修整矿山排土场,将矿山排土场的顶部修整为坡度小于等于13度的平台区,将矿山排土场的坡面坡度修整至坡度小于等于45度;
步骤二、深耕并晾晒平台区两次,每次深耕的深度至少为40cm,每次晾晒时间为5-10天;
步骤三、翻耕平台区两次,每次翻耕的深度至少为20cm,第一次翻耕同时向土壤中掺入带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每平方米的平台区的地表平均掺入发酵腐熟土壤0.05-0.07m3,第二次翻耕同时向土壤中埋入生物质条袋;其中发酵腐熟土壤中发酵腐熟肥的含量不超过10%的,生物质条袋为可降解材料包被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的长条状袋体;
步骤四、每隔30-40天,重复步骤三一次,直至平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超过40%,之后,再次翻耕平台一次,翻耕同时再次向土壤中埋入生物质条袋;
步骤五、向矿山排土场的坡面喷洒带有草种的发酵腐熟土壤;
步骤六、在平台区和坡面的衔接处设置过渡植被挂设装置,过渡植被挂设装置包括:
多个挂设杆,其中,任一个挂设杆为一弯折杆体,任一个挂设杆包括桩杆,靠近衔接处的所述平台区上,所述桩杆近垂直的深插入平台区的地面以下至少2m,且桩杆的上端与平台区的地面近平齐;锚杆,其铺设在平台区的地面上,且锚杆的一端与桩杆的上端铰接设置,锚杆的另一端向衔接处延伸设置;多个挂设杆依次排列设置在平台区和坡面的衔接处;
植被带,其为一长条形植被网,其横向铺设在平台区和坡面的衔接处的下方的坡面上,植被带的上边沿挂设在依次排列设置的多个挂设杆对应的多个锚杆的另一端上;
步骤七、在植被带的下方成排挂设近三角形的多个蓄水植被块,其中,任一蓄水植被块为近三角形结构,且近三角形结构的顶角朝向上方设置,蓄水植被块的两个腰所在的边沿朝向植被块内弯曲成弧形,蓄水植被块的底边朝向下方凸起设置;
步骤八,10-12个月后,在坡面上成排的多个蓄水植被块之间的空地上移栽灌木,以及在平台上成排移栽灌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发酵腐熟土壤包括以下组分:
生物质废弃物15-20份、发酵腐熟鸡粪1-3份、发酵腐熟猪粪3-5份、培植土60-70份;其中,所述生物质废弃物为所述矿山排土场方圆30公里范围内的农作物废弃物、杂草和/或园林废弃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平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超过40%之后,定期在平台区喷洒土壤改良菌种培养液,土壤改良菌种培养液中的改良菌种含量至少为3%,改良菌种为芽孢杆菌、光合菌或固氮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质条袋的规格为:长20-40cm,横切面直径小于5cm;
可降解材料的外壳为由生物质废弃物压缩而成,在翻耕之前,沿翻耕方向上,预先将多个生物质条袋成列摆放在平台区上,经翻耕入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种的种类为矿山排土场方圆30公里范围内生长的至少三种草类的混合草种,混合草种中各草种等量混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植被带还包括:
底网,其为由稻草绳纵横交错编织成的网状体Ⅰ,网状体Ⅰ的网格的边长小于15cm;
挂设绳,其横向贯穿设置在所述底网上,且挂设绳的一端绑缚在锚杆的另一端上,挂设绳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经由蓄水植物块延伸至坡面的底部后固定;
植被层,其绑缚固定在底网的上表面上,植被层为由生物质培养带纵横交错成的网状体Ⅱ,生物质培养带为由无纺布间隔串接多个轻质生物质钵体形成的串珠状带体,纵向和横向分布的多个轻质生物质钵体均相互错开设置,且多个轻质生物质钵体对应嵌入式分布在网状体Ⅰ的网格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带的规格为:长20-40m,宽3-5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蓄水植被块的挂设方法具体为:
第一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挂设在植被带的下边沿上,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的两个底角经生物质压缩铆钉固定在坡面上,且相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并被同一生物质压缩铆钉固定;
第二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且任一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固定在第一排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处,相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并被同一生物质压缩铆钉固定;
第三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分别挂设在第二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的底角上,且相邻两个蓄水植被块的相邻两个底角重叠并被同一生物质压缩铆钉固定;
第四排至少两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设置方式同第二排;
第五排至少三个蓄水植被块依次横向排列设置,设置方式同第三排;
以此类推,直至挂设至坡面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蓄水植被块包括:
固定网,其包括网状体Ⅲ,所述网状体Ⅲ由稻草绳纵横交错成整体呈近三角型的网状结构;硬质边框,其周向固定设置在网状体Ⅲ的边沿上,硬质边框由可降解塑料包裹带有抗旱草籽的发酵腐熟土壤制备而成,硬质边框的横切面直径小于10cm;
草皮层,其底部为由无纺布包覆带草籽的营养土制备成的片体结构,片体结构固定在底网上,预培育生长成草皮层,备用;以及
蓄水层,其为一与网状体Ⅲ结构相适应的近三角形结构,其设置固定网的下表面上,且自蓄水植被块的顶角向其底边方向,蓄水层的厚度逐渐增大,靠近蓄水层的底边处的厚度不超过6cm;多个贯通孔,其均匀分布在蓄水层上,任一贯通孔的孔径至少为3c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蓄水层为海绵材质或脱脂棉材质。
CN202010053483.7A 2020-01-17 2020-01-17 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 Active CN1112134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3483.7A CN111213457B (zh) 2020-01-17 2020-01-17 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3483.7A CN111213457B (zh) 2020-01-17 2020-01-17 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3457A true CN111213457A (zh) 2020-06-02
CN111213457B CN111213457B (zh) 2021-06-04

Family

ID=70826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3483.7A Active CN111213457B (zh) 2020-01-17 2020-01-17 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134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2361A (zh) * 2022-03-08 2022-10-1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排土场上部台阶生态修复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2282A (en) * 1975-01-27 1977-05-10 Fiat-Allis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c. Method for reclaiming strip-mined land
CN2919846Y (zh) * 2006-05-17 2007-07-11 北京绿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边坡绿化植被垫
CN105961120A (zh) * 2016-05-26 2016-09-28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干旱区矿山生态修复边坡植被快速恢复方法
CN109328804A (zh) * 2018-08-01 2019-02-15 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方法
CN109348751A (zh) * 2018-12-08 2019-02-19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稻田底层粉垄碎土耕作与生态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2282A (en) * 1975-01-27 1977-05-10 Fiat-Allis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c. Method for reclaiming strip-mined land
CN2919846Y (zh) * 2006-05-17 2007-07-11 北京绿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边坡绿化植被垫
CN105961120A (zh) * 2016-05-26 2016-09-28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干旱区矿山生态修复边坡植被快速恢复方法
CN109328804A (zh) * 2018-08-01 2019-02-15 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方法
CN109348751A (zh) * 2018-12-08 2019-02-19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稻田底层粉垄碎土耕作与生态栽培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2361A (zh) * 2022-03-08 2022-10-1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排土场上部台阶生态修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3457B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1170B (zh) 一种高陡边坡加固绿化装置与高陡边坡加固绿化方法
CN103155776B (zh) 通过速生草本植物的种植、收割和填埋实现固碳的方法
CN107700429B (zh) 边坡防径流冲刷侵蚀装置及边坡防径流冲刷侵蚀方法
CN106900342A (zh) 一体化半岩质高边坡植被重建保护方法
CN101904261B (zh) 采用ab菌植生袋对边坡生态进行恢复的方法
CN101507391B (zh) 岩石坡面生态化治理方法
CN106688357A (zh) 铁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方法
CN105474938A (zh) 豫西伏牛山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
CN111316850A (zh) 一种高陡边坡植被及其种植方法
KR20080056418A (ko) 무토양잔디
CN111456046A (zh) 一种轻型生态边坡的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
JP2013518564A (ja) 栽培構造及び栽培方法
JP2000139113A (ja) 荒廃地の樹林化方法
CN111887067B (zh) 高陡岩石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9526506A (zh) 一种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套种十大功劳的栽培管理方法
CN106576722B (zh) 一种在高山湿地上进行泥炭藓种植恢复的方法
CN113243258B (zh) 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
CN111213552A (zh) 废弃矿山土壤修复方法
CN111213457B (zh) 矿山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绿化方法
RU2751851C1 (ru) Способ интенсивного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газона с обогащением почвы водой с помощью суперабсорбента при орошении
CN2759139Y (zh) 坡面植物种植袋
DE102023130746A1 (de) Ein Verfahren zur Wiederherstellung der Vegetation in einer hochgelegenen Region zur Wasserkraftentwicklung
CN107960173A (zh) 一种植生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9861515U (zh) 一种稀土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13133380B (zh) 一种寒旱区边坡及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9

Address after: 273500 Zoucheng Design Institute Road 669, Jin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eological and mining construction branch of Yankuang Donghua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01, unit 2, building 3, No. 3000, Chongyi Road, Zoucheng City, Jin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ao Shanfe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