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2001A - 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2001A
CN111202001A CN202010121683.1A CN202010121683A CN111202001A CN 111202001 A CN111202001 A CN 111202001A CN 202010121683 A CN202010121683 A CN 202010121683A CN 111202001 A CN111202001 A CN 111202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lowing
blowing pipe
way air
pollination
seed p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16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2001B (zh
Inventor
王永维
姚福强
郝一枫
王俊
韦真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0101216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02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02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2001A/zh
Priority to JP2022505362A priority patent/JP7281152B2/ja
Priority to PCT/CN2020/122127 priority patent/WO202116933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2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2001B/zh
Priority to US17/340,105 priority patent/US11985929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 A01H1/027Apparatus for pollin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otan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推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该授粉机包括手扶式动力底盘、升降总成、气力式授粉总成、控制总成,各气吹管的气流速度、与父本穗部的相对位置分别通过控制总成、升降总成调节,气力式授粉总成设有较大行比杂交水稻制种父本行数少1的多支气吹管,授粉时每支气吹管位于对应的两行父本的行间,通过气吹管前部气吹口处定向、均匀、恒速的气流将花粉吹脱花蕊并向母本厢输送花粉,且每支气吹管气流速度不同保证了其输送花粉至特定的母本区域,从而实现了大行比制种时高效、均匀授粉,整机结构紧凑,满足当前杂交水稻规模化大行比制种机械化授粉要求。

Description

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具体的说是一种适应规模化制种父母本大行比种植的气力式授粉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杂交水稻发源地也是杂交稻种主要产区,2017年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约16万公顷,年产种子超过2.8亿千克,制种已实现规模化。但授粉是一项技术要求强、精度要求高、时间要求紧的作业。水稻花粉花期较短,盛花期仅有7~10天,一般一天内只有1.5~2小时的开花时间,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授粉作业。人工辅助授粉包括人力式和机械式,截止目前尚无推广应用的机械式授粉机,人力式授粉仍是主要授粉方式。人力式授粉主要有单长竿赶粉、双短杆推粉、绳索拉粉。单长竿赶粉、双短杆推粉是用杆将父本植株推向母本植株使花粉脱落并散落到母本植株柱头的授粉方法,适用父母本种植行比为1:3、1:4、2:6、2:8等种植方式的授粉,收获的种子质量较高、产量也较高,但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与现代规模化制种要求不相适应。绳索拉粉是两人各拉绳索的一端分别在制种田两侧跑步,利用绳索将父本植株推向母本植株,使花粉飘散至母本柱头的授粉方法,是当前没有适用的授粉装备条件下为提高生产率不得已选择的授粉方式,但劳动强度高、花粉利用率低、产量损失大。可见,传统的人力授粉方法虽简单易行,但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易伤植株,授粉不均现象较明显,降低了制种产量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种业生产的要求。机械式授粉包括碰撞式和气力式两种,碰撞式授粉主要是模拟人力竹竿“赶粉”,将花粉振落并向母本传播实现授粉,但这种授粉方式花粉基本散落在近父本植株处,传播距离短、分布不均匀,且碰撞过程易对植株造成损伤,不符合现代种业高效授粉的要求。气力式授粉原理是利用风机产生持续、稳定的气流将花粉吹离花蕊并飘落在雌蕊柱头上,完成授粉,但目前尚无相应的机型。因此,当前杂交水稻制种业急需的大行比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授粉设备,大幅度提高授粉作业生产率,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水平、制种质量和产量,有效解决规模化大行比制种花粉定向输送、均匀授粉问题,以促进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目前杂交水稻制种缺乏机械化授粉装备的问题,适应规模化大行比制种需求,提供一种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通过每个气吹管使花粉脱落并定向输送,以作用于相对应的母本区域,实现定向、均匀、高效授粉。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其包括手扶式动力底盘、升降总成、气力式授粉总成、控制总成;升降总成、控制总成固定在手扶式动力底盘上部,气力式授粉总成固定在升降总成的前部且由升降总成控制上下升降;
所述手扶式动力底盘包括发动机、离心式离合器、支重轮、驱动轮、减速器、分禾器、扶手,发动机的动输出轴通过离心式离合器与减速器动力输入轴连接,驱动轮安装在减速器动力输出轴上,支重轮固定在减速器下方,扶手前部固定在减速器上,分禾器固定在减速器前部,升降总成通过支架固定在减速器上;
所述气力式授粉总成包括升降架、流速传感器、第一右单向气吹管、第二右单向气吹管、中央双向气吹管、导流板、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第一左单向气吹管、直流风机、驱动控制器、支板、蓄电池、直角滑套,第一右单向气吹管、第二右单向气吹管、中央双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第一左单向气吹管均为L形且垂直段长度相同,在第一右单向气吹管、第二右单向气吹管、中央双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第一左单向气吹管的垂直段同一高度处均上下对称地固定有的两个直角滑套,且两个直角滑套间的间距与升降架宽度相同,第一右单向气吹管、第二右单向气吹管、中央双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第一左单向气吹管通过直角滑套从右到左依次均匀套装在升降架上,并通过每个直角滑套上的锁紧螺栓固定;五个支板均匀固定在升降总成上部,五个直流风机分别固定在五个支板前侧部,五个驱动控制器分别固定在五个支板后侧部,五个直流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软管分别与第一右单向气吹管、第二右单向气吹管、中央双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第一左单向气吹管上部相连通;
第一右单向气吹管、第二右单向气吹管、中央双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第一左单向气吹管的水平段前端均开设有气吹口,且气吹口处下部均设有导流板,用于形成使父本的花粉向母本行飘散的气流;第一右单向气吹管、第二右单向气吹管、中央双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第一左单向气吹管垂直段同一高度处分别固定有一个流速传感器,每个流速传感器的检测端伸入所在气吹管内部以测定管内气流速度;蓄电池固定在升降总成的支架上;
升降总成包括支架、导轨、丝杆、步进电动机、滑块,导轨垂直固定在支架前上部,导轨上部设有轴承支座,丝杆上端通过导轨上部的轴承支座安装在导轨上,丝杆下端通过轴承支座安装在支架前上部,且导轨与丝杆中心轴线平行,步进电动机固定在导轨上端,丝杆上端与步进电动机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滚珠螺母套装在丝杆上并与丝杆构成螺旋配合;导轨上设有滑块,滑块与导轨构成移动副,两个滚珠螺母前部与升降架中部固定连接,两个滚珠螺母后部与两个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总成包括控制器、流速传感器、驱动控制器、蓄电池、485转TTL模块、触摸屏,蓄电池通过稳压模块为控制器、触摸屏供电,五只流速传感器通过485转TTL模块与控制器连接,五只驱动控制器与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连接,蓄电池通过电缆与五只驱动控制器连接,同时五只驱动控制器分别与五只直流风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左单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均为L形,第一左单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的水平段的前部背离中央双向气吹管一侧均开设气吹口,气吹口为水平长狭缝,导流板水平固定在气吹口下方,导流板为三角形;第一右单向气吹管、第二右单向气吹管分别与第一左单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是镜像对称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央双向气吹管为L形,中央双向气吹管水平段的前部朝两侧均开设气吹口,导流板水平固定在气吹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左单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中央双向气吹管、第二右单向气吹管、第一右单向气吹管安装在升降架上,且五支气吹管的水平段在同一平面,五支气吹管的水平段前端中心连线呈朝向手扶式动力底盘内凹的“V”形。
进一步的,相邻两支气吹管水平段的长度差为气吹口长度的1-1.5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任一方案所述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的授粉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调节气吹管分布:调节中央双向气吹管在升降架的横向水平位置,使中央双向气吹管纵向中心与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的纵向中心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即中央双向气吹管纵向中心而与手扶式动力底盘的驱动轮纵向中心面重合,然后依据杂交水稻制种父本的行距调节各气吹管,使第一左单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第一右单向气吹管,使第一左单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中央双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第一右单向气吹管水平段中心线依次相邻的间距与制种田六行杂交水稻父本对应的五个行间距一致,然后利用直角滑套上的锁紧螺栓使各气吹管与升降架固定;
第二步移动装置至杂交水稻制种田:在杂交水稻父本处于盛花期的10:00前,将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行驶至制种田,驱动轮行至最中间两行父本间,且中央双向气吹管水平段平行于最中心两行父本,通过触摸屏操作控制器并控制驱动控制器进而控制步进电动机转动,使各气吹管的气吹口位于有花粉穗的中下部;
第三步调节气吹管气流参数:根据不同品种杂交水稻不同父本行所需授粉气流速度要求,通过控制器的触摸屏分别设定第一左单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中央双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第一右单向气吹管各自气吹口处的气流速度,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控制器使五只直流风机工作,各气吹管气吹口处以设定风速输出气流;
第四步田间授粉:在杂交水稻父本处于盛花期的10:30-14:30,上述气吹管气流参数调节后,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动力底盘在最中间两行父本间行走,第一左单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中央双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第一右单向气吹管分别位于六行杂交水稻父本的行间,第一左单向气吹管、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的气吹口的气流向左吹向左边两行父本穗部,第二左单向气吹管、第一右单向气吹管气吹口的气流向右吹向右边两行父本穗部,中央双向气吹管两侧气吹口的气流分别向左右两边吹向中间两行父本的穗部,父本的花粉在气流及穗部摆动作用下脱离花芯并随气流飘移,左侧三行父本的花粉在左向气流作用下向左侧相邻的母本行飘散,右侧三行父本的花粉在右向气流作用下向右侧相邻的母本行飘散,随着母本厢上方气流速度逐渐下降,花粉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降,一部分花粉沉落在母本的穗部,实现授粉;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行驶到该厢六行父本的终点时,田间掉头行驶至相邻另外一厢的六行父本,再进行授粉作业,并依次行驶至各父本厢进行授粉,在盛花期的10:30-14:30每天进行2~3次授粉作业;
第五步停止保养:每天结束授粉后,首先通过控制器控制控制驱动控制器使五只直流风机停止,然后将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行驶至农机库按要求进行保养,为第二天授粉做好准备。
作为优选,各气吹管的气流速度不同,每支气吹管气吹口处的气流速度通过流速传感器测定管内流速并通过控制器由驱动控制器控制直流风机调节。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益是:每个气吹管以设定的气流速度单独作用于对应父本行将花粉吹落并向对应的主要作用母本厢飘移,实现规模化大行比制种花粉定向飘移、均匀授粉,解决了规模化大行制种条件下花粉准确传播的难题,为水稻制种机械化高效授粉提供了机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的右前视轴侧图;
图2是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后左视轴侧图;
图3是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升降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中央双向气吹管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左单向气吹管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是的控制器的组成原理框图;
图中:手扶式动力底盘1、发动机1-1、离心式离合器1-2、支重轮1-3、驱动轮1-4、减速器1-5、分禾器1-6、扶手1-7、支架2、控制器3、升降架4、丝杆5、滚珠螺母6、流速传感器7、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导流板11、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直流风机14、驱动控制器15、支板16、步进电动机17、导轨18、蓄电池19、滑块20、直角滑套21、气吹口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其主要部件包括手扶式动力底盘1、升降总成、气力式授粉总成、控制总成。其中,升降总成、控制总成固定在手扶式动力底盘1上部,气力式授粉总成固定在升降总成的前部且由升降总成控制上下升降,控制总成的作用是控制授粉机的工作。
如图2所示,手扶式动力底盘1包括发动机1-1、离心式离合器1-2、支重轮1-3、驱动轮1-4、减速器1-5、分禾器1-6和扶手1-7,发动机1-1的动输出轴通过离心式离合器1-2与减速器1-5动力输入轴连接,驱动轮1-4安装在减速器1-5动力输出轴上,支重轮1-3固定在减速器1-5下方,支重轮1-3和驱动轮1-4共同支撑整台授粉机的重量并驱动授粉机行进。扶手1-7前部固定在减速器1-5上,用于操作人员调整行进方向。分禾器1-6固定在减速器1-5前部,防止作物进入驱动轮1-4位置。升降总成通过支架2固定在减速器1-5上。
气力式授粉总成包括升降架4、流速传感器7、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导流板11、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直流风机14、驱动控制器15、支板16、蓄电池19和直角滑套21,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均为L形,且由垂直段和水平段连接而成,各气吹管的垂直段长度相同。在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的垂直段同一高度处均上下对称地固定有的两个直角滑套21,且两个直角滑套21间的间距与升降架4宽度相同,使得两个直角滑套21能够卡合于升降架4的上下端。升降架4可作为5条气吹管的安装支架。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通过直角滑套21从右到左依次均匀套装在升降架4上。各气吹管在升降架4上的相对位置可以横向调整,当气吹管在升降架4上移动至目标位置后可以通过拧紧每个直角滑套21上的锁紧螺栓实现固定。
五个支板16均匀固定在升降总成上部,五个直流风机14分别一一对应的固定在五个支板16前侧部,五个驱动控制器15分别一一对应的固定在五个支板16后侧部,五个直流风机14的出风口通过软管分别一一对应的与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上部相连通。软管可以保证气吹管具有一定的横向移动空间。每条气吹管均可通过直流风机14控制其吹出的气流大小。
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的水平段前端均开设有气吹口22,且气吹口处下部均设有用于对气流流向进行引导的导流板11,由此形成使父本的花粉向母本行飘散的气流。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垂直段同一高度处分别固定有一个流速传感器7,每个流速传感器7的检测端伸入所在气吹管内部中心,用于测定管内气流速度。蓄电池19固定在升降总成的支架2上,用于为耗电元件供电。
在本发明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授粉工作,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上的气吹口22开设位置需要进行优化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均为L形,两者的结构基本相似,图5中示出了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的水平段的前部背离中央双向气吹管10一侧均开设气吹口22,其吹出的气流方向朝左。气吹口22为水平长狭缝,能够使气流形成更大的吹力,导流板11水平固定在气吹口22下方,气流方向则可以通过导流板22的角度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导流板11设计为三角形,且尖端朝向授粉机的前进方向,以减少行进过程中对水稻穗部的损伤。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分别与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是镜像对称结构,镜像对称面为中央双向气吹管10的垂直中心面。因此,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的气吹口22也开设于水平段的前部背离中央双向气吹管10一侧,气吹口22下方也需要设置导流板11,其吹出的气流方向朝右。另外,如图4所示,中央双向气吹管10为L形,与其余四条气吹管仅开设一侧的气吹口22不同的是,中央双向气吹管10水平段的前部朝两侧均开设气吹口22,导流板11水平固定在气吹口22下方,由此中央双向气吹管10可以同时向两侧吹气。
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安装在升降架4上,且五支气吹管的水平段在同一水平面,但是其长度是不同的。为了提高气力式授粉效果,五支气吹管的水平段前端中心连线呈朝向手扶式动力底盘1内凹的“V”形,两侧的气吹管较长,而中心的气吹管最短。在五支气吹管中,相邻两条气吹管水平段的长度差为气吹口22长度的1-1.5倍。
如图3所示,升降总成包括支架2、导轨18、丝杆5、步进电动机17和滑块20,导轨18垂直固定在支架2前上部,导轨18上部设有轴承支座,丝杆5上端通过导轨18上部的轴承支座安装在导轨18上,丝杆5下端通过轴承支座安装在支架2前上部,且导轨18与丝杆5中心轴线平行,步进电动机17固定在导轨18上端,丝杆5上端与步进电动机17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丝杆5可由步进电动机17带动旋转。滚珠螺母6套装在丝杆5上并与丝杆5构成螺旋配合。导轨18上设有滑块20,滑块20与导轨18构成移动副,两个滚珠螺母6前部与升降架4中部固定连接,两个滚珠螺母6后部与两个滑块20固定连接。由此,通过控制步进电动机17的正转和反转,即可控制两个滚珠螺母6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滑块20和升降架4带动气力式授粉总成上下升降,使其吹出的气流能够吹向不同高度的父本穗部。
控制总成包括控制器3、流速传感器7、驱动控制器15、蓄电池19、485转TTL模块和触摸屏,蓄电池19通过稳压模块为控制器3、触摸屏供电,五只流速传感器7通过485转TTL模块与控制器3连接,五只驱动控制器15与控制器3通过控制线连接,蓄电池19通过电缆与五只驱动控制器15连接,同时五只驱动控制器15分别与五只直流风机1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采用PLC控制模块实现,其组成原理框图如图6所示:每支气吹管上的流速传感器7通过485转TTL模块与PLC控制模块连接,蓝牙模块、触摸屏与PLC控制模块连接,蓄电池19通过稳压模块为PLC控制模块、触摸屏供电,五只驱动控制器15与PLC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线连接,蓄电池19通过电缆与五只驱动控制器15连接,同时五只驱动控制器15分别与五只直流风机14连接,蓝牙模块可用于与外部进行信号传输。具体的参数设定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以便于操作。
虽然在该授粉机中安装了4条气吹管,但实际上气吹管数量根据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行比进行调节。如果父本种植为4行,可以直接卸下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如果父本种植为8行,可以再增加气吹管以适应8行父本水稻制种要求。
基于上述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的授粉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调节气吹管分布:调节中央双向气吹管10在升降架4的横向水平位置,使中央双向气吹管10纵向中心与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的纵向中心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即中央双向气吹管10纵向中心而与手扶式动力底盘1的驱动轮1-4纵向中心面重合,然后依据杂交水稻制种父本的行距调节各气吹管,使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使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水平段中心线依次相邻的间距与制种田六行杂交水稻父本对应的五个行间距一致,然后利用直角滑套21上的锁紧螺栓使各气吹管与升降架4固定;
第二步移动装置至杂交水稻制种田:在杂交水稻父本处于盛花期的10:00前,将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行驶至制种田,驱动轮行至最中间两行父本间,且中央双向气吹管10水平段平行于最中心两行父本,通过触摸屏操作控制器3并控制驱动控制器进而控制步进电动机17转动,使各气吹管的气吹口位于有花粉穗的中下部;
第三步调节气吹管气流参数:根据不同品种杂交水稻不同父本行所需授粉气流速度要求,通过控制器3的触摸屏分别设定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各自气吹口22处的气流速度,然后通过控制器3控制驱动控制器15使五只直流风机14工作,各气吹管气吹口22处以设定风速输出气流;
第四步田间授粉:在杂交水稻父本处于盛花期的10:30-14:30,上述气吹管气流参数调节后,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动力底盘在最中间两行父本间行走,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分别位于六行杂交水稻父本的行间,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的气吹口22的气流向左吹向左边两行父本穗部,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气吹口22的气流向右吹向右边两行父本穗部,中央双向气吹管10两侧气吹口22的气流分别向左右两边吹向中间两行父本的穗部,父本的花粉在气流及穗部摆动作用下脱离花芯并随气流飘移,左侧三行父本的花粉在左向气流作用下向左侧相邻的母本行飘散,右侧三行父本的花粉在右向气流作用下向右侧相邻的母本行飘散,随着母本厢上方气流速度逐渐下降,花粉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降,一部分花粉沉落在母本的穗部,实现授粉;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行驶到该厢六行父本的终点时,田间掉头行驶至相邻另外一厢的六行父本,再进行授粉作业,并依次行驶至各父本厢进行授粉,在盛花期的10:30-14:30每天进行2~3次授粉作业;
第五步停止保养:每天结束授粉后,首先通过控制器3控制控制驱动控制器15使五只直流风机14停止,然后将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行驶至农机库按要求进行保养,为第二天授粉做好准备。
由于各气吹管的气流速度不同,每支气吹管气吹口22处的气流速度通过流速传感器7测定管内流速并通过控制器3由驱动控制器15控制直流风机14调节。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的是五支授粉管对六行父本进行花粉吹散并输送,也可以是三支授粉管对四行父本,以及七支授粉对应八行母本等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扶式动力底盘(1)、升降总成、气力式授粉总成、控制总成;升降总成、控制总成固定在手扶式动力底盘(1)上部,气力式授粉总成固定在升降总成的前部且由升降总成控制上下升降;
所述手扶式动力底盘(1)包括发动机(1-1)、离心式离合器(1-2)、支重轮(1-3)、驱动轮(1-4)、减速器(1-5)、分禾器(1-6)、扶手(1-7),发动机(1-1)的动输出轴通过离心式离合器(1-2)与减速器(1-5)动力输入轴连接,驱动轮(1-4)安装在减速器(1-5)动力输出轴上,支重轮(1-3)固定在减速器(1-5)下方,扶手(1-7)前部固定在减速器(1-5)上,分禾器(1-6)固定在减速器(1-5)前部,升降总成通过支架(2)固定在减速器(1-5)上;
所述气力式授粉总成包括升降架(4)、流速传感器(7)、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导流板(11)、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直流风机(14)、驱动控制器(15)、支板(16)、蓄电池(19)、直角滑套(21),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均为L形且垂直段长度相同,在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的垂直段同一高度处均上下对称地固定有的两个直角滑套(21),且两个直角滑套(21)间的间距与升降架(4)宽度相同,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通过直角滑套(21)从右到左依次均匀套装在升降架(4)上,并通过每个直角滑套(21)上的锁紧螺栓固定;五个支板(16)均匀固定在升降总成上部,五个直流风机(14)分别固定在五个支板(16)前侧部,五个驱动控制器(15)分别固定在五个支板(16)后侧部,五个直流风机(14)的出风口通过软管分别与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上部相连通;
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的水平段前端均开设有气吹口,且气吹口处下部均设有导流板(11),用于形成使父本的花粉向母本行飘散的气流;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垂直段同一高度处分别固定有一个流速传感器(7),每个流速传感器(7)的检测端伸入所在气吹管内部以测定管内气流速度;蓄电池(19)固定在升降总成的支架(2)上;
升降总成包括支架(2)、导轨(18)、丝杆(5)、步进电动机(17)、滑块(20),导轨(18)垂直固定在支架(2)前上部,导轨(18)上部设有轴承支座,丝杆(5)上端通过导轨(18)上部的轴承支座安装在导轨(18)上,丝杆(5)下端通过轴承支座安装在支架(2)前上部,且导轨(18)与丝杆(5)中心轴线平行,步进电动机(17)固定在导轨(18)上端,丝杆(5)上端与步进电动机(17)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滚珠螺母(6)套装在丝杆(5)上并与丝杆(5)构成螺旋配合;导轨(18)上设有滑块(20),滑块(20)与导轨(18)构成移动副,两个滚珠螺母(6)前部与升降架(4)中部固定连接,两个滚珠螺母(6)后部与两个滑块(20)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总成包括控制器(3)、流速传感器(7)、驱动控制器(15)、蓄电池(19)、485转TTL模块、触摸屏,蓄电池(19)通过稳压模块为控制器(3)、触摸屏供电,五只流速传感器(7)通过485转TTL模块与控制器(3)连接,五只驱动控制器(15)与控制器(3)通过控制线连接,蓄电池(19)通过电缆与五只驱动控制器(15)连接,同时五只驱动控制器(15)分别与五只直流风机(1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均为L形,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的水平段的前部背离中央双向气吹管(10)一侧均开设气吹口(22),气吹口(22)为水平长狭缝,导流板(11)水平固定在气吹口(22)下方,导流板(11)为三角形;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分别与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是镜像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双向气吹管(10)为L形,中央双向气吹管(10)水平段的前部朝两侧均开设气吹口(22),导流板(11)水平固定在气吹口(22)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右单向气吹管(9)、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安装在升降架(4)上,且五支气吹管的水平段在同一平面,五支气吹管的水平段前端中心连线呈朝向手扶式动力底盘(1)内凹的“V”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支气吹管水平段的长度差为气吹口(22)长度的1-1.5倍。
6.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的授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第一步调节气吹管分布:调节中央双向气吹管(10)在升降架(4)的横向水平位置,使中央双向气吹管(10)纵向中心与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的纵向中心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即中央双向气吹管(10)纵向中心而与手扶式动力底盘(1)的驱动轮(1-4)纵向中心面重合,然后依据杂交水稻制种父本的行距调节各气吹管,使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使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水平段中心线依次相邻的间距与制种田六行杂交水稻父本对应的五个行间距一致,然后利用直角滑套(21)上的锁紧螺栓使各气吹管与升降架(4)固定;
第二步移动装置至杂交水稻制种田:在杂交水稻父本处于盛花期的10:00前,将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行驶至制种田,驱动轮行至最中间两行父本间,且中央双向气吹管(10)水平段平行于最中心两行父本,通过触摸屏操作控制器(3)并控制驱动控制器进而控制步进电动机(17)转动,使各气吹管的气吹口位于有花粉穗的中下部;
第三步调节气吹管气流参数:根据不同品种杂交水稻不同父本行所需授粉气流速度要求,通过控制器(3)的触摸屏分别设定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各自气吹口(22)处的气流速度,然后通过控制器(3)控制驱动控制器(15)使五只直流风机(14)工作,各气吹管气吹口(22)处以设定风速输出气流;
第四步田间授粉:在杂交水稻父本处于盛花期的10:30-14:30,上述气吹管气流参数调节后,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动力底盘在最中间两行父本间行走,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中央双向气吹管(10)、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分别位于六行杂交水稻父本的行间,第一左单向气吹管(13)、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的气吹口(22)的气流向左吹向左边两行父本穗部,第二左单向气吹管(12)、第一右单向气吹管(8)气吹口(22)的气流向右吹向右边两行父本穗部,中央双向气吹管(10)两侧气吹口(22)的气流分别向左右两边吹向中间两行父本的穗部,父本的花粉在气流及穗部摆动作用下脱离花芯并随气流飘移,左侧三行父本的花粉在左向气流作用下向左侧相邻的母本行飘散,右侧三行父本的花粉在右向气流作用下向右侧相邻的母本行飘散,随着母本厢上方气流速度逐渐下降,花粉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降,一部分花粉沉落在母本的穗部,实现授粉;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行驶到该厢六行父本的终点时,田间掉头行驶至相邻另外一厢的六行父本,再进行授粉作业,并依次行驶至各父本厢进行授粉,在盛花期的10:30-14:30每天进行2~3次授粉作业;
第五步停止保养:每天结束授粉后,首先通过控制器(3)控制控制驱动控制器(15)使五只直流风机(14)停止,然后将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行驶至农机库按要求进行保养,为第二天授粉做好准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授粉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气吹管的气流速度不同,每支气吹管气吹口(22)处的气流速度通过流速传感器(7)测定管内流速并通过控制器(3)由驱动控制器(15)控制直流风机(14)调节。
CN202010121683.1A 2020-02-26 2020-02-26 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Active CN111202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1683.1A CN111202001B (zh) 2020-02-26 2020-02-26 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JP2022505362A JP7281152B2 (ja) 2020-02-26 2020-10-20 手持ち空気圧式交雑水稲製種の受粉機及びその方法
PCT/CN2020/122127 WO2021169331A1 (zh) 2020-02-26 2020-10-20 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US17/340,105 US11985929B2 (en) 2020-02-26 2021-06-07 Hand-held pneumatic pollinator for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and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1683.1A CN111202001B (zh) 2020-02-26 2020-02-26 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2001A true CN111202001A (zh) 2020-05-29
CN111202001B CN111202001B (zh) 2021-05-18

Family

ID=70781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1683.1A Active CN111202001B (zh) 2020-02-26 2020-02-26 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5929B2 (zh)
JP (1) JP7281152B2 (zh)
CN (1) CN111202001B (zh)
WO (1) WO202116933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4689A (zh) * 2019-05-28 2019-09-10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送风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作业方法
WO2021169331A1 (zh) * 2020-02-26 2021-09-02 浙江大学 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23002287A (es) * 2020-08-25 2023-03-10 Monsanto Technology Llc Dispositivo y metodo para la aplicacion de polen.
CN116472955B (zh) * 2023-06-06 2024-03-05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一种小麦育种杂交授粉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83389A (en) * 1981-10-13 1983-05-17 Dave Vradenburg Pollinating machine
CN103250631A (zh) * 2013-05-09 2013-08-21 浙江大学 气流风送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FR2979798B1 (fr) * 2011-09-12 2014-04-04 Rene Proharam Dispositif de pollinisation a usage agricole
CN110214690A (zh) * 2019-05-28 2019-09-10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作业方法
WO2019241419A1 (en) * 2018-06-12 2019-12-19 Bradley Terry G Pollination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429997A1 (ru) 1987-03-06 1988-10-15 Сибир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еханизации и электрификации сель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искусственного опылени растений
US20060053686A1 (en) * 2004-09-15 2006-03-16 Halwas Garry W Pollen harvesting
FR2948530B1 (fr) * 2009-07-31 2011-08-26 Stallergenes Sa Machine a recolter du pollen
CN202958391U (zh) * 2012-08-09 2013-06-05 浙江大学 一种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
CN102812900B (zh) * 2012-08-09 2014-06-04 浙江大学 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
CN103250629B (zh) * 2013-05-09 2015-03-18 浙江大学 碰撞-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CN103262786B (zh) * 2013-05-09 2015-03-18 浙江大学 冲击-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CN103250630B (zh) * 2013-05-09 2014-11-26 浙江大学 背负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US9943049B2 (en) * 2015-08-12 2018-04-17 Dina Safreno Vision-based pollination system
CN106258943B (zh) * 2016-09-29 2018-03-16 浙江大学 背负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EP3565402A4 (en) * 2017-01-06 2020-09-02 Monsanto Technology LLC PLANT POLLINATION DEVICE AND PROCESS
CN111202001B (zh) * 2020-02-26 2021-05-18 浙江大学 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83389A (en) * 1981-10-13 1983-05-17 Dave Vradenburg Pollinating machine
FR2979798B1 (fr) * 2011-09-12 2014-04-04 Rene Proharam Dispositif de pollinisation a usage agricole
CN103250631A (zh) * 2013-05-09 2013-08-21 浙江大学 气流风送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WO2019241419A1 (en) * 2018-06-12 2019-12-19 Bradley Terry G Pollination machine
CN110214690A (zh) * 2019-05-28 2019-09-10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作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永维等: "碰撞气吹式杂交水稻授粉机结构与参数优化1",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4689A (zh) * 2019-05-28 2019-09-10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送风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作业方法
WO2021169331A1 (zh) * 2020-02-26 2021-09-02 浙江大学 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US11985929B2 (en) 2020-02-26 2024-05-21 Zhejiang University Hand-held pneumatic pollinator for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and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2001B (zh) 2021-05-18
JP2022544033A (ja) 2022-10-17
WO2021169331A1 (zh) 2021-09-02
US11985929B2 (en) 2024-05-21
JP7281152B2 (ja) 2023-05-25
US20210289729A1 (en) 2021-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02001B (zh) 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CN111165345B (zh) 大行比杂交水稻制种气力式授粉装置及其方法
CN103262786B (zh) 冲击-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CN103250631B (zh) 气流风送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CN105021225B (zh) 一种温室智能移动检测平台
CN103250629B (zh) 碰撞-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CN111642387B (zh) 一种应用无人机开展杂交小麦辅助授粉方法
CN106258943B (zh) 背负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CN102812900B (zh) 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
CN205755411U (zh) 离心式小粒径种子精量播种机
CN213880875U (zh) 一种高速播种试验台车
CN103250630B (zh) 背负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CN209160603U (zh) 可移动苗床多层输送装置
CN110214690A (zh) 一种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作业方法
CN104704961A (zh) 一种烟草育苗播种的方法及设备
CN102197733B (zh) 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插秧机的调节机构
CN110214689A (zh) 一种管道送风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作业方法
CN105892456B (zh) 一种用于单行农作物植株株顶轨迹自动跟踪控制方法
CN206988150U (zh) 设施温室模拟自然风形成系统
CN207399835U (zh) 一种玉米小区播种机
CN210184147U (zh) 一种管道送风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
CN203243789U (zh) 一种杂交水稻繁种碰撞授粉试验台
Hayashi et al. Structural environment suited to the operation of a strawberry-harvesting robot mounted on a travelling platform
CN220088207U (zh) 一种无土栽培番茄落蔓装置
CN216492599U (zh) 一种适用于农用无人机的杂交稻制种辅助授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