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9434A - 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9434A
CN111199434A CN201911325455.XA CN201911325455A CN111199434A CN 111199434 A CN111199434 A CN 111199434A CN 201911325455 A CN201911325455 A CN 201911325455A CN 111199434 A CN111199434 A CN 111199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ffline
invoicing
terminal
limiting paramete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54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敬
连俊
薛方
田德飞
黄新华
柳阁文
刘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o Corp filed Critical Aisino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32545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994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99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94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4Billing or invoic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12Accounting
    • G06Q40/123Tax preparation or submiss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税人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离线开票终端设置限制参数极值;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在一个离线周期内开具的发票张数、离线天数以及开票累计金额进行计数;当所述离线开票设备在一个离线周期内任一限制参数超过其对应的限制参数极值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转为业务停止状态;在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处于业务停止状态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与税局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使得所述离线开终端处于在线状态,并终止业务停止状态,开始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所述方法及系统保证离线开票及时同步最新计税规则,规避了离线大额违规发票的发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纳税人由于操作失误或盗刷等带来的财产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税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高速的网络通信覆盖了全球的大多数区域,使人们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国家也通过科技实现了更好的运营。而例如国内的偏远山区、国外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网络并不发达,互联网的稳定性也并不好;很多地区由于网络不发达甚至没有网络,为了适应这些地方的特殊情况,不得不推广离线开票技术。但是,由于离线开具发票是单机进行的,所以开票行为很难受控制。例如:纳税人恶意大量开具发票导致票号资源的浪费、税率调整后纳税人仍按原税率开票、非正常业务往来的大额发票开具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现有的离线开票技术开票行为很难受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通过设置最大离线天数、最大开票张数、最大开票金额及其相关的规则,限制纳税人的恶意开票行为;所述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包括:
对离线开票终端设置限制参数极值,所述限制参数极值用于在一个离线周期内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的开票行为进行限制;所述限制参数极值包括最大开票张数、最大离线天数、最大开票累计金额;
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在一个离线周期内开具的发票张数、离线天数以及开票累计金额进行计数;
当所述离线开票设备在一个离线周期内任一限制参数超过其对应的限制参数极值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转为业务停止状态;
在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处于业务停止状态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与税局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使得所述离线开终端处于在线状态,并终止业务停止状态,开始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参数极值包括单笔最大开票金额;
若所述开票金额超过单笔最大开票金额时,无法完成发票开具,并提示将离线开票终端转为在线状态;
当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处于在线状态时,完成所述超过单笔最大开票金额的开具。
进一步的,所述离线开具终端处于在线状态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离线开票终端上传包括发票数据的申报数据;
税局端对所述申报数据核验合格后,更新发票开具规则,并向所述离线开票终端下达业务恢复指令;所述发票开具规则包括计税规则;
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终止业务停止状态,恢复业务,并重新对所述发票张数、离线天数以及开票累计金额进行计数,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
进一步的,在开始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纳税人在上一离线周期内的申报数据,根据预设规则调整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的各个限制参数值。
进一步的,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设置限制参数预警值;所述限制参数预警值包括最大开票张数预警值,最大离线天数预警值以及最大开票累计预警值;
所述每一个限制参数预警值低于其对应的限制参数值;
当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在一个离线周期内的任一项限制参数达到了对应的限制参数预警值时,通过离线开票终端向纳税人进行预警,提醒所述纳税人将离线开票终端转为在线状态。
所述一种基于纳税人离线开票的税控系统包括:
限制参数设置单元,所述限制参数极值设置单元用于对离线开票终端设置限制参数极值,所述限制参数极值用于在一个离线周期内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的开票行为进行限制;所述限制参数极值包括最大开票张数、最大离线天数、最大开票累计金额;
计数单元,所述计数单元用于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在一个离线周期内开具的发票张数、离线天数以及开票累计金额进行计数;
业务状态转换单元,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离线开票设备在一个离线周期内任一限制参数超过其对应的限制参数极值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转为业务停止状态;
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处于业务停止状态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与税局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使得所述离线开终端处于在线状态,并终止业务停止状态,开始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参数极值设置单元设置的限制参数包括单笔最大开票金额;
若所述开票金额超过单笔最大开票金额时,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暂停发票开具,并提示将离线开票终端转为在线状态;
当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处于在线状态时,完成所述超过单笔最大开票金额的开具。
进一步的,离线开票终端上传包括发票数据的申报数据;
税局端对所述申报数据核验合格后,更新发票开具规则,并向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下达针对该离线开票终端的业务恢复指令;所述发票开具规则包括计税规则;
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根据所述业务恢复指令终止所述离线开票终端业务停止状态,并恢复业务;
所述计数单元重新对所述发票张数、离线天数以及开票累计金额进行计数,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参数设置单元用于通过纳税人在上一离线周期内的申报数据,根据预设规则调整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的各个限制参数值。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预警单元;
所述极限参数设置单元用于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设置限制参数预警值;所述限制参数预警值包括最大开票张数预警值,最大离线天数预警值以及最大开票累计预警值;
所述每一个限制参数预警值低于其对应的限制参数值;
所述预警单元用于当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在一个离线周期内的任一项限制参数达到了对应的限制参数预警值时,通过离线开票终端向纳税人进行预警,提醒所述纳税人将离线开票终端转为在线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给出了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及系统通过设置最大离线天数、最大开票张数、最大开票金额及其相关的规则,对离线开票终端进行限制,所述方法及系统保证离线开票及时同步最新计税规则,规避了离线大额违规发票的发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纳税人由于操作失误或盗刷等带来的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0,对离线开票终端设置限制参数极值,所述限制参数极值用于在一个离线周期内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的开票行为进行限制;所述限制参数极值包括最大开票张数、最大离线天数、最大开票累计金额;
本实施例中,由于离线开票不受税局监控,为避免纳税人恶意浪费票号资源,设置所述最大开票张数;为了适应税法调整,避免纳税人恶意不按照新税率执行,也为了避免纳税人恶意长期不申报发送数据,设置最大离线天数;为了避免纳税人开具大额违规发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纳税人由于操作错误或被盗刷等带来的财产损失,设置所述最大开票累计金额。
步骤120,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在一个离线周期内开具的发票张数、离线天数以及开票累计金额进行计数;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个离线周期,是指离线开票终端的两次在线状态(在线、申报发票数据且重新计数)之间的时间周期;
步骤130,当所述离线开票设备在一个离线周期内任一限制参数超过其对应的限制参数极值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转为业务停止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任一限制参数超过其对应的限制参数极值,包括了所述发票张数超过最大发票张数、或所述离线天数超过最大离线天数、或所述开票累计金额超过最大开票累计金额等几种情况。
这里所述的业务停止状态可以由多种方式实现,包括暂停发票开具业务,当所述任一个限制参数超过限制参数极值时,就需要转为业务停止状态;
所述限制参数极值包括单笔最大开票金额;
若所述开票金额超过单笔最大开票金额时,无法完成发票开具,并提示将离线开票终端转为在线状态;
当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处于在线状态时,完成所述超过单笔最大开票金额的开具。此时的发票开具相当于传统的在线发票开具,通过传统的税控方法可有效保证监控力度。
步骤140,在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处于业务停止状态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与税局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使得所述离线开终端处于在线状态,并终止业务停止状态,开始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
具体的在离线开终端处于在线状态时,需要通过税局对这一离线周期的核验才能才能终止业务停止状态;具体的:
离线开票终端上传包括发票数据的申报数据;
税局端对所述申报数据核验合格后,更新发票开具规则,并向所述离线开票终端下达业务恢复指令;所述发票开具规则包括计税规则;
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终止业务停止状态,恢复业务,并重新对所述发票张数、离线天数以及开票累计金额进行计数,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
进一步的,在开始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纳税人在上一离线周期内的申报数据,根据预设规则调整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的各个限制参数值。
例如,若纳税人因达到最大离线天数导致处于业务停止状态,则为了提高纳税人对离线天数限制的重视程度,减少其最大离线天数的设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终端被置于业务停止状态耽误纳税人交易的及时性,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设置限制参数预警值;所述限制参数预警值包括最大开票张数预警值,最大离线天数预警值以及最大开票累计预警值;
所述每一个限制参数预警值低于其对应的限制参数值;
当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在一个离线周期内的任一项限制参数达到了对应的限制参数预警值时,通过离线开票终端向纳税人进行预警,提醒所述纳税人将离线开票终端转为在线状态。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限制参数设置单元210,所述限制参数极值设置单元用于对离线开票终端设置限制参数极值,所述限制参数极值用于在一个离线周期内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的开票行为进行限制;所述限制参数极值包括最大开票张数、最大离线天数、最大开票累计金额;
计数单元220,所述计数单元220用于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在一个离线周期内开具的发票张数、离线天数以及开票累计金额进行计数;
业务状态转换单元230,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230用于在所述离线开票设备在一个离线周期内任一限制参数超过其对应的限制参数极值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转为业务停止状态;
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230用于在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处于业务停止状态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与税局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使得所述离线开终端处于在线状态,并终止业务停止状态,开始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参数极值设置单元设置的限制参数包括单笔最大开票金额;
若所述开票金额超过单笔最大开票金额时,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230暂停发票开具,并提示将离线开票终端转为在线状态;
当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处于在线状态时,完成所述超过单笔最大开票金额的开具。
进一步的,离线开票终端上传包括发票数据的申报数据;
税局端对所述申报数据核验合格后,更新发票开具规则,并向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230下达针对该离线开票终端的业务恢复指令;所述发票开具规则包括计税规则;
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230根据所述业务恢复指令终止所述离线开票终端业务停止状态,并恢复业务;
所述计数单元220重新对所述发票张数、离线天数以及开票累计金额进行计数,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参数设置单元210用于通过纳税人在上一离线周期内的申报数据,根据预设规则调整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的各个限制参数值。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预警单元;
所述极限参数设置单元用于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设置限制参数预警值;所述限制参数预警值包括最大开票张数预警值,最大离线天数预警值以及最大开票累计预警值;
所述每一个限制参数预警值低于其对应的限制参数值;
所述预警单元用于当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在一个离线周期内的任一项限制参数达到了对应的限制参数预警值时,通过离线开票终端向纳税人进行预警,提醒所述纳税人将离线开票终端转为在线状态。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步骤编号仅用于区别各步骤,而并不用于限制各步骤之间的时间或逻辑的关系,除非文中有明确的限定,否则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包括各种可能的情况。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公开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公开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公开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系统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公开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公开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公开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系统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系统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的前提下,可以作出若干改进、修改、和变形,这些改进、修改、和变形都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纳税人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离线开票终端设置限制参数极值,所述限制参数极值用于在一个离线周期内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的开票行为进行限制;所述限制参数极值包括最大开票张数、最大离线天数、最大开票累计金额;
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在一个离线周期内开具的发票张数、离线天数以及开票累计金额进行计数;
当所述离线开票设备在一个离线周期内任一限制参数超过其对应的限制参数极值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转为业务停止状态;
在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处于业务停止状态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与税局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使得所述离线开终端处于在线状态,并终止业务停止状态,开始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参数极值包括单笔最大开票金额;
若所述开票金额超过单笔最大开票金额时,无法完成发票开具,并提示将离线开票终端转为在线状态;
当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处于在线状态时,完成所述超过单笔最大开票金额的开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线开具终端处于在线状态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离线开票终端上传包括发票数据的申报数据;
税局端对所述申报数据核验合格后,更新发票开具规则,并向所述离线开票终端下达业务恢复指令;所述发票开具规则包括计税规则;
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终止业务停止状态,恢复业务,并重新对所述发票张数、离线天数以及开票累计金额进行计数,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始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纳税人在上一离线周期内的申报数据,根据预设规则调整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的各个限制参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设置限制参数预警值;所述限制参数预警值包括最大开票张数预警值,最大离线天数预警值以及最大开票累计预警值;
所述每一个限制参数预警值低于其对应的限制参数值;
当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在一个离线周期内的任一项限制参数达到了对应的限制参数预警值时,通过离线开票终端向纳税人进行预警,提醒所述纳税人将离线开票终端转为在线状态。
6.一种基于纳税人离线开票的税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限制参数设置单元,所述限制参数极值设置单元用于对离线开票终端设置限制参数极值,所述限制参数极值用于在一个离线周期内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的开票行为进行限制;所述限制参数极值包括最大开票张数、最大离线天数、最大开票累计金额;
计数单元,所述计数单元用于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在一个离线周期内开具的发票张数、离线天数以及开票累计金额进行计数;
业务状态转换单元,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离线开票设备在一个离线周期内任一限制参数超过其对应的限制参数极值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转为业务停止状态;
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处于业务停止状态时,将所述离线开票终端与税局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使得所述离线开终端处于在线状态,并终止业务停止状态,开始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参数极值设置单元设置的限制参数包括单笔最大开票金额;
若所述开票金额超过单笔最大开票金额时,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暂停发票开具,并提示将离线开票终端转为在线状态;
当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处于在线状态时,完成所述超过单笔最大开票金额的开具。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离线开票终端上传包括发票数据的申报数据;
税局端对所述申报数据核验合格后,更新发票开具规则,并向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下达针对该离线开票终端的业务恢复指令;所述发票开具规则包括计税规则;
所述业务状态转换单元根据所述业务恢复指令终止所述离线开票终端业务停止状态,并恢复业务;
所述计数单元重新对所述发票张数、离线天数以及开票累计金额进行计数,重新记录新的离线周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参数设置单元用于通过纳税人在上一离线周期内的申报数据,根据预设规则调整所述离线开票终端的各个限制参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预警单元;
所述极限参数设置单元用于对所述离线开票终端设置限制参数预警值;所述限制参数预警值包括最大开票张数预警值,最大离线天数预警值以及最大开票累计预警值;
所述每一个限制参数预警值低于其对应的限制参数值;
所述预警单元用于当所述离线开票终端在一个离线周期内的任一项限制参数达到了对应的限制参数预警值时,通过离线开票终端向纳税人进行预警,提醒所述纳税人将离线开票终端转为在线状态。
CN201911325455.XA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11994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5455.XA CN111199434A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5455.XA CN111199434A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9434A true CN111199434A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47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5455.XA Pending CN111199434A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9943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4509A (zh) * 2011-04-12 2011-09-14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u-key管理的在线税务开票方法
CN103914925A (zh) * 2012-12-30 2014-07-09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对离线开具网络发票进行管控的方法和系统
CN104112223A (zh) * 2014-07-15 2014-10-22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安全密钥的离线开票方法
CN106504044A (zh) * 2016-11-09 2017-03-15 百望金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票方法及系统
CN106934673A (zh) * 2015-12-30 2017-07-07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发票系统
CN108765040A (zh) * 2018-05-18 2018-11-06 北京票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的嵌入式税控开票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4509A (zh) * 2011-04-12 2011-09-14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u-key管理的在线税务开票方法
CN103914925A (zh) * 2012-12-30 2014-07-09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对离线开具网络发票进行管控的方法和系统
CN104112223A (zh) * 2014-07-15 2014-10-22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安全密钥的离线开票方法
CN106934673A (zh) * 2015-12-30 2017-07-07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发票系统
CN106504044A (zh) * 2016-11-09 2017-03-15 百望金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票方法及系统
CN108765040A (zh) * 2018-05-18 2018-11-06 北京票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的嵌入式税控开票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7032A (zh) 智能风控决策方法及系统、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644340A (zh) 风险识别方法、客户端设备及风险识别系统
CN103401698B (zh) 用于服务器集群运算中对服务器状况报警的监控系统
CN101753451B (zh) 网络负载均衡的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状态采集方法
CN103020861A (zh) 用于金融证券行业的中间业务平台系统
CN104994138A (zh) 定位设备、定位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06487612A (zh) 一种服务器节点监控方法、监控服务器及系统
CN113536243B (zh) 基于权限分析的企业内部软件使用管理系统
CN102006204B (zh) 一种对实时监控数据流的分布式解析系统
CN111127012A (zh) 一种智能路由支付系统及智能支付方法
CN106452941A (zh) 网络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631245A (zh) 一种配电终端缺陷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06685940A (zh) 一种密码处理方法以及服务器
CN115936438A (zh) 一种用于企业税务风控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8322354A (zh) 一种偷跑流量账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199434A (zh) 一种基于纳税人的离线开票的税控方法及系统
CN103179047B (zh) 业务的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308219B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及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CN10783517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账本反欺诈系统及方法
CN110855522A (zh)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能表通信质量检测方法
CN110223462A (zh) 一种税控盘共享开票系统
CN109816353A (zh) 一种基于软件仿真的dpi设备数据自动化稽核方法
CN201976125U (zh) 一种对实时监控数据流的分布式解析系统
CN113468239A (zh) 基于规则引擎实现物联网行业用量统计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32937A (zh) 应用识别验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