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2070A - 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2070A
CN111202070A CN202010107842.2A CN202010107842A CN111202070A CN 111202070 A CN111202070 A CN 111202070A CN 202010107842 A CN202010107842 A CN 202010107842A CN 111202070 A CN111202070 A CN 111202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pesticide
enamide
application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78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敏
王洪涛
李凌云
栾炳辉
石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01078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020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02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207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nitrogen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his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derivative or of a thio analogue of a carboxylic group,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6N-acyl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1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the group —CO—N<, e.g. carboxylic acid amides or imides; Thio analogue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属于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本发明中,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作用机制不同,复配后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将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进行复配,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在田间进行应用,具有用量低、防效高、环境友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鳞翅目害虫是昆虫纲第二大目,种类繁多,对农林作物危害最大。目前对其防治主要是化学农药防治,常用农药主要为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等。随着农药的长期重复使用,害虫对常规杀虫剂的抗性越来越高,农药的用量也越来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本发明的组合物用量小、且具有良好的防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所述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100~100:1。
优选的,所述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的质量比为2: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组合物的杀虫剂,所述杀虫剂中溴虫氟苯双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10%;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5%。
优选的,所述杀虫剂的剂型包括悬浮剂、水乳剂和微乳剂。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组合物或所述杀虫剂在防治作物鳞翅目害虫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作物包括水果、蔬菜、粮食作物、茶和油料作物。
优选的,所述鳞翅目害虫包括桃小实心虫、棉铃虫或玉米螟。
优选的,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组合物或杀虫剂稀释2000~7000倍后,喷施于作物。
优选的,所述喷施的时期为鳞翅目害虫的虫卵孵化期、幼虫期或者虫害发生期;所述喷施的次数为1~2次,两次喷施的间隔时间为7~14。
优选的,稀释后的组合物或杀虫剂的施用量为50~250L/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本发明中,溴虫氟苯双酰胺为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别构调节剂,通过别构抑制GABA激活的氯通道,引起昆虫过度兴奋和抽搐,导致昆虫死亡;椒碱烯酰胺有较强的透皮吸收作用,其对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作用机制不同,复配后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将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进行复配,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的质量比在1:1、1:2、1:10、1:20、1:40、1:100、2:1、10:1、20:1、40:1和100:1的情况下,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1配比时,共毒系数为237.845;本发明的组合物在田间进行应用,具有用量低、防效高、环境友好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所述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100~100:1,优选为1:20~20:1,更优选为2:1;所述溴虫氟苯双酰胺购自于巴斯夫公司;所述椒碱烯酰胺购自于云南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发明中,溴虫氟苯双酰胺为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别构调节剂,通过别构抑制GABA激活的氯通道,引起昆虫过度兴奋和抽搐,导致昆虫死亡;椒碱烯酰胺有较强的透皮吸收作用,其对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作用机制不同,复配后不容易产生抗药性,能够减缓抗药性的产生。本发明将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进行复配,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的质量比在1:1、1:2、1:10、1:20、1:40、1:100、2:1、10:1、20:1、40:1和100:1的情况下,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组合物的杀虫剂,所述杀虫剂中溴虫氟苯双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10%,优选为8%;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5%,优选为4%;所述杀虫剂优选的还包括辅料;本发明对所述辅料的种类和用量没有特殊限制,以本领域常规杀虫剂农药的种类和用量为准;所述杀虫剂的剂型优选的包括悬浮剂、水乳剂和微乳剂。
本发明中,所述杀虫剂优选的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和辅料混合,得到杀虫剂。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组合物或所述杀虫剂在防治作物鳞翅目害虫中的应用;所述作物优选的包括水果、蔬菜、粮食作物、茶和油料作物;所述水果包括苹果和桃;所述蔬菜包括番茄;所述粮食作物包括玉米;所述鳞翅目害虫优选的包括桃小实心虫、棉铃虫或玉米螟。
本发明中,所述应用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组合物或杀虫剂稀释2000~7000倍后,喷施于作物;所述组合物的稀释倍数优选为3000~6000倍,更优选为4000~5000倍;所述喷施的时期优选为鳞翅目害虫的虫卵孵化期、幼虫期或者虫害发生期所述喷施的次数为1~2次,两次喷施的间隔时间为7~14天;稀释后的组合物或杀虫剂的施用量优选为50~250L/亩,更优选为100~200L/亩;所述稀释采用的试剂优选为水。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室内毒力测定
1、药剂配制
所选用的药剂为: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由巴斯夫公司提供,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由云南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在制作复配杀虫组合物时,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的质量比分别选取1:1、1:2、1:10、1:20、1:40、1:100、2:1、10:1、20:1、40:1、100:1。单剂和复配杀虫组合物用丙酮稀释为10000mg/L母液备用,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分别稀释成5~7个浓度梯度。
2、处理方法
取直径90mm滤纸,吸取1ml药液,从滤纸中心向外均匀环形滴加,使其充分湿润,待丙酮挥发后,放于直径90mm的培养皿内,用软毛笔迅速挑取幼虫30头于滤纸上,放入少量切成小粒的饲料。每个质量浓度为1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
3、饲养与观察
处理后的试虫置于温度为25℃±1℃、相对湿度60%~70%、光周期为L:D=(16:8)h的光照培养箱中。
4、结果检查
处理24h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用镊子轻触昆虫身体,以虫体不动为死亡标准,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5、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数学方法对复配药剂的药性进行分析,采用孙云沛等提出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不同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复配比例对桃小食心虫的杀虫活性。
毒力指数TI=(标准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TI×A剂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B剂的TI×B剂在混剂中占的百分数(%)]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l00
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规定,混剂配方增效的判断标准为:共毒系数大于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120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小于80为拮抗作用。
对不同配比进行统计分析,室内生测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求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相关系数。
6、结果
表1不同配比的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的室内毒力测定
Figure BDA0002388964060000051
表1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对苹果桃小食心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质量比在1:100~100:1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1表现出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237.845。
实施例2田间药效评价
配制12%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含质量百分含量为8%的溴虫氟苯双酰胺和质量百分含量为4%的椒碱烯酰胺),田间以12%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2000倍、3000倍、4000倍进行处理,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2000倍、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500倍为对照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
1、处理条件
处理对象为桃小食心虫,供试作物为苹果树,品种为红富士。
处理地苹果桃小食心虫历年发生普遍而均匀;处理期间苹果生育期为幼果膨大期,所有处理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生育阶段、株行距等)和植株长势均一,并与当地的栽培措施相一致。
2、试剂
处理药剂为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植保所按照2:1复配的12%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对照药剂为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巴斯夫公司;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云南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处理设12%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2000倍、3000倍、4000倍共3个处理,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4000倍、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500倍,清水对照,3个对照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小区面积3棵树,采用随机排列。
3、施药方法
7月11日、7月18日一代桃小食心虫卵孵化期、幼虫期或者虫害发生期连续喷施二次。亩用水量200L。
4、调查、记录方法
根据田间药效处理准则GB/T17980.65-2004,由于蛀果孔不易发现,因此二次药后34天调查脱果数确定防效。每小区调查2株树,在每个调查树的树冠四周及内膛的中上部随机检查100个果实,共计200个果实,记录其中的虫果数。
药效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2388964060000061
5、结果与分析
表2供试药剂田间处理结果
Figure BDA0002388964060000062
Figure BDA0002388964060000071
注:表中数据均为各处理平均数据
表3复配杀虫剂减量用药特点
Figure BDA0002388964060000072
从表2可以看出12%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对苹果桃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防效。12%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各处理防效均优于对照单剂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4000倍液和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500倍液;处理期间各处理对供试苹果品种安全,无药害发生。
上述处理结果表明12%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可以用作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防治,与单剂相比可减少用药量(如表3所示)、提高防治效果,为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了新型药剂。
实施例3: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对番茄棉铃虫田间防效
1、处理条件
处理对象为棉铃虫,处理于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处理地进行,供试品种为爱丰。所有处理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生育阶段、株行距等)和植株长势均一,并与当地的栽培措施相一致。
2、处理设计
处理药剂为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植保所按照1:2复配的30%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含10%溴虫氟苯双酰胺和20%椒碱烯酰胺),对照药剂为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巴斯夫公司;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云南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处理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30%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5000倍、6000倍、7000倍,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500倍,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4000倍、清水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
3、施药方法
于番茄棉铃虫发生期,将药剂按规定倍数兑水稀释,使用MATABI Super Green 16型喷雾器对植株进行全株喷雾,标准是使叶片反正面均匀着药,亩用水量60L。
4、调查、记录方法
根据田间药效处理准则GB/T17980.5-2000,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天、3天、7天各调查一次药效。采用定点定株观察,每小区中间数行随机取样挂牌固定5点,每点固定5株有棉铃虫的番茄植株,共计25株,记录植株上棉铃虫活幼虫数。
药效计算方法如下:
防治效果(%)=[1-(清水对照区药前活虫量×药剂处理区药后活虫量)/(清水对照区药后活虫量×药剂处理区药前活虫量)]×100
5、结果与分析
表4供试药剂田间处理结果
Figure BDA0002388964060000081
注:表中数据均为各处理平均数据。
表5复配杀虫剂减量用药特点
Figure BDA0002388964060000082
Figure BDA0002388964060000091
从表4可以看出30%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对棉铃虫具有较好的防效。30%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各处理防效均优于对照单剂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4000倍液,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500倍液;处理期间各处理对供试番茄品种安全,无药害发生。由表5可以看出,复配杀虫剂7000倍较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4000倍、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500倍有效成分使用量分别减少了39.86%、52.50%。
实施例4: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对玉米螟田间防效
1、处理条件
处理对象为玉米螟,处理于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处理地进行,供试品种为农大108。所有处理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生育阶段、株行距等)和植株长势均一,并与当地的栽培措施相一致。
2、处理设计
处理药剂为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植保所按照1:1复配的20%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含10%溴虫氟苯双酰胺和10%椒碱烯酰胺),对照药剂为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巴斯夫公司;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云南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处理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0%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4000倍、5000倍、6000倍,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500倍,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4000倍、清水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
3、施药方法
于玉米螟发生期,将药剂按规定倍数兑水稀释,使用MATABI Super Green 16型喷雾器对植株进行全株喷雾,标准是使叶片反正面均匀着药,亩用水量60L。
4、调查、记录方法
根据田间药效处理准则GB/T17980.6-2000,在害虫当代末期,即施药后15天调查1次。按照棋盘式样点取样法每处理取5点,每点调查10株,共调查50株,剥查受害株的活虫数,与对照区比较计算相对防效。
药效计算方法:防治效果(%)=[1-(清水对照区药前活虫量×药剂处理区药后活虫量)/(清水对照区药后活虫量×药剂处理区药前活虫量)]×100
5、结果与分析
表6供试药剂田间处理结果
Figure BDA0002388964060000101
注:表中数据均为各处理平均数据。
表7复配杀虫剂减量用药特点
Figure BDA0002388964060000102
从表6可以看出20%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对玉米螟具有较好的防效。20%溴虫氟苯双酰胺·椒碱烯酰胺杀虫组合物各处理防效均优于对照单剂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4000倍液,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500倍液;处理期间各处理对供试玉米品种安全,无药害发生。由表7可以看出,复配杀虫剂6000倍较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4000倍、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500倍有效成分使用量分别减少了30.7%、72.22%。
实施例5本发明的组合物安全性评价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人畜的毒性与对作物的安全性是符合要求的。组合物经认定机构毒性处理结果表明属于微毒类农药:
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5000mg/kg,♀>5000mg/kg;
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5000mg/kg,♀>5000mg/kg;
兔眼刺激积分为0(1h),48h后为0(1:100)稀释,对眼无刺激性;
兔眼刺激积分为0(4h),对皮肤无刺激性。
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测定,证明本发明的组合物能够有效防治果蔬粮油作物鳞翅目害虫,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效,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具有用量低、防效高、环境友好等特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所述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100~10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椒碱烯酰胺的质量比为2:1。
3.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组合物的杀虫剂,所述杀虫剂中溴虫氟苯双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10%;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的剂型包括悬浮剂、水乳剂和微乳剂。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组合物或权利要求3或4所述杀虫剂在防治作物鳞翅目害虫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包括水果、蔬菜、粮食作物、茶和油料作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鳞翅目害虫包括桃小实心虫、番茄棉铃虫或玉米螟虫。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组合物或杀虫剂稀释2000~7000倍后,喷施于作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施的时期为鳞翅目害虫的虫卵孵化期、幼虫期或者虫害发生期;所述喷施的次数为1~2次,两次喷施的间隔时间为7~14天。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稀释后的组合物或杀虫剂的施用量为50~250L/亩。
CN202010107842.2A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Withdrawn CN1112020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7842.2A CN111202070A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7842.2A CN111202070A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2070A true CN111202070A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81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7842.2A Withdrawn CN111202070A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020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2685B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4322572B (zh) 一种植物源杀虫剂
CN107568231A (zh) 一种含有天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10959616A (zh) 一种植物源混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1803605B (zh) 一种丁烯氟虫腈与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4855432B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8184902A (zh) 一种含沼液和杀虫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897948A (zh) 一种防治茶棍蓟马的农药
CN111202070A (zh) 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CN108294003A (zh) 含沼液-杀虫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在作物害虫防治的应用
CN116473072A (zh) 一种含甲氧哌啶乙酯和嗪虫唑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264545A (zh) 一种防治蚜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CN107156169A (zh) 一种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94136B (zh) 一种防治橘红潜叶蛾的农药组合物
CN109329293B (zh) 一种含有丁虫腈和苦参碱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1305727A (zh) 一种含有阿维菌素和丙溴磷的高效杀虫剂组合物
CN112314610A (zh) 一种包含噁唑酰草胺、氯吡嘧磺隆和丁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15474608B (zh) 一种用于乌塌菜病害防治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271082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8184901A (zh) 一种含沼液和杀螨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264563A (zh) 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CN102550561A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
CN107006495A (zh) 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和苦参碱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9744252B (zh) 一种防治柑橘螨虫的增效组合物
CN104621175A (zh) 一种含氟吡呋喃酮和辛硫磷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