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5253A - 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5253A
CN111205253A CN202010087015.1A CN202010087015A CN111205253A CN 111205253 A CN111205253 A CN 111205253A CN 202010087015 A CN202010087015 A CN 202010087015A CN 111205253 A CN111205253 A CN 111205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isetree bark
alcohol
preparation
bark alcohol
extr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70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5253B (zh
Inventor
潘争红
宁德生
李连春
符毓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filed Critical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00870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052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05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5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5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5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领域。所述地枫皮醇C,为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
Figure DDA0002382418430000011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地枫皮醇C,来源于中药地枫皮,是一种新的天然化合物,其结构和药理活性均未被现有技术所报导,具有高抗炎活性,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炎药物提供了理想的侯选化合物,既开辟了新的抗炎药物,又开辟了地枫皮新的应用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被称为“万病之源”。许多常见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性肠炎、肺炎、肝炎、细菌性脑膜炎、创伤修复等均属于炎症性疾病的范畴。因此抗炎药物被广泛使用,成为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临床上使用的抗炎药物主要为非甾体类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水盐代谢紊乱、胃粘膜损伤、穿孔、出血或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对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寻找低毒、高效的抗炎药物成为医药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
炎症是机体对各种致炎物质导致组织损伤的一种自我防御性保护反应。通常情况下,适度的炎症反应使机体更好抵抗病原体和调节新陈代谢,但炎症反应过于强烈则产生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前炎症介质,引起机体抗炎-促炎平衡失调,这些前炎症介质的过量表达诱发机体产生大量次级炎症介质,如TNF-α、IL-1β、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以及一些粘附分子等,它们相互诱导,相互协同,进一步激活其它炎症效应细胞,释放更多的炎症分子和炎症介质,使炎症不断放大形成“瀑布效应”,导致全身过度炎症反应及组织和器官出现衰竭或坏死。因此,通过抑制这些炎症介质的过量表达,恢复细胞因子网络平衡,是有效防止炎症反应发展的关键所在。
新颖结构天然产物的持续发现是药物研发的重要源泉之一。据统计,在1981-2014年间上市的新药中,有超过1/3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借鉴天然产物骨架或功能团进行合成。我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可供药用的植物就多达一万余种,这为创新药物的发现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如著名的青蒿素、紫杉醇、石杉碱甲、川楝素、小檗碱、麻黄碱、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和青藤碱等植物来源的创新药物。这些药物均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我国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成分复杂的植物提取物中制备功能成分,是发现创新天然药物的快捷途径,也是中药应用研究的瓶颈。中药地枫皮为中国药典收录品种,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之功效。民间常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和跌打损伤等疾病,表明地枫皮对炎症性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但目前,从地枫皮中发现高抗炎活性的成分研究报导较少,这与其含有复杂的成分密切相关,表明从地枫皮中制备功能成分是具有一定挑战。因此,亟需针对目标成分建立方便快捷的分离纯化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中药地枫皮新功能成分的发现与应用,而且也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创新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地枫皮醇C。本发明的地枫皮醇C,来源于中药地枫皮,是一种新的天然化合物,其结构和药理活性均未被现有技术所报导,具有高抗炎活性,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炎药物提供了理想的侯选化合物,既开辟了新的抗炎药物,又开辟了地枫皮新的应用领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枫皮醇C,为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
Figure BDA0002382418410000031
本发明的地枫皮醇C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地枫皮醇C,是一种新的天然化合物,来源于中药地枫皮,具有高抗炎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炎药物,既开辟了新的抗炎药物,又开辟了地枫皮新的应用领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具体为:
Figure BDA0002382418410000032
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简单,产品纯度高,操作容易,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推广应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干燥的地枫皮粉末,加入正己烷,进行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过滤,取滤渣;
步骤2:在步骤1得到的滤渣中,加入70vol%-90vol%的丙酮水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波提取,过滤,浓缩至干,得到提取物A;
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提取物A中加入其8-12倍重量的双水相萃取溶液,进行萃取,取上相,浓缩至干,得到提取物B;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提取物B其用4-6倍重量的甲醇溶解,静置后离心,得到上清液;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上清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累加收集保留时间为15.4min的色谱峰,干燥后,即得到通式(Ⅰ)所示的地枫皮醇C。
本发明的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简单,产品纯度高,操作容易,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推广应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地枫皮粉末的粒径为20目。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参数,便于目标成分溶出和固液分离。
进一步,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中,微波功率均为100w-350w,超声波频率均为40MHz,提取时间均为5min-15min,料液比均为1g:(10-20)mL。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双水相萃取溶液由乙醇、三水合磷酸钾和水组成,其中乙醇的质量浓度为25%-40%,三水合磷酸钾的质量浓度为35%-45%。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参数的双水相溶液,更加稳定,而且目标化合物在此溶液体系中具有理想的分配系数。
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静置的温度为4℃,时间为12h;所述离心的转速为4000转/min,时间为5min。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提高提取物中目标化合物的纯度。
进一步,步骤5中,所述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制备参数为:20mm×250mm,5μm的YMC-PackODS-A色谱柱,柱温为25℃,流速为5mL/min,流动相为乙腈A和水B,梯度洗脱:0min-25min,40%A-54%A,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10nm,每次进样100μL;所述干燥的温度为50℃,干燥至含水率≤5wt%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目标化合物分离度好,化合物纯度高,结构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抗炎药物。本发明的抗炎药物,以上述的地枫皮醇C或其可药用盐作为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而且理化性质稳定和良好的溶解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炎药物,包括有效成分和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有效成分包括上述地枫皮醇C或其可药用盐。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地枫皮醇C在细胞安全浓度下,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其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0.35μM、0.42μM和0.98μM,表明本发明的地枫皮醇C抗炎活性强,可应用于制备抗炎药物。
上述炎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腱鞘炎、肝炎、肠炎、胰腺炎、痢疾、阑尾炎等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
本发明的抗炎药物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抗炎药物,以上述的地枫皮醇C或其可药用盐作为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炎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抗炎药物的剂型为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中的任意一种。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抗炎药物可以制成多种剂型,更方便不同的病患者使用。
进一步,所述载体为缓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和润滑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提高用药量准确性,增加药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枫皮醇C的1H-NMR谱;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枫皮醇C的13C-NMR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地枫皮的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200g干燥的地枫皮粉末,加入2000mL正己烷,进行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微波功率为100w,超声波频率为40MHz,提取时间为15min,过滤,取滤渣。
步骤2:每200g步骤1得到的滤渣中,加入2000mL的70vol%的丙酮水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波提取,过滤,浓缩至干,得到提取物A。
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提取物A中加入其10倍重量的双水相萃取溶液,所述双水相溶液由乙醇、三水合磷酸钾和水组成,其中乙醇的质量浓度为25%,三水合磷酸钾的质量浓度为35%,进行萃取,取上相,浓缩至干,得到提取物B。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提取物B加入其5倍重量的甲醇溶解,于4℃静置12h,采用转速为4000转/min,离心5min,得到上清液。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上清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参数为:20mm×250mm,5μm的YMC-PackODS-A色谱柱,柱温为25℃,流速为5mL/min,流动相为乙腈A和水B,梯度洗脱:0min-25min,40%A-54%A,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10nm,每次进样100μL;累加收集保留时间为15.4min的色谱峰,于50℃干燥至含水率为5wt%后,得到化合物。
上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化合物HR-ESI-MS(m/z=282.1178[M-H]-)给出的分子式为C18H18O3,不饱和度为10。它的1H-NMR和13C-NMR(数据如表1所示)显示其含有18碳原子,包括5个亚甲基、7个次甲基、6个羰基(其中1个为酮基)。结合1H-NMR、HSQC和COSY谱分析,提示该化合物含有1个1,2-二取代烯烃、2个烯丙基和1个1,2,4-三取代苯环。再通过HMBC的远程相关谱分析,H-7′与C-3′、C-4′和C-5′,H-8′与C-4′;H-7与C-3、C-4、C-5和C-2′,H-8与C-4的相关性表明2个烯丙基分别连接在4′和4位上;HMBC谱图中还显示H-3′与C-4、C-1′和C-5′;H-5与C-1、C4、C-6和C-2′;H-1与C-3和C-5有相关,并结合其不饱和度建立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382418410000081
本申请发明人命名上述化合物为地枫皮醇C。
表1实施例1所述化合物的1H-NMR和13C-NMR数据(测试溶剂:氘代丙酮)
Figure BDA0002382418410000091
上述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具体为:
Figure BDA0002382418410000101
中的一种。
实验例1:地枫皮醇C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毒性作用实验
步骤1:地枫皮醇C测试样品溶液配制
取适量的地枫皮醇C用DMSO配成50mmol/L的溶液,置于4℃保存,备用。
步骤2:细胞培养
将RAW264.7复苏并传代培养,使用添加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制成密度约为5×104个/mL的悬液,进行后续实验。
步骤3:地枫皮醇C的细胞毒性实验
将步骤2制备的细胞悬液,按每孔0.1mL接种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中,空白组则直接加入0.1mL的DMEM完全培养基。细胞置于5%二氧化碳(CO2)培养箱中于37℃培养12h后,用10μmol/L、5μmol/L、2.5μmol/L和1.25μmol/L的化合物处理,对照组和空白组用0.02%DMSO处理。24h后,每孔直接加入10μL5mg/mL的MTT溶液,继续孵育2h。然后,去除培养液,每孔加入100μL的DMSO,避光振荡10min,于570nm波长测定各孔的吸光度。
步骤4:抑制率测定结果
根据抑制率(%)=(OD对照-OD化合物)/(OD对照-OD空白)×100,计算地枫皮醇C不同浓度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浓度下地枫皮醇C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地枫皮醇C(μM) 1.25 2.5 5.0 10.0
细胞生长抑制率(%) 6.3 7.7 21.3 64.7
由表2可知,地枫皮醇C在2.5μM浓度下,对细胞生长是安全的。
实验例2:地枫皮醇C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炎症因子NO的抑制实验
步骤1:地枫皮醇C测试样品溶液配制
取适量的地枫皮醇C用DMSO配成50mmol/L的溶液,置于4℃保存,备用。
步骤2:细胞培养
将RAW264.7复苏并传代培养,使用添加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制成密度约为5×104个/mL的悬液,进行后续实验。
步骤3:给药处理
将步骤2制备的细胞悬液,按每孔0.5mL接种到24孔细胞培养板中。细胞置于5%二氧化碳(CO2)培养箱中于37℃培养12h,然后用2.50μmol/L、1.50μmol/L、0.90μmol/L、0.54μmol/L、0.32μmol/L和0.19μmol/L的地枫皮醇C处理,同时用100ng/mL的LPS诱导细胞。诱导24h后,收集培养液,4℃,6000转/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
步骤4:NO含量测定
根据NO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对步骤3的上清液进行NO含量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利用GraphPad Prism5数据处理软件,通过生成NO抑制率和样品浓度建立量效关系曲线,然后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出NO抑制率为50%时的样品浓度(即IC50值),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地枫皮醇C抑制NO分泌作用
地枫皮醇C浓度(μM) 0.19 0.32 0.54 0.90 1.50 2.50
NO抑制率(%) 14.9 48.3 58.6 73.7 83.6 88.2
由表3可知,地枫皮醇C强烈抑制NO分泌,IC50为0.35μM。
实验例3:地枫皮醇C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炎症因子TNF-α的抑制实验
步骤1:地枫皮醇C测试样品溶液配制
取适量的地枫皮醇C用DMSO配成50mmol/L的溶液,置于4℃保存,备用。
步骤2:细胞培养
将RAW264.7复苏并传代培养,使用添加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制成密度约为5×104个/mL的悬液,进行后续实验。
步骤3:给药处理
将步骤2制备的细胞悬液,按每孔0.5mL接种到24孔细胞培养板中。细胞置于5%二氧化碳(CO2)培养箱中于37℃培养12h,然后用2.50μmol/L、1.50μmol/L、0.90μmol/L、0.54μmol/L、0.32μmol/L和0.19μmol/L的地枫皮醇C处理,同时用100ng/mL的LPS诱导细胞。诱导24h后,收集培养液,4℃,6000转/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
步骤4:TNF-α含量测定
根据TNF-α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对步骤3的上清液进行TNF-α含量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利用GraphPad Prism5数据处理软件,通过生成TNF-α抑制率和样品浓度建立量效关系曲线,然后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出TNF-α抑制率为50%时的样品浓度(即IC50值),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地枫皮醇C抑制TNF-α分泌作用
地枫皮醇C浓度(μM) 0.19 0.32 0.54 0.90 1.50 2.50
TNF-α抑制率(%) 36.4 41.3 53.0 64.8 79.0 90.8
由表4可知,地枫皮醇C强烈抑制TNF-α分泌,IC50为0.42μM。
实验例4:地枫皮醇C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炎症因子IL-6的抑制实验
步骤1:地枫皮醇C测试样品溶液配制
取适量的地枫皮醇C用DMSO配成50mmol/L的溶液,置于4℃保存,备用。
步骤2:细胞培养
将RAW264.7复苏并传代培养,使用添加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制成密度约为5×104个/mL的悬液,进行后续实验。
步骤3:给药处理
将步骤2制备的细胞悬液,按每孔0.5mL接种到24孔细胞培养板中。细胞置于5%二氧化碳(CO2)培养箱中于37℃培养12h,然后用2.50μmol/L、1.50μmol/L、0.90μmol/L、0.54μmol/L、0.32μmol/L和0.19μmol/L的地枫皮醇C处理,同时用100ng/mL的LPS诱导细胞。诱导24h后,收集培养液,4℃,6000转/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
步骤4:IL-6含量测定
根据IL-6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对步骤3的上清液进行IL-6含量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利用GraphPad Prism5数据处理软件,通过生成IL-6抑制率和样品浓度建立量效关系曲线,然后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出IL-6抑制率为50%时的样品浓度(即IC50值),结果表5所示。
表5地枫皮醇C抑制IL-6分泌作用
地枫皮醇C浓度(μM) 0.19 0.32 0.54 0.90 1.50 2.50
IL-6抑制率(%) 1.7 3.0 18.9 43.3 68.1 86.6
由表5可知,地枫皮醇C强烈抑制IL-6分泌,IC50为0.98μM。
对比实验
步骤1:阳性药样品溶液配制
小白菊内酯,用DMSO溶解,配成50mmol/L的溶液,置于4℃保存,备用。
步骤2:细胞培养
将RAW264.7复苏并传代培养,使用添加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制成密度约为5×104个/mL的悬液,进行后续实验。
步骤3:给药处理
将步骤2制备的细胞悬液,按每孔0.5mL接种到24孔细胞培养板中。细胞置于5%二氧化碳(CO2)培养箱中于37℃培养12h,然后用2.50μmol/L、1.50μmol/L、0.90μmol/L、0.54μmol/L、0.32μmol/L和0.19μmol/L的地枫皮醇C处理,同时用100ng/mL的LPS诱导细胞。诱导24h后,收集培养液,4℃,6000转/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
步骤4:TNF-α含量测定
根据TNF-α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对步骤3的上清液进行TNF-α含量测定,结果如表6所示,利用GraphPad Prism5数据处理软件,通过生成TNF-α抑制率和样品浓度建立量效关系曲线,然后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出TNF-α抑制率为50%时的样品浓度(即IC50值),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小白菊内酯抑制TNF-α分泌作用
地枫皮醇C浓度(μM) 0.19 0.32 0.54 0.9 1.5 2.5
TNF-α抑制率(%) 30.2 37.1 53.4 69.4 82.3 93.4
由表6可知,阳性化合物小白菊内酯也显示出强烈抑制TNF-α分泌,IC50为0.44μM。
综上,根据上述的药理活性评价,地枫皮醇C在细胞安全浓度下,能够强烈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阻断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其抗炎作用也与阳性药小白菊内酯的作用相当。因此,地枫皮醇C是一个可用于制备抗炎药物的先导新化合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地枫皮的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200g干燥的地枫皮粉末,加入3000mL正己烷,进行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微波功率为200w,超声波频率为40MHz,提取时间为10min,过滤,取滤渣。
步骤2:每200g步骤1得到的滤渣中,加入3000mL的80vol%的丙酮水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波提取,过滤,浓缩至干,得到提取物A。
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提取物A中加入其8倍重量的双水相萃取溶液,所述双水相溶液由乙醇、三水合磷酸钾和水组成,其中乙醇的质量浓度为35%,三水合磷酸钾的质量浓度为40%,进行萃取,取上相,浓缩至干,得到提取物B。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提取物B加入其4倍重量的甲醇溶解,于4℃静置12h,采用转速为4000转/min,离心5min,得到上清液。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上清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参数为:20mm×250mm,5μm的YMC-Pack ODS-A色谱柱,柱温为25℃,流速为5mL/min,流动相为乙腈A和水B,梯度洗脱:0min-25min,40%A-54%A,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10nm,每次进样100μL;累加收集保留时间为15.4min的色谱峰,于50℃干燥至含水率为4wt%后,得到化合物。
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地枫皮的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200g干燥的地枫皮粉末,加入4000mL正己烷,进行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微波功率为350w,超声波频率为40MHz,提取时间为5min,过滤,取滤渣。
步骤2:每200g步骤1得到的滤渣中,加入4000mL的90vol%的丙酮水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波提取,过滤,浓缩至干,得到提取物A。
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提取物A中加入其12倍重量的双水相萃取溶液,所述双水相溶液由乙醇、三水合磷酸钾和水组成,其中乙醇的质量浓度为40%,三水合磷酸钾的质量浓度为45%,进行萃取,取上相,浓缩至干,得到提取物B。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提取物B加入其6倍重量的甲醇溶解,于4℃静置12h,采用转速为4000转/min,离心5min,得到上清液。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上清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参数为:20mm×250mm,5μm的YMC-Pack ODS-A色谱柱,柱温为25℃,流速为5mL/min,流动相为乙腈A和水B,梯度洗脱:0min-25min,40%A-54%A,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10nm,每次进样100μL;累加收集保留时间为15.4min的色谱峰,于50℃干燥至含水率为3wt%后,得到化合物。
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枫皮醇C,其特征在于,为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
Figure FDA0002382418400000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枫皮醇C,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具体为:
Figure FDA0002382418400000012
中的一种。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干燥的地枫皮粉末,加入正己烷,进行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过滤,取滤渣;
步骤2:在步骤1得到的滤渣中,加入70vol%-90vol%的丙酮水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波提取,过滤,浓缩至干,得到提取物A;
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提取物A中加入其8-12倍重量的双水相萃取溶液,进行萃取,取上相,浓缩至干,得到提取物B;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提取物B其用4-6倍重量的甲醇溶解,静置后离心,得到上清液;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上清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累加收集保留时间为15.4min的色谱峰,干燥后,即得到通式(Ⅰ)所示的地枫皮醇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地枫皮粉末的粒径为20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中,微波功率均为100w-350w,超声波频率均为40MHz,提取时间均为5min-15min,料液比均为1g:(10-20)mL。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双水相萃取溶液由乙醇、三水合磷酸钾和水组成,其中乙醇的质量浓度为25%-40%,三水合磷酸钾的质量浓度为35%-4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静置的温度为4℃,时间为12h;所述离心的转速为4000转/min,时间为5min。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制备参数为:20mm×250mm,5μm的YMC-Pack ODS-A色谱柱,柱温为25℃,流速为5mL/min,流动相为乙腈A和水B,梯度洗脱:0min-25min,40%A-54%A,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10nm,每次进样100μL;所述干燥的温度为50℃,干燥至含水率≤5wt%。
9.一种抗炎药物,包括有效成分和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枫皮醇C或其可药用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炎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炎药物的剂型为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载体为缓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和润滑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CN202010087015.1A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11205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7015.1A CN111205253B (zh)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7015.1A CN111205253B (zh)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5253A true CN111205253A (zh) 2020-05-29
CN111205253B CN111205253B (zh) 2021-09-24

Family

ID=70785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7015.1A Active CN111205253B (zh)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0525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4640A (zh) * 2007-03-13 2007-08-29 温州医学院 蒲公英中的木质素及其抗菌活性和医药用途
WO2013181296A2 (en) * 2012-05-29 2013-12-05 Unigen,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weight
CN104926825A (zh) * 2015-05-07 2015-09-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促进神经营养活性的新木脂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053673A (zh) * 2018-08-16 2018-12-21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一种倍半木脂素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206394A (zh) * 2018-08-16 2019-01-15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一种倍半木脂素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4640A (zh) * 2007-03-13 2007-08-29 温州医学院 蒲公英中的木质素及其抗菌活性和医药用途
WO2013181296A2 (en) * 2012-05-29 2013-12-05 Unigen,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weight
CN104926825A (zh) * 2015-05-07 2015-09-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促进神经营养活性的新木脂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053673A (zh) * 2018-08-16 2018-12-21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一种倍半木脂素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206394A (zh) * 2018-08-16 2019-01-15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一种倍半木脂素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ONG, CHUANFU,ET AL.: "Sesquineolignans and terpene-sesquineolignans: anti-acetylcholinesterase constituents from Illicium simonsii", 《PLANTA MEDICA》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5253B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okotkiewicz et al. Isolation of xanthone and benzophenone derivatives from Cyclopia genistoides (L.) Vent.(honeybush) and their pro-apoptotic activity on synoviocytes from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Liu et al. An in vivo and in vitro assessment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antinociceptive,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ies of Clematis terniflora DC. extract, participation of aurantiamide acetate
Le 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rhizome of Eleutherine bulbosa and their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production in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CN106008502A (zh) 马齿苋中新骨架生物碱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CN101979366A (zh) 莪术中的二苯庚烷类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
CN100569234C (zh)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银杏总内酯组合物
Jeong et al. Antifibrotic compounds from Liriodendron tulipifera attenuating HSC-T6 proliferation and TNF-α production in RAW264. 7 cells
CN111253247B (zh) 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新酚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491680B (zh) 一种预防或治疗老年痴呆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05253B (zh) 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786562B (zh) 一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及其用途
CN101966212A (zh) 一种小叶丁香树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RU2519769C1 (ru) Средство, обладающее противоопухолевым и иммуномодулирующим действием
CN101367802B (zh) 苦木中的β-卡巴林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670670B (zh) 一种高银杏萜类内酯含量的银杏达莫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CN103113196B (zh) 一种连钱草酚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37198B (zh) 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9091602B (zh) 韭菜子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及其在制备保护肝损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08125995B (zh) 一种银杏叶黄酮提取物及其应用
CN101816702B (zh) 取自夏枯草的防治肺癌组合物及其在制备防治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KR20190119020A (ko) 지칭개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항염증 조성물
CN103613632A (zh) 新的29-降齐墩果烷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糖苷酶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
CN114409544B (zh) 具有血管舒张活性的苯丙素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09535115A (zh) 了哥王中总香豆素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及应用
CN112920146B (zh) 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