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3820A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3820A
CN111193820A CN202010011723.7A CN202010011723A CN111193820A CN 111193820 A CN111193820 A CN 111193820A CN 202010011723 A CN202010011723 A CN 202010011723A CN 111193820 A CN111193820 A CN 111193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ight
hole
mobile terminal
camera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17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93820B (zh
Inventor
熊远江
陈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ech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ech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ech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ech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172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93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93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3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93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3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至少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摄像头模组、电池和外壳;背光模组与外壳固定连接,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整体位于背光模组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补光模组位于通孔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位于通孔正下方,并通过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且在各状态下,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移动终端上的投影位置均在电池所在的位置之外。从而通过在挖孔的背光模组下方设置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显示状态和拍摄状态切换时,分别采用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来填补通孔的位置,且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避开电池的位置,使得移动终端的厚度尽可能降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屏幕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终端显示屏的技术也不断革新,各大厂商都在追求全面屏的极致屏占比;对于终端而言,其显示屏一侧除了屏幕之外,所必须的显示外置部件还至少包括前置摄像头,而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全面屏的前置摄像头的处理,要么是在前面板上让出摄像头的位置,如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那么是采用升降式结构隐藏摄像头,前者屏幕显示缺乏整体性,后者终端则显得厚重,升降结构则降低了终端的一致性,因此尚无较为完善的全面屏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全面屏结构的屏幕显示整体性差,终端一体性差的问题,针对该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摄像头模组、电池和外壳;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和外壳形成的中空腔室内;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膜和外框,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入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扩散膜,且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各部件的层叠方向,所述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膜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长边与短边相接的部位;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整体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所述补光模组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并通过所述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且在各状态下,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投影位置均在所述电池所在的位置之外。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电池位于同一平面。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分别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两个相邻的边缘,且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方式为:沿最接近的移动终端的边缘的方向平动。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和外壳之间的中框,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通过滑动连杆设置于所述中框上,并通过所述滑动连杆实现平动。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之间为机械联动关系,在切换到第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补光模组逐渐靠近所述通孔且所述摄像头模组自动远离所述通孔;在切换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摄像头模组逐渐靠近所述通孔且所述补光模组自动远离所述通孔。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包括LCD模组、LED模组或LED灯中的任意一种,且出光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一致。
可选的,当所述补光模组包括LCD模组时,沿从上到下的层叠方向至少依次包括若干光学膜片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为底面入光或侧面入光。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通孔的尺寸。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的发光部分与所述通孔的尺寸一致,且所述补光模组的形状与所述通孔一致。
可选的,所述外框覆盖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通孔中。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至少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摄像头模组、电池和外壳;背光模组与外壳固定连接,电池设置于背光模组和外壳形成的中空腔室内;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膜和外框,以及设置于导光板侧面的入光源;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扩散膜,且沿背光模组的各部件的层叠方向,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膜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通孔设置于背光模组长边与短边相接的部位;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整体位于背光模组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补光模组位于通孔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位于通孔正下方,并通过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且在各状态下,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移动终端上的投影位置均在电池所在的位置之外。从而通过在挖孔的背光模组下方设置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显示状态和拍摄状态切换时,分别采用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来填补通孔的位置,且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避开电池的位置,使得移动终端的厚度尽可能降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背光模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中空腔室部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考图1-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至少包括背光模组1、补光模组2、摄像头模组3、电池4和外壳5;背光模组1与外壳5固定连接,电池4设置于背光模组1和外壳5形成的中空腔室内;背光模组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光学膜片组11、导光板12、反射膜13和外框14,以及设置于导光板侧面的入光源15;光学膜片组11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扩散膜,且沿背光模组1的各部件的层叠方向,光学膜片组11、导光板12、反射膜13和外框14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10,通孔10设置于背光模组1长边与短边相接的部位;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整体位于背光模组1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补光模组2位于通孔10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3位于通孔10正下方,并通过通孔10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且在各状态下,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在移动终端上的投影位置均在电池4所在的位置之外。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指的是包括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设备的终端设备,而至少包括的各部件指的是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部件,而并非指的该终端仅包括这些部件,终端还可以包括除这些部件之外的其他必要或不必要的部件来保证终端的正常运行,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中,其用于显示的部分整体上是LCD显示模组,也就是主体为背光模组1。请参考图3,背光模组1根据其结构,按照从上到下的层叠,分别是若干光学膜片组11、导光板12、反射膜13以及底部的外框14,其中,若干的光学膜片组11,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层叠的增光膜和扩散膜,各光学膜片组11之间都是固定式的粘接,而在增光膜的边沿一般还包括遮光膜,用于防止侧边漏光。遮光膜可以是遮光黑胶,可以起到遮光和粘接的作用。各光学膜片组11的尺寸相仿,根据粘接的需求可以在各膜片的边沿设置相应的凸起和缺口。
导光板12是采用侧面入光的方式入光,而导光板12的作用是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从背光模组1的正面出射。导光板12的入光部分,也就是入光源15通常是由柔性电路板加上若干阵列排布的LED光源构成,LED光源在柔性电路板的控制下发光,从导光板12的侧面入光,导光板12在经过折射和反射,将光从导光板12的顶部发出,经过各层光学膜片组11之后,从背光模组1的顶部出光,使得出光均匀。入光源15与导光板12以及各光学膜片组11粘接在一起,相对位置固定。
反射膜设置在导光板12的下方,可以是单独的膜片,或者是设置在外框14上,通过外框14直接实现反射,其具体用于将导光板12所折射到下方的光再反射上去。节约导光板12的出光,提升发光效率。
外框14至少包覆在整个背光模组1的底部,通常还会包覆在背光模组1的侧面,将所有的光学膜片组11也包覆在内;外框14的材质可以是纯胶框、纯铁框、或者是胶框和铁框的卡扣组合以及胶框和铁框一起注塑成型的胶铁一体框。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屏幕显示效果的整体性,以及保留前置摄像头模组3的功能,在背光模组1中,沿各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以及外框13,设有贯通的通孔10,该通孔10的作用可以让摄像头模组3透过通孔10进行拍摄,不会被背光模组1所遮挡。而补光模组2,则是用于在摄像头模组3不工作的状态下,从用户的视觉上将通孔10堵住,使得屏幕显示内容是完整的。也就是说,在第一状态下,屏幕处于显示状态,摄像头模组3并不工作,此时将补光模组2设置于通孔10的正下方,为屏幕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屏幕处于前置拍摄状态,此时摄像头模组3需要工作,从而将摄像头模组3设置于通孔10的正下方,透过通孔10所提供的空间进行拍摄采集影像。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的位置,是可以进行置换的。而通孔10设置在背光模组1的长边与短边相接的位置,表示通孔10设置位置是在背光模组1的顶角的部位,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利用终端内边缘空间而不影响终端内的其他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5设置于移动终端的外侧面和背面,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外壳5,也可以是组合的外壳5,外壳5和位于移动终端正面外表面的背光模组1组成中空腔室,其中可以放置各种终端所需的器件,比如电池4。电池4是终端内体积最大的器件,其为终端提供了续航能力,且电池4本身具有很强的整体性,一般是不会被拆分的。因此,电池4占用了终端内的很大部分空间。为了尽可能的利用终端内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在移动终端上的投影位置均在电池4所在的位置之外,也就是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和电池4的位置错位放置,这样补光模组2和电池4平行放置于终端内,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的至少部分,与电池4位于同一平面。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尽可能的减小终端的厚度,避免因为部件的增加而造成终端变得更加臃肿。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分别位于移动终端的两个相邻的边缘,且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方式为:沿最接近的移动终端的边缘的方向平动。请参考图2,图2中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设置的方式就是分别靠近终端的长边和短边,当然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而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设置在终端的边缘,可以利用好终端内部的空间,利用电池4所让出的位置来让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有空间进行平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包括固定设置于背光模组1和外壳5之间的中框,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通过滑动连杆设置于中框上,并通过滑动连杆实现平动。中框通常可以和后壳配合形成整体,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通过滑动连杆设置于中框上,可以以中框为支架进行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之间为机械联动关系,在切换到第一状态的过程中,补光模组2逐渐靠近通孔10且摄像头模组3自动远离通孔10;在切换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摄像头模组3逐渐靠近通孔10且补光模组2自动远离通孔10。其中,机械联动关系,指的是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之间的硬件连接方式是联动的,其中一者靠近通孔10移动时,另一者就自动的通过连接结构远离通孔10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软件方式控制联动,也就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分别控制两者,使得一者靠近通孔10移动,另一者则远离通孔10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可以包括LCD模组、LED模组或LED灯中的任意一种,且出光方向与背光模组1的出光方向一致。根据补光模组2的结构,可以分为与背光模组1类似的LCD模组,或者是自发光的LED模组,甚至可以直接是LED灯。其中,自发光的LED模组则具体可以包括OLED模组、micro LED模组以及mini LED模组。其中,当补光模组2包括LCD模组时,沿从上到下的层叠方向至少依次包括若干光学膜片组11、导光板12,导光板12为底面入光或侧面入光,其结构与背光模组1的结构类似,在这种情况下,补光模组2也可以称之为小背光模组,也就是小尺寸的背光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的尺寸大于等于通孔10的尺寸。补光模组2的设置,需要保证其出光可以覆盖住整个通孔10的区域,因此补光模组2的尺寸应当大于等于通孔10的尺寸。具体的,可以直接设置补光模组2的发光部分与通孔10的尺寸一致,且补光模组2的形状与通孔10一致。一般而言,通孔10的形状是根据摄像头模组3的形状匹配设置的,对于摄像头模组3包括单个摄像头而言,通孔10的形状一般设置为圆形;而如果有多个摄像头,则根据多个摄像头的排布方式,设置通孔10的形状为跑道形、圆角矩形等形状均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框13覆盖于背光模组1的底部,并延伸至通孔10中。为了更好的显示效果,避免边沿漏光等问题,外框13可以直接覆盖于背光模组1的底部,和背光模组1上的通孔10的侧面,也就是将外框13直接延伸至通孔10中,请参考图3中的外框13上升部分。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至少包括背光模组1、补光模组2、摄像头模组3、电池4和外壳5;背光模组1与外壳5固定连接,电池4设置于背光模组1和外壳5形成的中空腔室内;背光模组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光学膜片组11、导光板12、反射膜13和外框14,以及设置于导光板侧面的入光源15;光学膜片组11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扩散膜,且沿背光模组1的各部件的层叠方向,光学膜片组11、导光板12、反射膜13和外框14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10,通孔10设置于背光模组1长边与短边相接的部位;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整体位于背光模组1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补光模组2位于通孔10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3位于通孔10正下方,并通过通孔10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且在各状态下,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在移动终端上的投影位置均在电池4所在的位置之外。从而通过在挖孔的背光模组1下方设置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在显示状态和拍摄状态切换时,分别采用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来填补通孔10的位置,既没有影响显示的整体性,又能够使得摄像头模组3的拍摄功能能够正常运行,大大提升了全面屏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摄像头模组、电池和外壳;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和外壳形成的中空腔室内;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膜和外框,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入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扩散膜,且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各部件的层叠方向,所述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膜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长边与短边相接的部位;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整体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所述补光模组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并通过所述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且在各状态下,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投影位置均在所述电池所在的位置之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电池位于同一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分别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两个相邻的边缘,且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方式为:沿最接近的移动终端的边缘的方向平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和外壳之间的中框,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通过滑动连杆设置于所述中框上,并通过所述滑动连杆实现平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之间为机械联动关系,在切换到第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补光模组逐渐靠近所述通孔且所述摄像头模组自动远离所述通孔;在切换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摄像头模组逐渐靠近所述通孔且所述补光模组自动远离所述通孔。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包括LCD模组、LED模组或LED灯中的任意一种,且出光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一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补光模组包括LCD模组时,沿从上到下的层叠方向至少依次包括若干光学膜片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为底面入光或侧面入光。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通孔的尺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的发光部分与所述通孔的尺寸一致,且所述补光模组的形状与所述通孔一致。
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覆盖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通孔中。
CN202010011723.7A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移动终端 Active CN1111938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1723.7A CN111193820B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1723.7A CN111193820B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3820A true CN111193820A (zh) 2020-05-22
CN111193820B CN111193820B (zh) 2021-08-06

Family

ID=70710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1723.7A Active CN111193820B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938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1939A1 (en) * 2021-12-02 2023-06-08 Lumileds Llc Led array optimization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3764A (zh) * 2018-07-18 2018-10-19 苏州天为幕烟花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背光板局部可移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CN208795975U (zh) * 2018-07-18 2019-04-26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通孔的背光源
CN209017084U (zh) * 2018-07-12 2019-06-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9044236U (zh) * 2018-07-20 2019-06-28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模片、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终端
CN209089023U (zh) * 2018-12-26 2019-07-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
US20190310684A1 (en) * 2017-07-03 2019-10-10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209659366U (zh) * 2019-05-30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93390A (zh) * 2019-07-23 2019-1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屏下摄像头组件、手机及移动设备
CN209803505U (zh) * 2019-01-16 2019-12-17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581904A (zh) * 2018-06-11 2019-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646984A (zh) * 2019-03-26 2020-01-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10684A1 (en) * 2017-07-03 2019-10-10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581904A (zh) * 2018-06-11 2019-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209017084U (zh) * 2018-07-12 2019-06-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683764A (zh) * 2018-07-18 2018-10-19 苏州天为幕烟花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背光板局部可移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CN208795975U (zh) * 2018-07-18 2019-04-26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通孔的背光源
CN209044236U (zh) * 2018-07-20 2019-06-28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模片、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终端
CN209089023U (zh) * 2018-12-26 2019-07-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
CN209803505U (zh) * 2019-01-16 2019-12-17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646984A (zh) * 2019-03-26 2020-01-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9659366U (zh) * 2019-05-30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93390A (zh) * 2019-07-23 2019-1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屏下摄像头组件、手机及移动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1939A1 (en) * 2021-12-02 2023-06-08 Lumileds Llc Led array optimization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3820B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94768U (zh) 显示装置
CN211014933U (zh)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CN211014934U (zh)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CN210518431U (zh)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US11300828B2 (en) Display device
CN211294502U (zh)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CN108897165B (zh) 显示装置
CN11196589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12028323A (ja) 導光アセンブリ
CN211266907U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2012064369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当該面光源装置に用いるフレーム
CN112234087B (zh)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
CN110727147B (zh) 背光源及电子设备
CN111193820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6842713B (zh) 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3031346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
CN110632780B (zh) 电子设备
CN117234004A (zh) 发光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N108183989A (zh) 电子装置
CN112736111A (zh)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87543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464675B (zh) 后盖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016269U (zh)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CN210836868U (zh)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CN110764313A (zh) 背光模组、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