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4563A - 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4563A
CN111264563A CN202010107843.7A CN202010107843A CN111264563A CN 111264563 A CN111264563 A CN 111264563A CN 202010107843 A CN202010107843 A CN 202010107843A CN 111264563 A CN111264563 A CN 111264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amide
composition
pesticide
piperine
pes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78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敏
王洪涛
王英姿
李凌云
栾炳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01078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45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4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456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substances of unknown or undetermined composition, e.g. substanc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the mode of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cyclopropane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属于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本发明中,椒碱烯酰胺又称辣椒素对害虫有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双丙环虫酯通过干扰昆虫弦音器的功能,导致昆虫对环境失去感应,进而不能取食,失水,最终饥饿而死;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作用机制不同,复配后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在防治蚜虫、小绿叶蝉、烟粉虱中均较单剂表现出更好的防效,且降低了单剂的使用量。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刺吸式口器害虫在我国各作物主产区普遍发生,主要包括蚜虫类、叶蝉类、蓟马类、盲蝽类、飞虱类等害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植物叶片受害,果实停止生长,给农作物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对其防治主要是化学农药防治,常用农药主要为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和毒死蜱等。随着农药的长期重复使用,害虫对常规杀虫剂的抗性越来越高,农药的用量也越来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本发明的组合物用量小、且具有良好的防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所述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1:1~80:1。
优选的,所述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4: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组合物的杀虫剂,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20%;所述杀虫剂中双丙环虫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
优选的,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时,双丙环虫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时,双丙环虫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时,双丙环虫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
优选的,所述杀虫剂的剂型包括水乳剂和微乳剂。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组合物或者所述杀虫剂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刺吸式口器害虫包括蚜虫、小绿叶蝉和烟粉虱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组合物或杀虫剂稀释1000~6000倍后,喷施于虫害作物。
优选的,所述喷施的时期为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虫害发生期;所述喷施的次数为1~2次,两次喷施的间隔时间为7~14天。
优选的,稀释后的组合物或杀虫剂的施用量为60~200L/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本发明中,椒碱烯酰胺又称辣椒素对害虫有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双丙环虫酯通过干扰昆虫弦音器的功能,导致昆虫对环境失去感应,进而不能取食,失水,最终饥饿而死;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作用机制不同,复配后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1:1、2:1、4:1、10:1、20:1、40:1、60:1、80:1的情况下,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4:1表现出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本发明的组合物在防治蚜虫、小绿叶蝉、烟粉虱中均较单剂表现出更好的防效,且降低了单剂的使用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所述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1:1~80:1,优选为2:1~60:1,更优选为4:1~40:1,最优选为10:1~20:1;所述椒碱烯酰胺购自于云南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所述双丙环虫酯购自于巴斯夫欧洲公司。
本发明中,椒碱烯酰胺又称辣椒素对害虫有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双丙环虫酯通过干扰昆虫弦音器的功能,导致昆虫对环境失去感应,进而不能取食,失水,最终饥饿而死;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作用机制不同,复配后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组合物的杀虫剂,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20%,优选为6%~10%;所述杀虫剂中双丙环虫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优选为2%;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时,双丙环虫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1%;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时,双丙环虫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3%;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时,双丙环虫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2%。
本发明中,所述杀虫剂的剂型优选的包括水乳剂、微乳剂。
本发明中,所述杀虫剂优选的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和辅料混合,得到杀虫剂。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组合物或者所述杀虫剂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刺吸式口器害虫包括蚜虫、小绿叶蝉和烟粉虱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中,所述应用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组合物或杀虫剂稀释1000~6000倍后,喷施于虫害作物;所述组合物的稀释倍数优选为1500~5000倍,更优选为2000~3000倍;所述喷施的时期为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虫害发生期;所述喷施的次数为1~2次,两次喷施的间隔时间为7~14;稀释后的组合物或杀虫剂的施用量优选为60~200L/亩,更优选为70~150L/亩,最优选为100~120L/亩;所述稀释采用的试剂优选为水。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室内毒力测定
1、药剂配制
所选用的药剂为:92.5%双丙环虫酯原药,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在制作复配杀虫组合物时,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分别选取1:1、2:1、4:1、10:1、20:1、40:1、80:1、100:1。单剂和复配杀虫组合物用丙酮稀释为10000mg/L母液备用,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分别稀释成5~7个浓度梯度。
2、处理方法
采用浸虫法测定杀虫剂对蚜虫的毒力效果。从田间采回新鲜的带有蚜虫的苹果嫩梢,剔除多余的蚜虫,保留大小基本一致的健康无翅成蚜,将其浸入药液中5s,取出晾干后,放入已垫有滤纸的直径为90mm的培养皿中,培养皿加水保湿,浸虫药液每个质量浓度为1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30头蚜虫。
3、饲养与观察
处理后的蚜虫置于温度为25℃±1℃、相对湿度60%、光周期为L:D=(16:8)h条件下饲养和观察。
4、结果检查
24h后在检查各处理害虫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活虫数与死亡虫数。
5、数据统计
采用孙云沛等提出的共毒系数(CTC)法评价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不同配比杀虫剂的杀虫活性。
毒力指数TI=(标准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TI×A剂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B剂的TI×B剂在混剂中占的百分数(%)]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l00
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规定,混剂配方增效的判断标准为:共毒系数大于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120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小于80为拮抗作用。
对不同配比进行统计分析,室内生测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求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相关系数。
6、结果与分析
表1不同配比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2388962740000051
表1中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对苹果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质量比在1:1~80:1表现为增效,100:1表现为相加,其中4:1表现出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实施例2: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对苹果黄蚜田间防效
1、处理条件
处理对象为黄蚜,供试作物为苹果树,品种为红富士。
处理于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处理地进行,处理地苹果黄蚜历年发生普遍而均匀;处理期间苹果生育期为果实膨大期,所有处理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生育阶段、株行距等)和植株长势均一,并与当地的栽培措施相一致。
2、处理流程
处理药剂为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植保所按照4:1复配的5%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含4%椒碱烯酰胺和1%双丙环虫酯),对照药剂为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巴斯夫公司;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云南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处理共设5%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1000倍液,2000倍液,3000倍液,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500倍液,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000倍液和清水对照6个处理,每处理4棵树,每处理重复4次,1个重复为1个小区,各小区采用随机排列。
3、施药方法
于苹果黄蚜发生期将药剂按规定倍数兑水稀释,使用MATABI Super Green 16型喷雾器对苹果树进行全株喷雾,标准是使叶片反正面均匀着药,亩用水量200L。
4、调查、记录方法
根据田间药效处理准则GB/T17980.65-2004,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第3、7、14天分别调查残存活虫数,共调查4次。每小区调查2株树,每株按东、西、南、北、中固定5个被害稍,每稍调查顶稍5-10片叶的活蚜虫数。
药效计算方法:防治效果(%)=[1-(清水对照区药前活虫量×药剂处理区药后活虫量)/(清水对照区药后活虫量×药剂处理区药前活虫量)]×100
5、结果与分析
表2供试药剂田间处理结果
Figure BDA0002388962740000061
注:表中数据均为各处理平均数据。
表3复配杀虫剂减量用药特点
Figure BDA0002388962740000062
Figure BDA0002388962740000071
从表2可以看出,5%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对苹果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各处理防效优于单剂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和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处理期间各处理对供试苹果品种安全,无药害发生。从表3可以看出,复配杀虫剂3000倍分别较两单剂500倍、10000倍减少了77.75%和33.00%的使用量。
实施例3: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对茶小绿叶蝉田间防效
1、处理条件
处理对象为茶小绿叶蝉,处理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进行,供试茶品种为平阳特早,供试茶园小绿叶蝉发生普遍均匀。所有处理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生育阶段、株行距等)和植株长势均一,并与当地的栽培措施相一致。
2、处理流程
处理药剂为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植保所按照10:1复配的22%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含20%椒碱烯酰胺和2%双丙环虫酯),对照药剂为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巴斯夫公司;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云南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处理设22%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4000倍、5000倍、6000倍,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500倍,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000倍,清水对照,共6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
3、施药方法
于茶小绿叶蝉发生期,将药剂按规定倍数兑水稀释,使用MATABI Super Green 16型喷雾器对茶进行全株喷雾,标准是使叶片反正面均匀着药,亩用水量70L。
4、调查、记录方法
根据田间药效处理准则GB/T17980.56-2004,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天、3天、7天各调查一次药效。晨露未干时或阴天调查,每小区随机调查30个芽稍上的若虫、成虫数。
药效计算方法如下:
防治效果(%)=[1-(清水对照区药前活虫量×药剂处理区药后活虫量)/(清水对照区药后活虫量×药剂处理区药前活虫量)]×100
5、结果与分析
表4供试药剂田间处理结果
Figure BDA0002388962740000081
注:表中数据均为各处理平均数据。
表5复配杀虫剂减量用药特点
Figure BDA0002388962740000082
从表4可以看出,22%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对小绿叶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加。22%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各处理防效均优于对照单剂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和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且明显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表5可以看出,22%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6000倍液体较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500倍和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000倍有效成分用量分别减少了45.24%、34.29%。
实施例4: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对番茄烟粉虱田间防效
1、处理条件
处理对象为番茄烟粉虱,供试作物为番茄,品种为爱丰。
处理于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农场进行,所有处理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生育阶段、株行距等)和植株长势均一,并与当地的栽培措施相一致。
2、处理流程
处理药剂为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植保所按照2:1复配的9%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含6%椒碱烯酰胺和3%双丙环虫酯),对照药剂为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巴斯夫公司;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云南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处理设9%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1500倍、2000倍、2500倍,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500倍,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2000倍,清水对照,共6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
3、施药方法
于番茄烟粉虱发生期将药剂按规定倍数兑水稀释,使用MATABI Super Green 16型喷雾器对植株进行全株喷雾,标准是使叶片反正面均匀着药,亩用水量60L。
4、调查、记录方法
根据田间药效处理准则NY/T1464.43-2012,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天、7天、14天各调查一次药效。每小区固定中间行5株,成虫调查必须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每株每次均调查顶部3张叶片的成虫数。
药效计算方法:防治效果(%)=[1-(清水对照区药前活虫量×药剂处理区药后活虫量)/(清水对照区药后活虫量×药剂处理区药前活虫量)]×100
5、结果与分析
表6供试药剂田间处理结果
Figure BDA0002388962740000091
Figure BDA0002388962740000101
注:表中数据均为各处理平均数据。
表7复配杀虫剂减量用药特点
Figure BDA0002388962740000102
从表6、表7中可以看出9%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对番茄烟粉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加。9%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各处理防效均优于对照单剂3%椒碱烯酰胺水乳剂和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且明显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椒碱烯酰胺·双丙环虫酯杀虫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使用剂量降低,杀虫效果明显提高,且对作物安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实施例5本发明组合物安全性评价
复配组合物(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20%,双丙环虫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经认定机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属于微毒类农药:
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5000mg/kg,♀>5000mg/kg;
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5000mg/kg,♀>5000mg/kg;
兔眼刺激积分为0(1h),48h后为0(1:100)稀释,对眼无刺激性;
兔眼刺激积分为0(4h),对皮肤无刺激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所述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1:1~8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椒碱烯酰胺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4:1。
3.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组合物的杀虫剂,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20%;所述杀虫剂中双丙环虫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时,双丙环虫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时,双丙环虫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所述杀虫剂中椒碱烯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时,双丙环虫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的剂型包括水乳剂和微乳剂。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组合物或者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杀虫剂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吸式口器害虫包括蚜虫、小绿叶蝉和烟粉虱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组合物或杀虫剂稀释1000~6000倍后,喷施于虫害作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施的时期为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虫害发生期;所述喷施的次数为1~2次,两次喷施的间隔时间为7~14天。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稀释后的组合物或杀虫剂的施用量为60~200L/亩。
CN202010107843.7A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Withdrawn CN1112645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7843.7A CN111264563A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7843.7A CN111264563A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4563A true CN111264563A (zh) 2020-06-12

Family

ID=70991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7843.7A Withdrawn CN111264563A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456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4864B (zh) 林果注干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22572B (zh) 一种植物源杀虫剂
CN114847293B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287450B (zh) 一种防治甘蔗蓟马的农药组合物
CN116897948A (zh) 一种防治茶棍蓟马的农药
CN103004854A (zh) 辣根素与烟碱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10959616A (zh) 一种植物源混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5532680B (zh) 一种含三氟苯嘧啶和环氧虫啶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
CN111264563A (zh) 一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CN111264545A (zh) 一种防治蚜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CN111466414A (zh) 杀小地老虎的药剂
CN110810432A (zh) 一种具有园林植物蚧虫防害作用的有机覆盖物
CN104542616A (zh) 含有吡蚜酮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CN114794136B (zh) 一种防治橘红潜叶蛾的农药组合物
CN113841709B (zh) 一种用夹竹桃及其组合物制备的杀虫剂
CN111202070A (zh) 一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应用
CN114667881B (zh) 一种零农残枸杞子生产方法
CN115474608B (zh) 一种用于乌塌菜病害防治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Nagendra et al. Effect of natural mosquito repellent activity of Sticks of Tragia involucrata leaves
CN116548432A (zh) 一种悬浮组合物用于防治柑橘红蜘蛛的方法
CN118556723A (zh) 一种含苦参碱和互生叶白千层提取物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8160740A (zh) 一种防治菠萝蜜害虫的活性杀虫剂
CN112021317A (zh) 一种含有吡丙醚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548460A (zh) 一种含呋虫胺的组合物用于防治花椰菜菜青虫的应用
CN116548462A (zh) 一种含呋虫胺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葱蓟马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